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征收土地林木補償標準

征收土地林木補償標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征收土地林木補償標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征收土地林木補償標準

征收土地林木補償標準范文第1篇

關鍵詞:生態(tài)公益林;林木收購;計價方法;福建省

中圖分類號:S7272;S7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3168(2012)06-0073-04

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簡介:廖建國(1966-),男,福建古田人,副教授。從事森林資源管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及林業(yè)教育工作。

福建省現(xiàn)有20775萬 hm2生態(tài)公益林,其中集體與個體林權的生態(tài)公益林面積達18498萬 hm2,占89%,目前生態(tài)公益林的經營者每年獲得國家財政的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費為180元/hm2·a,這一補償標準與商品林的經營收益相比明顯偏低,直接影響了林地、林木所有者的利益和經營生態(tài)公益林的積極性。為此,許多專家建議政府采用購買方式將集體和個人所有的生態(tài)公益林變成國有的生態(tài)公益林,以便在國家財力許可的前提下,建立一個適合當前生態(tài)公益林發(fā)展的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制度,但如何確定合理的收購計價標準是關系到國家收購成功的關鍵,當前國內外對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計價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1-3]?;诖耍狙芯繉Χ喾N計價方法進行了理性分析,以福建省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為例,分別利用各種計價方法進行收購資金的測算,旨在為今后生態(tài)公益林林木收購在定價方法上提供有益的參考。

1收購計價的理論依據

11公共產品理論

從效用的分割性、消費的競爭性和受益的排他性等方面考察,生態(tài)產品屬于公共產品[4]。一般情況下,公益林是一種典型的公共產品,這種公共產品具有非排他性或排他的費用很高,難以收費,而且公益林這種公共產品不能貯藏和移動,經營者難以對其做出控制,于是公益林的經營者無法要求哪一個部門去償付其生態(tài)效益使用費,也無法迫使受益者償付了使用費后才能利用其生態(tài)效用[5]。因此,生態(tài)公益林所發(fā)揮的生態(tài)效能常被社會各方無償享用,從而導致公益林所耗費的成本得不到補償,經營者或所有者無法得到應有的收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這種無收益甚至無法保本的經營自然吸引不了私人資金投入,也嚴重影響了經營的積極性??梢?,私人或企業(yè)無法保障公益林的有效供給,所以,政府必須進行干預,這也符合市場經濟國家公益性和基礎性事業(yè)國家化的趨向。

12、勞動價值論

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之中的人類一般勞動,價值量的大小由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生態(tài)公益林在營造、撫育、管護過程中凝結了大量的人類勞動,同時公益林生態(tài)效能以無形產品的形式為社會提供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等多種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6]。福建省所區(qū)劃的生態(tài)公益林多為人工林,集體或個體生產經營者的林分被劃為生態(tài)公益林,其收益必然低于作為商品林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會愿意繼續(xù)經營生態(tài)公益林,為社會無償提供使用價值。因此,生態(tài)公益林的提供必須保證生產經營者的經濟收益,借助政府力量采取收購方式來完成價值交換,實現(xiàn)其生態(tài)和社會功能的價值。

13、地租理論

地租是直接生產者在生產中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生產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者權益在經濟上的實現(xiàn)形式。地租包括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集體、個人林地被劃為生態(tài)公益林林地后,開展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工作時,應考慮林地的權屬收益,林地所有權使所有者獲得絕對地租。同時還應考慮在不同立地條件的營林產生的生態(tài)效益有很大區(qū)別,如果經營公益林,同等投入下,立地條件好的林地產生的生態(tài)價值將高于立地條件差的林地,這就存在了級差地租收益。

2收購計價方法

21歷史成本計價法

林 業(yè) 調 查 規(guī) 劃第37卷第6期廖建國,等:生態(tài)公益林林木收購計價方法研究

歷史成本計價法是按當時工價及生產水平造林,到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時,整個營林過程發(fā)生的歷史實際成本,同時考慮一定的投資收益率進行計價。由于公益林建設的特殊性,生態(tài)公益林所有者經營公益林不應以盈利為目的,不能只顧經濟效益,而不要生態(tài)效益;政府收購公益林應重點補償經營公益林產生的全部實際歷史成本及一定的收益,林木計價不僅補償成本,還要補償林業(yè)平均投資收益。歷史成本計價法是在補償林木所有者在整個營林過程中發(fā)生的實際成本及保障經營者獲得林業(yè)行業(yè)平均投資收益率回報的基礎上提出的。該計價法集中反映了公益林本質及生態(tài)收購內涵,一定程度上也維護了投資造林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歷史成本計價法可作為國家收購生態(tài)公益林計價標準的測算下限。以福建省歷史平均營林生產成本(福建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事務所資產評估歷史數(shù)據)為準,經測算,福建省非國有生態(tài)公益林分平均收購單價為10 305元/hm2。

22林木資產評估計價法

林木資產評估計價法是當前林農較愿意接受的林木收購計價方法,也受到許多林業(yè)專家推薦,在當前公益林生態(tài)效益市場不存在,交易價格無法顯示,補償標準無法測算的前提下,以商品林的林木資產評估價值來確定公益林林木價格是容易為林農接受及社會贊同的,有利于社會和諧及林區(qū)的穩(wěn)定。根據《資產評估操作規(guī)范意見(試行)》(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國資辦發(fā)[1996]23號文)規(guī)定,參照商品林的評估方法,對幼齡林林木資產評估采用重置成本法;中齡林、近熟林林木資產評估采用收獲現(xiàn)值法;成熟林、過熟林林木資產采用市場價倒算法。但隨著林業(yè)稅費降低及林業(yè)產品價格提高,商品林的價格近年來不斷提高,完全按林木資產評估法計價,國家收購資金存在巨大壓力,況且生態(tài)公益林的所有者往往也是生態(tài)效益最直接的受益者,有義務也有責任為公益林建設付出相應勞動。因此,林木資產評估計價法可作為國家收購生態(tài)公益林計價標準的測算上限。以當前福建省生態(tài)公益林平均水平測算,其林木資源資產評估均價為13 875元/hm2。

23意愿收購計價法

意愿收購計價法是林農自愿有償轉讓林木所有權的一種計價方法,是最能實現(xiàn)林農與政府雙贏的計價方法,前提是林農在確認意愿價時,必須考慮現(xiàn)行生態(tài)公益林的經營政策,做到公正合理。在調研中,林農可能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fā),用當前商品林的收益作為參照提出的生態(tài)公益林的收購意愿價格,主觀性強,確認的價格往往偏高,特別是對于闊葉生態(tài)公益林的期望價常以用材林皆伐作業(yè)思路去測算,這種價值的實現(xiàn)是建立在商品林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因此,采用意愿收購計價法有自身的局限性。

通過對沿海防護林、大江大河源頭及自然保護區(qū)等一類生態(tài)林分布地區(qū)的平潭、廈門、長樂、新羅區(qū)、光澤、武夷山、順昌、延平等縣(市、區(qū))實踐調研,以收集調研報告和典型案例、召開專題座談會、發(fā)收調查問卷等形式,從收回的338份林農及村干部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意愿價問卷,統(tǒng)計測算生態(tài)公益林分平均收購意愿單價為20 490元/hm2,體現(xiàn)出當前林農對生態(tài)公益林收益期望普遍偏高。

