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實驗報告范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人的道德、科學、文化等方面的素質,這是教育天經(jīng)地義的任務。然而在我國,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諸多原因,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小學的學科教育任務過分集中在提高學生解題和應試能力方面,而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做得相當不夠,中學生物學科當然也不例外。隨著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校招生形勢的好轉,如何盡快將課堂教學由應試型向素質型轉化便成為廣大教師包括生物教師必須面對和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本課題組從九七年起在兩屆學生中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獲得課型轉化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及實施后的實際效果。
一、實驗研究的理論依據(jù),假設及研究方法
㈠理論依據(jù)
研究生物課堂教學如何由應試型向素質型轉化,就是針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應試教育的弊病,在不影響正常知識傳授的前提下,探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全面、綜合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并檢測其效果。本課題組研究的內(nèi)容包括:改進實驗課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在常規(guī)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有效突破難點內(nèi)容,掌握相關知識;改進習題課的評講方法,以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能力;落實德育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等。
我們所研究和實施的生物課堂教學由應試型向素質型轉化的以上諸多途徑和方法,從理論上看,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能夠起到明顯的作用。
首先,從社會的發(fā)展和對人才的要求方面,現(xiàn)代社會需要更多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較高的勞動者,而我們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所探討的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探究能力、科學素養(yǎng)、思想品德素養(yǎng)等,無疑符合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
其次,從高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的發(fā)展水平看,該年齡段的學生在生理方面雖然大腦的發(fā)育已經(jīng)過了高峰時期,但卻正在進一步成熟和完善。因此,他們對事物的敏感程度高、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理解能力強、對新鮮事物容易接受,興趣愛好廣泛。尤其在心理方面,他們處于由兒童向成人發(fā)展的過渡時期,一方面具有兒童天真、單純、依賴性較強,在學習中過分順從教師而缺乏自我管理的特點,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獨立、愛表現(xiàn)自己,愿意陶醉于因為自我努力而取得成績的喜悅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有針對性的誘導他們動手、動腦,通過獨立思考獲得知識,就一方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夠在各個方面真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從以上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前的應試教育模式,積極實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再其次,從學科特點看,生命科學是本世紀自然科學的排頭兵,生命科學的研究是目前最具活力的研究領域,尤其近幾年,生命科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基因技術、克隆技術充斥各種媒體,為大眾所矚目。生命科學研究的對象和內(nèi)容又與人類自身的生活關系最密切,尤其對中學生來說,中學生物學科所講授的內(nèi)容相對其它學科來說,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最接近,也更易激起他們的興趣。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只要采取適當?shù)耐緩胶头椒ǎプW生的興趣特點,抓住生命科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抓住學生關心的話題,則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所以,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更具有學科優(yōu)勢,也最容易產(chǎn)生實效。
㈡實驗假設和研究目標
根據(jù)以上實驗研究的目的及理論依據(jù),結合研究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心得,針對學生知識水平的實際,根據(jù)我校教學裝備和設施的現(xiàn)狀,我們提出了以下實驗假設和研究目標。
實驗假設:1、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有許多切實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2、以上途徑和方法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研究目標:1、改進實驗課教學方法與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關系。
