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西方極樂世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范文第1篇

看到弱小,施以愛心,這是佛的仁慈之心;看到強大,不卑不亢,施以贊美,這是佛的慈悲之心。當(dāng)然,看到丑惡的,佛總是施以教化之心,以情感人,以理曉人,以德服人;使其脫離是非苦海與罪惡,這是佛的大慈悲心。

佛,從來不棄一人,而是隨緣而渡;而且,機遇巧合,能渡則渡;不能渡也要施人以慧,指人以路,讓人看清自己的未來的路,向善從善,棄惡棄罪,做一個他人、家庭和社會能夠接受的有用的人。

慈悲不因地域而變,卻因人而異。救渡眾生,是佛的宏愿,也是眾生的福緣。偉大的佛,只有在救渡眾生的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自己對生命的宏愿――讓生命看到自身的光明,并解放自身,做一個快樂的人。

當(dāng)然,在這個救渡的過程中,只有我們每一個人愿意接受佛的救渡,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生命的飛躍。因此,佛對人的救渡,與人是一種相互疇的關(guān)系。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能找到佛緣的人,何止千千萬萬,而是多如牛毛。只是,身在浮華中,大多數(shù)人的功利心與妄念叢生,常常會把心靈的窗戶給遮住了,看不清自身的佛緣所在。其實,只是一張窗戶紙,一捅破,佛緣本身就在自己熱愛生活的真心之中,就在追求真善美的勤勞與奉獻之中。

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人只有認識和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順應(yīng)自然的存在,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走進佛所說的快樂的世界。而且,每一個人都能夠積極地與自然的和諧,與他人的和諧,慈愛天下,樂于奉獻,就體會到生活的幸福,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快樂。

其實,佛緣就是一種境界,就像幸福一樣,是生命的一種燦爛。在平凡的日子里,我們每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日子過得幸福了,世界才會燦爛,我們才能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如果能做到這樣,佛普渡眾生的宏愿就實現(xiàn)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門就會打開了。如此,佛也就不用立什么法,什么教;因為世界已經(jīng)本身都燦爛了,這些法門就顯得蒼白無力。畢竟,在我看來,佛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每一個人把自己的日子過燦爛,才會有西方極樂的世界。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我看來,佛說的屠刀本是指現(xiàn)實中人的妄念、不切實際的想法,自私自利與懶惰,以及那些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與觀念;佛,雖然立下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彼岸,但卻積極的主張人們在人間紅塵中的此岸成佛。

因為,一個人連當(dāng)下的此岸都不熱愛,又怎能熱愛彼岸世界?一個人連自己當(dāng)下的生活都過不好,又怎能在彼岸世界里過好未來的生活呢?一個人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都不能認識自身的光明幸福,又怎能跨進彼岸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門呢

佛說:佛無處不在。佛在人間,佛也在西方極樂的凈土世界。在現(xiàn)實的選擇中,我們?yōu)槭裁匆釛壣磉叺姆?,而去追求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呢?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我們都是生命的載體,存在于現(xiàn)實的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追求現(xiàn)實中的佛緣。因為對于我們來說,佛就真真實實的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

每一天,我們之所以能看到佛緣,就是因為佛在人間傳道,教化人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認識生命,認識人類;我們之所以具有福緣,就是因為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存在著善良與慈愛的佛緣。心中有佛緣,何愁不是佛?擁有生命,就是擁有佛性。只要我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積極地追求燦爛的人生,我們就能在處處看到佛,與佛為伴,一同感受生命存在的燦爛。

佛說:自己做佛,自己便是佛。在滾滾紅塵中,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追求一把健康的人生,播灑一粒慈愛的種子,感恩一次別人的奉獻,我們就能感受到自心的佛性,享受到做佛的快樂。而且,在我們這個生存的空間里,建設(shè)和諧的社會,需要善良、慈愛,也需要人的奉獻精神與勞動。只有這樣,人性中的佛光,才能普照天下。

佛說:心由境生。我們身在現(xiàn)實,處在改革的大潮中,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美好的生活,心中的快樂又怎能不長久呢?心中有佛緣,生活中自然就有佛光普照;生活中有佛光,心中自然便有了佛緣。

西方極樂世界范文第2篇

1.佛教的傳播造就了敦煌藝術(shù)

