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人間真情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積累 情感 素養(yǎng)
“情動于衷而發(fā)于言”,情感世界是人類活動中的最生動、最集中的表現(xiàn)。作文是對生活的寫照,同樣講究一個“情”字,不管寫什么內(nèi)容,都要求有真情實感、真實的體現(xiàn)。如何讓學生以情作文,以情動人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個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
在作文教學中,常常見到“情感的偽化”:如虛情假意的“淺吟輕唱”,空話連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見少年出乎自然的純真和本該屬于他們這個年齡的獨特體驗,字里行間“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個真實的自我。對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調(diào)動學生作文時的真情?要努力培養(yǎng)真誠性,就是要把過去作文中教學雙方“合謀作偽”的現(xiàn)象堅決予以摒棄,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說真話,寫自己”的作文意識。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說過:“假若有所表白,這當是有關于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于世理的真實,切乎生活的狀況;假若有所感興,這當是傾吐不舒快的,則必須本于內(nèi)心的郁積,發(fā)乎情性的自然。這種要求可以稱為‘求誠’?!彼€對“求誠”作了具體的界定:“從原材料講,要說真實的,深厚的,不說那些不可征驗、浮游無著的話;從寫作講,要說誠懇的、嚴肅的,不取那些油滑、輕薄、卑鄙的態(tài)度?!边@就徹底去掉了作文中的虛假浮夸之風,既有利于寫出真實之文,也有利于培養(yǎng)真誠之人。須知“求真”之心乃是一切教育之所以能有成效的基礎。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寫作教學也提出了同樣要求,強調(diào)“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如今,這應該是明智之舉和療疾之藥。
1 以周記為起點,打開學生的情感世界
心理研究表明:寬松、民主和諧的氣氛,能使學生產(chǎn)生親和力和積極的情感。周記,顧名思義是一周記事,是學生個體情感和體驗的表達,是學生與教師勾通的渠道,一般來說寫作心靈處于自由的狀態(tài),這一種狀態(tài)如果受到一點干涉,就會敏感的關閉。通過周記談心,就不一樣,因為談心時大家的心靈都處于同一種放松狀態(tài),它能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民主的氛圍,讓學生自由地表達真實。
只要心靈之窗打開了,你就可以用潛移默化的方式誘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較為穩(wěn)定的情感素質(zhì),形成體驗——積累——打磨——升華——再體驗——再積累——再打磨——再升華的良性循環(huán),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識地用豐富的感情去喚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是“雙贏”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心理,接近學生,培養(yǎng)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學生個體方式成長的愉快和滿足,會積沉下來,在作文中不時表露。
2 加強歷史文化學習,增加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文化的沉淀,是幾千年來中華文明歷史長河里流淌至今依舊熠熠發(fā)光的金子,是一個民族情感的長廊:如明月、霜露、白發(fā)、杜鵑等融合的鄉(xiāng)愁,如陽光、春天、鶯啼、燕語等組成的希望,如梅、蘭、菊、竹等體現(xiàn)的氣節(jié)……這些傳統(tǒng)的氤氳、美妙的意境對于積累學生情感作用很大。
除此之外,一個人名垂至今,為我們提供了教材,那一個個鮮活的學習楷模:如婉約中透出英氣的李清照、意氣豪邁又濃郁冷峭的陸游、身經(jīng)亂世仍關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
讓歷史文化來影響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很多教師覺得這樣會讓作文教學失去“主心骨”,會讓學生在歷史的淹沒、文化的陰影中失去自己的聲音,實踐證明:不會。十六七歲的少年,正是思想活躍的時候,個性的張顯、生命的活力注定他們不會在歷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擷取一瓢或與之交流、暢談。因為在對待這些內(nèi)容的時候,他們不是簡單的抄襲、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礎上,加深理解,是在雄渾的歷史文化支撐下找自己的路:如有的學生為了弄清《詩經(jīng)》中黃河的清濁,翻找史料,如學生將賦比興的寫作手法與現(xiàn)代的表達手法進行區(qū)別……歷史折射出的光輝經(jīng)過學生敏感的心靈過濾,散發(fā)出的文學底蘊深沉而有內(nèi)涵。
3 精心創(chuàng)設條件,多途徑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盡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豐富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其情感的積淀,從而達到積多于內(nèi)而后能發(fā)于外,直至流之于筆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進行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教材中就包含有豐富的情感個案:如《背影》中父親表現(xiàn)出的感人肺腑的一幕幕令人難以忘懷;如《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懷讓人嘆惋;《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非凡的戰(zhàn)略思想和卓越的軍事見解令人嘆服。
其次,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在實踐中進行情感教育。用海嘯的圖片來引導他們體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賽”來感受親情的可貴;用美妙的花草來勾起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用社會中黑暗的一面讓他們理解正義,激發(fā)他們對光明的渴望。
當然這些圖片或影片也不僅僅為了看而看,結(jié)合詩句和成語來加深學生的理解。那么學生對生命、對社會、對人類的關注和理解就不會限于生硬的文字。
4 教師真情體現(xiàn),促進學生思維擴展?
