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會治理調研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當前我鎮(zhèn)正處于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及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進程中,也是各種矛盾比較凸顯階段,在新形勢下如何保持社會穩(wěn)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處置突發(fā)事件能力、促進我鎮(zhèn)經濟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構建平安和諧響水、維護社會穩(wěn)定,是我們應當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在此,就應積極探索創(chuàng)建思路,扎實推進創(chuàng)建進程。現(xiàn)結合我鎮(zhèn)維穩(wěn)工作實際情況調研談談自己對維護我鎮(zhèn)穩(wěn)定的見解:
隨著改革發(fā)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因各種利益關系調整而引發(fā)的各類社會矛盾和熱點問題日益增多。目前,影響我鎮(zhèn)的不穩(wěn)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因城鎮(zhèn)建設、企業(yè)建設占地等征地拆遷、安置補償引發(fā)的矛盾糾紛,雖然數量不多,但形成因素復雜,涉及面大,解決起來有很大難度,一旦處理不及時或處置不當,易引發(fā)群體性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有企業(yè)自身問題,也有老百姓的不合理訴求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只講究自身效益,忽視老百姓生計問題,企業(yè)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不執(zhí)行國家政策,將企業(yè)生產的煙塵、粉塵及污水等污染物隨意排放,致使企業(yè)周邊的水源、空氣、土地、莊稼、住房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損壞,影響了農民生產生活,威脅到農民生存環(huán)境;二是企業(yè)承諾幫助解決農民就業(yè)、農民用水、農民用電等,但隨著企業(yè)改革改制,原來的承諾現(xiàn)在難以兌現(xiàn);三是地域土地補償差異大,農民之間相互攀比,對征地拆遷反映強烈;四是老百姓心態(tài)不平衡。由于礦產資源逐年減少,價格不斷上漲,在經濟利益驅使的作用下,哪怕受一點點損失,便漫天要價,不讓步,使矛盾不法協(xié)調解決。
(二)、農村的山林、土地、墳堂、宅基地等矛盾糾紛隨著林改、農民房屋搬遷的進行不斷顯現(xiàn),調處難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的社會和諧和穩(wěn)定。
(三)、問題雖得到了有效遏制,我鎮(zhèn)現(xiàn)有涉毒人員276人,在冊吸毒人員195人,由于涉毒人員群體龐大,加之“零包”販毒窩點尚未被全部搗毀,給我鎮(zhèn)的社會治安帶來了諸多不穩(wěn)定因素。
(四)、隱蔽戰(zhàn)線對敵斗爭復雜,我鎮(zhèn)現(xiàn)有門徒會轉化信徒7人(其中1人于2016年底死亡),在冊善心會人員32人。
由于受體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目前我鎮(zhèn)政法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級職能不完善,公共管理不到位。我鎮(zhèn)現(xiàn)有13個村(居)委會,共管理著近3萬人的常住人口和近6000人的流動人口,陽橋村從原來的農村變?yōu)槌擎?zhèn),但機構設置和管理模式仍延續(xù)村民委員會的模式,無法適應城鎮(zhèn)管理的需要。城鎮(zhèn)功能不全,城鎮(zhèn)建設尚未全部成形,居民居住分散,且流動性大,村的各種管理措施難以落實。
(二)、流動人口管理機制無法落實到位,外來人口流串現(xiàn)象突出。對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是當前我鎮(zhèn)政法工作的一大難題,由于對外來人口的管理沒有一個專門的常設機構,而公安警力又不足,村職能又不完善,從而造成流動人口在管理上的失控。
(三)、基層社會治安防控網絡不健全,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由于城鎮(zhèn)建設尚未成形,居民住宅尚沒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加之部分群眾的治安防范意識不強,給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在農村,由于群防群治措施落實不好,有的村群防群治組織流于形式,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導致“偷牛盜馬”、盜竊機動車輛、打架斗毆等案件時有發(fā)生。
(四)、違法犯罪活動日趨隱蔽,打擊困難。為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吸、販毒分子采取更加隱秘的方式,反偵查意識增強,暴力化傾向明顯,交易手法狡詐,給打擊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
(五)、群眾法律意識雖有所提高,但權利和義務對等的觀念有待增強。近年來,通過廣泛深入的普法宣傳教育,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雖有了明顯提高,但權利和義務對等的觀念不強,往往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利而回避自己應盡的義務。
(六)由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大量的人力幾乎都投入到了精準扶貧工作中去,辦公人員沒有達到工作的要求標準,人力資源遠遠不夠用,辦公人員每天白天下村搞扶貧,晚上回來還要加班整理資料,人手不夠用來管轄本鎮(zhèn)13個村居的綜治維穩(wěn)工作及調節(jié)矛盾糾紛等問題。
三、對今后綜治維穩(wěn)工作的對策與思考
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任務是艱巨,因各種社會矛盾和熱點問題增多的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做好新時期維穩(wěn)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充分發(fā)揮政法隊伍在維護穩(wěn)定中的主力軍作用。
(一)、做好宣傳工作,努力營造平安創(chuàng)建工作的氛圍。要充分利用流動宣傳車、有線廣播、宣傳牌、懸掛橫幅、黑板報等陣地,組織廣大群眾學習法律、法規(guī),培訓提高法治意識。大力開展平安建設宣傳工作,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平安創(chuàng)建的積極性,確保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率達到95%以上。開展法律常識宣傳和法律咨詢服務,增強農民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二)、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努力維護社會穩(wěn)定。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管理機制,有效控制本村、單位的矛盾糾紛。對個別調解不成的矛盾,落實匯總交辦、跟蹤督辦、限期化解的工作要求,重點做好:一是在出臺征地拆遷、林業(yè)改造、地質災害拆遷等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fā)生。二是建立鎮(zhèn)、村二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網絡,完善社情民意分析預測制度、重大矛盾糾紛報告制度、定期召開排查調處協(xié)調會議制度以及排查調處督辦制度,做到制度建設走在工作前,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三是妥善做好各類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堅持抓小、抓早、抓苗頭、抓源頭的工作思路,做到發(fā)現(xiàn)一起、調處一起、穩(wěn)定一起,有效防止矛盾糾紛的激化。四是切實做好群體性事件的處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群體性事件的升級和轉化。五是認真做好涉法上訪工作,避免上訪事件的升級和擴大。六是做好村級矛盾糾紛及安全隱患信息報送工作,嚴格做到不漏報、虛報、瞞報,無糾紛零報告。
