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學金屬冶煉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轉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如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盡管有利于教師組織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和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不到發(fā)揮,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較低,課堂教學效果處于低效狀態(tài)?!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習是學生的個人主觀行為,教師不可用自己的地位代替,而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給予幫助和指導?!边@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模式,把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比如,在學習《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這一章中《開發(fā)利用金屬礦物和海水資源》這節(jié)內容時,我就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需要,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讓他們通過網絡技術或者是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等方式尋找有關金屬礦物和海水資源的資料,如金屬資源的開發(fā),金屬冶煉,人類冶煉和使用金屬的歷史,金屬資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海洋資源的類型,海水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現(xiàn)狀等等,然后將尋找到的這些資料進行歸納、整理,課堂上,讓各個小組輪流進行總結性闡述,然后展開分析、交流和討論。這樣,我通過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并進行論述,一方面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實現(xiàn)化學課堂的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币虼?,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我們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xiàn)化學教學的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這一章中的《氧化還原反應》這節(jié)內容時,我并沒有直接向學生講授課本中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點,而是在新課的引入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都對鐵這種物質比較熟悉吧,它無論是在工農業(yè)生產中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那么,你們知不知道鐵究竟是如何生產出來的?還有,鋼鐵易腐蝕、鐵鍋易生銹、銅質水管易長銅綠,這究竟是為什么?你們在吃零食時,經常會在包裝袋里發(fā)現(xiàn)一小包鐵粉,那么放鐵粉的目的又是什么?以上這些問題,都涉及今天我們要學習研究的內容――氧化還原反應?!边@樣,我通過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使學生認識到了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價值和意義,進而興趣盎然地投入化學新知的學習中來。
三、開展實踐活動,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外實踐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化學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且《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化學教師應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探究和體驗,通過化學實踐促進化學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彼?,除了必要的課內教學,我們還應大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以此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啟迪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高中化學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同時還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高中化學教師要對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做一下改變,以適應現(xiàn)代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高中化學實驗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1過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對學生灌輸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提高。部分老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于是在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過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大部分時間教給學生,沒有給予學生及時的點撥與指導,使學生在進行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例如在進行??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的教學時,教師一上來就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學生由于沒有制定實際的操作方案,無從下手,只能胡亂操作,整個實驗畫面變得十分混亂,實現(xiàn)操作步驟錯誤百出。當教師發(fā)現(xiàn)達不到實驗效果時,只能自己動手操作,學生觀察。教師操作完以后,讓學生按照剛才自己的操作步驟繼續(xù)完成實驗,但由于時間有限,學生根本無法繼續(xù)完成實驗,只能無果而終。
1.2忽視問題探究的意義與價值。新課改以后,部分化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經常使用"探究"二字,并單純的認為,如果化學教學不采用探究式教學,就代表新課改沒有真正的實施。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學問題都需要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探討。例如,某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電解飽和食鹽水》教學時說"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怎樣電解飽和食鹽水",然后就帶領學生做實驗,學生在聽到實驗任務后,不知道怎樣進行實驗,所以沒有任何反應。
