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臥床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腦梗死;康復護理;臨床探討
中圖分類號:R58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7-138-01
腦梗死多由循環(huán)系統(tǒng)形成的栓子隨血液循環(huán)進入中樞神經(jī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形成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相關腦功能區(qū)的缺血、壞死,最終可導致如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等一系列腦功能障礙疾病,該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該病致殘率高、恢復時間長。腦梗死康復期時程長、見效慢,對醫(yī)護工作者的護理要求較高,通過對患者康復期進行有計劃、綜合有效的護理,隨著病情康復,患者的諸多功能障礙可減輕或消除。本文通過對本院2010年1 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腦梗塞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護理,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 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腦 梗死患者6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齡38~82歲,平均年齡67歲,發(fā)病后結合臨床癥狀及影像 學檢查(MRI 及CT)診斷為腦梗死,不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所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癱瘓、失語等,入院后即給予積極治療,早期介入綜合護理,促進患者康復。
1.2 方法
1.2.1 制定詳盡的患者康復期護理計劃:視患者病情不同制定全面、可行的康復期護理計劃,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分析,干預患者不良心理的產生??祻推谧o理開始時間原則上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即應早期進行康復護理,開始時間越早,患肢功能恢復越好,所以患者一旦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晰后,即可進行康復訓練,多于治療后3~7d開始。康復訓練期間應培養(yǎng)患者家屬觀 察病情及進行心理分析,這樣可更好地開 展工作。
1.2.2康復期間對患者加強安全防護:給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安全的治療環(huán)境,病房內不放置銳器、刀具等危險物品,室內采光應柔和自然。平時注意防止外傷,地面要保持干燥,給患者穿輕便軟底鞋,患者如廁、洗浴應在有人協(xié)助的情況下進行。
1.2.3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腦梗死患者在飲食上應做到嚴格限制膽固醇、脂肪及鹽的攝入,糖類的攝入要適量,囑患者多食豆制品、新鮮蔬菜水果、魚蝦,同時注重飲食的規(guī)律性,定量性。
1.2.4制定心理康復護理措施:腦梗死患者多由正常人突然轉為生活不能自理,以致患者出現(xiàn)悲觀、厭世、煩躁等不良心理。此時護理人員用百倍的愛心、耐心、責任心去開展護理工作。針對患者此時的心理特點進行疏導、安慰,關心、了解患者。在患者接受病情現(xiàn)狀自覺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后可以對患者進行書寫、對話、回憶等訓練。
1.2.5康復期間相關并發(fā)癥的預防護理:腦梗死患者多需長期臥床,期間會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在開展康復期護理時應注意預防。預防肺部的感染,應嚴格戒煙,對早期臥床患者應定時翻身、拍背,促進排痰;對后期病情好轉患者應盡量縮短臥床時間,促使其盡量多活動;對一些高?;颊?,可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長期臥床患者,骶尾部及骨突部皮膚和軟組織易形成壓瘡,康復期護理工作中要注意多改變患者臥床姿勢,多給患者翻身。床褥應保持清潔、干燥、平整,盡量使用電動氣墊床,大小便后注意及時處理局部皮膚,保持干燥、衛(wèi)生。若已形成壓瘡,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按各期壓瘡進行處理 。
1.2.6康復護理中的肢體訓練計劃及注意事項: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最為重要,肢體訓練應盡早開始,雖然腦梗死患者早期活 動不便,但在護理人員的指導和協(xié)助 下進行早期鍛煉可減少一系列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活動的方法應遵循“先輕后重、由小到大、先下后上、由近及遠、循序漸進”進行。早期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肢體進行被動活動,同時配合理療、按摩等方法可以促進患者肢體血液循環(huán),刺激神經(jīng)功能,減輕肢體的廢用性萎縮,同時應注意多改變患者。中后期進行功能康復鍛練做到鍛煉量適中,循序漸進地進行肢體康復鍛煉,初期可先鍛煉坐起,初練時應給患者準備靠枕,患者能夠在床上坐穩(wěn)并無其他不適后可進一步讓患者下地,可輔助應用助行器、拐杖等。當患者能較穩(wěn)行走后,可開始進行日常生活鍛煉,逐步訓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康復計劃要注意因人而宜。
