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學小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科學小故事具有調味品和劑的作用,可以使課堂更生動有趣,以此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和質量。科學教師將科學小故事引入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是當下科學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方式之一。有效的科學教學要求教師要正確理解科學小故事的內涵并掌握使用策略,這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渴求,也有利于教師自身專業(yè)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 :有效科學教學;科學小故事;教學策略及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03-0119-03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社會健康有序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漸次提高,國民對教育改善的欲望越來越強,尤其關注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而近幾年由于素質教育的推進以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如何利用科學小故事在科學教學中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也吸引了大批教育研究者的青睞。文獻研究表明,學者們從多角度、多層次來解讀有效教學的相關知識,豐富了教育理論也拓寬了教育實踐,為本文的理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石。本文以有效教學為切點,以科學小故事為抓手對如何促進有效的科學課堂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有效教學的內涵以及有效科學教學的衡量標準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期西方的教育科學化運動,當時也受到了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引起了各國教育學者們的關注和好奇。從近幾年的文獻看,對有效教學的闡述主要分為四個維度:教師的實踐,學生的發(fā)展,師生雙方的配合以及有效教學內在的結構等。從相關的資料中了解到,對于有效教學的內涵,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這與他們的知識背景、研究興趣和思維方式等因素有著直接的聯系。而目前普遍認為有效教學可以從四個層面去理解:首先,從教學目標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果的,也就是能實現預期目的的;其次,從教學的投入與產出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率的。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和提高;第三,從主體發(fā)展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益的,即教學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也就是注重社會性,體現個人的主體價值;第四,從教學的實用層面來講,它是有效用的,即知識的遷移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為個人自身發(fā)展帶來益處。無論從哪個層面上解讀,有效教學的落腳點和歸宿點都著眼于教學的有效性,并凸顯出教學的本質和價值應用性。
基于有效教學的理解和把握,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顯示目前有效教學主要有五個評價標準:
1.師生共同參與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目標,以促進學習。
2.語言發(fā)展——通過課程發(fā)展學習者的語言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3.學習背景化——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系起來,以此創(chuàng)造學習的意義。
4.挑戰(zhàn)性的活動——教學生復雜的思維技能。
5.教學對話——通過對話進行教學。雖然在學術界達成了共識,但并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準則,在科學教學中除遵循以上五個基本的標準外,還有它自己領域的規(guī)律和特征,因為科學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充分彰顯科學本質的學科。因此科學教學是否能夠達到有效性主要體現在: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fā)展;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體現科學探究的精神。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科學教學中注重科學探究活動,強調科學探究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增進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因此,對于有效科學教學的衡量標準,不僅要從橫向和縱向方面上分析,還要從它的宏觀和微觀層面上解讀,盡量全面、客觀、公平地詮釋它。
二、科學小故事的解讀及其應用
1.科學小故事及教育功能。科學小故事是指經過精心選取,符合邏輯,合乎史實,約3~5分鐘的小故事。故事內容可以是涉及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事件或事件的片段。例如“牛頓眼中的蘋果”、“好奇的瓦特”、“愛迪生與電燈”、“阿基米德浮力奧秘”等等。也可以是與生活和科技密切相關的具有一定教育意義和蘊含教學知識的事件。如凸透鏡成像與照相機的原理,再如杠桿原理與金字塔的建造等??茖W小故事不僅能清晰地展現科學家的精神和靈魂,還能使學生深入地了解科學知識的發(fā)現過程和歷史背景。因此,科學小故事所具有的應用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故事內容必須富有哲理,且與現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以便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深刻而完整的了解;二是必須以人性化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呈現,以便使學生體會、感受和領悟科學的本質;三能夠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yǎng)。
科學小故事在科學課堂上的運用,正順應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體現了科學課程四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STSE”的落實,起到了教育和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作用,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于教學質量趨向最佳化。具體表現在:改善教學中的師生人際關系,營造科學課堂中愉快和諧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欲望,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利于德育的貫徹,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情操;拓展和普及科學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習慣;引導學生關注科技、人文、社會、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制約的關系。
整體上來說,學生可以從科學小故事中學到很多科學知識,又能體會到科學家為探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繼而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受到洗禮。正是因為科學小故事所特有的本質屬性深深地引導和教育著每一個學生。