這是我去某所中學聽課得到的收獲。當時那個老師所舉的事例是他自己七十年代的經(jīng)歷,但是他就是把這個平易的事例與“如何選材”這一個寫作方法天衣無縫的連在了一起,并不漏痕跡的伸展開,談到如何把握文體,如何縮小范圍等。20分鐘課程就在這個老教師煽情的故事和學生激情的回應中過去。令我暗暗佩服。我想,我如果在這個班,一定不會為思路展不開而擔心。
畢竟,能“切問而近思”的人并不多,平凡而真實的生活感受,經(jīng)過老師濃縮提煉,正值有穿透力和心靈輻射的效果,運用起來就能克服寫作中常見的抒情議論空洞疲軟,獲得自然貼切的效果,而這些感受對于學生卻是一種別樣的感受。只要學生能抓住向他們襲來的,由一個小人物、一樁小事情、一幅畫而產(chǎn)生的真情實感,抓住像一根扎到心頭的長針,像一陣奔涌而來的怒潮,讓學生用最真切、最簡練的文字,指出心尖上的那一霎驚惶。
真情在作文中滲透,作文在真情中升華。只要教者有心,在語文課堂里,以作文教學為載體,真情教育得到的將是實實在在的落實。學生在作文教學中得到愛國情、責任感、革命英雄主義、愛父母、愛他人等情感錘煉,最終成就了一顆顆善良的心??梢灶A想,在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實踐下,學生將形成穩(wěn)定的情感素質(zhì),而穩(wěn)定的情感素質(zhì)將又會極大地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逐漸讓學生養(yǎng)成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習慣,真正讓學生在筆尖下流露出自己的真情。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nóng)村作文教學;作文;做人;古典;創(chuàng)新
目前,農(nóng)村作文教學存在這很多誤區(qū)已經(jīng)引起廣泛的關注,無論是自己的親身體會還是目睹大部分師生的寫作,不難發(fā)現(xiàn),形式單一、思維僵化、盲目借鑒嚴重失真的現(xiàn)象仍然十分嚴重,因此,筆者淺談自己的幾點認識和做法。
一、培養(yǎng)良好的文風。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處理好作文和做人的關系
作文教學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構(gòu)成完整的作文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實質(zhì)上也是作文與做人的辯證統(tǒng)一。
教會學生做人是素質(zhì)教育的首要目標,基于人與文的互為表里、相互為用的關系,作文教學不能僅僅囿于表達能力和思維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要作為學習與生活相互聯(lián)系交流的重要紐帶,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做人基礎,把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作為做人基礎的重要因素和途徑。唯其如此,思維和表達才有依托,作文訓練也才會更有效果。事實上,作文教學不但有利于鑄煉學生的做人素質(zhì),而且可以將“做人”和“作文”有機地融合,真正做到“以作文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葉圣陶在《作文論》中指出:“作文上的求誠實含著以下的意思:從原料講,要是真實的、深厚的,不說那些不可征驗、浮游無著的話;從寫作講,要是誠懇的、嚴肅的,不取那些油滑、輕薄、卑鄙的態(tài)度?!薄凹偃粲兴戆?,這當是有關于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于事理的真際,切乎生活的實況;假若有所感興,這當是不傾吐不舒快的,則必須本于內(nèi)心的郁積,發(fā)乎惰性的自然。這種要求可以稱為‘求誠’?!薄疤搨?、浮夸、玩戲,都是于誠字正相反對的。”
二、回歸生活、立足現(xiàn)實、重視積累、形成底蘊
作文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指導和學生作文的合作過程。是一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密切結(jié)合的過程,是一個“教一學一做”的統(tǒng)一過程,是一個知、情、意、行的漸進過程,是一個真、善、美的完善過程。通過以上這項活動,同學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得到洗滌、得到升華,再也不是鄙夷與傲慢,代之以慈善和關心,人的那種善良的秉性回歸了!作文是人的思維之樹開出的花朵。魯迅先生說過:“從血管里流出來的都是血。”這話十分適合于作文教學。世界著名大文豪歌德說:“世界是那樣廣闊豐富,生活是那樣豐富多彩,你不會缺乏做詩的動因。詩人的本領,正在與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從慣見的平凡事物中見出引人人勝的一個側(cè)面。”我們應該鼓勵學生不要老是盯在那些空洞的、抽象的命題上,而要去擁抱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農(nóng)村是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農(nóng)村孩子他們從小頻繁地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深厚的感情。樹木茂盛、田野廣闊、藍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綠水、村落炊煙、花草野果……這一切無不烙上了農(nóng)村的印記,又無不給農(nóng)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認真觀察。這些就為他們描寫田園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奠定了抒寫真善美的基礎。
