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學設計典型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焊接 案例式教學 專業(yè)課 低合金高強鋼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35-01
1 焊接類專業(yè)課實行案例式教學的必要性
焊接作為一種重要的材料成型方法,在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行業(y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據統(tǒng)計約有45%~50%的鋼材通過焊接成型后才在各行各業(yè)得以應用。同時,在當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焊接專業(yè)卻一枝獨秀,焊接專業(yè)的人才成為就業(yè)市場的“香餑餑”?;趶姶蟮纳鐣枰?,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焊接相關的專業(yè)或方向,并對專業(yè)或方向的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大幅的改進,在強調基礎的前提下,強化了應用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培養(yǎng)。目前焊接專業(yè)或方向的主要專業(yè)課程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焊接成型原理及材料焊接性;焊接成型工藝及設備;焊接電源及自動控制;焊接結構及制造技術;無損檢測及質量控制與管理??梢?,焊接類的專業(yè)課包含的范圍很廣,涉及材料,機械,電子,力學等諸多學科,其中既有復雜的材料科學及成型的基本原理,又有機械電氣力學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及冗雜的工藝。目前,高等教學的規(guī)模不斷擴張,逐步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轉變了大眾教育,而高校的教育資源和與之配套的設備及設施相對缺乏,再加上大部分同學的專業(yè)基礎較薄弱,對該專業(yè)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掌握不夠扎實,傳統(tǒng)的教學法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專業(yè)的發(fā)展。工程案例教學法結合典型的具體實例,將深奧的原理及冗雜的工藝融入到具體的工程案例中,極大的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顯著提高了教學效果。而要保證案例式教學方法的成功實施,必須精心進行教學案例的設計。本文結合我校實際,以低合金高強鋼厚大件的焊接為例,闡述了焊接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典型案例的設計與應用。
2 工程案例的設計與應用舉例
低合金高強度鋼,是指在碳素鋼中加入總質量分數不超過5%的各種合金元素,以提高鋼的各種機械性能的鋼材。這是一類可焊接的低碳工程結構用鋼,其含碳量通常小于0.25%,比普通碳素結構鋼有更高的屈服強度和屈強比,擁有較好的冷熱加工成型性,良好的焊接性,較低的冷脆傾向、缺口和時效敏感性,以及有較好的抗大氣、海水等腐蝕能力。作為工程結構用途的低合金高強度鋼,人們主要使用其力學性能,以滿足結構件在承受載荷時能保持穩(wěn)定的形狀,而不致由于產生明顯的變形或斷裂導致失效。低合金高強度鋼不僅性能優(yōu)良,而且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在熱軋狀態(tài)或經簡單的熱處理后便可使用。厚大件低合金高強鋼的焊接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zhàn),就是開發(fā)高效焊接方法,同時,一般低合金高強鋼的可焊性并不是很好,屈服強度在460 MPa以上的低合金高強鋼,正火處理,碳當量在0.47%以上。這種鋼在焊接時存在一定的淬硬傾向,很容易產生冷裂紋,焊接性較差。焊接融合區(qū)是最薄弱的部分,有明顯的不均勻性,組織性能突變等。厚板低合金高強鋼常出現的焊接缺陷主要有:較大的焊接殘余應力和變形;焊縫裂紋;層狀撕裂以及氣孔、夾雜、未融合未焊透等??梢?,低合金高強鋼厚大件的焊接面臨的諸如,高效焊接方法的開發(fā);焊接裂紋;殘余應力與變形等問題,也是焊接專業(yè)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難點及重點。如果能夠以此為基礎巧妙的設計和引入典型的工程案例,可以將這些重要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進行講解,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例如,由我們主導完成的工程機械動力臂焊接方法及接頭性能評價的課題,就可以作為典型的工程案例來使用。在項目實施之前,該公司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手工或半自動焊接方法,生產效率低下,同時由于人工操作隨機性較大,焊接接頭質量很難得到保障。項目實施后采用了雙絲雙弧焊接機器人技術,使生產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同時接頭質量也得到了保障,以此作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認識和探索焊接新工藝和新方法,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新工藝方法焊接時,采用雙層焊一次焊接而成,而雙層焊的層間溫度的控制,對焊接質量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以此作為工程案例,可以引入和講解多層焊的焊接熱循環(huán)這一關鍵知識點,通過具體的實例幫助同學們理解抽象的理論。
低合金高強鋼厚大件的焊接面臨的另一個關鍵問題焊接應力和變形問題,建筑機械的動力臂由于存在焊接應力致使其在使用過程中失效開裂的情形時有發(fā)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同樣的,如果以此作為工程案例,進一步來分析焊接殘余應力和變形的形成原因,分類及預防和減小焊接應力和變形的措施就會極大的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幫助同學們理解抽象的原理。同時通過設計和運用典型的工程案例,可以將零散的知識點串成有機的整體,有利于幫助他們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文作者:劉琳工作單位:江蘇師范大學學院
“基礎”課“道德兩難”案例應用的可行性
