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工智能教學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人工智能;案例式教學;興趣引導教學法;問題驅動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TP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3-0599-02
人工智能是一門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綜合性技術學科[1],是計算機科學、控制論、信息論、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互相滲透、迅速發(fā)展且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綜合性新學科,其核心研究領域包括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數(shù)據(jù)挖掘、人工神經網絡和專家系統(tǒng)等等[2]。
語言信息處理是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形成的一門新型學科,其課程體系以語言學、計算機應用、應用數(shù)學和認知科學為主干,研究內容是自然語言的自動化信息處理技術,是人類語言活動中信息成分的發(fā)現(xiàn)、提取、存儲、加工與傳輸[3]。目前該方向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機器翻譯、文獻檢索、信息提取、自然語言的人機接口等。由此可見,為語言信息處理專業(yè)開設人工智能課程是必須的。該文針對“人工智能”課程自身特點和語言信息處理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并結合筆者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分別從課程內容設定、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多個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1 以“精”“典”為基本要求的教學內容選擇
“人工智能”課程的突出特點研究內容涉及面廣而學時數(shù)較短(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專業(yè)安排的課程的時數(shù)在36到48學時之間)。因而授課時不能追求內容“大而全”,必須“精”,選擇重點、核心基礎知識進行學習,選擇與專業(yè)方向最相關的“典”型應用領域進行重點詳細介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最有用的知識。“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內容總體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人工智能中知識的表示方式(謂詞邏輯表示法、產生式知識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語義網絡表示法等)。語言信息處理專業(yè)學生本科專業(yè)背景不同(有文科,有理工科),所以該部分教學內容難點在于教學進度和難易程度的均衡。本部分內容可安排8~10學時。
第二部分是搜索與推理,對使用特定知識表示方式表達的知識和問題進行推導或搜索,得出相應結論或搜索結果。本部分安排10~12學時,重點在于啟發(fā)式搜索。
第三部分是人工智能中的典型應用領域。對于該部分內容的選擇要以學生專業(yè)為中心進行,選擇與學生專業(yè)相關性較大的領域進行教學,以期能夠有助于學生了解并掌握學術的主流發(fā)展趨勢,從而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本部分主要學習機器翻譯、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數(shù)據(jù)挖掘、多Agent系統(tǒng)等。本部分安排18~36學時。
2 選擇“最合適”的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教材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能否成功“教”與學生能否順利“學”。教材的選擇要以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選擇最合適的教材。在廣泛研讀目前比較熱門的人工智能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選則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蔡自興和徐光祐編著的《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第4版)[1]作為教材。該教材總體也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論述了人工智能的三大技術, 即知識表示;第二部分論述推理及搜索; 第三部分論述人工智能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專家系統(tǒng)、機器學習、自動規(guī)劃、分布式人工智能和自然語言理解等。與第三版本科生用書相比,增加了如本體論和非經典推理、決策樹學習和增強學習、詞法分析和語料庫語言學等(非常適合筆者的教學對象)。
3 創(chuàng)新型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方法
“人工智能”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既包括基礎理論,也包括具體應用,即有抽象復雜的計算,也有繁雜的系統(tǒng)實現(xiàn),為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課程教學的關鍵。此外,因為是研究生教學,所以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為此,筆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3.1 興趣引導教學法
常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求知欲,是一門課程首要任務。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第一節(jié)課讓學生觀看美國科幻電影“機器人”的相關片斷,通過機器人安德魯非凡的創(chuàng)造能力、情感表達能力和自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的目標、意義,激發(fā)學生探索人工智能的興趣;在學習“博弈策略”及“極大極小分析法”時,筆者通過讓學生來參與“一字棋”對決游戲說明博弈樹的層次結構原理,通過“人機對弈”說明“α-β剪枝技術”引入的必要性;通過“啤酒與尿布”的故事說明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人工智能并不是虛無抽象的學科,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激發(fā)起學生用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興趣。
3.2 問題驅動教學法
在講授基礎理論時,如“不確定性推理”、“數(shù)據(jù)挖掘”等這一類型內容抽象、算法復雜的知識時,采用了問題驅動式的教學方法。
教師首先提出與內容相關的若干問題,并為學生相關的資料或向學生提供找到問題的一些線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分析和討論等方式來查找答案,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教師在必須的時候還需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如在講授產生式知識表示法時,以“動物識別系統(tǒng)”問題原型,給出學生系統(tǒng)模型,讓學生編寫一個能夠用來進行動物識別的應用程序。
此教學法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研究的態(tài)度,提高認知能力。
3.3 實踐教學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工智能課程中,能夠動手實踐的知識一定要讓實踐。
在講“專家系統(tǒng)”的構造步驟時,用“營養(yǎng)專家系統(tǒng)”為案例進行介紹,將該專家系統(tǒng)分解為一個個小的具體任務(如知識庫構建、規(guī)則庫的構建、界面設計等),并分配給不同的學生,學生按照專家系統(tǒng)的一般構造步驟去完成相應的任務,最終完成一個完善的系統(tǒng),從而達到掌握專家系統(tǒng)構建的教學目標。
