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東方美學設計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亞洲風或東方風格的抬頭,代表了東方世界的經(jīng)濟實力和發(fā)展?jié)摿Φ谋恢匾暎氤么粟厔莩绷?,亞洲設計師應該善于掌握自身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讓亞洲的藝術與文化能齊頭并進,打破幾個世紀以來,以西方理性主義為主流的文化優(yōu)勢,讓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之美,裨益于人類世界的發(fā)展,而趨于均衡。
不過,面對當下的現(xiàn)代生活,古老的東方傳統(tǒng)已顯得有些不合時宜,需要被改造或擷取其元素做適度地融入,這些年來許多亞洲甚至歐美設計師,都在為東方風的當代設計努力,也頗有斬獲。
在我的設計里,相當重視整體文化與藝術氣質(zhì)的展現(xiàn),所以中國及東方傳統(tǒng)文化一直是我在設計中所極力吸取的養(yǎng)分。我所掌握的有三項原則:轉(zhuǎn)化、氣韻、創(chuàng)新。例如原來出現(xiàn)在家具的鏤刻雕花,我改為使用現(xiàn)代極簡家具,轉(zhuǎn)化到出現(xiàn)在地毯、面料上,造型也做了簡化,并搭配現(xiàn)代材料如玻璃,不銹鋼使用,將傳統(tǒng)中式居家的厚重凝滯感減輕,甚至在不使用傳統(tǒng)素材的情況下,僅以色彩線條來形塑東方意境。
在北京星河灣,我運用祥云、等中國傳統(tǒng)圖紋,鑲嵌在地坪,或編織成地毯面料,或鍛造成格柵屏風,刻意以不規(guī)則的形狀創(chuàng)造潑墨效果,代表中國的濃艷顏色,如大紅,墨綠,也被我大膽地采用,這些取材自古老文化的元素,經(jīng)由當代的設計手法轉(zhuǎn)換與創(chuàng)新,反而讓傳統(tǒng)成就一種新時代的魅力,東方設計的重生與西方現(xiàn)代設計的巧妙融合,正是我所想要傳遞的“新中式”美學的價值,可以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東方美學的新內(nèi)涵。
除了濃烈的中國節(jié)慶,廟堂色彩之外,我十分向往中國古代山水畫和文人園林意境,我也嘗試在設計作品中營造這種恬淡悠遠的氛圍。獲獎的北京NAGA大堂,我則試圖以胡同式的層次營造出景深,這道動態(tài)的藝廊,呈現(xiàn)藝術家楊柏林創(chuàng)作的雕塑,在序列上猶如門神,空間與家具陳設的顏色與線條,彷佛勾勒出中國山水畫的深邃與悠遠,及文人畫的留自意境。
在Peking house別墅,我運用中國和東方傳統(tǒng)藝術的元素,例如中式簡化版窗欞,中國瓷器,日式漆器妝點,但形制上是線條簡潔的現(xiàn)代家具,以西式生活理念與中式審美精髓共同營造空間,以現(xiàn)代烘托中式典雅以簡約襯出細膩繁美,來表達現(xiàn)代中國人文化意識的特點。另外錯落的花卉植物布飾,畫軸燭臺、燈具等,以及藝術品和景,物窗,臺之間彼此烘托,醞釀出東方神韻與情調(diào)。東方空間美學,并不是抓幾個中國傳統(tǒng)元素倒進空間里,就可以佯稱捕捉到的,它需要細膩的情韻去融匯。
近來我更嘗試以前衛(wèi)的混搭手法,去表現(xiàn)當代東方的藝術生活樣貌。當裝飾主義遇上當代中國,該呈現(xiàn)何種樣貌?我把古典,現(xiàn)代、當代不同時期的藝術潮流交融合一,創(chuàng)造出一種戲劇性的時尚美學觀。在具有東方意境的家居陳設中,我把喜多俊之(Toshiyuki Kita)為Cassina設計的Wink椅,杰米?海雍(Jamle Hayon)的《我的馬戲團-坐著的小丑鏡子》(Mon Ciqrue―Sitting Clown with Mirror),加耶塔諾(Gaetano pesce)所研發(fā)高科技材質(zhì)的FEKTRI椅等作為捂飾,因為掌握了正確的比例原則,不但不顯得突兀,反而創(chuàng)造鮮明的空間印象,具有裝置藝術的概念與趣味。
摘 要:研究了日本著名時裝設計大師三宅一生,首先從“恥感文化”、“重實用”、“纖細悲愴”與“物哀美”等方面介紹了日本的民族文化特征,并分析了其對三宅一生設計的影響;其次結(jié)合服裝造型和面料要素進行審美文化解讀,認為三宅一生的設計作品集自然美、生態(tài)美、技術美一體,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審美追求。
關鍵詞:三宅一生;審美文化;造型設計;面料設計
Abstract:Studied the famous Japanese fashion designer Issey Miyake,first from“shame culture”,“the practical”,“slim Pathetique”and“Sorrow for the United States”and introduces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in Japan,and analyzed their Issey Miyake design influence;secondly costumes and fabrics combine elements of aesthetic culture interpretation that Issey Miyake design Portfolio natural beauty,ecological beauty,beauty technology integration,to achieve a“harmonious unity”aesthetic pursuit.