自兩千年前,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后,與中國的本土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相融合而形成獨具魅力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敦煌石窟藝術(shù)正是中華文化藝術(shù)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它的藝術(shù)魅力不可限量以至于影響整個世界。敦煌飛天壁畫是敦煌石窟藝術(shù)的名片,是石窟壁畫中一種別具個性的藝術(shù)形式,我們在分析和探究飛天壁畫之前首先要了解壁畫存在的原因,其實敦煌石窟藝術(shù)并非為藝術(shù)存在,佛教傳入中國后,受到各個朝代的帝王以及善男信女對于佛陀普渡眾生的教義思想信仰,佛教因此在中國興盛得到了弘揚,敦煌石窟藝術(shù)正是佛教傳播的一種供人膜拜的場所,這源于公元366年一個叫樂?V大德高僧到印度取經(jīng)路過敦煌此地,一天,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敦煌看到佛光四射西方極樂世界眾佛菩薩現(xiàn)前的境界,感悟敦煌是佛法傳播的圣地,于是他化緣開造石窟,建造佛像請畫師繪制精美的敦煌壁畫供信徒頂禮膜拜,因為佛教的教義和佛法的傳播,敦煌藝術(shù)才得以發(fā)展起來。佛教所宣揚的是普度眾生,行善積德相信六道因果輪回。按佛教的教義,人生生死無常一切皆為虛幻,唯有學(xué)佛念佛放下煩惱修五戒十善,行布施忍辱、參禪、精進、誦經(jīng)念佛,才能得般若智慧成無上正覺,修成佛的涅??的境界也就是通過佛教的義理修行,使人得到改變自己的命運脫離生死的煩惱,命終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敦煌壁畫中,其主題有表現(xiàn)佛陀在西方圣境中講經(jīng)說法的場景,在講經(jīng)說法中,眾菩薩天龍八部等各天神來聞經(jīng)聽法和護佑,有的壁畫表現(xiàn)佛陀在成佛之前的經(jīng)典故事情節(jié)。其中飛天壁畫的藝術(shù)形象獨具魅力。在敦煌壁畫中,飛天的造型與色彩生動,線條灑脫律動,天工神韻般的筆法,具有極高的審美內(nèi)涵。

2.那么飛天是什么呢

在佛講經(jīng)說法中飛天常護佑于佛菩薩的四周,以其優(yōu)美的音樂和舞姿來供養(yǎng)佛菩薩,飛天是“乾達婆”與“緊那羅”的稱號。乾達婆為天樂神或香音神其身體散發(fā)出怡人的香味,其來源于古印度婆羅門佛中的神道,佛教把他轉(zhuǎn)為佛教中的天龍八部之一,他不食酒肉常以香氣滋養(yǎng)身體。而緊那羅也出自于印度婆羅門教的神,乾達婆是男性的化身。而緊那羅是女性的化身,他們形影不離轉(zhuǎn)為夫妻,經(jīng)常參加佛陀講經(jīng)說法的活動。乾達婆善歌,緊那羅善舞樂,他們以歌舞樂的形式來供養(yǎng)佛陀,因此,敦煌石窟壁畫中常常會出現(xiàn)以樂舞來供養(yǎng)的飛天繪畫形式,他們或為佛陀歌舞奏樂或來聞經(jīng)聽法,姿態(tài)端莊,飄逸靈動并追隨和禮拜佛陀。

3.飛天壁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壁畫中的飛天大都繪制于佛陀講經(jīng)說法圖的上端,或繪于石窟佛龕的頂端四周。其主要的作用是為佛陀獻歌奏樂跳舞,并為佛陀獻花及供養(yǎng)等。飛天的形態(tài)婀娜多姿,飄逸灑脫,動態(tài)優(yōu)雅。飛天形象另一個特點是穿著天衣飄帶,佩戴花冠和瓔珞,有許多壁畫表現(xiàn)飛天奏樂的場景,有的手持琵琶,有的手持笛蕭和古琴,其形態(tài)多為流動的曲線,呈S形和U字形的構(gòu)圖特點,表現(xiàn)出天界中飛天造型具有飄逸般的韻律和優(yōu)美的舞姿。敦煌壁畫中的各個歷史時期飛天的形象風(fēng)格不盡相同,北魏時期受西域文化的影響其線條粗獷灑脫,飛天造型更具有男性的陽剛力量感,隋朝時期飛天的造型顯得優(yōu)美華麗,被認為藝術(shù)表現(xiàn)得更加優(yōu)美的是唐代的飛天造型,這種風(fēng)格與唐代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有關(guān),唐代壁畫飛天造型臉型圓潤、體態(tài)豐滿柔美,擅長描繪流動的曲線使裙帶更具有動感的韻律。在色彩上多為藍、綠、褐色、土紅色協(xié)調(diào)搭配使色彩柔美與調(diào)合,從飛天的曲線造型中更能體現(xiàn)出中國繪畫的筆法風(fēng)格即“骨法運筆”的意境。無論是造型和色彩的方面講都表現(xiàn)出了飛天輕盈的身姿,舞動著對佛陀的歡喜與感恩,這些飛天伴隨著美妙絕倫的天籟之樂穿梭于西方極樂圣界之中。(如圖1)

以線造型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重要表現(xiàn)語言,敦煌壁畫中對天的描繪,充分展現(xiàn)線條的韻律美,這種自由富于浪漫的線條,正是敦煌壁畫的美感靈魂,她有別于西方傳統(tǒng)繪畫的寫實表現(xiàn),是飛天壁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是中國傳統(tǒng)壁畫的鮮明藝術(shù)特色。如,元代的飛天壁畫,對天的描繪,其線條更加精煉細膩,富有骨感爽朗的韻律曲線,充滿陽剛之美。

