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汪曾祺談吃

汪曾祺談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汪曾祺談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汪曾祺談吃范文第1篇

中國人歷來信奉“吃”這一字真訣,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說,西方人對待吃,僅把它看成是給機器加油料,而中國人則視之為人生至樂?!俺浴弊植簧献溃袊幕亩亲泳蜁T下去,也少了許多色香味。

可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文人說茶,不會油膩了滿腹詩書,論及其他就嗆了煙火氣,吃下去是個好,說出來卻是個俗,挺尷尬的。“是真名士自風(fēng)流”,食物不能閉口不吃,當(dāng)然也決不能閉口不談。蘇軾被貶黃州時,發(fā)明了“東坡肉”,還樂呵呵地向人們傳授他的烹調(diào)經(jīng)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既是在做菜,也是在做心境。金圣嘆臨刑前,悄悄告訴兒子說,“豆腐干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大災(zāi)禍輸給了小詼諧,死倒不是個事了。清代袁枚也是個美食家,他曾作了一首詩,名曰《雞》:“養(yǎng)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固佳,不可使雞知。”雞若知道了,當(dāng)啐他一臉米。近代還有梁實秋,寫《雅舍談吃》,卻不怕這“吃”字太過霸道,張著大口把“雅”字饕餮了。而把“吃”寫“雅”了,那又是一種境界。

然后,施施然走出來一個汪曾祺。汪曾祺是“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同時也被譽為“最后一位文人美食家”。他寫了許多美食散文,平淡似大碗茶,自然若一茬春韭,家常如小蔥拌豆腐,字里行間都能榨出味來,在鼻孔里、心尖上亂撓。談美食,斷不能寫成菜譜,白開水一般,香不起來。汪曾祺在做美食散文這盤菜時,暗暗放了一味作料——情,具體來說就是鄉(xiāng)土情。他是沈從文的弟子,師徒二人都害了鄉(xiāng)土相思病,這一病就入了膏肓,扁鵲也難治。沈從文的鄉(xiāng)土散文具有抒情性,汪曾祺則淡化感情,著墨于“記人事,寫風(fēng)景,說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昆蟲”,以平淡出之。它不是醬醋,上了色,一眼瞧見端倪;而是化在菜里的鹽,欲知滋味,得夾一筷子,慢慢嚼。如《故鄉(xiāng)的野菜》一文,他寫了好幾種故鄉(xiāng)的野菜,先用白描,看不出悲喜,但寫至灰菜,鄉(xiāng)土情再也撇不開、捺不住了,感情逃出了“文字獄”。你終于知道,他最懷念的一種野菜,叫家鄉(xiāng)。

《海味·南方》一文中,小作者從大師傅和爺爺?shù)男χ凶x到了相同的含義——“高興于他人對自己家鄉(xiāng)美味的肯定,感動于他人對自己鄉(xiāng)土風(fēng)情的共鳴”。海味,南方,我的家。

無論是野菜抑或海味,味到濃時即家鄉(xiāng)。

汪曾祺談吃范文第2篇

一、飲食文化中的人生哲學(xué)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很平常的生活瑣事或者事物,在汪曾祺的筆下變得如此有趣,心里會由衷的發(fā)出感嘆:原來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汪曾祺教給我們的是欣賞生活,品味人生的方法。在如今的這個快節(jié)奏的生活環(huán)境里,我們努力的拼搏奮斗著,卻遺忘了生活原本樂趣。汪曾祺的散文還原了生活本來的面貌,使人們看到一個寧靜安逸的生活畫面。他告訴我們生活的真諦在于欣賞生活,留意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從中發(fā)現(xiàn)出樂趣。

汪曾祺特別中意“吃”的文化,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墨客們僅作為一個品嘗者對美食做出嘖嘖稱羨的姿態(tài),而是更愿意做一個制造美食的美食家,這種制造美食的過程也是他最為享受的,從最初的準(zhǔn)備原料,到精細制作,再到最后完工,這種過程使人感受他生活的精致,充分享受著烹飪的樂趣。

為了能夠做好菜,他對做菜也是吸收別的地方的優(yōu)良做法,不斷地進行總結(jié)改變。比如在提高炒青菜做法時,他認為“昆明的青菜炒得好,因為:菜新鮮,油多,火爆,慎用醬油,起鍋時一般不烹水或烹水極少,不蓋鍋(飯館里炒青菜多不蓋鍋),或蓋鍋時間甚短。這樣炒出來的青菜不失菜味,且不變色,視之猶如從園中初摘出來的一樣?!本褪沁@樣不斷地吸收他人的長處,汪曾祺廚藝之高也是為人所知的。美籍華人聶華苓到北京,指名要到汪曾祺家吃一頓他親手做的飯菜。其中一碗煮干絲,聶女士吃得最后竟端起碗來把剩余的湯汁喝光。臺灣女作家陳怡真到北京,也是指名要去汪曾祺家吃飯。正因如此,汪曾祺的做的菜很快被加冕為“名士菜”的稱號。汪曾祺對待美食的態(tài)度,也如對待人生一樣,揚長避短,吸收百家之長,只有這樣才能做得好人生這盤菜。