2、改進常規(guī)課堂教學模式(包括實施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評講習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能力,課堂教學貫徹德育目標等)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關系。
㈢研究方法:
由于高中生物課學習周期相對較短,尤其在2000屆學生之前,每屆學生只有一年的生物課學習時間,這給我們課題研究實施帶來一定的困難。2000屆以后,高考科目恢復了生物學科,才使學習生物課的周期延長了一年。所以我們在實施研究時,采用了比較靈活的研究方法,即:將“改進實驗課教學方法與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關系”的研究內(nèi)容,采用相鄰兩屆學生進行對照實驗的方法,由于學生人數(shù)基本相當,任課教師相同,學生的自我學習目標都是通過畢業(yè)會考中的實驗考查,故雖不同屆,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們以2000屆高二年級學生作為對照,將實驗因子施加于2001屆高二年級的學生,實驗后,嚴格按照相同的標準對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進行量化打分,將結果進行對照,以判斷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及科學素養(yǎng)的變化情況。而將“改進常規(guī)課堂教學模式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關系”的研究內(nèi)容,采取同屆不同班學生進行對照分析。在選取實驗班和對照班時,盡量挑選高一時成績接近、男女生比例接近、任課教師基本相同的班級。實驗測試以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科分數(shù)作對照參數(shù),選取:①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科分數(shù);②高三下學期高考“理科綜合”科目分數(shù)作實驗參數(shù),以判斷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變化情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進行對照分析,以判斷學生基本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變化情況。
本研究實驗的干擾因素有:①不同屆的學生雖然生物學科任課教師相同,但其它科目任課教師不同,故其它學科占用學生時間有可能不等,班主任對會考科目的重視程度也不相同。我們排除或減輕干擾的方法是:將實驗因子盡量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不讓學生有額外的時間占用。②同屆不同班的學生(2001屆)由于理、化、生在高考中合并為“理科綜合”科目,最后的高考成績不能單純體現(xiàn)學生的生物單科成績,但我們認為,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是綜合體現(xiàn)的。因此,在其它參數(shù)的基礎上,“理科綜合”成績應該能夠反映出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基本狀況。
二、實驗研究的內(nèi)容和過程
㈠改進實驗課教學方法的內(nèi)容及實驗過程
在2000屆對照年級及其以前年級,我們上分組實驗課時,均采用教師先講實驗的目的、原理、方法和過程(大約要花一節(jié)課的一半時間,即20分鐘),然后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實驗效果的程序進行。由于實驗是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無操作機會或者下課后還未完成實驗的情況比較常見。在2001屆高二年級,我們通過精心設計、周密安排,對分組實驗課的教學程序作了如下改進:①課前針對實驗內(nèi)容,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基本過程,使學生對該分組實驗提前形成較完整的知識輪廓和操作輪廓,并在上課時抽查提問,從而節(jié)省了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時間,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②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實驗方法(如“葉綠體中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教師介紹了多種色素分離的方法)、針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科學性錯誤(如“觀察根對礦離子的交換吸收附實驗”中對照實驗不是單因子對照的情況)和方法上的失誤(如果顯微鏡使用中低倍鏡換高倍鏡時升高鏡筒、“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漂洗和染色的次序顛例等),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抽查作答。③教師提示實驗過程中應避免的錯誤,但在正常操作完成后,鼓勵學生去實踐錯誤的操作,觀察結果,提出問題,從而與正確的操作形成鮮明的對照,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如“觀察根對礦質離子的交換吸附實驗”中,讓學生用自來水沖冼浮色,用自來水與CaCl2溶液作對照,觀察現(xiàn)象)。④對課堂上沒有順利完成實驗操作的學生,鼓勵他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到實驗室繼續(xù)完成,直到能熟練操作。
改進后的學生分組實驗課的教學程序為:課前預習(要求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熟悉實驗用具、初步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教師抽查預習效果(3分鐘)→教師交待注意事項,但不解釋(3分鐘)→學生動手操作(20分鐘)(之間教師針對操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提示和簡單講解)→學生自由實驗(10分鐘)(學生可以自己設計相關小實驗,也可以針對注意事項嘗試錯誤操作,以形成對照)→教師小結(4分鐘)→補習(課余時間)。
通過以上改進,4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學生的動手操作時間由原來的不足20分鐘,增加到30分鐘甚至更多,而且不僅增加了操作的時間,還增加了操作的內(nèi)容,并能夠對實驗過程中隨時出現(xiàn)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思考和改進,而且課外活動實驗室的開放對那些在課堂上沒有解決問題的學生有了補習的機會。所有這些措施都力求使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有了一個質的提高。