由于壁畫述說的是佛教所倡導(dǎo)人生和宇宙的精神境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無煩惱只有自由自在和快樂。敦煌飛天壁畫的行云流水般的線條,與純凈古雅色彩的渲染相結(jié)合,更能表現(xiàn)出、清凈、空靈和極樂的精神世界。

總之技藝精湛的敦煌飛天壁畫,她的藝術(shù)魅力無窮,并經(jīng)歷了歷代繪畫大師不斷的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杰出代表,不僅對中國繪畫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對研究服飾,舞蹈等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如圖2)

二、敦煌飛天壁畫的精神內(nèi)涵

1.安詳?shù)娜松钪嬗^與審美觀

我們在欣賞壁畫的同時不但被飛天壁畫的色彩與線條的美感而感動,更被壁畫運用的藝術(shù)形式語言來傳遞極美的精神內(nèi)涵而感到心靈的震撼,這些精神內(nèi)涵就是佛陀所倡導(dǎo)的人生宇宙觀,它能解脫人性的苦惱和了脫生死輪回,進入永恒不滅的極樂世界,而這種極樂世界的意境,應(yīng)該理解一種安詳與空靈的至善極美的精神情境,它是人生追求的宇宙觀,也是美感至高無尚的意境。那么安詳如何理解呢?安詳源自于佛法禪宗修行的極高境界,安詳是佛法的限量,是禪的生命,佛教講得眼、耳、鼻、舌、身、意與之感知相應(yīng)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繽紛幻象中,我們的感知是不真實的,是虛幻的世界,需要我們正確的感受我們的身心,佛法講圓融,心靈統(tǒng)一于沒有憂慮、沒有恐懼、沒有私欲、沒有攀緣、沒有矛盾離開一切執(zhí)著。一切相對調(diào)和,統(tǒng)一的心靈狀態(tài),當(dāng)心靈內(nèi)心變得調(diào)和統(tǒng)一,一切相對是無二元論的,一切無礙,擺脫業(yè)力形成的自我,這樣的心靈才是無比安詳自在,心靈安詳了它超越了一切,是自性的絕對的真實,沒有二元的東西,沒有偏見。安詳是純真、至真、至善的安詳?shù)男撵`,其超越時空,是永恒純潔的自覺,是永恒的安詳唯求心安才是真正的解脫,才是三味耶才是摩訶般若,是真如是自性和本心。在飛天壁畫中其表達的題材意境足以說明安詳?shù)拿缹W(xué)觀在敦煌壁畫中的體現(xiàn)。飛天為佛陀歌舞奏樂獻花獻桃等,其場景是極樂世界,這使我們的身心由入世到一種出世的精神境界,為給我們自己的心靈帶來無比的震撼,凈化我們心靈使我們心靈被其升華為極美極高安詳?shù)木袷澜纭?/p>

從另一個方面分析,飛天造型似真非真,筆墨曲線貫穿于波浪云霧?c飄帶之間的線條,由繁化簡,色彩調(diào)合,這些形式的處理也具有圓融安詳?shù)拿栏袃?nèi)涵,并會折射出一種人們對安詳最高境界的憧憬與崇拜。(如圖3、4)

2.空靈的美學(xué)思想意境

空靈的美學(xué)觀是一種美妙無窮不可捉摸是透明的、清凈的。在佛家與道家思想中空靈的美學(xué)觀升華為極高的境界,佛家認為空靈是無相的,《金剛經(jīng)》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說的都是空,這種空是放棄我執(zhí)我欲才會現(xiàn)真如,是最高的哲學(xué)思想真諦。靈是靈感的靈想與悟性,道家講的是“無極之境”也是空靈的更高境界,它是無限的深度、廣度與高度,是壯闊幽深的空間。飛天空靈的意境表現(xiàn)為飛天形象穿梭于佛陀講經(jīng)說法的情境之中,它是超越時空的精神彼岸是無上正覺智慧的結(jié)晶,飛天造型其翻轉(zhuǎn)流動的曲線,彰顯出空靈的意境,天女們輕歌慢舞演奏著美妙的天籟樂音,這些美妙的樂音,由西方極樂世界悠揚地傳遞給我們心靈世界,這是無限的空靈,其遙遠是不可極又近在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在的心性中,需要我們用頓悟的自性心靈感悟和擁有她。因此,敦煌飛天壁畫的線條與色彩具有空靈的審美內(nèi)涵。

西方極樂世界范文第3篇

1、農(nóng)歷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祈愿眾生圓滿解脫。

2、觀音,舊譯光世音、觀世音,略稱觀音;新譯觀世自在、觀自在。觀世音者,觀世人稱彼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觀世音;觀世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觀音有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但世人常說之觀音則指六觀音中之圣觀音。《法華經(jīng)》曰:“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觀音菩薩又是西方三圣之一,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脅侍。