1.3教師過分依賴教學設計。很多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之前,并沒有親自做過實驗,只能通過教材中所提示的實驗結果來了解分析。所以,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當學生的實驗結果與正確的實驗結果有所差距時,教師根本無法給予正確的解釋與回答。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時,往試管中的氯水中加入石蕊試液,由于氯水呈酸性,所以氯水應先變成紅色,繼而變成無色。但部分學生在將石蕊試液加入到氯水中后,溶液迅速褪色,并沒有產生教材中所描述的現(xiàn)象,當學生詢問原因時,教師更是尷尬。
1.4教師過于注重實驗探究結果。在進行實驗探究過程中,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正確完成實驗探究任務,部分同學會由于操作失誤等原因導致實驗探究失敗。此時,很多教師會認為實驗探究失敗的原因是由于學生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從而對學生的態(tài)度就會有所偏差。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金屬的冶煉》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觀察將Na放入氯化鎂中是否有反應。當第一組學生進行實驗后,回答不反應時,教師沒有給予學生任何評價,更沒有對實驗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而當后面同學回答有反應時,教師給予了肯定的評價。
2.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如何正確運用實驗探究模式
2.1正確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是實驗探究教學的主體,應當給學生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又不能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如果缺少教師正確的指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很好的發(fā)揮。例如,在進行《金屬冶煉》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將學生平均分成多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都分有各種實驗器具。然后,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使用K、Ca、Na、Fe等金屬物質分別與氯化鎂進行反應,觀察是否能將金屬鎂置換出來。最初學生對實驗無從下手,教師就可以選取其中的一種金屬物質,為學生演示一遍。學生明白了操作步驟后進行實驗探究,發(fā)現(xiàn),K、Ca、Na等金屬物質都能把金屬鎂置換出來,而Fe放入氯化鎂中并沒有反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總結出金屬具有不同的活動性。
2.2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本次的實驗探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主動參與到實驗探究活動中來。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尋求答案,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金屬鈉的時候,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播發(fā)煙花綻放的畫面,學生在驚嘆煙花絢爛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說:"同學們,煙花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就可以制作了,煙花到底是用什么制作的呢?答案就在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當中。"這時候,同學們就會進行積極討論,課堂氣氛非?;钴S,激起了學生們強烈的探究欲望。所以,在接下來的實驗探究中,學生會更加積極踴躍,這就會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2.3設計實驗探究的實施方案。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之前,一定要帶領學生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避免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由于不清楚實驗探究的目的、步驟及最終的實驗結果,而導致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操作失誤等現(xiàn)象。實驗探究方案一般包括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用品、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果等,或者還有問題及討論。教師在帶領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時,特別注意對實驗步驟的設計,這是實驗探究的關鍵,決定著實驗能否成功。當學生將實驗方案設計好以后,教師應仔細檢查學生的實驗方案,對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應及時修改。同時,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2.4教師應注重實驗過程。在進行實驗探究過程中,部分學生會由于操作失誤,會使實驗結果出現(xiàn)偏差,教師應向學生解釋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而不是置之不理。例如,當學生在觀察氯水與石蕊試液進行反應時,部分學生觀察到溶液變紅后,在短之間內變?yōu)榱藷o色,而小部分學生觀察到將石蕊試液加入到氯水中,容易直接變?yōu)榱藷o色。教師應當針對這種現(xiàn)象給出合理的解釋,使學生明白,試劑加量過多,導致溶液直接變?yōu)榱藷o色。
何為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效率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在單位教學時間內,通過雙邊活動所消耗的勞動量與所獲得的教學效果之間的比率。如果以學生學習效率來衡量教學效率,則應是在單位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生有效學習量與精力投入量之比越大,學生所獲得的感悟越多,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1、教學與反思
從信息科學的角度看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有來自微觀世界的粒子及特征;有來自浩瀚銀河系的信息傳導;有來自生活的物質組成、結構、物質等等……如何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以最優(yōu)的方式將其激活?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反思的問題。
1.1教學鏈接脫鉤了?
進入新課程以后。教材的結構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九年義務教學中的知識點大量減少,能力點也不作較高要求,學生學習負擔得到減輕。然而,當這些學生步入高中新課程的學習時,迎面而來的大容量、較高層次的新知識,卻讓他們感到措手不及,無法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如:物質的量的計算,離子反應與離子共存,氧化還原反應等相關的新知識點的出現(xiàn),帶給學生的是一臉的茫然,學習成績與初中的成績大相徑庭。難道是我們的教學鏈接脫鉤了?
1.2教學目標偏離了?
新課程強調:從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相融合的角度,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并著眼于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能力。然而,面對高考的壓力,許多課堂教學中本應落實的三維目標的培養(yǎng)卻變成了只有知識與技能為主體的教學。
1.3教學效率降低了?
