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xiàn)代兒童詩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guān)鍵詞: 龐德 詩歌翻譯 英美兒童詩
一、龐德的詩歌翻譯語言觀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1965―1972)是二十世紀英美文壇的巨擘之一,他不僅是英美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主要奠基人,而且以其突破傳統(tǒng)的翻譯觀念和翻譯手法推動了英美詩歌現(xiàn)代化的進程和翻譯學的發(fā)展。
西方評論界認為,龐德翻譯理論的核心是其詩歌翻譯語言觀。在早期的意想主義運動時期,龐德注重細節(jié)和單個意象的精確翻譯,把其翻譯觀建立在語言能量與活力的基礎(chǔ)上。他認為,語言是富有活力的,在不斷的變化中彰顯其生命力,因此,詩歌翻譯應通過詩的節(jié)奏、意象和變化讓詩歌語言迸發(fā)出巨大的能量。這種翻譯觀無疑給了譯者更大的自由空間,詩歌翻譯也因此而具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和藝術(shù)性。龐德在《如何閱讀》一文中根據(jù)詩歌的語言特征,將詩歌分為三類,即“聲詩”(melopoeia)、“形詩”(phanopoeia)和“理詩”(logopoeia),[1]并對這三類詩的翻譯做出如下闡釋:“聲詩可被一位聽覺敏銳的外國人所賞識,盡管他對詩歌所有的語言一竅不通。聲詩其實不可能從一種語言翻譯到另一種語言,除非有天生的巧合,再加上僅譯半句。與此相反,形詩幾乎或完全可以不差分厘地翻譯過來。好的形詩,譯者其實不可能破壞它,除非他粗制濫造,忽視眾所皆知的常規(guī)。理詩無法翻譯,雖然它所表達的意向可以意譯?;蛘哒f,你無法‘就事論事地翻譯’,只有在確定作者的意圖之后,你或可找到一個派生或相應的結(jié)構(gòu)。”[2]龐德作為詩人兼翻譯家,在詩歌英譯方面功不可沒,其獨到的詩歌翻譯觀不僅對英語詩歌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對英詩漢譯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文將依據(jù)龐德對詩歌類型的歸結(jié),即從“音樂”、“意象”、“意境”三方面,對英美兒童詩的翻譯作一評析。
二、兒童詩的特點
既然龐德的詩歌翻譯觀注重詩歌的語言特征,并從詩歌語言的不同方面對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進行了探索,因此,翻譯英美兒童詩也需要詳細分析兒童詩的語言特點。
兒童詩,顧名思義,是寫給兒童的詩。由于其讀者對象的特殊性,兒童詩有著不同于其他類型詩歌的特點,歸結(jié)如下。
(一)充滿童趣而朗朗上口的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為激起兒童情感上的共鳴,兒童詩的語言往往洋溢著盎然的兒童情趣,這樣不僅可以讓兒童在充滿童趣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提高鑒賞語言、駕馭語言的能力,增加對知識的渴望,同時在誦讀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為了便于吟誦,兒童詩的語言通常簡單易懂,具有較強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許多兒童詩韻腳整齊,甚至一韻到底,使兒童易于并樂于接受。
(二)想象豐富而奇幻多姿的意象
兒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聯(lián)想的,他們總是通過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來詮釋并詩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們的世界里,花兒會笑、蟲兒會唱、草兒會舞……因此,兒童詩必須符合兒童的心理,通過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獨特而優(yōu)美的意象,抒發(fā)童真童趣,從而讓他們在五彩斑斕的世界里,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想象與現(xiàn)實之間感悟詩意的所在。
(三)貼近生活而巧妙新穎的構(gòu)思
兒童詩的主題多為描寫兒童的生活,探討兒童的情感世界,在廣泛性和深刻性上遠不如其他類型的詩歌。因而,其獨特的藝術(shù)性主要依賴于在平實而真切的生活之上巧妙新穎的構(gòu)思。這類詩歌往往借助在生活基礎(chǔ)上的大膽想象,以小見大,深入淺出,使平易而簡單的兒童生活幻化為充滿神奇色彩的繽紛世界。
(四)天真爛漫而自然優(yōu)美的意境
形象與情感的有機結(jié)合構(gòu)成了詩的意境。在兒童詩中,通過情景交融,把真實的兒童感受通過形象含蓄地表現(xiàn)出來,其特有的意境才會自然地呈現(xiàn)。兒童詩大多避免抽象晦澀的形象,而是把天真童稚的感情附于平易自然的形象之上,營造出童話般的境界,同時又不失詩歌的優(yōu)美。
三、英美兒童詩的翻譯
(一)“音樂美”
龐德認為“聲詩”可以感而不可譯,除非有巧合。然而兒童詩有著較強的音樂性,如何在漢譯中保持這種音樂美呢?根據(jù)龐德的理論,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靈活地處理這種源于語言差異的不可譯因素,竭力表現(xiàn)詩歌語言背后真實的感情。因此,這種“音樂美”在兒童詩漢譯中就表現(xiàn)為誦讀過程中濃厚的“兒童味”。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不必刻意追求音律上的統(tǒng)一。如果由于一味強調(diào)尾韻一致或“以頓代步”而造成譯文的晦澀難懂或詩句冗長,則有悖于兒童詩的特點,“兒童味”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兒童詩翻譯中保持“音樂美”,要在形式上做一些取舍和變通,如舍棄原詩的音韻和步律而代之以句式的整齊或向五言詩、七言詩靠攏,從而保證了兒童詩的“可誦性”特征。如英國詩人西柏(Colley Cyber)的一首短詩《盲孩》(The Blind Boy),屠岸的白話體譯文基本追隨原詩;而駱海輝的七言體式的譯法則隨原詩的音律作了靈活的處理,僅舉該詩的前兩節(jié)為例:
The Blind Boy
Colley Cibber
O say what is that thing call’d light
Which I must ne’er enjoy;
What are the blessings of the sight.