3、觀音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后傳至中國內(nèi)地、西藏、南海及日本等地,有關(guān)觀世音之記載很多。西藏信仰觀音尤盛,代代達賴喇嘛皆稱為其化身,且其真言即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廣傳于藏地。自西晉竺法護《正法華經(jīng)》譯出之后,中國內(nèi)地亦大興觀音之信仰。北魏以后,造觀音像之風(fēng)益盛,今大同、龍門石窟存有遺品甚多。隋唐以后,諸種觀音像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薩像,觀音菩薩即居大半。據(jù)稱觀音菩薩生日為陰歷二月十九日,出家日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為六月十九日,我國信眾即在上述日期舉行相應(yīng)法會。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西方極樂世界范文第4篇

[關(guān)鍵詞]五方佛;密宗

中圖分類號:U2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1-0141-02

五方佛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位佛,又稱五智佛、五方如來、五智如來,即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相佛、東方香積世界阿z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微妙聲佛(不空成就佛),分別代表中、南、東、西、北正方。其中東、南、西、北四方的佛又稱作“四方四佛”。金剛曼陀羅界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和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方佛為部主。

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即為大日如來,意譯為“遍一切處”、“光明遍照”,由于毗盧遮那佛智慧之光能遍照一切處,能使三千大千世界永放光明,能開發(fā)眾生之善根,成辦世出世之事業(yè),因此又得“大日如來”的稱號①。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之一,密宗金剛界和胎藏界都奉為主尊,代表法界體性智。八只雪獅抬寶座,象征圓滿證得法界體性智。他的凈土名號為色究竟土,能轉(zhuǎn)無明煩惱,能凈色蘊。修行本尊法,能清除癡毒,將色蘊轉(zhuǎn)變成法界體性智。大日如來佛亦有雙身,但是很少有修行者能修到這一境地。

大日如來佛,又為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是表示絕對真理的佛身。在漢譯中,又有摩訶毗盧遮那、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光明遍照等名號,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來,是法界體性自身,是實相所現(xiàn)的根本佛陀。

“毗盧遮那”意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有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和等流身四種身,為密宗將宇宙實相佛格化之根本佛,同時也是一切諸佛菩薩所出之本原及所歸之果體;其身口意業(yè)遍虛空。

據(jù)經(jīng)書記載,大日如來分本地法身與加持受用身兩種,其中本地法身指如來之自證極位,加持受用身指說法之教主。密宗以大日如來為最高之佛格與根本總德。以其與諸法遍在,故密號遍照金剛。

又因大日如來為金、胎兩部曼荼羅之主尊,故而得到密教界重視,其智德以金剛界大日如來表示之,其理德則以胎藏界大日如來表示,理智二者分不而離?,F(xiàn)存之大日如來像,不論繪畫或雕刻,均為坐像。在金剛界中,皆身呈乳白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手結(jié)智拳印,頭戴五佛寶冠,著妙天衣。在胎藏界中為中尊,結(jié)跏趺坐,菩薩像,頭戴發(fā)髻,身纏輕妙之衣,手結(jié)法界定印,即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拇指相抵,通身金色(或白色)。

毗盧遮那佛結(jié)兩種佛印,在金剛界持智拳印,以雙手各作金剛?cè)?,左手食指直Q,以右手的小指纏握住左手食指的第一節(jié),而左手食指端支拄著右拇指的第一節(jié)。此印含理智不二、生佛一如、迷悟一體等深義;在胎藏界結(jié)法界定印,即右手掌上仰,安于左手掌之上,兩拇指頭相接。其中右手五指表示佛界之五大,左手五指表示眾生界之五大,二手相疊表示生佛不二之義,拇指(空指)指頭相拄表示空大之融通無礙,以其相寂靜不動,故稱為法界定印。

大日如來佛的東南西北四方為四方佛,東方即為阿z佛,為不動如來,又稱“不動佛”、“無動佛”、“無怒佛”、“無嗔恚佛”等,因佛菩提心堅定不動如山,“阿之言無,z之言動”,故名為“不動”,有無嗔恚的意思。無嗔恚是佛門修行的基礎(chǔ),是佛門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為嗔怒會生煩惱,而煩惱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礙。

據(jù)《阿z佛國經(jīng)》稱,阿z佛是東方妙喜世界的教主,如果有人勤修“六度”(即六種從生死此岸到達涅彼岸的方法、途徑、布施、持戒、忍、精進、定、智慧),發(fā)愿生到東方妙喜國的人,死后可以轉(zhuǎn)生于此。經(jīng)書中還描述了東方妙喜國的美妙與歡樂,令人向往。這些描述其實表現(xiàn)了古人對旭日升起的東方的好感,旭日象征著萬物欣欣向榮,因此認為東方是生之樂園。

阿z佛對眾生無_恚,代表大圓鏡智,這種智能顯現(xiàn)世界萬象。八只大象抬寶座,象征能征服轉(zhuǎn)化最煩惱之毒,一切作所皆為利他。他的凈土為喜悅凈土,能轉(zhuǎn)_心,能凈識蘊。修本尊法,功德加持不可思議,天龍八部都可以為修行者清凈法音,還將識蘊轉(zhuǎn)變成大圓鏡智。

