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單元教學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引導文教學法 高職英語教學 教師 學生
一、引言
引導文教學法起源于20 世紀70 年代的德國,是德國行為導向教學理念下采取的一種教學方法,由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深受國內外職業(yè)教育界青睞。
二、引導文教學法的六個步驟
引導文教學法分為六個步驟:資訊、計劃、決策、檢查以及評估階段。
1.資訊階段
學生明確“要做什么”。通過引導文,學生了解學習任務、學時、目標以及評價方式。
2.計劃、決策階段
學生要明確“如何做”,確定工作步驟。各小組根據任務要求做出團隊工作計劃表。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工作計劃的可行性,對于計劃中的較大錯誤予以修正,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之處予以表揚。
3.實施階段
即各小組根據團隊工作計劃表完成任務階段。在此階段,教師是監(jiān)督者、協(xié)助者、啟發(fā)者。監(jiān)督學生的工作進程,啟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協(xié)助學生解決難題,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幫助優(yōu)化各團隊工作結果。
4.檢查、評估階段
由教師提供評分標準,根據這份評價標準進行考核評估,包括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評價三項。其中自評可以讓學生學會公正地看待自己,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思考自己如何改進提高;小組互評可以使學生學會客觀地看待別人,互相督促提高;教師評價可以彌補自評和小組互評產生的偏差。評價也可以暴露出學生哪方面知識掌握的不牢固,教師專門強調,督促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彌補。
學習領域:新視野英語2冊。
學習任務:“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學時:2課時。
1.任務描述
開展對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話題的采訪與討論活動;以模擬面試場景形式表演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情感表達和語言溝通交流能力;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圖片或PPT形式展現表達出來,有利于鍛煉學生的信息搜索處理加工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
2.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通過練習掌握重點詞匯和短語;掌握重點句型和習慣表達法并進行對話練習;復述故事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信息歸納整理能力。
(2)能力目標:具有良好的溝通交際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能聽懂主題相關的材料,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3)素質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外語應用能力、與人交往與人合作能力、信息處理、創(chuàng)新能力、情感表達和語言溝通交流能力。
3.引導問題
Step 1 leading in
(1)What is your ideal job after your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2)What is your first consideration when you are looking for a job?
(3)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a successful interview?
Step2 Preparation
Part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Step 2 Presentation Make dialogues based on the text and play the roles
4.教學活動設計
(1)資訊階段。教師采用多媒體展示學習任務、學時、目標以及評價方式,將學生按每組5- 6 人分成7 個小組,確定小組負責人。然后各小組仔細閱讀引導問題。
(2)計劃、決策階段。請各小組根據要求做出團隊工作計劃表。工作內容:學生聽錄音回答問題。各小組進行內部分工指定1-2 名責任人具體負責工作內容。讀課文,總結出找工作的句型和習慣表達法, 標出難點,各小組進行內部討論,教師巡回協(xié)助學生。
(3)實施階段:兩個小組各推選一名代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各小組沒解決的難點大家一起分析,教師從旁協(xié)助引導,直至完全理解;面試場景模擬:首先,設計對話,組織句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討論,進行分工并寫出詳細對話;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面試場景模擬。
(4)檢查、評估階段。由教師提供評分標準,以表格形式展示。根據以上評價標準進行考核評估包括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評價三項,其中自評占30%,小組互評占30%,教師評價占40%。
四、結語
引導文教學法本是為專業(yè)課教學而開發(fā)出來的,但是教學法本身是活的,本文嘗試用它來指導高職英語教學,因為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和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教案 教學設計單元包 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教育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教師在教育信息化實施過程中是主體,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特別是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設計單元包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成果,它有助于教師自身專業(yè)素質的發(fā)展和專業(yè)能力的提升,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開發(fā)、使用、管理與評價,標志著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新的發(fā)展階段。
一、教案解讀
1.教案的定義
教案是指教師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編制的教學具體方案,上課的重要依據,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可分為課題計劃和課時計劃。有時僅指課時計劃,一般包括班級、學科名稱、課時和教學目標、課的類型、課的進程(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時間分配、作業(yè)題、師生活動設計)、教具等。
2.教案的具體內容和格式
