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區(qū)別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區(qū)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區(qū)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區(qū)別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區(qū)別范文第1篇

旅游文化的概念既是旅游文化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入研究旅游文化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目前旅游文化研究中的許多紛爭和分歧多源于對旅游文化概念認識上的不同。我國旅游文化學界一向注重對旅游文化的界定。上述各位學者關于旅游文化的定義的各種表述無疑都在一定視角、一定層面上揭示了旅游文化的內在本質與特征,對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旅游文化的概念內涵及其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借鑒與指導意義。但上述觀點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注重分析,忽視綜合。上述除了“相關文化總和說”和“旅游體驗-介入文化說”外,關于旅游文化定義的闡述幾乎都特別重視對旅游文化的分析和解剖,并對每一個部分進行特別的論證和闡述。這本來無可厚非,畢竟,分析是人們研究問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但問題是,分析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將一個完整的事物分成幾個部分,然后再對其進行各自的考察了解,而在于通過各部分的分析和了解之后,最終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與內涵。旅游文化雖然是一個涉及眾多領域、眾多部門的綜合性社會文化現象,但它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對其本質與內涵的研究,可以采用分析的方法,但這種分析必須建立在保持旅游文化整體的完整性的基礎之上。否則,即使分析之后將其各部分勉強地綜合在一起(如“相關文化總和說”),也會因缺乏彼此之間內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成為旅游文化“拼盤”而不是旅游文化的本體。

第二,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旅游文化學的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無論是研究目的,還是研究視角,都要指向旅游文化本身,而不是其他。即使是指向旅游文化本身,也必須是全部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科學準確地認識和理解旅游文化的內在本質及其規(guī)律。旅游文化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雖然為了研究的方便,旅游文化可以分別從主體、客體、中介體等不同的視角和層面來分析和探討,但這絕不意味著對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可以以點帶面、以偏概全。遺憾的是,上述除了“相關文化總和說”和“旅游體驗-介入文化說”之外,有關旅游文化定義的描述在某種程度上都存在著這一不足。這不僅違背學術研究的邏輯規(guī)范,也使人們很難形成對旅游文化科學而正確的認知。

第三,認識模糊,概念混淆。目前,旅游文化研究中的最大問題是對旅游文化的本質和內涵認識上的模糊。這不僅表現在一些研究者常常將“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旅游主體文化”與“旅游客體文化”“旅游介體文化”與“旅游介入文化”“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與“旅游文化物質載體”“旅游文化事項”與“旅游文化類別”“旅游文化”與歷史文化、建筑文化、社會文化、民俗文化等混為一談;還表現在將研究的視角錯位成研究對象本體,以為從文化學的視角研究旅游就成了旅游文化學,殊不知在研究對象已經確定的情況下,不管采用什么視角或者是方法都只是對研究對象的認識而不是對視角和方法的認識。因此,上述觀點中的魏小安(1987)和章海榮(2004)的定義就明顯地存在著將研究視角當成研究對象的錯誤,即旅游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而旅游文化則不是;旅游實質是文化交流與對話的一種方式,而旅游文化的實質則不是。造成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除了與研究者的知識背景、教育經歷和認識水平等密切相關外,恐怕主要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規(guī)范的問題。旅游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有其特殊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旅游文化研究絕不是簡單地嫁接和應用其他學科的相關研究方法,也不是簡單地用語言介紹和文字描述便可了事,而必須采用多視角、多層次、辯證的方法進行。同時,旅游文化研究是一項嚴謹的科學研究工作。必須端正態(tài)度,實事求是,嚴守規(guī)范。觀點的闡述要言之有據,引證可靠,邏輯清楚,自圓其說,不能模棱兩可,太過隨意。只有這樣,旅游文化研究方能產生高水平、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而不會備受責難,詬病多多。

二、旅游文化的定義原則及其內涵

鑒于目前中國旅游文化研究的現狀,我們認為,要科學地定義旅游文化,除了必須深入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本質內涵與外在特征外,還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第一,整體性原則。所謂整體性原則即在定義旅游文化時一定要從旅游文化的整體性出發(fā)。雖然在研究過程中可以經過若干的分析,但最后一定要回歸到旅游文化的整體上來,不能將其人為地分割成各個部分。如要深入研究旅游文化的本質,可以在保證其整體性的前提下,將其分為主體部分、客體部分和中介部分,但對各部分的分析理解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文化的整體而不是各個部分。之所以要從整體性出發(fā),也在于事先就將其視為一個整體。實際上就等于承認其各個部分之間的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以避免分析整合之后造成的內在聯(lián)系機制的丟失。

第二,邏輯性原則。這里的邏輯性原則,重在強調兩點:其一,在給旅游文化下定義時所作的判斷、推理等要符合邏輯規(guī)范,避免出現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的現象。也就是說,既然旅游主體文化、旅游客體文化和旅游中介體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構成部分,就不能邏輯地推斷出部分等于整體的判斷。所以,將旅游主體文化、旅游客體文化、旅游介體文化中的一個、兩個或三個均視為旅游文化,實際上違背了基本的邏輯判斷原則。其二,定義的語言表述要符合基本的邏輯規(guī)范。根據概念定義的公式“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在定義旅游文化時絕不應當出現旅游文化就是“……各種旅游文化現象的總和”之類同義語反復的邏輯錯誤。

第三,對象性原則。所謂對象性原則是指研究的對象決定研究的視角而不是研究的視角決定研究對象。給旅游文化下定義,實際上就已經明確了定義的對象。在對象已經明確的情況下,雖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給旅游文化下定義,但定義的對象一定是旅游文化而不是定義旅游文化所采用的方法和視角。所以特別強調這個原則,目的在于深入探尋旅游文化的本質,避免將各種非旅游文化混淆成旅游文化。鑒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旅游文化應當定義如下:旅游文化是因旅游活動而產生和為旅游活動所整合的文化。其內涵包括:

(1)旅游文化是因旅游活動而產生的文化。這部分文化在性質上屬于原生性旅游文化。它是伴隨著人類旅游活動的產生和發(fā)展而誕生的。主要來源于旅游者、旅游業(yè)者等在旅游活動和旅游經營當中的創(chuàng)造。沒有旅游活動,也就不會有這部分旅游文化。換句話說,這部分文化在旅游活動產生之前是不存在的,它是因旅游活動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原生性旅游文化主要包括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類型和形式的旅游體驗文化以及旅游業(yè)者為滿足旅游者需要創(chuàng)造的旅游產品文化、旅游服務文化、旅游企業(yè)文化和旅游景觀地所設計建造的旅游景觀文化。

(2)旅游文化是為旅游活動所整合的文化。這部分文化在性質上屬于非原生性旅游文化。它是伴隨著人類旅游活動的產生和發(fā)展逐漸被旅游者、旅游業(yè)者等整合到旅游活動和旅游經營活動中而形成的文化。這部分文化先于旅游活動產生,屬于文化的一個類別,可能是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資源文化或一般的觀念性文化。在沒和旅游活動發(fā)展聯(lián)系并被整合到旅游活動中以前,它是一種獨立的存在。直至旅游者或旅游業(yè)者根據旅游的需要將其整合到旅游活動中后才轉化為旅游文化。