不少學生反映: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多,可成績卻總不見提高。這是為什么呢?來自教師的信息,同樣不容樂觀:課堂上往往是你精疲力盡地講了半天,有的學生還是不得要領。特別是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做課外練習時更是一頭霧水。如: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及氧化劑、還原劑、被氧化、被還原關系的確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總是一錯再錯。問題出在哪里呢?
顯然,我們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受到了強烈的質疑。而問題的反思也迫使我們不得不去尋找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2、策略與定位
影響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么?從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對知識的構建能力看。教學策略與定位是影響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
2.1重視問題的預設與生成
高效率教學要避免無效提問,要重視問題的預設與生成。圍繞著“三維目標”的教學,我們既要重視問題的預設,同時又要關注學生能力的養(yǎng)成,提升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飛躍。促進問題思維的再生與發(fā)展。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問題的預設與生成方式可以通過以下模式(見圖1)展開:
例如:在進行“化學平衡知識的應用”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以往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析并作答。有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有的教師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來解決教學中的知識點問題。在這種看似完美而又熱鬧的形式下,一些本應深入探究的過程被忽視了;一些可能存在的疑問被帶過了;一些學生對問題還未理解的也更加迷糊了……這顯然與新課程中對“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不相符合。反思這節(jié)課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關鍵是缺乏對問題的預設與生成意識,沒有考慮到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如何進行問題的預設與生成?例如:為了提升學生對化學平衡移動的理解而進行的問題預設之一:“在金屬鉀的冶煉中,可用金屬鈉在熔融狀態(tài)下把鉀從其鹵化物中提煉出來,如何解釋?”預設這個問題的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鈉不如鉀活潑,卻能把鉀從其鹵化物中置換出來這一生成性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反思:如何才能促進反應物向生成物的方向進行?當學生通過分析該反應的特點及其熔點、沸點對其影響后,在找到鈉之所以能用于冶煉鉀的理論依據的同時也促進了新的問題的生成:促進化學平衡移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
2.2關注知識的重組與定位
反思初中化學教學到高中化學教學特點的轉變――從趣味性到基礎理論性和實踐性。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跨躍一個很大的臺階。因此,為了讓學生能適應高中的學習,高中化學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設計要有策略性,目標的定位既要確?;A性、大眾化,還要有獨特性。既要善于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促進新的知識點的生成:還要善于調節(jié)和培養(yǎng)學生整合思維和重組知識的能力,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思維方式,教會學生打破原有的認知結構的組織程度及認知格局。做到既能把整體的凝固的知識還原為個體的流動的知識,又能將各個分散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鏈接,從而賦予知識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例如: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特點,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目標定位,應從認知物質的簡單分類和化合價的知識點開始,用分解與組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失―升―氧―還,得―降―還―氧”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進行知識的重組與鏈接。注意,進行重組與定位時,在策略上要注意處理選修和必修的關系,切不可一蹴而就,要為這部分知識深廣度的螺旋上升留下空間。
2.3加強師生的交流與溝通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加強師生的交流與溝通。新課程把教學過程定位為交往,強調師生交往、生生交流、合作溝通、構建互動的教學關系,這是對教學的新的完整的界定。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溝通不僅只是在課堂上,還可在課前、課后、校內、校外,或借助網絡等等,都可成為師生交流與溝通的平臺。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不是簡單的對話,而是一種生命活動的體現(xiàn);從教學的本質來看,實現(xiàn)師生的互動與交流,不僅促進了知識的建構活動,更多的是建立了一種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學習共同體”;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加強師生的交流與溝通,既可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又可促進學生步入教學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實現(xiàn)教學效率質的轉化。
3、效率與務實
如果說策略與定位是影響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那么,務實則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決定因素。
3.1開發(fā)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是構成課程改革支持系統(tǒng)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課程資源的支撐,再好的課程理想也只能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不能進入課堂教學。實現(xiàn)高效率教學,離不開課程資源的支持。如在學生中實行“差異教學”,開發(fā)并落實“重心下移”及“團隊自主學習”等課程資源,能讓一大批學習困難的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并能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2變換一種玩法
如果你在課堂教學方式上過于單一,學生肯定就會覺得不好玩,沒意思。漸漸地,就會喪失對這門功課的興趣,久而久之,教學效率當然要下降。變換教學方式的方法有很多,如:使用多媒體動畫模擬:中間插入魔術表演;針對學號進行互動游戲:把知識點設計成競猜或討論題等形式。只要方法對。效果就能看得見。例如:為了讓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式,我打算課前安排一次10分鐘的錯例分析。結果,我剛把題目寫出來,底下就出現(xiàn)了一片反對聲“又改錯呀?不好玩”面對學生的抵觸,我只好臨時變換訓練方式,讓學生憑借自己的學號與對應的題號,寫出正確的電子排布式,寫錯的還要加罰寫兩個電子排布式。沒想到這種互動游戲,卻讓學生們玩得興高采烈而又記憶猶新。