Key words:Issey Miyake;aesthetic culture;design;fabric design
1、引言
日本服裝設計大師三宅一生作為東方藝術的最佳詮釋者,有著對服裝別具一格的設計理念。1963年三宅一生舉辦第一場服裝秀“布與石之詩”;20世紀80年代三宅一生推出設計作品“一身褶”;20世紀90年代推出“我要皺褶”系列服裝,也標志著“我要褶皺”品牌的誕生;之后的兩年三宅一生傳承了一塊布的精神,利用電腦的先進技術制作出無需縫制,可以由穿著者自己變換造型的服裝。眾所周知,審美意識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他的設計中審美意識的產(chǎn)生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觀念、文化特征、社會習俗,從構(gòu)架服裝主體的造型結(jié)構(gòu),到體現(xiàn)款式基本要素的面料,都能在他的設計中發(fā)現(xiàn)強大的審美內(nèi)涵。
2、日本民族文化及其對三宅一生的設計影響
(1)“恥感文化論”對三宅一生服飾設計的影響
美國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寫到:“一個人感到羞恥,是因為他被公開嘲笑或拒絕,或者是因為他幻想著自己被嘲笑無論是哪種情況,羞恥都是有效的制裁手段?!盵1]她指出:與罪相比,(此處的罪指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原罪思想”)日本人更重視恥,并稱其為“恥感文化”。表現(xiàn)在服裝上是服飾與人的和諧統(tǒng)一,展示莊重的、安定平和的美感。三宅一生用“褶皺”打破了服裝對人體的束縛,他是以東方的審美理念為標準,對傳統(tǒng)的東方服飾寬衣、含蓄、舒適的造型特征進行夸大,重新進行組合,形成具有東方審美觀念又有時尚感的服飾設計。
(2)“重實用”的文化心理對三宅一生服飾設計的影響
王家驊在《儒家思想與日本文化》中這樣寫道:“日本人比之理智更重視直覺,比之理論更重視實用?!笔苋毡救鍖W的影響,日本人形成了“即物主義”的性格,日本的宗教觀也反映了日本人“實用主義”的性格特點。
三宅一生的設計作品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實用主義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他設計的服飾可以同時適合很多場合穿著,如晚宴穿著的服裝生活中也可以穿著,可以根據(jù)場合的需要來增減服裝,來滿足穿著者的需求;其次實用性還表現(xiàn)在服飾的保養(yǎng)上,收藏方式簡單、無需熨燙、易洗快干等,實用性極強。
(3)“纖細悲愴”與“物哀美”的哲學理念對三宅一生服飾設計的影響
美國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揭示了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斗,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等?!盵1]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對苦難、殘缺、死亡有一種偏激的熱愛,這種悲愴審美成為日本人審美文化的主體。另外,受日本佛教“無常觀”影響下的日本人還有一種“哀美”的審美意識。
三宅一生的作品同樣受到這兩種審美觀的影響。他的服飾作品通??瓷先ナ峭庑魏喖s,但卻蘊含著深刻的精神性。在色彩上雖用色豐富,但多用冷色調(diào),對黑、灰等晦澀色彩的偏愛,作品較為消極陰郁,充滿神秘氣息。有一種獨特的“物哀”的審美內(nèi)涵。
3、三宅一生服裝造型設計中的審美文化
服裝造型是服裝的骨架。三宅一生借鑒東方的制衣技術、包裹纏繞的立體裁剪技術以及日本和服制作技術三大方面,融合于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在造型上,開創(chuàng)了服裝設計上的解構(gòu)主義設計風格。
三宅一生的解構(gòu)主義風格給了我們另一種服裝視角,即:服裝不應是束縛。他用褶皺突破了服裝對身體的規(guī)定,同時也打破了服裝的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著裝后體現(xiàn)一種隨意感和立體感。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一書中談到的:“畢達哥拉斯派和新柏拉圖派都認為‘小宇宙’(人)與‘大宇宙’相對應,人心里本來有內(nèi)在的和諧或美,碰到外界的和諧或美,‘同聲相應’,所以才愛好它,才產(chǎn)生美感?!盵2]三宅一生的作品不僅體現(xiàn)了東方服飾美的內(nèi)涵,同時也蘊含著不容忽視的時尚美,在服裝造型上展示著極強的“和諧統(tǒng)一”的美學思想。
4、三宅一生服裝面料設計中的審美文化
面料是服裝設計三大要素之一,在設計中同樣值得推敲與運用。王旭曉在《美學原理》一書中寫到:“各種天然材質(zhì)具有迥然不同的質(zhì)感特點,會引起人不同的心理反應……這些不同質(zhì)感特點都會引起人的美感?!盵3]在他的“一塊布”系列設計中,面料均采用天然的,整體服裝與大自然貼近,具有極強的自然美、生態(tài)美的美學內(nèi)涵。只有人與萬物相互關照,相互生產(chǎn)的世界才是美的,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在三宅一生的作品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闡釋。三宅一生將自古代流傳至今小的傳統(tǒng)織物,應用了現(xiàn)代科技,創(chuàng)造出獨特而不可思議的織料和服裝,體現(xiàn)了服裝設計中的技術美。