(一)“道德兩難”案例應用的特點1.教學設計以情感目標設計為重點教學目標是一個多層次的目標體系。“基礎”課教學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能力,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培養(yǎng)什么樣的態(tài)度等有關學習者發(fā)展的問題,在教學設計時都要用具有可觀察、可測定性的術語精確地加以表述?!盎A”課教學要實現的總目標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傳統(tǒng)教學注重認知領域對道德和法律知識的講解傳授,對于大學生是否領會、如何應用、怎樣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以及評價判斷等,缺乏更為有效的方法來具體展現和反饋,而貫穿于以上認知領域分目標實現的恰恰需要情感領域的教學設計,情感目標在“基礎”課案例教學中應當是實施的重點。情感學習包括學習者的接受或注意、參與反應、價值評價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組織比較,從而形成個人品質性格等等內容,這是一個價值標準不斷內化的過程。2.教學策略要遵循“引導—發(fā)現”程序教學程序是指教學內容各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也就是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盎A”課要實現學生在情感價值態(tài)度方面的目標,通過案例,讓學習者了解典型人物或典型案件的存在,并且在案例中體現符合教學目標的思想和行為,展示典型人物的命運或典型案件的后果,因而案例教學比直接的勸服更具有效果?!耙龑Аl(fā)現”程序是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學生獨立活動,著眼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程序[2]。這個程序要求教師按問題創(chuàng)設出認識上解決難題的情境,以案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綜合和比較,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方案并進行假設和驗證正誤,作出認識上的結論。3.教學方法需要多種方法結合并且以討論法為核心遵循“基礎”課案例教學的程序進行教學,教師和學生必須采用一定的方法、形式和媒介。過去把教學方法的使用局限在教師運用的層面,僅僅作為如何完成教學任務并傳授知識技能的方法,這是有失偏頗的。尤其是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渠道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教師的傳授。教師應當是學習主題、目標和情境的設計者,指導學生去如何有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啟發(fā)學生主動去探索、思考和選擇知識?!盎A”課教學應圍繞形成學生價值觀點的核心目標,通過對案例主題的群體討論,啟發(fā)學生群體思考,讓學生在參與、傾聽、表達、協(xié)作、論辯等過程中形成對價值觀判斷的理解和獨立思考能力。案例討論法在“基礎”課中的使用,并不排除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和練習法的輔助應用。(二)“道德兩難”案例應用的關鍵1.“道德兩難”案例與大學生道德經驗緊密相關大學生具備較高層次的道德判斷和推理能力,但欠缺的是成熟的道德知行統(tǒng)一性。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基礎”課教學的實效性在大學生日常實際生活中得到了有效展現,但是在大學生群體中也出現了某些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敗德現象和違法行為,比如“拼爹”現象和藥家鑫案件,盡管只是個別案例,但是從一個側面凸顯了高校“基礎”課教學的實效性當中針對大學生思想實際的“灰色地帶”。道德兩難案例的應用要凸顯針對大學生實際生活中的道德經驗設置道德兩難情境,提高大學生面對實際道德困境中的知行判斷和理性選擇能力。道德兩難案例情境的設定可以是學生身邊真實的道德兩難問題,還可以是社會實際發(fā)生的熱點、焦點問題并且有可能被大學生遭遇的道德兩難問題。在道德兩難案例中設置的道德沖突規(guī)范必須是真正的兩難道德選擇而不能是非常明顯的善惡抉擇,這樣才能推動大學生在道德兩難實際案例中的道德推理選擇能力的發(fā)展。2.“道德兩難”案例的問題設置必須具有開放性“基礎”課道德兩難案例的問題設置是案例教學成敗的前提條件。只有圍繞道德兩難案例的問題系統(tǒng)完整地體現對道德沖突多方面的考察,并且這些問題容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引導性,才可能實現道德兩難案例的教學目標。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海因茨偷藥救妻的案例中,教師可以設置的問題:海因茨該偷藥嗎?為什么應該或者不該?假定要死的是一個陌生人,海因茨應該為陌生人偷藥嗎?為什么人們應該盡其所能搭救別人的生命?不論用什么方式都行?為什么人們一般都應該盡其所能避免犯法,不論何種情況下都應該如此?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具有開放性的討論空間,只有如此才可能在充分的討論基礎上實現價值觀引導。(三)“道德兩難”案例在“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應避免的誤區(qū)1.案例教學與舉例教學法混同案例教學要實現的目標是通過案例材料結合教學主題,使學生把握概念和理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提出行動方案以及結合理論與實踐的高級能力。但在“基礎”課教學實踐中,受限于案例編寫的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雖然冠名為案例教學,但實際上是舉例教學。這種舉例教學通常把現實的例子作為課堂討論的材料加入課堂講授中,作為對某一原理的現實注腳,或為增加說服力,或為增加趣味性。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并不是以圍繞案例的問題教學為向導進行教學設計,無法體現出案例使用的“引導—發(fā)現”程序以及價值評估判斷功能。2.案例教學的案例設計不合理道德兩難案例材料的益處是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對兩難情境中具體行為選擇的分析討論,判斷評估學生所接受的價值觀念意識是何種情況,在評估基礎上進行引導教學。但由于對“基礎”課案例教學方法理解運用方面的偏差,易產生案例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某些缺失。首先,對案例的編寫并非按照案例教學的設計方法來編寫,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其次,案例教學進程并非以問題討論為主體,在教學策略上對于教學的順序和節(jié)奏、教與學的方法尤其是學生如何學的方面,無法發(fā)揮案例教學的整體功能。最后,案例教學中的測試性案例使用設計方面缺乏,導致對教學效果有效評估的困難。在通常理解的案例教學中,所使用的是真實和典型的案例材料,這種案例帶有明確的道德和法律知識的結論性傾向,但是在教學中往往缺乏對測試性案例材料的運用。
“基礎”課道德“兩難案例”教學的建議和原則