2.科學小故事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故事是學生百聽不厭的一種表達形式,在科學教學中,巧妙地將科學小故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增進對科學知識的理解。為使科學小故事在教學中發(fā)揮最好的功效,在科學課堂教學中,科學教師必須掌握技巧把握好分寸,否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悲劇。
(1)故事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故事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講述方法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導入時要及時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帶入一個新的知識環(huán)境中,讓學生對要學習的新內容產生認識上的需要。
(2)要有啟迪開智的效果。故事的引用對學生接受新內容具有啟發(fā)性,講述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經驗等實際出發(fā),運用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或制造懸念等方法,讓學生能由此到彼、由因到果、由表到里,進而達到開發(fā)智力的效果。
(3)要有科學性和趣味性。故事的引用要注重內容的科學性和語言的趣味性。科學與否要看它是否從學生的實際激發(fā)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語言上講究生動性和幽默性才能夠扣緊學生的心弦。
(4)把握恰當時機,靈活運用。導入時故事的引用要有彈性,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既要保證故事的有效性,又能對時間的把握比較到位,謹防學生只圖一時的熱度。
總之,不是每一節(jié)科學課都適用故事情境,也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適用故事,故事的引用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已有的經驗知識來安排,所以故事的引用要注重合理性、科學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
三、利用科學小故事促進有效教學的策略及評價
1.有效教學的策略。
(1)將科學小故事作為學習新知識的背景材料。
一是問題情境故事化。在科學教學中,通過營造故事化的問題情境,把學生視為知識的主動發(fā)現者和構造者,讓學生自己在感受故事的氛圍中發(fā)現問題,并主動獲取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從而有效掌握相關的學習目標。
二是概念情景故事化??茖W概念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化的概念情景,可以讓抽象的科學概念變得更貼近生活,且形象、生動而富有生命力。
三是應用情景故事化。學了會用,學以致用是科學學習的最高境界,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化的應用情景,引導學生尋找知識內部的生長點,培養(yǎng)其在生活中的知識再生能力,從而提高他們觀察、分析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生存適應能力。
(2)將科學小故事作為相關科學資料??茖W發(fā)展史中蘊含著由科學探索、科學應用而積累起來的教學思想、科學認識觀、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史實,從而使學生能受到科學方法、科學精神乃至科學論理方面的教育。同時,科學發(fā)展史本身又是現代科學發(fā)展、變革的源泉,是現代科學知識體系擴充的基因。因此,教學中可以收集有關科學史,科學知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等內容,以故事形式充實課堂。
(3)將科學中的勵志故事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在科學發(fā)展史上出現了一批杰出又有名的科學家,他們的身上有著不平凡的經歷。學生在聽故事或閱讀故事時,自然而然地被他們的精神而吸引,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毅力。
(4)將科學小故事作為課外的擴展性閱讀材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科學知識的積累,利用課后的時間推薦幾本富有科學寓意的書,豐富他們的大腦,提高科學認識。在科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介紹國內外最新相關科技信息,使之切身感受到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且直接影響著人類文明進程,從而培養(yǎng)其良好的科技意識。
筆者認為,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熱情,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通過閱讀科學小故事,了解科學家是怎樣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的訓練,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并且勇于提出問題。對此可借助科學小故事中的相關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同時,要加強對教師的在職培訓,轉變傳統(tǒng)的科學課的教學觀念,通過科學小故事的學習,讓同學體驗到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
2.有效教學的評價??茖W課程目標明確指出:“科學課程應在科學探究,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以及對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認識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被诳茖W小故事的有效教學評價也是以這四個維度為基線。
在科學探究方面,教師要通過提問和交流的形式,檢驗學生是否能對小故事中所體現的科學探究的本質有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如是否能夠對周邊的某個自然現象提出問題,通過思考大膽進行猜想和假設,基于條件設計實驗,并檢驗實驗,進而得出結論。
在科學知識與技能方面,科學小故事中蘊含了很多的科學概念和事實,在評價時,更加側重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習得,因為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單純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衡量標準,而更看重綜合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故事中,既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浮力的科學概念,也可用來評價學生對科學概念“浮力”以及音響因素的理解和計算浮力的技能。
在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方面,根據學生對故事的關注程度和具體表現,如是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活躍了課堂氣氛,是否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否加深了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對學生的表現主要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和教師對學生的觀摩等多元進行。
在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認識方面,有效科學教學中,對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認識,具體要結合典型的科學史問題進行評價。引導學生評價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如何正確的看待科學的發(fā)展,如何聯系生活實際,是否領悟到科學源于生活,又服務生活的理念。
總之,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追求教學的效益。科學小故事運用的最終目標和有效教學的追求是不謀而合的。任何教學都是以提高效益為目標的,因此,科學小故事的運用效果的體現和評價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改善。
參考文獻:
[1]賴華榮.有效教學“六部曲”[J].中國學校體育,2008,(9).