24征用林地補償標準計價法

征地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如鐵路、公路、城市建設等需要,依法對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實行征收或征用。征用林地補償費分為林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林木補償費3部分,其補償標準是根據財政部、國家林業(yè)局《關于印發(fā)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結合地方經濟發(fā)展水平而制定的。征用林地補償標準計價法是在征地林木采伐歸所有者的基礎上,參照征用林地補償標準中的林木補償費,由于林木所有權未發(fā)生轉變,征用林地補償通常沒有考慮林分質量狀況。同時,由于征地后林農永遠失去林地所有權與經營權,征地后林地改變了用途,往往產生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經濟效益,林農對林地收益的期望值明顯偏高。

以當前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征地平均補償標準進行測算,生態(tài)公益林分平均補償單價為21 345元/hm2,由于征地補償標準含林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林木補償費3部分,所以各地征用林地補償標準往往偏高,因此,征用林地補償標準計價法僅可作為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的參照。

3福建省公益林收購資金的測算

福建省收購集體、個體所有的生態(tài)公益林,經測算,采用歷史成本計價法需收購資金1 907 18571萬元,平均林分單價10 305元/hm2;采用林木資產評估計價法需收購資金2 566 15399萬元,平均林分單價

13 875元/hm2;采用意愿收購計價法需收購資金3 789 50995萬元,平均林分單價20 490元/hm2;采用征用林地補償標準計價法需收購資金

3 948 86479萬元,平均林分單價21 345元/hm2。

31按事權等級劃分的資金測算

各事權等級公益林收購資金需要量如表1所示。

32 按生態(tài)區(qū)位差異劃分的資金測算

各事權生態(tài)區(qū)位公益林收購資金需要量如表2所示。

33按保護等級劃分的資金測算

各保護等級公益林收購資金需要量如表3所示。

34按齡組劃分的資金測算

各齡組公益林收購資金需要量如表4所示。

表1福建省分事權等級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資金測算

Tab1Summary of ecological forest acquisition funds at different powers level in Fujian Province

收購對象面積/hm2

歷史成本計價法林木資產評估計價法意愿收購計價法征用林地補償標準計價法

單價/(元·hm-2)總額/萬元單價/(元·hm-2)總額/萬元單價/(元·hm-2)總額/萬元單價/(元·hm-2)總額/萬元

國家級生態(tài)公益林85778610785925122160351375459218701875978203851748596

省級生態(tài)公益林9478439885936942120301140255193501834024222152105563

地方級生態(tài)公益林441781033545657115355095917985794542157095291

合計18498071907721256667337894513949450

表2福建省分生態(tài)區(qū)位的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資金測算

Tab2Summary of ecological forest acquisition fund at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in Fujian Province

收購對象面積/hm2

歷史成本計價法林木資產評估計價法意愿收購計價法征用林地補償標準計價法

單價/(元·hm-2)總額/萬元單價/(元·hm-2)總額/萬元單價/(元·hm-2)總額/萬元單價/(元·hm-2)總額/萬元

重點生態(tài)公益林1805629103051861533139352515211205503710060213453853578

一般生態(tài)公益林441781033545652115355094317985794492157095287

合計18498071907185256615437895093948865

表3福建省分保護等級的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資金測算

Tab3Summary of ecological forest acquisition funds at different protection degree in Fujian Province

收購對象面積/hm2

歷史成本計價法林木資產評估計價法意愿收購計價法征用林地補償標準計價法

單價/(元·hm-2)總額/萬元單價/(元·hm-2)總額/萬元單價/(元·hm-2)總額/萬元單價/(元·hm-2)總額/萬元

一級保護39525711025435891156906200282109083357819365765684

二級保護84588510305872184135451145553201751706540210301779051

三級保護564486981055345913275749630207301169943231901308843

合計18056281861534251521137100613853578

表4福建省分齡組生態(tài)公益林收購資金測算

Tab4Summary of ecological forest acquisition funds at different age group in Fujian Province

幼齡林4314091156549907792253981911344057952517850770370

中齡林8344018340 9557210185850059200701674559274502290922

近熟林23803810125241167172054095232457058485115450367740

成過熟林34595913620471370262509083822746595057515030519833

合計18498071630076256615537895103948865

4結論與討論

政府是森林生態(tài)效益的主要購買者,政府購買模式應是支付森林生態(tài)補償?shù)闹饕绞?,國家收購集體生態(tài)公益林的林木所有權計價標準應以歷史成本計價法測算值為下限,以林木資產評估計價法測算值為上限,再與生態(tài)公益林所有者充分協(xié)商,結合當?shù)厣鐣洕?,科學地確定生態(tài)公益林的收購價。

由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人們的生態(tài)意識也不同,在具體定價時要從以下幾方面給予考慮。

1)政府的財力是決定收購定價的重要前提。生態(tài)公益林主要是以發(fā)揮生態(tài)效益為主,屬于公共物品,是公共財政重點支持的領域。目前,政府提供生態(tài)公共物品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地方財政實力一定程度影響到收購定價的水平。就以福建省生態(tài)補償標準為例,由于地方財政不同,經濟發(fā)展情況不同,相差較大,其補償標準從180~540元/a·hm2不等。

2)生態(tài)區(qū)域重要性是影響收購定價的重要因素。公益林生態(tài)功能強弱不能單純用蓄積量這一指標來評價,而應以林分結構(樹種組成、年齡結構、林層結構)及所發(fā)揮的生態(tài)效益、區(qū)位重要性等方面來決定,應盡快展開公益林生態(tài)效益評價的研究,重視林分生態(tài)價值的評估,以生態(tài)功能價值作為公益林收購定價的重要依據。

3)林分質量是確定收購定價的主要依據。林分質量的好壞,特別是樹種組成、林木蓄積量直接影響林分的經濟收益,在確定收購定價時應充分考慮生態(tài)公益林的經營成本、林齡、林分質量和蓄積量等因素,不能實行“一刀切”的統(tǒng)一收購標準。

參考文獻:

[1]蔣愛軍,張敏,陳雪峰國家直接收購非國有重點公益林有關問題探討[J]林業(yè)資源管理,2008(1):33-36

[2]李曉玲銅川新區(qū)城市生態(tài)購買設計[J]西北大學學報,2006,36(5):835-838

[3]曹揚關于開展國家直接收購個人投資營造的重點公益林試點工作的探討[J]內蒙古林業(yè)調查設計,2006,29(3):61-64

[4]王愛民生態(tài)環(huán)境產品的政府雙重壟斷分析[J]社會科學,2005(8):5-9

征收土地林木補償標準范文第2篇

至安康鐵路增建二線工程段征地拆遷暨建設環(huán)境保障工作以黨的十七大及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服務西康鐵路二線工程建設。建設經濟強縣”為目標,以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為依據。促進我縣盡早實現(xiàn)“率先突破發(fā)展。全面貫徹落實省市西康鐵路二線工程建設動員會議精神,廣泛宣傳動員,堅持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和顧全大局創(chuàng)和諧的思想作風,周密化安排,精細化操作,程序化推進,快捷化運作,無障礙化施工,確保至安康鐵路增建二線工程在縣境內順利實施,按期建成通車。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依法行政。都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土資源部建設用地審查報批辦法》和省市有關法規(guī)。要依據批準的設計用地范圍一次性征收,保障用地的原則。至安康鐵路增建二線工程建設段需要征占的永久性用地和臨時用地。按照申報程序和審批權限報批、使用。凡鐵路建設用地。按工程建設需要及時供給。臨時用地要從嚴控制,盡量占用未利用土地或非耕地。要認真落實土地復墾措施,切實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安置拆遷戶建房用地應嚴格按照市政府“每戶只允許有一處不超過標準的宅基地”規(guī)定,合理安排,集約高效用地。