O tell your poor blind boy!
You talk of wondrous things you see,
You say the sun shines bright;
I feel him warm, but how can he
Or make it day or night?
譯文一[3]
你們說的“光”,是什么東西,
我永遠不可能感覺出來;
你們能夠“看”,是什么福氣,
請告訴我這可憐的盲孩。
你們講到了種種奇景,
你們說太陽光輝燦爛;
我感到他溫暖,可他怎么能
把世界分成黑夜和白天?
譯文二[4]
請問何物是光線?
我的雙眼看不見。
眼睛能看真幸福,
可憐盲孩難擁有。
眼見事物很奇妙,
太陽明亮又美好,
我知陽光冷與熱,
不懂晝夜如何換?
兩個譯文比較來看,譯文一給兒童讀者更多的原作表層信息,也較容易理解,但是在音韻效果的處理上略遜一籌;譯文二的七言體也并非完全押韻,但在傳達原詩主體節(jié)奏方面還是具備了一定的優(yōu)勢,易于唱誦,“兒童味”濃,更容易被兒童讀者所接受。
(二)“意象美”
受中國古詩的影響,龐德領(lǐng)導了20世紀初的英美意象主義運功,因而對詩歌意象的理解和翻譯有其獨特的藝術(shù)特點。從龐德對意象的定義,即“智力與情感在瞬間的復合體”,可以看出龐德在翻譯中注重通過意象來渲染詩作整體的情感氛圍,這種“融情于景”便是龐德詩學與中國古典詩學的契合點。
由于兒童擅長形象思維,兒童詩中則較多地運用表達色彩、聲音和形象的詞,從而形成了兒童詩語言淺淡而意象突出的特點。因此,英美兒童詩的翻譯也可借鑒龐德詩歌翻譯理論中關(guān)于詩歌意象處理的獨特理念,不僅使兒童詩意象中所蘊含的活力得以張揚,而且使詩歌整體的詩意畫面變得鮮活起來。
在翻譯過程中,為了凸顯英美兒童詩的視覺意象和聽覺意象,譯者應在句法和用詞上作適當靈活的處理,如多用漢語無主句、添加疊字,等等。如英國詩人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一首小詩《風》(The Wind),去全詩共三節(jié),基本選用英語中最常用的單音節(jié)詞,語言簡潔流暢,意象清晰明快。而如何在譯詩中保留這種畫面感和意象美呢?現(xiàn)以該詩的第一節(jié)為例,略作分析:
The Wind
Robert Louis Stevenson
I saw you toss the kites on high,
And blow the birds about the sky;
And all around I heard you pass,
Like ladies’ skirts across the grass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
譯文一[5]
我見你把風箏拋向云端,
我見你把鳥兒吹向藍天;
我到處聽見你跑步的聲息,
像姑娘的裙子掠過草地
風啊,你整天不停地吹響,
風啊,你的歌聲多么嘹亮!
譯文二[6]
曾見你把風箏拋向高天,
吹得鳥兒振翅凌空飛翻;
側(cè)耳四周可聞你的聲息,
像姑娘的芳裙拂過草地
啊風,你終日不停地唱,
啊風,你的歌聲多嘹亮!