(三)、嚴厲打擊刑事犯罪,集中整治突出治安問題。要建立健全治安形勢分析評估和預警機制、工作決策部署機制、刑事政策運用機制等機制,增強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依法嚴厲打擊影響當地社會治安的搶劫、重大傷害和入室盜竊、盜竊牲畜、盜竊機動車輛等多發(fā)性犯罪。要強化治安管理,認真排查治安混亂地區(qū)和突出治安問題,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治安難點和熱點問題,集中精力、集中時間、采取有力措施,認真進行整治。 抓好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預防和減少犯罪。一是充分調動、整合各類社會資源,逐步建立以群防群治力量為基礎,治保會、村(居)委會、單位內部保衛(wèi)組織、保安為主體的社會治安人防網絡;二是發(fā)動群眾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高人民群眾及單位的防范意識;三是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治保、調解、民兵和治安聯(lián)防等組織建設,推廣民兵聯(lián)防、十戶聯(lián)防、片區(qū)聯(lián)防等治安防范經驗,維護農村的社會治安穩(wěn)定;四是“打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隨時深入開展拉網式排查,露頭就打,有黑就除。通過打擊、防范,進一步增強群眾安全感。
(四)、大力開展掃黃、禁賭、除毒工作,加大群防群治力度,提升公眾安全感。要結合全鎮(zhèn)集中整治社會治安專項行動和吸毒人員“滿員收戒”專項行動,認真開展了打擊整治工作。在確保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要營造各種有利聲勢,通過打擊、收戒毒,有力地震懾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關鍵詞 在研究生 學習倦怠 學習壓力 社會支持 調節(jié)作用
分類號 B842.3
1 問題提出
在研究生教育就是國家計劃內,以在人員的身份,部分時間在工作,部分時間在校學習的研究生學歷教育的一種類型。近年來,在研究生越來越多并呈現(xiàn)出快速增長趨勢。雖然在研究生人數不斷增長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他們學習欲望非常強烈,但是他們真正的學習狀況如何?截至目前,尚未見到有關在研究生學習狀況的報道?,F(xiàn)實情況是,很多在研究生學習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無所適從,對學習感到比較厭煩。
學習倦怠是指學生對學業(yè)沒有興趣或者缺乏動力卻又為外部因素所迫不得不為之時,其對學習的有關認識就會發(fā)生改變,從而感到厭倦、疲憊、沮喪、挫折和缺乏熱情等身心俱疲的心理狀態(tài),并以消極或者逃避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的一系列行為。上述在研究生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就屬于學習倦怠。學習倦怠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成就均會產生負面影響。那么,目前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的現(xiàn)狀如何?學習壓力、社會支持是否影響學習倦?。克鼈兪侨绾斡绊憣W習倦怠的?截至目前,尚未見到有關研究。本研究擬就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2 研究方法
2.1被試
2.1.1試測被試
從高等院校簡單隨機抽取100名在研究生進行試測。
2.1.2正式測驗被試
從陜西、江蘇、北京、山東簡單隨機抽取543名在研究生進行了調查。其中,男254人,女277人,未填寫性別者12人。
2.2研究工具
2.2.1學習倦怠問卷
通過檢索國內外學習倦怠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我國臺灣學者楊婷淳參照學習倦怠相關量表修訂了信度、效度較高的在進修人員《學習倦怠量表》。該量表包括消極學習態(tài)度、人際疏離、學業(yè)不良情緒和情緒耗竭四個維度。消極學習態(tài)度是指個體以消極的態(tài)度衡量自己的學習表現(xiàn),因而感到失望、無意義感。人際疏離表示個體對學校人際關系的知覺顯得負面及疏離。學業(yè)不良情緒表示個體對學校功課感到厭倦、乏力、提不起勁。情緒耗竭表示個體感到挫折、沮喪、不被關心、不被了解。被試在學習倦怠問卷上的得分越高,說明學習倦怠程度越高;而被試在學習倦怠問卷上的得分越低,說明學習倦怠程度越低。
簡單隨機抽取10名在研究生及其導師進行訪談,了解在研究生學習狀況,并請他們對楊婷淳修訂的在進修人員《學習倦怠量表》每個條目的可讀性與理解程度、內容的相關性、意義的明確性以及問卷條目的編排和呈現(xiàn)形式等進行評定。他們一致認為,該量表簡單、易懂,能夠準確反映在研究生學習狀況。
采用整群抽樣法從高等院校抽取1130名在研究生進行《學習倦怠問卷》試測,然后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前,檢驗KMO值為.93,Bartlett球形檢驗卡方值為6502.08,P=0.001,說明適合作因素分析。以主成分法抽取因子,采用方差極大正交旋轉法得到各項目的因子載荷。結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4個,4個因子可以解釋全部項目變異的63.65%。根據4個因子的內容,結合已有文獻和本研究的理論構想,我們把4個因子分別命名為:消極學習態(tài)度、人際疏離、學業(yè)不良情緒和情緒耗竭。
為了進一步驗證學習倦怠問卷的結構效度,我們利用Amos17.0對探索性因素分析的4因素結構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所用數據為543人正式測驗結果。下表為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其中,括號前的數字為項目,括號內的數據為標準化路徑系數,即各項目在其所屬維度的載荷。
從表1可以看出:所有項目的路徑系數都大于0.63,說明整個問卷具有較好的項目結構效度。在研究生學習倦怠問卷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整體擬合情況:x2/df=4.28(
學習倦怠問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93,分半信度系數為0.86。由此可見,學習倦怠問卷信效度較好,適應于在研究生。
2.2.2在研究生學習壓力問卷
參考學習壓力相關問卷及相關文獻自編《在研究生學習壓力問卷》。該問卷從專業(yè)學習、科研能力、論文寫作、學業(yè)考核等方面考察在研究生面臨的學習壓力。問卷為李克特五點量表,共13題,問卷得分越高,說明被試的學習壓力越大。試測問卷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該問卷可以抽取一個因素,特征根為5.92,該因子可以解釋全部項目變異的45.55%。除項目2因子載荷為。21(
為了進一步驗證在研究生學習壓力問卷的結構效度,我們利用Amos17.0對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素結構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所用數據為543人正式測驗結果。表3為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其中,括號前的數字為項目,括號內的數據為標準化路徑系數,即各項目在其所屬維度的載荷。
從表2可以看出:所有項目的路徑系數都大于0.35,說明整個問卷具有較好的項目結構效度。
從表10可知,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具有顯著的負向作用,學習壓力對學習倦怠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即學習壓力越高,社會支持水平越低,在研究生學習倦怠越高。第一層變量社會支持和學習壓力進入回歸方程之后,決定系數R2為0.22,在兩者的交互作用作為第二層變量進入回歸方程后,決定系數R2變?yōu)?.24。Rsup>2為0.02,并且交互作用的回歸系數顯著,說明存在社會支持和學習壓力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說社會支持是學習壓力和學習倦怠的調節(jié)變量。
把社會支持得分在平均數一個標準差以上的在研究生分為高社會支持組,一個標準差以下的分為低社會支持組;再把學習壓力得分在平均數一個標準差以上的教師分為高學習壓力組,一個標準差以下的分為低學習壓力組,做社會支持和學習壓力的交互作用示意圖,見圖1。從圖1可知,在學習壓力比較高的在研究生中,獲得不同社會支持的在研究生,其學習倦怠存在較大差異,獲得社會支持比較多的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程度低于獲得社會支持比較少的在研究生。同樣,在學習壓力比較低的在研究生中,獲得不同社會支持的在研究生,其學習倦怠也存在差異,獲得社會支持比較多的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程度低于獲得社會支持比較少的在研究生。
4 討論
4.1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現(xiàn)狀