阿z佛發(fā)二十愿:即於無_愿、不起二乘愿、不生三毒愿、不順五蓋愿、如說而行愿、與智相應(yīng)愿、世世出家愿、沙門正行愿、妙說善辯愿、住三威儀愿、靜默隨順愿、說法空相愿、說法不動愿、不事外道愿、行施平等愿、舍命救護愿、不說他惡愿、避利如怨愿、夢中無失愿、誓愿堅固愿。并給予眾生十二種功德:能拔諸苦、魔不能嬈、患不能侵、能地獄救、女人泰產(chǎn)、福德優(yōu)渥、得大智慧、致不退轉(zhuǎn)、現(xiàn)證無學(xué)、蒙佛護念、得生佛x、速證菩提。

大日如來的南邊為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這種智認為世界萬法平等,最能管理財富,又稱為平等金剛,象征修行之德和聚福之德。八匹馬抬寶座,象征能快帶證悟。他的凈土為具德凈土,能轉(zhuǎn)慢毒,能凈受蘊。修本尊法,可以斷生死輪回,將受蘊轉(zhuǎn)變成平等性智。

寶生佛為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之一。在一些顯教經(jīng)典里又被稱作“南方寶幢佛”或“南方寶相佛”。漢地的寺廟對于這位佛供奉也極少。在密教里,寶生佛是修習(xí)密法觀想的佛陀之一,象征大日如來的平等性智,是密教的重要膜拜對象。密教經(jīng)典《守護經(jīng)》記載說,寶生佛左手持衣角于手心,右手仰掌,象征寶生佛“滿足眾生所求”的本愿。*寶生佛屬金色(也稱黃色)寶部部主,居南方,故亦稱為五方佛中之南方佛;因?qū)毶鹁哂衅降刃灾?,也稱為五智佛之一。

密教修法時,所觀想的佛菩薩,各有一定的方位與顏色光明。依經(jīng)書《瑜伽焰口》所載,寶生佛在南方世界其身赤色放大光明,手執(zhí)摩尼寶。又依密教經(jīng)典《守護經(jīng)》所載,寶生佛的印契是滿愿印,即左手持衣角當(dāng)心,右手仰掌。修法時,觀想自身皆融成金色,此身即成寶生如來。并從頂上放金色光,現(xiàn)出無量金色菩薩,各自手中持雨如意寶,光照南方恒沙世界。眾生如遇此佛光,則所有愿求皆得滿足。這種觀想法,也象征寶生佛“滿足眾生所求”的本愿。

寶生佛像征著大日如來五智能中的第三智即平等性智。所謂“平等性智”,是說人們有八種認識作用的識體即“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未那識、阿賴耶識因而此智視世界萬法平等無差別。寶生佛也代表著修行之德和福聚之德。他還是專司一切財寶的佛門大財神。

寶生佛有四位最親近的隨侍菩薩,分別在東南西北四方,即金剛寶菩薩、金剛光菩薩、金剛幢菩薩、金剛笑菩薩,四們菩薩以無執(zhí)著之布施,成就佛福德莊嚴功德。

寶生佛的佛座為馬座。佛教認為,世間尊貴吉祥的動物,以馬為先。馬有慧用,世以為馬。馬能行于地、空,地為理,空為智,南方為理智具足之處,故以馬為寶座。馬還具有迅疾的神通,密宗的三密修法即手Y印契、口誦真言、心觀佛尊,據(jù)稱可與佛的身、口、意相應(yīng),即身成佛。這種修行成佛十分迅速,而馬之迅疾神速與相似,成為其迅速成佛的標志。所以,寶生佛以馬為寶座也是含有深義。

大日如來的西方為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這種智能觀方法、明善惡。八只孔雀抬寶座,象征能征服貪欲,讓修行者心平氣和。他的凈土為極樂凈土,能轉(zhuǎn)貪毒,能凈想蘊。修本尊可以消災(zāi)除疾,命終往生凈土,修本尊法,可以清除貪毒,將想蘊變成妙觀察智。

阿彌陀佛是梵語,漢譯有十三個名號,即“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凈王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等,同時也被尊稱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②,意為對佛的尊敬、皈依、歸敬、歸命。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合稱“西方三圣”。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凈土宗則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主。

《無量壽經(jīng)》記載了阿彌陀佛的由來:在過去久遠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時代的世界里,某位國王聽聞了自在王佛的說法后,內(nèi)心充滿愉悅喜樂,發(fā)起趨向無上菩提正覺的真實向道之心,放棄國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門,名為“法藏”, 后發(fā)四十八愿而成佛。

據(jù)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和《阿彌陀經(jīng)》的記載,阿彌陀佛所在的極樂世界是這樣的:它的一切設(shè)施都是金、銀、琉璃、珊瑚、玻珀、硨磲和瑪璃等七種寶物構(gòu)成的,這里的眾生智慧超凡,相貌出眾,沒有人間的苦惱和艱辛,眾生一律平等,沒有等級之分,這就是修行阿彌陀佛的根本目的。而根據(jù)凈土宗的理論,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一信二愿三持名。