這兩則譯例都較好地再現(xiàn)了原詩蘊含的意義,但譯文二在語法層面上作了一些調(diào)整,使用大量的漢語無主句,使原詩中“風”的意象更加鮮明和突出,動感十足,從而使譯文情趣大增。兒童詩的語言簡單,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對譯,但漢英兩種語言之間句法、詞匯層面的傳統(tǒng)差異和大量的語言非對等現(xiàn)象常常會給譯者帶來挑戰(zhàn),因此,在翻譯兒童詩時,譯者應以“意象美”為重,必要時可以犧牲句法、詞匯的對等,保證譯文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三)“意境美”
詩歌中的意境美是用語言方式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內(nèi)涵,是一種整體的美感氛圍。龐德曾把詩歌比作“一種令人鼓舞的數(shù)學,它給予我們方程式,不是抽象的數(shù)字、三角形、圓形等等,而是人類感情的方程式”。[7]因此,龐德認為詩歌翻譯不應過分強調(diào)字詞的直譯,而是應在確定了作者的思想意圖之后,更多地再現(xiàn)“方程式”背后的感情,這樣才會使譯文所表現(xiàn)的景與情達到很高的藝術(shù)境界。
兒童詩的翻譯也應力求營造這種整體的“意境美”。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從整體把握兒童詩畫面感濃郁的特點,使譯文傳達出視聽交融、動靜結(jié)合的動態(tài)美感,從而達到對原詩意義的真正忠實。此外,為了烘托生動的意象畫面,可在翻譯中對修辭和措詞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如把隱晦的暗喻轉(zhuǎn)化為淺顯的明喻,添加節(jié)奏型的重復或語氣詞,等等,使譯文達到境味、情味和韻味的和諧統(tǒng)一。如英國詩人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掃煙囪的孩子》(The Chimney Sweeper)一詩中的一句“The clothed me in the clothes of death”,如譯成“他們/就給我/穿上/這件/黑衣”[8],原詩的隱含之意則沒有表現(xiàn)出來;如譯成“他們/給我穿這/喪服似的/黑衣”[9],用形象的明喻來代替原詩的暗喻,不僅容易理解,而且意義準確,詩作的主題也在字里行間得到了深化。又如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另外一首充滿自然情趣和童真的小詩《船兒飄飄到何方》(Where Go the Boats),以下為原詩及其譯文[10]:
Dark brown is the river,
Golden is the sand.
It floats along for ever,
With trees on either hand.
Green leaves a-floating,
Castles of the foam,
Boats of mine a-boating――
Where will all come home?
On goes the river,
And out past the mill,
Away down the valley,
Away down the hill.
Away down the river,
A hundred miles or more,
Other little children
Shall bring my boats ashore.
河水清幽幽,
沙灘金燦燦;
清水無盡頭,
綠樹兩岸走。
水上綠葉漂,
泡沫像城堡;
船兒放下水,
東西隨波濤。
河水急流淌,
流過水磨坊。
穿越大峽谷,
沖下小山岡。
沖下小山岡,
河水到遠方。
船兒誰拾起,
他鄉(xiāng)小兒郎。
這首小詩描寫了一個孩童把船兒放下水,看著它飄向遠方,想象船兒被他鄉(xiāng)的小孩拾起,那份意外的驚喜是孩子們之間用心傳遞的禮物。譯詩較好地表現(xiàn)出了原詩的音樂美、勻稱美,以及輕松活潑的基調(diào)。其中,“清幽幽”“金燦燦”疊字的使用點活了意象畫面,淺顯的擬人和比喻及三、四節(jié)之間的頂真符合兒童詩的特點,在適合唱誦之余也不乏意境美。
四、結(jié)語
英美兒童詩的翻譯看似容易,實則不然。兒童詩特有的音樂美、意象美、意境美都是十分微妙的問題,需要譯者靈活的語言轉(zhuǎn)換能力、高超的措辭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而在翻譯英美兒童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始終以兒童讀者為中心,努力使譯詩不失“兒童味”,創(chuàng)作出更多深受廣大兒童讀者喜愛的詩歌譯作。
參考文獻:
[1]Eliot,T.S.(ed.)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C].New York: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68:25.
[2]黃運特譯.龐德詩選比薩詩章[Z].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228.
[3][5]屠岸.英美兒童詩一百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4:3,92.
[4][10]駱海輝.牛津英語童謠[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19,190.
[6]李云起.太陽的旅行――英美短詩誦讀[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25.
[7]G.Singh.Ezra Pound as Critic[M].New York:St.Martin’s Press,Inc.,1994:120.
關(guān)鍵詞:童詩;想象;思維表達;素質(zhì)教育
童詩是兒童詩歌的簡稱,是指以兒童為主體接受對象,適合兒童吟誦閱讀的詩歌。這類詩歌既可以是兒童所寫,也可以是大人為更好地融入兒童的想象世界中去,以兒童的思維角度所寫。無論何種誕生模式,其鑒賞方式都是大同小異的。傳統(tǒng)詩歌的鑒賞分為三個階段:感知感觸、鑒賞評價、總結(jié)表達,兒童詩歌的鑒賞思路大致一樣,但若想要進一步挖掘兒童思維活動天馬行空那一部分的藝術(shù)效果,還要從言語措辭、立意表達、內(nèi)容實質(zhì)上去切割評析。
一、措詞表達