(1)教案所包含的內容。課題(本課名稱);教學目的(稱教學目標,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課型(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課時(屬第幾課時);教學重點(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教學難點(本課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教學過程(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作業(yè)處理(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yè));板書設計(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教具(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2)教案編寫的格式(請參照表1)
3.教案的思考
教師在教學大綱的要求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課程計劃機械地對上面的表格進行“填寫”。教案的編寫完全是為了教師的教,也就是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學和學生的發(fā)展及學習需要。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下,學生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個性,更難體現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還束縛了教師的思想,使其成為一成不變的“播種機”。因此,就要對傳統(tǒng)的教案進行“思考”、“反思”,保留精華,剔除不適應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內容,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和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呼喚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思想,教學設計單元包就是信息化教學設計成果的體現。
二、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概念、內涵及基本組成
1.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概念及內涵
余勝泉等認為“在信息化教學條件下,教學設計單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是為實現特定學科單元教學目標,基于現代信息技術開發(fā)的一套相互關聯的課程單元教學規(guī)劃和支持材料,包含了借助于以多媒體網絡為主的各種媒體實現的以學習活動為核心的多重教學活動支持的資源,主要由教學情境問題定義、教學活動設計規(guī)劃、教學課件以及可以鏈接與嵌入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組成”。
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內涵。教學設計單元包是教育信息化推進和信息化教學普及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含義也在逐步豐富和發(fā)展。教學設計單元包概念的發(fā)展,是以教學課件、學習資源、教學工具、學習工具和評價表等概念的發(fā)展為基礎,以數字壓縮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現實條件。其主要內涵有:(1)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基本觀念是大教學觀、學習化課程觀,基本立場是以人的學習為本,全面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的展開;(2)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本質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施規(guī)劃的一種物化形態(tài);3.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基本內容是涵蓋教學目標情境化問題和豐富多樣的“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4)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構成包括支持學生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的輔材料,主體部分是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5)教學設計單元包的使用與發(fā)展要考慮借助各種媒體的形式予以實現,在信息化浪潮中,教學設計單元包要以多媒體網絡為主流媒體;(6)教學設計單元包的主體是學習者,學生是學習者,教師也是學習者,教師的學習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2.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基本組成
教學設計單元包一般有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教學設計方案包括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定義、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媒體的選擇和分析、具體的教學流程圖。
(2)多媒體教學課件,是專門為教學活動開展而設計的各種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或應用軟件,是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和動畫等的集合體。目前,人們通常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多媒體編輯軟件作為基本的技術平臺來開發(fā)課件。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能有效改善教學效果和提升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由教師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軟件,制作的軟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學的需要,符合學習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學性及較強的實用性。
(3)學生作品范例就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作品(包括作品的格式、評價量規(guī),所使用的軟件環(huán)境等)。學生作品一定是學習小組制作完成,教師在提供范例的同時要強調只是為學生或學習小組完成學習作品提供一個參考,對學生或學習小組完成作品給一個“模版”,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而不是“框”住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逐步達到和體驗完成作品的快樂,在做中學。
(4)學習資源是圍繞教學開展收集和整理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教師收集到的供老師教學備課用的資源,還包括支持學生在學習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建構的資源、作品等。收集到的資源需按照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整理,便于資源建設和資源共享,延長資源的生命力,增加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資源的利用價值。
