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人之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guān)鍵詞:北宋文人集會;集會詩;人文旨趣;文人之詩
論文摘要:北宋文人集會盛行,集會詩數(shù)量巨大。北宋集會詩歌以人文題材為主,詩中充滿人文意象,體現(xiàn)了深厚的人文旨趣。這是由宋代文人的生活環(huán)境、活動方式、審美趣味決定的。集會創(chuàng)作受逞才爭勝意識影響,往往“以學問為詩”,著力于立意、用韻、用事,是典型的文人之詩。集會詩不但反映宋詩的典型特征,而且是對北宋盛世文化成果的生動記載,呈現(xiàn)了北宋雅文化的特質(zhì)。
趙宋王朝承繼、完善唐代的科舉制度,又實行崇儒尚文的國策,使得北宋文人群體進一步擴大。群體意識的增強,以及人口密度增加,為城市發(fā)展提供了現(xiàn)實條件,文人群體彼此聯(lián)系變得更加緊密。其突出表現(xiàn):北宋文人集會活動的規(guī)模和頻率大大超過了前代,不但盛行于京城宮廷,而且蔓延到地方;集會主體包括從公卿大臣到舉子書生的文人群體的各個層面,雅集幾乎成為宋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作為社會的精英分子,北宋文人既有身為精英的身份意識,又實實在在過著精英式生活,他們基于崇雅觀念追求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把琴棋書畫、茶酒詩賦、風花雪月的生活環(huán)境和活動方式定型為一種雅化生活范式,而文人群體的詩酒文會正是這種生活范式的復數(shù)集合。具有社交娛樂性質(zhì)的集會對于宋人尤其是北宋文人群體來說,更主要是文藝創(chuàng)作鑒賞之會、友人談謔相樂之會,文質(zhì)彬彬,格調(diào)高雅,不但漢、唐遜色,元、明、清也望塵莫及。顯示了宋代士大夫作為一個社會集體,在群體人格、價值取向、審美觀念、生活方式方面的獨特風貌。
作詩本是文人聚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尤其到了北宋,一次宴游動輒作詩達幾十首,集會詩的數(shù)量十分驚人。如果從功利主義的觀念出發(fā),或以純藝術(shù)的標準衡量,雅集詩歌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應酬游戲之筆,并無太大價值。但任何一種藝術(shù)樣式,都作為社會文化構(gòu)成的方式和層面而存在。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宋詩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價值絕非僅僅限于純粹詩學的范圍內(nèi),而應該從更深廣的文化意義和人格心態(tài)的角度來觀照。通過集會詩,我們可對宋世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窺見一斑。詩中所描繪的文人生活,所反映的文人心態(tài),又使我們對宋代文人的了解更豐富更立體。從文學本身來說,正如群體傾向總比個體活動更能代表和說明時代風氣,北宋文人集會詩歌呈現(xiàn)的特質(zhì)和變化往往主導并且推動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與觀念的趨向,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詩某些典型特征的形成和演進過程。因此關(guān)注集會詩歌,關(guān)注創(chuàng)作主體的狀態(tài)、文學生成的環(huán)境、探求它們對詩歌內(nèi)容、形式、風格的影響,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和切實地了解、認識宋代的詩人和詩歌。
一
