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拿來主義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目的:
1、把握文章的思路、觀點;
2、品味、學習形象生動的語言。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理清思路,總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結構
教學過程:
一、檢查《荷塘月色》的背誦
二、導入新課
夏天,氣溫高,蚊子多,晚上很難睡著。有人打開窗子,好不好?(不好)那么將窗子關得嚴嚴的,行不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熱而打開窗子,更有人怕蚊子關死窗子。為此,魯迅先生寫下了《拿來主義》。
三、朗讀課文
四、梳理思路,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結構
討論: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nèi)涵?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請從文章中歸納幾個原因。
4、文章8、9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
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這實際上涉及到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內(nèi)涵)目前,有著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有人認為談的是對待本國文化遺產(chǎn),第三類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我認為,第一意見比較對,因為文章從“閉關主義”極其變種“送去主義”說起,都是從中國與外國關系的角度談的,提倡除給外國人“送去”之外,還得要從外國那里“拿來”。但是,本文論述的,通常也完全適用于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所以,有人干脆籠統(tǒng)地說,本文談的是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nèi)涵?
這是文章第7段提出來的。說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腦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鑒別,用自己的雙手去拿來。如果對待文化遺產(chǎn),就是要有批判地去繼承。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
第7段劈頭一個關聯(lián)詞語“所以”,這就表明,前文所述都是屬于“我們自己來拿”的原因。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呢?
(1)第1、2段所論,“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送去主義”乃是一種“有往而無來”的行經(jīng),它與“禮尚往來”的交往原則不符。
(2)第3、4段所論,“送去主義”必然要造成嚴重后果,“我們的子孫……討一點殘羹冷炙”,按照歷史的發(fā)展,長此下去,必然讓我們的子孫淪為乞丐,讓我們的民族亡國滅種,讓我們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用《友邦驚詫論》中話說,就是“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因此,我們要正視歷史發(fā)展的邏輯,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拿來主義”,這刻不容緩了。
(3)第6段所論是揭示“送來”的危害性。一味地聽憑“送來”,必然招致帝國主義的進一步侵略,“鴉片”“香粉”等已經(jīng)充斥我們的市場,使中國更加殖民地化。這樣的現(xiàn)實教訓,我們應該吸取,銘記在心。(板書有關內(nèi)容)
4、文章8、9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
文章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第9段闡明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和方法。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是總結全文,闡述實行“拿來主義”的品質(zhì)要求、和重大意義。
五、總結
文章先重點批判“送去主義”,從而揭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原因;文章后半部分,著重闡明“拿來主義”。全文采用的是因果論證方法。
換一種角度看,全文采用的是破立結合的論述方法。前半部分重在“破”,后半部分重在“立”。如果進一步研究課文,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實際是貫穿全文的。第1段破,第2段立;第3、4段破,5段立;第6段破,第7段立;第8段破,第9、10段立。。從這具體的行文布局來看,先破后立,邊破邊立,一破一立,一反一正,一步一折,一折一景,相互穿插,呈S狀。既相對,又錯綜;既整齊,又變化。這種正反流水穿插結構確實是一種創(chuàng)造,魯迅先生的超群絕倫,不僅表現(xiàn)在他的思想深邃,也表現(xiàn)在他隨意揮灑、不拘一格的文章藝術。這樣精湛的藝術實在令人驚嘆不已。(板書)
只是“送去”,有往而無來——有悖于交往原則
批判“送去主義”只是“送去”,必淪為乞丐——要正視歷史邏輯
(破)聽憑“送來”,大受其禍害——應吸取現(xiàn)實教訓
錯誤的做法(破)
提倡“拿來主義”
(立)正確的做法(立)
六、布置作業(yè)
學習文章前半部分,著重思考:1、作者批判“送去主義”,為什么要從“閉關主義”談起?2、第3段用了那些論述方法?3、幾個概念有何不同?4、“破”字當頭的結構有什么好處?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課文前半部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二、學習課文前半部分
(一)學生朗讀課文1——7段
(二)討論:
1、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義”,為什么要從“閉關主義”談起?
2、“送去主義”的表現(xiàn)有哪些?其實質(zhì)是什么?為什么只把鋒芒指向學藝方面的幾件小事,而不去揭露出賣領土和資源的重大罪行呢?
3、第3段用了什么論述方法?
4、“拋來”與“拋給”兩個概念有何不同?為什么又可稱為“送來”呢?
5、文章“破”字當頭的結構有何好處?