[2]胡江倩.論有效教學標準及實施策略[J].黑龍江教育,2001,(10):17-18.
王為民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學生,作為教師,面對學生的過錯,不要大動肝火或簡單懲戒,要用敏感、細膩的心去關注孩子,關注他們犯錯背后的原因,用真情去打動,用愛心去呼喚。
“上課”,“起立”……像往常一樣,我和學生們相互行完禮,示意同學們坐下時,發(fā)現靠后墻邊依然固執(zhí)地站著一個男同學,定睛一看,原來又是小民,我心里已經明白了三分:他肯定又犯錯了。為了盡快恢復課堂的平靜,我輕描淡寫地說:“小民,站著干嗎?快回座位去?!?/p>
“不行”,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叫道,我故作驚訝:“為什么?”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他的周記又沒寫,老師罰他站著反思!”“他上課故意擠我的桌子,干擾我聽講,他應該站著!”“下課后我們跳繩,他故意搗亂……”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數落個不停,小民紅著臉,低著頭,有口難辯,只好“認罪受罰”。
看著可憐的小民,我清了清嗓門說:“這樣吧,小民的錯誤等老師了解后再處理,現在已經上課了,我想讓我的每個學生都坐著上課,可以嗎?”天真的孩子們齊答道:“可以?!蔽覐街弊叩叫∶裆磉叄牧伺乃募绺嬖V他上位坐好,他怯生生地看著我,疑惑地向座位走去……
這節(jié)課,我感覺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始終注視著我,聽講十分認真,當我問道:你們知道生活中的農諺嗎?小民也緩緩地舉起了手, 我立即示意他回答,他吞吞吐吐地說:“谷雨種甘蔗,立夏栽棉花。” 還沒等他說完, 有的同學就叫起來: “ 老師, 他說的是書上的?!薄澳苡涀【褪亲约旱牧?,這說明小民作了充分的預習準備,這種學習方法很好啊,若堅持下去,定有很大的收獲!今天老師要特別獎勵你一枚學習星?!苯淌依镱D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小民的臉又一次紅了, 不過頭抬起來了,神情也舒展了許多。
課后,我把他帶到辦公室,問他為什么不交周記,他說爸媽都外出打工去了,他跟奶奶生活,奶奶不識字,檢查不了作業(yè), 有時一貪玩就忘記寫作業(yè)了,我肯定了他是個誠實的好孩子,跟他一起分析了不做作業(yè)的危害,并和他約定好了,每到周六、周日給他打兩次電話,提醒他好好完成作業(yè),平時遇到難題用電話或QQ與我聯系,他很驚訝,報以羞澀一笑。說到做到,每到周六、周日,我不忘給他電話,詢問他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兩個星期后的一天,我在辦公室批改作業(yè),小民不知什么時候站在我身邊了,我問他有什么事,他很有禮貌地說:“王老師,以后您不用再打電話催我作業(yè)了,電話費很貴的,我一定會先完成作業(yè)再去玩的,一定的!謝謝您的提醒!”然后恭恭敬敬地給我行了個禮,多么細心和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啊,看著那燦爛的笑臉和自信的神情,我好欣慰!