(3)旅游文化是現象和活動相統(tǒng)一的文化。旅游文化是靜態(tài)的文化現象和動態(tài)的文化活動相統(tǒng)一的文化,二者不能截然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統(tǒng)地說,旅游文化既可能指旅游文化現象,也可能指旅游文化活動。同時,旅游文化又是過程與結果的統(tǒng)一,有時既指過程意義上的旅游文化行為(如禮儀、民俗、行為舉止、服務方式等),也指結果意義上的旅游文化產品(如照片、音像、景觀藝術、旅游傳說等)。

(4)旅游文化是物質和精神相統(tǒng)一的文化。旅游文化既包括物質層面的產品、景觀、建筑、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有形的客觀存在,也包括精神層面的價值觀念、興趣愛好、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無形的意識形態(tài)。二者是一個精神內涵與物質外顯的統(tǒng)一體,不能人為地將其分割成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獨立的部分,但二者在旅游文化結構體系中的排序和作用是不同的。精神層面處于旅游文化的核心,雖不可見卻在總體上決定旅游文化的性質;物質層面處于旅游文化的外層,雖是可見的外部特征,但卻是精神內涵的外在顯現。

(5)旅游文化是一種全新的過渡性文化。文化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tǒng)文化和旅游活動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tài)。其中,因旅游活動而產生的原生性旅游文化的全新程度自不必細說,即使是因旅游活動所整合而產生的非原生性旅游文化也因將各種業(yè)已存在的文化都視為整合的“原材料”而蘊涵相當程度的新因素在其中。同時,旅游文化實際上是處于“前旅游文化”和“后旅游文化”之間的過渡性文化。在前旅游文化階段,旅游文化賴以產生或整合的各種文化事項和因素,因還未與旅游發(fā)生聯(lián)系,自然不屬于旅游文化;在后旅游文化階段,隨著旅游文化的不斷成熟和發(fā)展,它可能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征而不僅僅屬于旅游文化。

三、旅游文化特征研究的述評與認識方法

特征是一物區(qū)別于另一物的標志。旅游文化特征的研究,是旅游文化概念與結構研究的延伸。把握旅游文化的特征,不但便于識別旅游文化與非旅游文化的差異,更有利于把握旅游文化的運動規(guī)律。上述各位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旅游文化的特征進行了探討,這些都是積極而有益的,不少觀點也很有見地。然而,上述提出的很多特征并不是旅游文化的專有特征,而是文化的一般特征。從理論上來說,“文化的一般屬性,嚴格地說,是不能算作旅游文化的特征的”(馬波,1998)[8]38。這些特征與其說是旅游文化的特征,倒不如說是旅游的特征。因此,將文化的一般特征看成是旅游文化的特征,顯然忽視了旅游文化的特殊性。那么,如何認識和解決旅游文化特征研究中的這些問題呢?我們認為有兩點需要考慮:一是旅游文化特征是否應為旅游文化專屬的問題;二是旅游文化特征和文化特征的關系問題。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們認為,單就某一個特征來講,不一定為旅游文化所專屬。原因在于,分析和探討旅游文化的特點時不要將其每一個特點孤立地割裂開來看待,而應當從旅游文化整體的角度來審視這些特征。旅游文化的內在本質和外在的特征是統(tǒng)一于旅游文化整體之上的,每一特點都在一定層面上凸顯和折射出旅游文化的本質。這些特點的高度抽象、高度集中實際上就是旅游文化的本質。雖然特征是一個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但這種標志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內在的本質,也就是說要將一個事物同其他的事物區(qū)別開來,最終只能依靠其內在的本質和外在的綜合特征,而不能僅僅依靠某一個單獨的特征。因為,僅靠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來將它與其他事物進行嚴格的區(qū)分有時是極其困難的。關于第二個問題。旅游文化雖然不同于文化,但旅游文化畢竟是文化的一個分支。旅游文化是因旅游活動而產生和為旅游活動所整合的文化。判斷某種文化是旅游文化還是非旅游文化的一種重要標準就是它和旅游活動的密切程度:是因旅游活動所產生,還是為旅游活動所整合,亦或是獨立于旅游活動之外。因此,我們將文化的個別同旅游活動密切相關的屬性,看成是旅游文化的特征,雖是無奈之舉,但也未必是不可行的。這既可減少將文化和旅游文化人為分割之嫌,也能很好地解決旅游文化實踐中的問題。因此,在探討旅游文化的特征時,我們可以遵循兩個標準:一是盡量找出旅游文化的特殊性,即純粹意義上的旅游文化的獨有特征;二是盡量找出文化的一般屬性中和旅游活動聯(lián)系最緊密的部分,將其視為旅游文化的特征。

四、旅游文化的主要特征

根據上述對旅游文化特征的探討,并綜合吸收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旅游文化具有雙向擴散性、民族性、地域性、階層性、大眾性特征。

1.雙向擴散性。旅游文化是一種移動的傳播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隨著旅游主體的運動而漂移和擴散。在旅游主體的移動中,他們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其所負載的客源地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傳播給目的地,強烈地沖擊并影響著目的地文化。同時,旅游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又強烈地吸引和反作用于旅游主體,迫使旅游主體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和容忍目的地文化,顯現出對母體的客源地文化的一種反叛和背離。旅游主體返回旅游客源地后,旅游目的地文化便被帶入到旅游客源地,并對旅游客源地文化造成某些影響。當然,旅游文化這種看似平等的雙向擴散,實際上是不平等的。旅游主體文化會對目的地文化造成嚴重沖擊,甚至會徹底瓦解目的地的傳統(tǒng)文化,而旅游目的地文化對旅游主體的影響卻小得多。

2.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旅游文化的表象和內涵是不同的,常常呈現出較大的民族差異。以旅游主體的旅游性格為例,一般說來,多數中國旅游者較為內斂穩(wěn)健,而多數西方旅游者則較為外向、好冒險;中國人重視旅游的內心體驗,而西方人則鐘情于旅游的外在觀察;中國人傾心于旅游的道德塑造功能,富于人文情懷,而西方人則看重旅游的求知價值,充滿科學精神。正是由于旅游文化民族差異的存在,旅游主體才會對旅游目的地的風俗人情產生強烈的好奇,紛紛嘗試在文化的反差中體驗感受異質文化的獨特韻味。同時,也正是由于旅游文化民族差異性的存在,才使得一個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比較中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從而在旅游活動中煥發(fā)出獨有的魅力,增強旅游吸引力。因為,民族的東西越獨特,文化的流傳越久遠。

3.地域性。地域文化的不同是旅游產生的一個基本條件,也是造成旅游文化地域差異的根本原因。旅游文化的地域性首先表現在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差異上。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青藏及臺灣旅游區(qū)等都在地域上顯現出不同的特征,并以其背后蘊含的獨特文化魅力吸引著旅游者。其次,旅游文化的地域性還表現在旅游動機的差異上。一般說來,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旅游者總是樂于前往經濟不發(fā)達甚至落后的地區(qū)旅游,對文化的原始狀充滿眷戀;而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旅游者卻對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情有獨鐘,對文化的現代化充滿憧憬。最后,旅游文化的地域性還表現在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上,如中華文化圈中的齊魯、關隴、三晉、吳越、荊楚、巴蜀、嶺南等亞文化都在建筑、裝潢、遺址、遺跡、風俗、服飾、發(fā)飾、飲食、語言、思維、行為方式、精神風貌等方面發(fā)出獨特的耀眼的光彩,從而使自己同其他的文化區(qū)別開來,成為特殊的、獨具魅力的旅游吸引物。