5、結(jié)語
服裝的生命在于其背后所蘊涵的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以及服裝本身的靈魂設計。三宅一生的作品被譽為“東方服裝藝術的一面旗幟”,作品以“形”傳“神”,是有著極為深刻的審美文化內(nèi)涵的,從而創(chuàng)造出民族審美文化與時尚完美融合的典范。(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 露絲本尼迪克特.菊與刀[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11).
關鍵詞:美學;雜技;表演
中圖分類號: J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35-0020-01
這一切可以說是東方人體藝術的共性,但是作為以身體為工具的社會實踐的武術表演、戲曲表演、舞蹈和雜技,各自追求的重點不同,因此審美主導和意向就有差異,特別是舞蹈,更有不同體系的舞蹈和不同時代的舞蹈美學的差別。
而武術以技擊為其重要的精神內(nèi)涵,因此不管是鷹爪拳、虎拳、螳螂拳等表面拳法,還是行云流水、淡遠飄逸的太極拳或走轉(zhuǎn)迅變的八卦掌,在表現(xiàn)虎虎有生氣的節(jié)奏、真力彌滿的生命情調(diào)的同時,必有一個目奪神注的假想之敵,這才能顯示其精武之神魂。
戲曲表演做打與唱念必須配合,而文學劇本塑造的人物和沖突又是戲劇的中心,它的美學就更為復雜了。
只有雜技,作為一種最古老的藝術,它仿佛簡單些,因此美學的殿堂里,常常找不到它的位置。然而當您閱讀了它產(chǎn)生的文化機制和獨特的歷史,以及在現(xiàn)代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就不能不認真研究它的美學意義了。
雜技作為一種超常的藝術,作為人類在與自然斗爭中,不斷升華自己的智能和體能的最古老的藝術,同時又是現(xiàn)代表演藝術之一,它在美學的任務是科學地回答雜技本體問題,包括雜技在各門藝術中的地位;雜技的起源;雜技本質(zhì)和特征。雜技作為審美對象有特殊的美學規(guī)律,從而揭示出雜技藝術創(chuàng)造、欣賞、及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特殊的規(guī)律。同時指導人們正確認識、欣賞雜技和發(fā)展雜技藝術。
關鍵詞: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東方園林;西方園林;建設
Abstract: Green design between historical area and modern buildings, how to position, how to use the landscape style garden style is a problem often faced in the traditional city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Need to grasp the design of propriety, to not only continue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very learned effect.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East Garden; western garden;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TU986.3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1、東方園林的風格和特色
從古至今的世界園林景觀基本上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大類,各有典型的傳統(tǒng)風格和特色。西方園林是以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為代表的幾何形式,景觀特點是整齊、規(guī)則、對稱均衡,常以軸線作引導的幾何形圖案美為其獨特的風格特色,包括樹木也都作規(guī)則式造型。東方園林以中國古典園林為代表的自然山水形式,景觀特色表現(xiàn)為不對稱均衡,以曲線作為引導的自然式山水園,成為著稱于世界的獨特風格。形成東西方園林形式各異的原因,都受各自的歷史、文化、哲學、和美學思想傳統(tǒng)的影響。西方園林把美學建立在“維理”的基礎上,它還左右著雕塑、繪畫、音樂和戲劇等藝術。東方園林源出于我國五千年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學藝術、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念,特別是儒、道、佛三家崇尚自然的“天人和一”觀,把美學建立在“意境”的基礎上,并因借于文學、繪畫和建筑諸藝術。