作為品嘗者,汪曾祺的口味是大眾化的,什么地方的美食都愿意嘗一嘗。他曾說過,“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边@顯現(xiàn)出他包容、寬懷的生活態(tài)度。比如在《豆汁兒》一文中敘說:“北京的老同學(xué)請我吃了烤鴨、烤肉、涮羊肉,問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兒?”我是個“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的,喝豆汁兒,有什么不“敢”?”。我認為一個不太愛挑食的人,大多數(shù)肚量也是很大的,這樣一種心態(tài)也在影響著人的性格。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去嘗一嘗,經(jīng)歷的越多,人也越成熟,對人的發(fā)展也越有好處。面對現(xiàn)在社會面臨的許多問題和現(xiàn)象,如果能有凡事都容得下的肚量,不去計較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把握好自己的原則底線,那么人的生活狀態(tài)自然也會好很多。

二、面對困境,隨遇而安

人的一生總會碰到不如意的時候,在面對這些困難時,應(yīng)該保持一個怎樣的心態(tài)?或者說怎么去調(diào)整自己的心情,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今這個社會面臨著許多生活壓力,就業(yè)、擇偶,買房等一系列問題,有很多人為這些問題所困擾,甚至因此得了抑郁癥。據(jù)報道說,預(yù)計到2020年,抑郁癥可能成為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而心態(tài)沒有調(diào)整好是得抑郁癥的主要原因。要想在現(xiàn)如今這個社會生活下去,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tài)是非常重要的。從汪曾祺的散文里,我們可以知道如何面對困境,怎樣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

在1958年,汪曾祺被劃為“”, 下放張家口的農(nóng)業(yè)研究所。農(nóng)業(yè)研究所要派他到沽源的馬鈴薯研究站去畫馬鈴薯圖譜,一個作家被“發(fā)配”到這個荒漠的地方。照一般人來說,心情是會非常低落的。而汪曾祺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是神仙過的日子,他很得意地說:“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他每次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全部畫完后,就把馬鈴薯埋進牛糞火里燒烤,熟了就拿出來吃掉。這種苦中作樂的態(tài)度真是現(xiàn)如今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也正是有了這種心態(tài)幫助汪曾祺度過了那段極為無聊的時期。

在回顧自己那段困境的時光里,汪曾祺在《隨遇而安》一文中這樣說到:“丁玲同志曾說她從被劃為到北大荒勞動,是"逆來順受"。我覺得這太苦澀了,"隨遇而安",更輕松一些。"遇",當(dāng)然是不順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著呢?既已如此,何不想開些。如北京人所說:"哄自己玩兒"。當(dāng)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闭沁@種“玩”的心態(tài)幫助汪曾祺度過了人生那段灰暗的歲月,挺過了那段黑暗的時光。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這個環(huán)境也需要這種“玩”的心態(tài),但懂得“玩”,“會玩”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在遇到困境的時候。這種“玩”的心態(tài)就是在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和自己較勁,看的開些,談些,心情就會平和的多。當(dāng)我們無法改變生活時,只能去適應(yīng)生活,也就是像汪曾祺所說的“安”,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既來之,則安之。

三、追求和諧的文化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這是汪曾祺曾說過的,當(dāng)我們今天在提倡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時候,汪曾祺已經(jīng)在多年前強調(diào)文化的和諧了。我認為他所提倡的和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和諧,也就是作品語言更貼近讀者,更平民化,大眾化,老少皆宜。我認為這是現(xiàn)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最為需要的。老百姓愿意接受那些通俗易懂,顯淺易知的作品,而不愿意去讀那些晦澀難懂,玄幻莫測的文章。

汪曾祺散文的美就美在這種和諧之美,在平淡中品味不平凡,他把最普通的道理從敘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里細細流出,讓人觸動,讓人贊同。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獨特魅力,用最平凡的語言訴說道理,站在大眾的角度和讀者一起領(lǐng)悟,讓自己的心離讀者更近。他往往用方言俗語來拉近自己和讀者的距離,使文章讀起來更為親切。比如在《八仙》這段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笊籬這東西實在和仙人不搭界,拿到手里也不大好看,南方人甚至有人不知道這是啥物事,于是便把藍采和的大拍板借給了他,于是他便一天到晚唱曲子,蠻寫意?!痹偃缭凇秾こ2柙挕分校骸霸赃^一塊龍井茶心的巧克力,這簡直是惡作劇!用上海人的話說:巧克力與龍井茶實在完全"弗搭界"?!币陨线@些“不搭界,啥物事、蠻”等江浙地區(qū)的方言都是易懂的,為大眾所熟知的方言,這些語言的使用既恰到好處的表達了意思,又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使人們讀起來很舒服。