就這樣,他的作業(yè)再也沒落過一次,課堂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許多。
我們是否都有這樣的感覺,有的學生從七年級剛開始就對英語反感,不愿意做和英語有關的任何事情,我們可以客觀地分析一下,其實這些學生很有可能在小學就已經放棄了英語,家長也不夠重視這門課,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七年級也是學習英語新的開始。這需要我們把他們的思想扭轉過來,如果他們真的因為這一門功課成了偏科嚴重的學生,那么其它科目也會因此受影響。說句實話,讓學生不放棄英語,特別是一些比較懶惰的學生,我們教師對于英語教學的持久性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單詞這一關一定要把握好。我們很多教師,包括我在內,教學單詞的方法還是以聽寫、默寫為主,因為這種方式簡單而且有效,學生能夠記住單詞,而且也不會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但是它也有弊端,學生認為這種方法太枯燥、單一,而且就算聽寫了,有一部分學生還是會忘記。因為一個單詞沒有放在句子中,就失去了它真正存在的意義,所以我們在教學單詞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們知道記憶單詞的方法,運用百般方法。
每個單詞都有它自己的發(fā)音規(guī)律,找出它們的規(guī)律再讓學生根據規(guī)律記憶單詞。如,在課堂上讀出一些單詞,然后根據發(fā)音規(guī)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機會說出單詞的拼寫,并講明自己的記憶規(guī)律。但是很多學生都有一個通病,只會讀單詞,但不知道它的中文意思,有的學生會把幾個近似的單詞意思搞混。所以,用單詞造句,讓學生知道怎樣運用這個單詞,才是真正掌握單詞的時候,造句應該貼近他們的生活。例如:有一個學生說,I am a student. 如果當時在教一些介詞和形容詞,我們怎么放在句中才能使此句子更生動呢?I am a kind student next to Lingling或I am a smart student near Lingling.如果學生產生一些問題,可以在課堂中指出來,當場消化一些知識,也可以作為反思維記憶單詞的活例子,來提高課堂記憶單詞的效率。
其次,英語詞組和中文的成語一樣,它們是習慣用語,必須記住。否則,在英語文章中理解就會存在一定偏差,語言表達也會因為沒有了詞組而索然無味,作文會因為詞組的運用變得更生動,更成熟。其實,有了單詞的基礎,一切都好辦。讓學生自己運用詞組來造句,必要時每節(jié)課前5分鐘讓學生把所學的詞組用來造幾個句子,讓班級學生點評,有創(chuàng)意的,可以得到每周班級之星稱號。運用多種方法,以此來鼓勵學生主動去掌握詞組。
第三,句子的運用才是學生真正要掌握的。其實單詞和詞組都是為句子作鋪墊的,句子也就是英語最難把握的一關了,簡單的句子學生容易掌握,但對于有時態(tài)、語態(tài)、動詞不定式等語法在內的句子他們就會錯誤百出。教師就一個時態(tài)拿出來練習時很多學生都會做,但到了綜合練習時他們就會沒了方向,沒了感覺,這主要還在于平時沒有很多練習的機會,由于課文太長,以至于課堂45分鐘能夠掌握課文的內容和練習朗讀已經很不錯了,課外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花很多時間在學習上可能性不大,所以課堂45分鐘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是太寶貴了,學生在課堂中就已經把單詞、詞組記住了,在家里他們就只需鞏固一下所學知識,只要大約20分鐘就可以了。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呢?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在課堂教學之中,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分析課文,就一些問題展開討論,用簡單的英語,或引用課文中的句子,或把課文中的句子改編一下復述出來。整個課堂主要以英語口語為主。在上課前5分鐘讓學生復述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課文內容,講一個簡單的故事,介紹自己或者他人,但必須有創(chuàng)新,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關鍵詞:語文教學;貫穿故事;故事效應
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故事,勢必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講究教學策略,設計內容豐富的小故事,牽引學生自由地探索,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課該如何上成為教育界探討的焦點問題。那么,語文課該如何上?如何呈現自己“別樣”的精彩呢?教學中我不斷研究、反思,摸索出了一些適合常態(tài)課的教學經驗與大家共勉。
一、借故事,引導感悟