(5)活動過程模板(如實驗報告模板、信息調查模板),根據學生主題的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需要填寫一些調查表、實驗報告、記錄單、活動評價表等。教師要事先準備好這些學習記錄表單的樣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直接利用表單模板填寫,這樣有助于學生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習任務本身,提高學習的效率。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由于任務的多樣性以及個性化,有些記錄表單教師無法預先設計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設計。
(6)活動過程評價量表,在教學活動展開中所采用的評價方法(對參與活動學生的觀察評價、問卷調查等)、評價的對象(學習的差異、情感差異、信息處理能力差異等)、評價量表、評價數據、對評價數據的統(tǒng)計和分析。一般在課堂教學展開中,包括對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主要是課堂參與、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對小組的貢獻、完成任務的情況、學習過程的態(tài)度與興趣)、學生作品等進行評價的具體項目及標準,這些量表包括課堂觀察表、學生互評表、自評表、教師評分表等。
三、教學設計單元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采用山東淄博實驗中學語文組周江老師完成的“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單元包,在《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上,這篇論文是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完成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具體以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框架問題(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內容問題)為設計思路展開的。
1.“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及基本組成
“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的教學設計單元包是以可視化的文件夾的形式存放各種資源的,基于計算機輔助的效能工具軟件來實現資源的有效管理,以“教師個人數字資源”文件夾(即為教學設計單元包)為核心,并分門別類地將各種文檔或資源放入相應的文件夾類別中,其中子文件夾有:(1)版權信息;(2)圖片聲音(包括圖片、聲音、視頻);(3)學生范例(包括學生演示文稿、學生網站);(4)單元支持(包括評價工具、學生支持、教師支持、單元計劃)。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設計單元包文件夾如下圖。
2.“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單元包內容的分析
(1)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成果――教學設計單元包。教學設計單元包需要教師考慮教學當中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考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理論進行學科領域的設計(分析教學目標、確定學習主題、學習目標要求);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具備對文學現象的綜合分析能力、深入社會調查問題的能力、利用網絡或書籍查找并篩選資料的能力、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的能力、制作個人網頁的能力、有較強的組織、編輯資料的能力、課程標準的研讀、教學反思(差異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本質就是基于問題化的設計,提出有意義和有價值問題,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深層次建構。按照基于問題的設計思路,框架問題包括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內容問題,參照表2。
(2)學習資源的設計和使用。教學設計單元包中有教師支持材料、學生支持材料、學生作品資源包括學生演示文稿和學生網站、印刷資料(四本愛情小說)、輔助材料(電腦、影碟機、投影儀等)、網絡資源、其他(莎士比亞全集、《霍亂時期的愛情》,光盤《魂斷藍橋》)、幫助學生完成問題或任務的各種評價工具(對演示文稿、對出版物、對網站或網頁、其他評價)等。
3.教學過程的設計(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認知工具的使用、學習情境的設計等)
信息化教學過程的設計要體現教學單元包的核心思想和具體內容,例如,利用教師演示文稿,提出本單元的基本問題,介紹單元學習計劃;師生共同初步討論所提出的基本問題,明確研究的方法(利用網絡資源、影音資源,查找資料,分小組自主研究,通過對所選擇的愛情故事的“故事背景、愛的開始、愛的進行式、愛的阻力、愛的結局”這五個方面對愛情故事進行分析);分小組進行研究(分頭搜集資料,集體討論,分析整理資料,資源共享);要求學生制作演示文稿;組織一場辯論等,這些都是教學單元包的內容,要一一在教學過程中體現。
四、在教學設計單元包中看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從教案到教學設計單元包是教師由傳統(tǒng)教學觀念向現代教學觀念轉變的關鍵。教案側重教授知識的梳理以及對教材的重新組織;而教學設計單元包側重教學活動與教育資源的設計(除了教學設計方案,還要包括學習活動、教學活動過程實施方案、學習資源、評價量表、實驗報告模板等一切與教學相關的材料。從關注“具體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轉變?yōu)殛P注“以促進學生高級思維的培養(yǎng)和知識深層次建構的發(fā)展為核心、促進學生高效率獲取知識的能力”是從教案走向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根本轉折點。
1.教案與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比較(參照表3)
2.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化單元教學設計方案、學生作品規(guī)范、范例、教學課件、評價量規(guī)、教學支撐材料、參考資源、單元實施方案;(2)學習任務與問題設計;(3)學習資源查找與設計;(4)教學過程設計;(5)學生作品范例設計;(6)評價量規(guī)設計;(7)單元實施方案設計;(8)教學設計過程的評價與修改。