汪曾祺談吃范文第3篇

君問歸期未有期,紅燒茄子油燜雞。秋高東籬采桑菊,猶記那盆水煮魚。一支梨花壓海棠,青椒干煸溜肥腸。在天愿做比翼鳥,今天就要吃水餃。問君能有幾多愁,孜然鐵板燒肥牛。天若有情天亦老,豬大腰子用火烤。我勸天公重抖擻,煎餅果子配雞柳。故人西辭黃鶴樓,千里迢迢買鴨頭。天生我才必有用,清水牛肉燉土豆。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老姜肉片云耳湯。醉臥沙場君莫笑,青椒炒肉黃鴨叫。洛陽親友如相問,黃瓜鱔魚大鍋燜。但使龍城飛將在,糖醋里脊熘白菜。天長地久有時盡,來碗拉面行不行。去年今日此門中,爆炒龍蝦不加蔥。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看排骨燉豆角。月落烏啼霜滿天,松仁玉米地三鮮。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冰糖葫蘆粘豆包。岐王宅里尋常見,泡椒鳳爪擔(dān)擔(dān)面。漢皇重色思傾國,面皮涼粉肉夾饃……

天蒼蒼,野茫茫,香菇鹵醬燉肥羊。生活遠比詩精彩,詩是文字加想象,生活則在眼耳鼻舌身之外,尚有第六感。將詩情畫意融入柴米油鹽,是苦中作樂,還是強尋歡暢?汪曾祺談吃,“我勸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嘗嘗,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異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點”??c薤,皆《詩經(jīng)》里的植物?!霸S多東西,乍一吃,吃不慣,吃吃,就吃出味兒來了”。好吃之人,大都樂觀,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其《隨遇而安》便戲謔道:“我當(dāng)了一回,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千里清蒸,萬里紅燒,識“食物”者為俊杰。但多數(shù)的吃,毫無詩意,甚至殘忍。鵝鵝鵝,曲項用刀割,拔毛加瓢水,點火蓋上鍋。國人眼里,四條腿的,桌子不吃;帶毛的,雞毛撣子不吃;水里游的,舟船不吃;天上飛的,飛機不吃,除此之外,其他都吃。為此,林語堂《吃的享受》中憂心道:“我之所以不信任中國醫(yī)生,是因為我怕中國醫(yī)生在割我的肝臟找石子時,也許會忘了石子,而把我的肝臟放進油煎鍋里去?!?/p>

感謝上蒼,今朝有糧,民以食為天。千里做官,為了吃穿,文人者,P落驚風(fēng)雨,飯成吃貨奔。在缺吃少穿年代,衣不過暖,食不過飽,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皆無奈寬心言。滿漢全席來一場,有酒有肉配皇糧,恐為人生黃粱;豬肉粉條少放鹽只羨鴛鴦不羨仙,卻是實際幸福。然對人而言,僅為食物度過的一生,總覺欠缺,生活的社會價值,豈可如此簡單。

汪曾祺談吃范文第4篇

關(guān)鍵詞:何立偉;小說;語言藝術(shù)

何立偉是20世紀(jì)80年代走上文壇并一直保持旺盛創(chuàng)作活力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說以描寫“湖南小城鎮(zhèn)的封閉的生活,一種古銅色的生活”[1](p.5)為主,而他本人則有著非常明確的語言意識,“喜歡不涉理路不落言泛而極富藝術(shù)個性的文字”[2],他的作品在語言上獨樹一幟,極富表現(xiàn)力,主要有詩意、含蓄、幽默和奇崛等特點。

一、詩意之美

何立偉的小說不重故事,他追求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境界,正如他自己所說:“不拘文章成法,既不重情節(jié),亦不重人物塑造,只重那么一股意緒,那么一種淡淡的水墨意境”[3]。他用一種近似詩歌的語言營造出一種淡雅的、清新的、有些朦朧的可以意會的氣氛。

如《白色鳥》中:

(1)然而長長河灘上,不久即有了小小兩個黑點;又慢慢晃動慢慢放大。在那黑點移動過的地方,就迤邐了兩行深深淺淺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滿了陽光,盈滿了從堤上飄逸過來的野花的芳香。這段話寫到腳印盈滿了陽光、芳香和笑音,想象奇特,視角新穎,既洋溢著空間的立體感和時間的流動感,又將旖旎動人的風(fēng)景巧妙地用一排排腳印描摹出來,把看似毫不相關(guān)的語言和事物、形象與觀念搭配在一起,從而給人以一種強烈的詩一般的畫面美感和音韻美感。