二)堅持服務大局與兼顧群眾利益相結合的原則。鐵路沿線各鎮(zhèn)人民政府和村、組要樹立大局意識。動員廣大干部和群眾全力支持鐵路建設。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服務、服從鐵路建設需要。著力為鐵路建設營造良好的征遷和施工環(huán)境。相關責任部門和沿線鎮(zhèn)人民政府要正確處理好國家重點工程建設與當?shù)貜V大群眾利益的關系。依法征遷,公平補償,合理安置。

三)堅持依法辦事與特事特辦相結合的原則。要在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為鐵路建設單位提供便捷、優(yōu)質服務。并依照有關規(guī)定減免相關規(guī)費??h級相關業(yè)務主管部門。簡化辦事程序。

四)拆遷安置與縣三大主導產業(yè)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安置拆遷戶建房要統(tǒng)一規(guī)劃。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乾佑河流域旅游產業(yè)開發(fā)相結合。相互發(fā)展。具有特色。相互促進。

五)堅持政治思想領先與行政推動相結合的原則。扎實做好群眾思想動員工作。阻礙鐵路建設的要堅決予以打擊。加強宣傳動員。引導廣大群眾積極配合支持鐵路建設。對無理取鬧。

三、征遷范圍

至安康鐵路增建二線工程建設段征遷范圍北起營盤鎮(zhèn)小峪口秦嶺隧道口。鐵路二線勘測定界范圍內的所有土地、建筑物、構筑物。南至石甕鎮(zhèn)長腿灣(鎮(zhèn)柞交界處)全長30公里。

四、征遷補償標準

征用土地面積以鐵路設計部門勘測定界測繪數(shù)據為依據。費用按照有關各方共同確認的實際用地面積和折遷物數(shù)量、質量。由建設單位、縣國土局及相關部門與產權單位按照“一事一議”辦法商議解決。確因補償標準不明確,不因實際丈量面積增減而增減補償安置費用;建筑物、構筑物及其它附著物以有關各方共同實地勘丈的數(shù)量、質量為依據。依照相關補償標準據實結算。沿途廠礦企業(yè)和養(yǎng)殖場等特殊拆遷物的補償。處理難度較大的可由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機構評估解決。

一)用地分類

1永久用地:鐵路線路、車站、隧道進出口用地等。

2大臨用地:鐵路建設施工棄碴、取土場用地。屬償還用地。

3臨時用地:堆料場、拌合場、施工便道、炸藥庫、工棚用地等。

鐵路建設用地的申請報批工作。逐級上報。按省國土資源廳統(tǒng)一要求。

二)補償標準

1永久性用地補償標準(含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

退耕還林地被征用后不再享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

2大臨用地:該項目建設工期內一次性補償標準(含土地補償費、地面附著物補償費、林木補償費)

臨時用地范圍內耕地的地面附著物補償標準按永久用地地面附著物補償標準執(zhí)行。

三)耕地開墾費標準:依照陜政辦發(fā)〔〕146號文件規(guī)定。統(tǒng)籌安排。旱地8元/平方米。占用基本農田的按10元/平方米標準收取。由省國土資源廳統(tǒng)一收取。實行耕地占補平衡。具體標準為:水澆地10元/平方米。

四)砍移林地林木補償標準(含5%林木管理費)喬木林4000元/畝;經濟林6000元/畝。

按省財政廳、林業(yè)廳《省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陜財辦綜發(fā)〔2003〕19號)規(guī)定標準執(zhí)行。森林植被恢復費。

五)耕地內成片果園、經濟林補償標準:

六)房前屋后、耕地內零星樹木。果園。達不到栽植密度標準的以零星樹木標準補償)苗圃。竹園補償標準(樹木栽植密度超過標準的以苗圃地補償。

七)藥材補償標準:

黃姜2000元/畝;

板蘭根、丹參、黃芪、桔根、黃芩2500元/畝;

金銀花、五味子3000元/畝;

天麻、豬苓30元/平方米。

八)建筑物、構筑物補償費(含根基和回填補償費)

丈量建筑物以房屋四周滴水為基準。拆遷房屋補償費含房屋內的一切生活設施。

九)拆遷正房過渡費補助標準:按每戶每月500元標準計。付6個月搬遷及過渡費。

十)拆遷協(xié)議達成后。商定期限內提前拆遷完畢。按戶以拆遷房屋數(shù)量、質量獎勵3000元—5000元。經驗收合格的拆遷戶。

十一)下列情形不予補償

1違法建筑無條件拆除不予補償。搶種、搶栽的農作物、樹木不予補償。

2拆遷戶未按時限拆遷的不得領取拆遷過渡費。因漫天要價、拒不拆遷的由當?shù)劓?zhèn)人民政府提出申請。所需費用從該戶拆遷費中扣減。由司法機關依法。

3荒坡、荒灘、河灘(除已拍賣或開發(fā)的荒坡、荒灘、河灘)不予補償。

五、時間安排

一)宣傳動員階段

縣兩路辦、國土局組織宣傳車巡回鐵路沿線宣傳。利用廣播、電視宣傳鐵路建設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h政府召開征遷動員大會。落實責任,張貼公告。明確職責。同縣直有關部門和沿線鎮(zhèn)人民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

二)組織征遷階段

1申請用地:鐵路建設單位向縣國土局提出用地申請。提供相應文件、圖件資料等。注明公路樁號、土地類別及面積。

2勘測定界:會同鎮(zhèn)、村、組以村民小組為界實地勘測。登記造冊。由縣國土局與省國土資源廳聯(lián)系。確定地類;縣兩路辦會同鎮(zhèn)、村、組和建設單位共同丈量建筑物及構筑物。

3簽訂協(xié)議:通知村組限期鏟青讓地。縣國土局與被征地村組簽訂統(tǒng)征協(xié)議。

4分戶勘丈:相關鎮(zhèn)人民政府牽頭。以勘測定界面積、地類。登記造冊,村、組積極實施。分戶勘丈土地面積。建立和完善數(shù)據資料。

5拆遷讓地:被征地村組、拆遷戶在商定時限內拆遷讓地。拆遷讓地的同時。積極穩(wěn)妥地做好安置工作。所在鎮(zhèn)人民政府和縣城建局、國土局、兩路辦、交通局、公路段會同村組為拆遷戶建房定點、放線。

六、安置辦法

堅持先安置后拆遷與邊安置邊拆遷相結合的原則。原則實行每戶不得超過133平方米的宅基地進行安置。安置用地由縣國土局統(tǒng)一征收。安置工作要提前選點,以各戶原正房以外墻體丈量的實際占地面積為依據。安置新建房占地面積不得超過原房占地面積;突擊分戶的濫建搶建的一律不予安置;拆遷戶的宅基地土地不予補償。盡早改造,實行先安置,后拆遷或邊安置拆遷,不得顧此失彼,支持鐵路建設與安置拆遷戶建房工作要積極穩(wěn)妥,同步進行。安置拆遷戶建房要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建筑風格,既要有利于群眾的生產、生活,又要與我縣乾佑河旅游開發(fā)相結合,設計風格要適度超前,充分體現(xiàn)山城的特色。要把拆遷戶的安置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家樂、度假村緊密結合起來,達到帶動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群眾得到實惠的目的安置拆遷戶建房,需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按照拆遷驗收順序,先拆者優(yōu)先選擇,從前至后,由各戶以序號選擇建房地點。