6、有關重要詞語、句子的咀嚼(即捧、掛等)
(三)明確
1、為什么要從“閉關主義”談起?
明確:國民黨的“送去主義”與清王朝的“閉關主義”有著內(nèi)在的歷史的聯(lián)系,而且二者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我們不妨先看清王朝的“閉關主義”。何為之?見注釋。當時清政府以“國情特別”等為借口,盲目排外,與世隔絕,“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結果怎樣?使古老的中國處于腐敗落后的境地,最終在別人的槍炮面前,不堪一擊,“碰了一串釘子”。再看“送---”,“到現(xiàn)在”,自然是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閉關自守”的“大門”早就沒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由“閉關主義”走向另一個極端“送---”。從歷史上的“閉關主義”起筆,意在說明:1)二者是血脈相承、衣缽想繼的;2)都是腐朽、落后、反動的本質(zhì)的反映。(板書)
2、老蔣的送去主義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27年其上臺后,不斷出賣主權;“九*一八”事變后,為了投靠、討好美英帝國主義,更是拱手相送國土,由美英操縱著中國經(jīng)濟命脈,控制中國的軍事力量,這些都是“送—”的具體明證。但是作者沒有舉這方面的事例,而是列舉了學藝方面的三個事例。
這是因為本文論述的中心是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所以用“單是”一詞將其他盡人皆知的事實一筆推開,從而將批判的重點更集中,這樣選材才更準確,與中心一致。
列舉的是:送古董、送畫、送活人。要說明的是,送這些東西,不一定得扣上賣國的帽子,但這決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而是媚外求榮。這里也沒有非議梅蘭芳的意思,而是斥責國民黨利用梅去蘇聯(lián)一事欺世惑眾、向西方獻媚取寵。這里,我想起一副對聯(lián)。這是甲午戰(zhàn)敗后,李鴻章赴日本求和時與日本外相伊藤博文所對下的,上聯(lián)是伊的:“朝無相,邊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將來怎樣?”下聯(lián)是李的:“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量亦無妨?!边@可以作為“送去主義”的一個絕妙的注釋了。作者在列舉這幾個事例時,字里行間充滿了辛辣的諷刺、無情的嘲弄和深刻的批判。
板書:送古董
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畫媚外求榮
衣缽相傳送活人
落后反動
3、第3段是難點,它的論證過程比較復雜。本段用了類比的方法。請將類比的內(nèi)容說上:
尼采:自詡是太陽中國:——
光熱無窮——
只是給予,不想取得——
他發(fā)瘋而死——
答案是:自詡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來;子孫淪為乞丐(亡國滅種)。(一、二沒有現(xiàn)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來)“送---”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嗎?
4、幾個概念的區(qū)別。(略)板書:拋來=|拋給=送來=“獎賞”=侵略
(冠冕些)(本質(zhì))
5、破字當頭的好處
全文論述的是拿來主義,卻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義,這種破字當頭的結構有什么好處?
明確:1)使論述有歷史的深度,它是在總結近百年的歷史教訓的基礎上立論的。作者從廣闊的背景上,點明了從閉關主義到送去主義,是從一個極端到另有個極端,反動落后的本質(zhì)一脈相傳。清政府,搞閉關主義,落后挨打;,搞送去主義,喪權辱國。出路在哪里?只要實行拿來主義!這種立論,站得高,看得深,有歷史深度。2)從對比中分析問題,有說服力。3)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徹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義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實行拿來主義的理由越充分。因此,從揭批入手,再轉入正面論述,顯得水到渠成,立論更鮮明有力。
6、重要詞句的理解。(略)幽默、諷刺,是魯迅雜文的語言風格?!版倚εR皆文章”。這是敏銳、機智和含蓄、委婉的結合物,顯示了作者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風度。
三、布置作業(yè):
分析文章后半部分。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文章后半部分及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二、導入新課
著名作家馮驥才出訪法國時,曾發(fā)生一件趣事你們知道嗎?他一次出席法國人歡迎他的宴會上,許多西方記者蜂擁而至,接二連三地向他提一些問題。其中一個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東西,你們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如果你是馮,該怎樣答呢?馮說:“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瘪T的回答博得了眾人的喝彩和掌聲。馮說的是什么意思?(略)馮回答時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為什么能夠獲得滿堂的叫好聲?(用的比喻。用比喻說理的妙處就在于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語言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詼諧幽默。這就叫作家!而作為語言大師、幽默泰斗的魯迅,也是一位善于使用比喻的高手。今天我們就來見識一下吧。
三、學習文章后半部分。
討論:1、第8段闡述了哪三種錯誤態(tài)度?這是哪三類人?填表?!按笳印北扔魇裁矗?/p>
2、第9段中的“鴉片”等分別比喻什么?