2 結果
本組64例患者住院治療護理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16例有顯著療效,占25%,46例好轉,占71.875%,無效2例,占3.125%。,結果表明對腦梗死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康復護理對其病情恢復有較大幫助 。
3 討論
有研究表明腦梗死致殘率和復發(fā)率高達20%~40%,實施積極、系統(tǒng)的康復護理可使絕大多數(shù)患者的運動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許多腦梗死患者預后不佳并不是由諸多功能障礙所致,而是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缺乏系統(tǒng)的、正確的的康復護理,致使產生關節(jié)畸形,姿勢性痙攣,廢用性肌肉萎縮等后遺癥。通過早期的系統(tǒng)性康復護理,可以使患者肢體功能最大程度的得到恢復,從而可以積極的預防長期臥床造成的壓瘡、墜積性肺炎等常見并發(fā)癥,通過積極的心理康復及語言、認知訓練,可以使患者盡早從患病后的不良情緒中脫離出來,早日實現(xiàn)生活自理,重新回到家庭、社會。
參考文獻:
[1]聶喬斌,腦梗塞的早期康復治療[ 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1998,7(2):20。
[2]史長青,偏癱治療中誤用綜合征探析[ 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1996,27(1):27。
[3]俞明輝,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956。
關鍵詞:5W1H;腦出血;早期康復護理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出血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腦出血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雖然醫(yī)療水平提高,腦出血的病死率下降,但存活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能有效降低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如何促進患者肌力的提高,需要護士-患者-家屬的共同努力。運用5W1H對患者進行早期肢體康復護理,有助于其理解和領會要領,掌握最佳康復時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男,65歲,代主訴:突發(fā)右側肢休無力,言語不能2 h。經(jīng)頭顱CT證實為左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出血量約14 mL,首次發(fā)病。入院時呈嗜睡狀態(tài),運動性失語,無法對答。右上肢肌力0級,右下肢肌力2級,肌張力正常。 第2 d神志轉清楚,言語含糊不清,右上肢肌力1級。第3 d晨煩躁不安,欲回家,無法接受偏癱的事實,當日上午仍稍煩躁,經(jīng)心理安撫后好轉,能接受發(fā)病的事實,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第6 d言語含糊,能聽清。第9 d行頭顱CT示出血較前吸收,周圍水腫帶較前明顯。第14 d行頭顱CT示出血明顯吸收。下床活動,行走拖步。第17 d言語尚清晰,右上肢肌力2級,抬起費力,右下肢肌力4級,活動欠靈活,生活基本能自理,辦理出院。
1.2方法 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結合患者的病情,將腦出血早期康復護理,分為臥床期及離床期。臥床期分為被動活動和主動活動,離床期進行床下活動。護士應充分掌握腦出血的相關知識,熟悉各階段的康復護理知識,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掌握康復護理的6個問題:①何時(when)?②何地(where)?③何人(who)?④做什么事情(what)?⑤為什么要這樣做(why)?⑥該怎樣做(how)?貫穿于康復護理的全過程。將以上知識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講解。
2早期康復護理
2.1臥床期
2.1.1 When 入院當天以良肢位擺放為主[1]。只要生命體征平穩(wěn),病情48 h不再進展,格拉斯哥評分>8分,即可開始早期康復訓練。
2.1.2 Where 臥床期間只能在床上進行康復護理。
2.1.3 Who 良肢位的擺放由護士執(zhí)行。病情基本穩(wěn)定后,一般來說,發(fā)病3 d即可進行主動及被動功能訓練。此時,護士是康復訓練的指導者,患者及家屬要共同參與。
2.1.4 What 包括良肢位的擺放,被動運動及主動運動。
2.1.5 Why and how