七、資金管理

征地拆遷補償資金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堅持“??顚S?。專帳管理”原則,一條線管理。帳戶設在縣國土局。專戶儲存。實行分期撥款,逐級兌付。撥付征地資金時,由縣國土局填寫資金審批表,注明資金的用途、金額,縣財政局填注意見,主管縣長審核、縣長簽字后將資金撥付到國土局,再由縣國土局向有關鎮(zhèn)人民政府撥付,由所在鎮(zhèn)人民政府如實足額及時兌付到村、組、農戶手中。撥付拆遷安置資金時,由縣兩路辦填寫資金審批表報縣國土局、財政局填注意見,主管縣長、縣長簽字后,資金由縣國土局撥付到縣兩路辦,縣兩路辦向有關鎮(zhèn)人民政府撥付,由所在鎮(zhèn)政府如實足額及時兌付到村、組、農戶手中,不得截留或拖延,不得改變用途挪作它用。

八、工作職責

至安康鐵路增建二線工程段征遷暨環(huán)境保障工作由縣兩路建設指揮部統(tǒng)一領導??h計劃局負責項目管理和協(xié)調;縣國土局負責征地及地上樹木、藥材、農作物的補償遷移及其環(huán)境保障工作;縣兩路辦負責拆遷安置及其環(huán)境保障工作。具體組織和實施。相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實施。各相關鎮(zhèn)人民政府積極配合。

一)縣計劃局職責

負責西康鐵路二線建設項目管理協(xié)調工作。并向上級項目管理協(xié)調部門匯報工作。做好上下對口部門的業(yè)務銜接。

二)縣兩路辦職責

1指揮部的領導下。積極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定期向縣委、縣政府匯報拆遷工作進展情況。

2協(xié)調、督促、解決涉及鐵路建設的有關事項。負責與建設單位、沿線施工單位的業(yè)務聯(lián)系。做好縣級各職能部門與施工單位的業(yè)務聯(lián)系和協(xié)調工作。

3負責征占土地地上或地下建筑物、構筑物、設施等勘丈、登記、結算、拆遷、補償?shù)冉M織工作。

4負責拆遷資金的管理、兌付、使用。

5負責鐵路建設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工作。

6協(xié)調各相關鎮(zhèn)人民政府做好折遷戶的安置工作。

7負責做好拆遷安置工作中發(fā)生的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

三)縣國土局職責

1負責永久性用地統(tǒng)征及青苗、附著物清點、勘丈、登記工作。

2負責組織征地前的聽證會工作。

3負責永久性用地勘測定界及報批工作。

4負責施工單位臨時用地的選址。臨時用地協(xié)議的簽訂工作。

5負責永久性用地征地補償費、臨時用地補償費、臨時用地復墾保證金等款項的兌付工作。

6配合縣兩路辦、鎮(zhèn)、村、組完成拆遷安置用地的選址工作。負責拆遷安置用地征用及審批工作。

7負責做好征地及“一事一議”工作過程中發(fā)生的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

四)鐵路沿線鎮(zhèn)人民政府職責

1搞好宣傳動員。開好村組干部會、群眾動員會。統(tǒng)一思想,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宣傳政策。達成共識,確保征地拆遷工作順利進展。

2協(xié)助縣兩路辦、國土局搞好征地拆遷的勘丈、登記工作。

3負責本鎮(zhèn)征遷資金的管理、分配、兌付及監(jiān)督工作。

4負責村組群眾讓地、砍樹、建筑物遷移工作。

5負責轄區(qū)內拆遷戶的安置工作。按期完成安置任務。

6負責村組土地調整方案的制定、報批和組織實施工作。

7做好群眾與施工單位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

征收土地林木補償標準范文第3篇

關鍵詞:林改歷程;問題;建議

通山縣林業(yè)用地面積262.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2.3%,其中森林面積156.5萬畝,占59.6%,疏林地面積9.6萬畝,占3.7%,灌木林面積78.5萬畝,占29.9%,無林地18萬畝,占6.8%。全縣活立木蓄積量187萬立方米,毛竹5200萬株,森林覆蓋率67.4%。

通山縣在集體林權改革過程中走在前列,主要是因為在主體改革中始終堅持“三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尊重群眾意愿原則。只要不違法違規(guī),在事關利益取舍的重大問題上,不包辦替代,讓群眾說了算,成為林改的“決策者”。二是堅持尊重歷史原則。通山縣林地類型、林權形式復雜多樣,在改革方式和內容上,從實際出發(fā),充分尊重歷史,不盲目照搬照抄。三是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處理林權糾紛原則。為了確保改革推進和社會穩(wěn)定,通山縣下發(fā)了《關于切實做好林權糾紛調處的通知》,要求林權糾紛必須化解在基層,村民小組內部的糾紛問題小組自行解決,村民小組之間的糾紛問題村協(xié)調解決,村與村之間的糾紛問題鄉(xiāng)鎮(zhèn)協(xié)調解決,鄉(xiāng)鎮(zhèn)與鄉(xiāng)鎮(zhèn)之間的糾紛問題縣里協(xié)調解決,真正做到“戶不出組,組不出村,村不出鄉(xiāng),鄉(xiāng)不出縣”。

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得林業(yè)生產資料得以盤活、資源優(yōu)化配置和生產力得到釋放,大大提高了林農和社會投入林業(yè)、保護發(fā)展森林資源的積極性,探索出了一條興林富民的新路子,初步達到了“林木增值、林業(yè)增效、林農增收”的預期效果。

一、取得的成績

第一,林農收入明顯增長。林改把過去的“公家林”變成了“自家林”。過去林農銷售竹木需向交經營“差價”和20%的兩金,現(xiàn)在只交10%的兩金,竹木價格上升,增收十分明顯。林改后林農銷售每立方杉木由原來的285元上升到700元,毛竹從每根8元上升到16元,并且由原來的單一出售原材轉變?yōu)樯罴庸こ善烦鍪?全縣林農可增收1.6億元,人平增收約460元。林地的潛在價值得到凸顯,通過林改,過去無人問津的林地成了人人向往的“香餑餑”。荒山租金從2007年的每年每畝2元上升到現(xiàn)在的26元,是原來的13倍。如通山縣廈鋪鎮(zhèn)竹林村5畝林地,可采伐利用用材林不足2畝,2009年在競拍發(fā)包30年經營權時,拍出了17000元。

第二,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分山到戶后,農民對山林十分珍惜,看作是建在山上的“綠色銀行”,是增值潛力很大的“成長股”,是“未到期的高息存折”,保護意識普遍增強,“看好自家林,管好自家山”成為林農的自覺行動,看得嚴、管得精、砍得慎,亂砍濫伐、無證采伐現(xiàn)象大幅下降,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第三,造林育林的積極性顯著提高。過去,林地林木與林農的直接利益關系不大,“林不歸我我不愛林”、“利不連我我不造林”、“責不罰我我不護林”,形成了“有山無錢造,有錢無山造,有山有錢不愿造”的局面。林改后,林農成了山林主人,林農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由過去“要我造”轉變?yōu)椤拔乙臁?出現(xiàn)了林農爭苗造林的喜人景象。

二、存在的問題

第一,生態(tài)公益林補償標準偏低。當前,生態(tài)公益林補標準是每年每畝10元,不及林農出售一棵樹一根竹的價錢,難以吸引到群眾對公益林的自覺做護。

第二,采伐管理制度不合理?,F(xiàn)有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不活,對商品林采伐管理過嚴、程序過繁,阻礙了經營者投資林業(yè)發(fā)展的積極性。