4.階層性。旅游文化從旅游主體的角度來看,呈現出明顯的階層性。一般說來,上層社會的旅游者一般是較矜持和莊重的,中層社會的旅游者多較為自信并富于冒險精神,而下層的旅游者則較為保守和怯懦。并且,在旅游活動中越是下層的旅游者越是易于用實用價值代替觀賞價值,越是社會上層旅游者越是傾向于用超越實用的眼光,即審美的視覺來欣賞、體驗旅游客體或旅游景觀。正如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所說“有山林隱逸之樂而不知享者,魚樵也,農圃也,緇黃(僧道)也;有園亭姬妾之樂而不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旅游文化的階層性對于旅游客源市場的細分,開展個性化旅游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區(qū)別范文第2篇

[關鍵詞]旅游文化營銷;營銷策略;旅游資源

文化營銷是以文化分析為基礎,以滿足消費者的文化和情感需求為目的,營建企業(yè)新型文化價值鏈;以文化親和力將各種利益關系群體聯(lián)系在一起,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增強企業(yè)整體競爭優(yōu)勢。隨著文化營銷理論在我國的傳播,除了傳統(tǒng)的工業(yè)企業(yè)外,越來越多的旅游業(yè)經營者也開始重視文化營銷在經營中的應用。旅游業(yè)內人士已經注意到,旅游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市場開發(fā),而是以人為本,強調作為文化人的旅游者的精神消費性需求。

一、旅游文化營銷的內涵和特征

(一)旅游文化營銷的內涵

旅游文化營銷是指旅游業(yè)經營者運用旅游資源通過文化理念的設計創(chuàng)造來提升旅游產品及服務的附加值,在滿足和創(chuàng)造旅游消費者對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實現市場交換的一種營銷方式。從市場需求角度講.文化是指其深層結構意識部分,即由價值觀念、審美情趣、行為取向等所構成的旅游者的文化心態(tài);從產品角度講,文化指的是產品的文化內涵與文化特征,是旅游產品的核心屬性。旅游文化營銷是一種營銷戰(zhàn)略,它一方面通過對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順應來實現旅游者最高層次的文化滿足;另一方面,通過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包裝,實現旅游產品價值的最大化。

旅游文化營銷是在對旅游者的文化滿足與旅游產品的文化價值的雙重創(chuàng)造和促進過程中,達到高度和諧化的文化體驗。旅游文化營銷的核心理念在于:促進和諧的、獨特的文化體驗,以實現旅游產品價值的最大化和旅游者需求的滿足。旅游文化營銷的根本目標在于實現旅游產品的文化價值和旅游者的文化滿足。

(二)旅游文化營銷的特征

1.時代性。旅游文化營銷作為一種價值性活動總是反映和滲透著自己的時代精神,體現出時代的新思想新觀念。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時代的精神文化特征,旅游市場的需求也隨著自己時代的精神文化特征一刻不停地生成著。旅游文化營銷只有不斷適應追隨時代的變化汲取時代精神的精華,才能把握住社會需求市場機會,才能贏得消費者,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2.個性化。正如美國旅游權威麥金托什教授所言:“文化是決定旅游地區(qū)總體魅力的惟一因素,其內涵極其豐富并充滿多元化特點。一個地區(qū)的文化元素是極其復雜的,它能夠反映人們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旅游產品要有特色,具有個性,要讓游客對景區(qū)有地方感。它必須提供游客某種獨特的旅游體驗,假如一個旅游景區(qū)能夠提供新奇獨特的產品或營造讓人留戀往返的環(huán)境氛圍,那么這個旅游景區(qū)就擁有了區(qū)別于其他旅游景區(qū)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越是與文化相融合就越顯示其獨特創(chuàng)新性,就越容易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擁有較強的競爭優(yōu)勢。

3.具有核心價值觀。傳統(tǒng)的營銷方式基本上是以有形產品為中心的,旅游景區(qū)銷售人員的目的僅僅在于讓消費者了解旅游景區(qū)的外貌特性,對產品中凝聚有多少文化因素和與消費者的價值觀念有何聯(lián)系沒有給與考慮。文化營銷通過發(fā)現、培養(yǎng)或營造某種核心價值觀念來達成旅游景區(qū)目標的一種新型營銷方式。現實社會中存在一些以不健康的心態(tài)來解讀文化的旅游者。如果一味迎合他們的需求,只會助長偏見和誤解,降低本地文化的品位,失去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旅游文化營銷的類型

(—一)知識文化營銷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斷前進,旅游者的需求層次階梯逐級提升,即使是低層次的需求也出現了與高層次需求融合的趨勢。人類的本性是好奇的,通過了解陌生的周圍世界,學習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將知識含量貫注于旅游產品的內涵中,使旅游者在消費旅游產品的過程中體會到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需要,將成為未來旅游市場的一個獨特的市場賣點。從長遠看,獨具特色的知識文化營銷方式在營銷活動中已超越企業(yè)經營手段的層次而擔負起提高公民素質進行文化建設的重任。通過旅游,旅客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大都市的現代風情,增長知識,了解世界的不同文化。

(二)審美文化營銷

審美文化營銷,即運用戲劇、繪畫、書法、故事、詩歌、傳說、文學、藝術等為審美素材,賦予營銷活動以美的意義,使營銷成為一種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讓消費者在美的熏陶藝術的氛圍中欣賞體驗,最終接受產品服務。審美創(chuàng)造可以貫穿在營銷活動的整個過程,從產品設計、銷售環(huán)境、廣告?zhèn)鞑サ榷寄芤姷秸嫔泼?。旅游文化產業(yè)中的文化表演、旅游紀念品等都有體現審美的文化營銷的內容。

(三)精神文化營銷

精神文化營銷,即通過向社會消費者倡導和傳播有關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所開展的營銷旅游文化營銷運作模式研究活動,尤其是其中所表現的思想道德觀念更是精神旅游文化營銷的核心和靈魂。其中旅游項目中的紅色之旅、宗教之旅等體現了人們對及緬懷革命先烈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四)娛樂文化營銷

旅游是使人快樂的事,工業(yè)社會設定了嚴格的個人角色,人類追求娛樂和快樂的本性受到了理智的壓抑,人性出現了異化的現象。而現代社會競爭的快節(jié)奏更使人們時刻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中。一旦獲得了旅游的機會,人類自然想到娛樂和放松。體育明星和娛樂明星己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特定文化現象,這種特定的文化現象往往能夠通過旅游文化營銷運作模式來研究大的體育賽事和文化演義活動,這已成為旅游文化營銷的重要載體。

旅游文化營銷各種形式在實際營銷中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有時在同一個營銷活動中也會同時運用多種文化營銷手段。旅游文化營銷的分類有助于我們更深刻更直觀地理解旅游文化營銷的“文化”意義,還有助于我們打開“文化”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策劃開展旅游文化營銷活動,把旅游文化營銷落實為一種營銷實踐活動。