2.1.5.1良肢位是高級神經(jīng)中樞受損后預防異常肌緊張的最佳。良肢位對防止或對抗痙攣模式的發(fā)展和出現(xiàn),促進肌張力恢復,保持各關節(jié)功能位,預防關節(jié)畸形意義極其重要。護士應經(jīng)常巡視病房,注意保持良好的肢置及變換,并對患者進行有效指導。
2.1.5.2被動運動 早期被動的關節(jié)活動可保持全范圍的關節(jié)活動和功能自如;保持軟組織的彈性韌帶和降低肌肉攣縮、回縮及畸形發(fā)生的危險,有助于促進血液和淋巴液循環(huán),防止患肢水腫。意識清楚者,24 h內即可開始被動活動。白新燕[2]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進行健側肢體康復護理,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促進自理,效果明顯。包括上肢被動運動:肩,肘,腕,手指各關節(jié)功能位的活動:下肢被動運動:髖,膝,足踝。2次/d,每個關節(jié)活動5~10遍,從肢體近端關節(jié)到遠湍關節(jié),從大關節(jié)到小關節(jié),循序漸進。關節(jié)肌張力高時,應先予熱敷,按摩,手法揉捏,以免發(fā)生骨化性肌炎或關節(jié)肌腱損傷等。鼓勵患者使用健側肢體對患側肢體進行自主按摩,以獲得更滿意的效果。
2.1.5.3主動活動 它能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緊張度,活躍各系統(tǒng)生理功能?;颊呒×_到Ⅱ級后,患肢能在床面上移動,此時應指導患者健手帶動患手運動。以健手帶動患肢做前屈,內收,外展,不同方向反復活動。練習左右移動身軀和左右翻身。進行橋式運動:囑患者平臥,雙手平放于身體兩側,雙足抵于床邊,壓住患者雙足關節(jié),盡量使臀部抬離床面,對腰背肌、臀肌、股四頭肌有鍛煉意義,有助于防止甩髖、拖足等不良步態(tài)[3]?;颊呒×_到Ⅲ級時,指導患者下肢抬離床面,由開始數(shù)秒鐘逐漸增加至10 min,以鍛煉下肢肌力。通過以上訓練,患者學會翻身,使用便器,床旁坐起等動作,達到最大限度的獨立性。
2.2離床期 2 w后,隨著腦水腫的下降,先在床邊站立。站立最初由兩人扶著站立,以后可由一人,或讓患者自己扶著床或壁獨立站立。肌力達Ⅳ級,能徒手站立30 min后,則指導患者步行訓練:步行訓練前先扶持患者在立位下患腿前后擺動、踏步、屈膝、伸髖練習,患腿負重,健腿向前后移動及進一步訓練患腿的平衡[4]。再進行室外長距離步行及上下樓梯訓練。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由于疾病的損害致殘,加之不正確的訓練所造成的后遺癥,將使患者固定在低級原始的行走水平[5]??祻瓦^程都需要護士或家屬看護,以防跌倒,特別是變換時。
3心理護理
患者因突然癱瘓,失語,難以接受癱瘓的現(xiàn)實,情緒抑郁。護士應用手勢、表情來表達用意。之后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實施心理疏導。介紹同種疾病治愈情況及必要的康復知識,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態(tài)配合康復訓練。
4體會
4.1護士在對患者幫助過程中,一定要讓患者參加到制定的康復護理計劃中,讓其由被動運動逐步過渡到主動運動。在被動運動過程中,不斷予以口令,一是加強其言語功能,另外可讓其掌握運動要領,達到主動運動的目的。隨著患者功能的恢復,可以減少輔助量,調整相應的輔助部位,盡可能讓患者早日獨立,主動完成。
4.2注意不要對患者出現(xiàn)超保護現(xiàn)象,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決不可由他人代替,能用患手時不用或盡量少用健手,不斷鞏固已恢復的功能,并鍛煉其靈活性[6]。如此可以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3家屬的不良情緒對患者的病情康復亦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性,護士首先要認識到家屬對患者來說是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給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消除家屬因缺乏疾病相關知識引起的失望、消極情緒,讓家屬認識到家庭的支持對患者的康復治療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給患者營造一個關心、體貼、和睦的家庭護理氛圍。
4.4通過應用5W1H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增加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使患者主動配合康復護理工作,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主功能,降低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秦娟,郭秀君.良肢位的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424.
[2]白新燕,劉二梅,楊玉葉,等.5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健側肢體康復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1,7:3040.
[3]鄭艷紅.腦卒中偏癱的康復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2,17(10):614.