3.教學設計單元包對教師信息化設計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單元包被認為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成果,教師“領會”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內涵”,“吃透”教學設計單元包的“精髓”,在教學實踐中設計進而實施教學設計單元包,并在實施前、中、后三階段對教學設計單元包進行反思和修正,對于教師信息化設計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學設計單元包中蘊含著現代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單元包體現著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精髓,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過程蘊含著新教育思想,其中主要體現了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思想,余勝泉教授提出了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教師通過設計“教學單元包”來強化自己對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的運用,在于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同時,又可以通過新理論進一步促進教學實踐,如此反復信息化設計能力將得到不斷的提高。
(2)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問題設計”有助于教師信息化設計能力的提高。余勝泉教授認為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先進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構主義)指導下,根據時代的新特點,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本媒介,以設計“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策略為核心的教學規(guī)劃與準備的系統(tǒng)化過程。這表明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模塊是問題設計,這就要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激勵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課程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考所學的內容。信息化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具有“問題意識”,通過從“教案”設計到“教學設計單元包”設計的“訓練”,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成果(教學設計單元包)、案例(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和模式(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介紹,相信廣大教師對于教學方案的編寫一定會有全新的認識,不再局限于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束縛,不再只是把傳遞系統(tǒng)的知識作為方案設計的惟一目標,不再只是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設計,而是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問題”的設計(任務驅動)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媒體工具,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把所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是真正的為了學生的“學”而進行設計,既教給了學生基本知識,又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同樣,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fā)展。
五、結語
教案越來越不能適應教學的發(fā)展,它嚴重束縛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能力,更不利于對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培養(yǎng),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出現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帶來了“新理念”、“新思維”、“新工具”,教師從傳統(tǒng)教案編寫上升到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開發(fā)、使用、管理和評價,促進了教師自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師專業(yè)素質和專業(yè)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下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2]余勝泉,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嚴寒冰.信息化教學評價――量規(guī)實用工具.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周江.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電化教育研究,2003(4).
關鍵詞: 中職語文 拓展模塊 單元教學
中職語文拓展模塊在基礎模塊和職業(yè)模塊的基礎上,起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能力的作用。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為滿足學生個性和繼續(xù)學習需要,側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它是語文課程的拓展和延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教學內容系統(tǒng)性強,注重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一、單元教學內容設計
本課程根據不同主題分為六個單元,每一單元由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三部分內容構成。每一單元從不同角度出發(fā),進行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我們設計了兩大學習任務:一是圍繞閱讀欣賞的主題撰寫鑒賞心得;二是口語、寫作和實踐活動任務。
第一單元:圍繞“歷史與進步”對胡同文化進行賞析,完成撰寫鑒賞心得任務。掌握審題和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完成讀書征文活動“文明美德伴我成長”的寫作活動。第二單元:圍繞“對古詩文的鑒賞”,提高對古詩文賞析的品位,培養(yǎng)審美情趣,撰寫古詩文鑒賞心得。學結的結構和寫作方法,完成總結寫作。第三單元:圍繞“微型小說的寫作特色”,掌握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撰寫微型小說藝術特色鑒賞心得。學習采訪的方法和技巧,根據采訪主題,列出采訪提綱,完成采訪任務。第四單元:圍繞“文學藝術欣賞”,領悟欣賞文學藝術的方法和途徑,探究文學藝術與人生的關系,撰寫文學藝術鑒賞心得。第五單元:圍繞“多元文化賞析”,領悟多元的世界文化,培養(yǎng)文化感悟能力,撰寫鑒賞心得。學習辯論的方法和技巧,根據辯論主題,完成辯論活動。第六單元:圍繞“對古代優(yōu)秀詩文賞析”,激發(fā)對古詩文的興趣,傳承中國古代文明精神。學習、掌握簡報的格式和編寫的方法,完成專業(yè)簡報編寫。
二、教學模式與方法