語文教學重視厚積薄發(fā),不斷積累是寫作的必要前提,語文學科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批判地繼承前人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尤其是五千年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擴大指示積累,形成一定的底蘊,打下精神的底子。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取材,可以縱談歷史,盡情評說;或是把筆觸伸向性靈世界;或是把握時代脈搏,奏出時代最強音。語言風格可以大氣磅礴,可以婉約清麗,可以幽默詼諧,亦可平實自然不事雕琢。當然積累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讀書,中國講究“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培根說:“歷史使人睿智,詩歌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精微,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但有所學。均利秉性?!彪S著農(nóng)村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視野也會隨之提高,何愁沒有浩浩蕩蕩的源頭活水來為寫作澆灌藝術之花。
三、培養(yǎng)興趣、鼓勵實踐、崇尚古典、推陳出新
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捷克詩人塞費爾特曾在回答記者采訪時說:“寫作是因為感到自由,感到歡樂?!苯?gòu)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和諧的寫作氛圍。讓學生無拘無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他們才會對寫作充滿興趣,才會“自由”和“不受束縛”,他們的作品才會精彩無限。古人說得好:“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痹谂d趣這位大師的引導下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因此,當學生有了寫作材料,并學會了使用規(guī)范化語言時,我們應當有意識地把“書本”與“鄉(xiāng)土”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指導學生寫有“洋味的”的“鄉(xiāng)土文”,逐步引導學生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斷提高。
此外,推崇古典其實就是推崇一種充實的文化力量。課標提倡“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詩詞中的名篇佳作,是中華民族不朽的國粹,詩歌的語言美、形式美和韻律美.對于學生豐富語言、提高語文水平大有益處。讓學生結(jié)合學習情境。仿寫創(chuàng)編詩歌,是小練筆的一種有效形式。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蔽覈诺湮幕渡涑龅膶庫o、和諧的光輝,給我們蒙上了一層溫暖圣潔的感覺,所以推崇古典也是張揚一種充實的人格力量,在蕩氣回腸的閱讀中,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也能具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表現(xiàn)在作品中,耐得住咀嚼回味。
農(nóng)村孩子更需要大膽創(chuàng)新,因為創(chuàng)新是寫作的靈魂。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設置自由刨作情境,要讓學生在一種平和、輕松的心情下去認真完成作文,給學生觀察、收集、篩選、整理信息的時間。在寫作時,不要給學生過多的束縛,因為這反而會制約學生的自由發(fā)揮,泯滅學生的個性。當代著名作家方方指出:寫作文的過程也是―個人內(nèi)心成長的過程。讓學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體就是身體力行,驗就是心靈感受,只有讓學生敢說真話,把寫作當作是一種需要,把寫作當成是自己情感渲瀉,真情流露,價值體現(xiàn),理想放飛,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惡丑時。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才能被調(diào)動起來。學生智力中潛在的東西才會涌現(xiàn),創(chuàng)造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心理學家認為“全部的創(chuàng)造性都離不開想象”?!跋胂笫且环N對記憶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維方式。”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新,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更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
尊敬的教職工同志們:大家好!