實踐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并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4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將案例討論的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教師根據(jù)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一個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和效果,培養(yǎng)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4]。案例教學法中教師扮演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典型案例的討論,重點掌握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同時教師也參與到學生共同研討。不但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從學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資料。該教學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通過生動具體的案例介紹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
人工智能授課中,對于產生式系統(tǒng)和自然語言理解系統(tǒng)的有關概念及系統(tǒng)構成技術,采用了案例教學法。
在介紹產生式系統(tǒng)時,我們以動物識別系統(tǒng)為案例進行介紹。案例教學通??梢苑譃?個步驟,即案例引入、案例分析和案例總結。案例引入過程介紹產生式的語法和語義、產生式系統(tǒng)的組成及工作原理后,通過屏幕演示動物識別系統(tǒng)的運行過程使得學生能夠獲得老虎、金錢豹、斑馬、長頸鹿、鴕鳥、企鵝、信天翁七種動物的一些特征;案例分析階段通過向學生展示使用Prolog編寫的動物識別系統(tǒng)源程序,詳細介紹設計思想以及實現(xiàn)過程。該過程是案例教學的關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之后由學生進行補充,師生共同討論力求系統(tǒng)得以更完善;案例總結階段由老師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在總結討論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例如如何進一步提高系統(tǒng)的效率?)。
在介紹自然語言理解系統(tǒng)時,以自然語言情報檢索系統(tǒng)LUNAR[5]為例進行介紹。從LUNAR系統(tǒng)的詞法分析、語義解釋和問題回答三個階段進行詳細分析。經過案例引入、案例分析和案例總結三個階段,使得學生對LUNAR系統(tǒng)的設計步驟、關鍵技術及設計思路有深入的了解。之后,要求學生寫出案例分析書面過程,并完成課后作業(yè)“指揮機器人的自然語言理解系統(tǒng)SHRDLU”。
4 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研究生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為主要目標。人工智能課程的考核方式也以此為目標,采用以考察理解應用為目的的論述題,或結課論文形式進行,同時注重平時考核。平時考核以學生查資料的能力、閱讀相關文獻即完成課后作業(yè)的情況為考核對象。
5 結束語
為了提高人工智能課的教學質量,根據(jù)課程及教學對象的特點,結合教學過程實際問題,采用了合適的教材,安排了合適的學時,在教學過程中綜合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并采用了適當?shù)目己朔绞健=虒W結果表明,通過這些嘗試,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有意識地使用人工智能中的相關知識、思想來進行學術研究。
參考文獻:
[1] 蔡自興,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研究生用書[M]. 第3 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廉師友.人工智能技術導論[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2.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教學方法;編程能力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16-3865-02
1 概述
2008年11月16日,中國科協(xié)成立50周年新聞會在北京召開。在新聞會上,“五個10”系列評選活動,即10位傳播科技的優(yōu)秀人物、10部公眾喜愛的科普作品、10個公眾關注的科技問題、10個影響中國的科技事件、10項引領未來的科學技術評選結果揭曉。10項引領未來的科學技術是:基因修飾技術;未來家庭機器人;新型電池;人工智能技術;超高速交通工具;干細胞技術;光電信息技術;可服用診療芯片;感冒疫苗;無線能量傳輸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學科是計算機科學中涉及研究、設計和應用智能機器的一個分支。指人類的各種腦力勞動或智能行為,諸如判斷、推理、證明、判別、感知、理解、通信、設計、思考、規(guī)劃、學習和問題求解等思維活動,可以用某種智能化的機器來予以人工實現(xiàn)[1]。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概況、基本原理和應用領域有深入了解、對主要技術及應用有一定掌握,并對現(xiàn)代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的方向有所研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課程的學習與研究,啟發(fā)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趣,培養(yǎng)知識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并能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到今后所開發(fā)的計算機軟件之中。
《人工智能技術》是一門眾多學科交叉的新興課程,其涵蓋范圍廣,涉及知識點多,知識更新快,內容抽象,不容易理解,理論性強,而且需要較好的數(shù)學基礎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給該課程的講授帶來了一定困難?!度斯ぶ悄芗夹g》也是一門應用型學科,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使學生將學到的人工智能技術知識和思想運用到自己的實際課題,這也是該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因此,對《人工智能技術》課程教學來說,我們要了解課程的最新信息,把握課程的特點,幫助學生找到好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興趣,該文給出了《人工智能技術》課程的教學與實踐的探索。
2 教學與實踐的探索
2.1 教材和實驗教學內容的選取
1) 人工智能技術是整個計算機科學領域發(fā)展最快,知識更新最快,最前沿的學科之一。在教材選用方面,我們采用了蔡自興教授等主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基礎》這本教材。蔡自興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學和智能控制等。這本教材是作者在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普度大學教授傅京孫先生的指導和鼓勵下編寫,借鑒了國內外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領域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書籍的長處,該書比較全面地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知識與技術,材料新,易于理解,兼顧基礎及應用[2]。
此外,我們還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多種類型的學習資料,其中包括參考書目,如:Russel S, Norvig P.等編著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一書,人工智能技術國內外期刊,如電子學報,計算機學報,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Artificial Intelligence,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AAI: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I National Conference等人工智能技術會議,使學生能夠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更多前沿動態(tài),提高學習興趣。