1.教學案例篩選需要真實與虛擬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識,提高道德情操和具有法律意識等是“基礎”課的教學目標。從案例教學最早應用的哈佛大學法學院的案例選擇來看,傾向于真實的案例應用,這是由法學教育的自身特點決定的,因為法律問題探討的是規(guī)則應用的事實。在“基礎”課法律部分的案例教學設計中,必須應用真實的案例達到教學目標。而對于“基礎”課中應用案例教學實現情感價值目標,在案例篩選方面需要把握真實案例與虛擬案例的結合。這兩種案例在教學中具有不同的價值,真實案例的分析引導可以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道德兩難”特征的虛擬案例分析可以評估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和價值判斷。真實案例的選擇需要貫徹的原則是針對性原則、典型性原則、時效性原則和啟發(fā)性原則。在教學實踐中,主流媒體提供的比如“焦點訪談”、“道德觀察”、“今日說法”、“3•15”晚會等,都是真實案例的渠道來源。虛擬案例的編寫可以參照真實案例的情境,設計兩難的困境或問題,可與實際生活產生“認知的相似性”,在分析或選擇過程中有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實際應用。2.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主導原則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效發(fā)揮是重要起始,這種主導作用體現在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案例,并且設計圍繞案例開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案例材料和演示進程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劃分和問題設計。首先,教師要具備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盎A”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德育的主渠道,在道德兩難案例的教學應用中,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優(yōu)勢,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道德兩難問題,闡述符合課程教學目標的人生價值觀,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其次,教師要具備對社會現實的敏銳觀察力。對于道德兩難案例的編選需要教師在現實生活基礎上,挖掘具有時代感的新知識、新觀念道德兩難案例?!盎A”課教學目的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成才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盎A”課教學表現出很強的綜合性和應用性,強調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切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切實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真正體現“基礎”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再次,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教師必須依據一定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結合自己對教學過程的理解和認識,以各種方式和方法對師生在教學中的活動進行精心設計。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系統(tǒng)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它以優(yōu)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學為理論基礎[3]。3.思想政治課的價值導向原則道德兩難案例教學要處理好案例選擇與教材導向的關系。案例教學的方法除非是在法學和商科教學中可以實現課程全部內容的案例教學覆蓋,在“基礎”課中,適當選擇適合于道德兩難案例教學的難點內容開展案例教學,形成“基礎”課案例教學改革的課型之一。道德兩難案例是具有開放討論空間的案例,在組織討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學生各自的生活背景以及道德經驗各異,提出不同的價值觀念十分普遍。因此,需要教師正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導向原則,在案例討論總結的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正確深入地理解規(guī)則的重要性,理解多元價值并存的合理性和導向性,理解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之間的復雜關系,從而提升道德和法律教育的效果。案例教學實踐已經使這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斷得到鞏固完善,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05年課程新方案”已經實施多年,新課程改革后積極探索新課型教學,通過道德兩難案例教學,把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和法律知識融入與現實結合的案例當中,不但真正體現“基礎”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而且切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提高其實踐抉擇能力。
關鍵詞:課程改革;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02-0041-03
一、引言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新課改涉及了從課程理念到教學模式、從課程目標到知識體系,從教學方法到評價方法等諸多方面的變革,這對執(zhí)行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的教師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作為信息技術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面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綜合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理論和一般規(guī)律,熟悉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技能,對培養(yǎng)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高師院校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主要采用以“教師”、“書本”、“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本課程教學內容中許多知識點都比較抽象,如“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等,若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進行講解,學生只能機械地記憶一些枯燥的名詞,而難以有效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中,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脫節(jié),從而很難真正實現課程目標。