二、含蓄之美

何立偉的小說語言還有一種動人、雋永的含蓄美。汪曾祺曾評價說他“有意把作品寫得很淡。他凝眸看世界,但把自己的深情掩藏著,不露聲色。他像一個坐在發(fā)紫發(fā)黑的小竹凳上看風(fēng)景的人,雖然在他的心上流過很多東西。有些小說在最易使人動情的節(jié)骨眼上往往輕輕帶過,甚至寫的模模糊糊的,使人得琢磨一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1](p.6)。像他的名篇《小城無故事》、《白色鳥》、《搬家》都有著很多的空白和不完整之處,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讀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作出多種猜測。

在《小城無故事》中,吳婆婆、蕭七羅鍋以及李二爹,為何對癲女充滿了同情和憐愛?吳婆婆每次看到她,都要拿兩個荷葉粑粑給她吃,蕭七羅鍋也會盛一碗蔥花米豆腐給她喝,甚至當(dāng)癲女不知輕重地把碗打碎時,蕭七羅鍋也不發(fā)火,只搖著那精光的腦殼蹲下身來一片片撿那些碎片。而當(dāng)陌生客輕浮地對癲女調(diào)侃了一番后,攤販們竟不再賣給他們東西吃。更深層次的空白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癲女的神經(jīng)錯亂和不幸經(jīng)歷?這樣的含蓄描寫,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和豐富性,吸引讀者展開更廣泛、更深刻的思索。

三、幽默之美

何立偉的幽默有一種獨特的風(fēng)格,表面看似漫不經(jīng)心,但仔細讀來卻孕育著一絲絲、一縷縷的幽默氣息,他的幽默是淡淡的,不易察覺的,悄悄地氤氳在字里行間,尤其是體現(xiàn)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例如:

(2)街上人便頻頻點頭,同時將切好的白蘿卜用細麻繩穿起來,一串串掛到屋檐下吹。要吹到同種種奇聞趣事一樣,放到口里去嚼時,噴噴香,有味道。(《蒼狗》)用吹曬白蘿卜和府后街人們的流言碎語、奇聞趣事相對比,用曬蘿卜的時間之長突出了這些奇聞趣事在謝奶奶口里經(jīng)過一遍遍的加工和處理,長時間的傳播在街坊鄉(xiāng)舍之中,帶給人一種別樣的風(fēng)趣。

四、奇崛之美

何立偉的小說在用詞造句方面很善于打破常規(guī),標(biāo)新立異,從詞語的運用到句子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都明顯地突破了固有的語言規(guī)范而顯得“陌生”,從而收到了出奇制勝的藝術(shù)效果。汪曾祺曾經(jīng)評價說:“何立偉的語言是有特色的,他寫直覺,沒有經(jīng)過理智篩濾的,或者超越理智的直覺,故多奇句”[4]。

何立偉小說語言的第一個奇崛之處是詞語的變異運用,他常常選擇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詞語形色狀物,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給人一種新鮮的、跳動的、詩意的感覺。如《蕭蕭落葉》中寫道:

(3)守一部單車是兩分錢,而單車又總是密密擠擠地擺成了一長溜。因此胖婆婆的圓臉上,就當(dāng)然分泌出了紅潤和幸福。用“分泌”來形容胖婆婆臉上的紅潤之色和心中的幸福之情,達到了其他常規(guī)詞語如“洋溢著”或“露出了”無法企及的藝術(shù)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何立偉特別愛用“燦爛”一詞。他不但用它來形容鳥聲、叫聲、哭聲和歌聲,構(gòu)成通感,而且將它疊用或活用,真可謂一詞而極盡其用。何立偉小說語言的第二個奇崛之處是有意地變換句子的結(jié)構(gòu),構(gòu)成特殊的語序。他曾說過:“小說的語言結(jié)構(gòu),其實也可以如此的擺過去,以化合出意外的精彩來”[1](p.8)。如《小城無故事》中“鼓幾片掌聲噼里啪啦”,《一夕三逝》中“黃三娭毑白發(fā)蒼蒼地說”這些句子或者將定語后置,或者讓定語居于狀位,既使語句有了起伏變化,同時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節(jié)奏和韻律。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給平常的語言賦予一種不平常的氣氛,這是很好的;人們喜歡被不平常的東西所打動”[5]。

總之,何立偉小說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具有詩意、含蓄、幽默和奇崛等特點,有一種和廢名、沈從文、孫犁的相似感,但又有許多不同,空靈而清麗,淡遠而醇厚,很值得我們認真咀嚼,仔細品味。

參考文獻:

[1]汪曾祺.小城無故事·序[A].小城無故事[C].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2]何立偉.也算創(chuàng)作談[J],鐘山,1986.3。