在北宋文人集會的文雅特質(zhì)影響下,集會詩歌也呈現(xiàn)出相應特征。翻檢北宋文人集會詩歌,可知人文題材是集會詩表現(xiàn)的主體,它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舉凡文人雅士們聚會時潑墨揮毫、評書題畫,聽琴對弈、煮茗吟詩、談禪論道、玩賞金石碑帖等等精神文化活動,都是詩歌吟詠的對象。茲舉數(shù)例:如賞鑒書法:《蒙晁美叔秘監(jiān)召觀書帖繼示長句次韻》:“開緘龍蛇踴,偃蹇風濤寬。熟視已收卷,愛惜還重觀?!甭犌伲骸洞雾嵦K公西湖觀月聽琴》:“清湖納明月,遠覽無流云。人生亦何須,有酒與桐君?!庇^畫:《同鄰幾觀中道家書畫》:“宋公好古天下聞,法書奇畫多求真?!b微賞異極毫發(fā),四座若獲千金珍。往往發(fā)狂或大叫,詠詩落筆爭紛綸?!闭劧U論道:《和農(nóng)師四和前韻仍有推獎鄙薄之句再次韻》:“……儒林盛會沾恩飫,云閣新圖預客題。自注:是日農(nóng)師出搨寫美成殿將相橫卷,令坐客題跋。更聽高談造名理,人間無物不均齊。自注:坐中農(nóng)師多談莊語?!蓖尜p金石碑帖:《和永叔小飲懷同州江十學士》:“翰林文章伯,好古名一世。家無金璧儲,所寶書與器。北堂冬日明,有朋聯(lián)騎至。新樽布幾案,二鼎屹先置。大鼎葛所銘,小鼎澤而粹?!嘿t刻金石,墨本來四裔。紛穣罷卷軸,指擿辨分隸。其中石贊藏,家法非一二。精莊與飄逸,兩自有余意?!辈钑骸逗完愖铀捡R上口占令益師攜茶紙赴會之作二首》:“豫約今朝狂醉后,須煩同泛一甌花。早攜數(shù)幅過山隅,明日詩情各有余。案上羅文如已少,金花銀葉也堪書。”此外諸如《依韻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觀畫聽琴之會》、《觀邵不疑學士所藏名書名畫》、《和原甫同江鄰幾過凈土院觀古殿吳道子畫楊惠之塑像及顯僧傳當世貴人形骨仁僧鼓琴作》、《圍棋歌戲江瞻道兼呈蔡秘?!贰ⅰ堆討c寺會景純正仲希道介夫明叟納涼同觀建鄴宮中畫像翰林墨跡延慶寺者劉裕故宅中有壽丘山》、《九月十日雨中孚先見過圍棋嘗茶》、《李委吹笛并引》之類的詩題在集會詩中隨處可見。北宋文學藝術(shù)發(fā)展繁榮,精英文人往往既精于創(chuàng)作又深通賞鑒,是詩人也是畫家,又妙通書法和音樂,堪稱文藝全才。他們不但積累了深厚的文藝修養(yǎng)、又有詩人敏感的審美心靈,品味高雅,文質(zhì)彬彬,因此聚會時雖無歌舞,實有清歡,在人文的世界怡悅情性、流連忘返,所謂“真賞非俗嗜,雅游知勝緣”,集會詩反映了文人集會的真實場景。
其次,集會詩中多有筆、墨、紙、硯、琴、棋、扇、杖等人文意象。不同于前朝詠物詩多以風花雪月、草木蟲魚等自然之物為題,北宋文人分題詠物則多以琴棋書畫、筆墨紙硯、金石古玩等人文物品為對象。一方面這些人文物品在宋代文人生活環(huán)境中比較密集常見,而格外受到注意也是因宋人賞玩趣味變化所致。如歐陽修于聚星堂燕集賦詩:“分韻,公得松字,申公得雪字,劉原父得風字,魏廣得春字,焦千之得石字,王回得酒字,徐無逸得寒字。又賦室中物,公得鸚鵡螺杯,申公得癭壺,劉原父得張越琴,魏廣得澄心堂紙,焦千之得金星研,王回得方竹杖,徐無逸得月硯屏風。又賦席間果,公得橄欖,申公得紅蕉子,劉原父得溫柑,魏廣得鳳棲,焦千之得金橘,王回得荔枝,徐無逸得楊梅。又賦壁間畫像,公得杜甫,申公得李文饒,劉原父得韓退之,魏廣得謝安石,焦千之得諸葛孔明,王回得李白,徐無逸得魏鄭公。詩編成一集,流行于世。當時四方能文之士及館閣諸公,皆以不與此會為恨?!睆募瘯纤x之物來看,大半是琴、紙、研、杖、硯、畫、藥、酒等人文物品,畫上人物乃歷史名臣或文豪。與花鳥蟲魚等一般自然物不同,筆墨紙硯、琴棋書畫、金石古玩是人類智力活動的文明產(chǎn)物,凝結(jié)了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與作為文化傳承者的文人及其生活方式本有天然聯(lián)系。宋代文教大昌,受風氣熏染——正如我們從《休日同宋遐叔詣法云遇李公擇黃魯直公擇烹賜茗出高麗盤龍墨魯直出近作數(shù)詩皆奇絕坐中懷無咎有作呈魯直遐叔》這類詩題及其內(nèi)容:“休日不造請,出游賢友同。城南上人者,宴坐花雨中?!袝停瑑羯缋^雷宗。黃子發(fā)錦囊,句有造物工。握中一寸煤,海外千年松。誰降午睡魔,賜茗屠團龍。……”所見到的,詩、墨、茗、禪等等構(gòu)成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環(huán)境,也成為其生活方式,自然而然,他們的賞玩審美趣味多向負載著文化及智力活動的物象傾斜,偏重人文情趣。