3、各用兩個字概括末段5句話的內(nèi)容。
明確:1、第8段
文章接著就進入中心。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當然是“拿來”,但歷來就有“左”和“右”的主張。如果不給予分析、批判,不但對“拿來”的正確性仍可能產(chǎn)生懷疑,甚至還會成為壞事。因此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鑒別。文章8、9段就從正反兩方面做了闡述。
第8段開頭“譬如吧”,表明這兒是比喻說理?!按笳印北扔魇裁??(略,也可講一下它的多種理解)對于這樣的“大宅子”是用什么方法接受,這且不管。這里作者順手一槍(魯迅雜文的一特點),諷刺了邵之流(詩人)。對這“大宅子”怎么辦?是“不管……”,這是批判繼承的先決條件,表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的氣魄,隨即列舉三種錯誤態(tài)度。填表:
三種人想法行動實質(zhì)共同點
孱頭怕給污染徘徊不敢走進拒絕繼承
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燒光、、不加挑選
廢物羨慕欣欣然蹩進全盤接受
孱頭:比喻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者。(十足的懦夫)
渾蛋:比喻割斷歷史、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者和貌似徹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左得出奇)
廢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右傾投降主義者)
顯然,作者對這三類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態(tài)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見作者的態(tài)度。那么,真正的拿來主義者應當是怎樣的呢?
2、第9段。
真正的怎樣?——“占有,挑選”。先占有,后挑選。占有是為了挑選。占有重要,挑選更重要。這話雖然極其確切、簡練,但畢竟抽象(怎樣挑選?),所以作者又通過大量比喻,具體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遺產(chǎn)中的成分,列舉了相應的幾種正確的做法。完成表格。
喻體本體
事物態(tài)度事物態(tài)度
魚翅吃掉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吸收(使用)
鴉片送藥房供治病精華和糟粕并存的部分趨利避還(使用)
煙--(略)文化遺產(chǎn)中的舊形式作為史料、反面教材
(如八股文等無用的歷史垃圾)(存放)
姨太太(略)只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剔除(毀滅)
的腐朽淫糜的東西
(色情文化等)
所有這些比喻,就將怎樣“挑選”說的既清楚透徹,又具體形象。
提問:“魚翅……”這些東西,同學們見過嗎?
我覺得大家見過的。同學們看過反映二三十年代的一些電影:那些達官貴人吃的是山珍海味,吃完后就吸鴉片,吸鴉片就用煙槍煙燈,而旁邊就站著個姨太太。(這樣,就把抽象的概念組合成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使學生見得著,思路開闊,興趣盎然)
此外,作者還用“拋在……化”,表現(xiàn)所謂“平民化”的虛偽;用“當……里”狀寫所謂徹底革命的極“左”面目;用“背著……世界”,諷刺以“國粹”炫耀于人的可笑。用“像蘿卜一樣的吃掉”說明吸取精華應該有利于“大眾化”,用“不用……賓”比喻不能只供少數(shù)人享有。鴉片雖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可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虛,招搖撞騙。所有這些,都將如何挑選講得淺顯易懂。
魯迅善用比喻,我們也能用。同學們來共同創(chuàng)設一個比喻,說明我國改革開放,學習外國的東西必須“拿來”,好嗎?
如果把我國比喻成一間大教室,我們要開放學習可用什么作比?(打開門窗)
打開門窗的目的是什么?(為了呼吸新鮮空氣)
進來的只是空氣嗎?(還可能有蒼蠅、蚊子等)
怎么辦?先說說錯誤的做法有?(1、有憤然關上窗子)
這行為象魯迅批判的什么?(孱頭、混蛋)
(2、有不理不睬的,象廢物)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安上紗窗)
如果在我們寫作中,也運用這樣的方法,定會文采斐然,妙趣橫生。
3、第10段:總結全文。
每句話,每個層次。其內(nèi)容是:態(tài)度,方法,結果,條件,意義。
第1句,照應文題。總結全文。第2句,照應上段內(nèi)容。那么,按照這分類魚翅等,該怎么分?(魚翅、鴉片屬于使用,注意之間用的是分號。另一分法也可:1/2/3、4。即有益無害/利害均有/有害無益)第4句照應第7段。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