故事,永遠是孩子們聽不厭的。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課堂便會呈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講述《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時,文中有一段:“媽,我在這兒呢?瞧――”,我引導學生讀句子說感受。有的學生讀出了法布爾的高興,有的學生說:“法布爾找了好幾天找到了很興奮。”我順勢而導,引導學生想象一種動物棲息的不固定性。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又問學生:“同學們,從這里你認為法布爾是一個怎樣的人?”有的說:“我認為法布爾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庇械恼f:“我認識了一個持之以恒的法布爾。”對學生的回答我都予以肯定,并借題發(fā)揮:“是啊,法布爾有一種不舍棄、不放棄的精神,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學生異口同聲地說:“鍥而不舍”。此時,我靈感一發(fā),為了讓全體學生都能從內心深處理解這個道理――講故事,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于是我接著說:“在湖南一個偏遠的山村,有一位農民,為了尋找一種已經滅絕了的靈蛙后裔,堅持搜尋三十多年。每天他都會提著一個水桶上山……”從學生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們除了對故事感興趣,還喜歡上了這樣的語文課。
二、借故事,深入主題
讓故事在課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應講究“心術”策略。故事要在適當的地方講,恰當的時候收。有時我還會用故事吊學生的胃口,讓課堂之間像說評書一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學習《推敲》一文時,講到“賈島遇到韓愈儀仗隊,韓愈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與他一同推敲”,下課鈴響了,于是,我說:“同學們,今天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賈島遇到韓愈,賈島沒有受到韓愈的責罰,還幫他推敲,可是,由于賈島太執(zhí)著于字句的斟酌,他又一次闖入了儀仗隊,這次就沒有這么幸運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學生眼巴巴地望著我說:“想!”“想知道后事如何,下節(jié)課再講?!?/p>
可想而知,學生在故事的驅使下對下節(jié)課充滿著期待。而補充的故事會讓學生對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深化了主題。
三、借故事,拓展延伸
新課標理念下,語文課堂要求做到課內外知識鏈接。那么,如何更好地達到課內外知識貫通,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呢?我認為還可以適當地講述一些生動、鮮活的小故事,加深學生的理解感悟。如,《金蟬脫殼》一文中,作者對金蟬脫殼的過程寫得如此細膩,文中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鉆、仰、撲、抓住、抽……”我說:“文中作者是偷偷觀察不想被蟬發(fā)現,所以無法觸摸金蟬,如果作者能描寫出觸摸金蟬的感覺會更妙。同學們想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感覺嗎?”學生聲音特別洪亮地說:“想!”“老師小時候捉蟬時,每每看到剛脫殼的蟬,我都會小心翼翼地把蟬放在手心里,摸一摸,涼涼的、滑滑的、嫩嫩的,比剛剛出生的嬰兒的皮膚還嫩”,我邊說邊在手心里做撫摸的動作。我撩起眼簾,發(fā)現學生正雙目圓睜,張著嘴巴,不時發(fā)出“哇”的驚嘆聲。我知道學生心中有驚訝,有羨慕,更多的是期待。課堂結束時,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捉蟬的經歷,由于學生多數生活在城里,這種體驗很少,即使有幾個舉手發(fā)言的,也不能說出體驗中的趣事來,于是,我故意賣關子,說:“同學們想知道老師小時候捉蟬的趣事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聽好了,老師小時候可調皮了。蟬臨出洞前,總要用前爪輕輕劃開一個小洞,與螞蟻窩的大小相等,但又不同,螞蟻窩是圓的,而蟬是不規(guī)則的,由于我經常捉蟬,一眼就能認出哪是蟻穴,哪是蟬洞”(此時,學生臉上,個個流露出佩服極詫異的表情)“有時候我會把沒有蟬的洞再做一遍,先蓋一層硬土,再撒一層軟土,用手來回掃一掃表面,然后用一根細小的木棍捅一個小眼,最后悄悄地躲在一旁看誰會上當。當有人喊出‘這一個’再興致勃勃地挖開洞時才知道上了當,便失望地走了。”學生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就這樣,一堂生動的課在學生的笑聲中結束了
可想而知,當學生回家捉蟬時,會把我的這種經歷作為借鑒,也一定會寫出不一樣的體驗來。
關鍵詞:故事教學 小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11B-0053-01
故事教學,即以故事作為教學素材,開展教學活動,以達到化繁為簡、激活課堂的教學目的,是小學師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形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故事教學的身影隨處可見,我們用它導入新知,引發(fā)話題,組織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實踐,然而,在看似熱熱鬧鬧的教學氛圍下,你是否靜心思考:Do our students enjoy stories in class?And enjoy English?我認為,“enjoy”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最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是他們對教學的肯定,在英語故事教學中,我們要竭力以故事為跳板,開展生動的英語實踐活動,讓我們的學生在教與學的精彩互動中 “Enjoy English”!