㈡改進常規(guī)課堂教學模式的內(nèi)容及過程
在生物常規(guī)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過集體討論,反復研究,針對學生特點,制定了以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改進內(nèi)容及實施過程: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興趣特點,合理調整課堂教學中講與思、講與議、講與練的關系,使學生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我們的作法是: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的課堂過分依賴教師講授,而學生的主要活動集中在被動聽講和記筆記方面的作法,而是針對教學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①對于以介紹科學實驗得出相關結論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如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實驗——生長素的作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DNA是主要遺傳物質;豌豆雜交實驗——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我們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實驗中的每一步現(xiàn)象得出相關結論,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最終使學生完全融入到科學實驗研究的虛擬過程之中,感受到科學實驗的嚴謹氛圍,從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另外,對于有些教學內(nèi)容,盡管教材中沒有安排相應的實驗介紹,但我們總是盡力尋找相關的實驗介紹給學生,或者給學生布置簡單的家庭實驗任務,最終讓學生通過實驗內(nèi)容理解相關知識,反過來又間接鼓勵學生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現(xiàn)象,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②對于一些內(nèi)容比較枯燥,又不能花過多時間去充分發(fā)揮的教材內(nèi)容(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自然保護等),我們事先設計好完整而又能夠吸引住學生的自學提綱,鼓勵學生自學;再將重點知識設計成問題進行抽查提問,然后教師小結,從而使學生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還保證了重點內(nèi)容的進一步鞏固,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知識綜合能力。③有些教材內(nèi)容的掌握,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也比較感興趣,但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掌握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如蛋白質的結構、DNA的結構及DNA分子中堿基的計算問題、基因的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染色體組的概念等),對于這些內(nèi)容,我們注重了在備課時先精心設計好授課的程序,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設計形象的比方說明,挑選最具代表性的例題,并且在講授時重視知識點的銜接,力爭做到知識結構嚴謹。在課堂上還要注重觀察學生聽講的情緒和反應,有針對性的調整講授的方法和深度,然后再通過一定的課堂和課后練習進行鞏固。最終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前提下,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④還有一些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強的教材內(nèi)容(如細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動物的物質代謝、生物的個體發(fā)育、生物進化學說等),由于教材的設計決定了這些課的課堂容量較大,教師中易使學生產(chǎn)生疲勞,精力很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集中,造成虎頭蛇尾,知識掌握不全。對于這些內(nèi)容,我們采取了以知識主線為綱的方法,即先用較少的時間將知識主線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先明確知識的前因后果,再圍繞這一主線有針對性的逐一解決相關的知識點,使知識點分散;還可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明確知識主線的基礎上,對相關知識逐個擊破,真正做到綱舉目張。這樣,不僅使學生有效掌握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大局觀、整體觀。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量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即針對生物課的學科特點,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當今生命科學發(fā)展的熱點問題,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印證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