第三,森林保險制度不健全。國家沒有出臺一個規(guī)范的森林保險政策文件,更沒有實行保費財政補貼制度,相對過高的保費林農難以承擔,導致森林保險上空白。

第四,林業(yè)部門運行困難。長期以來,通山縣林業(yè)事業(yè)發(fā)展和林業(yè)部門工資經費都是依靠征收“兩金”來解決。林改后,林業(yè)“兩金”征收標準減半,雖然省財政在轉移支付中解決了一部分,但是縣里沒有將林業(yè)部門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導致林業(yè)管理職能難以發(fā)揮,林業(yè)服務工作難以到位。

第五,惠林政策偏少。當前農民種地從種子、化肥、農資、收購等到方面都有補貼,而農民投資林業(yè)卻沒有任何補貼,政策有失均衡。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

第一,提高生態(tài)公益林補償標準。補償標準按林地常年產出額度計算。生態(tài)公益林的補助資金相對偏少,除國家逐步提高補償標準外,區(qū)域性的排污企業(yè)、水廠、水電站等直接收益單位應從收入中提取一部份充實公益林補償基金。生態(tài)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在積極爭取財政支持的同時,要積極探索生態(tài)公益林市場化補償途徑,如在具體管理方式上,政府可以采取賦予私人或社會團體產權并允許其在符合一定條件下開發(fā)利用的方式來爭取社會資金。在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上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就是打破封閉,使更多的社會組織或個人通過競爭,進入到森林經營的行列中來,把在傳統(tǒng)模式下林業(yè)建設和管理是完成國家任務變?yōu)榻洜I者把森林經營工作當作與區(qū)域經濟和勞動者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業(yè)這不僅有利于生態(tài)公益林效益發(fā)揮實現(xiàn)最大化,而且用抑損補償來減少增益補償中的資金需要,緩解資金不足的壓力。

第二,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對現(xiàn)行的采伐管理規(guī)定進行修改完善,編制出切實可行的森林經營方案,針對不同的林種制定不同的管理辦法。放活商品林采伐管理,簡化審批程序,給商品林經營者充分的管理權和收益權。

第三,建立健全的森林保險制度。把森林保險納入惠農保險管理,實行森林保費財政補貼制度,提高投入林業(yè)的抗風險能力。

第四,增加林業(yè)部門經費預算。將林業(yè)部門的機關、林業(yè)站、檢查站、稽查隊、野保站等行政執(zhí)法單位列入縣級財政全額預算,對要素市場、科技服務、調查規(guī)劃設計等事業(yè)單位實行“以錢養(yǎng)事”模式管理。

第五,制定更多的惠林政策。在種苗、造林、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和林業(y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出臺優(yōu)惠政策,加大林業(yè)投入。

參考文獻:

1、王仁東.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機制的若干思考[J].浙江林業(yè)科技,2009(2).

征收土地林木補償標準范文第4篇

[關鍵詞]森林資源 保護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0-0392-01

1.森林資源保護的涵義

森林資源保護是促進森林數(shù)量的增加、質量的改善或物種繁衍,以及其他有利于提高森林功能、效益的保護性措施。森林資源保護大致分為森林資源消耗量控制、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景觀資源保護及森林災害防治等。

1.1森林資源消耗量控制

根據“林木采伐量小于生長量”的原則編制木材生產計劃,適量采伐森林,嚴格控制森林資源消耗量,以實現(xiàn)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中國木材生產一直供不應求,消耗量不斷增加。目前這種資源的高消耗模式將危及中國森林資源前景,導致用材林中的成熟林資源趨于枯竭,迫使提前采伐中齡林,降低林地質量。應加強森林資源的林政管理,建立森林資源產業(yè)化管理制度和林地有償轉讓使用的新機制。

1.2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森林中蘊含的豐富物種資源和遺傳種質資源是自然界的寶貴財富。由于全球性的森林資源下降,棲息地破壞和萎縮,導致物種的大量減少或滅絕,生物多樣性急劇降低。據統(tǒng)計,目前中國瀕危動、植物種數(shù)已達4030~5030種之多。《瀕危野生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所列的640個種中,中國就占15%左右。為保護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應加強自然保護區(qū)建設,完善珍稀瀕危野生物種的原地和遷地保護網,以及強化執(zhí)法的力度等。

1.3森林景觀資源的保護

森林景觀的美學、文化、娛樂、觀賞等價值已日益為人們所認識,森林旅游休閑已成當今時尚。加強森林景觀資源的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發(fā)展森林旅游和休閑活動,興辦森林公園,既可提高森林的綜合效益,又可促進林區(qū)建設,對于建立多功能的林業(yè)生產體系具有積極意義。

1.4森林災害防治

森林災害包括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及森林氣象災害等。森林災害的防治應貫徹“防重于治”的方針,通過生物、化學和工程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對于影響范圍廣、突發(fā)性強的森林病蟲害,應建立長期監(jiān)測網,加強蟲情、病情的預測、預報工作,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對于破壞性嚴重的森林火災,除了加強護林防火規(guī)章執(zhí)行力度以外,建立火警的預警系統(tǒng)和加強護林防火組織、工程措施建設也是非常必要的。至于氣象性災害,在林業(yè)生產布局中應予以充分考慮,可通過“趨利避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辦法來預防,把氣象災害對林木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2.我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2.1采育失衡

長期以來,林業(yè)指導思想上重采伐、輕造林育林,沒有建立林價制度。在木材生產中對林木無償采伐,森林資源的消耗得不到經濟補償,林業(yè)生產的必要的營林資金不足。由于搞單一的原木生產,不重視發(fā)揮森林的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是按需定產,木材生產任務過重,集中過伐,致使采育失衡,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更新跟不上采伐。

2.2亂砍濫伐

作為薪柴砍伐的森林資源占全國總消耗量的30%,我國目前許多山區(qū),仍以薪柴為主要的農村生活能源,約占能源結構中的68%-74%, 尤其是干旱區(qū)的農村生活能源至今仍十分缺乏。

2.3火災頻繁

森林火災頻繁,其中90%是人為引起的。大部分林區(qū)由于經營管理水平低,防火措施差,火災預防和控制能力低,造成森林火災多,損失慘重。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災是1987年大興安嶺北部林區(qū)的特大火災,火災面積為133萬公頃,過火林地和疏林地面積114萬公頃,其中受害面積為87萬公頃。

2.4病蟲害劇增

據統(tǒng)計,我國有各種森林病蟲害8000多種,隨著森林過伐和大面積人工純林的不斷發(fā)展,改變了森林的組成結構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的生態(tài)關系,降低了森林自我抗御病蟲害的能力,造成森林病蟲害發(fā)生的規(guī)模和頻率加劇,對森林的危害十分嚴重。

3.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有效策略

3.1強化林地保護管理

認真貫徹落實林地保護利用有關規(guī)定,嚴格依據林地保護利用規(guī)劃審查建設項目使用林地,控制用地規(guī)模,把林地保護管理放在森林資源管理的首要位置。嚴格執(zhí)行占用征收林地定額管理制度,統(tǒng)籌安排年度定額,優(yōu)先保障重點建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合理調控城鎮(zhèn)建設項目,從嚴控制經營性開發(fā)項目。積極引導建設項目節(jié)約集約使用林地,能占用宜林荒山荒地的不占用有林地,能占用劣質林地的不占用優(yōu)質林地,切實保護生態(tài)區(qū)位重要和生態(tài)脆弱地區(qū)的林地。健全占用征收林地補償機制,嚴格執(zhí)行占用征收林地補償標準,嚴禁減免或變相減免植被恢復費和林地補償金。對林地非法開墾為耕地的,依法清理收回,退耕恢復植被。堅決杜絕以土地整理、低丘緩坡開發(fā)利用、耕地占補平衡為名非法占用和損毀林地。

