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學語文的作用

大學語文的作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語文的作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學語文的作用

大學語文的作用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溝通

大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師生之間依靠母語進行情感、思想和信息傳遞與反饋,以求感情通暢、思想和認識達成一致,從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人文知識和實現(xiàn)人格全面發(fā)展的過程。大學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育,具有其他學科教學不具有的語言、情感和文化優(yōu)勢,其溝通存在交流無障礙、情感易共鳴和文化價值易認同等特點。借鑒多學科的溝通理論,探討教育溝通的有效性,合理運用各種溝通手段,讓教師能更自由地傳授知識,學生能夠批判性地接受知識,雙方在和諧溝通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是大學語文教學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

一、奧斯古德與施拉姆的循環(huán)模式

奧斯古德與施拉姆的循環(huán)模式是控制論模式的代表,它突出了傳播過程的雙向循環(huán)性,強調了傳受雙方的相互轉化;并且引入了“反饋”的機制,認為信息會產(chǎn)生反饋,并為傳播雙方所共享[1]。從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師和學生是一組既能發(fā)射消息又能接受消息的傳播單位,學生在接受教師傳播的新知識時,作為傳播受眾會按照自己的母語經(jīng)驗解釋信息,分析信息,形成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并把自己的主張反饋給教師,教師傾聽學生的語言反饋,角色又變成了受眾,這是一個高度循環(huán)的溝通模式。奧斯古德與施拉姆的循環(huán)模式形象地揭示了傳播過程的幾個特點:平等性、互動性、循環(huán)性和共通性。平等性,是開展傳播的基礎條件,循環(huán)模式的傳播要求師生要建立一種平等的、和諧的課堂關系和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有?,表現(xiàn)在參加傳播的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譯碼者、釋碼者和編碼者的角色,這種角色是處于不斷的轉換中,雙方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互動中傳授學業(yè),激發(fā)興趣,解答疑惑,學生們在交往中進行語文知識學習和語文能力訓練[2]。循環(huán)性,師生傳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過程是循環(huán)往復、持續(xù)不斷的,并非單一的傳播。共通性,大學語文作為母語教育,師生之間有“共通的意義空間”,這包括相同的語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相似的生活經(jīng)驗等。如對于魯迅《傷逝》的教學,從教師角度講,首先要詳細地介紹相關背景知識,可以通過觀看電影等方式使學生了解劇情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再通過閱讀相關的文學批評,引導學生思考涓生和子君命運悲劇的必然性;然后,組織指導分組討論,各自發(fā)表意見;最后,由教師帶領學生共同解讀,接受學生的互動提問,做出總結評價。在本課例中,教師的講說圍繞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進行編碼和解釋,通過選擇電影等傳播介質進行控制性傳播,體現(xiàn)了編碼者的主導性;學生將接受到的教學內容進行譯碼,并根據(jù)自己的原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進行重新編碼達到認知的目的;在互相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一方面充當了信息的傳遞者,另一方面又從其他人口中得到了新的信息。老師對學生的所提的問題進行譯碼,如此循環(huán)往復,教師與學生一直在編碼者、譯碼者、傳遞者、接受者的多重角色中不斷轉化,保證了教學始終處于你來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體現(xiàn)了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自主開放和互動,課堂教學成為了師生獲得知識分享見解的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從學生角度看,循環(huán)互動是受眾意見、需要、態(tài)度等信息的流通方式,學生可以更為積極和主動地介入教學過程,主動思考和使用語文知識,在學習和討論中,不斷發(fā)現(xiàn)和提出教師未考慮到的疑難問題,促使教師對教學進一步思考。從教師角度看,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解釋,反過來又促使教師不斷地思考,也就產(chǎn)生了科研的方向和思路。教師和學生在循環(huán)模式中均是受益主體,通過循環(huán)互動,教師不斷地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來調整和規(guī)劃當前以及未來的傳播行為,為下一次的教學傳播積累了經(jīng)驗、做好了新的準備。學生則在循環(huán)中收獲了新知識,提高了主動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特立普和森特的有效溝通理論

