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放射免疫顯像診斷卵巢良惡性病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卵巢良惡性病變放射免疫顯像規(guī)律及在卵巢腫瘤診斷、治療方面
的價值。方法:用131I-CEAMcAb放射免疫顯像(RⅡ)診斷44例臨床擬診為卵巢癌的患者,使用Y-閃爍顯像輔以微機處理技術和雙核素相減術。結果: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的卵巢癌32例中31例陽性顯像,1例陰性顯像(假陰性),9例良性病灶均獲陰性顯像并經手術證實。28/31例陽性顯像的卵巢癌RⅡ分期與手術分期完全相符。91處轉移灶發(fā)現(xiàn)86處,陽性率94.5%,最小檢出灶直徑≥1cm。結論:用此法在對病灶行定性診斷的同時可
直接顯示病灶的位置、形態(tài)、大小與數(shù)量,對早期發(fā)現(xiàn)卵巢癌,指導臨床分期和制定治療方
案以及估計預后方面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放射免疫顯像術;卵巢腫瘤;診斷,放射性同位素
[論文]卵巢上皮癌(ovarianepithelialcancer,OEC)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由于早期診斷困難,擴散快,因而死亡率高[1]。我們應用放射性核素131Ⅰ標記癌胚抗原單克隆抗體C50(131Ⅰ-CEAMcAb)對臨床擬診OEC的患者進行放射免疫顯像,探討了其顯像規(guī)律及在卵巢癌診斷、治療方面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1.1.1患者臨床擬診為卵巢癌的44例選自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婦產科,15-79歲,平均42.4歲,41例經手術和病理證實,其中粘液性腺癌3例,漿液性腺癌11例,胚胎癌3例,惡性畸胎瘤2例,囊性畸胎瘤惡變1例,卵黃囊瘤2例,子宮內膜樣癌3例,Kukenberg瘤4例。粒層-卵泡膜細胞瘤2例,無性細胞瘤1例,另外3例為卵巢癌患者術后未行二次探查術者,良性病變9例。
1.1.2材料癌胚抗原單克隆抗體(CEAMcAb)系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惠贈,親和常數(shù)為2.3X107-7.6XI09mol/L。無菌、無熱源,以每安瓿2mg/0.2l分裝,-20℃冰箱保存。
1.1.3儀器DYNACAMERA-2CY-閃爍照像儀采用1900孔中能高分辨率平行孔準直器,單道脈沖分析器能量自動選擇365keV和140keV(分別對應于131I和99Tcm)。
1.2方法
1.2.1抗體標記131I由北京原子能研究所生產,參照氯胺-T法自行標記,標記率為80.7%-90.8%,標記活性為原抗體的92%。
l.2.2患者準備靜滴抗體前5d開始口服150-200mg碘化鉀,每日2次,注射標記抗體后連服10d封閉甲狀腺。靜滴抗體前,先用標記抗體做皮內過敏試驗,陰性者將新鮮標記的131I-CEAMcAb溶入150ml0.9%生理鹽水中,同時靜滴地塞米松5mg。131I-CEAMcAb量為111-222MBq,平均148MBq.44例均無不良反應。
1.2.3顯像靜滴抗體后多時相(即刻、1、2、3、4、5、6d等)、多體位(正位,左、右側位,后位)及胸、腹、盆腔顯像。
1.2.4雙核素相減采用體內99Tcm標記紅細胞方法,亞錫焦磷酸藥盒加入注射用水2ml后靜注體內,30min后靜注99TcmO474-111MBq,患者的紅細胞即被標記成99Tcm-RBC。在顯像第3天進行131I圖像與99Tcm圖像雙核素相減處理,以排除血池放射性對病灶顯像的干擾。
1.2.5全身Y顯像分別在即刻、l、3、5d進行全身Y-閃爍顯像,以了解131I-CEAMcAb全身分布概況。
1.3血尿半排時間測定
1.3.1血半排時間測定在注射131I-CEAMcAb后即刻、3、6、12、24、48、72、96、120h分別抽取全血2ml,用Y能譜儀測每分鐘放射性計數(shù)(cmp),以即刻每克全血的cpm為100%,求得血半排時間。