初唐詩人駱賓王7歲作五言律詩《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睆脑~匯表達上來看,7歲的駱賓王識字數(shù)量有限,在鵝啼叫擬聲詞的選擇上相對單一,由三個“鵝”字疊加,既描繪出“向天歌”的畫面,又反復強調(diào)了自己對鵝的喜愛之情,體現(xiàn)了兒童相對簡單的思維模式和用語習慣:喜歡一種事物便反復強調(diào)渲染?!把┌椎挠鹈≡诒叹G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著清波,像劃船一樣?!痹娢耐ㄋ滓锥朕o簡單明了,在立意表達上,只是說明自己對鵝的喜愛,然后用文字勾勒出一幅鵝在水面歌唱游玩的畫面。于1906年秋寫了平生第一首詩《贊井》,詩曰:“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墻。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遠養(yǎng)不長。”那時候的他年僅13歲,詩歌在措辭表達上依然顯得簡單明了,但在情感立意上相比同齡人要早熟得多。十幾歲的少年就在思考上突破現(xiàn)實生活,去感受外面不一樣的世界,不隨遇而安,也不隨波逐流。仿佛在訴說著這樣的話題: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对侚Z》和《贊井》一古一今,都是兒童詩歌的代表作,盡管相距一千多年,但在措辭表達上依然表現(xiàn)出同樣的特征――簡單明了,敘事表意。因此在童詩鑒賞層面,首先要把握的就是兒童詩歌的措辭選擇,由于知識儲備(文字儲備)上“量”的限制,致使他們在表達自身情感的時候,可供選擇的詞匯相對貧乏,從而直接導致他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出現(xiàn)詞匯選擇的瓶頸。這種限制對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考驗也是顯而易見的,同樣知識儲備的中小學生,掌握基本相同的詞匯,能夠在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出更多層次的情感表達,那么我們就稱這一學生在語言文字表達上有較高的天賦。
二、立意思維
前面提到過,兒童詩歌在文字選擇上的限制導致其在立意表達上的局限,這種局限也是相對于語言天賦一般的學生而言的。對于“天賦異稟”的“神童”,用紅綠藍三原色,他們能通過顏色的疊加再造,勾勒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文辭選擇上可以有限制,但在立意表達上是沒有邊界的。
《詠鵝》和《贊井》都是兒童創(chuàng)作的兒童詩歌,那么《小兒垂釣》就和前兩首詩有著不一樣的韻味和表達了?!芭铑^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边@是一首描寫小兒垂釣的詩篇,從字面意思上不難看出,詩歌所刻畫的是兒童怡然自得、全神貫注垂釣的畫面,即幼兒在河畔草叢中側(cè)坐垂釣,路人問路,兒童招招手要求路人保持安靜,不要驚動了河里的魚兒。整首詩歌童真童趣盎然,對兒童神態(tài)、行為的刻畫十分到位,堪稱童詩中的佳作。在措辭表達上不難看出,成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詞匯選擇比兒童要豐富得多,如“蓬頭稚子”“側(cè)坐莓苔”等,這些詞匯對兒童來說,都是很難運用自如的。但是這首詩歌在立意思維上卻和兒童所作詩歌有著幾乎一樣的創(chuàng)作模式,畫面簡單明了,表情達意淺顯易懂,因此被定格為童詩范疇。“云像一個忙碌的畫家,在天空中畫出一幅又一幅的圖畫;云像一個貪玩的小搗蛋,常常忘了回家。”《云》這首現(xiàn)代兒童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立意思維上與《小兒垂釣》相比又增加了不一樣的東西,那就是“想象”。這種天馬行空的想象除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李白能夠運用自如,大概只有白紙一張的孩童才能在無主動意識的支配下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
兒童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領(lǐng)域獨特的造詣,使得兒童詩歌作品在思維發(fā)散上是沒有邊際的。天上的云朵是畫家,畫出不同形狀的圖案;地上的兒童是想象家,能想象出各種不同魅力的美麗物件。把握和理解兒童詩的字面含義并不困難,難的是以何種方式去探究兒童所感受到的那個陌生世界,以何種姿態(tài)去發(fā)掘兒童想象空間里不一樣的美。
三、實質(zhì)含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是唐代詩人白居易16歲時創(chuàng)作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前半部分,詩人送別友人的“情誼”像野草一般,每年春天都會再次生長。這是一首當時的應考習作,算是命題作文,寥寥數(shù)筆就能展現(xiàn)白居易細膩的情感體驗。按唐朝時候的年齡劃分來說,已經(jīng)不能算是“兒童詩歌”了,但其簡易通俗的文筆勾勒,又貼合了童詩在語言措辭上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在含義表現(xiàn)上,對“野草”頑強生命力的歌頌,和駱賓王對“鵝”極富張力的喜愛,以及當代兒童詩歌《云》的作者對云朵變幻莫測習性的喜愛,都有十分相近的情感體驗。
實質(zhì)含義是詩歌的靈魂,把握住作品的靈魂,才能摸清楚作品的軀干,從骨子里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金波的童詩作品《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飄落什么地方去呢?飄到小河里,變成一滴水,和小魚小蝦游戲?飄到廣場上,去堆雪人,望著你笑瞇瞇。親親她,然后就快樂地融化。”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抒情詩,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飄入河里同魚蝦玩耍,飄去廣場堆起雪人親親她……對雪花的贊美和喜愛溢于言表,童真童趣的思維模式盡收眼底。兒童對社會的認識,相對于成年人而言是比較淺顯直白的,不會有過多的城府和晦澀,就如同兒童想吃別人手上的東西,就會張口去要;又如同兒童喜歡某個姐姐,會對那個姐姐說“我很喜歡你”,而討厭某個叔叔會對旁人說“那個胡子叔叔是個大壞蛋?!痹谡Z言表達上淺顯易懂,在思想層面上也同樣如此。兒童詩歌在實質(zhì)含義上的淺層次表達,其實是很好把握的,人的基本情緒分為“喜怒哀懼”四種,兒童在習得復雜情感表達方式之前,對于這四種基本情感的表達是能夠自由駕馭的。喜歡就高興、開心或者大笑,生氣了就埋怨、發(fā)脾氣或者哭鬧,傷心了就難過、流淚或者悶悶不樂,害怕了就驚恐、憂傷或者無助流淚。這些基本的情緒穿插于兒童詩歌的作品本質(zhì)當中,通常都較容易被挖掘和把握。