3.3提升教學質量
超越自我,提升能力。這不僅是實現(xiàn)新課程教學目標的最高境界,也是促進高效率教學所必需具備的能力。師生為此要付出的努力其實就是一種務實。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就是提升教學質量。反思高中化學教學效率,不難看出,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教學模式是截然不同。初中化學主要側重如何將學生“引”進門,而高中化學則更關注對教學“質”的提升。教學質量就是教師的生命線,只有高質量才有高效率,才能催生把理論轉化為實踐,把觀念轉化為成果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夏正盛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高中化學;問題;對策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fā)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彼?,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分析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突出問題,立足于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的同時,也促使學生的情感、素質、能力等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問題一:教師教學思想的局限
目前,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一些教師的化學教學模式依然沒有轉變,再加上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的思想依然不能完全轉變成新的教學觀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依舊延續(xù)著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于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地學習根本看不到化學的價值和作用,找不到探究化學的積極性,導致化學課堂的效率嚴重受損。
策略1: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
化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在人們生活和生產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有意識地將與化學教學有關的生活實際引入課堂,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例如,在教學《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讓學生認識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出示了三則材料,材料一:倫敦煙霧事件;材料二: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材料三:氮氧化物與空氣中的水結合最終會轉化成硝酸和硝酸鹽,硝酸是酸雨的成因之一。三則材料的分析可以讓學生感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對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從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含氮化合物的知識,也使學生樹立珍惜美好大自然,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問題二:教學目標的片面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我們的教學目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但一些教師為了應對高考,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好的成績,在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點的掌握,忽視了情感目標、能力目標等方面的提高和培養(yǎng),這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完善教學設計,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
策略2:精心備課,完善教學目標
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huán)。而且,在備課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備課的開始,本節(jié)課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模式的選擇都是建立在明確教學目的的基礎上的。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在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的過程中,設立完善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鐵、銅的獲取及應用》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知識目標:(1)了解自然界中鐵、銅的存在形式及常見的冶煉方法,掌握高爐煉鐵的化學原理。(2)學習鐵、二價鐵、三價鐵三者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能運用有關的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分析轉化過程,掌握鐵離子及亞鐵離子的檢驗方法。情感目標:(1)通過對我國銅鐵業(yè)的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從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2)通過對二價鐵和三價鐵的相互轉化和各種實驗現(xiàn)象的預測,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能力目標:借助探究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在為教師的教學方向確定基調,教師不能將其成為形式和擺設,要認真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過程中。
問題三:盲目跟風,錯誤地理解新課改理念
在新課改基本理念的指導下,一些教師不能對基本的教學理念做出正確的理解,過于追求面上的形式,因此,導致基本的課程理念根本不能切實貫徹到教學過程中。而且,盲目的理念貫徹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一些教師的化學課堂上,充斥著一些關于是與非,對與錯的問題,課堂上師生也有了互動,但是,這樣的問題思考只能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又如,一些教師在倡導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是一上課就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自學,學生就像沒頭蒼蠅一樣瞎撞不知道該從何處學起,使得學生根本找不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不到提高。所以,下面就對上述兩種情景的解決策略進行簡單介紹。
策略3:有效提問,分組學習