阿彌陀佛也具備佛的一切相好特征,他的形象主要有坐立出種姿態(tài),坐像的姿勢是:結(jié)跏趺坐,兩手結(jié)彌陀定印于臍下,掌心有一個寶瓶或蓮臺。站像姿勢為:佛身站立,右手下垂,作與愿印,左手當(dāng)胸,掌中置金蓮臺,即為“接引佛”。如與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在一起亦稱為“西方三圣”。

大日如來佛的北方為不空成就佛,密號悉地金剛、成就金剛。又稱為不空成就如來,是金剛界五佛之一,位于金剛界曼茶羅五解脫輪中北方月輪的中央、大日如來的北方,而在胎藏界中,則被視為北方天鼓雷音佛的同體,稱為天鼓音佛或雷音王佛。

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此智可成就自利利他事業(yè),是專司方法成就之德的佛,又稱之為事業(yè)佛。八只桑桑抬寶座,象征能征服嫉妒,成就一切。他的凈土為勝業(yè)凈土,能轉(zhuǎn)嫉妒。修本尊法,可以轉(zhuǎn)化自身的五種意識,成就智慧。

北方不空成就佛的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名勝業(yè)凈土,藏文名稱意思行為、完全、圓滿。所以此佛土名又叫“諸行圓滿”,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輕易成就,諸行圓滿?!吨T佛境界攝真實經(jīng)》載,不空成就佛手印是施無畏印,即左手執(zhí)衣兩角,右手展掌、豎其五指,當(dāng)肩向外。這一手印,乃為救度有情眾生與成就佛法的功德。

不空成就佛的印契是施無畏印,即左手五指執(zhí)持衣的兩角,右手展開手掌,豎起五指,掌面當(dāng)肩向外。這一個印相,象征佛陀拔濟有情,與一切所做事業(yè)皆成辦的功德。不空成就佛在五佛智中,轉(zhuǎn)化凡夫染著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意識,成為如來的清凈智慧,表彰一切如來的成所作智,象征如來能以大慈的方便,成就一切佛法事業(yè)及眾生事業(yè)③。

在不空成就佛的加持之下,無論是在佛法事業(yè),或是世間的事業(yè),一心祈愿者,都能獲得圓滿成就;而且能成就利益自身及他人的妙行,并遠離一切煩惱。

不空成就佛的形象為通身金色(或綠色),左手結(jié)拳印,安置膝上,右手舒覆五指當(dāng)胸,蓮花座上結(jié)跏趺坐。而在降三世羯磨會的形象則是:二手握拳,右手在內(nèi),左手在外,兩手于胸前相交叉。在金剛界五部中,不空成就佛為事業(yè)部部主,其身雜色,現(xiàn)種種相,坐騎為迦樓羅(金翅鳥)座,此鳥威力能降諸龍,隨所向方,龍能降伏,人天一切諸龍無不歸伏,因而為其坐騎;在密教圖像里,不空成就佛的四方,通常都安置有四位近事菩薩。四位菩薩的方位如下:前方是金剛業(yè)菩薩,右方是金剛護菩薩,左方是金剛牙菩薩,后方是金剛?cè)兴_。

五方佛有“轉(zhuǎn)識成智”的功德,也就是說可以修行者把自己的認識轉(zhuǎn)化成智慧,五種智慧也是大日如來的不同化身??偟膩碚f,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代表大智慧大光明,修持本尊,可以保佑修持者除妖避邪,能給修持者帶來萬物之精華,通天地之氣,能讓修持者勇往直前,光明快樂。

東方世界的阿z佛,代表大圓滿智,表示覺性。因阿z佛在東方世界的七寶樹下成佛,佛剎名為妙喜,修持者修持本尊法,即可往生妙喜世界,那個地方?jīng)]有三惡道,環(huán)境殊勝,人人為善。

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表示福德。修持本尊法,能使修持者自身佛光寶氣,所求福德一一證驗。在此具德凈土,人無煩惱,一切平等。

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表示智慧之意。修持本尊佛法,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非常好,沒有寒暑,沒有陰晴,沒有生死輪回,只有涼爽舒適,只有心地清凈,能時常聆聽到佛菩薩的教誨,還能得到與佛無二的智慧。

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表事業(yè)之意。修持本尊法,世間之事無所不能。

每一種智又分為有漏智和無漏智,又分別按照以上五種智慧層次遞進。五智又各具五智。智智無邊成具無量之智。從古至今,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隨著五智的遞進而產(chǎn)生的。

參考文獻

(①②③引自黃卓越主編《中國佛教大觀》第八編“圣像崇拜”之“五方佛”,1994年11月哈爾濱出版社)

西方極樂世界范文第5篇

中原大佛導(dǎo)游詞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河南旅游觀光!很高興能為大家導(dǎo)游服務(wù)并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還請大家對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今天我將帶大家到魯山縣中原大佛景區(qū)旅游觀光,預(yù)祝大家玩得開心。