根據課程特點和課程的整體設計,采用的主要教學模式有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及小組活動式教學模式三種;課程整體教學以小組為單位,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閱讀與欣賞課主要采取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讀法、問題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拓展閱讀法。表達與交流課和語文實踐活動課:主要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模擬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活動教學法。下面將列舉實例對教學方法、手段和工作任務的實施進行詳細的說明。
一是閱讀欣賞課:以課文《胡同文化》為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采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通過猜謎語引出主題,通過觀看視頻胡同文化前言了解胡同及四合院的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感受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大環(huán)節(jié):一是聽泛讀感受老北京語言文化的魅力,二是學生選擇自己的喜歡的語段進行朗讀,通過朗讀實踐進一步感知文章內容。解讀環(huán)節(jié)通過布置小組任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探討,采用的是問題探究法和小組討論法。品讀環(huán)節(ji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建筑風格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談談你了解的建筑風格以及居住文化”,采用活動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環(huán)節(jié),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選取本單元其他閱讀篇目,進行比較閱讀,撰寫鑒賞心得。
二是表達與交流和語文實踐活動課: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活動主題、任務和要求,采用的是情境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探究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口語技巧或寫作方法,采用的是問題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小組活動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活動任務。展示環(huán)節(jié),采用模擬教學法,通過展示學生活動成果評價學習學習效果。評價考核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自評和互評。
三、學生活動指導:以語文實踐活動――主題辯論會為例
學生活動指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包括活動設計、活動實施及活動考核三個方面。
一是活動設計:包括活動主題的設計和活動內容的設計兩個方面。首先,活動主題的選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社會生活,注重職業(yè)需求。例如第五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主題辯論會,教材的辯論主題“圓明園是否需要重建”。為了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活動主題的選定上,圍繞社會熱點話題,并結合單元文化主題,選擇“當今社會,老人摔倒敢不敢扶”辯論主題,有效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其次是活動內容設計,活動的具體內容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連續(xù)性及活動的實際操作性。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為辯論,結合辯論的知識設計簡化版的辯論提綱,既充分運用辯論知識,又提高辯論能力。
二是活動實施:一般包括課下和課上兩個階段。課下階段:活動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是成立辯論小組,考慮到課堂活動時間的有限性,把全班六個活動小組分為三大辯論組,形成辯論活動組;學生通過網絡、書籍搜集辯論材料并加以整理。課上階段:活動的展示、考評階段,展示階段:由大家推選的辯論會主席主持辯論會,三大辯論組依次進行展示。
三是活動考核:明確評價標準和評價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指導。
四、教學評價和考核
評價方案由形成性評價(70%)和終結性評價(30%)兩個方面構成。形成性評價又包括:階段考核(50%)和作業(yè)考核(20%)兩個部分。評價的實施過程主要考慮到評價要貫穿日常上課之中,設計平時設計表、活動成績表、階段匯總表等,以便評價的實施。評價達到應有的效果,教學檢測效果好,能夠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教師適時做出調整,提高教學質量;注重平時成績考核及學生自評、互評的機制,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學效果好。
五、教學效果及特色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拓展模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一定的特色,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一是以小組活動為單位:劃分固定的語文學習小組,活動大多以小組為單位;二是以活動教學為模式:做到節(jié)節(jié)課有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三是以訓練能力為重點,以實踐(活動、任務)為主線,通過觀察、模仿、練習形成技能,強化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四是以多媒體技術為手段:運用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課上、課下資源,達到教學資源共享及知識全面拓展的目的;五是以評價考核為激勵;以評價考核為激勵手段,促進學生學習。
六、反思和提高
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教學過程中既有成功之處又有需要提高改進之處。成功之處在于工作任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較合理,實施效果好;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今后隨著語文信息化教學的不斷實踐,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都要緊跟改革腳步,繼續(xù)優(yōu)化和提高。具體有以下方面:根據能力訓練的要求,更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實現能力的綜合提高;活動內容應該更貼近學生生活和職業(yè)的要求,針對性要強;信息化教學手段要進一步完善,語文教學平臺要不斷完善;評價考核還要進一步優(yōu)化和調整,實用性、操作性強。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教學的整體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沈勇.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的專業(yè)化和有效性.考試周刊,2007.