從教學方法上看,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的教學方法缺乏示范性和實踐性已成為制約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師范生實際教學的能力無法由理論學習直接轉換得來,必須逐步通過對真實教學情境的直接或間接體驗來獲得,作為改革本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要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教學中嘗試采用案例教學法,從而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
二、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及優(yōu)勢
1.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是美國當今師范教育、師資培訓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種方法。師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以真實的、包含典型問題的中小學教學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組織學生通過觀摩、評議、思考、總結、嘗試等形式,來建構新知識,提高學習者教學技能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方法。
2.案例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的應用優(yōu)勢
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案例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學設計方案和視頻形式的教學實錄。所采用的案例要具有真實性、情境性、典型性等特點,一般通過觀摩、設疑、討論、反思等教學形式進行。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法應用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1)在理論與實踐的溝壑之間架設了一道橋梁
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在教學中必須結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開展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技能,而教學技能的提高必需經歷由“模仿”到“熟練運用”然后逐漸到“創(chuàng)新”的過程。一方面,來自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典型案例使學生“身臨其境”,認識到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復雜多變等特點,深刻體會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育教學理論、各種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內化,及時有效地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同時,通過對具體教學案例的觀摩、評議和反思,能夠給予學生較多觀摩、評議、實踐和思考提升的機會,讓學生在觀摩評議中學,在模仿嘗試中學,在總結提高中學,在試講實踐中學,使學生不斷得到處理各種具體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現實教育教學問題的決策能力,獲得初步的信息技術教學技能。
(2)促進師范生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在觀摩、討論和反思案例的過程中,學生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接受者”變?yōu)橹鲃拥膮⑴c者,需要對教師提供的案例材料認真觀摩思考,根據所學的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討論案例中涉及的問題,對案例進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梢哉f整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體系是一步步建構起來的,他們獲得的是在觀察、分析、研討和反思中學到的、有著真實背景的知識,學生的學習不再以單一的接受學習為主,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有利于師范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觀摩案例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思考,才能發(fā)現和揭示其中所隱含的教育教學理論、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分析討論案例時,要踴躍發(fā)言,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與別人辯論,辯證地借鑒他人的看法,培養(yǎng)了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是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學會從不同視角來研究案例,對案例進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其他解決方案,有利于學生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案例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可有效地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內化和實踐技能的訓練,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近幾年來,筆者在本課程的信息技術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說課、教學技能訓練等模塊教學中嘗試采用案例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的操作程序如下:
1.課前精選案例
