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高校教學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本文作者:馮惠玲作者單位:湖北民族學院
審美教育對于大學生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價值
塑造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當然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多層面的有效聯(lián)動,本文擬從大學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角度來探究更切實有效的路徑。關于美育對于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自從18世紀末席勒首次明確提出并論述美育問題以來,我國學者諸如蔡元培、朱光潛、葉朗等先覺者對此已有深刻、獨到的見解。鑒于審美與人生的關系在當下社會生活中仍未得到足夠廣泛的認同以及實踐的事實,我們認為很有強調(diào)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針對將要擔負起“引領社會文化”責任的青年大學生而言?!懊烙龑儆谌宋慕逃?,它的目標是發(fā)展完滿的人性?!盵4]葉朗先生的真知灼見對于我們把握美育的實質(zhì)可謂啟迪至深。人為什么需要審美活動?美學理論揭示,它其實根源于人的本性。席勒曾在《審美教育書簡》中說:“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5]在這里,“游戲”自當就是對于人處在“自由心境”中的一種審美狀態(tài)的描述。我們每個人在凡俗人生中當然要滿足物質(zhì)層面的需求,但不可否認的是,人一定還要滿足精神的需求,即成全“人性的完滿性”,否則,人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這就是人的本性。我們的教育內(nèi)容豐富多樣,有促進認知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有促進健康的教育,還有旨在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在席勒看來,這最后一種教育是一切饋贈中最高貴的禮物,因為它是要“培養(yǎng)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盡可能和諧”,這是“人性的饋贈”[6]。由此出發(fā),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審美的趣味能夠給社會帶來真正的和諧,因為它把社會和諧自然而然地建立在每個人心中。這或許有些偏狹,但我們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和諧的人與事,也許與我們對美的認識不夠有關。美育屬于人文教育,而從歷史上看,美與真、善一樣屬于哲學的永恒課題。美學與其他人文學科一道,研究的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義世界和價值世界。這種學科屬性賦予美學以獨特的哲學品格。借鑒西方哲學家的論述,“哲學”的詞源學語義所揭示的主旨為“對智慧的愛”[7]?!叭藨斣鯓由睢北徽J為是哲學的首要問題。我們在“終有一死”的前提下生活,而平庸不斷威脅著人的日常生活,所以一切偉大的哲學思想都在盡力探究何為此生真正的價值所在。如哲學家蘇格拉底自稱像一只虻子,整天到處叮人,用自己所有的時間來喚醒、勸導、指責每一個同胞,他要使人們覺醒。一個人首要的、第一位的關注不是自己的身體或職業(yè),而是追求“靈魂的最高幸福”。蘇格拉底寧愿被控“有罪”而受審并被判死刑,也絕不放棄探討哲學———“什么是真正的好生活?”這是一切在內(nèi)心“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的人們必須正視的問題,尤其是在現(xiàn)今“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的消費社會氛圍里,人不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命題,是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的。我們在關于大學生人文精神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高達80%的學生認為人確實需要某種目標、意義才能活下去,89%的學生認為現(xiàn)階段探究“人應當怎樣生活”的問題很重要。這給我們教育者以警醒:不是要不要加強美育的問題,而是必須更多地研究美育,更好地實踐美育。王陽明曾說:“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盵8]青年學生自由活潑,蓬勃向上,審美教育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熏染、引導,定能使學生的心靈不同程度地超越日常生活的凡庸、有限,而達于生命的豐美、無限。
大學語文教學:美育教育的有效路徑
在實踐美育的過程中,通過大學語文教學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滲透美育,已經(jīng)得到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有研究者從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出發(fā),探究了美育實踐的具體方法,諸如通過教材名篇的審美情感分析、開辟第二課堂、注重對學生進行形象的美育等途徑,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審美實踐,此類研究對于我們實踐審美教育意義重大。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但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實施者,教師本身的素養(yǎng)將直接決定教學活動的質(zhì)量效果。如美國著名高校的校長們認為,大學教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良莠,以至于在哈佛大學,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員,只有寫出質(zhì)量很高的論文并在學術界嶄露頭角之后,才有資格上課,成為教學人員[9]。事實正是如此,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怎么可能引導、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因此,作為大學人文教育者,大學語文教師應當高度自覺地意識到自身擔負的重大使命,以自身卓越的人文學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引領青年學生“精神成人”。結(jié)合關于大學生人文精神的調(diào)查,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教師肩負的使命。一名學生在訪談中說:“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多人不去追求進步。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著物質(zhì)與現(xiàn)實?!边@位學生的迷惘、孤獨及其內(nèi)心正在掙扎的信念,正是我們?nèi)宋慕逃弑仨毟用鞔_自身使命、投身美育人文實踐的根本緣由———我們有責任去呵護青年學子由于當下社會環(huán)境的裹挾正愈益脆弱的人生信念!