第三,北宋文人登臨游觀,吟詠自然時,往往賦自然物以人文精神,如梅、竹、茶、月等自然意象都被賦予人文內(nèi)涵,成為一種人文符號。這是不同于前人的。前人對自然物的把握,重外在感官經(jīng)驗,詩歌則極物寫貌。宋人除了感受,還通過文化典籍和思致對自然物進一步探究、詮釋,詩歌注重闡發(fā)自然物象內(nèi)在的精神意蘊。如詠茶云:“茶品眾所知,茶德予能剖。烹須清泠泉,性若不容垢。味回始有甘,苦言終驗久?!薄爸泻退拼塑?,受水不易節(jié)?!庇帧坝袢鞫υ裸妮?,姑射風標兩絶塵?!痹佋略疲骸扒Ю镉窭K斷,萬頃金波開。為我清皮骨,憐我兀塵?!?。詠梅“游蜂野蝶休相顧,本性從來不染埃?!比缭伨铡半m慚老圃秋榮淡,且看寒花晚節(jié)香”;詠瓊花“不從眾格繁,自守幽姿粹?!痹伻傲秩惠^為生厚,名節(jié)猶希到死香”;詠竹“丹心自覺同高節(jié),青眼相看似故人。不染囂塵終冷淡,飽經(jīng)霜雪高精神”等等,詩歌賦予自然物一種德性,將高潔、脫俗等人文精神貫注其中。詩例甚多,不擬贅舉。
綜上所述:宋代集會詩以人文題材為主,詩中充滿繁富的人文意象,體現(xiàn)宋代文人深厚的人文旨趣。這是由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環(huán)境與活動方式,以及養(yǎng)成的審美趣味決定的。在崇文風氣下,宋人普遍好讀書,不僅書香門第“萬卷藏書宜子弟”,即使村野間也是“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因為以讀書為基本生活方式,通過典籍來建立與古今、萬物的認知和聯(lián)系,北宋士大夫?qū)θ宋氖澜绲南矏蹪u漸超過了大自然。如歐陽修晚年以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號為六一居士,“華陽楊褒,好故博物,家雖貧,尤好書畫奇玩充實中橐。家姬數(shù)人,布裙糲食而歌舞絕妙”。他們精心營造一種文化和藝術(shù)的氛圍,將日常生活審美化、詩意化了。正如趙希鵠《洞天清錄集》所描述:“殊不知吾輩自有樂地。悅目初不在色,盈耳初不在聲。嘗見前輩諸先生多蓄法書、名畫、古琴、舊硯,良以是也。明窗凈幾,羅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時取古文妙跡以觀鳥篆蝸書、奇峰遠水,摩挲鐘鼎,親見商周瑞研巖泉,焦桐鳴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謂受用佳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閬苑瑤池未必是過。”
在筆、墨、紙、硯、琴、棋、扇、杖等人文物品之間,從事著書畫、音樂、詩歌等文學和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或欣賞,北宋士大夫文人群體的生活環(huán)境和行為方式飽含著人文氣息,與普通人判然有別;而北宋詩人又把創(chuàng)作的視角轉(zhuǎn)向自身所屬群體的生活,將審美對象擴大到日常人文物品,將人文精神投射于自然物,雖然是“文人歌其學,雅士歌其藝”,真實反映自身生存狀態(tài),但正如賈晉華先生分析《漢上題襟集》中“諸書簡對文房四寶的珍重,以及對詞章學問的夸示”,認為其中隱含著一種“斯文獨在我輩”的特殊文化心理,北宋文人生活環(huán)境與行為方式的審美化、詩意化,以及詩歌對人文題材的關(guān)注,說明“斯文獨在我輩”的文化心理已經(jīng)為北宋文人士大夫群體所自覺,并將其發(fā)展到極至。勿庸置疑的是,那些任意揮灑、各逞風流的文人集會和表現(xiàn)文人群體的文化生活、審美情趣、人文精神的集會詩歌即是這種特殊文化心理最為集中典型的反映。