2) 配套的實驗教學內容?!度斯ぶ悄芗夹g》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對該課程尤為重要。除了完成課本上的作業(yè)之外,還注重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算法設計能力和編程能力。首先,每個章節(jié)設置相應的實驗,而實驗內容經過嚴格的考慮,如:五子棋游戲,產生式系統(tǒng),旅行商問題,傳教士和野人問題,BP神經網絡實現(xiàn)簡單的分類,遺傳算法、人工生命程序等,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章節(jié)的知識,獨立地設計和實現(xiàn)實驗內容。實驗報告包括簡述實驗原理及方法,給出程序設計流程圖,源程序清單,實驗結果及分析等內容,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和研究能力。
2.2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人工智能技術課程交叉性強,涉及面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手段單一,缺少交流,課堂氣氛沉悶,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人工智能技術這門課程內容抽象,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課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是關系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本課程需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 問題啟發(fā)式教學?!度斯ぶ悄芗夹g》這門課程中有很多似是而非、引人入勝的問題,主要是用計算機模擬人類的智能來解決這種問題。在教學中,有目的的提出這些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決方案,并進行分析和比較,這樣強化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提高學習積極性[3]。
2) 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學生中存在計算機專業(yè)和非計算機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的差別,由于他們每個人的基礎不同,有的計算機知識比較匱乏,因此有必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課堂作業(yè)和實驗報告情況進行及時評估,對學生提出個性化的教學。例如:在實驗教學中,要求有能力和興趣的學生可以做探究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附加實驗,從而引導學生發(fā)揮個性的空間,而對稍微吃力的學生則要求完成基本的實驗,更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夯實,這樣就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出學習建議,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 多媒體使用和多學科知識的融合。本課程PPT課件圖文并茂,提綱挈領,便于學生理解。課堂講授、板書與PPT手段相結合,注重課程中的關鍵詞用英文表示,并適當指定英文參考書,使學生能夠接觸國外文獻資料,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獲得更寬廣的知識。PPT課件運用了大量多媒體技術,如動畫、聲音、圖像,通過動畫和視頻演示抽象的概念、算法和過程,使人工智能技術中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在課件中融入了文學,歷史等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便于學生較好地理解知識難點和重點[4]。
4) 師生互動和課內外答疑。在教學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針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實用性,適當提問,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盡量使用實例進行講解。設置了實驗講解互動課程,對于實驗的講解,學生可以提出疑問,然后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學生可以看到問題從提出、分析到解決的整個過程,讓學生自己在討論中總結結論。為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還設有課后答疑,使學生能將所有的問題都理解透徹。
5) 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注重學生的理論研究和動手能力,適當布置一些課程相關的論文和實驗編程。通過課程論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鉆研問題的興趣; 通過查閱科技文獻使學生掌握如何查找相關文獻的技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通過實驗實踐,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基本概念和難點,也能了解算法的設計具體運行過程,并對其進行驗證,提高了學生的編程能力和和學習興趣。
6) 考試考核方式改革。本課程的考核考試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課程應采用多種綜合考試方法,注重學生對基礎概念、知識和基本的技能的掌握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平時作業(yè)考核成績,實驗實踐教學成績、提交課程論文成績,以及最后的期末考試成績形成一種有效的考試考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實驗的評價指標在于算法設計、編程的準確性和實驗結果及分析。課程論文評價指是選題是否嚴謹科學和具可研究性,論文結構、思路是否嚴謹,論文內容科學性、正確性,能否提出自己的見解??疾椴殚喛萍嘉墨I的能力主要通過是否查找到權威的、最新文獻以及撰寫是否規(guī)范。
2.3 學生學好《人工智能技術》課程的建議
《人工智能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課程,學生如何學習這么課程,也是我們應該探討的問題。
學生應該正確看待《人工智能技術》這門科學的發(fā)展。人工智能技術孕育于20世紀30、40年代,形成于60、70年代,發(fā)展至今,人工智能技術只有短短6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門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嶄新學科,還有許多課題處于探索中,理論和技術還遠未成熟,我們應該對它有科學的認識。
針對非計算機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的學生,除了課堂聽講之外,還應該課下自學該課程的先修課程,如:數(shù)據(jù)結構、離散數(shù)學等課程。人工智能技術中涉及到大量的數(shù)學知識,如:模式識別需要具有較好的概率論,數(shù)理統(tǒng)計知識,另外還會用到少量隨機過程、模糊數(shù)學的一些知識。人工智能技術是一門應用課程,編程語言的掌握必不可少,涉及到SVM算法,粒子群算法,免疫算法神經網絡,遺傳算法等算法,實現(xiàn)這些算法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編程能力。
學生應該多讀,多查閱資料,特別是國外的期刊文獻和重要國際會議論文,多了解人工智能技術最前沿的信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深對基本算法的理解,并將人工智能技術的知識運用到自己所研究的領域,以做到學以致用。
3 結論
人工智能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信息技術的前沿,該文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課程教學進行了一些探討,教學與實踐效果有了顯著提高,但仍然有許多方面還需要我們繼續(xù)探討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蔡自興,徐光佑.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蔡自興,肖曉明,蒙祖強,等.樹立精品意識搞好人工智能技術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4(1):28-29.