3.2嚴格森林經營監(jiān)管

執(zhí)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和憑證采伐制度,認真落實森林經營規(guī)程規(guī)范。天然林撫育工作,嚴格按照天然保護工程實施方案的規(guī)定,合理確定撫育方式和任務,科學安排撫育作業(yè)伐區(qū),嚴防隨意變更撫育方式。嚴禁以商品林的撫育標準對公益林進行撫育設計和違反規(guī)程提高采伐強度及出材率,堅決杜絕以森林撫育為名行伐木取材之實??茖W開展低產低效林改造,嚴格按照技術規(guī)程確定改造對象和改造方式,從嚴控制低產低效林改造的規(guī)模和范圍,確保不出現(xiàn)亂砍濫伐、不造成資源破壞、不發(fā)生水土流失。承擔伐區(qū)調查設計的單位,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程要求開展伐區(qū)調查設計,嚴禁弄虛作假。對因虛假設計導致森林資源破壞的,依法追究設計單位負責人和設計人員的責任。

3.3規(guī)范樹木采挖移植

禁止采挖原生地天然瀕危、珍稀樹木,禁止采挖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古樹名木,以及國家級公益林、自然保護區(qū)、良種基地內以及生態(tài)脆弱和生態(tài)區(qū)位重要地區(qū)的樹木。因科研等活動必須采挖樹木的,必須經批準后方可實施,并保護好林地上的其他樹木,防止破壞周邊植被,采挖后應及時回填土壤,限期恢復植被。

3.4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對破壞森林資源的直接責任人,森林公安必須依法從嚴查處,不得以罰代刑,不得放棄追究民事責任。對森林資源管理中、、徇私枉法造成森林資源破壞的責任人,應根據相關規(guī)定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堅決打擊因林地承包經營糾紛、山林權屬糾紛、林權流轉引起的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切實維護林農合法權益,維護林區(qū)安定。

3.5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認識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妥善處理好經濟發(fā)展與森林資源保護的關系,著力加強對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破壞森林資源大要案查處情況制度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重大事項約談機制,接受社會監(jiān)督。把森林資源數(shù)量增減、質量升降和保護管理好壞作為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考核,嚴格獎懲,促進責任落實。

參考文獻

征收土地林木補償標準范文第5篇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權屬于擔保物權的范疇,同時,又是土地的他項權利的一種,是設立于土地的使用權之上的權利負擔,其具有擔保物權和土地的他項權利的雙重性質,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關系不僅要適用擔保法的調整,還要適用《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有關土地資源法律的調整。然而,現(xiàn)行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制度仍處于雛形發(fā)展階段,許多的規(guī)定散見于上述法律之中,存在許多不科學、不完善、矛盾之處,且可操作性差,影響了其功效的發(fā)揮。本論文試就土地承包經營權擔保中的若干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對將來完善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抵押立法及實踐操作有所禆益。

二、家庭承包取得的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抵押性

中國對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采取嚴格限制的態(tài)度,根據《擔保法》,僅允許“四荒”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對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土地使用權則不允許抵押[②],同時中國實行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并采取家庭承包的方式[③],這樣就把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排除在可抵押的財產范圍之外。筆者認為,應允許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而不應禁止。

1、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允許抵押的理論基礎

反對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主要理由就是中國目前尚未建立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而土地實際上給農民提供了一種特殊的社會保障,如果允許農民用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則有債權到期后,抵押人無力履行債務,實現(xiàn)抵押權時,而有使農民“失去”土地之虞,亦即使農民失去基本的生存條件。其實,允許農民將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這與保護耕地、保障農民的基本生存條件并不矛盾,在實理抵押權時,并不必然導致耕地流失和農民喪失基本生存條件的結果。因為中國對土地實行用途管制制度[④],實現(xiàn)抵押權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受讓人不得改變土地的用途和屬性。同時也可以對抵押人及其所在集體農民的利益予以適當?shù)谋Wo,如立法時可以規(guī)定在抵押人喪失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后,享有耕地的優(yōu)先承租權[⑤],并對實現(xiàn)抵押權時土地承包經營權受讓人的主體資格進行必要的限制,防止無能力及無心從事農地經營的人浪費土地資源和利用炒賣手段漁利,這樣可以達到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基本生存條件的目的。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中國加入WTO后,正在快速地向真正的市場經濟過渡,加速了與世界普遍的經濟規(guī)則接軌,而目前實行的家庭承包制度,將土地按人口均分,好壞遠近搭配,造成承包經營的土地過于零散,阻礙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易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難以形成規(guī)模進行經營,農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土地承包法》的頒布后,穩(wěn)定了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關系,刺激了農民對土地投資的熱情,但在農村,承包經營的土地在農民所擁有的財產里,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如果不允許其抵押,其財產的價值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又無法找到其他合適的財產向金融機構抵押獲得融資,難以籌措足夠的資金投入承包經營的土地用于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使農業(yè)生產長期在低水平和簡單的生產結構中徘徊,資源沒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如果允許農民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融資,則使農村土地的流轉加速,有助于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促進農村土地和勞動力兩大生產要素得到更為合理的配置,擴大農業(yè)經濟的規(guī)模和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提高農業(yè)的生產力水平,也有利于農業(yè)在世界的農貿市場上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

另外,隨著中國城鎮(zhèn)化建設進程的加速,在今后的幾十年時間里,農村人口將因此離開土地、離開農村。在沿海商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農民另有謀生的途徑的,往往沒有足夠的精力從事農業(yè)生產,但還要承擔土地的稅費,并要保證土地不能荒廢,雇請他人維持土地的生產能力,實際上土地已成為一種負擔,如果允許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可以促使部分農民擺脫土地的束縛,增加了轉營其他行業(yè)的機會,使這部分人口徹底的離鄉(xiāng)棄土,間接上也使農民的土地保障轉為現(xiàn)金的保障。

可見允許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這是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現(xiàn)實的需要。

2、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允許抵押的法律依據

依《土地管理法》第2條3款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這就在法律上確認了含集體土地使用權在內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通轉讓。這里所指的集體土地使用權,同時也自然包含通過家庭承包經營而取得的土地使用權[⑥],該法雖沒有明確家庭承包經營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但“可以依法轉讓”則蘊含有對承包經營土地的處分權,而抵押同轉讓、出租一樣均屬于處分的范疇。賦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者對土地的處分權,則是承包經營權物權化的必然結果[⑦].