三、旅游景區(qū)文化營銷策略

(一)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個旅游景區(qū)可以有多種文化,但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住自己的位置。在旅游營銷文化中明確具體的目標市場,針對明確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標市場采取相應的營銷策略?!安坏介L城非好漢”,在的《清平樂·六盤山》中更多地代表著抽象的含義,但在現實中的居庸關、八達嶺長城上,這句話成了這處國家級風景區(qū)的宣傳語和定位,只要在長城上走一遭,這七個字的豪言壯語可謂不絕于耳。再如河南新鄭市利用黃帝故里發(fā)展“千年圣典”祭祖文化旅游來營銷城市文化,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華僑華裔和大陸同胞去黃帝故里尋根,體會博大精深的炎黃文化。

(二)策劃整體系統(tǒng)化

在旅游景區(qū)文化旅游開發(fā)之前,對整體的旅游資源與建設進行系統(tǒng)整體的規(guī)劃和詳細周密的策劃是非常必要的。規(guī)劃可以將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進行科學地布局,而策劃可以準確地進行市場分析、市場定位、市場細分。系統(tǒng)化的策劃規(guī)劃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復建設。山東省梁山縣為打造“水泊梁山”旅游文化品牌,專門請了著名的策劃人為文化旅游開發(fā)進行整體策劃,從硬件資源的快活林酒店、交通運輸業(yè)、房地產業(yè),到軟件資源的宋代文化、梁山武術、購物旅游和梁山108將的演繹,從整體角度出發(fā),系統(tǒng)地規(guī)劃軟硬件旅游資源,為后續(xù)的開發(fā)提供可行性的依據。

(三)旅游營銷差異化

差異化營銷是為了使旅游景區(qū)

在旅游競爭中與其他旅游景區(qū)有明顯的區(qū)別,形成與眾不同的特點,將旅游景區(qū)的核心文化資源進行營銷。差異化營銷手段可以有多種:首先,利用節(jié)日、節(jié)事活動、展覽等旅游產品開發(fā)節(jié)慶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如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節(jié)”、上海國際茶文化節(jié)、江蘇無錫的“吳文化節(jié)”、哈爾濱的“冰雪文化節(jié)”等,各旅游景區(qū)的文化節(jié)不僅代表旅游景區(qū)的文化特色,并且通過節(jié)慶旅游這個賣點吸引各地的游客,也可以大力宣傳旅游景區(qū)的文化。其次,可以利用影視旅游進行宣傳營銷。如電影《少林寺》演紅了河南嵩山少林,將少林文化推向了全世界。電視劇《喬家大院》演繹了晉商文化等,許多城市也紛紛建影視城,拍攝電視短片在收視率較高的央視頻道展播,借用影視這一大眾媒體宣傳城市文化。此外,休閑演藝也是較好的營銷途徑,如大型演藝節(jié)目《麗水金沙》表現了云南麗江的民族文化,《印象,劉三姐》傳揚了廣西桂林的民族文化,這種演藝類的文化節(jié)目是旅游地文化的真實寫照。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區(qū)別范文第3篇

旅游文化產業(yè)是文化產業(yè)的一個分支。內蒙古地區(qū)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里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等旅游資源,完全符合現代社會的人們,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品味歷史、回歸自然、追求新奇、開闊視野、放松心情的精神文化需求。內蒙古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質條件,造就了這一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如草原、森林、湖泊、沙漠、石林等,深受廣大游客的青睞;內蒙古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又給人們留下了數量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但是要搞好旅游文化產業(yè)的開發(fā)和建設,首先必須堅持崇尚自然這一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提高對保護自然環(huán)境重要意義的認識。所謂崇尚自然,就是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珍愛生命、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共生。眾所周知,許多自然景觀,如石林、冰臼等,是自第四紀冰川期以來,被冰川侵蝕作用的結果,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因此在開發(fā)這些旅游產品時,必須以保護而不是破壞為前提,摒棄金錢第一、利益至上、竭澤而漁的短視行為,使該旅游項目能夠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僅造福于今人,而且能造福于子孫后代。即使是草原、森林等可再生資源,如果受到了人為的破壞,再恢復起來也是十分困難的,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在充分利用現有的旅游資源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旅游資源的生態(tài)保護問題,要堅決做到三個“一律不能開發(fā)”:第一,污染嚴重的旅游景區(qū)一律不能開發(fā);第二,破壞生態(tài)資源的旅游景點一律不能開發(fā);第三,不利于自然環(huán)境的旅游產品一律不能開發(fā)。歸根結底,就是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堅決杜絕一切破壞自然的旅游文化產業(yè)的開發(fā)。

二、踐行開放———發(fā)展旅游文化產業(yè)的重要舉措

草原民族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和特殊的生活方式,使之形成了兼容并蓄、海納百川、開放吸收的文化理念和博襟,這就是踐行開放。踐行開放是草原民族寬廣的胸懷、包容的態(tài)度、豪放的性格和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境界的集中體現,是草原民族打破舊觀念、順應新潮流、不斷開拓進取思想的集中體現。草原民族在積極創(chuàng)造自身文化的同時,努力吸收外來文化,豐富發(fā)展自身文化,不斷擴大自身文化的影響,促進人類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傳播,與其他文化一起共同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堅持踐行開放這一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搞好旅游文化產業(yè)的開發(fā)和建設,是促進旅游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舉措。以赤峰市為例,赤峰市的優(yōu)質旅游資源數量位居第二,是旅游業(yè)的“縮影”和“名片”,這里不但擁有內蒙古其他地區(qū)所共有的草原、森林、湖泊、沙漠、廟宇、陵墓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而且還擁有內蒙古其他地區(qū)所沒有的石林、冰臼等地質奇觀,尤其是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以及清末民初的移民文化一脈相承,為赤峰市踐行開放、博采眾長、做大做強旅游文化產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難得的條件。因此,要發(fā)展赤峰市的旅游文化產業(yè),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政策開放。這又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地方政府要以開放的眼光制定政策,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發(fā)展。比如政府要放寬旅游市場準入,減少相關行政審批,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旅游文化產業(yè)。二是地方政府要發(fā)揮宏觀管理、綜合協(xié)調的主導作用,深化旅游業(yè)的改革開放,構建有利于旅游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體制機制。這是由旅游文化產業(yè)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實踐證明,旅游文化產業(yè)是一個涉及面廣、關聯(lián)度高、綜合性強的產業(yè),它與國土資源、旅游、文化、環(huán)保、工商、稅務等眾多部門和行業(yè)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僅僅由旅游部門管理旅游文化產業(yè),勢必造成沒有問題人人管、出現問題人人不管的不利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由政府協(xié)調各方面的關系,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發(fā)展旅游文化產業(yè)的整體合力,進而促進旅游文化產業(yè)又好又快地發(fā)展。

第二,觀念開放“。夢里草原,神奇赤峰”是中央電視臺為赤峰旅游文化所作的廣告。誠然,赤峰確實有美麗的草原,有“北京的后花園”的美稱。但赤峰不僅僅有美麗的草原,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因此,要發(fā)展赤峰的旅游文化產業(yè),就必須以開放的觀念整合旅游資源,既要重視草原文化游,又要重視人文景觀游。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有84。2%的人喜歡赤峰市以草原景觀為代表的自然景觀游,②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赤峰市以草原景觀為代表的自然景觀確實優(yōu)美,令人向往;但另一方面也說明赤峰市對人文景觀宣傳、開發(fā)、利用的不夠,沒有彰顯其所蘊含的魅力。根據赤峰市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要想推動赤峰市旅游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在繼續(xù)鞏固、開發(fā)自然景觀的同時,加大人文景觀的開發(fā)建設力度,促進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有機結合,進行綜合開發(fā)。赤峰有著名的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和蒙元文化;赤峰有“華夏第一村”、“中華第一龍”、遼代京城遺址等等。這些都是具有獨特性和代表性的人文資源,旅游開發(fā)潛力巨大。深入發(fā)掘旅游文化內涵,更好地把文化資源優(yōu)勢轉變?yōu)槁糜蝺?yōu)勢,促進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赤峰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加旅游文化吸引力,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