關鍵詞: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發(fā)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98(2009)13-0248-02
1 人工智能的定義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門綜合了計算機科學、生理學、哲學的交叉學科?!叭斯ぶ悄堋币辉~最初是在1956年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組織的達特莫斯(Dartmouth)學會上提出的。自那以后,研究者們發(fā)展了眾多理論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隨之擴展。由于智能概念的不確定,人工智能的概念一直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著名的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爾遜教授對人工智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人工智能是關于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并使用知識的科學?!倍绹槭±砉W院的溫斯頓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蓖煜嬖凇稄摹叭藱C大戰(zhàn)”到人機共生》中這樣定義人工智能:“雖然現(xiàn)在的機器不能思維也沒有“直覺的方程式”,但可以把人處理問題的方式編入智能程序,是不能思維的機器也有智能,使機器能做那些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的事,也就是人工智能。”諸如此類的定義基本都反映了人工智能學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guī)律,構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tǒng),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件來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
2 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
2.1 人工智能在管理及教學系統(tǒng)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在企業(yè)管理中的應用。劉玉然在《談談人工智能在企業(yè)管理中的應用》一文中提到把人工智能應用于企業(yè)管理中,認為要做的工作就是搞清楚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的關系,了解人工智能的外延和內涵,搭建人工智能的應用平臺,搞好企業(yè)智能化軟件的開發(fā)工作,這樣,人工智能就能在企業(yè)決策中起到關鍵的作用。
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學系統(tǒng)中的應用。焦加麟,徐良賢,戴克昌(2003)在總結國際上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其在開發(fā)智能多媒體漢德語言教學系統(tǒng)《二十一世紀漢語》的過程中累積的實踐經驗,介紹了智能教學系統(tǒng)的歷史、結構和主要技術,著重討論了人工智能技術與方法在其中的應用,并指出了當今這個領域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2.2 人工智能專家系統(tǒng)在工程領域的應用
人工智能專家系統(tǒng)在醫(yī)學中的應用。國外最早將人工智能應用于醫(yī)療診斷的是MYCIN專家系統(tǒng)。1982年,美國Pittsburgh大學Miller發(fā)表了著名的作為內科醫(yī)生咨詢的Internist 2I內科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1977年改進為Internist 2Ⅱ,經過改進后成為現(xiàn)在的CAU-CEUS,1991年美國哈佛醫(yī)學院Barnett等開發(fā)的DEX-PLAIN,包含有2200種疾病和8000種癥狀。我國研制基于人工智能的專家系統(tǒng)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但是發(fā)展很快。早期的有北京中醫(yī)學院研制成“關幼波肝炎醫(yī)療專家系統(tǒng)”,它是模擬著名老中醫(yī)關幼波大夫對肝病診治的程序。上世紀80年代初,福建中醫(yī)學院與福建計算機中心研制的林如高骨傷計算機診療系統(tǒng)。其他如廈門大學、重慶大學、河南醫(yī)科大學、長春大學等高等院校和其他研究機構開發(fā)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醫(yī)學計算機專家系統(tǒng),并成功應用于臨床。
人工智能在礦業(yè)中的應用。與礦業(yè)有關的第一個人工智能專家系統(tǒng)是1978年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所的礦藏勘探和評價專家系統(tǒng)PROSPECTOR,用于勘探評價、區(qū)域資源估值和鉆井井位選擇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礦山局匹茲堡研究中心與其它單位合作開發(fā)了預防煤礦巷道底臌、瓦斯治理和煤塵控制的專家系統(tǒng);弗尼吉亞理工學院及州立大學研制了模擬連續(xù)開采過程中開采、裝載、運輸、頂板錨固和設備檢查專家系統(tǒng)Consim;阿拉斯加大學編寫了地下煤礦采礦方法選擇專家系統(tǒng)。
2.3 人工智能在技術研究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在超聲無損檢測中的應用。在超聲無損檢測(NDT)與無損評價(NDE)領域中,目前主要廣泛采用專家系統(tǒng)方法對超聲損傷(UT)中缺陷的性質,形狀和大小進行判斷和歸類;專家在傳統(tǒng)超聲無損檢測與智能超聲無損檢測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它能把一般的探傷人員變成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專家。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智能超聲無損檢測有很大的價值。
人工智能在電子技術方面的應用。沈顯慶認為可以把人工智能和仿真技術相結合,以單片機硬件電路為專家系統(tǒng)的知識來源,建立單片機硬件配置專家系統(tǒng),進行故障診斷,以提高糾錯能力。人工智能技術也被引入到了計算機網絡領域,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的常用技術是防火墻技術,而防火墻的核心部分就是入侵檢測技術。隨著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各種入侵手段也在層出不窮,單憑傳統(tǒng)的防范手段已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實的需要,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網絡安全管理領域,大大提高了它的安全性。馬秀榮等在《簡述人工智能技術在網絡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一文中具體介紹了如何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安全防范作用。