本研究發(fā)現(xiàn),6.07%的在研究生學習倦怠非常強烈。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研究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存在混文憑思想,對學習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以為在學習能夠應付了事,企圖蒙混過關。還有個別在研究生看見他人深造,因不甘落后、不甘示弱,便盲目跟風,加入在進修的大軍,而等真正入學后卻發(fā)現(xiàn)要順利畢業(yè)并非易事,于是產生學習倦怠心理。出現(xiàn)學習倦怠的在研究生,他們往往對學習生活充滿厭倦感,什么都不想做,認為什么都不好;對什么都沒興趣,即便是曾經感興趣的學科,曾經喜歡參加的活動,也覺得索然無味。他們終日態(tài)度消沉,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無精打采,悶悶不樂,但又把所有的愁苦、憤懣積壓于心,不向別人傾訴。當這種厭倦和郁悶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對學校、教師甚至人生、社會都產生厭惡感,甚至自暴自棄,自傷自殺。在人員攻讀研究生既是我國拓寬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途徑的重要舉措,也是搭建在人員終身學習的重要平臺,對我國建設創(chuàng)新型社會、培養(yǎng)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影響。因此,各高等院校應重視和關心在研究生的學習,加強其管理工作,改善其學習狀況,以保障研究生培養(yǎng)和學位授予質量。
4.2不同亞群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的特點
4.2.1不同年齡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的差異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研究生學習倦怠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從整體上看,30歲以下的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程度最高,30~40歲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程度次之,40歲以上的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程度最低。這是因為30歲以下的在研究生剛踏上工作崗位或剛工作幾年,正處于業(yè)的探索期,工作熱情比較高漲,因而單位領導一般都交給其比較多的工作任務,但由于業(yè)務不熟練、經驗缺乏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才能完成工作任務。另外,由于受高等院校擴招、就業(yè)難等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各單位大學畢業(yè)生所從事的工作要么與大學所學專業(yè)不對口,要么與學歷低的老員工相差無幾,甚至比老員工的工作還要差?!爸R貶值”往往會令大學畢業(yè)生迷茫、困惑、失落,隨著社會上學歷“水漲船高”,他們在就讀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匆匆加入在進修行列,因事先對學校、所學專業(yè)、研究領域等缺乏了解,致使其學習倦怠程度比較高。40歲以上的在研究生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對其所從事的工作已經輕車熟路,重回學校多是因自身的興趣愛好或者強烈的感受到學習新知識必要,他們把學習看作是一種提升自我的機會,學習動機比較強,所以學習倦怠程度最低。
4.2.2不同工齡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的差異
本研究表明:在研究生學習倦怠存在顯著的工齡差異。從整體上看,工作5―10年的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程度最高,工作15年以上的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程度最低。這是因為工作5―10年的在研究生已經進入業(yè)發(fā)展的穩(wěn)定階段,成為單位的骨干力量,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工作壓力;另外,他們正處于成家、養(yǎng)家糊口的階段,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的重擔、生活壓力比較大。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致使該工齡段的在研究生心力交瘁、疲于奔命,這樣必然會對在學習造成強烈的沖擊,因而其學習倦怠水平比較高。工齡可以反映員工經驗的積累和內化的程度。工作15年以上的在研究生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工作經驗比較豐富,能夠比較嫻熟地駕馭所從事的工作,在工作中往往能取得較好的工作效果和滿意的工作成績;另外由于其工齡較長,場上已經具有穩(wěn)定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因而其工作方面的煩擾相對較少,能夠擠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因而其學習倦怠程度較低。
4.2.3不同工作單位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的差異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工作單位在研究生在學習倦怠的人際疏離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企業(yè)單位人際疏離程度顯著高于事業(yè)單位。這可能是由于工作單位性質、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工作負荷的大小等不同造成的。相對而言,企業(yè)單位工作節(jié)奏比較快,員工工作壓力比較大,人際間的競爭比較激烈,員工與上司、員工與員工間的良性互動較少,為了完成工作任務,有的員工經常加班加點,致使其無暇顧及在學習,而事業(yè)單位相對比較輕松一些,員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習、與他人溝通交流學習問題,充實、提高自己,因而他們學習倦怠程度比較低。
4.3社會支持在學習壓力對學習倦怠影響中的調節(jié)作用
幾乎所有的研究結果都顯示任務量的大小與時間上的壓力與倦怠存在高相關。任何超負荷都會導致個體產生倦怠感?;貧w分析發(fā)現(xiàn):學習壓力越大,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程度越高。在學習對在研究生的個人素質的要求比較高,既要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專業(yè)課、公共課學習,又要撰寫科研論文,因而學習任務比較重。繁重的學習壓力是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對在研究生的調查及訪談表明他們的學習壓力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外語水平差,檢索、閱讀外文文獻費時費力;不能把握本專業(yè)領域學術前沿;專業(yè)基礎知識薄弱,學習時常常力不從心;專業(yè)的研究訓練缺乏;科研能力不強;學習新的研究方法吃力;寫作、發(fā)表高水平科研論文的難度較大;學習時間不夠;缺乏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與導師的溝通、交流較少;對專業(yè)缺乏興趣;研究生學業(yè)考核難度較大;與研究團隊協(xié)作、溝通較少。由于學習負擔比較重,思想壓力、心理壓力比較大,導致有些在研究生在壓力面前,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信心。
社會支持是以個體(被支持者)為中心,個體及其周圍與之有接觸的人們(支持者)、以及個體與這些人之間的交往活動(支持性的活動)所構成的系統(tǒng)。從功能上講,社會支持是個體從其所擁有的社會關系中所獲得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從操作上講,社會支持是個體所擁有的社會關系的量化表征。社會支持從性質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客觀的、可見的或實際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后者是指穩(wěn)定的婚姻(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或不穩(wěn)定的社會聯(lián)系如非正式團體、暫時性的社會交際等的大小和可獲得程度,這類支持獨立于個體的感受,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另一類是主觀的、體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