我們的作法是:針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呆板教條的教和死記硬背的學的情況,為適應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考試命題的變化,我們首先堅定了課堂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信念,通過集體討論,制定了生物課堂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應把握的原則(相關論文獲省級一等獎,市級一等獎),并將之運用到課堂教學實際中去。即:①針對學生實際的原則: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地域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知識水平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緊密結合;②利于提高學生能力的原則:要對生活實例合理取舍,挑選出學生熟悉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與教材內(nèi)容結合;③把握適當時機的原則:不能把舉例僅僅作為調動學生興趣的方法,更不能以此嘩眾取寵、不講時機、不分場合,而要使生活實例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有效途徑;④利于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原則:所舉的生產(chǎn)生活實例應是正面的或是中性的,要符合青少年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符合國情、符合教師身份。
3、考試、作業(yè)及其評講是學科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來說,習題評講也是他們比較關注的環(huán)節(jié)。因此,習題評講應該是教師應該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尤其在高三階段。關于習題的評講,我們總結出了一整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尤其是科學能力)的方法,用于課堂教學,力爭從評講習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我們的作法是:按照學生解題的一般程序,我們在評講習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學會答題,即:①瀏覽全題、理解題意,培養(yǎng)學生突破局部,把握整體的能力;②研究條件,抓住關鍵,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能力;③聯(lián)系教材、結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學用結合、知識遷移的能力;④明確要點,注意條理,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組織和邏輯思維的能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系統(tǒng)的訓練,學生的上述能力明顯提高,具體體現(xiàn)在解題能力上,即使碰上一道很陌生的習題,他們也能做到不驚慌、不懼怕,他們會認真分析題意,積極開動腦筋,按照老師平時的要求一步一步找到解題的鑰匙。
4、隨著科技的進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日益豐富,其中多媒體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對于有效突破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問題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我們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
我們的作法是:通過打聽信息,我們購入了武漢大學“華軟”高中生物多媒體課件,從廣州郵購了一套中南六省教師自己制作的高中生物優(yōu)秀多媒體課件,我們還積極自制課件(曾獲省級課件評比優(yōu)秀獎),在實驗實施過程中,我們挑選出一些制作較好的、能有效突破難點知識點的課件,及時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由于條件所限,我們沒有規(guī)范的多媒體教室,只能在微機教室采用這種手段,教學效果受到一定影響。所以,我們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次數(shù)不是太多,只在必要的時候進行。
5、德育教育也是學科教育的重要任務,提高學生素質的內(nèi)容中,做人的素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我們根據(jù)德育大綱,結合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抓住每一個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諸如世界觀、人生觀、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愛心教育,力爭在學生的其它素質提高的同時,使他們的思想品德素質也能有明顯的提高。
我們的作法是:通過討論,我們制定了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并不斷修正(相關論文獲《中學生物學》雜志社優(yōu)秀論文評比二等獎,市一中德育論文評比一等獎并在德育研討會上交流),將之落到實處。如:①我們結合教材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如“生命起源”中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觀點的比較、“生物進化”中的量變質變規(guī)律的體現(xiàn)、“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中的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細胞和生物體的成分和結構”所體現(xiàn)出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遺傳和變異”的關系中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等)。②進行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如“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中的環(huán)境教育、“遺傳和變異”中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教育、介紹我國科技成就的愛國主義教育、“自然保護”內(nèi)容中的國情教育等)。③進行人生觀教育(結合科學家的人生軌跡和卓越追求)。④進行愛心教育(如結合有關內(nèi)容宣傳義務獻血、骨髓捐獻等)。
三、教學實驗的實施方法
從1997年9月開始,利用近一年的時間,我們進行了本實驗的前期研究工作。我們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資料,重新學習了教學大綱,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和方法。之后,通過集體研究討論,制定了本教學實驗的研究方案。