美國著名的公共關系專家特立普和森特提出了有效溝通理論,要求通過聽、說、讀、寫等載體,將思維準確、恰當?shù)乇磉_出來,以促使雙方互相接受。有效溝通理論涉及傳播學中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效果分析、反饋分析等主要內容,極具價值。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師生的有效溝通,而最有效的溝通是語言的交換活動,在溫暖、接納、支持的環(huán)境中,通過語言的交換激發(fā)了學生的理性潛能。特立普和森特提出了有效溝通的“7C原則”:即傳播者的可信賴性、環(huán)境的一致性、內容的可接受性、表達的明確性、渠道的多樣性、持續(xù)性與連貫性、受眾能力的差異性。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對大學語文教學傳播來說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指導意義。傳播者的可信賴性,大學語文教師有別于其他學科教師,他要在課堂中投入包含著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的情感,滲透著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教師首先要成為既有學術素養(yǎng),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傳播者,使自己成為對學生有吸引力的具有人格魅力人。環(huán)境的一致性,又譯為情境架構,指傳播須與物質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和時間環(huán)境等相協(xié)調,如在講授《古詩十九首》時,教師就要營造出士子宦途失意、游子思鄉(xiāng)和哀嘆鳴怨的悲情文學基調,讓學生深刻地體會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內容的可接受性,要求教學內容須與學生有關,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要,大學語文教學的側重點不再是背誦和記憶課文的知識點,而在于引導學生掌握語言運用能力、文學鑒賞能力和思辨創(chuàng)新能力,感受人類的豐富的心靈和智慧。表達的明確性,要求大學語文教學使用的詞語要準確、語法要規(guī)范、表達要簡練,教師教學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易于學生接受。渠道的多樣性,大學語文本身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運用不同的傳播媒介和傳播方式,以實現(xiàn)傳播的最優(yōu)化。持續(xù)性與連貫性,就教學過程來說,要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必須對語文知識實施持續(xù)性教育,母語教育的根本在于體驗和使用,即使在大學階段諸如對字詞、語法和習作仍要不間斷地使用和練習,同時不斷地補充新的內容,否則很難維持語文素養(yǎng)的持續(xù)提升。受眾能力的差異性,學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具有不同的智能結構,注意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行為能力也會有所不同,表現(xiàn)在口語表達、文字表達、文學創(chuàng)作等不同方面,大學語文教學尤其要注意因材施教,采取不同教學方法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三、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

尤爾根•哈貝馬斯認為交往行為的主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語言和行為能力的人,手段是語言,形式是真誠的對話,目的是實現(xiàn)主體之間的協(xié)調一致[3]。大學語文課堂的交往行為從本質來看是師生依托母語媒介,通過師生間的教學交往,實現(xiàn)師生之間相互理解、協(xié)調一致,共同完成學習新知識的行為。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有四個重要功能:一是理解功能;二是合作功能;三是社會化功能;四是社會轉型功能。理解功能,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的相互理解是教育交往的重要手段,只有建起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教師充分地相信學生,理解學生,接納學生,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在學術討論中學會“自圓其說”“自成一家”,相信學生能充分發(fā)展;學生也要充分理解和信任教師,也要尊重老師的課堂勞動,遵循老師的課堂設計,維護老師的課堂尊嚴,從而奠定教育交往的理解基礎。合作功能,合作交流是大學語文教學交往的主要方式,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是深入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識結構、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思想感情的優(yōu)勢互補,不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自我展示的欲望。社會化功能,語文本身就是語言文字記錄和反映社會生活的載體,其育人功能在于能夠使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習得認同當代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取向,從而有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社會轉型功能,語文的習得可以在客觀上影響人的觀念、思想和價值,推動社會結構轉型、結構變遷和社會進化。在教育交往中,教師作為交往行為的主導者,要讓學生產(chǎn)生信任,對知識產(chǎn)生追求向往,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地培養(yǎng)自我的求知行為和責任感,提高尋求真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作為教育交往的另一個主體,也要逐步摒棄中小學教育中“唯課本論”“唯老師論”的被動接受心理,消除師生之間心理距離、生活距離和認知距離,主動與老師和周圍同學交往,爭取更多的語言交換機會。如講授《關雎》時,教師通過提問、討論、辯論等方式,可以使學生理解其作為《詩經(jīng)》開篇之作,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社會美德,通過共同體驗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和詩詞的美妙,心靈受到凈化和感悟,實現(xiàn)師生精神的統(tǒng)一、情感的共鳴和視野的一致,以達到精神層面的合作,實現(xiàn)理解和合作功能。文學的唯一源泉來自于社會生活,又如劉震云的《一地雞毛》塑造了一個思想單純、意氣風發(fā)、書生氣十足的大學生踏入社會后,隨著經(jīng)濟的困頓、住房的狹窄、事業(yè)的不順等各種矛盾的交織,使他心力交瘁,不得不向物質生活和庸俗的世俗關系低頭的真實生活圖畫,引導人們去肯定和贊揚、否定和批判社會,實現(xiàn)其社會化功能。文學有其特殊的價值,是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無法取代的,作為審美的社會意識形式,文學反作用于社會生活,是通過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靈魂的途徑實現(xiàn)的。如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整首詩浸透著強烈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悲憤的感情,揭示了當時中國在戰(zhàn)爭情況下的種種屈辱和悲哀,也潛含了覺醒的民族的痛苦和復仇的火種。這種作用是精神的,它雖然歸根到底會影響人的實踐活動,促使社會歷史的變革,但是它的社會轉型功能作用畢竟是有限的。