金牛昂首高歌去,玉虎迎春斂福來。
新春佳節(jié)剛剛過去,我們又在這里相聚,開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首先,我代表學校全體行政領導,恭祝大家平安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順利!
老師們,剛剛過去的2009年,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度過了六十周年華誕,我們中國人堅強的的脊梁挺得更直了。也是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我們順利地完成了小學部遷校工作,在我們的手里,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成立了;在我們的手里,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及贊美。我們的事業(yè)從此邁上了更寬廣的道路!
在這個祥和、輕松地假期里,我不斷地回憶著和大家一起走過的日子,內(nèi)心真的有太多的感慨;我不斷地思考著屬于我們大家的明天,憧憬有新的感動和真情。我把這些回顧和思考進行了一下梳理,組成了我今天的發(fā)言。這次發(fā)言,不是通常的學期工作總結(jié),也不是學校工作計劃,而是想要就兩個話題,與大家誠懇地談談心。一個話題是:關于幸福的回味;另一個話題是:關于幸福的思考。
先來談談第一個話題:關于幸福的回味。
一、關于幸福的回味
回首我們共同走過的三年半的時光,我的腦海會浮現(xiàn)出很多畫面,記起很多的人和事,用大家常說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累并快樂著”,這是一種幸福的感覺。為什么感到幸福?是因為調(diào)動?是因為收入?我覺得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辛勤付出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我們感受到了一份受人尊敬的榮耀,一種自信與自尊。
我們理性地分析走過的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從課程建設到建立規(guī)矩、遷校建校與三歲感言反思。今天,我在這里和大家談“關于幸福的回味”,希望和大家一起,從中找出一些有價值的精神積淀。
——激情燃燒的歲月(2006年4月籌備辦成立到2007年底)
2006年3月25日,我到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報到,接著正華、李響、阿嬋相繼到來,小學部籌備工作開始了。
難忘公共郵箱中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之約。
我記得唐維倫、黃娜和杜凱濤等老師圍繞教育生態(tài)平衡收集了很多資料談了很多想法;我記得韋慧和左娟老師談到小組合作,分組要注意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激勵要關注小組、淡化個人;我記得孫道明、趙曉天老師探討寫字課程的內(nèi)容和方法,孫道明還發(fā)來了《靈飛經(jīng)》;我記得李志紅老師發(fā)來的是一幅起跑的圖片,下面 寫著“我準備好了”。
被稱為“洗腦”的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說的最多的是辦學思想的信與做;大家一定記得覃世柏老師關于興趣與個性的講“橫膈膜打開”故事;一定記得李響老師教我們做手語操,那過渡語是唐維倫和王小琳老師寫的,當時是王小琳老師配的音;在座的一定記得我們學做文武秀時,唐維倫老師穿的襪子有個洞,女老師就戲說:走光了!