[3]何立偉.美的語言與情調(diào)[J],文藝研究, 1986.3。

汪曾祺談吃范文第5篇

葉三只是一個“賣果子”的小販,可這個小販明顯地異于同類,他不“開鋪子”,不“擺攤”,也“不挑著擔(dān)子走街串巷”,他專門“給大宅門送果子”。也許正因為此,葉三才有緣結(jié)識了畫家季匋民。葉三“從心里喜歡”季匋民的畫,年歲大了之后,他只為季匋民一人送果子。這樣他就有了機會,零距離地看季匋民作畫。時間長了,對季匋民的畫也能說上一二,由此被季匋民視為知己。季匋民常常送一些畫給葉三,葉三將其視為家珍收藏著。季匋民死后,他的畫價格飆升。有個日本人聽說葉三收藏了許多季匋民的畫,便遠道而來,試圖用重金購畫,葉三拒絕了。后來葉三死了,他兒子遵照他生前的遺囑,把季匋民的畫和葉三都裝進了棺材,埋了。

小說的情節(jié)沒有什么大的波瀾,人物也沒有什么大喜大悲。汪曾祺在《小說的散文化》中曾經(jīng)談及他的老師沈從文的小說《長河》:“它沒有大起大落,大開大合,沒有強烈的戲劇性,沒有高峰,沒有懸念,只是平平靜靜,慢慢地向前流著,就像這部小說所寫的流水一樣?!边@樣的表述,也完全適合汪曾祺自己的小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鑒賞家》所顯示出來的正是這樣的一種自然純樸的特質(zhì)。

可蘇教版的“教參”卻簡單地將小說的主旨概括為“對美的鑒賞”,這種理解,只是停留在對小說表面意義上,并沒有真正意會到小說深層次的意蘊。它缺乏對小說中“美”的內(nèi)涵的挖掘,顯得極為空洞。仔細研讀小說,就不難發(fā)現(xiàn)小說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美是多彩的、豐富的。

一、風(fēng)俗美

汪曾祺在《談?wù)勶L(fēng)俗畫》一文中說:“我對風(fēng)俗有興趣,是因為我覺得它很美?!彼詾轱L(fēng)俗“反映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摯愛”,“保留一個民族的常綠的童心,并對這種童心加以圣化”。他還在《〈大淖記事〉是怎樣寫出來的》一文中說:“我以為風(fēng)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chuàng)作的抒情詩?!弊髡邔︼L(fēng)俗情有獨鐘,勢必會在他的作品中借助于各種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小說《鑒賞家》開篇之后大段的內(nèi)容,寫葉三一年四季賣果子,從“立春”前后的“摔在地下就裂開了”的青蘿卜寫起,到“白得像一團雪”的香白杏、“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的蜜桃,到“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的櫻桃,再到“端午”、“夏天”、“重陽”各個節(jié)令的不同果子,最后是“入冬”后的“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作者不厭其煩,如數(shù)家珍,或繪其形或描其色或?qū)懫湮?,將不同時令的果子展示在讀者的面前,鋪展開來的是小城風(fēng)物的長長畫卷,令人流連忘返。

這樣的風(fēng)俗美還表現(xiàn)在小說的一些細節(jié)描寫上。比如,作者寫葉三到季匋民家送果子,一去就是半天。季匋民作畫,葉三先是“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綠、抻紙”,然后就“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志,連大氣都不出”。年逾五十的葉三,之所以如此,除了他內(nèi)心深處喜歡季匋民的畫,對季匋民十分恭敬之外,還有就是小城崇文的古風(fēng)熏染了他,致使他在不自覺中,向季匋民執(zhí)弟子之禮。再如,季匋民作畫送葉三,時常題款為“畫與葉三”,以排行稱呼,傳承的也是古代之風(fēng)。還有,季匋民死后,葉三雖然不再賣果子了,但是“他四季八節(jié),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匋民墳上供一供”;而寫日本人到葉三家看畫,也是入鄉(xiāng)隨俗,“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后才展開”,這一切無不染上濃濃的世風(fēng)民俗的氣息,讓人深深感受到一種遠去的久違的美麗。

二、生活美

風(fēng)俗是一種積淀,是人生活的一個背景?!惰b賞家》中的人物生活在這樣的風(fēng)俗中,他們的印記也就烙上了鮮明的地方色彩。雖然小城人的生活不能稱之為富有,但他們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得自在有味。比如葉三,他賣果子的“三不”方式,他“風(fēng)里雨里,水路旱路”行走四鄉(xiāng),他與園主“熟得像是親家一樣”,無不透露出他生活中的自由與愜意。他能從紫藤的亂花中看出風(fēng),他能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頑皮,無不顯示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唯有生活的美,才倍讓人關(guān)注生活的細小之處。即使是在他五十以后,只為季匋民一個人賣果子時,他也樂此不疲。又如葉三的兩個兒子,“都是學(xué)布店的”,老大是“店里的頭一把算盤”,老二的量布、撕布成了“布店的招牌”,他們各自順著自己的特長發(fā)展,成人、成家。