本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在學習壓力對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的影響中起調節(jié)作用。具體地說,社會支持對減輕或降低學習壓力起積極作用,獲得社會支持比較高的在研究生,能夠緩解或降低學習壓力,進而能夠緩解或降低學習倦怠程度。這是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被更多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分工協(xié)作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而強有力的社會支持不僅能為學習、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解決辦法,而且也為個體的學習、家庭生活和工作創(chuàng)設了一種積極的氛圍,減少了在研究生知覺到的學習壓力。雖然學習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關鍵的是在研究生自身對學習壓力的主觀認識、評價和體驗。不論領導、同事、導師、家人、同學、和朋友等提供給在研究生的實際的支持(例如,提供學習資源、提供學習便利條件、幫助學習疑難問題等),還是他們提供給在研究生情感上的支持(例如,關心在研究生學習狀況等),都能夠減少在研究生知覺到的學習壓力對學習倦怠的影響,增強在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正確對待在學習,使他們安心學業(yè),潛心研究,提高學習效率,有效緩解或消除學習倦怠。因而,社會支持能夠降低學習壓力對在研究生學習倦怠的造成的消極影響。
5 結論
5.16.07%的在研究生學習倦怠非常強烈。
5.2不同年齡、不同工齡、不同工作單位在研究生學習倦怠存在顯著差異。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調研;互動
作者簡介:王海穩(wěn)(1976-),男,河南桐柏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院,副教授;丁國浩(1980-),男,廣東梅州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院,講師。(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新世紀教改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zc2010026)、2012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試點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2-0129-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標和功能是多方面的,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堅持與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相契合,才能在高等教育中找到自己的正確定位。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使這一課程的教學與學生的思想素質和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是提高其課程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所在。在長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過程中,緊緊圍繞如何進一步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著眼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要求,設計并實施“調研—互動法”的教學模式,逐漸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喜愛和認可,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調研—互動法”的基本內涵與特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調研—互動法”模式主要是指通過指導學生圍繞相關課題進行社會調研,以加強學生、社會、教師之間的多重互動,并以課題調研報告和課堂展示作為學生成績評定的基本依據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行,有利于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灌輸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jié)的問題,有利于進一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相關素質的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社會調查認清社會現(xiàn)實,并以教學主體的身份在課堂進行闡述與展示,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以及對理論的接受程度,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從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具體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調研—互動法”教學模式主要突顯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要求
教學模式堅持把課堂教學轉化為以學生中心,通過引導學生的深度參與和自我展示等方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的發(fā)揮,為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學平臺。
2.促進了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參與性體驗需要
美國著名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兩重的參與重于一噸重的說教。知識的獲得應該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知識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在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模式中,通常強調和注重的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單向地把學生看成是思政課教學的客體,從而影響了學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因此,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角”,鼓勵學生通過自己親身的調查研究來獲得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同,是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手段。
3.強化了學生學習的實踐探究性特點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一個壞的教員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員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要為學生留下更多的自主思考、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空間,才能有助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二、實施“調研—互動法”的基本步驟和環(huán)節(ji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調研—互動法”教學模式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實施的關鍵是要在具體的實踐中得以順利操作。該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驟是由:“分組—布置調研課題和任務—社會調研—課堂展示與答辯—教師點評與總結”這樣幾個基本的階段和環(huán)節(jié)所構成的。概括起來主要分為三大基本步驟和階段:
第一步,調研課題的設計及準備階段。這一步驟又分為三個具體環(huán)節(jié)。一是調研課題的設計。依據教學大綱,結合教學要求和社會實際,就課程中的一些理論難點、熱點,提出詳細的課題指南。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可以設置大一新生大學適應性及個人預期的調查、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調查、大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現(xiàn)狀調研、如何看待老人摔倒沒人敢扶的現(xiàn)象、大學生網絡道德狀況調研、大學生擇業(yè)觀調研等課題。二是調研小組的設定。根據興趣、宿舍組成和班級規(guī)模,一般以5—6人組成一個研究小組。課題小組內部可以進行具體的分工,以共同完成課題研究任務。三是對調研活動動員與引導。一般來說,“基礎”課程是在大一學生中開設,對剛進大學的新生來說,這樣的任務很具挑戰(zhàn)性,有的學生甚至會產生畏難心理。因此,必須對他們進行鼓勵和動員,加強必要的輔導,讓他們能突破自我。
第二步,課題調研實施及過程控制階段。這一步驟也包含了三個環(huán)節(jié):調研問卷的設計、社會調研過程的實施及調研報告的撰寫。要求學生在接到課題任務以后,根據課題內容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調研問卷的設計,并及時發(fā)給教師指導,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在調查問卷確定之后可以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社會調研,并寫成小組調查報告,發(fā)給教師進行具體的指導,修改之后的調研報告作為最后的成績評定內容之一。