四、海德格爾和狄爾泰的“親在—體驗”理論

解釋學派認為溝通的發(fā)生即體驗和理解的過程。體驗是一種親歷性的東西,海德格爾稱為“親在”,即“親臨存在”的意思,又譯作“此在”,更看重的是“將來”對存在的意義。在狄爾泰看來,它與“經(jīng)驗”相對,更看重“過去”對生命的意義。教師利用多媒體、言語和動作等各種手段和方法,精心創(chuàng)設滿足教學需要的模擬場景或真實意境,讓學生親力親為參與,依靠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親在”體驗,來獲得新的感受和覺悟,并通過交流和分享,喚起對“存在”的關注,以實現(xiàn)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和超越,從而達到認知體驗的自由之境。大學語文的“親在—體驗”教學過程,主要分為興趣激發(fā)、感知體驗、分享交流和應用遷移等幾個階段。學生是學習體驗的主體,作為設計者的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需要提供情景材料,這些材料要貼近學生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最近發(fā)展區(qū),能誘發(fā)學生產(chǎn)生體驗的興趣和動機。在感知體驗階段,教學內容要以教材的知識學習為基礎,通過參加活動,以觀察、行動和表達的形式進行,這種感知和體驗是整個過程的基礎。體驗結束后,學生要主動分享他們對人物形象、事件、語言等知識的認知和觀察結果,通過與其他體驗者探討交流,總結原則或歸納提取出新的經(jīng)驗和認識。體驗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的自然性、社會性、自主性的和諧發(fā)展,并生成新的主體。[4]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的經(jīng)歷不同,每個學生的體驗都是獨特的,允許存在差異,只要是真實的體驗,就無對錯之分。以的《雷雨》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扮演其中人物角色表演話劇或者通過觀看電影的方式來體驗戲劇文學沖突,揣摩和討論劇中角色可悲可恨可嘆的人物性格。通過“親在—體驗”,學生就會不自覺地將自己與主人公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潛意識地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將主人公的命運夾雜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對作品進行自我解讀,而絕不是一個單純的讀者角色,體驗過程往往能折射出學生自己的“親在”小世界。大學語文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識的應用和遷移,將親在的體驗關聯(lián)到今后的生活體驗中去,開始新的認知活動、道德活動和審美活動,也就實現(xiàn)了語文的教育溝通。

五、結語

大學語文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非權力支配,溝通行動實現(xiàn)程度依賴于教師的素養(yǎng)、學識和課堂的實際氛圍,以及學生的文學基礎、理解感悟能力和求知的主動性等各種因素。教師熟練掌握多學科視野下的溝通理論,恰如其分地運用有效的溝通手段 ,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董璐.傳播學核心理論與概念[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8-29.

[2]尹風霞.語文教學師生互動方法初探[J].教師論壇,2003(12):21.

[3]哈貝馬斯.交往與社會進化[M].重慶出版社,1983:3.