關鍵詞: 《機械制圖》 《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 單元設計
一、前言
《機械制圖》是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機械系機械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是后續(xù)專業(yè)課學習的基礎。從高職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看,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主要是技術應用型人才,其就業(yè)崗位以生產一線的操作工和一般性技術工作崗位為主,機械專業(yè)學習《機械制圖》需達到的目標為“正確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就以往的教學實踐,機械類高職學生在學習《機械制圖》課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如對國家標準意識不清,難以理解和完成比較復雜的投影關系,空間想象力的建立過程較長,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單元設計
職業(yè)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從課程的單元設計開始。所謂課程單元就是在時間上緊密相連的課。教師的備課是以單元形式進行的,教案也是針對課程的一個單元寫的。學生的學習客觀上也被分成這樣的單元進行。單元設計就是對一定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規(guī)劃,其目的是綜合教學系統(tǒng)內的資源,實施最優(yōu)化教學,促進學生學習。單元設計屬于課堂應用層面,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單元教學設計
我院為提高教學質量,開展了教學單元設計評比活動,下面是筆者以《機械制圖》中《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這一章節(jié)為例進行的單元設計:
(一)課程概述
以教具、多媒體課件為載體設計單元項目,組織系統(tǒng)的教學項目,從學生的感性認識入手設計教學情景,建立任務與知識、技能的聯系,增加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課程載體:教具、多媒體課件。
以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機械圖樣開始,提出問題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并歸納總結出結論。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掌握正確使用繪圖工具。
2.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了解圖樣的作用并掌握圖樣的概念。
3.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掌握國家標準《機械制圖》的有關規(guī)定。
4.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掌握平面圖形的繪制并標注相關尺寸。
技能目標:
1.知道圖樣的作用、圖樣的概念。
2.具有按制圖標準選用圖紙幅面、比例、字體及圖線等能力。
3.會使用尺規(guī)繪圖的工具和儀器。
4.具有繪制常見幾何圖形的能力。
5.具有圓弧與直線、圓弧與圓弧的光滑連接的能力。
6.對平面圖形進行分析、具有正確的作圖方法和步驟、具有尺寸標注的能力。
素質目標:
1.具有查找資料的能力。
2.具有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具有團隊合作能力。
(四)內容與過程設計
任務:a.認識機械圖樣。b.線形練習。
教學內容:圖樣的作用、圖樣的概念、國家標準《技術制圖》和《機械制圖》的有關規(guī)定、尺規(guī)繪圖的工具和儀器用法。
能力要求:知道圖樣的作用、圖樣的概念、具有按制圖標準選用圖紙幅面、比例、字體及圖線等能力。會使用尺規(guī)繪圖的工具和儀器。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知識體系教學法,即以知識為目標,以教師講授為主,由概念引入并結合例題進行分析,然后由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整個過程基本以教師為主體,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結果。新的職教理念要求課程應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以往教師總希望在學校里把盡可能完整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樹立“自我學習,終生學習”的現代學習觀。而理論的理解和實踐運用并不完全相同,兩者的轉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參與和體驗,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才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單元教學法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主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六步教學法。
單元教學法以六步教學法為例:
六步教學法分為:a.資訊:布置任務。b.決策:針對任務討論解決方法。c.計劃:教師針對任務提出問題,學生思考、查找資料。d.實施: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歸納總結得出結論。e.檢查:布置實訓任務學生練習。f.評估:針對練習情況進行評估、講解。
教學過程舉例:
任務:a.認識機械圖樣,教學情境為機械零件圖樣。
教學過程:
1.布置任務:掌握圖樣的概念。
2.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師提出問題:工程中以何種載體作為交流的工具?這種載體有一定的規(guī)定和要求嗎?這種載體應具有哪些內容和信息?什么樣的圖可以稱為圖樣?
(學生查資料,思考。)
4.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教師對回答的情況歸納總結,得出圖樣的作用和概念。
任務:b.線形練習。
教學過程:
1.布置任務:掌握制圖標準中圖紙幅面、比例、字體、圖線等制圖規(guī)定,掌握尺規(guī)繪圖的工具和儀器用法。
2.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師提出問題:圖樣中圖紙的形式與大小是隨便選擇的嗎?圖樣中圖的大小與零件大小有何關系?圖中的字體可以隨便選擇嗎?圖樣中線條的形式和粗細是隨便選擇的嗎?你從圖樣的線條使用情況中可以總結出哪些規(guī)律?