(1)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問題是探究的基礎,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教材,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充分發(fā)揮實驗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鈉、鎂及其化合物》時,在學習有關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時,在課堂上我按照教材中“鈉與水的反應”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演示實驗。在直觀的實驗展示之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實驗結束之后,我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①為什么金屬鈉要保存在煤油里?②根據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你能確定鈉與水反應的生成物嗎?請將你的分析與同學討論,寫出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而且,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學生在形象的實驗展示中學習的探究欲望也會被激發(fā)。
(2)開展小組自主學習,凸顯課堂主體性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人,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
例如,在教學《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時,我采取的是小組自主學習的模式,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性,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①從物質組成上識別有機物和無機物。②知道怎樣的有機物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③了解淀粉、油脂、蛋白質和維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機營養(yǎng)成分。教學難點:①理解有機物和無機物在組成上并沒有嚴格的區(qū)分標準。②知道自然界中有機物占絕大多數,種類繁多,性質各異。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結合教材內容和課外一些資料理解并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最后,教師再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樣將大大縮短學習時間,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問題四:評價機制不完善
對于高中生來說,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任務都在圍著高考進行,所以,一些教師忽略了評價在這一時間段中的價值,總認為現(xiàn)階段的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了,所以,不需要教師對其進行過多的評價。還有一些教師采用的依然是終結式的教學模式,評價學生的好與壞還是主要依靠學生的成績。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兩種思想都不能體現(xiàn)出評價的價值,都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策略4:倡導自我評價,完善評價機制
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我們不僅要采用形成性評價,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并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揚長避短,既可以明確自己的優(yōu)缺點,正確地認識自己,又可以借鑒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身的缺點。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有助于教師和家長多角度、多層次、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當然,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有助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激勵、自主發(fā)展。所以,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要倡導自我評價,完善評價機制,使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正確地認識自己,重拾學習的信心,并以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走向考場。
上述幾點簡單介紹的便是新課程理念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我們的應對措施,所以,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準確地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學生為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獲得綜合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浙君.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初探[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1(05).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B82-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環(huán)境教育已成為中學化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課堂教學是加強環(huán)境教育的主要途徑,高中化學教科書中蘊含著豐富的環(huán)境教育內容,探索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環(huán)境教育,對落實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增強中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環(huán)境教育的實效性有著重要作用,也是當前中學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方向。
21世紀社會發(fā)展的特點是社會、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當今世界環(huán)境問題正成為影響最大、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問題。環(huán)境污染及防治與化學變化緊密相關,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環(huán)境教育,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是新世紀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課題之一,也是教育事業(yè)與環(huán)保事業(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中化學教材從人類和環(huán)境的關系著眼,整個知識體系以化學物質為開端,最后又歸結到人類文明及如何協(xié)調人類和環(huán)境的關系上去。環(huán)境教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貫穿在整個教材的始終。所以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環(huán)境教育的因素。
一、高中化學教學與環(huán)境教育相關
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涉及到許多的實驗,如硝酸性質的探究、氯氣的制取等都帶有一定的環(huán)境污染,尾氣的排放是實驗污染的最大來源。教師應在不改變實驗內容和原理的基礎上對實驗進行改進,使污染降到最低程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都隱含著環(huán)境教育的內容,如消毒劑、臭氧層破壞、土壤污染、室內污染、核武器的使用等。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應結合教材,在課堂內外將環(huán)境教育延伸到社會的各個方面。許多化工廠生產過程給環(huán)境帶了巨大的污染,如酸雨、工業(yè)廢水、土壤污染、白色污染等,有些工廠投入大量的原料,卻得不到可觀的產量,沒有體現(xiàn)化工生產的原子經濟性。