想象力作為一副針線,穿插于童詩的措詞表達、立意思維和實質(zhì)含義當中,從表層的文字意思參透出底層的思維和思想,這樣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兒童詩歌的內(nèi)涵和精華。鑒賞一首詩歌,是在試圖通過表面文字淺層次的含義,去挖掘詩歌更深層次的思想。兒童詩歌也不例外,但相較于成人詩歌,其表達的感情含義相對要簡單質(zhì)樸得多。這是由孩子所經(jīng)歷和接觸的事物性質(zhì)所決定的,文學儲備和生活閱歷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們的情感表達。
四、童詩鑒賞中想象力的進一步延伸
童詩是在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對童詩的探究也要根據(jù)時代的推移去動態(tài)化地把握。如:網(wǎng)絡(luò)上一個10歲孩子寫給其母親的“情詩”如下:還記得5歲時,我和你都還小。你是我的唯一,可你都不理我,身邊有別人陪。這首簡單明了的現(xiàn)代詩從字面意思上看,是孩子對母親強烈依戀和愛慕的表達。但事后孩子卻并不這么認為,他讓讀者將每句話的最后一個字合在一起,然后從后往前念出來,就是“陪我一小時”。此時,讀者恍然大悟,母親也是淚流滿面。10歲兒童除了會作詩,還能通過“藏尾”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不一樣的感情訴求,這種對語言文字運用自如的能力令讀者驚嘆。
想象沒有邊界,但思想是有外延的,兒童詩歌無論到達怎樣的高度也無法脫離童詩的本質(zhì)特征,他們通過想象來擴大自我對外界認識的看法,從而使童詩在形式上和內(nèi)容表達上展現(xiàn)出更多、更靈活的變化特征,而我們只需要透過他們的文字來賞析他們披著想象外衣的思想,就可以把握住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方向。對于兒童詩歌鑒賞,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把握住想象力這條主線,了解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透過文字內(nèi)容抓住實質(zhì)含義,做到這三點,兒童的思想就都在鑒賞者的可控范圍內(nèi)了。
參考文獻:
[1]許其漢.古典詩歌的鑒賞與表達[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0).
【摘 要】詩歌是文學的最高形式,如果把文學比喻為連綿的群山,那么,詩歌就是群山之峰。詩歌也是兒童認識世界、豐富情感、發(fā)展想象、學習語言的開始。但是在現(xiàn)實的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卻存在一些誤區(qū)。文章作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分析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現(xiàn)狀,探討解決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詩歌教學 誤區(qū) 策略
詩歌以其清純的情感、豐富的聯(lián)想、明快的節(jié)奏贊美生活,頌揚自然之美、人間情感之美,深受學生的喜歡。詩歌能陶冶情操、純凈心靈,提高文學素養(yǎng),是兒童認識世界、豐富情感,發(fā)展想象、學習語言的橋梁。因此,人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從第一冊開始,每一冊都編排了詩歌的學習,可見詩歌在文學中的崇高地位,可見編者的用心良苦。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很少有教師愿意花大功夫引導學生去領(lǐng)略詩歌的美,詩歌教學存在一些誤區(qū)。以下是筆者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詩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誤區(qū)
(一)詩歌教學核心內(nèi)容的偏差
詩歌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久遠的《詩經(jīng)》時代,詩歌是全民化的、貼近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文學形式。詩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受到語文教師的重視。但是許多語文教師對詩歌教學目標把握不到位,對詩歌的教學核心理解不正確,導致了詩歌教學要求過高,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低年級的教師不能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不遵循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竭力給學生講解詩歌的背景和詩意,就詩論詩,枯燥乏味,抹殺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兒童詩歌地位不高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古典詩歌的教學,忽視了對兒童詩、現(xiàn)代詩的學習,特別是兒童詩。有一些教師認為低年級教材中編入兒童詩,只是為了鞏固漢語拼音,為了識字,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已。其實不然,兒童詩有其獨特的文學魅力。兒童詩語言活潑,視角獨特,貼近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符合兒童心理、生理特點,更容易讓小學生們接受。教師應該從兒童詩的特性出發(fā),重視兒童詩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展開豐富聯(lián)想,讓學生融入詩歌美麗的意境當中,更好地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不要一味地從成人的視角出發(fā),追求分析理解,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導致兒童詩的教學質(zhì)量大打折扣。
(三)教師詩歌素養(yǎng)有待提高
語文教師的詩歌素養(yǎng)直接影響著詩歌的教學質(zhì)量。長期以來,許多人都喜歡聽故事而不喜歡讀詩,喜歡看小說而不喜歡看詩集。甚至一些語文教師對詩歌的體驗,對詩歌的知識儲備都非常少。再加上教師工作的繁忙及個人興趣學好等原因,平時接觸詩歌的機會少之又少,詩歌素養(yǎng)不高。這就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詩歌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只會枯燥地照本宣科,就詩論詩,不能很好引導學生領(lǐng)略詩歌的美,大大降低了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