[4]鐘翠蓮,孫惠金,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9:255.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腦梗塞患者;運動功能
腦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總稱,包括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約占全部腦卒中的70%,是由腦血液供應障礙引起腦部病變。腦梗死是由于腦組織局部供血動脈血流的突然減少或停止,造成該血管供血區(qū)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壞死、軟化,并伴有相應部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如偏癱、失語等神經(jīng)功能缺失的癥候。
腦梗塞患者需要不僅需要后期的康復護理,同樣也需要能夠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的恢復腦梗塞患者的運動功能,對腦梗塞患者在今后的恢復和生存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在國內對此相關研究較少,且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沒有形成對護理工作的影響。本文則從對腦梗塞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并對腦梗塞患者的運動功能的恢復效果進行了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神經(jīng)內科接受治療并且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患者68例,這組患者醫(yī)院檢測都為腦梗塞患者,所研究的患者運動功能缺失,神志清醒。觀察組患者34例,年齡42~66歲,平均年齡(53.05±4.67)歲,性別比為21:13;對照組患者34例,年齡的43~69歲,平均年齡為(55.36±4.21)歲,性別比為10:7。兩組患者的年齡沒有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的要求,兩組可以進行對比實驗。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即在患者還在治療中,但生命體征已經(jīng)趨于平穩(wěn),則對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如進行一些翻身、捏腿、揉搓穴位等措施;對照組在患者不需要治療的情況下,再對患者進行按摩護理措施。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時,所做的護理工作力求保持一致性,其中的訓練措施具體如下:①身體拉伸:長時間臥床,會導致骨骼壓力增大,對患者身體進行拉伸有助于骨骼的舒展和血液的循環(huán)。②站立行走:由于腦梗塞患者的病患處在腦部,患者的運動功能受到了極大的損傷,幫助患者進行站立行走有利于促進患者運動功能的敏感性和恢復。③生活自理:腦梗塞患者由于在患病后,自理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恢復訓練中,注重患者生活自理方面的訓練。④患肢負重:但要注意活動量應逐漸增加,掌握時間不宜過度疲勞。同時可作患側上肢平舉、抬高、上舉等運動,以改善血循環(huán),消除浮腫,平臥床可主動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攏、撐開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鐵球等。⑤語言訓練:由于腦梗塞患者語言功能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嚴重影響了患者與人交流的能力且影響了護患之間的交流,使得相關護理工作不能夠得到最佳的治療,因此,在兩組患者中,對患者同樣要進行無差別的語言訓練,使患者能夠在溝通方面沒有障礙。
1.3評定方法 為了評估患者的運動功能的恢復程度,對患者的一些運動功能進行評分。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大小便控制等的評分為10分每項,總分為100分;日常生活能力,如行走、上下樓、蹲坐等每項評分為10分,總分一共100分;與人溝通能力、意識反映能力、清醒程度等方面評分總分為100分,得分根據(jù)加權按100分算,大于90為顯效,大于70~90為有效,大于60~70分基本有效,60分以下則為無效。最后根據(jù)患者所得分數(shù)對兩種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計量之間的關系運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之間的關系,運用χ2檢驗進行檢驗,最后比較P值,P
2結果
根據(jù)上述的評分標準,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進行評分,見表1,表2。
可以從表1得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觀察組的腦梗塞患者對其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有著比對照組更好的效果,P
從表2的有效率的匯總表格中可以得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有效率方面也存在顯著性差異,經(jīng)過早期康復護理的觀察組,腦梗塞患者的運動功能的有效率為85.29%顯著高于沒有經(jīng)過早期康復護理的對照組73.53%的有效率,P
3結論
腦梗塞多發(fā)為50~60歲以上的人群,常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風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約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驅癥狀,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眩暈、短暫性肢體麻木、無力。起病一般較緩慢,患者多在安靜和睡眠中發(fā)病。
在我國,腦梗塞發(fā)病呈年輕化、高比例方向發(fā)展,許多中年患者在腦梗塞發(fā)病后往往失去了運動能力,長期臥床不起,下半生的時間都在病床上度過,甚至很多患者連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給自己和給家人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還有很多患者的意識是清楚的,但是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和溝通的能力,有些患者甚至產生了極端的措施來解決自己的生命。這就導致了患者對該病的懼怕,許多人在發(fā)生腦梗塞后就認為很難恢復,很難再恢復到常人的狀態(tài)。但是如果能夠在患病后,進行早期的康復護理就能使患者盡可能恢復到正常人的生活狀態(tài)。
本文著重探討了早期護理康復護理對腦梗塞患者后期運動能力的影響。在上述實驗對比中,在患者腦梗塞發(fā)病期間采取及時的早期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身體的康復甚至痊愈。由于在我國腦梗塞早期護理方面知識缺乏再加上許多家庭經(jīng)濟承受能力有限,使得早期康復護理的工作很難開展。
因此,在本文研究后,醫(yī)院護理人員能夠及時做到與患者家屬溝通,積極治療,早期護理,對患者今后的生活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劉伶伶,吳邵艷.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0,25:109-110.
[2]韓微,夏義容.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外傷性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4,19:2958-2960.
[3]季貴英,陳偉建.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塞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4,S1:448-449.
