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小學生德育

中小學生德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學生德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小學生德育

中小學生德育范文第1篇

發(fā)現二學生對德育活動“情有獨鐘”。學生關注德育活動的目的是否切合自己的要求,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形式是否喜聞樂見,并不認為活動組織者是“關鍵因素”。

發(fā)現三政治課和語文課的德育作用遠遠低于人們的期望值,寓德于教并沒有成為大多數教師的自覺行為,寓德于教的研究還停留在膚淺的層面。

一、調查目的及方法

盡管我們采取了諸多措施,但德育工作的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德育的“付出”和“產出”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面對這一現狀,我們認為,應該從學生的需要、興趣出發(fā)進行德育工作。為此,我們著手進行中小學生德育需求和德育興趣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對中小學生關于德育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認識、德育需求、所喜歡的德育方式以及其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建議等方面。為推進“主體育德”德育工作模式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我們委托“南京市教育調查中心”編制關于學校德育的問卷,問卷采取封閉型選擇題和開放主觀作答的形式,隨機抽取了南京市13個區(qū)縣的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共1200名。共發(fā)放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56份,回收有效問卷占96%。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這次調查,大體掌握了南京市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現狀,并對中小學生的德育需求和德育興趣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

(一)學生對于德育的關注度很高

通過此次調查發(fā)現,學生對于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樣有著清醒的認識。在調查中,有77%的學生認為德育是自身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內容,而認為思想品德好是三好學生的“三好”中最重要的內容的學生占79%(見表1)。此外在對“德育對你的成長作用有多大”這一問題的回答中,沒有學生認為德育對于自己成長“幾乎沒有作用”,91%的學生認為德育對自己的成長有較大甚至是很大作用(見表2)。這與學生對于思想品德課是否有作用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92%的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是有作用的,認為有利于增加思想品德知識、提高個人心理素質,教會個人更好地做人、做事,促進自己身心健康發(fā)展等。

(二)“活動式”的德育倍受“青睞”

在調查中發(fā)現,學生比較喜歡的德育方式,是通過活動來使自己得到道德情感方面的體驗和升華。在“給你的學校德育工作提一條建議”這一問題的回答中,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學生,都對“活動式”德育課“情有獨鐘”(見表3)。

從學生的建議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學生的知識素質等方面的差異,對德育活動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小學生對德育活動的認識較為朦朧,僅是較為寬泛地要求學?!岸嘁恍┗顒印保欢踔猩透咧猩鷦t對德育活動有了較為具體要求,不僅要求學校增加一些活動,還對活動的類型、性質和目的等有一些具體的看法和建議,要求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文化節(jié)”、“組織一些班級比賽型的活動”、“舉行節(jié)日慶祝、社會宣傳、軍事訓練”等。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盡管對德育活動認識不同,但都對德育活動“情有獨鐘”,這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是相吻合的。

在關于“你認為一次好的德育活動的關鍵是什么”一題的回答中,大多數學生認為活動目的最為關鍵,其次是活動內容,再次才是活動形式,最后是活動組織者??梢妼W生不僅對“活動式”的德育情有獨鐘,而且對活動的要求也比較集中和理性?;顒幽康氖钦麄€活動的“靈魂”,是德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目的不明確、不正確,形式再多樣、內容再充實,也只能是膚淺的德育,甚至南轅北轍,達不到德育的要求,對學生的身心成長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其次是活動內容?;顒觾热莸呢S富和充實是達成活動目的的基本條件,相反,內容不充實,目的也只能流于形式,成為水中月、鏡中花,甚至成為大而空的理論和說教。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普遍對活動組織者的要求不高,學生關注的內容是活動本身,而不是某個“權威”或“專家”的身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教師,學生是“只認活動不認‘人’的”。學生關注的是德育活動的目的是否切合自己的要求,德育活動的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德育活動的形式是否喜聞樂見??梢?,學生更加希望的是自己的德育,而不是教師對自己的德育。

(三)寓德于教“任重道遠”