1.3.2尿半排時間測定尿樣本在注射抗體后3、6、12、24、48、72、96、120h分別收集尿總量,各取2ml測cpm計算各時相所排泄的放射性活度,以注入體內的總放射性為100%,求得尿半排時間。
1.4腫瘤/非腫瘤(T/NT)放射性比值測定放射免疫顯像后第6-8天手術中取腫瘤、轉移灶及對照的正常組織,剪成碎片,用生理鹽水漂洗3次,濾紙吸干稱重,用25%三氯醋酸消化成均相測cpm,計算出T/NT放射性比值。
2結果
2.131I-CEAMcAb全身顯像第1天放射性絕大部分滯留于心臟、大血管及臟器血池,第3、第5天上述部位放射性明顯降低,大部分濃聚于腫瘤轉移灶處,胃、肝、脾、腎、胰等主要臟器放射性接近本底;膀胱始終有放射性污染。
2.2臨床放射免疫顯像臨床擬診卵巢癌44例,41例行手術治療;32例經病檢證實為卵巢癌,其中31例放射免疫顯像(RⅡ)陽性,陽性率96.9%。9例病檢證實為良性的患者,RⅡ均為陰性,特異性為100%。RⅡ最佳時間為3-4d,T/NT放射性比值在3-5之間,平均3.96。在病理證實的卵巢癌32例中,包括9種病理類型,除1例漿液性腺癌未顯影外,其余各病理類型放射免疫顯像均清晰或較清晰。
2.3轉移灶的顯像與臨床分期卵巢癌32例共有轉移灶91處(直徑≥1.0cm)陽性顯像86處,陽性率為94.5%。根據FIGO的臨床分期標準,對31例術前進行RⅡ分期,其中28例手術分期與RⅡ分期完全一致,符合率為90.3%。
2.4血、尿半排時間16例進行了血尿放射性半排時間測定,結果表明血中放射性在前12h排泄較快,半排時間為23h,尿中放射性半排時間為24h。
3討論
131I標記CEA單克隆抗體C50用于結直腸癌的RⅡ已有文獻報道[2,3],本研究結果表明,C50也是對卵巢癌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有較高親和力的單克隆抗體;它對卵巢癌的RⅡ陽性率為94.5%,高于國外文獻報道[4,5]。
本研究結果表明,用RⅡ診斷卵巢癌簡便,無創(chuàng)傷性、陽性率高、特異性強,與B超檢查、CT相比,RⅡ不僅可早期發(fā)現(xiàn)卵巢癌(臨床I期),準確地判斷病灶的大小、形態(tài)和數(shù)量,檢出全身轉移灶,而且可對腫瘤進行定性診斷。本研究共檢出轉移灶91處,B超檢查只發(fā)現(xiàn)32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B超未能發(fā)現(xiàn)的2例大網膜廣泛轉移灶和3例肝表面粟粒狀轉移灶,RⅡ均為陽性,其中1例RⅡ見大網膜大片轉移灶,術中見大網膜外觀透明,表面光滑,血管紋理清晰,亦無結節(jié)感,與正常網膜不易區(qū)分,而病檢證實大網膜表面有薄膜層狀廣泛轉移灶,血管及淋巴管均見癌栓形成,可見RⅡ對發(fā)現(xiàn)肝表面及大網膜轉移灶具有重要價值,這是B超與CT檢查無法比擬的。但本研究結果也發(fā)現(xiàn)。由于腹水顯像不理想,因而在診斷腹水上,RⅡ不如B超檢查及CT。
目前卵巢癌的分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手術所見,尚無一種臨床檢查可單獨作為卵巢癌術前臨床分期的依據,而根據RⅡ可準確地作出臨床分期,這將有助于制定治療方案及估計患者的預后;也為手術切口的選擇。指導醫(yī)生準確探查病變部位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131I-CEAMcAb在體外是比較穩(wěn)定的,4℃冰箱保存2-4周,標記性能仍穩(wěn)定不變,而在體內則很不穩(wěn)定,極易造成脫碘;正如尿半時間顯示,所給總放射劑量的50%可在最初24h內由尿排出。文獻報道,血液及腫瘤組織中存在脫鹵酶(dehalogenase),這些脫鹵酶可使被標記在抗體上的131I從酪氨酸分子上脫下,造成體內大量游離碘的存在,使腫瘤顯像的陽性率下降,也使甲狀腺受到不必要的照射[6]。因此,RⅡ時應嚴格封閉甲狀腺。同時,積極尋找在體內更穩(wěn)定的示蹤劑或標記方法,這對提高顯像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