恰當的案例的搜集和選擇是案例教學成功實施的前提。首先,選取案例要緊緊圍繞課程教學目標,案例中的材料要與知識點有機結合,如信息技術課程模塊中要求學生了解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發(fā)展歷程及各階段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的特點,筆者在教學時選取了幾段不同階段中小學信息技術(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視頻,學生觀摩之后對各階段的特征討論分析并進行總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其次,選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一方面案例中要包含典型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學生在今后的教學工作經常會遇到的教學問題;同時選取的案例要涉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有代表性的教學內容,如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模塊中,學習講授法時,筆者選取了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師的《信息及其特征》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錄,本節(jié)課理論性很強,比較適合講授的教學方法,也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信息技術基礎”部分的典型內容,為學生關于信息技術課程中理論部分內容的教學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
2.案例教學的實施
(1)理論知識的準備階段
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首先必須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包括信息技術課程理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理論知識的準備階段,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采用教師講解、學生思考討論的方式進行,把理論知識的學習作為實踐的先導,為下一階段的案例評議分析打下理論基礎。如在組織學生分析一些優(yōu)秀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方案之前,必須先要使學生理解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內涵、基本流程、各環(huán)節(jié)的含義等理論知識,然后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案例觀摩階段
案例觀摩前,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提出觀摩案例時需要思考的問題或者一些要注意的方面,提示案例的觀察點及相應的討論要求,采用切實有效的手段將學生引入具體的案例情境,組織學生觀摩案例。筆者在教學中采用的案例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搜集的一些優(yōu)質網絡資源(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學設計、說課方案和視頻形式的教學實錄),第二類是見習時實地采集的相關專業(yè)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錄,還有一類就是實習或教學技能比賽時錄制的學生教學片斷,尤其第三類案例中的“準教師”和學生各方面都最接近,所以能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作為師范生,在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后,能夠在實踐中靈活運用要經過長期的觀摩、實踐、反思、改進這一過程,初期階段他們需要從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中進行觀察和模仿,來獲得直接具體、有價值的教學經驗,逐漸提高自己的實際教學技能。
(3)案例分析評議階段
分析評議是案例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案例討論中,關鍵是“腳手架”的搭建,教師要構造一系列特定的案例問題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及時引導學生抓住案例本質,把案例中的內容與相應的信息技術教學理論、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聯系起來,運用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圍繞案例中的典型問題、疑點進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分析、討論,要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民主的研討氛圍,鼓勵學生自由大膽地從不同角度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觀點,大家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彼此借鑒。
(4)自主探究、提升反思階段
在綜合評價學生的各種觀點見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案例中觀察到的優(yōu)點進行總結提煉,多角度地審視案例中的不足,啟發(fā)學生以案例為契機,抽象概括出解決案例中涉及的普遍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遷移的實踐機會,為學生以后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此類問題打下基礎。本階段是學生運用教學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并形成專業(yè)技能的關鍵,是案例教學的最高境界,能夠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十分有利于師范生以教學技能為核心的各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應當把案例教學作為改進學科教學論課程的教學效果的基本策略之一。無疑案例教學在我國教師教育中的應用還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教學策略的改進、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案例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等,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案例教學的效用。
參考文獻:
[1]黃衛(wèi)國.案例教學模式在教育學課程中的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2).