(學生查資料,思考。)
4.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教師對回答的情況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5.布置練習任務,學生練習。
6.教師針對學生練習情況進行評估,對出現的問題加以輔導。
(六)單元考核與評價方案
單元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即每個單元結束都安排一次小測驗。
評價方案:問題的回答、平時練習、作業(yè)占30%,小測驗占70%。
四、結語
《機械制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高職院校中具有普遍性,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以上以《機械制圖》課程中《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一章節(jié)為例進行的單元教學設計,是筆者在制圖課程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和對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尚有很多不成熟之處,求教于方家。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M].科學教育出版社,2007.
——《定價方法》
一、教案頭
本次課標題:定價方法
授課班級
課時
2
上課地點
教學目標
能力(技能)目標
知識目標
能夠確定商品的基本價格
1.了解影響產品定價的因素、定價目標
2.了解產品定價的三大方法
能力訓練任務及案例
、器材準備
任務一:確定商品的基本價格
案例:某企業(yè)新上市玫瑰酒,
225ml充氣小瓶裝,直接成本為4元/瓶左右,合計成本價格應為4.50元/瓶左右?,F在變換各種影響定價的因素后,對該產品進行定價。
器材準備:粉筆、黑板、多媒體
教學方法:講述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
參考資料
1、《市場營銷學》
二、教學設計
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告知(教學內容、目的)
1.了解影響產品定價的因素、定價目標
2.了解產品定價的三大方法
講述教學
板書
5分鐘
引入(項目任務)
任務一:確定商品的基本價格
任務驅動教學
板書
10分鐘
操練
某企業(yè)新上市玫瑰酒,
225ml充氣小瓶裝,直接成本為4元/瓶左右,合計成本價格應為4.50元/瓶左右。現在變換各種影響定價的因素后,對該產品進行定價。
案例教學
多媒體
分組:5人一組
15分鐘
訓練
(一)影響定價的內外部因素
(二)產品定價的主要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
多媒體
分組討論
15分鐘
深化
(一)企業(yè)的內部因素
企業(yè)的內部因素是影響企業(yè)定價行為最為基本的因素。
具體來說,企業(yè)定價行為的內部影響因素包括:
成本、產品特征、營銷能力和企業(yè)定價目標四個方面。
(二)企業(yè)的外部因素:
1.消費需求狀況:
(1)需求收入彈性;
(2)需求的價格彈性;
(3)需求的交叉彈性。
2.市場競爭
3.國家政策法律的影響
4.貨幣價值和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5.中間商力量
6.消費者心理因素
(三)定價方法主要有三種
1.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以成本為中心,按賣方意圖定價的方法。其主要理論依據是,在定價時,首先要考慮收回企業(yè)在生產經營中的投入的全部成本,然后再考慮獲得一定的利潤。
(1)成本加成定價法
(2)目標收益定價法
(3)售價加成定價法
優(yōu)點:(1)定價過程簡單,明了;(2)有效防止價格競爭;(3)定價方式公平合理。
缺點:(1)沒有考慮市場需求和競爭;(2)定價過程比較復雜。
2.需求導向定價法是一種以需求為中心,以顧客對商品價值的認識為依據的定價方法。
(1)認知價值定價法:
①直接評議法
②相對評分法
③診斷評議法
(2)差別定價法:
①以顧客為基礎的差別定價
②以產品式樣為基礎的差別定價
③以地區(qū)為基礎的差別定價
④以時間為基礎的差別定價
3.競爭導向定價法是一種企業(yè)為了應付市場競爭的需要而采取的特殊的定價方法。
(1)隨行就市定價法
(2)傾銷定價法
(3)壟斷定價法
(4)保本定價法
(5)變動成本定價法
(6)密封投標定價法
講述教學
多媒體
20分鐘
歸納
(一)企業(yè)定價行為的內部影響因素包括:
成本、產品特征、營銷能力和企業(yè)定價目標四個方面。
(二)定價方法主要有成本導向定價法、需求導向定價法、競爭導向定價法三種。
5分鐘
總結
掌握影響價格決策的因素;掌握可以確定產品價格的方法。
講述教學
板書
5分鐘
作業(yè)
每5人為一價格采集小組,去超市采集至少某同類產品10種價格
講述教學
多媒體
分組作業(yè)
5分鐘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