讓人欣慰的是,調(diào)查顯示,有高達84%的學生最希望通過大學語文學習收獲人生智慧、人文素養(yǎng),69%的學生認為大學語文課堂適宜探討人生意義諸問題。大學語文教師明確了學生內(nèi)心的期待,理當高度自覺地通過不斷探究、改革大學語文教學,實踐審美教育,促進大學生“精神成人”。筆者與所在學院的大學語文教師正在圍繞旨在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的審美教育做著熱情、努力地嘗試。我們充分利用大學語文教材所選篇章本身具有的審美特質(zhì),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課堂討論、話劇演出、博客交流、自編文集等方式,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濡染。如我們學院的一位青年教師,懷揣深深的人文情懷,高度自覺地實踐著美育的理想。在探究“思想、真理”這個單元主題時,結(jié)合所選篇章《蘇格拉底最后的申辯》,進行了大膽而精彩的教學革新。該文節(jié)選自柏拉圖的《申辯篇》,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學范式,向?qū)W生系統(tǒng)地講解蘇格拉底所開創(chuàng)的哲學及其深刻意義,未必能真正喚起學生對哲學家以及哲學的感知。這位教師為了切實讓學生對蘇格拉底所代表的人類精神有真切的感受、體驗,經(jīng)過不斷摸索,最終采用教師講授與學生參與式體驗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引領學生探討,即激勵學生認真研讀原典作品,反復揣摩作品承載的思想、精神,然后小組成員一起合作,將作品改編成劇本,精心排練,在班級正式演出。事實證明,無論是作為演員的直接參與者還是作為觀眾的間接參與者,都在有意無意之間被一種神圣的氛圍感染了,一名學生回憶當時情景說,“我們完全沉浸在蘇格拉底的世界里,開始學著用哲學的方式去思考”。由老師引領施行的這種美育人文實踐,得到了學生的真誠認可。有學生在《大學語文閱讀》課程學結(jié)中盛贊:“它使我理解了什么是藝術人生,什么才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怎樣才能達到高度的精神追求?!碑敶髮W語文教師懷抱人文理想,銳意進取,大膽摸索,以切實的審美教育,真誠呼應青年大學生心靈渴求的時候,他(她)的事業(yè)并不顯赫,但將光茫永存!“大學語文只有改革才能贏得尊重”[10]!大學語文教師在繼續(xù)努力提升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理當更加自覺地實踐美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和審美能力。今天的大學生,有朝一日,將自己在大學里所學的東西幾乎都忘記了,卻還有一種東西讓他們永遠得到慰藉———那就是關于生活意義、生活價值的一種美的判斷力、鑒賞力。
一、高校素描教學創(chuàng)新的方式
(一)開展實驗性教學
對于我國目前的社會情況來說,其是一個多元化、開放的社會。對此,就需要我們在制定教學方法時能夠良好的根據(jù)這種特點,而通過實驗性的方式更好的適應我國目前社會的需要。對于我國目前大部分藝術院校中所開展的藝術課程來說,通常都分為素描、工具材料以及色彩方面的應用,對于這三者來說,其不但是一個整體,同時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這也需要我們能夠把握這三者的關系以及特點,從而更好的開展素描教學。
1.技術形式的探索
對于任何一種形式觀念的素描來說,其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都離不開媒介載體圖形,比如立體還是平面、有色還是無色等等。而我們要想使畫作能夠具有更強的空間感以及立體感,就需要能夠具有良好的知識以及技術,對于素描作品的構圖方面來說,形體和空間以及掌握好畫面整體感,控制好點、線、面十分重要,處理好影調(diào)(如對黑、白、灰的明暗進行處理),要正確地運用解剖知識和透視規(guī)律,就應該通過在各種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中區(qū)別對待,從而完成對其進行恰如其分的描述,并盡可能的通過更為豐富的技術手段對形體進行表達。而要想達成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在實際素描教學的過程中一開始就重視對其強化訓練。
2.造型理念的觀念造型
一、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
(一)學生自身對英語學科產(chǎn)生了厭倦
在大學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需要四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課程,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則要花兩年的時間來學習英語。而且在大多數(shù)高校的英語課堂當中,都是以講單詞、講語法為主,甚至沒有脫離高中英語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對于剛踏入大學的新生來說,他們期望大學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所改進,但如果教師仍然沿襲中學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自然會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
(二)外語教學模式陳舊
在很多的大學英語教學課堂當中,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而學生則顯得十分的被動。這種單向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很多學生因為過于被動,不敢問問題,也不知道如何向老師詢問。甚至每一堂課的內(nèi)容都是講解詞語和語法,再做練習,對答案。這樣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很多大學的英語課都是公共課,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擠在一起上課。一學期下來,英語教師連學生的名字都不知道,所以就不能因材施教,更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課。
(三)外語教師嚴重的不足
1青年教師在教學中所面臨的困難
1.1教學、科研與日常管理之間的矛盾
青年教師作為一個學校的生力軍,一開始在各方面都應得到鍛煉.所以,青年教師除了教學工作外,一般承擔學生管理工作,有的教師還要兼職行政工作等,并且他們還需要花時間投入到科研中.這樣以來就使得許多青年教師重科研而輕教學,對學生管理工作方面則是應付差事.也有一部分教師重視教學而懈怠科研,還有一部分教師忙于學生管理工作和行政日常事物,無暇顧及教學和科研.所以對青年教師來說,教學、科研與日常管理工作三者之間就形成了一組難以調(diào)和的矛盾,其中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矛盾最為尖銳.李開復博士在“給中國高校的一封信”中提到:“中國只需要較少數(shù)量的研究型大學,以培養(yǎng)世界一流的研究型人才,而不需要過剩的二流研究機構和二流研究人員.在研究型大學之外,應當有一大批注重教學實踐,致力于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院校.”然而在國內(nèi)的高校中,與青年教師利益息息相關的莫過于評職稱,在職稱評審中的科研要求是一項硬性指標,許多青年教師為了評職稱而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科研上,忽略了教學.如何找到三者的平衡點是青年教師自身和地方高校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1.2課時量較少且缺乏實踐環(huán)節(jié)