魯山縣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東麓,東臨煤城平頂山,北接省會鄭州,西與洛陽相望,南與南陽毗連??偯娣e2432.32平方公里,轄五鎮(zhèn)十七鄉(xiāng),554個行政村。西南北三面環(huán)山,西高東低,山脈連綿,河流縱橫,東向開口與黃淮平原相連。其歷史悠久,于夏商時便初稱魯縣,曾改稱魯陽,因故城地處魯峰山而得名,從1983年至今屬平頂山管轄。魯山縣自然資源豐富,在平頂山四資源優(yōu)勢中占了兩個。這四大資源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黑、白、黃、藍。其中,“黑指的是煤資源,在魯山儲量達1.3億噸。另外,“藍”指的是水資源,在魯山有大、中、小型水庫39座,地?zé)崛?處,分別是上湯、中湯、下湯、溫湯和堿湯。其中,中湯年平均水溫45。C,下湯年平均水溫29。C,上湯最高是73。C,溫湯和堿湯兩處溫泉年平均水溫21。C。是春秋思想家墨子的故里,至今仍保留著先哲的活動遺跡。這里曾是唐代大詩人元結(jié)(字次山)的誕生地,詩人仙逝,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親為撰文書碑。顏碑至今保存完好,顏碑亭矗立于魯山第一高中園內(nèi)綠樹掩映之中,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魯山縣是全國旅游大縣,昭平湖景區(qū)位于魯山縣中心區(qū)域,是國家AAAA級風(fēng)景區(qū),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已形成一個較大的旅游市場,年接待游客量達60萬人次。魯山是宋代名將牛皋的故鄉(xiāng),是清代大俠買壯圖的棲身地,至今仍傳頌著他們石破天驚的佳話。

中原大佛景區(qū),座落在,魯山縣城西50公里,鄭州至堯山高速公路終點,與311國道交匯處,景區(qū)交通便利,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薈萃,擁有世界第一佛、第一鐘,大陸第一湯,伏牛山區(qū)第一寺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是集佛教文化,溫浴遼養(yǎng)、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是河南伏牛山生態(tài)游的龍頭景區(qū)。歷經(jīng)10多年的建設(shè),景區(qū)初具規(guī)模,知名度日漸提高,已經(jīng)成為豫西南具有重要影響的旅游景區(qū)。景區(qū)有牌坊、佛泉寺、愿心臺、?;鄞蟮馈⒍Y佛壇、八寶廣場、中原大佛、天瑞吉祥鐘及鐘樓等景點景觀,及配套服務(wù)設(shè)施組成。

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漢白玉大牌坊,坐北朝南,東西20余米,高15米,坐落在佛泉河南岸,呈五門六柱型。自底座有六根巨柱拔地而起,撐起上面九層玉雕,直達最高處五個門樓。中間的大門樓高昂沖天,兩邊逐漸雙落,典雅古樸,別具風(fēng)格。

過牌坊,跨過116米長的朝圣橋,迎面來到千年古寺——佛泉寺。

佛 泉 寺

佛泉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一說玄宗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貞觀初年,唐太宗夜做一夢,見佛祖立于中州之玉枕山下,為婆娑湯池眾生遍灑甘露,為之一震,知佛祖點化,即依夢境畫圖,命人于中原大地尋覓。自魯山縣城西行過下湯,進中湯,尋至亂湯(上湯),見之地形與圖相符,喜出望外。寺前沙河南岸終年有溫泉噴出,水質(zhì)優(yōu)良,水溫適宜,富含礦物質(zhì),善治百病,人稱“佛泉”。河北山勢軒昂,紫氣沖天,即于山前尋穴建寺。寺由泉而得名。

佛泉寺歷經(jīng)幾度興廢,現(xiàn)修復(fù)的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

下面請隨我一同走向山門。山門是寺院的大門,建筑面積128.8平方米,正中門上方的匾額“佛泉寺”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趙樸初大師親筆題寫。山門兩側(cè)是哼哈二將,哼將名叫鄭倫,哈將名叫陳奇,他們都是商末時的大將。鄭倫拜昆侖山渡厄真人為師,學(xué)得“竊中二氣”之法。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飛魄散,由此得名哼將。陳奇是受人秘訣煉就體內(nèi)一道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出,嗅到者當(dāng)場死亡,故稱哈將。哼哈二將戰(zhàn)場相遇,一哼一哈各顯神通,難分上下。周滅商后,天下太平,姜子牙奉命封神,策封鄭倫和陳奇鎮(zhèn)守西釋山門,宣布教化,護持佛、法、僧三寶,稱密跡金剛和那羅延天。