從學科角度來說,傳統(tǒng)上認為政治課是實施德育的主要學科,語文課盡管有較強的“工具性”,但是,該學科的“人文性”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從傳統(tǒng)意義上說,政治課和語文課是中小學生德育的“主陣地”。然而調查發(fā)現,政治課和語文課的德育作用遠遠低于人們的期望值。調查中發(fā)現,只有18%的學生認為語文課對其德性的成長起主要作用,15%的學生認為政治課對其德性的成長起著主要作用。顯然,政治課和語文課對于學生德性的養(yǎng)成作用并沒有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寓德于教效果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應試”的擠壓和干擾。當前,學校教育中的“應試”傾向較為嚴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學科教學是“應試”的重點,特別是涉及升學的學科,更是“應試”的重災區(qū)。因為語文和政治都是中考和高考科目,因此教學過程就會滲透著“應試”的要求,于是,教學的目標就會從學生全面發(fā)展向應試升學偏移。無論是語文課,還是政治課,知識的傳授、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遠遠超過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二是方法的機械和呆板。寓德于教是一門藝術,需要把“鹽”溶在“湯”里,需要不露痕跡,而不是生搬硬套,不是“貼標簽”。然而,在調查中發(fā)現,寓德于教并沒有成為大多數教師的自覺行為,寓德于教的研究還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還有相當的距離。

三、調查結論及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fā)現學生對德育的重要性有著清醒的較為理性的認識,對德育有著較高的“需求”和較多的“興趣”,對于德育的開展方式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诖朔N調查結果,為進一步加強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立足需要,推進德育

心理學研究表明,需要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動力之源。人類行為一切動力都起源于需要,需要是人類發(fā)展與進步的動力源泉。人的需要具有三大共同特征:一是對象性。需要總是指向一定對象的,這種特定對象或是物質的,或是精神的,因此,也只有某種對象出現時才能使其獲得滿足。二是動力性。需要是人類從事各種活動的基本動力,一旦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或者發(fā)現了新的環(huán)境,機體就可能產生缺乏感,這種缺乏感就會調動機體的力量去努力達到新的平衡,因而產生動力。這種缺乏感越大,動力越強。三是社會性。人類需要的滿足范圍要比動物大得多,特別是那些高層次的需要,如求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等,是要通過社會勞動并以文明的方式獲得的,同時也要受理性和意志的調節(jié)和控制。因此,要了解學生行為的動力必須從需要入手,要學生能夠自主育德也必須根據學生需要進行設計。學生需要德育,他就會成為德育的主體,學生不需要德育,他就會成為德育的“看客”。德育工作者和德育研究者應該把德育的社會需要和個體需要聯(lián)系起來,把學生個體的成長與社會的發(fā)展結合起來,這樣的德育的目的既是社會的,也是學生自己的。

(二)開展活動,實踐德育

德育工作決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就能完成的。有學者認為,當學生意識到你是在對他進行教育的時候,你的教育就失敗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真正的教育是寓教于樂、不漏痕跡的,是隨風入夜,潤物無聲的。相對于其它學科的教育教學,德育工作有著它自己特有的規(guī)律和要求。如果說其它學科主要是對學生心智能力的訓練,那么德育則主要是對學生道德情感的訓練。如果說學生心智能力的訓練尚可以通過“知識授受”的行為來得到提高的話,那么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則主要應通過相關趣味性的活動來實現。有專家認為:“促進兒童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發(fā)展從而為自我的道德教育提供基礎的,只能是兒童本人的活動,只能是兒童間的交往。[1]”

符合青少年興趣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人生的道理,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對于活動實踐在學校德育中的重要性的認識,早在20世紀就有教育家說得很清楚:“由于人們不僅要思考,也要行動和關心,教育過程必須超出智力的訓練,幫助青年學習如何有效地負責地行動。[2]”然而,當下學校的德育活動還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活動設計脫離學生需要。學生需要貼近生活、貼近自己的德育活動,而德育活動設計者卻往往從教師的角度進行設計,活動一旦與學生出現距離,活動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二是活動數量偏少。因為學科教學課時緊張,活動開展付出多,活動過程有風險,致使學校的德育活動的組織僅限于不能不完成的任務,我們應該改變這樣的現狀。