[2]李凌云.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中視頻案例教學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2,(3).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74―01
人類在21世紀初進入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正面臨著社會變革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為創(chuàng)新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農村教師要迅速搶占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制高點,發(fā)揮更多的專業(yè)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農村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已成為推動教育改革、實現農村教師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結合筆者工作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信息技術對教學設計的影響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實際上就是指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因此,信息技術對教學設計的影響可以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角度來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實現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的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較充分地發(fā)揮出來。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突破“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取向,將二者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形成“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不僅將信息技術看成是輔助教師“教”的形象化教學工具,更加要強調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協(xié)作交流工具,并依靠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為學習者個人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小組的合作學習、合作探究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農村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現狀
由于農村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資源等因素的差異性,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教師教學設計觀念和能力的發(fā)展。尤其在農村學校,信息技術資源的匱乏直接影響著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的教學設計觀念方面,大部分農村教師在備課中憑直覺了解學生的特點,憑經驗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方式缺乏科學教學理論指導。在教學設計方法的應用方面,大部分農村教師并不經常使用教學設計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而在教師的信息技術觀及應用方面,大部分農村教師具備正確的信息技術觀,認為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是為達到教學目標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服務的。但是大部分農村教師只能掌握一般的操作,對使用新型教學媒體沒有信心。
三、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農村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發(fā)展策略
1. 基于網絡的自主協(xié)作學習,促進農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诰W絡的自主協(xié)作學習能滿足廣大農村教師的不同需求。依托網路資源,教師能夠根據自己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可以在不同時間地點進行學習。同時教師更有機會將學習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在教學設計的實踐中學習理解相關基礎知識,進行在線或離線的自主協(xié)作學習。
2. 通過案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利用信息技術環(huán)境,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場景,選擇典型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學錄像,并對其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和交流,最后揭示案例的理論和實踐含義,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借助于案例,不僅可以縮短教學情境和現實情境的差距,還可以從經驗活動中獲取、內化、整合知識,還有助于提高教師表達和討論的技能,發(fā)展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通過反思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反思是指教師在發(fā)展實踐活動中,把自我和教學設計活動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設計過程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jié)的能力,也是教師對于教育事件進行選擇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態(tài)度。
【關鍵詞】基于工作過程,課程設計,JavaWeb開發(fā),教學方法
現代企業(yè)的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看中學歷,而更注重求職者是否具備更高的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尤其是高職院校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更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當前行業(yè)對Java開發(fā)人員的需求量一直較大,許多高職院校也開設了Java Web開發(fā)課程。但是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與企業(yè)的實際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學生無法快速上崗,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禞ava Web開發(fā)應用》作為軟件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職業(yè)技能課程,與其他專業(yè)課程相比,其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并且與實際開發(fā)緊密相關。本文探索高職軟件專業(yè)《Java Web開發(fā)應用》課程的改革方案,介紹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與開發(fā)實踐,一方面積累了高職程序設計課程教育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是通過課程的改革以期培養(yǎng)出更適合行業(yè)需求的高職專業(yè)技能人才。下面從四個方面介紹課程的設計。