(一)明確詩歌教學核心內(nèi)容
語文課程的教學核心內(nèi)容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它是語文課程內(nèi)容、文體特點以及學生年齡段特點三方面的交集。詩歌教學核心內(nèi)容的確立也應當從這三個方面考慮,特別是從學生的年齡段特點考慮。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古詩教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古詩教學目標是“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即對詩歌有感覺即可,“可意會”不必“言傳”,情到之處,用誦讀表達;“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不必道明“優(yōu)美在何處”,喜愛之處誦讀積累即可。因此筆者認為,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誦讀”是第一要務,是教學核心內(nèi)容?!罢b讀”一要讀字正確。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識字學詞仍然是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詩歌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學習詩歌,首先做到字字讀正確;二要讀出節(jié)奏。詩歌,特別是古詩,都有相對穩(wěn)定的聲律節(jié)奏,誦讀起來才有起伏之感、抑揚頓挫之美。三要讀出意境。這是低年級詩歌教學的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處理得好,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詩意詩情也在誦讀中“了然于胸”。反之,如果處理得不妥當,就會演變?yōu)榻處熆菰锏刂v解詩情詩意,而學生卻學得索然無味。
(二)教師要有深厚的詩歌素養(yǎng)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shè)計者、引領(lǐng)者,要想讓學生在詩歌課堂教學中學得有滋有味、興趣盎然,教師本身必須具有深厚的詩歌素養(yǎng),要成為一個有詩意的人。也就是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池水。教師應該努力研讀詩歌,豐富知識,讓自己具有獨特的視角和獨特的感受,以及扎實的詩歌鑒賞能力,要努力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才能引導學生學好詩歌。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币胩岣咴姼璧恼n堂教學質(zhì)量,必須喚起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教師可以選擇性地向?qū)W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適合學生閱讀的經(jīng)典詩歌,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歌的習慣。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推薦一些帶有精美、契合詩意插圖的繪本詩集,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閱讀詩歌。同時不定期地進行詩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舉行詩歌創(chuàng)作大賽,讓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教師還可以把學生的優(yōu)秀詩作推薦給出版社爭取發(fā)表出來,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習詩歌的熱情。
一、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教學具有多種教育功能
1.傳承歷史文化
詩歌是最早出現(xiàn)的文學樣式,幾千年的文學之宗是詩,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都很重視詩歌的教學??鬃影选霸姼琛迸旁诹浦祝J為教育應從學“詩”開始,小學語文教育引詩歌進入課堂,其實質(zhì)就是尊重兒童的自然天性,張揚兒童的文學性,保持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充滿幻想,充滿熱情,懷著藝術(shù)化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要把詩歌作為教育的第一粒種子,播撒在兒童的教室、孩子的心田。
2.實施美學教育
美育活動的啟動與展開,學生審美表現(xiàn)的發(fā)生不能光靠命令,要依靠師生雙邊的積極投入。教師要以自己的熱情激發(fā)起孩子審美表現(xiàn)的欲望,沒有這種欲望,美育活動就是口號,就流于形式,就“動”不起來。詩歌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實施美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閱讀的材料――詩是美的載體。學生讀詩、寫詩的過程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美、享受美、捕捉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
3.鼓勵創(chuàng)造教育
詩歌相對于其他文學樣式而言,是最富有想象特征的產(chǎn)物。換句話說,就是詩歌的誕生要依賴于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兒童感性的形象思維是小學兒童思維的主要特征,想象力遠比其邏輯思維能力強,他們較少受到知識經(jīng)驗和權(quán)威的束縛,敢于進行無限的遐想。因此,兒童具有詩人的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聯(lián)想力和奇特的想象力。通過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可以大大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進而養(yǎng)成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zhì)。