(三)學科滲透,強化德育

任何學科都有其一定的德育因素。歷史的深邃,地理的涵納,生物的神奇,數學的邏輯,物理和化學的嚴謹,至于語文,其人文性質更是不言而喻。德育工作的開展要充分利用這些學科的人文內涵,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得到德的升華、美的熏陶以及情感上的提升,尤其是人文性較強的語文學科,其教學目標再也不能停留在讀書識字的初級階段,而是要通過語文教學,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培育,智能上的提高,人文修養(yǎng)上的進步,全面達成“三維”目標。

從目前中國的教育制度看,學生的主要時間是在學校,而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是上課學習,教學一直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一直是主要陣地,不可動搖。如此,學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都應該很好地利用這個主陣地,德育當然也不能例外。然而,智育、體育、美育都有相應學科,內容和形式是基本統(tǒng)一的,而德育和政治課“部分統(tǒng)一”,還有距離,因此,開發(fā)各類課程的德育資源,促進德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勢在必行。除了需要提高寓德于教的認識之外,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寓德于教的途徑和方法。學校應該建設一個寬闊的平臺,讓教師能夠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寓德于教的研究、交流、討論,把寓德于教推向深入。

參考文獻:

[1] 戚萬學.活動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論構想[J].教育研究,1999(6):69―76.

中小學生德育范文第2篇

綜上所述,加強中小學德育教育迫在眉睫。如何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有效地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是全社會應著力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切實加強學校德育課程建設

學校開設的課程,尤其是德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載體。

首先,開齊開足德育課程,嚴禁隨意調整德育課程和減少課時。通過國家德育課程這一主要載體,系統(tǒng)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我們認為,就是國家開設的德育課時也還是少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一周2-3節(jié),還基本上以傳授社會知識為主,能搞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嗎?應該增加德育課時,專門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感和關愛他人等品質。日本的民族精神培養(yǎng)就很值得我們借鑒。

其次,更新德育理念,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道德教育是一種心靈的交往.不能簡單地讓學生直接接受所謂的思想道德標尺,倫理道德、價值規(guī)范不是簡單的知識,不能被視為簡單的教學科目,更不能簡單地依靠接受性的學習來獲得。

知道做人的道理,了解做人的原則,掌握做人的標準做人的方法,并不一定能真正內化為每個人自身的人格要素,它需要一個在廣泛的人際交往和真實的社會背景中不斷獲得體驗、反復協(xié)調、主動修正、逐漸完善的過程。應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創(chuàng)設真實的社會情景,引導他們去體驗、去活動,并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在親近自然、融入社會、認識自我中獲得道德的發(fā)展。

點不亂寫亂畫,保護文物是愛國,有的說不破壞城市公共設施,不破壞衛(wèi)生環(huán)境是愛國,有的說節(jié)約糧食、節(jié)約水電是愛國,還有的說,不迷信、不信謠言、不說影響國家形象的話也是愛國。這樣一來,愛國行為便不再是高不可攀或遙不可及的事情了,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二、發(fā)揮少先隊共青團的教育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狠抓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礎工程,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難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質。我們要利用班隊會、國旗下講話、監(jiān)督崗等,以踐行《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修訂)》為主要內容,全面推進學生行為規(guī)范教育。

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利用清明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等重大節(jié)日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尊敬師長主題教育活動。例如:我校團隊組織每年都利用清明節(jié)組織全校師生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主題活動,采用講故事、詩歌朗誦、演唱等形式悼念先烈,使全體師生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使學生受到了一次深刻而難忘的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還可以結合社會上一些弄虛作假和欺詐現象開展“誠信”教育,召開“誠信在我心中”、“當社會失去誠信的時候”等為主題的班會,對學生進行誠實守信教育。

總的來說,學校團隊組織通過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提高,在體驗中成長。切實幫助中小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三、扎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和激烈的競爭,學生心理不健康狀況也逐漸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目前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自殺、犯罪等現象日漸增多,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中小學德育工作發(fā)展的一個趨勢。要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設“心靈信箱”,開通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熱線等,加強不良心理的預防和疏導,引導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與特長,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負起生活責任,以此來促進學生心理和道德的和諧發(fā)展。

四、逐步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

德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和共同努力。要積極主動爭取社會各界對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支持。應建立一整套學校、社會、家庭相匹配的德育體系,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的道德知識,要在家庭教育中得到認同,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體驗,進而內化為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