還有畫家季匋民,他不愿與那些假名士高談闊論,便很少應(yīng)酬,即使是實在不得不去的親戚宴請,“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他畫畫時,習(xí)慣于“畫兩筆,湊著壺嘴喝一大口,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執(zhí)筆接著畫”,率性而為,頗有晉代士人的風(fēng)采。小說中有一個情節(jié),寫葉三給季匋民送來一大把蓮蓬,季匋民很高興,便畫了一幅墨荷,還有好些蓮蓬。畫完之后他興致勃勃地問葉三,畫得怎么樣。葉三卻說畫得不對,畫的看上去是白蓮花,可畫的蓮蓬卻很大,蓮子又飽滿,墨色也深,這又是紅蓮花的蓮子。季匋民聽后連忙又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幅紅蓮花,還題了一首詩:“紅花蓮子白花藕,果販葉三是我?guī)?。慚愧畫家少見識,為君破例著胭脂?!睕]有偽飾沒有諂媚,更沒有心機和盤算,一切出自肺腑,自自然然。

小說中的人物活得真誠而又實在,而這樣的真實閃耀出的是“美”的光彩。

三、人情美

風(fēng)土連著人情,生活顯出人情。淳樸的風(fēng)俗與自然的生活也就彌散出濃濃的人情味兒,這樣的人情味兒,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溫暖。

比如,“葉三賣果子從不說價。買果子的人家也總不會虧待他”。盡管葉三賣的果子“得四時之先”,個個“都很大,都均勻,很香,很甜,很好看”,但他“從不說價”,寫盡了他為人的厚道;而買家的“總不會虧待他”,則是對葉三的絕對信任。賣與買之間的背后,是沉沉的真和善。

再如,葉三五十歲了,他的兩個兒子便商量著養(yǎng)他,不要他再走宅門賣果子。葉三“生氣了”:“嫌我給你們丟人?兩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個賣果子的老爹,不好看?”葉三非但沒有領(lǐng)兒子的這份好意,還惡語相向,可兒子卻毫不介意,“連忙解釋”:“不是的,你老人家歲數(shù)大了,老在外面跑,……做兒子的心里不安。”最終兒子“依了”葉三,為父親裱了季匋民送他的畫,還按照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討個吉利:添福添壽”,為父親打了一口壽材。父與子之間的沖突從起因到結(jié)果,傳達出的都是厚重而溫暖的親情。后來葉三死了,兒子遵照他的遺囑,將季匋民的畫裝在父親的棺材里一起埋了。兒子并沒有因為季匋民的畫價格飆升而動一絲的其他念想,他們只是恪守著做兒子的準(zhǔn)則行事。父親生前視畫如命,死后讓那畫與之相伴,唯有如此才能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兒子對父親的情感顯示出來的大美可捧可掬。

還有,葉三知道季匋民畫畫離不開水果,就將“最好的水果”,“首先給季匋民送去”;葉三知道季匋民最佩服李復(fù)堂,便用“蘇州片”與人換了四開的李復(fù)堂的冊頁,給季匋民送去。而季匋民知道葉三喜歡自己的畫,便破了自己“從不當(dāng)眾作畫”的規(guī)約,特許葉三在他旁邊看著;季匋民知道葉三生活不易,便“送了葉三很多畫”,有時還體己地不題上款,“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葉三自然不會賣季匋民的畫,即使是在日本人重金誘惑面前,也是決然拒絕,他真正踐行了生前對季匋民的諾言:“一張也不賣!”葉三只是一個果販,沒有什么學(xué)識,但他對季匋民畫的摯愛,對友人本真的情,更讓人感受到一種純粹的美。

四、藝術(shù)美

風(fēng)俗美、生活美、人情美構(gòu)成了小說別樣的味兒,這味兒散淡而極富有詩意,給人以一種藝術(shù)美的享受。

這種藝術(shù)美一方面體現(xiàn)在小說特有的語言上?!俺苏Z言,小說就不存在”,汪曾祺這一散文化小說的理念,在《鑒賞家》中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比如寫葉三家老二買布:“撕布不用剪子開口,兩手的兩個指頭夾著,借一點巧勁,嗤——的一聲,布就撕到頭了?!比宋锏膭幼鞲蓛衾洌硎龅恼Z言也極為精確,沒有一絲的泥水,于平常中顯出不平常。再如,寫葉三賣果子之余還賣佛手、香櫞,“人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寥寥數(shù)語,趣味盎然。

另一方面還體現(xiàn)在小說意味深長的“留白”之處。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就小說的創(chuàng)作提出了冰川理論,冰山的八分之一露在水面,八分之七是在水下。作家所要做到的就是通過描寫那可見的冰山的八分之一,來反映冰山的全部形貌和特質(zhì)。汪曾祺也曾說:“中國畫講究‘留白’,‘計白當(dāng)黑’。小說也要‘留白’不能寫得太滿。”比如小說中描寫季匋民的畫風(fēng):“他的畫是大寫意,但總是筆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凈,而且筆致疏朗”,“他畫的荷葉不勾筋,荷梗不點刺”。恰到好處的“空白”不但勾勒出季匋民畫的風(fēng)格,還給讀者留下許多回味的天地。再如小說的結(jié)尾:“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匋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在棺材里,埋了?!逼降搅藰O點,也自然到了極點。埋了的是葉三和季匋民的畫,留下的卻是無盡的想象空間。