3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方向
3.1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目前,AI技術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發(fā)展很快。在AI技術領域十分活躍的IBM公司。已經為加州勞倫斯?利佛摩爾國家實驗室制造了號稱具有人腦的千分之一的智力能力的“ASCII White”電腦,而且正在開發(fā)的更為強大的新超級電腦――“藍色牛仔(blue jean)”,據(jù)其研究主任保羅?霍恩稱,預計“藍色牛仔”的智力水平將大致與人腦相當。麻省理工學院的AI實驗室進行一個的代號為cog的項目。cog計劃意圖賦予機器人以人類的行為,該實驗的一個項目是讓機器人捕捉眼睛的移動和面部表情,另一個項目是讓機器人抓住從它眼前經過的東西,還有一個項目則是讓機器人學會聆聽音樂的節(jié)奏并將其在鼓上演奏出來。由于人工智能有著廣大的發(fā)展前景,巨大的發(fā)展市場被各國和各公司所看好。除了IBM等公司繼續(xù)在AI技術上大量投入,以保證其領先地位外,其他公司在人工智能的分支研究方面,也保持著一定的投入比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AI(人工智能)國際會議上進行了主題演講,稱微軟研究院目前正致力于AI的基礎技術與應用技術的研究,其對象包括自我決定、表達知識與信息、信息檢索、機械學習、數(shù)據(jù)采集、自然語言、語音筆跡識別等。
我國人工智能的研究現(xiàn)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機械
和自動控制專家們都把研制具有人的行為特征的類人性機器人作為奮斗目標。中國國際科技大學在國家863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一直從事兩足步行機器人、類人性機器人的研究開發(fā),在1990年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兩足步行機器人的基礎上,經過科研10年攻關,于2000年11月,又成功研制成我國第一臺類人性機器人。它有人一樣的身軀、四肢、頭頸、眼睛,并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功能。它的行走頻率從過去的每六秒一步,加快到每秒兩步;從只能平靜地靜態(tài)不行,到能快速自如的動態(tài)步行;從只能在已知的環(huán)境中步行,到可在小偏差、不確定環(huán)境中行走,取得了機器人神經網絡系統(tǒng)、生理視覺系統(tǒng)、雙手協(xié)調系統(tǒng)、手指控制系統(tǒng)等多項重大研究成果。
3.2 人工智能發(fā)展方向
在信息檢索中的應用。人工智能在網絡信息檢索中的應用,主要表現(xiàn)在:①如何利用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模仿、延伸與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包括機器感知、機器思維、機器行為,即知識獲取、知識處理、知識利用的過程。②由于網絡知識信息既包括規(guī)律性的知識,如一般原理概念,也包括大量的經驗知識,這些知識不可避免地帶有模糊性、隨機性、不可靠性等不確定性因素,對其進行推理,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
基于專家系統(tǒng)的入侵檢測方法。入侵檢測中的專家系統(tǒng)是網絡安全專家對可疑行為的分析后得到的一套推理規(guī)則。一個基于規(guī)則的專家系統(tǒng)能夠在專家的指導下,隨著經驗的積累而利用自學習能力進行規(guī)則的擴充和修正,專家系統(tǒng)對歷史記錄的依賴性相對于統(tǒng)計方法較小,因此適應性較強,可以較靈活地適應廣普的安全策略和檢測要求。這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人工智能在機器人中的應用。機器人足球系統(tǒng)是目前進行人工智能體系統(tǒng)研究的熱點,其即高科技和娛樂性于一體的特點吸引了國內外大批學者的興趣。決策系統(tǒng)主要解決機器人足球比賽過程中機器人之間的協(xié)作和機器人運動規(guī)劃問題,在機器人足球系統(tǒng)設計中需要將人工智能中的決策樹、神經網絡、遺傳學的等算法綜合運用,隨著人工智能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將使機器人足球有長足的發(fā)展。
當前高職教育中為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所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環(huán)境下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這顯然與高職教育本身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和方式不一致。高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yǎng)適應生產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而高職教育在教學方式上應更為注重實踐教學,包括各種實驗、實訓、實習和設計。因此,人工智能課程中單純的理論講授并不能有效地適應高職教育的實際教學環(huán)境要求,有必要對人工智能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加以改革。三個改革途徑(一)引導學生閱讀應用研究文獻
高職教育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培養(yǎng)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的能力。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由于人工智能課程理論性強,難于從課本理論聯(lián)系到實際的專業(yè)應用上,這樣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技能應用水平是不利的。
實際上,人工智能涉及的應用領域極為廣泛,其中在專家系統(tǒng)、模式識別、智能控制、數(shù)據(jù)挖掘、自然語言理解等方面尤為突出,每一種應用都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出人工智能學科的基本理論方法特點。因此,在課程學習的開始階段,應讓學生按照個人興趣自行選定某個應用領域,在一定的提示和引導下通過檢索有關文獻,訪問相關的科研院校網站等方式獲取資料,了解當前該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具體產品的開發(fā)和使用情況,最后在課程的結束階段以學習報告的形式在課堂上加以演示和共同討論,這樣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人工智能課程的主觀能動性,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資料的收集閱讀與思考是知識應用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知識應用技能很有幫助。(二)安排學生對經典算法程序進行實驗
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更加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從實踐中學習和理解理論知識,并且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特點。人工智能課程內容抽象而概念性強,單純的理論講解學生難以從中得到啟發(fā),也難以體現(xiàn)出高職教育突出實踐教學的特點,為此需要安排學生動手實驗,從實踐中理解人工智能科學的理論原理和應用途徑。