4.實踐語言的方式
兒童詩是最好的語言啟蒙教材,是兒童開啟語言之門、培養(yǎng)文字感悟能力和豐富情感的最好媒介。從兒童認知的規(guī)律看,他們?nèi)雽W后學習語文是以口語為基礎(chǔ)來發(fā)展其書面語的,易接受短小的文學形式。童詩中有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新穎的構(gòu)思,純真的童心等等,到處都閃爍著智慧的火花,釋放著無窮的魅力,是最適合孩子作為語言學習的短文。
5.促進心理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每一位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里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chuàng)作源泉。”兒童詩歌描寫的是孩子們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寫詩就是在抒寫心靈的感受。讓學生在童詩創(chuàng)作中獲得的成功體驗足以培養(yǎng)他們運用語言的信心和熱情。在童詩的創(chuàng)作中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們一個有詩的童年!讓低年級孩子詩心飛揚!讓孩子們在愛讀詩的同時,敢于拿起筆用詩這種方式寫下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筆者結(jié)合低年級教學作了一些試探,現(xiàn)采擷幾枝,與大家探討。
二、兒童詩創(chuàng)作教學的幾種方法
1.感受童詩的特征
(1)誦讀切入,沉淀經(jīng)典
“三分詩,七分讀,”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為孩子們提供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詩作,多讓孩子們接觸、朗讀、感悟。瑯瑯的書聲在古老的文化中滋潤了稚嫩的心靈,也為他們的寫詩埋下了飽滿的種子。
(2)興趣激發(fā),拓展閱讀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寫詩也要寫自己已熟悉的物和經(jīng)歷過的事。詩歌教學從課堂綿綿漫延,引導孩子捕捉自然界中最細微的感受、最深刻的東西,如初冬冒著寒氣的太陽、春日田野的野花、夏日瑰麗的晚霞、秋天飛舞的落葉,冬日紛飛的雪花,讓孩子領(lǐng)會如何到生活中去捕捉美的可以入詩的素材,通過各種途徑來豐富他們頭腦中的表象貯備才會有童詩的創(chuàng)作。
(3)欣賞品味,感悟積累
大量的賞讀是兒童感受、領(lǐng)悟詩的神韻的最佳方法。讓學生能夠讓自己進入到里面,和作者一起分享他的快樂、憂愁。讓學生初步感知童詩的語言美、內(nèi)容美、形式美。如下了一場大雨后,指導學生讀關(guān)于雨的詩。這樣指導學生品詩,學生言之有物,寫好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2.培養(yǎng)童詩創(chuàng)作的能力
指導兒童進行童詩創(chuàng)作時,要具有自己獨特的聯(lián)想。要引導他們學會打破常規(guī)性思維方式,學會聯(lián)想。對學生進行聯(lián)想訓練、想象力訓練。
(1)聯(lián)想訓練
①直接聯(lián)想:我們的想象可以多一點童趣,多一點夸張??吹窖嘧拥奈舶湍銜?lián)想到什么?
②層層聯(lián)想:在直接聯(lián)想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推想下去。要寫好兒童詩必須學會層層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層次越深,兒童詩的意境就越好。
比如看到樹葉馬上想到什么?想到招手,由招手又馬上想到什么?再想到歡迎。
(2)想象力訓練
在想象力的訓練中,指導兒童創(chuàng)作詩并不需要過多地指導孩子如何展開想象,而只需打開孩子想象的閘門,認可孩子天真的想象就可以了。你聽:夜空是花園,星星們每晚都在那里散步、乘涼;黑夜里,教室靜悄悄,只有黑板和課桌,輕輕地打著鼾;天空有兩件大衣,白天上班時,他穿整潔的白大衣,晚上參加宴會,他穿鑲滿珠寶的、華貴的黑禮服。兒童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豐富。
3.探索童詩創(chuàng)作方法
注重指導,授之以漁。詩是靈感的產(chǎn)物,但文字的推敲也有章可循。和其他老師研討最好的指導方向和寫作技巧,交給孩子們一張詩歌入場券。
(1)模仿開始,在模仿中嘗試練習
用心地去挖掘課本中可供寫作的素材,借助課本,通過老師的引導,為學生學寫兒童詩搭建一個平臺,給孩子們練習寫詩一個階梯,同時為孩子用力攀登提供條件。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訓練學生抓住句式的特點進行模仿說,然后學會把說的話整理下來。這是學了《家》之后的教學片斷:
師:小朋友們,你們還知道誰的家在哪兒?
生:我知道鯊魚的家在大海里。
師:能學著書上的樣子說嗎?這樣說()是()的家。
生:沙漠是駱駝的家。師:好大的家。
師:我們班的小詩人真多呀,小朋友們?nèi)绻褎偛耪f的話寫下來,就是一首非常棒的小詩了,來,我們來寫一寫吧!
然后根據(jù)學生寫的小詩進行整理,主要針對寫的順序,讓孩子們明白,寫詩的時候,是有一定的順序的。
(2)技巧點撥,在嘗試中逐步提高
①用比喻法創(chuàng)作兒童詩。比喻是童詩創(chuàng)作中最基本的一種方法,以此一物比作彼一物。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比喻就是一首兒童詩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云》云像一個忙碌的畫家,在天空中畫出一幅幅的圖畫,云像一個貪玩的小男孩,到處奔跑跳躍,快樂地玩耍。
把云比作畫家和男孩,就是很好的想象,在此基礎(chǔ)上再進行推進和發(fā)展,就成了一首很不錯的童詩了。
②用擬人法創(chuàng)作兒童詩。把事物比擬成人,做人的事情,顯得活潑可愛、生動有趣。這個事物的范圍極為廣泛,上天入地,大到宇宙,小到螞蟻,都可入詩,在兒童的眼里都可以成為有思想有感情的事物。例如下列句子:
春天是什么? 小燕子說,春天是溫暖的泥巢;
小鴨子說,春天是歡騰的小河;
讓和春天有密切關(guān)系的小動物開口說出了對春天的感受,使用了優(yōu)美的詞,從身體感覺、嗅覺、視覺等多種角度,把春天的特點描繪出來了。而排比句的應用讓作品讀起來朗朗上口。
③用補充法創(chuàng)作兒童詩。
《想變成……》
師:我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還想變成什么呢?老師這兒有一個詩題:
想變成……想請你用你的奇思妙想把這個詩題補充完整。
生:想變成小魚。
師:好有趣,看來你的奇思妙想真不少。
師:你為何想變成這個呢?