大學語文的作用范文第2篇

[關鍵詞]合作學習;大學語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9-0163-02

蕭伯納說:“你我各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后仍是一個蘋果;你我各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边@充分說明了合作學習給教學帶來的益處。大學語文是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將其發(fā)揚光大的課程,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語言和文字運用能力及提高自身素質修養(yǎng)的一門課程。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高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同時,也是大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掌握的一項教學技能。

1 合作學習的含義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具有實效和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論。而且,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典教學著作《學記》中就有“相關而善謂之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說法,強調了合作交流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合作學習以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礎,以提高學生成績、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學習技能為目標,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被人們譽為:“近幾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對于合作學習的含義,中外教育學者作出了不同的解釋。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斯萊文教授認為,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學習,并根據(jù)小組成績來進行綜合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沙倫博士認為,合作學習是促進教學質量的教學方式的總稱。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方式是該種方式的特點,小組是班級中的學習單位,學生通過交流合作進行學習。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合作達到學習目標,并以小組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教學體系。因此,可以得出合作學習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的學習活動;②合作學習是以互助合作為學習動力的學習活動;③合作學習是以共同目標進行學習的學習活動;④合作學習是既明確分工又協(xié)助合作的學習活動;⑤合作學習是以團隊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學習活動;⑥合作學習是可以全面提高學生成績,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挖掘其非智力潛力的教學活動。

2 當前大學語文中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

2.1 分組不科學

很多教師采用平均式或自由組合式進行分組,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造成小組間能力失衡。研究表明:只有在交往、知識和經(jīng)驗方面存在差別的情況下,小組合作質量才會提高。因此,小組的劃分對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至關重要,是不能隨意決定的。

2.2 分工不明確

在教學中經(jīng)常看到教師賦予小組長特別的權利,操縱整個小組的活動。小組長大多是能力強、成績好、性格外向、愛好表現(xiàn)的學生,他們以權威的身份掌控著小組的大局,打破了平等交流的局面,阻礙了小組內成員之間的交流和各抒己見,造成他們“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使原本的平等交流變成了固守的服從。

2.3 規(guī)則不到位

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布置任務后,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而是立即讓他們作出判斷。時間長了以后,容易讓差生產(chǎn)生依賴性,缺乏對其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2.4 時間設置不恰當

小組學習通常要根據(jù)教材來設計,如果忽視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需要,往往會造成學生對合作學習缺乏準備和興趣,合作的積極性不強。使得一些只需簡單講解就可讓學生掌握的技能偏要花時間和精力進行小組合作,課堂實效性不強。

2.5 時間不充分

有時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后,由于時間掌握不當,學生剛進入角色,剛展開思維,就終止了學生的研究,使得合作學習成效不明顯,只流于形式。

2.6 教學評價不全面

表現(xiàn)在只對合作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忽視了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合作程度的評價,造成了合作學習評價的單一性。

3 實施合作學習的途徑

3.1 合理分組

合理的分組是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的前提。合作學習要根據(jù)“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進行合理搭配。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應控制在4~6人,學生也可以自行進行組合,保證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此外,要保持小組的動態(tài)合作,允許學生進行換組學習,這樣,既可以調節(jié)合作的氛圍,又可以讓學生掌握如何同不同背景、不同能力和不同思維的學生進行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同時,為了保證小組合作的切實高效,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擔任一定的角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3.2 明確合作目標

合作學習要順利進行,必須確定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學生必須通過分工合作、角色轉換、資源共享、小組獎勵等方式形成有效的依賴關系。小組目標是合作學習的內在動力,共同目標的形成是小組凝聚力的保障。

3.3 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作用,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和學生成為主導和主體的協(xié)作關系。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角色的轉變是關鍵,要由知識的傳遞者變?yōu)橐龑д?、促進者、組織者。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分享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在必要時刻給予啟發(f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4 營造寬松的合作氛圍

心情的好壞直接影響小組的學習效果,因此,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合作氛圍顯得至關重要。要減輕學生的壓力,在精神上受到鼓舞,要引導學生主動交流、切身體驗合作學習的成功和快樂,以產(chǎn)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鼓勵他們勤于思考、樂于動手、積極參與,培養(yǎng)學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虛心向他人請教的良好品質,使每個學生都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

3.5 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任何學習方式都是在循序漸進中逐漸形成的,需要教師耐心地指導。教師的導向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明確合作任務。開展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這要求教師要選擇有價值的合作項目來為學生布置任務,體現(xiàn)出合作學習的價值。要重視合作學習在大學語文中的重要作用,防止形式化。②指導合作過程。合作學習不能替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應取長補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要參與這一過程,耐心指導,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③制定合作評價。小組任務完成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和總結。評價方式可以采取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小組自評主要評價小組成員在合作中的表現(xiàn);小組互評主要評價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組織凝聚力;教師點評不僅要看到先進,更要注意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中,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產(chǎn)生導向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要慎重,防止對學生產(chǎn)生消極作用。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大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這種方式應用到大學語文教學中,將有助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大學語文教師要掌握好這種教學技能。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及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周金聲,江少川.大學人文語文[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大學語文的作用范文第3篇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 高尚情操 個人素質