在人工智能科學的發(fā)展過程中,先后提出了一些經典的優(yōu)秀算法程序,如A*算法、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的BP學習算法等,在科研和工程實際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實踐教學中同樣有著重要價值。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實際情況,學生并不需要自行設計關于這些算法的具體程序,在提倡開放和共享源代碼的今天,通過網絡能夠獲得大量相關的程序代碼資源。同時,一些軟件平臺也集成了一些工具箱,如遺傳算法工具箱、神經網絡工具箱等,只需設定相關輸入參數(shù)和數(shù)據(jù),便可通過調用工具箱函數(shù)實現(xiàn)算法,極為簡便而易于理解。
學生應通過對這些程序作驗證性實驗來理解所學內容。為安排學生有效地進行實驗,教師應結合當前階段所講授的內容準備相應的算法程序,當該部分內容結束后在課堂上講解和演示算法程序的運行方法。學生獲得該算法程序以及具體的實驗任務后在課后完成實驗并提交實驗報告。
例如,在講授啟發(fā)式搜索時,可向學生提供A*算法求解八數(shù)碼難題的算法程序,并對某個學生給定某個初始棋盤狀態(tài),要求學生動手運行程序并記錄由算法擴展所得的每個棋盤狀態(tài)的估價函數(shù)計算結果,以及相應的OPEN表和CLOSED表的變化情況,從中理解A*算法的原理特點。又如,在講授BP學習算法時,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內容進行調整,強調BP神經網絡的實際工程應用價值,而對BP算法的基本原理只作簡單介紹。向學生提供利用BP神經網絡學習特定目標函數(shù)的MATLAB程序代碼后,要求學生動手運行該程序,并且記錄和對比神經網絡在訓練前后對目標函數(shù)的逼近效果。
(三)啟發(fā)學生引入人工智能理論方法對畢業(yè)設計加以創(chuàng)新
畢業(yè)設計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畢業(yè)設計對以往所學知識作系統(tǒng)性總結,通過畢業(yè)設計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技能應用水平。從實踐教學的角度來講,畢業(yè)設計不僅僅要求學生對已學知識和技能的簡單重復運用,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能夠主動獨立地分析實際問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提出新的觀點并付諸實踐。然而從教學的實際來看,在畢業(yè)設計中學生創(chuàng)新的主動性不足,往往停留在繼承和模仿階段,畢業(yè)設計作品少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究其原因,并非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不足,而是學生未懂得如何分析已有問題,在其基礎上引入新的解決方法或提出新的應用內容。
關鍵詞: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學;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改革
1 實施全英文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日益活躍以及國際化辦學的趨勢發(fā)展,借鑒國外著名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利用世界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造就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正成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新方向。
智能化是人類社會技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之一,人工智能的地位正隨著該學科的不斷發(fā)展和其技術的廣泛應用迅速提高,而且在非計算機領域,具有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者也通過這個年輕的領域發(fā)現(xiàn)新思想和新方法。由于人工智能課程內容涉及計算機科學以及邊緣學科的新理論、新方法與新技術,因此在該課程中開展全英文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還可以促進本科教學與國際接軌,在培養(yǎng)國際化創(chuàng)新人才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2 當前國內全英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對當前國內高校人工智能課程全英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對象為軟件工程專業(yè)本科三年級學生,調研問卷共58份。調查項目、內容及結果見表1。
從項目1和2的調查結果看,大部分學生認為開展全英文教學有必要,其在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自己的就業(yè)競爭力以及了解國際前沿等方面有很大幫助。然而,由于全英語教學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進行全英語教學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教學試點與實踐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對全英文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從項目3~5的調查結果看,教師不能正確處理好全英文教學與專業(yè)英語課教學的關系,使全英文教學變?yōu)榧冇⒄Z課教學或專業(yè)英語課的翻版。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教學授課語言以雙語為主或以中文為主、英文為輔,多媒體課件形式為中英文相結合。
(2)全英文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項目6和7的調查結果看,雖然一些大學花了很大代價邀請國外一流教授專家講授課程,但由于人工智能課程理論性強、難度大,學生很難適應全英文課程教學。
(3)缺乏內容全面和難度適中的教材。從項目8和9的調查結果看,一些大學在實施人工智能課程全英語教學時直接引進原版英文教材,但這對本科生來說,原版英文教材內容偏多、難度較大,學生學習時不免有諸多畏難情緒。
(4)師資匱乏。從項目10的調查結果看,學生對承擔全英文教學教師的滿意程度普遍不高。實際上,全英文教學對承擔課程教學的教師要求很高,他們不僅需要具備專業(yè)知識,而且還要掌握英語應用技能,而現(xiàn)階段國內高校中能承擔全英語教學的師資仍然十分匱乏。
綜上所述,如何改革全英文教學模式,講授哪些教學內容,采用何種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值得我們思考和關注的教學改革重點和難點。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們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課程的特點,對現(xiàn)有教學模式、內容及方法進行全方位探索和改革,制訂全英文教學計劃,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國際創(chuàng)新型人才起重要作用,其重要意義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