第三步,課題調研的總結與評定階段。這一步驟包含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是課堂展示與答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前提是需要學生將社會調查的結果以一定的形式如PPT展示、辯論、小品、演講等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展示的過程一定要與學生、教師進行互動。二是教師點評與總結。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充分把握學生研究課題的內容,能夠與學生進行對話,并對學生講解的內容進行評價和總結。并以此展開或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三是成績評定。依據社會調查報告、課堂互動與參與表現(xiàn)、答辯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成績占總成績中的比重應高于50%。
總的來講,“調研—互動法”教學模式的具體過程、思路、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教學模式具體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調研—互動法”教學模式的課題指南不僅來自于教師自己的備課,而且要充分聽取學生的問題和意見,了解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想法,結合思政課教學內容來進行確定。同時這些課題也要基于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思想現(xiàn)實問題,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思考,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探究,通過思考和探究澄清認識上的迷霧和理順價值上的偏差。另外,在“調研—互動法”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生自主選擇興趣小組、確定研究計劃、進行小組分工、小組調研、研討和撰寫調研報告,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分工協(xié)作,相互之間緊密配合,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指導學生之間加強相互溝通和聯(lián)絡,讓他們能夠朝著自己團隊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團結一致,群策群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置于一個開放的場域,讓學生帶著課題任務走向社會生活實踐,擴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活動范圍,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踐場域,并且通過有效的自我展示,有助于使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鍛煉和素質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和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三、實施“調研—互動法”的創(chuàng)新意義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調研—互動法”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型思政課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其創(chuàng)新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該教學模式通過提供學生探究性課題并進行社會調查,有效實現(xiàn)了教材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也實現(xiàn)了學生主體知識的自我建構和學生主體行為的自我教育。第二,該教學模式通過“課堂展示與答辯”環(huán)節(jié),有效實現(xiàn)了教師講授與學生有效參與相結合,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也更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第三,通過進行社會調查與課堂展示,有效地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以及社會之間的互動,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第四,將課題調查報告、課堂展現(xiàn)以及平時參與課堂討論綜合起來作為期中成績,并提高其比重,完善思政課教學的評價機制,有助于突破傳統(tǒng)考試方式的弊端,促使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平時,以此推動學生平時道德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另外,要想在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調研—互動法”教學模式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還應該注意協(xié)調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問題:
一是要協(xié)調處理好學生在課程中的精力投入與各項能力訓練的關系。要使本教學模式能夠有效進行,就要突破目前學生單純靠背書來完成課程的現(xiàn)狀,使學生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真正投入到社會調研實踐中去,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較好的訓練。
二是要進一步協(xié)調處理好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問題。由于目前思政課教學存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離,實踐教學常常流于形式的情況,如何通過教學模式改革,將兩者有效地統(tǒng)一在一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將直接影響學生從認知到行動轉化的問題。
三是要處理好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問題。目前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材內容高度濃縮,如何更好地對其加以詮釋,緊密結合現(xiàn)實社會實際非常重要,因為它將直接影響課程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四是要進一步提高這一教學模式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以問題小組為組織形式,以探究性課題為軸心,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增加各種互動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有效參與問題,在增強課程體驗性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yǎng)。
五是要處理好學生成績的綜合考評問題。應當通過加大平時成績的分值比重,引導學生更加注重平時的表現(xiàn)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梢哉J為,我們只有較好地解決了以上的幾個相關的重要問題,“調研—互動法”教學模式才能夠真正發(fā)揮它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實施“調研—互動法”教學模式是理工科實驗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領域的某種借鑒與運用,體現(xiàn)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人本化、實踐化和生活化的發(fā)展取向,突顯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對于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主體性、開放性、實踐性和有效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查廣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實踐教學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9).