生:想變成一條小魚,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著,無論有多大的風險,我都勇往直前。
師:我真喜歡這條小魚,自信而勇敢,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怕。
1 尊重文體,彰顯詩歌魅力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現(xiàn)代兒童詩歌,兒童詩歌的特點是用天真而精粹的語言抒發(fā)著飽滿的兒童情感,勾勒出美好的意境。這首詩也不例外——在活潑的語言,明快的節(jié)奏、淺顯的內(nèi)容中,孩子們對老師深深的愛戀撲面而來。那么,對這樣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我們該如何進行定位與設(shè)計教學呢?我認為,應該關(guān)注這樣兩點:首先,不能把詩歌肢解。任何一種情感都不是一個字一個詞能夠負載得了的,必須是一個整體的相互支撐才能負載動詩中濃濃的深情。所以,海德格爾說:“詞語破碎處,無物存在?!彼裕旃鉂撓壬J為“詩歌是不可以解的?!痹诮虒W中,老師在適當?shù)臅r候用適當?shù)男问?,讓學生把詩中所表達的情感與自己當下的生活對接是一個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讀出自我,而只有當學生讀出自我的時候,詩歌的價值才能真正發(fā)揮出來。其次,教師要注意用兒童容易接受的方式引領(lǐng)學生品悟詩歌的藝術(shù)美。雖然這首詩的閱讀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但是老師不能把自己放置在二年級學生的水平上理解這首詩,只有自己心中有高度的時候,才能帶著學生走向高處。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詩歌的藝術(shù)美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具體到這首詩,我認為,可以從詩歌的節(jié)奏美、想象美、情感美幾個方面去關(guān)注,教學中把教師心中的關(guān)注以一種符合二年級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形式來呈現(xiàn),使學生在誦讀中浸潤其中,從而全方位感受詩歌的美,喚起對兒童詩歌的喜愛之情,體會詩歌中美好的師生情懷。
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我就從試圖體現(xiàn)以上這兩點來考慮,旨在充分尊重并凸顯詩歌這一文體。整個教學過程,我力求簡約明快,提倡整合,只安排了三個板塊,即進行富有層次、有目的的朗讀:“初讀詩歌,讀準字音;細讀詩歌,讀出節(jié)奏;賞讀詩歌,讀出韻味”。教學手段也力求簡便有效,屏棄煩瑣的分析、支離破碎的講解和故作深奧的解讀。具體到本課教學,即引導學生著重通過各種形式、逐層遞進的朗讀,以讀為主,在讀中學、讀中悟,讓孩子們讀出這首小詩蘊涵著的師生之間美好真摯的情誼,并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想象美和情感美,同時和生活相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比如,詩歌中的第三、四小節(jié),語言形式相似,想像豐富,意境優(yōu)美,情感豐厚,可做品讀重點段落,引導學生展開相關(guān)的學習活動,從而帶動全文的賞讀。事實上,孩子們將這《一株紫丁香》學得盡心,讀得投入,師生情就在這不經(jīng)意間被一次次激活。這樣的教學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使得學生樂于接受,課堂自然鮮活地流淌出詩情畫意的美來!因此,教學生閱讀詩歌,千萬不能肢解,不可嚼爛,千萬不能將秀氣和靈氣教去了。如果把靈動的、活潑的詩詞教僵了,就使他們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我們要多用朗讀來帶動孩子們解讀出詩文的魅力,從而彰顯出詩歌教學的魅力!
2 詩貴品讀,品味詩情畫意
文有文的靈魂,詩有詩的韻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僬?,詩貴在品讀,“以讀代講,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教學形式很適合詩歌的教學。因此,我始終堅持以讀為本。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自由練讀、指名讀、集體讀,小組對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先讓朗讀的面能普及到全班學生,同時又通過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朗讀,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但是老師用同一形式,又容易顯得單調(diào),而且不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情感的感悟。所以,之后我又安排了師生對讀、評價讀、誦讀、配樂合作美讀等形式,一方面老師的加入讓學生更感興趣,比如,課伊始,老師深情朗誦全文,就很好地營造出詩歌那溫馨、美好的意境,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是為了加強范讀,給學生指點朗讀方法。
現(xiàn)代漢語論文 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 現(xiàn)代教育 現(xiàn)代漢語語法 現(xiàn)代藝術(shù) 現(xiàn)代營銷論文 現(xiàn)代陶藝論文 現(xiàn)代科技 現(xiàn)代法治論文 現(xiàn)代設(shè)計論文 紀律教育問題 新時代教育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