書法操是鄒霞教的,軍體拳是崔希泉創(chuàng)作的,音樂剪輯合成是覃世柏、匡芝蘭和李赟等老師;我記得趙曉天老師還代表小學部在大會上發(fā)了言;在培訓總結(jié)中,莫美妹老師說:培訓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教師的心態(tài)一定要及時轉(zhuǎn)換,教師要把教育這個職業(yè)當成是一種事業(yè)來做;蔡敏勝老師說:能和一群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的領導和老師在一起,我真的很激動和幸福!黃旭茹老師說:我感受到強烈的震撼,來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是我一生一世的選擇,后來正好安排她教一⑶一⑷班。
家長會上“小手牽大手”。
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家長會,家長會后好評如潮。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年級在操場上的人體造型;有人說印象最深的是劉慶兵老師的主持,說后來的主持人歐勁老師在宿舍苦練,李響老師陪練;有人說印象最深的是方少全老師扛著得來的紅旗和學生一起滿場奔跑;有人說印象最深的是馮正華主任一個級一個級的策劃和落實。
第一次住宿學生“拿頭撞地”。
拿頭撞地的學生是魏彩霞老師班級的,晚上下雷陣雨的時候,她總是立馬趕到;陳彩虹主任那時每天都去巡查,和學生說“白話”;王范艷老師給學生送餃子學生現(xiàn)在還記得;蔡曉梅老師利給黃紫嫣家長發(fā)短信,紫嫣的家長現(xiàn)在還保存著,傳頌著。說起科任老師下寢的形象,大家可能會想起劉慶華老師高大的身影,我聯(lián)想到后來陳錫珍老師臨產(chǎn)前教學一絲不茍的身影,聯(lián)想到搬家時劉賢虎老師幫老師們掃地的身影。
就是這一個階段,我們這群來自四面八方、個性不同的追夢人,碰撞、融匯、凝聚在莞中大旗之下,由信而做,形成了“以人為本,和諧共生,辦人民滿意的個性化學校”的辦學思路,構(gòu)建了以拓展型課程為特色的我校自己的課程體系。這是一次思想洗禮。
——從課程建設到建立規(guī)矩(2008年初始到2009年4月遷校辦成立)
2008年春節(jié)后的開學教職工大會上,我講話的題目是從課程建設到建立規(guī)矩,讓我們一起努力。2008年秋季的開學教職工大會上,我講話的題目是從課程建設到建立規(guī)矩,讓我們繼續(xù)努力!
我們說,規(guī)矩就象紅綠燈一樣,是一種約束,是一種保障,更是一種方法。
語文學科的作文批改方法研討。
批改作文誰不會?仔細一看還真有很多人不會。王強老師現(xiàn)身說法介紹了作文的眉批與尾批;陽燕老師介紹了常用修改符號的使用規(guī)范;語文科組統(tǒng)一了作文的數(shù)量與批改;我記得其中還矯正過作文批改扣分過于寬松和過于嚴格的問題;發(fā)現(xiàn)過作文數(shù)量與批改不合乎學校要求的現(xiàn)象。
雅氣大氣的第二屆讀書節(jié)誦讀會。
可以說,那誦讀會每一個節(jié)目都彰顯出雅氣和大氣。五年級王范艷老師和學生的《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劉海龍老師和學生的《明月幾時有》;陳果、曹靜、覃世柏等老師的《一路走來》;我們記得學生家長周局長看了誦讀會后想克隆我們的節(jié)目沒有成功,說那雅氣排練不出來;我們記得最牢的可能還是準備期間走了彎路;我們收獲最大的可能還是后來規(guī)范了教學目標、課時安排、教學進度和評價標準。
走,看海去!
左娟老師將自己的班命名為“太陽家族”,我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老師們到孫道明班去看海,他的班級文化叫“趕海”;我們不會忘記陽巧玲老師的“釀蜜坊”、王范艷老師的“七彩石坊”;我們也很難忘記我們在班隊精神家園和班隊常規(guī)管理之間的徘徊和掙扎。
就是這一個階段,我們由形成思想和建立框架轉(zhuǎn)入到方法策略的探索中來。我們提出“讓教育從生活開始,與生命同行”,我們探討著:課程,從科學世界到生活世界;教學,從知識課堂到情知互動;德育,從政治說教到生活育德。
——遷校建校與三歲感言反思(2009年4月遷校辦成立至今)