康復護理是一種以康復醫(yī)學理論為指導,對患者實施的一般及專門的護理技術[1]??祻妥o理是人們對護理治療不斷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護理發(fā)展的必然要求[2]。近年來,我院將康復護理用于骨科臨床護理,取得顯著效果。本文現(xiàn)已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為研究對向,對如何做好骨科患者的康復護理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男性患者107例,女性73例。年齡15~65歲,平均年齡(37.6±11.8)歲。急診手術46例,擇期手術134例。手術類型:上肢手術76例,下肢手術89例,脊柱手術15例。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骨科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內容如下。
1.2.1護理評估
對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包括對骨傷部位、程度、開放性傷口、臟器功能、生命體體征、焦慮抑郁情緒、悲觀失望等心理狀況、家人支持程度等。
1.2.2實施康復護理
(1)病房護理。將病房溫度和濕度分別調節(jié)至20~26℃、50%~60%,同時護理人員定期檢查病房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定期對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殺滅病房細菌,為患者營造舒適的病房康復環(huán)境。
(2)階段性護理。術后1~2周:要求患者必須臥床休息,指導患者適應在病床進行所有生活行為;減少下床活動,避免應出大幅度動作牽拉傷口。患肢下墊枕頭或其它柔軟護墊,使患者略高于心臟,預防患者腫大。定期按摩的患者,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肌肉萎縮。對患肢意外的肌肉進行收縮鍛煉。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以清淡食物為主,促進活血祛瘀。禁止食用油膩、酸辣食物,控制的滋補食物攝入量。術后3~5周:加強患者部位關節(jié)、周邊關節(jié)及全身力量鍛煉,預防纖維粘連,避免出現(xiàn)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粘連。飲食護理以和氣補血為主,要求患者多食用動物內臟、骨頭湯、雞湯等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鈣質和蛋白質。術后6~8周,逐漸進行全身關節(jié)康復訓練,幫助患者制定鍛煉計劃和運動量,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逐漸提高鍛煉強度。飲食護理以強筋壯骨為主,輔以料湯或藥酒。
1.2.3心理護理
主動關心病人,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耐心向患者介紹康復訓練的方法和時間,并指導的患者正確的康復訓練方法,讓患者從身體和心理做好準備;告知患者康復訓練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對康復護理的重視;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患者的疑慮,避免患者胡亂猜測引起情緒不穩(wěn)定;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掌握原因,并加以疏導,消除不良情緒,使患者樹立積極康復鍛煉的決心和配合康復鍛煉的耐心。
1.3觀察指標
從病人吃飯、穿衣、如廁、洗澡等方面評價患者的生活自理情況,完全自理:能獨立完成4項生活行為;部分生活自理:1項以上生活行為需部分幫助才能完成;完全不能自理:以上生活行為需他人全完幫助。生活自理率=(完全自理+部分自理)/例數(shù)×100%;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幾率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頻數(shù)和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生活自理能力
觀察組的生活自理率為76.7%,對照組為43.3%,生活自理幾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護理結果
觀察組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幾率和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幾率、滿意度和住院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關鍵詞】 腦卒中偏癱;早期康復護理;肢體功能;生活質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7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limb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Methods A total of 230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number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1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limb function recover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 and Fuel-Meyer score (P>0.05). After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DL score as (65.24±10.15) points and Fuel-Meyer score as (24.20±3.25)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49.80±11.24) and (13.36±2.90)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imb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腦卒中是由于患者腦血管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并導致大腦半球或腦干出現(xiàn)持續(xù)性的局灶缺損, 臨床上主要以偏癱作為主要表現(xiàn), 而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則被臨床實踐證實為最有效減少腦卒中偏癱患者致殘率的方法之一[1, 2]。為了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并改善生活質量, 本院對2014年
9月~2016年7月接診的230例腦腦卒中偏癱患者分別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 取得一定研究成果?,F(xiàn)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肀駒褐瘟頻23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依據(jù)住院號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115例。入組患者均滿足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中風的診斷標準》[3], 且獲得影像學資料支持。試驗組患者中男65例, 女50例;年齡50~70歲, 平均年齡(60.5±8.5)歲;病程1~6個月, 平均病程(3.5±1.2)個月;腦卒中原因:腦梗死83例, 腦出血32例。