從1998年9月開始,我們開始對2000屆和2001屆學生實施研究方案,具體如下:
1、改進實驗課教學方法與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關系研究
我們選取2000屆高二年級8、9、10班為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分組實驗教學模式。選取2001屆高二年級5、6、7班為實驗班,采用改進后的分組實驗教學模式,以對照班和實驗班在畢業(yè)會考中的實驗考查生物科目成績?yōu)閰?shù)進行對比分析,但在取數(shù)據(jù)時,只取考查項目中的操作項目分數(shù),而舍棄其它項目分數(shù)。又由于考查的實驗有四個,而每位學生只參加其中一個實驗的操作,而不同的實驗中動手操作項目的分值又不一致,所以我們將每個學生操作項目的得分均換算成百分制,以使每個學生的得分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和尺度,便于對結果進行分析。在考查打分時,我們嚴格按照相同的標準,對給分點具體到操作中的每一個步驟,力求使結果公正統(tǒng)一。
對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水平的衡量,由于可作為參照的因素有限,且在實驗考查的過程中教師的人手太少,不能逐一觀察。于是,我們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只選取了一個參照因子,即在“觀察根對礦質離子的交換吸附”的實驗考查項目中,將對比觀察時的“CaCl2溶液和蒸餾水的體積是否相等,放在兩種溶液中的根的數(shù)量是否相等”作為參照因子,統(tǒng)計完全符合對比實驗單因子對照原則的學生人數(shù)和有任一項不符合對比原則的學生人數(shù),作為分析依據(jù)。
2、改進常規(guī)課堂教學模式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關系研究
對于這個實驗項目的實施,我們選取了2001屆的五班為實驗班,六班為對照班,在高二、高三兩個學年進行實驗。其中在高二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之前兩個班均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取其期中考試的生物科分數(shù)作為對照參數(shù);之后,在實驗班施加實驗因子,經(jīng)過高二上學期下半學期、高二下學期共近九個月時間的實驗,在此期間,主要進行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等實驗內(nèi)容,取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的生物科分數(shù)為實驗參數(shù)一;在高三學年,除了繼續(xù)實施上述實驗內(nèi)容外,針對高三年級教學的特點,我們增加了在評講習題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能力的實驗內(nèi)容,取高考中的理科綜合科目的分數(shù)為實驗參數(shù)二。
在實驗過程中,選取對照參數(shù)的考試,由非任課教師出題、流水閱卷、教務處電腦室統(tǒng)分;選取實驗參數(shù)一的考試,是全市統(tǒng)考、流水閱卷、教務處電腦室統(tǒng)分;選取參數(shù)二的考試是全國統(tǒng)考、全省統(tǒng)一閱卷統(tǒng)分。均具有足夠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對照班和實驗班均由同一名教師任教,在實驗實施過程中,任課教師對對照班和實驗班除了課堂教學方法的區(qū)別外,均一視同仁,并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對學生同樣嚴格要求、耐心輔導,對作業(yè)批改、評卷均同等對待。在年度學生評教活動中,該任課教師在兩個班均獲得好評,從而最大限度排除了實驗因子之外其它因素的干擾,使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可信度。
在該實驗階段,對于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提高情況,我們針對學生實際,適當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社會現(xiàn)象,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表,調查項目雖然不多,但卻很具體,不抽象,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映學生在思想品德素養(yǎng)方面的現(xiàn)狀(見表1)
表1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情況調查表
項目
答案(在同意欄打“√”)
1、你對持何種態(tài)度
反對
順其自然
贊同
2、你對北京申奧的態(tài)度
大力支持
無所謂
反對
3、假如你是袁隆平,國外有人拿幾億美金收買你的技術你會
不同意
考慮考慮
同意
4、你對我國人口政策中每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看法
符合國情
一個太少
不應限制
5、你看到一只受傷的小鳥,你會
幫它包扎,養(yǎng)好傷后放飛
覺得可憐,但沒什么行動
不理睬
6、碰見小孩捉蝌蚪,你會
制止
不理睬
和他一起捉
7、成年后你會參加義務獻血嗎?
會
拿不定主意
不會
8、針對我校目前實際,你認為學生遇到老師是否應該主動問好?
應該
看情況
沒必要
9、你對同學友誼的態(tài)度是
十分珍惜
有所選擇
可有可無
四、實驗結果測試及分析
1、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結果測試:
在1999年5月和2000年5月舉行的全省畢業(yè)會考生物實驗考查結束后,我們根據(jù)上述實驗參數(shù)的測定方法,使用Z檢驗對共6個班的學生成績作了統(tǒng)計、整理、分析。結果見表2。
表2學生實驗動手能力檢驗結果
人數(shù)(N)
人均分(x)
標準差(δ)
Z值
P值
差異顯著性
實驗班
163(N1)
78.3(x1)
11.6(δ1)
Z=4.73>2.58
P<0.01
特別顯著
對照班
161(N2)
71.8(x2)
13.1(δ2)
分析:從以上Z檢驗的結果看,實驗班和對照班的P值<0.01,故差異極顯著,也即兩組學生在實驗動手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
對于實驗考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對照實驗違反單因子對照原則的學生人數(shù),我們認真觀察、詳細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表3學生實驗中科學素養(yǎng)指標統(tǒng)計表
總人數(shù)
出錯人數(shù)
出錯人數(shù)百分比(%)
實驗班
68※
3
4.41
對照班
65
15
23.08