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片純美的天地,流連在這樣的一片天地中,讓人感知到一個個曾有的鮮活生命的存在,這樣的存在充滿著人生的美麗。也許這才是作者寫《鑒賞家》的真正的用意。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xué)]

[附]

鑒 賞 家

汪曾祺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匋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

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這個賣果子的和別的賣果子的不一樣。不是開鋪子的,不是擺攤的,也不是挑著擔(dān)子走街串巷的。他專給大宅門送果子。也就是給二三十家送。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門的和狗都認識他。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來了。里面聽到他敲門的聲音,就知道:是葉三??嬷粋€金絲蔑籃,籃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進堂屋,揚聲稱呼主人。主人有時走出來跟他見見面,有時就隔著房門說話?!敖o您稱——?”——“五斤。”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為到了什么節(jié)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葉三賣果子從不說價。買果子的人家也總不會虧待他。有的人家當(dāng)時就給錢,大多數(shù)是到節(jié)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說。葉三把果子稱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聲“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的果子的好處,第一是得四時之先。市上還沒有見這種果子,他的籃子里已經(jīng)有了。第二是都很大,都均勻,很香,很甜,很好看。他的果子全都從他手里過過,有疤的、有蟲眼的、擠筐、破皮、變色、過小的全都剔下來,賤價賣給別的果販。他的果子都是原裝;有些是直接到產(chǎn)地采辦來的,都是“樹熟”,——不是在米糠里悶熟了的。他經(jīng)常出外,出去買果子比他賣果子的時間要多得多。他也很喜歡到處跑。四鄉(xiāng)八鎮(zhèn),哪個園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樹,他都知道,而且和園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親家一樣了。——別的賣果子的下不了這樣的功夫,也不知道這些路道。到處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鄉(xiāng)風(fēng),可資談助,對身體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賣青蘿卜?!鞍舸蛱}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后,批把。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萄。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子”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賣栗子、賣山藥(粗如小兒臂)、賣百合(大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

他還賣佛手、香櫞。人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

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xiàn)在是什么節(jié)令了的。

葉三賣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兩個兒子都成人了。他們都是學(xué)布店的,都出了師了。老二是三柜,老大已經(jīng)升為二柜了。誰都認為老大將來是會升為頭柜,并且會當(dāng)管事的。他天生是一塊好材料。他是店里頭一把算盤,年終結(jié)總時總得由他坐在賬房里嘩嘩剝剝打好幾天。接待廠家的客人,研究進貨(進貨是個大學(xué)問,是一年的大計,下年多進哪路貨,少進哪路貨,哪些必須常備,哪些可以試銷,關(guān)系全年的盈虧),都少不了他。老二也很能干。量尺、撕布(撕布不用剪子開口,兩手的兩個指頭夾著,借一點巧勁,嗤——的一聲,布就撕到頭了),干凈利落。店伙的動作快慢,也是一個布店的招牌。顧客總愿意從手腳麻利的店伙手里買布。這是天分,也靠練習(xí)。有人就一輩子都是遲鈍笨拙,改不過來。不管干哪一行,都是人比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弟兄倆都長得很神氣,眉清目秀,不高不矮。布店的店伙穿得都很好。什么料子時新,他們就穿什么料子。他們的衣料當(dāng)然是價廉物美的。他們買衣料是按進貨價算的,不加利潤;若是零頭,還有折扣。這是布店的規(guī)矩,也是老板樂為之的,因為店伙穿得時髦,也是給店里裝門面的事。有的顧客來買布,常常指著店伙的長衫或翻在外面的短衫的袖子:“照你這樣的,給我來一件?!?/p>

弟兄倆都已經(jīng)成了家,老大已經(jīng)有一個孩子,——葉三抱孫子了。

這年是葉三五十歲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給老爺子做壽。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yǎng)得起他。

葉三有點生氣了:

“嫌我給你們丟人?兩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個賣果子的老爹,不好看?”

兒子連忙解釋:

“不是的。你老人家歲數(shù)大了,老在外面跑,風(fēng)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兒子的心里不安?!?/p>

“我跑慣了。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人,我也得賣果子?!?/p>

季四太爺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稱之為四太爺。

“你們也不用給我做什么壽。你們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爺送我的畫拿出去裱了,再給我打一口壽材?!边@里有這樣一種風(fēng)俗,早早就把壽材準(zhǔn)備下了,為的討個吉利:添福添壽。于是就都依了他。

葉三還是賣果子。

他真是為了季匋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匋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

季匋民有一個脾氣,一邊畫畫,一邊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畫兩筆,湊著壺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執(zhí)筆接著畫。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搜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須通報,由一個小六角門進去,走過一條碎石鋪成的冰花曲徑,隔窗看見季匋民,就提著、捧著他的鮮果走進去。

“四太爺,批把,白沙的!”