家長在家庭中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成才觀;社區(qū)及有關方面要大力支持和配合。社會的道德風氣,成人的道德素養(yǎng),對青少年的道德形成,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小學生德育范文第3篇

學校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與主渠道,必須要進一步提高對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吸性,堅決遏制“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傾向,不斷增強新時期德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1.要充分發(fā)揮學校黨支部和團5人組織的作用

學校要成立以主要負責同志為首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領導機構,切實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領導,認真貫徹“德育為首”的思想。要構建以學校黨支部、政教(德育)處、團隊組織、年級組長、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為主體的德育工作網絡,全方位拓寬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思路,明確各自的工作任務和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機制。要健全各種規(guī)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引領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崗位上履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神圣職責。

2.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學校要選派和吸引思想素質好、責任心強、業(yè)務水平高的教師擔任班主任;要結合本校實際,研究制訂班主任工作條例,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和考核評價制度,進一步加大對班主任的業(yè)務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要大力宣傳優(yōu)秀班主任的先進事跡,鼓勵優(yōu)秀教師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和待遇,使班主任工作成為廣大教師向往和社會尊重的崗位,不斷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

3.要努力提高廣大教師的教書育人水平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校要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廣泛開展以“敬業(yè)、愛生、奉獻”為主題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要求廣大教師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為準則,努力學習、積極進取,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努力踐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重于言教”的要求,以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以課堂教學為主體,進一步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

學校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素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始終堅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擺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努力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

1.要進一步強化思想品德(政治)課的教學

學校要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設思想品德(政治)課程,選擇思想政治素質好、業(yè)務水平較高的老師任教思想品德(政治)學科,積極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深入開展校本教研,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惡丑,抵制低級趣味,樹立遠大理想。

2.要全面貫徹落實班會課制度

班會課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德育資源,深入研究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和特點,精心組織、認真策劃每一節(jié)班會課。通過班會對社會、學校、班級以及同學之間的熱點、焦點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形成情感交融,實現自我教育,引導學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3.要不斷提升學科教學的德育水平

廣大教師在各學科教學中,要根據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遵循青少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規(guī)律,深入挖掘各門課程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科學合理設計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把德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雙豐收。

三、注重環(huán)境建設,進一步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空間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愉悅身心、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促進文明、催人奮進。學校要以先進的理念為指導,多角度挖掘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全方位拓寬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和途徑,充分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空間,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建優(yōu)美、寬松、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

首先,要為學生營造整潔、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學校要十分重視校園自然環(huán)境的育人作用,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布局校園,精心設置景點,將中小學德育要求和內容加載其中,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獨特功能。同時,要切實做好校園的綠化、美化、凈化工作,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中愉快學習、健康成長。

其次,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與外部環(huán)境相適應的心理環(huán)境。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是做好事情的前提,第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給學生營造一個平等、自由的心理環(huán)境。第二,要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以真誠的愛心為每位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成長環(huán)境。無論是高矮貧窮、成績好壞、城市或農村……廣大教師都要給予同樣的關懷,給每一個學生一份愛心與耐心,讓每一個孩子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再次,要特別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各學校要精心營造別具一格、溫馨怡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讓校園處處充滿濃郁的人文關懷和書香氣息,以優(yōu)雅的環(huán)境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校園內要因地制宜地設置宣傳櫥窗、手抄報欄、詩詞文學長廊、書畫長廊等:在校園醒目的位置懸掛校訓、教育方針和辦學理念等:在教室里張貼或懸掛國旗、學生守則、勵志標語等,在校內公共場所懸掛偉人、名人畫像和格言等。總之,要努力做到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面墻壁都充滿著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不斷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四、以節(jié)日活動為平臺,進一步創(chuàng)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

節(jié)慶日是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時機。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法定節(jié)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紀念日、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等,針對學生不同年齡特征和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形式多樣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將德育教育寓于各種活動之中,讓廣大中小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驗、提升。如:結合有關節(jié)日和特殊紀念日,安排學校領導或老師在國旗下作主題講話,弘揚正氣、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教育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外做個好公民。清明節(jié)期間組織學生祭掃烈士墓,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重陽節(jié)期間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體驗生活,幫助敬老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六一兒童節(jié)期間