(1)探索如何將理論知識傳授、綜合能力培養(yǎng)與英語交流運用三者有機結合,建立全英文教學的新型模式,這將對更新教學理念和探索適合于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產生深遠影響。
(2)全英文課程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國際前沿技術,開闊國際視野,有利于培養(yǎng)復合型、實用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
(3)全英文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能夠促進國內教育向國際教育邁進。
3 全英文教學內容改革
建立完善的全英語教學體系,需要有系統(tǒng)而完整的教學內容。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yè)人工智能課程課時一般只有36學時,因此我們需要考慮從什么角度組織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方法與技術,從而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與國內教學內容相比,國外教學更注重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十分有益,但是原版內容過多,且大多以國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活為背景,對于我國學生來說,理解某些內容和背景比較困難。因此直接套用原版教學內容往往存在一定問題,我們需要在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經典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挑選合適內容。國外經典教材編寫思路不盡相同,一些經典人工智能教材及主要內容見表2。
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內容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規(guī)律和用于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從表2中可以看出它們的共同點,即人工智能應圍繞“智能”這個核心,但由于智能本身非常復雜,難以用單一的理論與方法描述,需要從不同的抽象層次刻畫智能這個主題。我們認為,人工智能的主要內容可按圖1所示劃分為不同層次并確定講授順序。
在最底層,神經網絡與演化計算(適應性原理與仿生機制等)輔助感知以及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抽象層反映知識在智能中的角色和創(chuàng)建以及圍繞問題求解的知識的抽象、表示和理解;更高層則提出學習、規(guī)劃、推理的模型和方式;應用層構造智能化智能體以及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tǒng),讓計算機實現(xiàn)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除了將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內容劃分為這4個層次,為保證教學內容的循序漸進性,還可按照抽象層更高層最底層應用層順序安排教學內容。
4 全英文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關鍵
針對以上國內全英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提出人工智能課程全英文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關鍵,包括全英文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定位,“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以及全專業(yè)英語教學團隊的打造。
4.1 全英文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定位
人工智能課程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專業(yè)基礎知識、培養(yǎng)實踐動手與應用能力以及提高英語交流水平三者相結合為主要目標,分兩個階段進行,國內教師與國外教師共同授課。首先,國內主講教師講授人工智能課程的基礎原理、模型和方法,可采用集中授課、案例教學和課堂實踐等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的一般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再邀請國際知名外籍教師為學生講授人工智能國際前沿技術,包括集中授課和專題研討。經過基礎學習,學生一般已掌握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因此對于外籍教師所講授的學科前沿等內容能夠準確理解和把握。與單純采用全英文教學或單純邀請外籍教師授課相比,該模式能收到較好的預期效果?!?+1”全英文雙課堂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4.2 “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
實行全英語教學后,由于使用英文教材及中外教育背景存在差異等因素,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和改進,包括全英文授課形式、案例教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配合“1+1”全英文雙課堂教學模式,提出圖3所示的“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國際視野和英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該教學方法模式包括:(1)過渡式全英文與沉浸式全英語兩大英語教學方式;(2)激勵自主式、啟發(fā)互動式、體驗學習式三大學習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牢固掌握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方法;(3)參與學習式和自我展示式兩大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全英文課堂授課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把握英語與專業(yè)的比例。首先,不能一味地追求全英文授課的形式而忽視教學效果;其次,還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人工智能課程包含大量概念,內容抽象,算法復雜,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與掌握。將案例教學方法引入課程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較好的預期教學效果,但要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僅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還需要拓展第二課堂。有計劃地邀請國外人工智能專家和教授到大學進行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課外科研/科技活動,使得學生能夠體驗式地、自主地學習,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新技術,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構建案例教學和課堂實踐的雙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涵,而且可以充實學科前沿知識并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4.3 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