第三,眼界開放。草原民族的多元構成決定了草原文化的開放理念,也決定了草原旅游文化的多元性。在全國旅游文化產業(y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戰(zhàn)略性支柱產業(yè)的今天,必須放開眼界,廣泛吸收其他地區(qū)發(fā)展旅游文化產業(yè)的成功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不僅要使本地區(qū)的人了解赤峰的旅游文化,還要使全國其他地區(qū),甚至海外人士有來赤峰觀光旅游、體驗赤峰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的強烈愿望,從而提高赤峰旅游文化產業(y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恪守信義———發(fā)展旅游文化產業(yè)的根本保證

“信”即誠信“,義”即道義。恪守信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廣袤的草原養(yǎng)育了草原民族崇信重義、公平正義、慷慨仗義的優(yōu)秀品質。自古以來,草原人民就視信義如生命。信義是人與人交往、合作的道德規(guī)范,是立身之本,也是治國之本。時至今日,信義仍然是我們必須遵守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v觀今天的旅游市場,不講誠信道義者有之,假冒偽劣的商品有之,欺騙游客的行為有之。這種只重視經濟效益而忽略社會效益的短視行為,嚴重地影響了旅游文化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門必須加強旅游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旅游經營服務者誠信信息制度,切實提高旅游企業(yè)和旅游從業(yè)人員的誠信水平,全面提高旅游文化產業(yè)的質量。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區(qū)別范文第4篇

關鍵詞:旅游文化內涵 形式 意義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3(a)-000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的提高,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也加快了腳步,各種大型節(jié)假日旅游套餐,特色旅游線路,經典旅游行,紅色之旅等詞匯紛紛出現。旅游無疑成為人們休閑度假,放松心境的一種方式,旅游不僅是觀光,其實也是一種文化,是地域性、多元性、民族性、藝術性等多方面因素融合的特色產物。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發(fā)現旅游文化,剖析深層內涵

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經營者創(chuàng)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游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游體驗的旅游活動的集合。

1.1文化資源的體驗過程

旅游文化存在地域差異,以文化的交叉互動相互融合,并具有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特征。旅游的過程就是旅游者對旅游資源文化的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也是感受旅游文化的一個獨到之處,它給人一種特殊的文化感受,這種文化感受以承載著旅游文化的內涵,并以景點為媒介,體現了審美情趣的激發(fā)功能、教育啟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

1.2文化活動的再現過程

旅游文化也指鑒賞異地傳統(tǒng)文化、探求文化名人古跡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特色文化活動為特定目的的旅游。這種文化活動在現行的旅游中還較為時尚。這種文化活動是一種傳播過程,是一種旅游文化重復再現過程。具有關聯(lián)性高、涉及面廣、輻射性強、帶動性強而成為新世紀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興產業(yè)。文化旅游包括歷史遺跡、建筑、民族藝術、宗教等內容。其涵蓋性強,幾乎可以囊括所有相關的產業(yè)。

1.3文化背景的還原過程

旅游的項目包含眾多,但是近些年來,人們更加注重其中旅游的文化背景和深層次的內涵,在相應的歷史遺跡條件下,真是重現當時的歷史情景,展現歷史文化風貌,還原歷史,扣人心弦,在這一過程中,把文化背景的作用突出的展現出來了,這一特點也與游客的需求息息相關。其目前較為普遍的是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筑、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特色旅游。也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于一體的大旅游活動。

2 研究旅游文化,區(qū)分內在層次

2.1歷史文化,重現歷史

歷史文化文物所展現的歷史風貌,其中所包含歷史知識更具文化內涵,對曾經的社會關系,文化風俗很好的展示,是旅游者所關心和進一步了解的,歷史文化旅游就更注重這一方面的導向,及時的給民眾以歷史教育,真實反應當時社會的情境,影響人們珍惜歷史文化,樹立民族感和對歷史的繼承感。

2.2現代文化,展現風范

現代文藝作品給人以陶冶情操,養(yǎng)心凝神,提升欣賞境界,在旅游活動中廣泛存在,新的科學技術展覽、令人驚嘆,從而在旅游文化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旅游者對科技的追求,追求環(huán)保高新等科技,促使創(chuàng)新發(fā)展得到繼承。這也是文化旅游的一個積極方面。展現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是提升國力,凝聚人心的過程,不僅展示的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民族的向心力。

2.3民俗文化,陶冶情操

旅游景區(qū)中還包含著一種類型,就是以當地的節(jié)日慶典、祭祀、婚喪、體育活動和衣著服飾為主要特征的民俗文化。這種文化所展現的是當地地域特色,一個區(qū)域或者說是一個民族特有經歷所保留下來的獨特的生活習慣以及節(jié)日的特性,其中包含著這個民族的所區(qū)別于其他區(qū)域的獨有風范,讓人回味,值得紀念,這也是吸引旅游者的一個特有現象,能夠讓人們更多的了解歷史文化,起到傳承和融合民族情感的作用。

2.4道德文化,樹立文明

旅游文化所展現的人際交流、歷史故事很大層面上展現的了道德文化的追求,給旅游者一個真實的教育啟迪的過程,一些從古至今的道德情操,以及文化理念,并非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褪色的,反而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認知。成為旅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給人們重現歷史場景,并進行道德層面的一次洗禮和加深的過程,是旅游文化的突出組成部分。

3 弘揚旅游文化,推動文化發(fā)展

3.1帶動經濟發(fā)展

旅游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繁榮,對于人們的消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近些年來,旅游的人數增加,無論是小長假、假期、蜜月旅游、紅色之旅等旅游線路,都是異常的火爆,一定程度上的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這也說明人們生活水平的發(fā)展進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在旅游產業(yè)上就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人數的增加也說明了人們精神生活的提升,也是文化發(fā)展的一個側面反映。

3.2提升價值觀念

旅游文化的發(fā)展,旅游產業(yè)的進步,對旅游者的認知有一定的引導和促進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可謂是較為深遠,能夠對歷史有進一步清晰的認識,對科技有更深層次的追求,對民族文化有更清楚的了解,對價值觀念有進一步的方向。旅游文化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不僅放松心情,還能學習和領會文化內涵,推廣文化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從歷史中歸納總結,從現實中反思自己,無論對青少年的成長還是歷史觀的培養(yǎng)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3.3尊重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讓我們看到過去,尊重歷史也讓我們銘記歷史,旅游文化也真是歷史在現實中的反應,讓我們清醒認識過去,有驚嘆、有奇跡、有悲歡、有更替。也正是這些歷史故事、歷史遺跡還在默默發(fā)揮著他的獨特魅力,也真是這種魅力,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的傳承和發(fā)展。文化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積淀物;文化的發(fā)展具有歷史的繼承性,現代的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文化導向,追求正確的文化價值,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推進旅游文化進一步發(fā)展,為國家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陸仁柱.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文化[J].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11).