大氣污染的學習從初中跨越高中,從無機到有機,教師在學生完成了新課知識的學習以后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歸類和整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又使學生的認識更加全面和深刻。和空氣一樣,水對于維持生命有著至關重要作用,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但隨著環(huán)境的惡化,天然水已被嚴重污染,劣五類水體范圍不斷擴大,飲用水水源受到威脅,人類自身的飲水安全保障受到削弱。因此,水體污染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環(huán)境問題。
在化學教學中,可以涉及到對水體產生污染的主要化學物質有: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是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的好場所,但根據化學科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課上又不能向專門講解法律知識,只能是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適度地滲透一些相關法律知識,以教育學生增強法律意識。一般的滲透方法是講解某類物質或操作方法對環(huán)境的危害相關的法律條款防治方法。例如學習 SO2時介紹煤和石油的燃燒、金屬礦石冶煉等產生 SO2污染大氣產生酸雨酸雨危害引入《大氣污染防治法》中關于禁止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氣體介紹防治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習了化學知識和環(huán)保知識,更進一步了解了環(huán)保法制知識,增強了環(huán)保法制觀念。使學生知法、懂法,為了將來更好地守法,這也是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完成教學大綱的思想教育的要求。
高中化學教育對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
實驗操作的改進
化學實驗總是伴有氣體,如會產生氯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對環(huán)境有害的氣體,還有固體和液體的生成,這些產物絕大多數是有毒、有害物質。在化學實驗中無論是學生探究還是教師演示都必須對尾氣進行吸收處理,不直接排放,減少排污不影響實驗結果的前提下,我們一定要做到“使用藥品減量,洗滌用水減量”,這樣可以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減少污水的排放。化學實驗完畢的很多藥品可以回收利用,如:銀鏡反應的廢液的回收利用,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藥品,也減少了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質的排放。
2、在研究性學習中滲透環(huán)境教育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如果僅在課堂和實驗教學中滲透環(huán)境教育,顯得過于重視知識性和理論性,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環(huán)境教育利在實際,保護環(huán)境重在行動。所以在學習中貫穿環(huán)境教育勢在必行。開展環(huán)境教育研究型學習活動,遵循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辦法采取行動的過程,這樣的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保護環(huán)境,持續(xù)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fā)展的唯一選擇??沙掷m(xù)發(fā)展的思想已被世界各國人民共識,是解決當前環(huán)境問題的一個指導思想。新課程標準已明確要求“幫助學生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沙掷m(xù)發(fā)展包括持續(xù)生態(tài)、經濟、社會三個方面內容,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系統(tǒng)基礎上的持續(xù)經濟增長,做到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的承載力相協(xié)調;主張公平分配,滿足當代和后代的全體人民的需求樹立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養(yǎng)成節(jié)約實驗藥品、指導學生進行分類回收和再利用。很多學生在實驗時不考慮藥品的用量,“跟著感覺走”的隨意性很大,甚至會認為用量越多越好,搞得實驗室毒氣彌漫。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要加以引導,使學生逐漸在化學實驗中樹立“定量”意識。
4、利用重大節(jié)日,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或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每年的6月5日即世界環(huán)境日,3月12日植樹節(jié),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在這些重大節(jié)日中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也達到了環(huán)境教育的目的。在活動中,為同學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真正行動起來,培養(yǎng)實踐能力,并在活動中獲得一些環(huán)保知識和技能。通過實踐、觀察、分析,使他們能夠感悟到人在環(huán)保中的責任和作用,增強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結語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環(huán)境教育的同時,還可以考慮在實踐中進行環(huán)境教育。比如:參觀化工廠、社區(qū)環(huán)境調查和親近大自然等。另外,從日常生活中樹立環(huán)境意識,比如不使用塑料袋子、一次性筷子,將垃圾進行分類等等。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感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提高了參與保護環(huán)境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綜上所述,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開展對學生的環(huán)境教育,方法、形式、內容多種多樣,要求我們每位教師,學生要通力合作,上下一致,從各個角度,各種場合開展環(huán)境教育,樹立強烈的環(huán)境責任意識。只有我們人人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防止環(huán)境污染,才能創(chuàng)建一個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共建一個美好的家園。
【參考文獻】
[1]林寶風等.基礎化學實驗技術綠色化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
[2]許信旺.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當代環(huán)境教育[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04, (5).
[3]韓素芹.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加強環(huán)境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遼寧師范專科學報,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