首部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是《農村土地承包法》。但該法明確規(guī)定可以抵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為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xié)商等方式取得的[⑧],至于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該法第32條規(guī)定:“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其他方式流轉”。流轉方式里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那么是否意味著禁止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呢?其實不然。首先從民法理論層面考慮,既然法律沒有禁止,只要不違反公序良俗、損害公共利益,應是允許的;其次從實踐操作上看,法律既然允許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而實現(xiàn)抵押權的方式也就是通過拍賣、變賣等方式,將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轉讓,并就處分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因此,允許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并不違背立法的本意,也沒有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允許流轉方式的范圍。當然,因轉讓承包經營權要經發(fā)包方同意,而抵押則蘊含轉讓的風險,也應經發(fā)包方同意方可進行。

如前所述,家庭承包經營的土地零散,銀行允許這部分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勢必造成農民承擔的抵押成本的提高及銀行本身金融風險的增大,而且通過家庭承包經營的土地多為耕地,其種植的作物,都有一定的周期性,而抵押權實現(xiàn)時往往耗時過長,這樣容易造成耕地拋荒的后果,立法時應對實現(xiàn)抵押權耗時的技術問題做出規(guī)定。同時,銀行可以通過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風險評價機制,對允許抵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行一定的限制,如規(guī)定接受抵押的連片土地的最小面積,最低剩余年限等措施防范金融風險,而不應在立法上予以禁止。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消滅與抵押的沖突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消滅,是指出現(xiàn)某種法律事實時,土地的承包經營者失去對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在此情形下,若土地的經營權已設定抵押,就會產生承包經營權的消滅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沖突。因土地承包經營權消滅的原因各異,其對抵押權的影響亦有所不同。

1、國家因公益目的征收承包經營的土地

在因公共利益的目的,建設需要占用農地的,經國家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情況下,原集體土地使用權歸于消滅,因此,設定于該權利之上的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權亦隨之消滅。抵押權作為物權的追及力在此不能發(fā)揮效力,因國家不能成為抵押人,這與一般抵押中抵押物轉讓時抵押權的物上追及力是不同的。同時,這種情況下,抵押人并無過錯,故作為抵押人的土地承包人不承擔賠償責任。顯然,這對抵押權人而言是顯失公平的。《擔保法》并沒有規(guī)定這種情況下抵押權人權利救濟的方式,僅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對此作出了規(guī)定,在抵押物滅失、毀損或被征用的情況下,抵押權人可就該抵押物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補償金優(yōu)先受償[⑨].此即為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性。法律構成上,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性并非直接存在于金錢等賠償物上,而是存于抵押人所具有的請求權上[⑩].故抵押權人有權在擔保債權的范圍內,就土地征收的補償金優(yōu)先受償,這種物上代位具有法定債權的性質,因抵押權之登記而具有公信力,征地機關非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將屬于抵押人所有的補償金交付與抵押人,或應為抵押人提存,并通知抵押權人。如果被擔保的債權已屆清償期,抵押權人可以直接向征地機關請求給付,未屆清償期,可以向法院請求將補償金予以保全。

根據《土地管理法》規(guī)定,國家因建設需要征收農地的情形下,按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其補償費含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及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由于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而安置補助費作為安置人員的專項費用支出[11],是提供給失地之后農民的生活保障,對這兩部分補償金,抵押權人無權優(yōu)先受償。只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助費歸土地的原承包經營者所有,也就是說抵押權人僅能就歸抵押人所有的青苗、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優(yōu)先受償,行使物上代位權。在國家提高征收土地的補償標準情況下,歸屬于土地承包經營者所有的補償金,抵押權人亦有權在擔保債權的范圍內,獲得優(yōu)先受償。

2、發(fā)包方收回承包經營的土地

依中國現(xiàn)行的法律,發(fā)包方有權在下列兩種情況下依法收回承包經營的土地:承包經營耕地的單位或個人連續(xù)2年棄耕拋荒[12]和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qū)的市,轉為非農業(yè)戶口的[13].此時,若承包經營的土地上已設定了抵押權,因抵押權依附于承包經營權,作為主權利的權利消滅時,設置于其上的抵押權是否隨之消滅?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權登記效力能否對抗承包經營權的收回?筆者認為,現(xiàn)行的法律規(guī)定,限制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獨立性,使抵押擔保的功能降低,交易安全難以保障。若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被收回而導致抵押權的消滅,抵押權人得不到任何的救濟,明顯有違誠信之原則,不利于抵押權的保護,故不應認為抵押權消滅。首先在土地的承包經營期內收回承包經營權是一種民事行為,是土地的所有人或法定的使用權人解除承包合同的合同行為,而抵押權是物權行為,根據物權優(yōu)于債權的原理,抵押權應當優(yōu)先受償,故其收回行為不能對抗抵押權人。其次,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設立抵押并登記后,該抵押即具有公信力,其公信力旨在維護商業(yè)信譽及維護抵押權人的交易安全,可對抗任何的第三人,一旦發(fā)生違反公信力的行為時,該行為的效力不能對抗具有公信力的抵押行為的效力?;谏鲜龅男ЯΓl(fā)生土地承包經營權收回的情形時,抵押權人可以主張經登記的效力,排斥未登記權利的主張和其他債權,并優(yōu)于其他的權利受償。

在出現(xiàn)上述土地承包經營權因懲罰性收回或者承包方因身份的轉變,不再具備承包資格而收回的情形下,此時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已被收回,而附于其上的抵押權如何實現(xiàn)呢?筆者認為,有以下途徑可供選擇:一是土地所有權人或者法定的使用權人(即原發(fā)包方)可對該土地再次進行發(fā)包,其所得的承包費應優(yōu)先償還抵押權人的債權,如果發(fā)包的年限長于原剩余的年限,抵押權人可按剩余年限的比例受償。這樣處理并不損害發(fā)包方的利益,因其已從前一次的發(fā)包中獲得相應的承包費;二是抵押權人可以請求法院對土地剩余年限內的承包經營權進行拍賣或變賣,從拍賣或變賣所得的價金中優(yōu)先受償;三是抵押權人可以放棄行使抵押權而直接要求原抵押人承擔賠償責任。

四、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與其附著物抵押關系

由于中國未建立地上權制度,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押與地上附著物抵押關系只能借鑒參考房地產抵押制度?!稉7ā返?6條規(guī)定:“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的,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經出讓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應當將抵押時該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時抵押?!蹦敲匆猿邪洜I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抵押時,是否意味著應當將地上附著物(如林木)同時抵押?另地上附著物抵押時,其土地的使用權是否必須同時抵押[14]?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人和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人為充分發(fā)揮其不動產抵押的擔保效益和融資功能,在與抵押權人協(xié)商合意將附著物所有權、土地的使用權分別設立抵押,對此情形,法律上是否有不可逾越的障礙?

筆者認為,只要符合法律規(guī)定抵押的形式要件,以承包經營獲得的土地使用權與地上附著物所有權分別抵押,為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均應為有效。理由如下:

首先,在房地產法律關系中,為了維持既存的房屋價值的完整與經濟價值,房屋與其所占用的土地在物理上不能分離,但在土地的承包經營場合,附著物并非一定要依附于土地才具有經濟價值,承包經營土地的目的是為了在土地上添置林木等附著物,而獲得這些林木等附著物的所有權,而林木等附著物的價值恰恰在于其脫離土地之后成為商品之后才具有的。退而言之,即使土地的使用權與未脫離土地的附著物的所有權的歸屬主體應保持一致,只是意味著土地的使用權與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一并轉讓,在邏輯上并不能說明土地的使用權抵押或附著物的所有權抵押時,也要適用同樣的原則,只是在實現(xiàn)抵押權時,為了更好的發(fā)揮總體之價值,將土地的使用權與附著物的所有權一并向同一主體轉讓,抵押權人無權就另一部分抵押變現(xiàn)的價值優(yōu)先受償。

其次,中國現(xiàn)行法律并林木等附著物視為土地的附合物或從物,視為土地使用權的一部分(如《森林法》及《森林法實施條例》就將林地使用權與林木的所有權規(guī)定為兩種獨立的林權),而是將兩者作為獨立的不動產,他們構成相互獨立的物權客體。所以用土地的使用權抵押時并不必然導致林木等附著物同時抵押,反之亦然。