[2]王麗梅.論全球化對中國經濟和文化的影響[J].吉林商業(yè)高等??茖W報,2004(2).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區(qū)別范文第5篇

摘 要:旅游介入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因旅游者的旅游活動而產生并直接介入其間施加影響的文化。本文分析了旅游介入文化的分類與特點。旅游介入文化的提出為旅游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在實踐上有助于介入主體明確方向,制定合理而又具針對性的旅游文化建設舉措,促進旅游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旅游文化;旅游體驗文化;旅游介入文化

一、旅游介入文化的提出

在現行的旅游文化論著中,并無“旅游介入文化”概念,所以提出這一概念,一則緣于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二則緣于旅游文化的實際情況,三則緣于旅游文化的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學者對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眾說紛紜,雖然對旅游文化的研究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但也給進一步研究留下了較大的空間。為此,在綜合比較眾多旅游文化的定義之后,筆者將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如下:旅游文化是人們的旅游體驗與介入過程及其產品的總和。這一定義表明,旅游文化是人們以旅游為對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新的文化形態(tài),它既是一個過程――旅游體驗和旅游介入,也是一種結果――旅游體驗與旅游介入的產品(拙作《旅游文化學》,中國旅游出版社,2008:6)。這在邏輯上必然導出這樣的命題:整體的旅游文化是由旅游體驗文化和旅游介入文化兩大部分構成的。因此,探討旅游介入文化是對旅游文化進行深入探討的必然要求。

從旅游文化的實際情況看,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首要創(chuàng)造者,其在旅游活動中所產生的旅游審美體驗、旅游求知體驗、旅游交往體驗、旅游情感體驗等是旅游文化的核心部分。沒有旅游者這一主體的參與,旅游活動便不能成行,旅游文化也就無從產生。然而,旅游者并不是旅游文化的唯一創(chuàng)造者。隨著旅游活動的展開,那些非旅游者,如旅游服務者、景觀開發(fā)者、旅游宣傳者、旅游規(guī)范者、旅游研究者等常常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動機介入到旅游者的旅游活動中來,盡管這些“介入者”的介入行為及其結果在整個旅游文化中并不處于核心地位,但卻是整個旅游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將旅游者以參與的方式體驗旅游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稱之為“旅游體驗文化”,非旅游者以介入的方式影響旅游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稱之為“旅游介入文化”,符合旅游文化發(fā)展的實際情況。

從旅游文化的研究現狀來看,國內的研究空前繁榮,構建旅游文化學理論體系的呼聲日漸高漲。理論體系的構建需要獨特的概念體系,但目前的旅游文化學很難說已形成科學的概念體系。有的旅游文化學論著以旅游主體文化、旅游客體文化、旅游中介體文化為核心概念[1],這些概念明顯來自旅游學和文化學的嫁接;有的旅游文化學論著以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震驚、文化認證為核心概念[2],這些概念亦多從文化學中移植而來。概念是對對象的抽象與概括,旅游文化學的概念體系應建立在旅游文化這個實體之上而非其它。因此,旅游介入文化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旅游文化學概念體系的研究與探討。

旅游介入文化的提出對于正確認識和理解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雖然它只是旅游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別是同處于核心地位的旅游體驗文化相比僅處于邊緣位置,但它卻為人們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旅游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有助于廓清人們對旅游文化的種種片面的、錯誤的認識,恢復旅游文化的本來面目和真實含義。同時,旅游介入文化的提出對旅游文化建設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從旅游介入者的角度明確了旅游文化建設的方向,從而有利于人們制定出更加合理、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旅游文化建設對策,促進旅游文化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二、旅游介入文化的內涵

旅游介入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概念進行科學的界定是進一步研究的基礎。為此,筆者將旅游介入文化定義為:“旅游介入文化是指因旅游者的旅游活動而產生并直接介入其間施加影響的文化”。其概念內涵有四:

第一,旅游介入文化因旅游活動而產生。旅游介入文化產生的前提條件是旅游活動的產生,沒有旅游者的旅游活動,便沒有旅游介入文化。一個文化現象往往是個體行為和整個過程的統(tǒng)一,而確定整個文化現象的本質和特征的關鍵往往不是現象中的個體行為,而是整個過程[3]。以旅游者參加旅行社的旅游為例,就每個個體旅游者的旅游活動看來,其參加旅行社組織的旅游活動的確常常是先由旅行社設計了旅游路線,然后才是旅游者按照路線進行的參觀游覽,但就人類整體的旅游活動而言則應當是先有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然后才有旅行社等提供的旅游供給。沒有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沒有旅游者的旅游活動的產生,旅行社無利可圖,自然不會提供旅游供給。因此,旅游活動是旅游介入文化產生的前提和基礎,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第二,旅游介入文化的介入對象是旅游。因旅游而產生的文化并不都是旅游文化,比如旅游目的地因旅游而產生的文化變遷,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非旅游者有意識介入旅游的結果,更多的是旅游者帶來的外地文化對目的地文化的沖擊。這種沖擊屬于旅游效應,自然不能稱之為旅游介入文化。因此,旅游介入文化的形成除了前提基礎外,還必須具備第二個條件――介入對象是旅游。這里的旅游,既包括旅游整體――旅游者的全部活動過程,也包括旅游要素――旅游者和旅游對象。對旅游整體的介入,形成整體的旅游介入文化,亦即全部的旅游介入過程及成果;對旅游要素的介入,形成單項的旅游介入文化,如旅游服務文化、旅游景觀開發(fā)文化等。因此,判斷一種文化是否是旅游介入文化的根本標準就在于看其是否直接介入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并對其施加影響。

第三,旅游介入文化的主體是非旅游者。一般說來,凡是參加旅游文化創(chuàng)造的人都是旅游文化的主體,但具體到旅游體驗文化和旅游介入文化,其參與或介入的主體則有著明顯的不同。旅游體驗文化的主體是旅游者,其內容包括在旅游活動中所產生的審美體驗、求知體驗、交往體驗、情感體驗等不同的層面??傮w看來,旅游者參與與自己目標相同的旅游活動,其目的是尋求內心的愉悅與暢快,無意改變所參加活動的方向;而旅游介入文化的主體則既包括旅游從業(yè)人員,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人員、旅游研究者、旅游地居民、社會上旅游思考者等在內的非旅游者,其介入旅游活動的行為是一種有目的的干預,目的在于促使旅游向著自己預期的方向和目標發(fā)展。因此,凡是以各種方式有意識介入旅游者的旅游活動的人,都是旅游介入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但不包括旅游體驗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旅游者。

第四,旅游介入文化是精神內涵與物質外顯的綜合體。旅游介入文化從本質上來說實際上是一個對旅游的應對過程與結果。面對洶涌的旅游大潮,旅游從業(yè)人員、旅游行政管理人員、旅游地居民、旅游研究者等旅游介入者或欣喜,或憎恨,或引導,或排斥……,思緒萬千,招法各異,除了戰(zhàn)爭以外,幾乎所有的應對手段都能派上用場。雖然上述心理與行為在總體上屬于文化二分法中的精神范疇,但在現實世界中人們很難將精神與物質截然分開。任何精神文化都需要一定的物質載體,沒有這種載體的存在,精神文化充其量只是一種文化心理和行為。旅游介入文化的結果,如產品形態(tài)的旅游服務、旅游景觀、旅游宣傳等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都不能否定其物質實體性,盡管我們可以說這些產品多以觀念為核心、物質為載體,是一種觀念的外化和顯現,其核心主要應屬于精神文化,卻不能忽視其物質性的顯現。因此,旅游介入文化從本質上說是旅游介入主體在旅游介入活動中形成的“觀念形態(tài)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4],是精神-物質的綜合體。