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紀念館、科普示范基地等參觀學習,從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崇尚科學的良好品德。同時,學校要利用學生入隊、入團、軍訓、成人宣誓、校園藝術節(jié)等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以主題隊會、班會、演講、朗誦、講故事、征文等形式,在學生中深入開展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活動。

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各種怡情益智的課外文藝體育活動中愉悅身心、增長知識。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和體育運動會等,充分發(fā)揮體育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展現青少年學生奮發(fā)努力和立志成才的精神風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以主題教育為手段,進一步豐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深入開展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是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1.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組織思想道德教育主題活動

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必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一點一滴抓起,倡導“做有樣、坐有相、行有規(guī)、言有范”,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和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高尚品德。邀請“五老”到學校開展講座和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報告,用革命傳統(tǒng)故事和“五老”年輕時的奮斗歷程來激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常念感恩之人,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和品德。開展科普和法制教育活動,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熱愛科學,遵紀守法。

2.要切實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與溝通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德育老師,因此,學校要定期不定期地采取召開家長座談會、舉辦家長培訓班、上門家訪等形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學校與家庭互動、互助、互補的良好局面,從而達到家校共建的思想道德教育平臺。

3.要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中小學生德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中小學生;價值觀;教育

加強中小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生成性教育是事關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戰(zhàn)略工程,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工程。因此,如何開展中小學生價值觀生成性教育的問題及其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首先關注和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小縣城的基礎教育環(huán)境為指導,以轉型時期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為背景,以當代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基礎教育教學方法,對新時期中小學生的價值觀的現狀及其沖突矛盾進行了調查,并就新常態(tài)下中小學生價值觀生成性教育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學校環(huán)境建設,為中小學生價值觀生成打好基礎。

首先,豐富中小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良好校園文化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言談舉止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生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建設優(yōu)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yōu)化、美化校園環(huán)境為重點,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引領下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優(yōu)美、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茁壯成才。其次,進行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營養(yǎng)來源,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開展國情、省情教育等,根據農村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讀本,如《唐詩三百首》、《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guī)》、《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優(yōu)秀作品成為學生的選讀教材,通過經典誦讀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把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與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結合起來,為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再次,優(yōu)化學校網絡文化。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手機、電腦等成為大多數中小學生日常必備的社交工具和學習平臺。有的學校正在大力推進校園網建設,強化學生的信息教育,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由于互聯(lián)網的高度開放性,有害信息和腐朽落后的文化也通過網絡傳播腐蝕學生的心靈。因此強化信息網絡德育教育勢在必行,學校要高度重視網絡上的德育教育,充分發(fā)揮網絡在德育工作的特殊作用,積極主動地開展網上正面宣傳和正確的信息傳播,加強學生的網絡法規(guī)和網絡道德教育,防堵有害信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侵蝕,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

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家校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中小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學校、家庭、社會的影響密不可分,培育工作僅依靠學校教育顯然是不夠的。多元化的價值觀給中小學生的成長帶來迷茫和混亂,家庭、社會的消極現象,直接沖擊中小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成,如“學校五天的教育不如一個星期六天”,“學校的45分鐘教育不如家長一句話,不如社會上一分鐘的影響”。要想讓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應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培育工作平臺,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主導作用,組織未成年人在學校參與敬師長,做好人道德實踐,在家庭參與感恩父母,會節(jié)儉道德實踐,在社會參與講文明,懂禮儀道德實踐,引導他們在家庭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

三、抓好中小學青少年宮活動,提升學生素質

中小學生德育范文第5篇

[關鍵詞]教育德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

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活動,它應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理解生命,豐富心靈,堅定信念。在新的形勢下政治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價值。作為教育者,我們也應努力追求一種充滿生命體驗、感悟生命意義的教學新境界。

一、生命教育: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一環(huán)