關鍵詞:流域治理;PPP模式;有序Probit;滿意度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848-2017(03)-0102-06
一、引言
流域治理是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命題與實踐任務,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隨著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流域治理也從以往的分散化管理,逐漸過渡到統(tǒng)籌流域內社會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綜合治理,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長期以來,政府部門一直是流域治理的主要投資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場機制建設而導致了財政資金使用的壓力與浪費并存的現(xiàn)象:一方面,面對嚴峻的環(huán)保形勢,流域治理需要巨大的生態(tài)建設投資,僅依靠政府財力是遠遠不夠的;另一方面,在流域治理中缺乏科學的管理規(guī)劃和有效的成本和效益分析,造成了政府財政資源極大的浪費。在此背景下,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流域治理領域,不僅可以緩解政府建設資金不足和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有利于拓展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激發(fā)市場活力。自2014年《財政部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來,各地區(qū)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了PPP模式在流域治理中的實踐方式,并啟動了項目示范工作。流域治理的PPP模式不僅體現(xiàn)了十八屆三中全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的要求,而且能夠發(fā)揮公司在資金和管理方面優(yōu)勢,提高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供給能力。在本文中,調查和分析公司高管的政策滿意度,有助為完善和推進PPP模式下的流域治理政策,提高PPP項目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提供實證依據。
目前,我國流域治理PPP實踐僅有哈爾濱松花江流域、佛山里水河流域、南寧那考河流域、大理洱海流域等零星成功案例,尚有許多實踐項目停留在頂層設計和可行性論證階段,PPP項目落地存在明顯的瓶頸。因此,了解和分析公司高管對當前流域治理PPP政策的M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分析也是優(yōu)化政策的關鍵。而有關這一方面的研究尚未有學者涉及。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是,本輪PPP的推廣從2014年底開始尚不足兩年,相關的調查數據還比較缺乏;二是,對流域治理PPP項目可能感興趣的公司在地點上較為分散,在主觀滿意度的調研過程中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數據的獲取非常困難。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使用電子郵件調研的方式克服了數據獲取上的困難;通過對環(huán)保公共服務類上市公司高管主觀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進一步明晰未來流域治理中PPP政策完善的重點方向,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此外,基于高管自我評價的滿意度分析,對公司的決策行為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因而本文的分析也有助于政府出臺針對性的政策來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司高管的滿意度。在研究框架上,本文使用218個高管的樣本進行分析,建立了有序Probit模型,旨在尋求PPP模式下影響上市公司參與流域治理的驅動和制約因素,有助于進一步發(fā)展與完善流域治理的PPP模式,為完善相應的政策設計提供理論支持。
二、理論基礎和模型假設
(一)理論基礎
PPP模式起源于18世紀歐洲的收費公路建設計劃,但現(xiàn)代意義的PPP概念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將社會資本引入社會公共服務以解決英美等國家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我國的PPP項目最早以BOT(建設一運營一轉讓)的形式出現(xiàn)于1984年深圳的變電廠建設項目,在加入世貿組織后進一步加大開放了民間資本參與建設國內基礎設施的限制,并在此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yè)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市政公共基礎設施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但現(xiàn)實情況與政策預期差距巨大,我國PPP項目在數量上發(fā)展緩慢,甚至在2009年到2013年間幾乎陷入停滯。直到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之后,國務院下屬辦公廳、財政部、發(fā)改委、人民銀行等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PPP的一步步升級。到2015年下半年,中央開始完善PPP的頂層設計并在地方掀起了一股PPP項目的簽約熱潮。發(fā)改委公布的首批推介項目達到了1043個,總投資1.97萬億元,涵蓋水利設施、市政設施、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資源環(huán)境等多個領域。目前,我國PPP項目進入攻堅落地階段,克服PPP落地的瓶頸、提高PPP的項目質量成為當前階段的關鍵。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思考如何有效提高公司參與PPP模式的滿意度,從而有助于加快好的項目落實,解決公共領域服務提供的質量和效率低下問題。
在流域治理的PPP模式分析方面,學術界的研究較少,現(xiàn)有文獻主要通過理論和案例分析,集中討論了政策的有效性、應用方式、模式創(chuàng)新等方面,在實證分析方面尚屬空白。常亮和楊春薇、胡勝探討了流域治理的PPP政策中,對“政府”和“市場”角色的要求,并認為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機制設計,PPP政策將有助于流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姜謀余和唐克旺、靳樂山和孔德帥、胡璇探討了PPP模式應用于流域治理的方式,并分別選取了江西省撫河流域、貴州省赤水河流域、山西省汾河流域進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針對性的制度設計方案和政策改進建議。劉博和孫付華對PPP模式下流域治理涉及的利益相關者進行了分析,構建了協(xié)調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利益沖突的合作機制。總的來看,現(xiàn)有研究認為PPP模式是我國流域治理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其核心在于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fā)揮公司在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yōu)勢,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效率。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思考如何有效提高公司參與流域管理的滿意度,從而實現(xiàn)“引資”和“引智”的結合,改善目前流域治理中資金不足和使用低效的問題。