旅游介入文化與旅游介體文化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旅游介體文化一般認為即旅游業(yè)文化[5],但并不是所有的旅游業(yè)文化都是旅游介入文化。旅游業(yè)內部的管理文化,其指向是企業(yè)內部的員工,沒有直接介入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是旅游介體文化但不是旅游介入文化;旅游業(yè)對外服務、開發(fā)、宣傳、規(guī)范等文化,其指向主要是旅游者,直接介入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既是旅游介體文化又是旅游介入文化。

此外,社會的旅游觀念、旅游研究者的旅游研究、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傳說一般不屬于旅游介體文化,但這些均以旅游活動為研究、思考、演繹的對象,對旅游活動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不能不屬于旅游介入文化。

三、旅游介入文化的結構

對旅游介入文化的構成要素與構成方式進行剖析有助于深刻認識和把握其內涵與本質,也是旅游介入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必然要求。剖析旅游介入文化的結構,一要找準對象,二要選好視角。剖析對象為旅游介入文化本身而非其它自毋需贅言,而旅游介入文化的文化屬性決定其最佳視角非文化學莫屬。從文化層面的角度來分析,旅游介入文化的發(fā)生發(fā)展,最初是從“文化的心態(tài)”開始醞釀,然后經過“文化的行為”逐層向外,以特定的“物質形態(tài)”――旅游產品的形式表現出來,并以這最外層的“物態(tài)文化”直接與人們碰觸。因此,旅游介入文化結構由心理、行為和產品3個層面所構成。

1. 旅游介入文化的心理層面

心理學認為,個性包含個性傾向性與個體差異性兩方面的內容,個性傾向性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等,而個體差異性包括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成分[6]。旅游介入活動總體上屬于介入主體的個別,個性傾向性較為明顯。因此,分析和探討旅游介入文化結構的心理層面應主要從個性心理的角度,特別是從動機、理念、期望等個性傾向性的層面入手。旅游介入文化的介入動機揭示著介入主體介入旅游活動的目的和動因;介入理念是介入主體對旅游介入活動的總的看法,決定著介入方式、方法和行為;介入期望是介入主體對其介入活動的質量和效果的心理預期,通常決定和影響著介入強度與效果。

旅游介入文化的心理層面在旅游介入文化結構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動力基礎和前提條件的作用,決定著旅游介入文化行為層面的發(fā)生和面貌。一般情況下,有什么樣的旅游介入文化心理,就有什么樣的旅游介入文化行為。同時,旅游介入文化心理也對處于產品形態(tài)的旅游介入文化整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2. 旅游介入文化的行為層面

行為是由一系列動作、運動、反映構成的,簡單地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動作統(tǒng)稱行為[7]。心理學家認為,行為是有機體在環(huán)境的影響下所引起的內在生理和心理變化的外在反映[8]。由此可見,行為與需要動機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分析和探討旅游介入文化結構中的行為層面不能脫離心理層面。因此,旅游介入文化的行為層面實際上就是旅游介入主體在心理支配之下的各種具體的旅游介入行為,如旅游服務、景觀開發(fā)、旅游宣傳、旅游規(guī)范、旅游研究等,它們是旅游介入文化心理層面的外化和顯現。當然,由于具體的介入手段和方式的不同,旅游介入文化各組成部分在外顯的行為方式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

旅游介入文化的行為層面在整個旅游介入文化的結構中具有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是旅游介入活動從心理動因到形成最終產品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對旅游介入文化產品的質量與介入活動的效果影響較大。

3. 旅游介入文化的產品層面

產品是一個內涵非常寬泛的概念,常與過程緊密相連,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任何過程的結果都可稱為“產品”。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產品”分為服務、軟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4種通用的類別[9],它既可以是有形的如硬件,也可以是無形的如服務等。對旅游介入文化結構中的產品層面的分析與探討亦當作如是觀。旅游介入文化的產品層面是指旅游介入主體介入旅游后最終形成的文化產品,包括旅游服務(既是行為又是產品)、旅游景觀藝術、旅游行為準則、旅游宣傳品、旅游法規(guī)文獻、旅游研究論著、旅游傳說等。旅游介入文化是一種觀念形態(tài)及其外顯的總和,如果說其核心屬心理和行為等精神范疇,那它的外殼一定屬物質范疇,否則不但在邏輯上講不通,也違背旅游介入文化的現實。試想一個為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而開發(fā)建造出來的具體的旅游景觀,如果全然無視其客觀實體性,只強調它是一種精神文化,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旅游文化的產品層面是心理層面和行為層面的結晶,屬于表層結構,它對旅游介入活動的重要影響在于它是可以被人們感知和評價旅游介入活動過程的最終結果,反映著旅游介入的程度與效果。

四、旅游介入文化的分類

對事物進行分類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認識事物本質屬性的重要途徑。旅游介入文化雖因旅游活動而產生,但它不處于旅游活動之內,而是通過介入旅游活動并對其施加影響。因此,在確定旅游介入文化的分類標準時必須重點考慮介入主體和介入目的兩個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分類。

1. 按照介入主體的分類

按照介入主體的不同,旅游介入文化可以劃分為企業(yè)介入型、行政介入型、學界介入型、居民介入型、社會介入型5類。

企業(yè)介入型主要指旅游企業(yè)對旅游活動的介入而形成的旅游介入文化,如旅游企業(yè)的旅游服務、旅游地的景觀開發(fā)、旅游企業(yè)的旅游宣傳等,其介入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優(yōu)質的旅游服務、優(yōu)美的景觀建設、強勁的旅游宣傳招徠吸引旅游者前來旅游觀光或休閑度假,維持企業(yè)的正常經營運作,進而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社會、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

行政介入型主要指各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對旅游活動的介入而形成的旅游介入文化,如政府制定的旅游法規(guī)、旅游政策、旅游規(guī)劃等,其目的在于通過行政手段約束、規(guī)范、協(xié)調、指導旅游的發(fā)展和進步。

學界介入型主要指學界對旅游活動的介入而形成的旅游介入文化,如學術界的各研究主體所進行的旅游研究、旅游評論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對旅游活動形成科學的認知,進而為旅游的健康發(fā)展提供理論指導。

居民介入型主要指目的地居民對旅游活動的介入而形成的旅游介入文化,如居民提供的旅游服務,編撰或傳承下來的旅游傳說,當地居民對旅游的觀念、看法等等,其目的較為復雜,往往經濟、社會、環(huán)境指向兼而有之。

社會介入型主要指社會群體對旅游活動的介入而形成的旅游介入文化,包括社會的旅游觀念、旅游思想、旅游道德、旅游習俗等等,其對旅游活動的影響往往是積極與消極并存,贊成與反對各執(zhí)一端,但目前社會大眾對旅游的評價總體上是積極的。