一、繪本故事,吸引眼球激興趣
繪本故事深受中低段學生的喜愛,它們圖文并茂,簡單易懂又生動有趣,五彩繽紛又栩栩如生的形象給學生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因此,在中低段的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借助繪本故事的力量,將學生對繪本的興趣遷移到英語學習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利用英語繪本,放飛學生們的想象,促進他們語言的個性化發(fā)展,讓學生們盡情地“enjoy stories”!
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4B Unit 5《Seasons》這一單元時,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就借助英語繪本小故事――《Four seasons》。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以電子書的方式,向學生們呈現了描寫四季變換的繪本故事,通過這些繪圖,帶領學生們走進四季,自然地進入到關于“seasons”的話題討論,為接下來的Free talk環(huán)節(jié)打開了一扇門。在觀看繪本故事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們兩眼炯炯有神,一下子就進入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隨著繪圖的變化,他們走進四季,感受著四季的變化。
通過英語繪本,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幫助學生們快速進入英語課堂學習狀態(tài),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為教學活動開了一個好頭。同時,以繪本故事的方式進入教學主題,有趣又不顯唐突,有利于話題的展開。
二、對話故事,角色扮演引互動
對話是開展口語交際最為真實有效的實戰(zhàn)平臺之一。在教學中,我們在挑選故事素材時,可以有意識地尋找一些以對話為體裁、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英語小故事,通過對話,開展學生的口語實踐活動。通過對話故事,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些以故事為背景的角色扮演活動,通過角色互動,將故事呈現出來,通過扮演的形式,將故事從屏幕上帶到課堂里。
譯林版小學英語Unit 8《How are you?》的交際難點在于用英語打電話,并學會應用表達疼痛等身體感受的詞語。為了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口語實踐,筆者促進學生之間的交際互動,筆者在教學中插入了一個以對話為體裁的小故事,故事以家長和老師打電話展開。在故事探究中,我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理解故事內容,并將這個故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活動中,學生們還動手制作了一個模擬話筒,有模有樣地表演這個小故事。
在這樣的對話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讓學生們“enjoy stories”,還能有效地發(fā)揮故事的語用價值,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訓練場”,促進課堂教學互動。
三、生活故事,延伸話題展個性
生活是語言最富有生機、最真實的應用平臺。在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動手寫一兩個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中、發(fā)生在我們課堂上、發(fā)生在學生之間的英語小故事,以這些真實、有趣、富有生活氣息的小故事,延伸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們的實踐熱情,為英語課堂注入勃勃生機。
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4A Unit 3《My day》這一單元時,筆者在課前,仿照語篇文本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寫了《Miss Lin's Day》,在這個故事中筆者以時間為軸點,分享了自己的一天,還把班里的學生寫到了故事里。在閱讀的時候,學生很是開心,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當大家發(fā)現故事里頭有他們時,更是開心快樂。在分享過后,筆者拋磚引玉,給出任務,要求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自己動手寫一個小故事,并在小組之間進行分享交流。
在這個激趣――仿寫――分享的故事教學過程中,學生由學到用,不僅體驗到生活故事帶來的趣味,而且在實踐中當了一回故事的主角,充分感受到了語言實踐與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促進了學生語言個性的發(fā)展。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對學生而言,應該是一場歡樂、新奇、充滿挑戰(zhàn)的語言體驗,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教學姿態(tài),拉開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應俯身傾聽,亦師亦友,引導學生們走進充滿魅力的英語世界,獲得“enjoy”的真實體驗,從這個角度而言,故事教學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探索的好辦法。
有興趣的同行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