一、課程定位、目標與設計思路
1.課程定位
目前軟件項目開發(fā)中,基于B/S結構的網站開發(fā)是應用開發(fā)的主流,而作為開發(fā)語言,Java、.NET(C#)和C/C++語言依然三分天下。Java語言因其簡單、面向對象、跨平臺等特性,成為現今主流的計算機編程語言之一,廣泛應用于移動或嵌入式開發(fā)、客戶機/服務器應用開發(fā)、桌面開發(fā)以及Web應用開發(fā)[1]。《Java Web開發(fā)應用》是軟件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與先修課程和后續(xù)課程銜接得當,形成課程鏈路,對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和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起到主要支撐作用。圖1是軟件專業(yè)的課程體系簡圖。
2011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Java平臺的高職程序設計課程群建設與實踐》研究成果
2.課程目標
本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開發(fā)Java Web程序的主要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主線,圍繞Web程序設計基本技能、JSP編程方法、JavaBean編程、Servlet編程及MVC設計模式等內容,培養(yǎng)學生使用Java技術開發(fā)Web應用程序的技能。
3.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程的設計是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念,注重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做相結合。課程的教學是以任務驅動,行動導向作為教學方針,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
二、課程內容與教學設計
1.典型工作任務確定
為了確定課程的內容,課程組通過行業(yè)調研、邀請行業(yè)專家參加課程設計研討會等形式,分析軟件行業(yè)的發(fā)展和企業(yè)的需求,確定了典型工作任務。根據調研分析得出典型工作崗位是網站程序員,表1是網站程序員崗位工作分析,通過崗位分析并結合課程實際得出《Java Web應用開發(fā)》的典型工作任務包括:①單元項目:java程序設計單元技能訓練項目;②案例模仿:eBuy電子商城(貫穿案例);③同步擴展:系列單元課堂案例的16課時外擴展;④生產創(chuàng)新:從《JSP項目開發(fā)全程實錄》項目庫中,選取了“BBS編程體驗-論壇系統(tǒng)(struts+sql2005實現)”作為自主“生產創(chuàng)新”項目,以專任教師為顧問,以開發(fā)團隊為單位,以崗位為元素,進行項目開發(fā)。
2.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課程目標和典型工作任務等,將本課程的內容分為三部分,分三個階段實施,如表2所示。
3.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
本課程是基于工作過程展開教學的,圖2展示了第二階段課程內容的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Java Web開發(fā)應用》課程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期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提高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目標。
1、教學模式。課程通過兩種教學模式完成教與學的同步進行:①課堂教學六步驟,即:任務導入、任務分析、示范引導、學生模仿、糾錯重做、總結提高,保證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得以有效實施;②學習過程五步走:需求分析、系統(tǒng)設計、代碼編寫、測試、運行,使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過程與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相一致。
2、教學方法。(1)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教師與學生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時機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分解為情境,由情境中重構知識點,進行理論知識講解與任務完成。最后由每一單元任務整合成整個項目成果;
(2)案例教學法: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Case)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每一教學單元要完成一個工作任務,在“案例模仿”階段運用了“案例教學”,即教師首先對任務案例進行分析,并通過編程示范完成案例,然后學生模仿完成案例;
(3)角色扮演法:在同步擴展階段,學生半自主完成項目任務;在“自主創(chuàng)新”階段,學生自主完成項目開發(fā)任務,老師可充當需求方與技術顧問的雙重角色,學生每4~5名為一組,分別擔任軟件開發(fā)的不同角色。團隊成員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任務,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
四、考核與評價
1.評價內容。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知識點的掌握、階段工作成果、團隊合作情況。具體評價內容包括:小組評價、自我評價、教師評價。
2. 考核標準:對學生的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以期更全面的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考核標準如表3所示。
基于工作過程的Java Web開發(fā)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再現和模擬Web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的工作過程,這讓學生在工作之前就知道自己該學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yè)素質。實踐表明,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Java Web開發(fā)應用》課程改革,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能促進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出更適合用人單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當然,在課程改革和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不足,下一步將進一步結合高職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不斷完善課程的設計,更好的實現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尹友明.Java語言與Java技術概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6):99.
[2]尹強國,馮娜.企業(yè)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企業(yè)教育,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