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英語教學傳播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特點
走進任何一間大學英語教室,都能看到教師、學生和教學材料,這是大學英語課堂的可見要素。不可見的是支持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隱形要素。在可見要素和隱形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得以正常進行。教育部于2007年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是指導現(xiàn)行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文件。根據(jù)《要求》,大學英語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yǎng);要本著閱讀優(yōu)先的原則,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推動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教學評估模式多元化發(fā)展,逐步形成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在實施《要求》的過程中,各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現(xiàn)出一些共性。首先,研究表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總體是以教師主導,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我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是比較常見的,教師用大量的時間來講解知識點,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效果差。其次,教師和學生都遵循閱讀優(yōu)先的原則,同時保持著閱讀與聽、說、寫、譯之間的平衡,這與《要求》的規(guī)定是一致的。再次,近年來,許多高校都加大了大學英語教學設備的投入,教師和學生能夠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但是教學設備的改善并不一定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率存在問題,比如教師不能保持適當?shù)慕虒W進度、師生交流減少等。
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傳播模式分析
教育是“教”和“學”的結合。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要成功接受知識,教育才是成功的,知識的傳播才是成功的。由此可見,課堂傳播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注重了“教”,而忽略了“學”,所以課堂傳播是不成功的。這種直線性的單向傳播被稱為“香農(nóng)—韋弗”傳播模式,這是由信息論創(chuàng)始人、數(shù)學家克勞德•香農(nóng)和他的同事沃•韋弗于1949年提出的。這一模式最早用來解釋電報通信過程中的傳播模式,適用范圍逐漸擴大,包括用于教育教學研究。這一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它包含“噪音”因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指影響學生接受知識的干擾因素,比如生詞的出現(xiàn)、社會文化背景過于陌生、多媒體的不恰當使用等。根據(jù)《要求》的精神,理想的大學英語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接受教師的信息之后,將教學效果和教學評價反饋給教師。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都發(fā)出信息,也都接受信息。這種雙向傳播符合美國傳播學創(chuàng)始人威爾伯•施拉姆的大眾傳播學理論。他認為,受傳者都屬于一定的社會群體,他們在接受和傳播該信息時會受到其他群體成員的影響,信息傳播是雙向循環(huán)的過程,每個成員既是傳播者又是受傳者。
三、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傳播有效性的策略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陸續(xù)有傳播學者針對教育教學展開研究。90年代初期,已有一些教育傳播學的教材與論著問世。教育傳播學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近年來,課堂教育傳播模式與效果成為教育傳播學研究的核心問題。那么,基于對大學英語課堂傳播模式的分析,如何利用傳播學理論,來增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傳播的有效性呢?從傳播因素的角度來看,傳播活動是從傳播者開始的,要想增強傳播有效性,就要先提高傳播者的素質(zhì)。首先,教師是大學英語課堂的行為主體,教師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夠保證其傳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權威性。其次,教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學生對教師不反感、不排斥,才有興趣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再次,教師在備課的同時,也要“備學生”。傳播心理學表明,信息接受者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范圍,包括知識、經(jīng)驗、立場、歷史文化知識來接受信息。所以教師要把學生的經(jīng)驗和興趣融入到教學中,擴大師生的共同經(jīng)驗范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傳播效果理論分析,首先,認知一致理論認為人在認識過程中主動尋求平衡和一致,如果某人的觀點與其他人不一致時,他有壓力形成新的觀點,達成一致。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部分學生能夠成功接受教師的信息,而另一部分學習基礎薄弱、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不能在相同時間接受信息。后一部分學生通常會感到緊張,有的會加快步伐,追趕上其他學生;有的則出現(xiàn)放棄或者逃避的念頭,表面看起來接受了教師的信息,其實則不然。這就要求教師不能“點對面”地教學,而應該采取“點對點”的教學方式,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理解能力,讓所有學生不僅接受信息,還要理解好信息。在大眾傳播學中,議程設置指大眾媒介加大對某些問題的報道量或突出報道某些問題,能影響受眾對這些問題重要性的認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承擔著設定議程的責任,比如,哪些內(nèi)容該講,哪些內(nèi)容不該講,哪些內(nèi)容要重點講,哪些內(nèi)容要簡要講。大學生的思想已經(jīng)比較成熟,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議程”時,要鼓勵學生進行討論、演講等自主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和可控性。傳播媒介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合理使用傳播媒介是達成有效傳播的基礎。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傳遞的信息是英文,這對母語是漢語的學生來說是具有難度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科學利用傳播媒介來輔助教學。在教材的選擇上,既要有基本功的訓練,又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人文素養(yǎng);在電子課件的設計上,要做到條理清晰、重難點突出、生動活潑,充滿感染力和現(xiàn)場感;在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上,教師要多操作、勤練習,熟能生巧。
作者:王璇單位:山東省濱州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