高校階段的素質教育,其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的科目十分繁雜。要看到,當前對于高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jīng)逐漸轉向更加注重人文素質的層面,即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漢語言文學教育作為高校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探討漢語言文學教育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現(xiàn)實意義還是很重大的。

一、漢語言文學教育可以培養(yǎng)民族感情和社會責任感,樹立高尚的情操

在探討本文的話題之前,我們有必要理解清楚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訴求。何為人文素質,其實就是指一切文化、文明和進步素質的綜合體。也就是說,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即大學生的優(yōu)秀、全面的素質的集合。有了這樣一層概念的理解,我們更容易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路徑有了清晰的研判??梢钥吹?,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其實正是透過語言文學知識、漢語言理論、各類文學作品教育教學的進程,來不斷提升和培育大學生的綜合文化、文明素養(yǎng)。所以,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過程,其實就是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過程。具體來說,高校開展的漢語言文學教育,首先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族感情、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大學生樹立濃厚的中華民族意識。要知道,一切人文素質和文化意識的來源其實都和愛國、愛國息息相關。古來大凡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和國家、民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高校的漢語言文學教育中,眾多的古典文學作品、詩詞歌賦,近現(xiàn)代的諸多文學作品等,其大都流露出國家、民族、天下的主題,都投射出眾多文學創(chuàng)造者對民族和國家的情懷。讓大學生接受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和洗禮,其實也是培養(yǎng)他們民族和國家情感的有效路徑,這個過程也是大學生人文素質升華的過程。

再者,通過高校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大學生可以樹立高尚的情操,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要知道,高校開展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既包含國家優(yōu)選出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也包括各高校舉辦的各類文學教育活動。無論是理論知識的洗禮,抑或是實踐活動的親力親為,都可以為當代大學生提供思索的空間和進步的范疇。簡言之,行之有效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其實可以讓大學生走進思想境界深遠、人生價值高端的深層次境地,這對大學生高尚情操的塑造是一次必不可少的過程。總之,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全過程,也恰恰是大學生找尋情感著落、定位人生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的思想境界會有進一步的提升,人文素質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這是優(yōu)化和進步的過程。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可以培育大學生健全的人格,進一步提升個人氣質

要知道,漢語言文學教育其實就是承接中學階段語文教育的進程,二者之前的聯(lián)系是十分緊密的。以漢語言和基本文學知識框架都主體的教育教學工作,為大學生構建了一個盡情徜徉,吸收文學素養(yǎng)的自由天地。在漢語言文學的空間內,大學生不僅可以品讀到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體會和領悟優(yōu)秀文學家的思想與精神,而且可以透過諸多的文學創(chuàng)作,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和知識的魔力。這樣的文學教育和感悟的過程,可以幫助大學生們培養(yǎng)自身的品格和人格,建立健全自己的人生觀和發(fā)展觀。大學生在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指導下,可以透過基本文學知識和文學理論的學習,進一步的培養(yǎng)和提升自己的個人氣質,形成優(yōu)雅、大方和高端的藝術品位,而這些恰恰是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高校的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眾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其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作品的語言之美、藝術之美,更多的為人們展現(xiàn)了作品背后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境界。比如《愛蓮說》中著重描繪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的品格,其實就為人們展示出了人生基本素質和修養(yǎng)的重要性,那就是應該堅守自己的信念和情操,輕易不可動搖。大凡此類的漢語言文學作品在高校教育教學中還有很多,其根本的訴求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們優(yōu)秀的個人品格與思想素質。對此,我們可以看到,高校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明顯而重大的。這種作用,雖然不具備劇烈的顯性力量,但是其蘊含的思想滲透能力和潛移默化的感悟能力,卻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陳容輝. 高職高專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的作用及有關舉措[J]. 企業(yè)家天地,2011(04) .

[2]許秀清. 《大學語文》課程教育的獨特功能及學科定位[J].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S1) .

[3]劉芳. 淺論大學語文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J]. 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02(03) .