除了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經典教材內容以外,我們還需要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
(1)先進性。我們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帶動教學發(fā)展的新思路。教師可結合自己的人工智能及其相關領域的科研項目,將科研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學科前沿知識進行梳理與優(yōu)化并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確保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有效提高教學改革的質量。
(2)前沿性。對人工智能發(fā)展較快的領域,如智能計算、數(shù)據(jù)挖掘等,還需更新和補充全英文教學內容,同時可以邀請國際知名大學教授共同研究與探討教學內容,保證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通過實現(xiàn)全英語教學保證課程與國際接軌。
(3)實用性。在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應注重實踐的應用,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符合素質教育必須注重實踐的要求。教師可結合教學中的基本理論知識,適當補充案例與實例,使得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聯(lián)系,豐富課程內涵并提高教學效果。
4.4 全專業(yè)英語教學團隊的打造
師資力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師資的匱乏是現(xiàn)階段全英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一些教師具有較扎實的人工智能學科功底,但不能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授課,而有些教師則知識結構單一,缺少人工智能及其相關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因此我們需要多渠道、多層次地打造既具備專業(yè)知識,又具有學科交叉與融合能力,同時掌握英語技能的全英語教師隊伍。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利用與國外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學術帶頭人建立的合作關系優(yōu)勢加強交流與合作,爭取申請國際合作科研項目,利用科研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專業(yè)水平和英語技能。
5 全英文教學的具體實施
我們在軟件工程專業(yè)本科三年級學生的人工智能課堂上實施全英文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國際軟件學院成立教學主管部門領導小組、從事教學研究的骨干教師組成的全英文教學工作小組以及由教學督導組成的監(jiān)管小組,三者之間相互配合并共同促進,保障全英文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與落實。領導小組對全英文教學的師資培訓、人才引進、多媒體網絡資源開發(fā)、實驗室建設、教材編寫等予以政策支持;教學工作小組制訂全英文教學工作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監(jiān)管小組定期對工作小組的教學完成情況進行評估。
(2)在課程教學中,打破國內常規(guī)教學方式,建立開放式全英文教學模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教學方式以“1+1”雙課堂教學模式為核心,以講授與專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基本原理、方法與技術展開教學,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學習的熱情。
(3)國際軟件學院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承擔并完成了一批國家與省部級科研課題,而且取得了一些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色和優(yōu)勢。2006年,國際軟件學院聘請被譽為世界“人工大腦”領域先驅的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計算機系Hugo de Gaffs教授擔任武漢大學全職教授和學院國際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4)聘請與國際軟件學院有合作協(xié)議的國立首爾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Bob McKay教授專職來校為本科生講授人工智能技術前沿。同時,利用國外學者來武漢大學順訪的機會,請其為學生作學術報告,使學生了解國際最新人工智能技術,如邀請曾經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過7年博士后研究的宋森研究員進行“理解大腦與仿制大腦”的講座等。
(5)國際軟件學院在遴選教師到與學院有教學和科研合作的國外大學進修時,優(yōu)先考慮給本科生授課的全英文教師,并將全英文教學能力作為選拔條件,以教師的學術進修帶動全英文教學建設,使學科和專業(yè)建設與全英語教學隊伍打造相結合,全面推進全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
6 結語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重要課程,目前正面臨著知識更新和教學改革的緊迫任務。筆者以實施全英文教學為契機,針對目前國內全英文教學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1)以智能為核心,從不同抽象層次刻畫智能主題,構造人工智能最底層、抽象層、更高層以及應用層4大模塊內容。
(2)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全英文教學模式進行重定位,提出“1+1”全英文雙課堂教學模式。
(3)提出“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方案,培養(yǎng)具有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國際視野、英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4)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帶動教學發(fā)展的新思路,進行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