生命教育就是指在個體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有目的地進行生存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yǎng)和生命價值升華,最終使其生命質量充分展現的活動過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質量,凸現生命價值??茖W技術迅猛發(fā)展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間,然而現實教育卻不知不覺偏離了正確的發(fā)展軌道,遮蔽了塑造人心靈的真諦:對純粹知識的追求、對實用技術的向往。其結果是使本來應當促進學生生命完善和人性豐富的教育,變成了壓抑學生個性、禁錮學生精神世界的機械訓練。教育界在近幾年提出了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針對中學生生命意識的缺失現象,在學校中開展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生命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急需拓寬。生命教育不能再僅僅局限于青少年,而應該成為全民教育、全社會教育。

請關注幾則案例:

《華西都市報》11月12日報道:今年剛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的大學生王豪,4個月找不到工作,覺得對不起父母,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于11月6日在四川老家自殺身亡。

“敬愛的父母:您們好!我十分感謝12年來對我的養(yǎng)育,可是學習壓力太大了,我只有一死,因為作業(yè)太多?!币幻陜H12歲的女學生恬恬在留下這樣一份遺書后,自縊身亡。

什么讓孩子不想活?有專家分析,造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中小學生自殺事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學習負擔重、獨生子女和單親家庭及感情問題。

從這些中小學生自殺事件折射出一個問題——獨生子女教育真令人擔憂。問題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卻在家庭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先是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太高,制訂的目標不切實際。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就輕則喝斥,重則打罵,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第二,家長過度嬌慣孩子。這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對孩子的溺愛,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能力差,這種孩子特別容易兩極分化,或過度以自我為中心,或過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點現實打擊,就會以自殺、自殘、報復等過激行為進行自我否定。

第三,家長與孩子缺乏交流。一些家長總是居高臨下,孩子有心里話從不敢向家長訴說,家長也無從知曉孩子心里想什么,需求什么;

第四,家長對孩子缺乏賞識。看見的只是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的話語常帶譏諷,使孩子喪失自信心;

第五,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產品,孩子既不敢怒又不敢言,個性壓抑心理產生畸變。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作為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以身作則,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重視對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導;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耐心地傾聽孩子訴說,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試著化解內心的壓力。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樹立自強的意識。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學會賞識孩子,使他們擁有自信,明確自己的責任。

二、學校教育是孩子教育重要的實施者,也應引起反思

一是學校、教師應轉變育人觀念,因材施教。并建立合理的評價方法。要正確看待每一個孩子。善于發(fā)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能把分數看得過重,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不僅僅是成才,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適應社會、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二是要加快學校心理教師的培養(yǎng)。目前許多學校大都無心理教師,有些學校雖然設有心理咨詢室,也只是迫于形勢,裝點一下門面。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現象一直呈上升趨勢,且低齡化問題嚴重。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命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所以學校不但要配備心理教師,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系統(tǒng)。構建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的結合。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yè)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非專門渠道就是在各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加強對學生生命的教育。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由于學生缺乏對生命的正確認識,造成一些學生對生命漠視;所以在中小學要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應首先致力于人與自己的教育: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找到真我,而且要幫助他們發(fā)展?jié)撃?,實現自我。

四是加強責任心的教育。生命來之不易且只有一次,應當尊重生命、關愛生命。讓孩子們懂得生命不只屬于自己,更屬于家庭、社會。培養(yǎng)學生不僅要成為學習的主人,還要成為教育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長為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有責任感的人。

五是加強挫折教育。教育給了學生認識自己生命的知識、能力,教育營造了尊重生命的氛圍,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明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會經歷許多困難和失敗。不能一遇到困難和失敗就悲觀失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孩子要“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以自然地心態(tài)應對競爭,參與生活。

六是要進行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教育。讓學生尊重生命的多樣性及大自然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思考人生,以宏觀的視野去認識人類存在的意義,關心人類面臨的危機,共創(chuàng)人類美好的未來。

长治县| 盐津县| 章丘市| 历史| 裕民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池州市| 甘南县| 漳州市| 浦江县| 策勒县| 阜平县| 乌兰浩特市| 兴业县| 湘潭市| 道真| 紫阳县| 卢氏县| 桂平市| 合江县| 昭觉县| 缙云县| 舒兰市| 龙井市| 泉州市| 霍邱县| 克东县| 苗栗市| 东至县| 石柱| 清涧县| 千阳县| 合川市| 鹰潭市| 施甸县| 宁都县| 凯里市| 剑河县| 鞍山市| 咸阳市|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