再次,承包經營所獲得的土地使用權,含有對土地的開發(fā)利用的權利,具有資源使用權的特征,承包經營的目的,并不完全是通過在土地上種植林木而獲得林木的所有權,有時是通過對土地的資源開發(fā)利用而收益,這種情況下,土地的使用權通常并不含有其上已附著的林木等附著物的所有權。另外,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人并不當然取得經營的土地的附著物的所有權,土地的承包經營者的權利義務是按承包合同設立的,如果合同對承包經營土地上生長的附著物歸屬作出特別約定的情況下,附著物的所有權的歸屬應從合同的約定??梢娫诖藘煞N情形下,土地的使用權與附著物的所有權均歸屬于不同的主體。

第四,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年限一般長于附著林木的生長年限,在承包經營期內,一般能輪作二至三次,附著的林木砍伐后,其土地的使用權仍存在,仍可進行下一輪的種植,可見土地的使用權的存在年限與附著物所有權在土地上的存在年限并不一致。

綜上所述,中國現(xiàn)行的法律實行土地的所有權與其上所種植的林木附著物所有權相分離、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分離,一定條件下,土地的使用權與其上附著物所有權也可分離的制度,這與房地產法律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一體化原則是有區(qū)別的。法律應允許承包經營的土地使用權與其上附著物所有權分別設抵,由此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設立抵押后,亦允許地上新增附著物進行抵押。

由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主要價值就是于承包經營土地上耕作或種植的收益,若在已設抵押承包經營權的土地上新增林木等附著物設定抵押的情況下,可能會降低了承包經營土地的價值,則會給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在此情形下,為避免給抵押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失,在能證明原抵押的土地因新增附著物抵押而使土地的價值降低的情況下,原抵押權的效力可及于新增附著物變價的一部分,其與降低額相等。

五、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期限制度

中國的《擔保法》多次提到抵押期間,但并未對“抵押期間”作出規(guī)定,這并非是立法的疏漏,而是有意為之的,該法第52條規(guī)定“抵押權與債權同時存在,債權消滅的,抵押權也消滅”,可見,中國的物權擔保是無抵押期限的。

筆者認為,應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合同的當事人約定抵押期限。首先,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價值在于在承包的土地上耕作、種植并獲得收益,隨著承包經營剩余年限的減少,其財產的價值可能亦會隨之減少,另一方面,土地作為一種資源,其上林木、青苗都具有一定的生長期或收益期,如果抵押權人不及時行使抵押權,使抵押物長期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無法對林木或青苗進行及時的更新,則會對抵押人的財產權益造成損害。其次,《擔保法》雖沒有明確規(guī)定抵押期限,但也沒有明文禁止當事人約定抵押期限,同時該法第39條規(guī)定,抵押合同允許當事人約定“當事人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這種表述實際上是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抵押期限的,根據合同意思自治原則,只要當事人認為這種約定符合其利益,那么只要沒有損害社會、他人的權益,應予認可。再次,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其本身就有期限性,其權利僅能在一定的期限內存續(xù),而抵押權作為設立于其上的擔保物權,同樣具有一定的期限性,當事人自行約定抵押期限,只是對抵押期限作出限制,這種約定,符合抵押權的本質屬性。第四,設立抵押權的期限制度,抵押人可以很清楚地預見到自己承包經營的土地上抵押權的存續(xù)期限,使抵押人可以有預期地對抵押的土地合理地安排使用,同時也可以促使抵押權人及進行使抵押權,迅速了結債權、債務關系,有利于抵押的土地的效能的發(fā)揮。

由于現(xiàn)行法律并沒有建立抵押權的除斥期間制度,抵押期限屆滿,抵押權人怠于行使權利的,其性質該如何認定?根據合同的意思自治原則,債權人有設定抵押權的自由,亦有拋棄的自由,設定抵押期限,完全可視為一種附期限拋棄抵押權的行為,期限屆滿,抵押權人怠于行使抵押權,將產生抵押權消滅的法律后果。但是法律應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抵押期限的最短期限和最長期限,即不得短于債務的清償期,亦不得超過承包經營權的最長年限,否則約定無效,應按法律規(guī)定的最長期限計算。

筆者認為,當事人設定抵押期限除應在合同中予以約定外,還應明確記載于抵押權的登記文件上。抵押期限的約定必須經過登記對外公示,才能對外產生效力,如果沒有登記,則不能對第三人產生法律效力,僅在當事人之間發(fā)生效力。因為抵押權的期限限制與設立抵押權本身一樣,都屬物權變動的范疇,應以法定的方式對外公示才能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15].

六、結 論

中國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賦予了土地的承包經營者對土地的經營權享有流轉的權利,而抵押則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現(xiàn)階段,承包經營的土地在農民的財產里,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應允許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以充分發(fā)揮土地的效能,調整農業(yè)的產業(yè)結構,但應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抵押設置必要的限制。

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在國家征收和發(fā)包方依法收的情形下導致消滅。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設立抵押時,前者的抵押權隨之消滅,根據抵押權之物上代位性,其效力將及于國家征收的補償金上,但并非直接存在于金錢上,而是存于抵押人所具有的請求權上,當然非專屬于抵押人所有的補償金,抵押權人無權受償;發(fā)生后者情形下,根據物權優(yōu)先于債權的原理,抵押權慶當優(yōu)先受償,收回行為不能對抗抵押權人。

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是一種特殊的物權,在一定條件下,其與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是可相分離的,兩者為獨立不動產物權,分別設立的抵押均應為有效,實現(xiàn)抵押權時,為發(fā)揮總體之價值,可將兩權向同一主體轉讓。

土地承包經營權為附期限的物權,其設立的抵押權同樣具有存在的期限。由于法律未建立抵押期限制度,如果抵押權人怠于行使抵押權,則使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長期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造成資源的浪費,應允許當事人自由設定抵押期限,抵押期限屆滿,將視為抵押權人放棄抵押權,產生抵押權消滅的法律后果。

總之,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制度的不完善,已影響了農村土地總體效能的發(fā)揮,亟待日后的立法對上述問題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以利于實踐操作。

參考文獻

[①]見2003年8月2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條、第16條

[②]見1995年6月30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34條第5項、37條第2項

[③]見2003年8月2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條

[④]見2004年8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4條

[⑤]劉凱湘、張勁松:《抵押擔保若干問題研究》,載《中國民商法律網》,2004年8月27日瀏覽

[⑥]見2003年8月2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條,該條明確賦予承包經營土地農民的土地使用權

[⑦]劉凱湘、張勁松:《抵押擔保若干問題研究》,載《中國民商法律網》,2004年8月27日瀏覽

[⑧]見2003年8月2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9條

[⑨]見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月8日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0條

[⑩]劉得寬:《民法諸問題與新展望》,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P404

[11]見1998年12月27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

[12]見2004年8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37條

[13]見2003年8月2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6條第4款

固阳县| 莫力| 缙云县| 广州市| 望江县| 北流市| 文化| 西乌珠穆沁旗| 于田县| 奎屯市| 鞍山市| 中山市| 得荣县| 金寨县| 江陵县| 固始县| 墨脱县| 南木林县| 桃园县| 靖边县| 旬邑县| 东乡县| 云浮市| 大渡口区| 武宣县| 蕲春县| 泗洪县| 寿阳县| 新疆| 涿鹿县| 措勤县| 波密县| 甘谷县| 宁远县| 乐清市| 东乌| 南雄市| 丹东市| 休宁县| 邢台县|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