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各個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而在地方高校開設的概率課程,學生更關心的是“我考試能不能過”,而不是“我能用它做些什么”.誠然,概率統(tǒng)計中的知識點錯綜復雜,公式定理較多,這些都是需要理解和記憶的,當把這些知識交給學生之后,他們更多的是采取記憶而非理解,就算舉出了相應的應用實例,學生也難以將它用到實踐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課程的設置以考試為目的,另一方面缺少了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的組織與實施.青年教師能教會學生做題,有的也能指導他們?nèi)绾螒眠@門學科解決實際的問題,但是缺乏實踐的課程讓學生得到鍛煉,這就扼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筆者在對非數(shù)學專業(yè)學生講授“中心極限定理”時做了這樣的嘗試,以教材中的例題為指導思想,讓學生以三到五人自行分組,由他們自己找問題,搜集、整理數(shù)據(jù),用中心極限定理來分析問題.在收到的調(diào)查報告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學生調(diào)查了我校食堂窗口數(shù),每天中午就餐的學生人數(shù),用中心極限定理分析得出我校食堂窗口數(shù)太少,導致學生排隊打飯等待時間較長的結(jié)論.又讓學生調(diào)查在學校門口車站每天乘車高峰期的等車人數(shù)和經(jīng)過的公交車數(shù)量,用中心極限定理分析得出在乘車高峰期間應該每隔3min發(fā)一輛公交車的結(jié)論.從學生們的調(diào)查報告上看來,他們都渴望能將知識應用到實際中,也渴望能有這樣的實踐機會.但是對非數(shù)學專業(yè)而言,由于概率統(tǒng)計課的課時量較少,缺乏實踐環(huán)節(jié),這些因素都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感到厭倦.
1.3因為數(shù)學基礎差而放棄學習
1當前高校在數(shù)學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1.1數(shù)學教材編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般來說,數(shù)學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課堂教學質(zhì)量。當前,我國高校所采用的數(shù)學教材,由于沒有及時進行更新,內(nèi)容相對陳舊,缺乏現(xiàn)代數(shù)學觀念,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尤其是在教材內(nèi)容的編排上,缺乏實踐與理論知識的有效結(jié)合,教材中往往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在拿到教材之后,就會覺得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導致課堂教學質(zhì)量難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且,雖然高校所采用的數(shù)學教材具有抽象性、嚴密性以及邏輯思維性的特點,但是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課后習題也比較的簡單,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在課堂上學習到新知識之后,由于缺乏習題鞏固,往往不能對數(shù)學理論和公式進行深入的理解,并且由于課本知識缺乏實際內(nèi)容,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也很難運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1.2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缺乏實效性
從當前我國高校的數(shù)學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多數(shù)數(shù)學老師還沒有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依然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往往會讓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厭惡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一般來說,高校數(shù)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大多數(shù)高校老師在進行數(shù)學課堂教學時,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自我為中心,老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學生在下面機械記憶,這往往會讓課堂氛圍變得死板、沉悶,無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教學效率較低;(2)課堂教學缺乏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jié)合。由于數(shù)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復雜性以及綜合性的特點,相比較其它學科而言,在學習上就具有一定的難度。通常高校的數(shù)學老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由于缺乏對學生學習、心理以及行為特點的正確認識,并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fā),而是一味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不斷向?qū)W生灌輸大量的數(shù)學知識、公式、解題技巧以及概念等,沒有結(jié)合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給學生講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雖然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卻不會運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實踐操作能力;(3)課程安排缺乏有效性。一般老師在安排數(shù)學課程時,只會分為理論課和練習課兩種,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上,不是學習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就是對習題知識和解題技巧進行死記硬背,老師并沒有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下,不但無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嚴重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的提高。
2高校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