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提升高中歷史成績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中歷史是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教學內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探究性學習對于高中歷史的教學和學習具有深刻的意義。本文在對高中歷史課程特點和對探究性學習內涵分析的基礎上,就高中歷史開展探究性學習提出了相應建議,以期為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水平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高中歷史;探究性學習;歷史
1前言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上下五千年璀璨的歷史文化是我們國民的驕傲和我們國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資本。高中歷史是學生歷史知識學習的重要階段和環(huán)節(jié),肩負著培養(yǎng)祖國下一代挖掘、傳承和發(fā)揚歷史文化的重要責任,因此,加強高中歷史教學、學習方式的研究和運用,提升歷史教學水平和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2高中歷史課程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2.1知識內容較多:從原始社會到近現(xiàn)代,高中歷史的時間跨度大,從中國史到世界史,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到社會事件、歷史人物,高中歷史的研究內容較為全面和繁雜。高中教學包括多門課程,分給歷史的每周也就幾節(jié)課,面對龐雜的知識內容,在有限的課程時間要完成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對教師和學生都是巨大的考驗。
2.2學科不受重視:至1952年實行高考以來,從推薦到考試,從“3+2”到“3+X”高考制度幾經(jīng)變革,但語、數(shù)、外在高考中占主體地位的根本理念沒有變化。從教師到學生到家長,歷史作為“副科”的理念根深蒂固,學生從心里沒有重視歷史課程的學習,另外歷史課程多為枯燥的知識點記憶,諸如年代、人物、事件、經(jīng)過等等,使學生對這門課程多抱著應付的心態(tài)去學習,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很難完成。
2.3教育觀念落后,“填鴨式”教學理念占主導:目前,高考依然是檢驗高中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jù),使高中教師關注的焦點向高考聚集,教學活動的開展圍著成績轉,只要學生成績過關,其理解與否、興趣與否都不重要。這使高中歷史教師更多的關注歷史知識點的灌輸,學生也習慣了“填鴨式”教學方式,考試過后“知識還給老師”的情況較為普遍,與歷史教學的真正目的和理念背道而馳。
3探究性學習的內涵和作用
3.1探究性學習的內涵:探究性學習(Inquirybasedscienceeducation)指學生在某一學科領域學習過程中選取某一問題或知識點作為實破點,通過質疑、發(fā)現(xiàn)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方法,獲得知識,激趣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提高教學水平的教學方法。探究性學習是當前提倡的教學方式,它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提升和有效補充。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知識的被動接受方”,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講解理解和記憶,知識點是教師思維模式之下的,學生學習的知識可以應付考試,很難形成自己的認識、提升自我素養(yǎng)和能力。探究性學習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現(xiàn)狀,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去探索和學習。兩種教學、學習方式相結合,針對不同的知識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水平上的重要意義不可估量。
3.2探究性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1)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這一學習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將學生的地位置于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擺脫了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探尋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通過探究的成果獲取成就感和滿足感,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2)通過調查研究,拓寬學生知識面: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要針對某一既定問題展開大范圍的知識收索、整理、加工,探究性學習結論的得出是建立在大量知識內容掌握的基礎之上的,這一過程無疑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掌握某一既定問題。(3)引導學生掌握研究、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要進行獨立的思考,就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論證、問題的結論進行系統(tǒng)地策劃,并摸索知識的收集、整理和學習方法。從而鍛煉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系統(tǒng)組織能力,掌握自我學習、自我研究的方法,提升綜合能力。
4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4.1轉變觀念,提升探究性學習認識: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灌輸式”學習的弊端和探究性學習的重要作用,自覺探索和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和程序,并將其帶入課堂教學當中,提升教學效果。學生應擺脫原來被動接受知識點的學習狀態(tài),將探究性學習方法與原有的學習方法相結合,通過教師的引導,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
4.2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重,面對高考很多學生幾乎處于亢奮狀態(tài)。高度的壓力不利于探究性學習效果的發(fā)揮,這要求教師應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開放、平等、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首先,教師應從“課堂知識灌輸者”的角色轉變成“課堂學習的組織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其次,教師應做好探究性學習的引導工作,對學習方法、策略、途徑等進行引導,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
4.3客觀評價,對學生探究結果給予肯定: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結論應給予充分的展示機會,并對不同水平、不同側重點的結論給予充分尊重,對探究性學習方式給予足夠肯定。鼓勵學生得出不同結論,對學生的提問給予認可,杜絕嘲笑、批評、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結論還應給予客觀評價,并對其學習過程、探究方法提出改進、優(yōu)化的積極建議。
參考文獻
[1]田維光.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2014(18):237.