二
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辨》指出:“近代諸公乃作奇特解會,遂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雖有疵病之意,但“以學問為詩”的確是宋詩最顯著的特質(zhì)。北宋文人認為:“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而集會上正是力求爭勝之所,集會詩也多是爭勝之作,因此“學問為詩”的特點尤其突出,它主要體現(xiàn)在詩歌的用意、用事、用韻三個方面。
如前所述,集會上作詩,參與者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種競技炫才心理,故力圖立意新穎,議論精辟,以新人耳目。尤其是同題共作,或彼唱我和的情況下,若對原唱之意不能有所闡發(fā),或是另出新見,而淪為人云亦云、異口同聲,就不免失敗了。如關(guān)于王昭君事跡的唱和,王安石曰“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歐陽修曰“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關(guān)于崇徽公主手痕的唱和,劉敞云:“君念平城三百萬,謀臣奇計已堪休”,歐陽修云“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曾與國謀”,之所以高出眾作,皆因議論抑揚曲折,顯示出更深刻的識見。而這些杰出的見解、器識勿庸置疑是有深厚文史學養(yǎng)為基礎的。
除競技心態(tài)的影響之外,宋人對天下事理——舉凡宇宙萬物之物理、社會人生之哲理、做人處世之倫理,頗有“每事思窮究”的興趣(原因姑不展開說明),因此詩中言理成分增加,立意相對較為高深。以集會分題詠物為例,《竹莊詩話》云:“南窗紀談云呂申公為穎州通判,歐陽公為守。歐陽公素不以文靖公為然,及與其子為僚,見其學識已改觀矣。時劉厚甫、王沈甫皆寓居郡下,四人日相從講學為事,情好款密,一日分題賦詩,申公得癭木壺,其辭云云,歐陽公見之宜加稱賞,以為有宰相器?!痹娫唬骸疤斓禺a(chǎn)眾材,任材謂之智。棟桷與楹杙,大小無有棄。方者以矩度,圓者中規(guī)制。嗟爾木之癭,何異肉有贅。生成臃腫姿,賦象難取類。隱括所不施,鉤繩為爾廢。大匠睨而往,惻然乃有意。孰非造化功,而終朽不器。刳剔虛其中,朱漆為之偽。……設之于楹階,十目肯注視?!酥诓判裕蜇M遠于是。性雖有不善,在教之揉勵。才無不可用,由上所措置?!碧K軾《送鄭戶曹賦席上果得榧子》云:“彼美玉山果,粲為金盤實”,“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澤”、“愿君如此木,凜凜傲霜雪?!庇轴屩菆A《擬洛下分題》序云:有客示吾西臺集仙公李建中靜居分題者,集仙得松石琴薦,河南法掾鮑當?shù)密蜍呷?,青城僧惟鳳得遞詩筒,巨鹿魏野得文石酒杯。率皆彩筆奇絕,理旨峭拔?!梢娝稳嗽佄镏鞑⒎侵褂谧非罂坍嬓嗡疲孕∫姶?,有所引申。在交代事物的來歷、事理的原委之外,進一步闡發(fā)其中的理旨與精神內(nèi)涵。窮究物理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興趣升華為一種通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追求,詠物詩的立意、境界即有所升華。