一般寺門都有三個門,且中間門大,兩邊門小,左邊叫無相門,中間叫空門,右邊叫無作門。三門都有脫離塵俗之意。由于佛寺多依山而建,所以寺門也稱“山門”。

中國的寺院布局大同小異。進入山門的后的第一個殿是天王殿,面闊五間,進深三架,面積96.6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彌勒佛,兩邊是四大天王。彌勒佛的化身像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大肚彌勒佛,完全是中國化的佛。他兩耳垂肩,袒胸露肚,開口常笑,但語出無定,瘋瘋癲癲,寢臥隨處,常拿著一個布袋,終日奔走,勸人教化,人又稱之為“布袋和尚”。五代后梁真明二年,在岳林寺圓寂時口念:“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边@時人們才醒悟,他原來是彌勒佛的化身。彌勒佛的形象啟迪世人,要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教育人們要寬容大度,容人容事,不要小肚雞腸,自尋煩惱。古人撰寫對聯(lián)贊譽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把矍皽鲜┯芯壢?,相親相近,怎不滿腔歡喜;世上盡多磨難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彌勒佛像一般都置于天王殿,面對山門,故又稱歡迎佛,寓意笑迎天下朝佛人。

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提多羅吒,持琵琶,住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持寶劍,住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龍),住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持寶傘,住北俱盧洲。中國佛教徒認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司風(fēng);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司調(diào);北方多聞天王執(zhí)傘,司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司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fēng)調(diào)雨順”。寓意年年豐收,豐衣足食。

彌勒佛背后供奉的是韋馱菩薩,韋馱又稱韋馱天,受佛祖之意,統(tǒng)管東、西、南三洲,護持佛法,保護出家人。人稱“三洲感應(yīng)“。韋馱與金剛力士、四大天王都是佛教護法神。韋馱因護法有功,成了菩薩。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韋馱,是少年武將的形象,手拿法器金剛杵,忠實的保護著佛、法、僧。

寺院的第三進是大雄寶殿,俗稱大殿,是寺的主要建筑,面闊七間,進深四架,面積173.28平方米。這是僧人活動的主要場所。供奉的三世佛:中間是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還有阿難和迦葉。釋迦牟尼的背后是倒座觀音和善才童子、小龍女。

佛是佛教最高的神,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是其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釋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釋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jù)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逐創(chuàng)立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好了,大家也聽完了我對釋迦牟尼佛的介紹。我們大家再來看一下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都是傳說中的佛。藥師佛他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拿藥丸,表示救治眾生疾苦。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臺,表示普渡眾生的意思。西方極樂世界是佛教傳說中描繪的最美好的理想社會,在那里沒有等級之分,眾生一律平等,身體健康、聾者能聽、啞者能語、跛者能行、人的壽命由自己隨意而定。人人可享盡快樂,沒有痛苦和煩惱。我們再來看這兩尊小佛像,是阿難和迦葉,二人是佛祖五十歲后的兩個貼身隨侍弟子。

迦葉和阿難常常隨侍佛陀左右,被稱為“二賢者”,后來在寺院就形成了“一佛二弟子”的雕像。

來看十八羅漢,羅漢都是佛祖的弟子,佛經(jīng)上說他們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間,受世人供養(yǎng)而為眾生作福田。關(guān)于十八羅漢,據(jù)佛經(jīng)記載:佛祖開始令其四個弟子留在人間普渡眾生,后來感到天地太大,便增加了十二個,成了十六羅漢。在唐末畫家貫休和尚畫完十六羅漢后,又加了斯里蘭卡高僧慶友和唐代取經(jīng)的玄奘法師,這便是十八羅漢的由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欽定,去掉慶友和玄奘,補上兩位中國僧人降龍和伏虎,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十八羅漢。分別是:舉缽羅漢、伏虎羅漢、喜慶羅漢、看門羅漢、靜坐羅漢、挖耳羅漢、長眉羅漢、騎象羅漢、坐鹿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芭蕉羅漢、過江羅漢、布袋羅漢、降龍羅漢、笑獅羅漢、沉思羅漢。

佛祖后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面向北,故稱倒座觀音。在佛教中,菩薩的地位僅次于佛。觀音菩薩左手持凈瓶,右手扶在左手上,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佛法廣大。觀音作為菩薩本無性別,到南北朝時,北魏靈太后,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大慈大悲和方便閨房小姐供奉,改觀音為女身,從而產(chǎn)生了咱們所看到女身觀音像。觀音左邊是善才童子,右邊是龍女,是觀音的隨侍。

?;鄞蟮?/p>

大殿往上是愿心臺,面積約6000平方米。北部設(shè)有焚香許愿的大香爐。在這里燒香許愿是很靈的喲!在香爐前跪拜,抬頭能看清大佛慈祥端莊的面部表情,焚香叩拜后默默許愿,大佛會保佑你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

【擴展閱讀】

中原大佛簡介

周宁县| 江陵县| 安康市| 营山县| 时尚| 新源县| 许昌市| 阳山县| 桐梓县| 金堂县| 仁怀市| 孟州市| 安徽省| 离岛区| 塘沽区| 文化| 和静县| 连江县| 弋阳县| 天津市| 佛教| 武乡县| 宾阳县| 稻城县| 城市| 潍坊市| 从江县| 太仓市| 剑河县| 车致| 峨眉山市| 合作市| 婺源县| 浙江省| 竹溪县| 乌恰县| 宁波市| 惠安县| 太仓市| 合水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