[2]史曉晨.淺析高中歷史探究性學習[J].科教文匯,2013(29):178-179.
[3]劉瑞嬋.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探究性學習[J].科技資訊,2011(22):190.
[4]李惠瓊.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3):168.
[5]侯書彬.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都市家教,2012(11):67.
【關鍵詞】高中歷史;思維和實用能力;對策;學生發(fā)展
一、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們首先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高中歷史教學的地位較低,重視程度不足,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對高中歷史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見,很多的人認為歷史課程的學習非常的簡單,即使沒有歷史老師的講授一樣可以學得好。學習歷史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為了考試,取得好的分數(shù)。在臨近考試的時候,只要自己能夠背一背,記一記,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一樣可以取得好的成績。歷史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有:教學理論化嚴重,學生不感興趣;傳統(tǒng)的講授式理論課堂較多,缺乏充足的探究實踐時間;學校領導重視不足、教師教書態(tài)度不嚴謹,敷衍了事較為嚴重;教學模式滯后,教學質量不容樂觀等等。眾多的問題當中,還是可以說明,高中歷史的教育改革方向不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等都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對于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應該找到歷史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學模式和教育思想,構建更多的實踐和探究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和實用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彰顯高中歷史教育的特性。
二、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和實用能力的方法
無論是基礎教育改革還是高等教育改革都有一個思路和方向,那就是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給足學生一定的探究和實踐的時間與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找到學習的自信心。對于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來說,更應該如此,無論是出于基礎教育的創(chuàng)新還是高中歷史的課程教學優(yōu)化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實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針對以上筆者剖析的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要想提升高中歷史課程中學生的思維和實用能力,必須革新教育教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優(yōu)化課程教學的過程,提升學生的操作動手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倡導學生具備學以致用的觀念等等。
(一)革新教育教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以往的高中歷史課程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地位較為被動,師生之間很少交流,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要想提升學生的思維和實用能力,必須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能夠與老師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只有這樣學生想學什么或者如何學好和掌握相關的技能都可以及時的反饋給教師,掌握的效果和程度教師也可以及時的了解,對下一步的授課調整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思維和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首先在觀念上就是讓課堂實現(xiàn)回歸,讓課堂成為學生發(fā)展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陣地。
(二)優(yōu)化課程教學的過程,提升學生的操作動手能力
對于歷史課程教學來說,不同于語文、英語等課程的教學,高中歷史的教學不是說讓學生記憶住學科的內容,死記硬背不是這門學科的目的,學習目標更多的是突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做到以史為鑒,了解歷史常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并通過對歷史的反思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從課堂導入、新授課、教學過程、教學總結到課后練習,都要轉變以往的固定思維,更多的突出思維和實用性和有效性。高中歷史課程教學課程的優(yōu)化要從教學目標開始,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突出三維目標中的能力培養(yǎng),在教學模式上更加的多元化,盡量緊扣教材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授課,比如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翻轉課堂、微課教學、情境教學、實踐教學等,授課的地方也不一定都是課堂,也可以是歷史教育基地,電影院等,實現(xiàn)有效的針對性教學,這樣肯定會大大提升學生的思維和實用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倡導學生具備學以致用的觀念
要想提升學生的思維和實用能力,必須讓學生動起來,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其實可以這樣理解。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是有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探究來說,更多的優(yōu)質課堂教學傾向于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的參考更多的考慮也是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提升學生的思維和實用能力,必須讓學生也具備這樣的思想,在他們面前不斷的倡導學以致用的思想,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凡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開展的自主研究和探究,教師要給與鼓勵,并且積極引導學生多動手,可以結合課程教學或者自我興趣,針對歷史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和實踐。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也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和條件,少一些枯燥的理論講授和機械,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化學生思維和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君.試論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華章,2013(14)
關鍵詞:分層教學 高中歷史 課堂教學
高中學習與中小學學習不同,不論是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量還是知識難度都有了很大改變,如果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無法滿足高中學習需求,就很難確保自身的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教學中,應該針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的不同,采用有差異性分層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此來不斷提升高中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接下來,本文就將對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此來加強高中教師對分層教學法的了解和掌握。