用事在宋代文人的集會詩中表現(xiàn)更為突出。宋初西昆詩人于館閣修書之際,“歷覽余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而更迭唱和,詩中典故密集,如《淚》詩,全詩八句,用典多達七個,“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語僻難曉”,對此“學者之弊”,歐陽修認為“其雄文博學,筆力有余,故無施不可?!钡奖彼沃衅谕醢彩?、蘇軾、黃庭堅的時代,作詩用字講究出處和用典,崇學尚典的詩歌審美意識更普遍、明確與強烈了。蘇軾“平生斟酌經(jīng)傳,貫穿子史,下至小說、雜記、佛經(jīng)、道書、古詩、方言,莫不畢究”,故其詩能“如長江大河,閎肆,變化萬狀”;黃庭堅、陳師道之詩“用事深密,雜以儒佛,虞初稗官之說,雋永鴻寶之書,牢籠漁獵,取諸左右”,“一字一句有歷古人六七作者,蓋其學蓋通乎儒釋老莊之奧,下至于醫(yī)卜百家之說,莫不盡摘其英華,以發(fā)之于詩?!庇玫涞姆秶鷰缀鯏U大到宋人能看到的所有書籍。如蘇軾《劉貢父見余歌詞數(shù)首,以詩見戲,聊次其韻》:“十載飄然未可期,那堪重作看花詩。門前惡語誰傳去,醉后狂歌自不知。刺舌君公猶未戒,炙眉吾亦更何辭?相從痛飲無余事,正是春容最好時?!秉S庭堅《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愛酒醉魂在,能言機事疏。平生幾兩屐,身后五車書。物色看王會,勛勞在石渠。拔毛能濟世,端為謝楊朱?!痹姼杈渚溆玫?,又很貼切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相反,孟浩然詩“韻高而才短,如造那內(nèi)法酒手,而無材料”,秦觀詞“惜無故實”,好似貧家美女,終乏富貴態(tài),因之分別為蘇軾和李清照批評。
在這種詩歌審美意識和競技心理的影響下,集會創(chuàng)作的用事也就變本加厲了。如李復有《上巳成季召會于西溪會上賦詩須多韻仍用故事或舊詩十事已上未終席而成違者浮以三大白罰者四人予與成季免焉》詩,從詩題可知,文人們已把故事、舊詩作為寫詩的素材庫,甚至變成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資書”成了作詩的重要途徑。
用韻與用事同樣是在雅集唱和中表現(xiàn)才學的重要方式,二者結(jié)合緊密,幾乎不可分割。舉鄒浩在一次茶會上的三首次韻詩為例:《次韻仲孺見督烹小團》:世事多好還,往躅端可視。崟巖輝奇功,頗愧文王肆。他年焚舟來,幾作涂炭墜。駟馬豈及追,我今亦如是??裱跃幓㈨?,得報逾掐鼻。平生儲春芽,美惡初一意。濁氛騰墨云,君舌故歷試。小龍落幾前,畢竟不知異。方欲事烹煎,姜鹽以為使。賴君呼回頭,絲桐識秋思。會當掃南軒,石銚沃清泚。從此師金人,三緘誠有味。《再酬仲儒》:龍團方啟封,數(shù)子已驚視。端如肖璧人,騎羊入城肆。又如金谷姿,不合樓前墜。囊衣本酸寒,茶具無一是。紛紛詰鄰家,浪欲學擁鼻。秋空輒云雷,秘昔乃天意。未敢還巾車,且集諸生試。豈非今年芽,歲月與君異。直須如印刓,詩驛趼來使。念君才患多,落筆有余思。盈編故可期,河流幾時泚。君應嘲馬肝,不食亦知味?!吨偃宥脚胄F既而非真物也悵然次韻以謝不敏》:情偽初難分,飽聞不如視。君看求馬詩,安得走唐肆。此茶亦先聲,入手恐失墜。泠然風御還,共飲乃非是。坐令竹邊心,追悔如刻鼻。故人豈欺予,姑以將遠意。由來毀譽間,夫子猶必試。八床志多金,龍斷何足異。胡為不三思,取信鞧軒使。超超莆陽公,銓量妙清思。仰止一喟然,背浹欲流泚。尚賴君詩存,高吟忘肉味。三首古體長篇,立意各有側(cè)重,不但逐句次韻,且句有出典,這無疑需要淵博的學養(yǎng)來支持。以蘇軾、黃庭堅之廣泛涉獵,無書不讀,故呂本中謂:“近世次韻之妙,無出蘇、黃,雖失古人唱酬之本意,然用韻之工,使事之精,有不可及者?!倍幢闳绱?,亦不免在逞才使氣的次韻唱和中為韻所拘,“因韻求事,至于搜求小說佛書殆盡”,可以說,宋人集會唱和所需要的學問儲備幾乎是沒有止境的。而不管是詩歌的立意、用韻還是用事,任何一方面要有上佳表現(xiàn)都以學問的深厚積累為先決條件,故黃庭堅用“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來比喻作詩好壞與學問程度深淺的關(guān)系。劉克莊《跋何謙詩》云:“余嘗謂以情性禮義為本,以鳥獸草木為料,風人之詩也。以書為本,以事為料,文人之詩也?!鼻迦松蛏茖氃唬骸帮L人之詩長于言情,故得弦外之音;學人之詩晦于用意,轉(zhuǎn)少天然之韻。”他們分別指出的學人(文人)之詩與風人之詩的區(qū)別,正好對應于本文所討論的話題,集會詩偏重人文題材,以書為本,晦于用意,著力于用韻、用事,是典型的文人之詩。