大學語文的作用范文第4篇

一、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人文素養(yǎng)是大學生不可或缺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廣義的人文素養(yǎng)包含了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具體來說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是其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的社會道德、價值取向、理想追求、審美評價、思維方式等的綜合體,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當前受社會風氣、互聯(lián)網(wǎng)等的影響,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極度欠缺,具體表現(xiàn)如下:(一)人文知識欠缺,審美有待提升當前大學生人文知識缺乏,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哲學、美學等方面知識匱乏,缺乏應有的藝術品位,對傳統(tǒng)的儒、法、道等思想知之甚少。多數(shù)學生對待人文科學態(tài)度冷淡,思想空洞,缺乏正確的審美。(二)功利主義思想泛濫,缺乏理想追求由于當前就業(yè)形勢嚴峻,社會競爭激烈,大學生功利主義思想泛濫,做人做事往往以利益為衡量。大學生熱衷于考證、兼職,參加社團活動以加取課外學分為動機,考試蒙混過關,意志薄弱,遇到困難退縮,在學習上缺乏耐心和主動性,生活中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三)紀律意識差,思想浮躁大學生受互聯(lián)網(wǎng)和社會負面事件的影響,意志消沉,考試作弊、抄襲現(xiàn)象嚴重,逃課曠課,自律意識差,生活中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自由主義思想盛行,在校學生片面追求物質利益,隨波逐流,攀比之風盛行,做事得過且過,缺乏應有的上進心,思想浮躁,人文精神極度缺乏。

二、黨建進學生公寓與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結合

黨建進公寓工作將學生公寓開辟為新陣地,在公寓內開展學術論壇、小課堂和學術沙龍等,積極推進人文素質教育,有效填補了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不足。(一)開展人文科學類學術論壇。黨建進公寓工作以黨員工作站為推手,在公寓內舉辦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人文科學類學術論壇。通過在公寓內實地調研,收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邀請專家、教授在公寓內開展學術講座,為學生答疑解惑,傳播人文知識。(二)組織教師志愿者深入學生公寓開展“小課堂”。黨建進公寓工作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重要內容,以遴選志愿者教師定期走進學生公寓的方式將文學、美學、哲學、史學知識帶進公寓,在公寓內舉辦“小課堂”,吸引學生學習人文知識,彌補大課堂的不足。(三)組織“讀好書”活動,營造人文學術氛圍。高校以學生公寓為單位,通過黨員工作站推出主題不一的“讀好書”活動,及時向學生推薦國學、歷史、文學、哲學類書籍,組織學生自發(fā)到黨員工作站內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體會,讓人文知識在公寓內流動起來,營造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良好學術氛圍。(四)開展主題活動,在實踐中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黨員工作站在公寓內開展主題各異的實踐活動,以感恩、明理、分享等為主題,積極動員學生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人文知識的理解,砥礪學生品質,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內涵建設,增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

三、黨建進公寓工作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作用

(一)黨建進公寓工作激發(fā)了學生人文知識的學習熱情黨員工作站通過公開征集的方法,充分了解學生所關心的問題,通過開展學術論壇、讀書沙龍、主題實踐等活動,吸引了大批學生前來參加,通過邀請專家學者現(xiàn)場答疑解惑,擴展了學生的人文視野,激發(fā)了學生的人文熱情。(二)黨建進公寓工作拓展了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近年來面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中功利主義色彩濃厚,以市場為導向的培養(yǎng)模式使高校學科體系陷入僵化,過分的強調市場需求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文素質教育不足。黨建進公寓工作將學生公寓作為第二課堂,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開展人文素質教育,開辟了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新途徑。(三)黨建進公寓工作提高了人文知識的學習效率長期以來高校大課堂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個體需求,因基礎差異而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黨建進公寓工作通過開展“小課堂”,以多樣的人文知識為內容,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小課堂”拉近了師生距離,消除了學生對教師的敬畏感,大大提高了人文知識的學習效率。(四)黨建進公寓工作在實踐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情懷黨建進公寓工作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積極推進實踐育人工作,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深刻地理解了活動主題,體會到其中包含的哲學道理,通過實踐鍛煉,提升了自己的審美和品位,增強了自身的人文情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四、結語

大學語文的作用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教學做”一體化 《大學語文》 教學改革 經(jīng)典案例

