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年級自然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陳幸元老師《果實的共同特征》一課的教學,基本上體現(xiàn)了中年級自然教學的特點,突出了“指導”二字,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完成了知識、能力、教育三位一體的教學任務。在這里,本人想藉此課談談對中年級自然教學的認識。
一、重視對中年級自然教學特點的研究
九年義務教育自然教學大綱突出的特點就是按低、中、高年級分別對知識、能力、教育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豆麑嵉墓餐卣鳌芬徽n,著重于“指導學生認識周圍自然界常見的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培養(yǎng)他們的概括、推理等思維能力”。這也是大綱對中年級教學的基本要求。
中年級學生在學習“植物種類”的科學概念之前,雖然知道根、莖、葉等名詞,但并不能說明他們已經(jīng)懂得了這些名詞的內涵。因為學生常把非本質的現(xiàn)象當成某一類植物的共同特征。例如,他們認為“凡是能吃的都是果實”,“凡是莖都長在地上”,“凡是根都長在地下”等??梢?,學生已有的關于植物種類的認識與我們所說的科學概念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甚至完全不同。
中年級學習的“果實的共同特征”是在低年級學習“各種各樣的果實”的顯著特征基礎上展開的,但在教學中又不能將果實的詳細分類及屬性、用途等知識講得過多、過細、過深。如,“為什么有的果實看不見或者沒有種子”,“為什么皮和果肉都叫果皮”,“為什么干果也有肉”等等,這些知識與果實的概念雖有聯(lián)系,但都不是中年級教學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深淺度。
二、注重中年級與低年級的銜接
1.重視低、中年級知識的聯(lián)系
在低年級,學生已經(jīng)獲取了一定數(shù)量的事實,對周圍的自然事物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如對各種各樣的果實、根、莖、葉等有了初步的印象。在學習《果實的共同特征》時,教者就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讓學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果實,教學檢查中發(fā)現(xiàn)很少有學生將根、莖、葉或明顯不是果實的植物帶到課堂上來,給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
當指導學生觀察解剖開的蘋果內部有什么時,有的學生說“有核”、“有籽兒”,有的學生說“有種子”“種子”的概念,即是學生在低年級學習的。教者并沒有急于告訴“核、籽兒就是種子”,而是通過投影讓學生再觀察、討論。雖然這僅僅是教學一個名詞的細節(jié),但反映了教者的教學思想,堅持讓學生說,堅持引導學生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新知識。
2.注意能力培養(yǎng)的連續(xù)性
(1)低年級要求學生能運用感官進行觀察,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而到中年級則要求用簡單儀器進行初步的定量觀察,學習對比實驗。這些要求是連續(xù)的、發(fā)展的。教者在講《果實的共同特征》時,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比如解剖蘋果,雖然簡單,但比低年級增加了難度。
為了增強學習效果,教學中將由教師示范操作改為由學生先動手,教者再進行邊解剖邊指導,教學效果很好。為了加深學生對“果實的共同特征”概念的理解,教者指導學生同時解剖蘋果和胡蘿卜,進行對比實驗。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又鞏固了知識。
(2)低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類等思維能力;到中年級則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推理等思維能力,達到這個要求是有一定難度的。
概念是在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大腦的思維加工而形成的。在低年級,學生對各種各樣的果實的大孝顏色、形狀等非本質特征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已具備了抽取同類事物本質特征、形成概念的基矗教者在講“果實的共同特征”時,就是注意指導學生利用這些已有知識,在解剖觀察了大量果實的基礎上,經(jīng)過比較、分析之后總結出概念的。由于學生獲得了足夠的事實,加上表象的建立和發(fā)展,最后得出:凡是具有果皮和種子的都是果實。然后組織學生繼續(xù)研究討論,證明:由于馬鈴薯、胡蘿卜只有果皮,沒有種子,所以不是果實;西紅柿有果皮和種子,所以是果實等等。教師反復指導、訓練學生觀察、比較,通過演繹推理,鑒別各種植物,鞏固了初步的科學概念。這就說明概念的建立和鞏固離不開肯定例證和否定例證。對學生頭腦中先入為主的模糊甚至錯誤的概念的糾正決定了對植物進行種類判定的必要性;而植物的多樣性,則提供了鑒別植物種類的可行性和趣味性。因此,教者在新課授后又設計了相應的綜合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并擴展了本課學習的科學概念,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