去年,我們經(jīng)歷了小學部整體搬遷獨立建校這一永載史冊的事件。應該說,這是對我們這個團隊的 一次重大考驗,我們別無選擇,逃無可逃。在機遇與挑戰(zhàn)面前,是沉淪?還是崛起?在遷校建校和以此為契機開展的三歲感言反思活動中,老師們亮出了自己的風采。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由西周六藝到六大主題導語。
在阿杜的美術室里,杜凱濤、孫道明、王強、邱衛(wèi)春、唐維倫、王小琳老師,周六在一起喝茶聊天,聊出了校園文化的六大主題和導語;還是在阿杜的美術室里,整個暑假都為校園文化受煎熬的有陽巧玲、劉海龍、孫道明、吳婧等許多老師;我覺得,《東莞美術教研》松山湖中心小學???ldquo;墻壁真的會說話”提出的校園文化“三看”就來源于這里。
拓展型課程“五個一”。
教研室謝洪濤副主任欣賞我們的拓展型課程,推薦我們代表東莞參加省里會議,希望我們把各項拓展型課程串起來。是莫春榮、王強、蘇志坤、邱衛(wèi)春、趙曉天、黃燕等老師編輯了《拓展型課程教學指南》,在這本書里我們明確了拓展型課程要讓學生擁有一手鋼筆好字,一些儒雅氣質(zhì),一種探究習慣,一門興趣愛好,一項健身技能;放假前,我看到老師和學生都很認真的填寫著我們獨有的學生素質(zhì)報告冊。
從《成長》到《班隊精神家園建設拾貝》。
有了《成長》系列叢書,才有正在編輯校對的《班隊精神家園建設拾貝》,源于老師們的實踐,出于老師們的提煉,班隊精神家園建設有了“一條主線:主題活動;兩種模式:案例分析、自主管理;三項策略:個性命名,班級博客,值周風采”。馮主任、大隊輔導員何蕓宜和級長帶領各年級的老師,把過去做過的德育工作總結(jié)編輯為《成長》系列叢書,我看見曹靜、謝金鳳等老師加班校稿到深夜十二點多;我佩服刁智賢老師“廁所之旅”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教育智慧;馮主任說陳曉燕等老師利用寒假整理資料編輯《班隊精神家園建設拾貝》。
“三人同行風滿袖” 登上了《小學語文教師》。
陳主任主持的課堂教學專題教研,古詩文專題走在前列,唐維倫老師進行了很好的總結(jié);大家已經(jīng)看到的還有《東莞少年》報的“尚書堂——我的另一個家”、“滄海一粟蔡敏勝”、“我心飛翔”、“孫道明的詩意行走”;《廣東教學報》的“松山湖中心小學經(jīng)典詩文誦讀課程組長王強訪談錄”;《書法報》的“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師生作品選登”。
在這一個階段,我們將三年多來的思考和實踐進行總結(jié)提煉。參與其中的邱衛(wèi)春老師說,天天練寫字課程的定位、策略、評價現(xiàn)在更清晰了,總結(jié)提煉的過程就是一次提升。我在中層干部會議上說,總結(jié)提煉要務實,不要搞假東西嘩眾取寵;總結(jié)提煉出來的經(jīng)驗要推廣,推廣才是價值所在。
老師們,由于時間的限制,“關于幸福的回味”我在這里只能提到很少的人和事。其實,可以講的還很多。如果有機會,我很想和大家一起,更多地回顧三年多辦學歷程中的一些工作生活片段,更多地講一講我們老師的故事,職工的故事,更多地分享蘊含于其中的快樂和幸福。因為,談這樣的話題,是對崇高表示敬意,是為新的進程積蓄精神的能量。
第二個話題:關于幸福的思考。
二、關于幸福的思考
幸福是什么?教師的幸福在哪里?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幸福是一種感覺,取決于人的心態(tài)
一則笑話。
財主認為吃魚是痛苦的,于是下人犯了錯就罰下人吃魚。財主認為痛苦的事情,下人卻覺得很快樂。難怪斯賓諾莎一生貧困,名聲不為人所知,但他覺得自己幸福,他認為幸福就存在于思想和眼鏡片之間。也難怪清華北大的博士、碩士跳樓者比比皆是,打工一族的幸福指數(shù)卻遠遠高于百萬富翁??磥硇腋2⒉煌耆Q于衣食住行。
來看一封“三字”信。
說的是兒子在外讀大學,沒有錢了給爸爸寫信要錢,信的內(nèi)容異常簡潔——“爸:錢。兒”。試想父親讀著這封信,心中會翻騰起何種滋味?這樣只知道要錢,全無情感的孩子以后人生路途中,又能感受到多少幸福?能給別人帶來多少幸福?