根據(jù)廣州南洋理工職業(yè)學院(下文簡稱我院)“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的精神和教學工作會議的要求,結合《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的實際情況,我們制訂的教研室課程建設規(guī)劃和實施計劃中,就把教學改革課程建設作為關鍵,從我院發(fā)展定位和高職教育目標出發(fā),從生源實際狀況和知識基礎出發(fā),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試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在《大學語文》中如何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與探索方面,我們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讀、寫、演、展、集”五個步驟激發(fā)了高職生學習《大學語文》的熱情?,F(xiàn)將我們在實踐與探索中的最新成果綜述如下。

一、《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始終堅持以“教學做一體化設計”為標準

教育部2006年16號文明確提出:“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苯處煵辉偈菃渭兊摹敖獭睅?,而是“導”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在做中學”為重點,以掌握聽說讀寫的經(jīng)驗和能力為目標,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正是因為“教學做一體化設計”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始終堅持以“教學做一體化設計”為標準。

二、《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思路

因為“創(chuàng)新能力”是最關鍵、最難培養(yǎng)的一種能力,所以我們著力研究探索一條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并舉,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力并重的教改思路:人文與科學并不矛盾,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力更是同胞兄弟。循著這種思路,我們就能在《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特別是“教學做”一體化設計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我們的教學設計全部都是以“任務驅動、能力培養(yǎng)”為主軸。在教學全過程中,要以若干個具體任務為中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介紹和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因為“任務驅動”就是強調學生要在真實情境的驅使下,在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和協(xié)作的環(huán)境中,在討論和會話的氛圍中開展學習活動。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動手實踐能力,樹立了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而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我們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交流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正是因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最為關鍵、最難培養(yǎng)的一種能力,所以我們在《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始終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思路。

三、“讀、寫、演、展、集”五個步驟徹底點燃了高職生學習《大學語文》的熱情

為了解決《大學語文》課程在教學安排上課時數(shù)太少的問題,也是為了更好地落實貫徹“教學做一體化設計”的標準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改思路,我們把《大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擴展和延伸,使課堂能輻射到學生校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經(jīng)常會設計很多系列的、連貫的實訓任務,不斷激發(fā)和推動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思考和探索,并且最終讓學生樂在其中,收獲無窮,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完成每一任務之余還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們在《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探索中感受最深、收獲最大的就是這一點。下面就以《單元實訓任務(項目)2.2:奉“旨”填詞你我他——填詞》這個任務作具體的說明。完成“填詞”這個任務,我們一般都會安排“讀、寫、演、展、集”五個步驟:

第一步:讀——閱讀,認真閱讀自己選定的一首宋詞,并選定其中一首,細心體會其中的特點和內涵??梢允钦n本上納蘭性德的《金縷曲·贈梁汾》或陸游的《釵頭鳳》,也可以是自己喜歡的其他詞。

第二步:寫——仿寫,仿照你選定的那一首詞(可以另選你更喜歡的其他宋詞),自己創(chuàng)作一首句式、平仄、押韻較為嚴謹?shù)男略~,讓奉“旨”填詞的你我他都體驗到作為一個詞人的自豪。

金縷曲·贈2010級會計4班

郭孔生

南洋同聚首。你我他,激揚文字,賦詩填詞。紙上得來終覺淺,實踐才有真知。緣來時,亦友亦師。三尺講臺寫春秋,為桃李,灑陽光一片。君且看,春滿園。二月桃花三月李。春天來,百花齊放,年年如此。看我南洋新青年,一派書生意氣。展英姿,填詞開始。巾幗自薦擔重任,半邊天,賽過男兒志氣。詞成冊,留青史。

第三步:演——表演,這里的表演主要是在班級上舉辦一個朗誦會,讓學生把創(chuàng)作的新詞朗誦出來,為學生提供登臺演出的機會,同時籌措資金,給評出的一二三等獎頒發(fā)證書和紀念品,最好能請幾個老師評委和領導嘉賓參加,在給學生一點壓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適應不同的演出場面,不僅鍛煉學生的膽量,而且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

第四步:展——作品展,朗誦完成之后,根據(jù)朗誦會上評出的一二三等獎有重點、有層次地舉辦一次有特色、有意義的作品展,最好是學生書寫(設計)的書法作品,可以是硬筆,也可以是毛筆,這樣學生的書寫技能和書法水平都會得到非常提高。