一、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形式
1.能力分層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都有所區(qū)別,因此,在高中教學中可以按照學生能力的不同進行分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層次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問題情境,實施不同的教學目標,并對其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和進行不同的測試。通過這種方法來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相應的提升。
2.知識基礎分層
歷史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不同,由于一些學生課外閱讀量比較大或者是對歷史文化比較感興趣,所以每個學生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基礎水平是不相同[1]。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針對學生所掌握歷史知識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并且在教學中, 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夠得到提升。
3.興趣分層
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已經(jīng)比較成熟,并且也形成了自身不同的個性特征,而在心理和個性特征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在高中歷史的學習中,每個人的學習興趣也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學習歷史,有的學生不喜歡學習歷史;有的學生對歷史故事感興趣,有的學生對歷史人物感興趣等。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也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興趣的不同而采取相應的分層教學法。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雖然,在分層教學法中擁有數(shù)種分層方式,但是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式就是能力分層教學方式。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同樣如此,多采用能力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成1、2、3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1.1層次學生
1層學生,其擁有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最強,也就是所謂的“尖子生”。該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強,對于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能夠快速接受,并且在原有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加深其理解和掌握。同樣,該層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也比較牢固,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其學習不用教師擔心。對于這部分學生,不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應該設計的教學情節(jié)和課堂問題等應該具有一定難度,還應該鼓勵學生加強自學,加強對未知知識的探索和學習。
2.2層次學生
該層次學生即可理解為普通學生,其所擁有的理解和領悟能力雖然無法與1層次的學生相比,但也能夠滿足學習需求。該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穩(wěn)定,通常情況下不會有太大浮動。并且,該層次學生的學習主要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不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和理解。因此,針對該層次的學生,教師只需要以正常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的教學情境進行設計,對問題和作業(yè)進行正常布置即可[2]。
3.3層次學生
3層次的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后進生”,該層次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都不是很強,在教學過程中,即使是教師采用普通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其也無法對所講授知識進行有效理解,有些吃力表現(xiàn)。因此,針對該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首先,在對課堂教學情境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降低難度,以簡單易懂為主,不能貪功冒進。其次,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過程中,也不能提問難度過高的問題,而應該適當降低問題難度,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順利理解。最后,在對作業(yè)進行布置時,要以鞏固基礎為主,不要嘗試提升作業(yè)難度[3]。另外,在對該層次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有些學生本身擁有非常優(yōu)秀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家庭、性格或者是興趣等影響而無法認真學習,針對該類學生,教師要對其進行開導和引導,以達到全面提升其學習效率的目的。
針對三層學生,以高中歷史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一節(jié)課的學習為例,對教師問題的提出進行分析。
在該節(jié)課的學習中,要求列舉該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如李贊、顧炎武、黃宗羲以及王夫之等,進而對該時期儒家思想的發(fā)展進行詳細了解。
對于3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1、該時期出現(xiàn)過哪些體現(xiàn)出進步的思想家,進步思想是什么?
2、該時期思想家的進步思想主張。
該類問題能夠直接從書本中找到答案,較為簡單。
對于2層次學生,可以進一步提出以下問題:
3、該時期有哪三大進步思想家,其思想主張是什么?
4、該時期是如何促進儒家思想進步的?對此該如何評價?
這兩個問題雖然無法直接從書本上找到答案,但是分析難度不高,稍加分析就能夠找出答案,適合該層學生。
對于1層次的學生,應該更進一步,提出以下問題:
5、明清進步思想與歐洲啟蒙運動有何異同?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6、與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該時期出現(xiàn)的批判君主專制的思想有何進步?
該問題的難度較大,學生不僅需要對書本上的內容和知識進行深入分析,還需要對之前所學過的歷史知識進行回顧,尋找異同之處。
通過以上方法,就能夠對高中歷史進行有效教學,并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進步。
結束語:
分層教學是一種效率比較高的教學方法,當前在高中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通過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研究證明,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能夠確保全體學生的學習效率都能夠得到相應提升,不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現(xiàn)象。因此,在高中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分層教學法的應用,以在現(xiàn)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何成剛 彭禹等著.智慧課堂:史料教學中的方法與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社,2010.
[2]李燕.高中歷史差異教學初探[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3]張朝珍.學生自主選擇:高中分層教學的困境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10(9).