2. 按照介入目的的分類

按照按介入目的的不同,旅游介入文化可以劃分營利型、規(guī)范型、認知型三大類。

營利型是指以營利為目的介入旅游而形成的旅游介入文化,如旅游服務部門、景觀開發(fā)部門、旅游宣傳部門介入旅游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旅游服務文化、景觀開發(fā)文化、旅游宣傳文化等。由于上述各部分均屬于企業(yè)的范疇,他們介入旅游活動的最終目的就在于通過介入獲得經營利潤和各種經濟利益。由此決定了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旅游介入文化主要屬于營利型。部分旅游地居民所創(chuàng)造的旅游服務文化、部分學者創(chuàng)造的旅游規(guī)劃文化也屬此類。

規(guī)范型是指以規(guī)范為目的介入旅游而形成的旅游介入文化,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制定旅游法規(guī)、強化旅游道德、約束旅游習俗等,其目的在于通過介入進一步規(guī)范和約束旅游者的旅游行為和旅游企業(yè)的經營活動,促進旅游和旅游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由此決定了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旅游介入文化主要屬于規(guī)范型。部分企業(yè)、旅游地居民、學界、社會群體所創(chuàng)造的針對旅游者的旅游道德、旅游習俗也屬此類。

認知型指以求知為目的介入旅游而形成的旅游介入文化。主要指各學界、業(yè)界、政界所創(chuàng)造的旅游研究文化。其目的在于通過自身的研究活動,對旅游活動形成正確的認知,進而為旅游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部分旅游地居民、社會人士對旅游的研究也屬此類。

五、旅游介入文化的特點

旅游介入文化的特點是其本質屬性的外在顯現,也是旅游介入文化區(qū)別于非旅游介入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旅游介入文化的特點進行分析探討有助于認識和掌握旅游介入文化的本質與內涵,對旅游介入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旅游介入文化的特點突出地表現在旅游指向性、經濟功利性、內涵獨特性、行為規(guī)范性、地位從屬性等幾方面。

1. 旅游指向性

旅游指向性是指因旅游活動而產生的旅游介入文化雖然外在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并成為同旅游體驗文化相對應的獨立部分,但其介入的對象卻始終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從旅游介入文化的介入主體來看,不管是旅游服務者、景觀開發(fā)者,還是旅游宣傳者、旅游規(guī)范者,其要對旅游活動施加影響必須通過自己的介入活動介入到旅游活動中去才能達到目的。從旅游介入文化主體介入的目的來看,無論是為了營利、為了規(guī)范,還是為了認知,要切實收到介入的功效也只能將介入的方向指向旅游活動。因此,同已經身在旅游活動之中的旅游體驗文化相比,旅游介入文化具有明顯的旅游指向性。

2. 經濟功利性

旅游活動本身是一項消費活動,它會給眾多的企業(yè)和部門帶來無限的商機。盡管各自的目的和動機有所不同,但看中旅游活動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功效和利益正是旅游介入主體介入旅游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旅游者要享受旅游服務需要以付費的方式進行購買,要到目的地參觀游覽旅游景觀需要以購買門票的方式支付價款,這無疑都為介入主體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雖然旅游服務和景觀開發(fā)的功利性不僅表現在經濟上,但較其它功利性而言,經濟上的功利性無論如何都具有直接性和外顯性,需求與供給的關系易于被人們所感知。旅游宣傳、旅游規(guī)范和旅游研究的經濟功利性常常因與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的功利性融為一體而顯得不那么直接和明顯,但仍是功利性的最終體現。

3. 內涵吸引性

旅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追求新、奇、特、異的心理與精神愉悅的活動。為了滿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介入活動及其提供的旅游產品必須具有內涵的吸引性,充分展示魅力獨具的地域與民族特色。相對于見怪不怪、熟視無睹的慣常居住環(huán)境而言,異地獨特的旅游服務、旅游景觀、風土人情等造就的別樣風景、別樣體驗與別樣心情,正是眾多旅游者對旅游活動樂此不疲的原因。同時,旅游主體對旅游介入者所在民族的獨特文化的強烈好奇常常使得旅游介入者千方百計地精心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與服務,以滿足旅游者旨在于文化的反差中體驗感受異質文化獨特韻味的需求心理。因此,內涵的吸引性既是旅游介入文化的特點,也是旅游者對旅游介入文化的普遍需要。

4. 行為規(guī)范性

旅游介入文化主體介入旅游活動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介入活動影響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動進而實現介入的目標。旅游介入活動要真正收到實效,必須為旅游者所接受、認同,并因有助于旅游者旅游活動質量的提高而使旅游者產生一種舒適感、滿足感。因此,為了規(guī)范旅游介入者的介入行為,確保旅游介入活動的質量,提高旅游體驗的水平,無論是旅游服務者、景觀開發(fā)者,還是旅游宣傳者、旅游規(guī)范者都將對自己的介入行為提出一定的約束與限制條件,使得旅游介入文化體現出較強的行為規(guī)范性。以旅游服務為例,人們經常見到的“文明服務”、“微笑服務”、“顧客是上帝”等用語,就暗含著較為明顯的行為規(guī)范意義。而旅游宣傳活動中所要求遵循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等原則也對旅游宣傳者的宣傳行為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

5. 地位從屬性

旅游介入文化是因旅游活動而產生并介入其中對其施加影響的文化,從先后順序來說當是先有旅游活動然后才有旅游介入活動。沒有旅游活動的產生,旅游介入文化也便因失去了介入對象而無法形成。既然旅游活動對旅游介入活動具有某種意義上的規(guī)定與制約作用,這就使得旅游者的體驗文化對旅游介入者的介入文化具有一定意義的決定作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旅游活動畢竟是旅游者的活動,旅游介入活動雖然對旅游活動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最終的目的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旅游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在整個旅游文化中,旅游體驗文化始終而且必須處于核心地位,而旅游介入文化不管其對旅游活動介入程度多深,影響多大,只能而且必須居于從屬地位。

參考文獻:

[1] 謝貴安,華國梁.旅游文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章海榮.旅游文化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35-37.

[3] 陳華文.文化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68.

[4] 馬波.現代旅游文化學[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8:37.

[5] 鄒本濤.旅游文化建設論綱[J].渤海大學學報,2004(2):72.

[6][8] 白振漢,陳德耀.現代管理心理學[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7,46:80.

[7] 張明正,徐泰玲,等.管理心理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81.

[9] 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術語[S/OL].GB/T 6583-1994 ISO/8402-1994[2008-2-19].http:///article/article.asp?sn=120201-20041124-0047.

A Study on Tourism Intervention Culture

XIE Chunshan1,ZOU Bentao2

(1.College of History & Tourism,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2.College of Tourism,Bohai University,Liaoning Jinzhou 121013,China)

巴楚县| 昭苏县| 桓台县| 连州市| 吉木萨尔县| 江永县| 积石山| 安徽省| 葵青区| 仙游县| 和硕县| 南京市| 肇州县| 寿阳县| 临桂县| 栖霞市| 镇雄县| 喀什市| 察哈| 岳普湖县| 九龙县| 濉溪县| 霍林郭勒市| 司法| 准格尔旗| 蓝山县| 宾川县| 大宁县| 清流县| 固阳县| 云霄县| 东阳市| 抚顺县| 双牌县| 曲沃县| 德惠市| 会昌县| 宁安市| 绍兴县| 微山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