西方哲學家尼采有一句名言“上帝死了”。
這是對人精神危機的最高概括和最好表述。“上帝死了”,就意味著人們精神支柱的倒塌,精神無依托,失落了。它給人留下的是迷惘、痛苦、困惑和失落。
由此說來,我贊同下面的觀點: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于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而取決于人的心態(tài)。對于被病痛折磨的人來說,身體健康就是幸福;對于為情所困的人而言,有情人終成眷屬就是幸福;對渴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講,事業(yè)成功就是幸福。
人的生命是由身心兩個方面構(gòu)成。身,即身體,是生命的物質(zhì)載體;心,即心理,是生命的精神載體。我們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追求自身的物質(zhì)利益是追求個人幸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無需掩飾的。但我認為,這種追求應該保持適度的、相對的滿足感。如果我們總是能以一種包容、陽光的心態(tài)去看待生活,能以一種感恩、向上的心態(tài)看待工作,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著許多的幸福元素。
——以一種包容、陽光的心態(tài)去看待生活
2008年11月中國科協(xié)公布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教師”排在各種職業(yè)聲望之首,公眾最希望子女從事的職業(yè)是教師。再看一看大學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形勢,一個教師崗位,哪怕是一個小學教師崗位,有多少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翹首以待,全力競爭。你今天得到了這個職位,并不一定是你比別人更優(yōu)秀,而只是因為你比別人更幸運。你擁有這一份職業(yè),就是擁有著一份幸福。意識到這一點,你會懂得這份職業(yè)的珍貴。很好地守住這份職業(yè),就是守護自己的幸福。
我們中間的大多數(shù)都是從內(nèi)地調(diào)入東莞工作的,家庭收入的改觀、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都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能經(jīng)常想一想,享受著改革開放這樣一份不薄的“俸祿”,為子孫后代盡一份教育責任,是良心份內(nèi)的事情。我們就會有一種自覺自愿的工作心態(tài),就不會為某年某月幾百元獎金的增減而開心不起來,甚至常掛在嘴邊嘮叨;就不會將家屬就業(yè)、子女讀書等問題轉(zhuǎn)嫁到工作中來,傷害同事和學生的幸福。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我們要保持這種包容、陽光的心態(tài),還要有一種感恩、向上的心態(tài)。
——以一種感恩、向上的心態(tài)看待工作
如果你把教師職業(yè)只看成為個人、為家人謀生的手段,那你會覺得,工作只是一種勞務負擔,你的付出,你的辛苦,僅僅是為了獲得一份物質(zhì)回報。如果你把教師職業(yè)看成是關乎人的事業(yè),是能夠?qū)崿F(xiàn)你個人生命價值的事業(yè),你就會覺得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幸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師職業(yè)精神。
有了職業(yè)精神,當新的學期來臨時,你會有一種沖動,一種期待,就像一個演員盼望登上他難以割舍的舞臺一樣。你會對自己教學有一種“油然而生”的“癡迷”,多一分“理想主義”的“瘋狂”,這種“癡迷”和“瘋狂”,會讓學生感染,會讓學生感動,而你也從中感受自己的價值所在,從工作本身找到你的快樂。
有了職業(yè)精神,當學生在教師節(jié)為你精心準備一次慶?;顒樱厴I(yè)以后再回母??赐幌挛覀?,這些都會讓你感覺,其中包含的感情是沉甸甸的,是足以溫暖你心靈的。家長送你一份感謝的“心意”,你從中體會到的,是教師職業(yè)內(nèi)在的尊嚴和快樂,而不僅僅只是那份“禮物”會帶給你的一點點“實惠”,更不會丟失教師的尊嚴而向家長“索取”一點什么。
老師們,“關于幸福的思考” 這個話題我這里只是開了一個頭,希望大家都來參與探討。最后,我引用北京師范大學肖川教授的話和老師們共勉。
——肖川教授提出的幸福人生四有
(1)心中有盼頭(即有目標、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
(2)手中有事做(意味著社會需要你。);
(3)身邊有親友(人需要有情感的歸屬,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欣賞,有一群朋友勝過有一身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