第五步:集——結集出版,在完成以上四個步驟之后,以什么方式保存同學們的成果呢?我想結集出版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辦法,把同學們自己一手創(chuàng)作的新詞匯集起來,如果再附上每個同學的自己親手書寫(設計)的書法作品,就更能展示同學們的風采。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讓每個同學都體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果再附上每個同學的個人簡介、照片和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就可以做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大學時光”紀念冊了,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四、學生作品展示

金縷曲·贈伊人

2010級會計4班楊雅詩

卿本佳人也。奈苦何,留戀人間,美人情重。淚灑獨灌英雄冢,癡人獨向此景,憑誰問,滄海桑田。斑竹一枝淚千年,花未眠,沾酒對月言。怎能忘,月正圓。夜露穿心破曉夢。淚沾濕,回首仰然,斷腸悲痛。江河脈脈渡得誰,千帆競過也罷,到如今,醉枕落霞。百年穿越映紫瞳,前世緣,不在五行中。然記否,君須記。

金縷曲·贈南洋

2010級會計4班張健民

民也狂生耳。偶然間,補錄南洋,分配四班。滿懷信心學會計,誰知健民此意。立大志,圓夢他日。青春廣場操軍姿,準軍人,苦樂誰人知。教導隊,南洋豪。校園環(huán)境漸改善。運動場,塑膠地板,國家標準。博愛湖邊綠意濃,青草樹悄爭春。為創(chuàng)造,南洋特色。老師學生沒代溝,如家人,親切又耐心。不用想,選南洋。

金縷曲·無題

2010級會計4班盧建峰

再想高考時。驚回首,風云際會,流落南洋。想再度寒窗苦斗,無奈未行先怯。沒自信,遂來報到。四面環(huán)山心感嘆,再往前,看山還是山。君不見,人無幾。今夜提筆為復命。且由他,愛收不收,還望笑納。胸無點墨怎下筆,望老師勿記恨。尋思起,此去經(jīng)年。三年南洋求學路,為前程,應好好規(guī)劃。始足下,不停息。

贊美詩·贈孔生

2011級建筑工程管理3班余杰文

縱全場,皆看孔生一人,博學口才了得。斗同學,服得四體投地,講周易,真了得。讀遍孔孟書,寫意人生,慢看世間萬物。聚南洋,緣遇孔生,初見似曾相識。盼朝朝暮暮與君見,授周易,永無止。讀懂周易走天下,方可輝煌人生。

釵頭鳳

2010級會計4班陳偉創(chuàng)

念當年,報南洋,父母雙雙送上學。政策好,改革盛,全校上下,眾志成城。興!興!興!今放假,回家鄉(xiāng),親朋好友看在下。人情淡,名利重,莞城縣里,何處安身。恨!恨!恨!

……

類似于這樣不僅抒發(fā)學生胸懷,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現(xiàn)實的好作品還真不少,通過“讀、寫、演、展、集”這五個經(jīng)典的步驟,我第一次感受到學生可塑性之強,可開發(fā)的潛能之大。同時學生也有了空前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有幾個同學興趣一來,還填了好幾首詞。

實踐發(fā)現(xiàn),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設計中,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任務驅動。因為任務驅動教學法糅合了當前兩大教學法(探究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的特點:任務驅動教學法采取小組討論、協(xié)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主要通過把一個具體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問題來驅動學生學習。其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新型學習模式。而且“任務驅動”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

總之,在《大學語文》“教學做一體化設計”的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讀、寫、演、展、集”這五個經(jīng)典的步驟,并最終徹底地點燃了高職生學習《大學語文》的熱情,并使《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N].[2006]16號.

[2]陶行知.當代中國陶行知教育思想實驗研究[M].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08.12.

准格尔旗| 阿图什市| 余庆县| 景泰县| 平远县| 瓦房店市| 广德县| 温泉县| 扎赉特旗| 松溪县| 富平县| 天水市| 大同县| 玛纳斯县| 托克逊县| 雷州市| 乐昌市| 监利县| 肃北| 花莲市| 新巴尔虎左旗| 平原县| 福建省| 阜宁县| 博罗县| 永福县| 宣化县| 清苑县| 丽水市| 大渡口区| 乌兰浩特市| 延寿县| 西充县| 镇平县| 宁明县| 湘西| 武邑县| 石台县| 开阳县| 邢台市|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