“四太爺,東墩的西瓜,三白!——這種三白瓜有點梨花香味,別處沒有!”

他給季匋民送果子,一來就是半天。他給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綠、抻紙。季匋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筆。季匋民從不當(dāng)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葉三的贊賞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內(nèi)行,也不是諛媚。

季匋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yīng)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因為席間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談闊論。因為季匋民是大畫家,這些名士就特別愛在他面前評書論畫,借以賣弄自己高雅博學(xué)。這種議論全都是道聽途說,似通不通。季匋民聽了,實在難受。他還知道,他如果隨聲答應(yīng),應(yīng)付幾句,某一名士就會在別的應(yīng)酬場所重販他的高論,且說:“兄弟此言,季匋民亦深為首肯。”

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

季匋民最佩服李復(fù)堂。他認為揚州八怪里李復(fù)堂功力最深,大幅小品都好,有筆有墨,也奔放,也嚴(yán)謹,也渾厚,也秀潤,而且不裝模作樣,沒有江湖氣。有一天葉三給他送來四開李復(fù)堂的冊頁,使季匐民大吃一驚:這四開冊頁是真的!季匋民問他是多少錢買的,葉三說沒花錢。他到三垛販果子,看見一家的柜櫥的玻璃里鑲了四幅畫,——他在四太爺這里看過不少李復(fù)堂的畫,能辨認,他用四張“蘇州片”跟那家換了?!疤K州片”花花綠綠的,又是簇新的,那家還很高興。

葉三只是從心里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匋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有時會問葉三:

“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季匋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

葉三說:“紫藤里有風(fēng)。”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亂的。”

“對極了!”

季匋民提筆題了兩句詞:

深院悄無人,風(fēng)拂紫藤花亂。

季匋民畫了一張小品,老鼠上燈臺。葉三說:“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見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燈臺柱上。它很頑皮?!?/p>

“對!”

季匋民最愛畫荷花。他畫的都是墨荷。他佩服李復(fù)堂,但是畫風(fēng)和復(fù)堂不似。李畫多凝重,季匋民飄逸。李畫多用中鋒,季匋民微用側(cè)筆,——他寫字寫的是章草。李復(fù)堂有時水墨淋漓,粗頭亂服,意在筆先;季匋民沒有那樣的恣悍,他的畫是大寫意,但總是筆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凈,而且筆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參用了張大千,但更為舒展。他畫的荷葉不勾筋,荷梗不點刺,且喜作長幅,荷梗甚長,一筆到底。

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匋民一高興,畫了一幅墨荷,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

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p>

“不對?”

“‘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p>

“是嗎?我頭一回聽見!”

季匋民于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

紅花蓮子白花藕,

果販葉三是我?guī)煛?/p>

慚愧畫家少見識,

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葉三很多畫?!袝r季匋民畫了一張畫,不滿意,團掉了。葉三撿起來,過些日子送給季匋民看看,季匋民覺得也還不錯,就略改改,加了題,又送給了葉三。季匋民送給葉三的畫都是題了上款的。葉三也有個學(xué)名。他五行缺水,起名潤生。季匋民給他起了個字,叫澤之。送給葉三的畫上,常題“澤之三兄雅正”。有時徑題“畫與葉三”。季匋民還向他解釋:以排行稱呼,是古人風(fēng)氣,不是看不起他。

有時季匋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p>

葉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不賣?!?/p>

“不賣?”

“一張也不賣!”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畫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十多年過去了。

季匋民死了。葉三已經(jīng)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jié),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匋民墳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畫價大增。日本有人專門收藏他的畫。大家知道葉三手里有很多季匍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葉三說:

“不賣。”

有一天有一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葉三看了他的名片,這人的姓很奇怪,姓“辻”,叫“辻聽濤”。一問,是日本人。辻聽濤說他是專程來看他收藏的季匐民的畫的。

因為是遠道來的,葉三只得把畫拿出來。

辻聽濤非常虔誠,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后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停地贊嘆: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聽濤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

葉三說:

“不賣。”

相關(guān)期刊更多

陶瓷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江西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廳

中國陶瓷工業(yè)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xué);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

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yīng)

統(tǒng)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错那县| 浦江县| 江山市| 沁源县| 宿州市| 瑞金市| 夏河县| 屏东市| 信丰县| 尉犁县| 高碑店市| 安福县| 甘谷县| 连云港市| 汝州市| 涞水县| 芦山县| 如东县| 墨竹工卡县| 博罗县| 秦安县| 和硕县| 吉首市| 孟连| 阜南县| 莱西市| 连江县| 江西省| 九龙坡区| 荥阳市| 岳西县| 涞源县| 莲花县| 福州市| 晋宁县| 利辛县| 西华县| 嵊州市| 台中县| 淅川县|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