圖像史料實際上就是一種能夠在歷史教學中得到運用或者提供研究輔助的視覺圖像,因此這類史料包括了圖片和影像兩種類型的歷史史料。對于前者而言,結合圖片中的內容可以分成人物、社會生活以及政治經(jīng)濟、科學技術、地圖和工藝藝術等不同類型的圖片資料。而對于后者而言,則主要包括反映歷史的一些紀錄片、電影和各類多媒體資料等。有關圖像史料的來源也存在著兩個不同途徑,一個是原始的圖像史料,另一個就是再生性的圖像史料。對于前者而言,主要指的是反映真實歷史的相關圖像史料。而對于后者而言,則主要是結合歷史事實勾繪的一種圖像史料。
2、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2.1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
眾所周知,興趣的高低和教學效果之間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由于歷史知識對于很多高中學生而言往往非??菰?,所以提升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就極為重要,這也是老師在教學中極為關注的重要問題。圖像史料的科學應用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老師也能夠在課堂中采用多元化的展示方法,設置趣味問題進行互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等,這樣就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2有助于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會造成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基本采用的策略就是死記硬背,這顯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而通過圖像史料的科學應用,能夠引導學生對課本歷史知識進行深刻探究,促進學生主動性思考,進而提升知識的認識深度,這對于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顯然具有積極作用。
2.3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高中歷史教學的核心不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相應的內容,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思考,從而對歷史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和研究。老師在教學中應用有關的圖像史料,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因為這些內容往往不是課本上的內容,但是和課本上內容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或者是有關課本內容中當前的最新研究進展,這樣的圖像史料自然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另外老師還可以在教學中通過組織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或者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搜集相應的資料來進行自主研究和思考,這樣就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高中歷史教學中圖像史料主要運用策略分析
3.1歷史地圖的運用
結合歷史地圖進行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歷史時期的地域空間,展現(xiàn)出文字難以描述的直觀體驗。第一,在教學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相關的歷史環(huán)境來進行觀察,從而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認識水平。比如在教學“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時,可以結合《新航路開辟圖》進行相應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模型。第二,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注重地圖上的相關標識及符號,這些內容都包含了相關的歷史只是。在上述的地圖中通過觀察就可以得知四條主要的新航線,分別由迪亞士、哥倫布及麥哲倫和達伽馬等航海家開辟,并由此了解到這四大航海家的相關歷史事實,并對他們的艱苦奮斗精神有著更加深切的體悟。第三,在圖片史料的運用過程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歷史地圖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發(fā)散的聯(lián)系圖,通過地圖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更加清楚歷史發(fā)展與變遷的脈絡,同時通過地圖史料對建立起系統(tǒng)的知識鏈。
3.2歷史圖片的運用
歷史圖片是在歷史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輔助材料,老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重視對歷史圖片的觀察,并由此獲得背后的歷史信息。比如在圖片中存在著一些文字描述,那么這些文字性的描述往往會暗示一些歷史事實。當老師在教學“偉大的”這節(jié)內容時,就可以結合《日本報紙刊登的日軍在南京展開殺人比賽的報道》中相關的歷史圖片進行教學,在該圖片中,有兩個日本兵使用日本軍刀開戰(zhàn)殺人比賽,勝者臉上掛滿傲氣。而且圖片中還配置了“兩少尉百人斬、超紀錄、南京”這樣的文字說明。從這個圖片中足以說明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從而讓學生對這段歷史有著更加深切的體悟。圖片中的殺人比賽僅僅是中的一個小殘暴案例,對此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日本侵華的本質目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全面?日本法西斯的暴行有哪些?最后的結局是什么?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積極搜集相關材料,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歷史成績的目的。
3.3影像史料的運用
影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而且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影像史料的展示不再受到時空限制,再加上其直觀形象性,更容易產(chǎn)生代入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所以老師在教學時需要準備相應的影像史料,這樣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第一,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目標以及重難點,同時考慮當前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來對相應的影像史料進行篩選,并制定相應的展示和引導計劃,進而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學計劃。第二,當前影視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有關歷史的影像史料豐富度越來越高,然而課堂教學必然受到時空限制,那么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對影像史料進行一定的剪切,通常控制在5至10分鐘,不超過兩個片段。第三,導入相關的影像史料解說詞,通過相應的解說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深度,同時這種聲像結合,特別代入相關的音樂,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將課堂上準備好的影像史料還可以放到學校網(wǎng)絡平臺上,供給學生自由觀看,這樣可以消除時空限制。