(二)模型假設
按照滿意度的概念,滿意度往往是針對心理預期而言的,因此在分析公司高管對流域治理PPP政策的主觀滿意度中,個人期望與實際的政策條件是影響政策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包括高管的個人特征與政策本身的特征。同時,在本文的研究中,由于參與PPP模式的流域治理的公司具有較高的技術條件和Y金規(guī)模門檻,因此本文加入了營業(yè)收入、所處區(qū)域等公司特征變量。最終,本文建立的滿意度分析模型包含有個人特征、公司特征與政策特征三個方面。個人特征和公司特征的實證研究結果可以體現(xiàn)政策滿意度的異質性,政策特征的分析結果有助于未來相關政策完善的依據。本文建立的實證分析模型如下:
式中,S*代表高管個人滿意度。I、C、P分別代表個人特征、公司特征與政策特征三類變量:個人特征包括公司高管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年薪;公司特征包括營業(yè)收入、企業(yè)性質、是否為主板上市、所處區(qū)域;政策特征包括主管對政策的了解程度、招投標過程的規(guī)范程度、法律環(huán)境成熟度、承諾與責任分擔合理度、對政府部門的信任程度、項目運營機制的完善度、對未來發(fā)展前景的樂觀程度。μ是分布函數為F的誤差項。由于真實的滿意度S*是無法觀測到的,因此使用另外一個可觀測的打分變量S來代替S*。S是反映高管滿意度的有序數字,使用1到5度量,分別代表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從1到5滿意程度依次增加。那么S和S*之間的關系為:
通過一組新的參數a,S*被劃分為5個區(qū)間,那么將可用S作為被解釋變量建立有序回歸Probit模型。模型的似然函數如式(3)所示,通過進一步最大化式(3)的似然函數值,得到模型系數α、β、γ和參數的估計結果。
三、數據說明和變量描述
(一)數據來源
為確定PPP模式下,影響公司高管政策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就相關問題與北京、河北、陜西等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進行了深度訪談,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問卷設計,與本研究相關的部分主要包括:PPP模式的和流域治理PPP項目的介紹、對流域治理PPP政策的認知,對PPP政策的整體滿意度,個人基本信息四部分。
問卷設計完成后,針對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到環(huán)保以及公共服務業(yè)務的企業(yè)進行了電子郵件調研,樣本涵蓋了主板、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的93家公司。自2016年5月起,作者在部分上市公司監(jiān)管部門的協(xié)助下,選擇每家上市公司中的2至4位高級管理人員,通過電子郵件調研的方式發(fā)送調研問卷317份。調研的執(zhí)行流程為:通過WIND咨詢數據庫,建立了高級管理人員調研郵件地址名錄;在正式問卷調研前發(fā)送了調研意向說明,3天之后發(fā)送了正式的調研邀請;一周后對未接受調研邀請的郵件名單,進行第一輪的郵件提醒,以此循環(huán)共進行了三輪郵件提醒。第一輪郵件提醒前回收問卷77份,截止2016年8月底確認回收有效問卷218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68.8%。
(二)變量定義及描述性統(tǒng)計
218份有效調研問卷涵蓋了93家上市公司中的75家,分布于北京、上海、河北、江蘇、陜西等地,主營業(yè)務包括水污染治理、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固體廢棄物處理、環(huán)保設備供應等多個細分行業(yè)。根據調查回收的218份問卷,對調查樣本的政策滿意度、個體基本特征,政策特征進行統(tǒng)計,根據公司披露的相關數據收集了調研人所在公司的基本特征情況,匯總后的結果如表1所示。
被解釋變量政策滿意度是量表形式的序數數據,符合有序Probit模型的前提假設,平均得分為2.98,屬于一般滿意。解釋變量方面,從個人特征來看,被調研人為男性的有169份,占77.5%,為女性的有49份,占22.5%;年齡最小的為28歲,年齡最大的為63歲,平均年齡47.2歲;平均受教育程度為本科水平;年薪平均水平為109.81萬元。從樣本來源的公司特征來看,絕大多數來自于東部沿海地區(qū),來自于民企的比例也達到了一半以上,來自于主板上市的比例約占1/3,在2015年的營業(yè)收入平均達到了10.85億元。從政策特征來看,調研樣本普遍了解流域治理的PPP政策,對未來政策的發(fā)展抱有樂觀的態(tài)度,并認為招投標過程的規(guī)范程度、法律環(huán)境成熟度、承諾與責任分擔方面存在一定的空間,而在PPP項目的運營機制完善程度、對政府部門的信任程度方面得分較低。
四、實證分析
(一)模型結果
使用軟件Statal4.0對樣本進行分析,得到公司高管對流域治理PPP政策滿意度的影響因素計量分析結果(表2所示)。模型1是對所有解釋變量的總體估計結果,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礎上剔除掉不顯著的變量之后得到的優(yōu)化模型。模型1、模型2的偽回歸系數(Psuedo R2)、對數似然值(LogLikelihood)的卡方檢驗(Chisquare)均達到了建議值的要求。因此可以認為,兩個模型均通過了整體的顯著性檢驗,可以對系數估計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1.個人特征方面,“性別”和“年齡”兩個變量顯著為負,其他變量均不顯著。表明高管中女性相對于男性會降低個人滿意度,滿意度在性別方面存在異質性;此外高管的年齡對滿意度也有負向影響,可能的原因是年齡越大的高管對參與PPP的看法越謹慎;最后,未發(fā)現(xiàn)高管的受教育年限和年薪對滿意度有顯著的影響。
2.公司特征而,營業(yè)收入、企業(yè)性質、企業(yè)處于西部地區(qū)對滿意度有顯著的影響。可能的解釋是:由于流域治理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門檻較高,而營業(yè)收入反映了公司在這方面具有的實力,相應地會對政策滿意度有促進作用;此外,國企的股權結構也能夠增加高管的滿意度,這與我們的訪談中一些高管的想法一致“政府更傾向于把項目批給國企,在審批等方面更容易些”;相對于東部沿海,位于西部地區(qū)會降低公司高管滿意度,體現(xiàn)了PPP政策在區(qū)域方面的差異。此外,是否為主板上市公司、公司位于中部地區(qū)對滿意度不存在顯著的影響。
3.政策特征方面,由于七個變量具有相同的量綱,因而可以方便地直接對比系數的大小。從結果來看,對政策的了解程度、法律環(huán)境的成熟度不存在顯著的影響,其它5個指標均存在顯著影響。對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顯著是因為調研樣本普遍熟悉相關政策(均值為4.09),但同樣熟悉政策的不同個體在滿意度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法律環(huán)境的成熟度不顯著是由于不同的個體對目前法律環(huán)境的判斷存在較大差異(方差1.48),說明PPP政策仍處于成熟完善的過程中。從模型2的結果來看,對信任程度有正向作用的變量,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是,企業(yè)高管對政府部門的信任程度、招投標過程的規(guī)范度、承諾與責任分擔的合理度;負向作用的變量是對政策發(fā)展的信心。這一結果符合我國PPP模式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經過2013年-2015年的簽約熱潮后,現(xiàn)有政策開始側重提高項目的操作效率和質量。也因此,高管對PPP未來的發(fā)展越樂觀,越希望盡快出臺相應的改進措施,因而會容易對現(xiàn)狀產生不滿;信任度對滿意度的影響最大,是由于流域PPP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長,從開始建設到獲利這期間要面臨政策變動的風險,政府是否具有契約精神就成為公司投資成敗的關鍵;招投標過程的規(guī)范度是公司平等地分享政策紅利的保障,承諾與責任分擔是公司控制風險的重要手段,因此會對滿意度產生正向的影響。