中國園林景觀的內(nèi)涵“意境”,是中國園林傳統(tǒng)風格和特色的核心。所謂“意境”,意是寄情,境是遇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景情交融而產(chǎn)生意境。古人又說:“情與景遇,則情愈深,景與情會,則景常新?!彼浴耙饩场辟x予藝術以靈魂,灌注以生氣,化景物為情思,變心態(tài)為畫面,對景觀產(chǎn)生意象含蓄,情致深邃,具有飄然于物外之情,玄外之音,畫外之境 ,味外之致的特殊魅力。在審美活動中,高度發(fā)揮了意想思維的能動性,激發(fā)心靈創(chuàng)造出比之于實際的景物遠為豐富的藝術情趣。在體察感受中,讓游者從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領神會中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提高到深層性崇高的精神世界,這是中國園林藝術傳統(tǒng)中的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都是建立在內(nèi)心境界的基礎上的“心物感應”和“興到神會”的審美價值,而西方園林文化唯獨缺乏“意境”這一靈魂的審美內(nèi)涵。
2、富于詩情畫意的特色
中國園林自從唐代出現(xiàn)了詩人畫家自成一派的“詩畫園林”以來,及至現(xiàn)代,園林景觀的布局構(gòu)景,仍與文學、繪畫緊密結(jié)合,蘊含著譽謂“無聲的詩”和“立體的畫”的美學基礎。
中國文學與文學、繪畫自古以來互為表里,彼此借鑒,交互引發(fā),相資為用。按詩畫藝術組織園林類型,劃分和組合園林的形式,猶如中國畫咫尺千里的山水畫立軸或橫幅手卷,運用散點透視,及動向透視的表現(xiàn)方法。它的超時空概念,正是東、西方繪畫和園林藝術的基本差異。
中國山水畫追求“咫尺之內(nèi)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邊走邊賞邊構(gòu)思的民族傳統(tǒng)的方法,表現(xiàn)在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任其高低遠近、角度和視點的自由觀察,集大自然之精美于方寸之中。中國山水園林猶如畫幅一樣,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園。在組織時間和空間的游覽路線中,任其高低遠近、角度和視點的轉(zhuǎn)變,都觀賞到如詩似畫的園林景觀。
宋代畫家郭熙在畫論《林泉高致》中論述:“世之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边€有繪畫理論中的“移天縮地”、“小中見大”和“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等等,中國山水畫的超時空概念,融注入園林的景觀空間,極大地推動園林藝術的發(fā)展。
中國園林的布局構(gòu)景,首先是一個完整的審美系統(tǒng)。借鑒于文學藝術的立主題,分段落,講究起、續(xù)、轉(zhuǎn)、高、結(jié)的程序組合,因借在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布局構(gòu)景中。首先立主景、配景,劃分景區(qū)、景點,講究游覽路線在組織景區(qū)中的序幕、連續(xù)、轉(zhuǎn)折、和結(jié)尾的系列組織程式;猶如詩歌中的抑揚回轉(zhuǎn),富有韻律節(jié)奏感。如園林中的從一個景區(qū)引向另一個景區(qū),由封閉到開敞,從峰回路轉(zhuǎn)到柳暗花明;又好似運用章回小說中的一波三折、隱喻等手段,引向主景,然意未盡,噶然而止,令人產(chǎn)生余音繞梁的意境情趣。
3、現(xiàn)代園林景觀特點
現(xiàn)代園林景觀考慮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間,以“人”為本,經(jīng)常見到大家提,真正運用到實際當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廣場,廣場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樹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讓人進。雕塑很大讓我們窒息,比例關系和控制范圍考慮不足?,F(xiàn)代園林景觀應多注重尺度“宜人、親人”,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文脈。不能違自然而行,不能違背人的行為方式。魯迅先生說過:“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彼晕覀兊脑O計應符合人的行為方式。既要繼成古代文人、畫家的造園思想,又要考慮現(xiàn)代人的生活行為方式,運用現(xiàn)代造園素材。形成鮮明的時代感,如果我們一味的推崇古代園林,就沒有進步。不同的時代要留下不同的符號。
4、重歸人性的場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當設計是為了生活、為了內(nèi)在人的體驗,當設計師成為一個內(nèi)在者而融入當?shù)厝说纳?,當設計的對象具有功用和意義時,我們方可重歸人性的場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為此,設計師應該:
第一. 認識人性:人作為一個自然人和社會人,他們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獨;人需要運動,需要坐下休息;人離不開水,人也愛玩火;人愛采摘和捕獲;人需要庇護和蔭涼,需要了望,看別人而不被別人看到;他需要領地,需要適當尺度的空間;人需要安全,同時人需要挑戰(zhàn);人愛走平坦的道路,有時卻愛涉水、踏丁步、穿障礙、過橋梁。同時,人要交流、要戀愛、要被人關注、同時喜歡關注別人…….因此,需要設計的場所能讓人性充分發(fā)揮.