4、結語
討論法的具體步驟是:首先,課前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有意義的主題或帶有爭論性的問題,布置給學生,歷史學科就有許多帶有爭論性的問題,如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哥倫布是不折不扣的殖民主義強盜還是對人類文明進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航海家等;要求學生閱讀教科書有關部分,并到圖書館或通過網(wǎng)絡查詢各種相關資料,作好上課前的知識準備;然后有目的地閱讀,將注意力集中于與論題有關的內容;最后準備一個提綱或報告。其次,教師在認真鉆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也要準備一份計劃;設計如何開始討論、討論的方法、預計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可能提出的問題、希望學生回答到什么程度等。最后,在課堂上,可由教師作簡短的發(fā)言,幫助學生了解討論的性質、內容和步驟;也可由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可隨時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課堂的討論組織工作,例如座位的安排、小組成員的分配、組長和記錄員的確定、討論時間的把握以及課堂秩序的維持等。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對每一位愿意發(fā)言的同學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教師在討論完畢時,從中發(fā)現(xiàn)疑難或者有意義的見解,闡明自己的看法,指出討論中的優(yōu)缺點。對某些仍有爭議的地方,允許保留意見,而不強迫學生接受??傊寣W生充分發(fā)表他們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互相啟發(fā),共同提高。
討論法是由學生獨立參與探究的學習活動,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多向信息傳遞、獲得創(chuàng)造性認識的過程,而非學生單方面接受教師提供的知識。在實踐中我逐漸感悟到這種方法具有以下明顯的優(yōu)點:
首先,無論是課前的準備還是課堂中的討論,都以學生活動為主,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課前準備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科書,查閱參考書,可養(yǎng)成他們從小讀書的習慣和查找、搜集文獻資料的能力,我相信,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得知識遠比教給學生知識重要,而且能使學生從被動地回答問題發(fā)展為主動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人的思維發(fā)展中至為關鍵,“思維從疑問開始”。李政道博士也認為:“學習怎樣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應在學習答案的前面?!笨傊?,學生從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訁⑴c者,而教師由知識的講解員、傳播者轉變?yōu)閷W生探索知識的指導者,這必將使學生學習主動性大大增強,并從中品嘗到學習的樂趣,不斷積極探求進而推動學習進一步深入發(fā)展。這種能力不僅在學校教育階段需要,從長遠來看,對人的一生發(fā)展作用甚大。
其次,課上師生間群體性的、自由的交談討論,可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尋求交流,既是學生的本能,又是現(xiàn)代生活的必然要求。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與他人思想上交流與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利于激發(fā)出思維火花,這樣,個體思維才能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還可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自我中心狀態(tài)”而且從別人那里獲得豐富的信息,要經(jīng)常改變思維角度,能促進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得到全面訓練。此外,在回答討論的問題時,學生必須組織語言,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完整、精煉、規(guī)范地表述出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個性心理特征。探究問題需要學生經(jīng)過動手搜集整理和動腦冥思苦想,腦力和體力高度緊張,這就要求學生有堅強的自信心、耐心和恒心。這種積極的個性心理(非智力因素)可以通過長期訓練形成。
第四,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習效果。根據(jù)學習心理學原則,學生自愿參與的學習過程,會進展迅速且學習內容保持率高?!耙驗閷W生將知識組織起來,并能隨時得心應手地檢索知識?!痹谡n前準備和討論過程中,大腦中已有的儲存信息,在定向思維不停地刺激下被激活了,沉睡多時的知識被喚醒了,而且以學生活動為主,方法靈活多變,使其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不易疲勞,學習效果好。此外,學生在非被動情況下更易于記憶學習內容。如果學生每堂課都能在理解中學習,記憶將不再是問題,也不再成為負擔,反過來又為能力培養(yǎng)提供源泉。
第五,課堂上師生平等對話,在和諧、自由的氛圍下,相互交流甚至相互影響,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成為可能,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發(fā)現(xiàn)學生幼稚、可笑甚至錯誤的看法,正是教師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認識、價值觀念和人生觀,進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機,使課堂不但成為能力培養(yǎng),也是切實進行德育的場所。而有時學生積累的課外知識或突發(fā)奇想也會啟發(fā)教師,使教學更趨完美。
第六,有利于進行成功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趣。討論題的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難易度的區(qū)分。這樣使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感。提高學習的興趣及主動性。另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這樣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不會覺得課太單調、乏味。并在解決同學的疑問中獲得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探索新知識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