(二)對結果的討論
總體來看,為推進PPP模式的進一步發(fā)展,政策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有序Probit模型的結果可以看出:
第一,個人特征對滿意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能夠反映現(xiàn)有政策在人群中存在的異質性,但對于政策制定而言并沒有很強的參考作用,在本文中是作為控制變量以增強模型的解釋力度。公司特征方面,營業(yè)收入越高、屬于國資企業(yè),對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從側面反映了不同資金規(guī)模和不同資本性質的公司的高管對PPP的看法存在差異。此外,相對于東部沿海,西部地方政府可能會由于地方財政壓力較小,開展PPP工作的積極性不足?,F(xiàn)實情況中,流域治理的PPP項目對資金規(guī)模、技術條件的要求很高,小規(guī)模企業(yè)和非國有企業(yè)的確與國企存在起跑線差距。因而具體到政策制定上就需要理順參與機制,幫助有潛力的民營企業(yè),并消除針對民企參與到流域項目的隱性壁壘,提高民營企業(yè)的參與熱情。
第二,要提高政府的信用水平,建立合理的利益與風險分擔機制,堅守契約精神。從訪談和建模的結果來看,社會資本對PPP項目持謹慎態(tài)度,在面臨投資大、回收期長的流域治理項目時,往往表現(xiàn)為對政策穩(wěn)定性的擔心。那么在未來的政策制定過程中,要提高流域治理項目的吸引力,關鍵是市場交易規(guī)則的制定,用契s明確政府與企業(yè)的權利與義務,以確保雙方能夠以對等的地位進行公平交易。此外,培育PPP模式下的第三方專業(yè)機構,如中介、仲裁、支付體系,對政府與企業(yè)互信對等地位的建立也有積極的作用。
五、結論
一、重在加強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實
區(qū)政協(xié)領導始終高度重視依法治區(qū)各項工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擺在政協(xié)常委工作的議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計劃,今年來召開了3次專題會議,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政協(xié)領導更是以身作則,多次帶頭參與法律宣傳,入戶訪視等活動。主動按照掛鉤聯(lián)系點制度要求,多次組織召開現(xiàn)場辦公會,解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一)健全組織,完善機構。根據《*市2008—2012年依法治區(qū)實施方案,為保證新一輪依法治區(qū)目標的全面、有效實施,按照政協(xié)的特點、職能,及時調整充實,完善政協(xié)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黃勝富副主席任組長,辦公室主任鄭碧輝、社會和法制委主任莊瑞文為副組長,各專委會主任、辦公室人員為成員的領導機構,使依法治理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實。在政協(xié)二屆會議上,還相應成立了社會法制委普法小組,各鎮(zhèn)(街道)政協(xié)聯(lián)絡組也相應成立,形成政協(xié)各方參與、運作有序的依法治理工作機制,為依法治理普法工作深入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工作部署。按照區(qū)依法治區(qū)普法實施方案,政協(xié)及時傳達學習分析普法成員單位落實工作目標情況,及時制定普法工作方案。在政協(xié)會議上領導親自部署,結合工作情況提出要求并通過鎮(zhèn)聯(lián)絡組現(xiàn)場會,各種活動中具體體現(xiàn)。政協(xié)領導,辦公室、社會法制委積極參加依法治區(qū)組織的各種會議和活動。
(三)開展學習培訓,落實考試考核制度。我們認真按照要求每年集中安排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法律知識培訓不少于40學時,對執(zhí)法人員不少于5天的更新知識培訓,政協(xié)連主席,二位副主席親自為本系統(tǒng)人員上法制課,最近政協(xié)及時組織委員學習新的8部法,提高委員法律水平,為履好職典定基礎。
(四)落實依法治理經費保障:政協(xié)始終把依法治理普法經費列入政協(xié)經費開支的預算,并建議區(qū)按照每人每年不少于0.5元撥給提高到每人每年1元撥給,得到了落實。
二、重在法律宣傳,營造創(chuàng)安氛圍
政協(xié)社會法制委認真地按照“五五”普法規(guī)劃和《關于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的意見》精神,與區(qū)有關部門一道,采取多種形式,利用新的載體對社會進行了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營造濃厚的創(chuàng)安氛圍。一是政協(xié)委員積極參加區(qū)組織的法律宣講團宣講活動。二是牽頭組織公檢法司及欣港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對各鎮(zhèn)、學校、企業(yè)進行了法律宣傳教育,開展法律咨詢活動。三是開創(chuàng)政協(xié)法律講堂,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qū)、進學校、進企業(yè)、進單位),舉辦“平安和諧進漁村”、進廠區(qū)專題宣講活動,營造氛圍。四是與司法局等單位舉辦了一場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并通過泉港電視臺法律欄目轉播,得到良好的社會效應。五是開展法律故事會活動,采取以法釋案的方式,進行法律宣傳教育,取得明顯效果。
三、重在法律援助,促進社會和諧
按照政協(xié)三大職能,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推進和諧社會,堅持把關注民生、服務社會作為促進和諧的切入點,通過一系列專題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一是與法院、司法局、欣港律師事務所等單位舉行了法律援助,對弱勢群體,重點困難戶進行了法律的援助。二是參與開展系列義診活動,通過義診援助活動,發(fā)放法律宣傳手冊600多份,進行了法律宣傳援助。三是協(xié)助局幫助做好息訪工作,對人民來信和對象做好解釋工作,進行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引導他們走上法律渠道。
四、重在履行職責,發(fā)揮特點優(yōu)勢。
政協(xié)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遵循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我區(qū)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職能優(yōu)勢,推進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實。
(一)開展政協(xié)委員視察活動。六月份認真開展司法服務中心的視察活動,組織五十多名政協(xié)委員視察后龍鎮(zhèn)峰前村“普法維穩(wěn)服務站”為服務中心為載體,以“三種調解”以手段,全面進行普法。二是為了加強經濟法治建設,不斷規(guī)范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第二季度政協(xié)組織委員對市場超市供應、食品衛(wèi)生情況的視察。第一季度組織經濟屆委員視察區(qū)排污管道、環(huán)境保護、節(jié)能降耗等視察活動,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依法加強市場監(jiān)管,完善投資市場監(jiān)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