(※:考查中做該實驗的人數(shù)占全部學生人數(shù)的約2/5,故總人數(shù)與表2不相符。)
分析:從結果看,實驗班學生至少對照實驗的單因子對照原則的理解和習慣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班,該結果可以一個側面反映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yǎng)狀況。
2、改進常規(guī)課堂教學模式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關系結果測試。
①我們在1999年11月對2001屆高二5班(實驗班)和高二6班(對照班)的期中考試生物科成績用Z檢驗方法進行了統(tǒng)計、整理和分析。結果見表4。
表4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檢驗結果①
人數(shù)(N)
人均分()
標準差(δ)
Z值
P值
差異顯著性
實驗班
55(N1)
76.8(x1)
13.9(δ1)
Z=0.35<1.96
P>0.05
不顯著
對照班
53(N2)
75.9(X2)
12.8(δ2)
分析:在本次考試之前,我們在實驗班和對照班均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從結果看,兩個班的學生成績所反映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無顯著差異。
②我們在2000年6月對上兩個班的期末考試生物科成績用Z檢驗方法進行了統(tǒng)計、整理和分析。結果見表5。
表5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檢驗結果②
人數(shù)(N)
人均分(x)
標準差(δ)
Z值
P值
差異顯著性
實驗班
55(N1)
74.9(x1)
13.1(δ1)
Z=2.96>2.58
P<0.01
特別顯著
對照班
53(N2)
67.5(x2)
12.9(δ2)
分析:在本次考試前的近九個月中,我們將實驗因子施加于實驗班,從結果看,實驗班學生在考試中反映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顯著超過對照班。要說明的是:對照班的成績雖然不如實驗班,但在全年級八個理科班中,仍處于中游。
③我們在2001年7月底,對以上兩個班的高考“理科綜合”成績用Z檢驗的方法進行了統(tǒng)計、整理和分析。結果見表6。
表6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檢驗結果③
人數(shù)(N)
人均分(x)
標準差(δ)
Z值
P值
差異顯著性
實驗班
55(N1)
210.8(x1)
28.9(δ1)
Z=2.90>2.58
P<0.01
特別顯著
對照班
53(N2)
196.4(x2)
29.1(δ2)
分析:從表中結果看,又經(jīng)過一年的實驗,增加了一個實驗因子,實驗班的成績?nèi)燥@著好于對照班。由于高考“理科綜合”成績是理、化、生三科的綜合成績,而Z值仍高達2.90,我們甚至可以推測,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是否也對其它學科的學習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④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提高情況的測試,我們在對照班和實驗班各隨機抽取了40名學生在2001年5月進行了問卷調查,在調查前我們特意向學生說明要反映自己的真實態(tài)度。問卷調查結果見表7。
表7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情況調查結果
項目
答案(在同意欄打“√”)
1、你對持何種態(tài)度
反對
實驗班
35
順其自然
實驗班
5
贊同
實驗班
對照班
31
對照班
9
對照班
2、你對北京申奧的態(tài)度
大力支持
實驗班
32
無所謂
實驗班
7
反對
實驗班
1
對照班
29
對照班
9
對照班
2
3、假如你是袁隆平,國外有人拿幾億美金收買你的技術你會
不同意
實驗班
20
考慮考慮
實驗班
12
同意
實驗班
8
對照班
16
對照班
15
對照班
9
4、你對我國人口政策中每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看法
符合國情
實驗班
31
一個太少
實驗班
7
不應限制
實驗班
2
對照班
28
對照班
10
對照班
2
5、你看到一只受傷的小鳥,你會
幫它包扎,養(yǎng)好傷后放飛
實驗班
25
覺得可憐,但沒什么行動
實驗班
10
不理睬
實驗班
5
對照班
20
對照班
16
對照班
4
6、碰見小孩捉蝌蚪,你會
制止
實驗班
29
不理睬
實驗班
10
和他一起捉
實驗班
1
對照班
27
對照班
11
對照班
2
7、成年后你會參加義務獻血嗎?
會
實驗班
35
拿不定主意
實驗班
4
不會
實驗班
1
對照班
20
對照班
15
對照班
5
8、針對我校目前實際,你認為學生遇到老師是否應該主動問好?
應該
實驗班
33
看情況
實驗班
5
沒必要
實驗班
2
對照班
29
對照班
8
對照班
3
9、你對同學友誼的態(tài)度是
十分珍惜
實驗班
28
有所選擇
實驗班
12
可有可無
實驗班
對照班
24
對照班
16
對照班
分析:從統(tǒng)計結果看,實驗班學生的整體思想品德素養(yǎng)要好于對照班,原因是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了相關的教育。
五、結論:
根據(jù)以上實驗結果,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有許多切實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2、本實驗所涉及的途徑和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據(jù)此,我們認為,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為了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工作總的指導方針,為了真正落實基礎教育由應試型向素質型轉化,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中學生物教師應從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改革入手,深入探討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從而為教育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本題組下一階段的任務是在本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結合新的課程標準,進一步深入探討開展研究性學習在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方面的作法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