第二. 閱讀大地:大自然的風、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動物的運動過程,災害的蔓延過程等等,都刻寫在大地上,因此大地會告訴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樹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瀆;大地也告訴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與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險和恐怖的,因而是兇煞的。同時,大地景觀是一部人文的書:大地上的足跡和道路,門和橋,墻和籬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講述著關于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愛和狠,人類的過去、現(xiàn)在甚至未來。因此,閱讀大地是在認識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認識人自己。
第三. 體驗生活:體驗當?shù)厝说纳罘绞胶蜕盍晳T,當?shù)厝说膬r值觀。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邊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為什么成都被認為是中國最悠閑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車,就不理解 北京作為“政治中心“的含義;如果你不到溫州街頭走走,你也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如果你不經(jīng)歷青藏高原的缺養(yǎng),也就不能理解為什么這里的人會成為釋迦牟尼的選民。只有懂得當?shù)厝说纳睿艜蟹袭數(shù)厝松畹墓部臻g的設計。
第四. 聆聽故事:故事源于當?shù)厝说纳詈蛨鏊臍v史,因此要聽未來場所使用者講述關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時要掘地三尺,閱讀關于這塊場地的自然及人文歷史,實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種源于當?shù)氐淖匀贿^程及人文過程的內(nèi)在的力量,是設計形式背后的動力和原因,也是設計所應表達和體現(xiàn)的場所的本質(zhì)屬性。這樣的設計是屬于當?shù)厝说?,屬于當?shù)厝说纳睿斎灰彩菍儆诋數(shù)刈匀慌c歷史過程的。
參考文獻:
[1]《居住區(qū)詳細規(guī)劃》編者:王仲谷、李錫然,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混搭的“中國風”不變的古典情懷
方文山告訴筆者:“‘中國風’不是迎合當下音樂利益的曲風,它是混搭的,它的旋律是西方的,它的琴、琵琶等樂器是仿古典、東方的。”
方文山在九朝會播放了他新作《煙花易冷》,并介紹了創(chuàng)作過程:北魏人楊炫之著述的《洛陽伽藍記》,與《水經(jīng)注》、《齊民要術》合稱北魏百年來三大奇書,闡述了當年洛陽城的輝煌壯麗。《煙花易冷》所描述的正是1500年前,楊炫之筆下那個盛極繁華后傾塌頹圮的千年古都洛陽城中,一名皇家將領的愛情故事。方文山還據(jù)此書精心創(chuàng)作了當年的洛陽城模型。
延續(xù)其一貫的“中國風”格調(diào),《煙花易冷》中的深情詞句,也許正是自己古典情懷的真摯表達“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我聽聞你始終一個人/斑駁的城門盤踞著老樹根/石板上回蕩的是再等……你仍守著孤城/城郊牧笛聲落在那座野村……跟著紅塵跟隨我浪跡一生/伽藍寺聽雨聲盼永恒……”
“文化識別度”是安身立命之本
方文山喜歡出國旅游,因為去別的國家可以感受到另一種文化氛圍、看到與本國文化有反差的東西,形成新鮮感。每到一地,他最喜歡看的是建筑,在他看來:建筑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視覺呈現(xiàn),高度聚焦了當?shù)氐奈幕卣?。一個城市能夠凸顯其文化視覺度,就增加了旅游,娛樂的吸引力。在這方面,日本的京都給方文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說:“如果有一個唐朝人,坐著時空穿梭機到了日本的京都和中國的西安,他不會認為西安是長安,他會認為京都就是長安。因為西安的建筑模式及建筑外貌,已經(jīng)跟唐朝距離太遙遠,而京都更符合唐人的時空背景。京都的文化設計藝術性很高,城市的風貌會吸引你去旅游,因為它有很強的文化識別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