對照組患者中男60例, 女55例;年齡50~73歲, 平均年齡(60.8±8.4)歲;病程1~7個月, 平均病程(3.4±1.3)個月;
腦卒中原因:腦梗死80例, 腦出血3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腦卒中原因等一般資料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 按照Brunnstrom 評定法要求評價患者功能障礙等級, 然后分階段的實施康復訓練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4], 具體如下。
1. 2. 1 心理干預 腦卒中患者發(fā)病急驟, 因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負面情緒(如焦慮、恐懼、抑郁等), 護理人員要通過交流和溝通與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時護理人員要向患者了解康復訓練的整個流程以及護理措施, 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
1. 2. 2 康復訓練[5] 康復訓練措施包括傳統(tǒng)康復訓練方式以現(xiàn)代康復訓練方式兩種, 而患者治療過程中則采取二者相結合的康復訓練模式。其中傳統(tǒng)康復訓練模式以推拿和針灸為主, 其中針灸有助于改善患者體內氣血, 疏通筋絡, 而推拿則按照先輕后重、先淺后深的方法進行, 2次/d, 20 min/次?,F(xiàn)代康復訓練模式則分階段進行。臥床期康復護理則主要是指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引導其反復進行重復運動, 以此來增加其肢體耐力, 同時要定時協(xié)助患者改變臥床方式, 減少對肢體的壓迫, 預防肢體發(fā)生痙攣。離床期康復護理則主要指協(xié)助患者進行30~40°的臥位訓練, 每隔3天將斜臥位增加10°直至患者可以坐起。在訓練時, 護理人員要密切^察患者一般狀況, 對出現(xiàn)不適的患者要立即停止訓練。對于無不適的患者可指導其通過輪椅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在步行期的康復訓練中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患者先挪動健肢, 待雙臂平穩(wěn)后再挪動患肢。
1. 2. 3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6] 護理人員要依據(jù)患者評級情況以及病情恢復情況給予患者行走、進食、更衣等方面的訓練, 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在訓練過程中要鼓勵患者使用患者進行生活自理行為的鍛煉。
1. 3 觀察指標 分別采用Fuel-Meyer評分和簡化Barthel指數(shù)(BI)評估患者的肢體功能和ADL, 兩者滿分均為100分, 分值越高則代表患者肢體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越高。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ADL評分和Fuel-Meyer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試驗組ADL評分為(65.24± 10.15)分, Fuel-Meyer評分為(24.20±3.25)分, 高于對照組的(49.80±11.24)、(13.36±2.90)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卒中偏癱多起病急, 是在各種原因作用下造成腦動脈閉塞、狹窄或者破裂出血而引發(fā)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 致殘率和死亡率都較高[7]。以往在給予積極藥物治療基礎上輔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 雖然能夠取得一定效果, 但是并不令人滿意。早期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致殘率, 幫助患者重新恢復正常生活;同時通過心理輔導能夠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 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與疾病作斗爭[8-11]。腦卒中偏癱患者給予早期康復護理, 能夠促進患者中樞神經(jīng)的可塑性, 使受損的組織和器官得以修復, 通過建立側支循環(huán)來增加病灶區(qū)的血供, 使腦細胞功能進行重組和代償。康復訓練還能夠預防和減少各種并發(fā)癥如肌肉萎縮、肩手綜合征等發(fā)生, 提高治療效果[12-15]。
綜上所述, 腦卒中偏癱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早期康復護理, 有助于提高患者肢體功能,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道華, 殷立青, 衣永尚.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塞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中醫(yī)學報, 2011, 26(2) :214-215.
[2] 陳雪美, 夏程美.中風患者恢復期的康復治療及護理.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2, 19(8):1265-1166.
[3] 張小梅, 閻霞.腦中風患者早期康復護理體會.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5):286.
[4] 駱雪琴, 陳春芹, 朱云芳. 中醫(yī)康復護理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功能康復和抑郁癥狀影響的研究.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4, 41(7): 1484-1486.
[5] 秦永利. 中風后遺癥的康復護理體會.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 2011, 32(1):75.
[6] 官華芳.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4(36):4961-4962.
[7] 許鳳蓮, 葉蘭芬.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吉林醫(yī)學, 2013, 34(1):163-164.
[8] 區(qū)曉鳴, 陳麗華.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3(8):187-188.
[9] 陳蘭英.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 安徽醫(yī)學, 2012, 33(8):1082-1084.
[10] 程蕊瓊. 早期綜合康復護理訓練對腦卒中偏癱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 全科護理, 2010, 8(19):1737-1738.
[11] 周曉娟, 侯亞紅, 趙岳. 連續(xù)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9): 6-8.
[12] 陳晨.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能力和負性情緒的影響.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4(5):702-704.
[13] 宋沛君.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2, 22(29):77-78.
[14] 湯春玲, 范詠梅.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體功能的影響. 健康研究, 2014(5):5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