當然,以人文題材為主的集會詩也會有內(nèi)容瑣屑、筆墨游戲之作;以學問為詩的手法在往復唱酬中也會造成詩歌用意深折、晦澀難解,堆垛故實、因韻害意等負面影響,但從文化的視角來看,我們能夠意識文人集會詩歌的價值并不在于創(chuàng)造了或發(fā)展了幾種表現(xiàn)手法,取得了多大的藝術(shù)成就;作為一種類型詩歌,它最全面的展示了北宋文人群體高雅文明的日常生活畫面,集中反映了北宋文人游心翰墨的精神世界和人文旨趣。鄧廣銘先生說:“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兩宋期內(nèi)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nèi),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由于文治國策和百年承平,以書籍為載體的人文精神產(chǎn)品的高度積累已經(jīng)超越了其他時代,文化活動的多方面展開和創(chuàng)新在北宋中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集會詩是士大夫群體筆下對北宋盛世的文化成果的生動記載,通過它有助于我們今天認識了解北宋雅文化的特質(zhì)。
參考文獻:
[1]傅璇琮.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2]朱弁.風月堂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8.
[3]韓琦,李之亮.安陽集編年箋注[M].成都:巴蜀書社,2000.
[4]歐陽修.歐陽修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1.
[5]王辟之.澠水燕談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7.
[6]趙希鵠.洞天清錄[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7]賈晉華.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體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8]嚴羽,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9]胡仔.苕溪漁隱叢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10]何溪汶.竹莊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1]何文煥.歷代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1.
[12]蘇軾,王十朋.東坡詩集注[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黃庭堅,任淵.山谷內(nèi)集詩注[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魏慶之.詩人玉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5]李清照,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16]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鄧廣銘.談談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