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娛樂新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國的新聞傳播業(yè)正在經(jīng)歷一個艱難的時刻,建國以來我們沒有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運作的經(jīng)驗,更沒有娛樂報道的經(jīng)歷。沒有本行業(yè)的職業(yè)意識,沒有自律的自覺,除了簡單模仿外,一切都在摸索中。報道明星,何種情形下的事實可以報道,何種事實不宜報道,何種事實適于粗線條報道而不宜細致入微,如何把握評論的分寸,區(qū)分適度幽默和侮辱的界限,照片和圖畫如何既具有新聞價值,又要防止低俗或侵權,如何區(qū)分“滿足公眾正當合理信息要求”和“迎合低級趣味”,如何在娛樂新聞的報道中掌握好公眾人物的隱私界限……
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際工作中,我們只能用“心”去做娛樂新聞。
規(guī)范的心
娛樂新聞的主要功能是為人們提供一種茶余飯后的談資和消遣,似乎與其他新聞有些不同。那么,娛樂新聞是否例外于新聞職業(yè)規(guī)范?遍翻新聞理論著作,娛樂新聞和娛樂記者并沒有單獨定義的內容,娛樂記者只是因為報道對象與娛樂界有關得此稱謂,他們的權利和義務與其他新聞記者沒有兩樣。報道編輯娛樂新聞,同樣受到新聞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規(guī)范的約束。所以,編輯不能因為自己是娛樂版的編輯,便可以在業(yè)務上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相反,更要用“心”去學習新聞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規(guī)范,只是在報道方式上,可以適當?shù)鼗顫娦?,適當?shù)赜行┯哪?,但是不能發(fā)展到侮辱人格和侵犯隱私。
客觀的心
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原則,包括事實與價值判斷分開,全面、準確與公正,所謂公正,是指編輯要謹慎評估新聞事件的所有重要事實,做平衡、完整的版面規(guī)劃,不偏袒任何一方。10多年前,孫旭培教授在研究我國報道方法演變的基礎上,結合國外的報道經(jīng)驗提出了新聞報道的平衡的概念,提出:“平衡就是在突出報道一種主要因素時,還要顧及其他因素,特別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報道一種主要意見時,還有注意點出其他意見,特別是相反的意見?!胶馐址ㄋ非蟮哪繕?,是更準確地反映事物及其內外聯(lián)系,是表現(xiàn)令人更加信服的傾向性,是寓傾向性于全面、客觀、公正之中?!?/p>
運用到具體的新聞事件報道中,就要求編輯全方位的報道各方,尤其是對立方的觀點和意見,公正分配版面份額,客觀陳述事態(tài)的發(fā)展。編輯過程中盡可能地摒棄個人好惡和觀點,保持中立的觀察者的角度編輯新聞事實和對立雙方的觀點,甚至應當為新聞事件所涉及的雙方(或多方)提供平等利用版面發(fā)表意見的機會。新聞失去公正,媒體就會失去人心!
比如去年5月鬧出的在新京報社發(fā)生的竇唯燒汽車事件,之前,已經(jīng)有一系列不利于竇唯的新聞事件出現(xiàn),比如4月5日該報曾有文章《丁武奉勸竇唯去看心理醫(yī)生》,其中幾個小標題分別是:昔日愛巢人去樓空,竇唯偶爾回來棲身;竇唯自我封閉,很少跟搖滾圈接觸;高原生活困窘,竇唯只給500元生活費;丁武夫婦奉勸竇唯,希望他去看心理醫(yī)生。4月7日該報發(fā)表評論《竇唯罵出心聲,我們只聽見娛樂》,4月26日,《新京報》發(fā)表文章《對竇唯,你不能想當然》,5月10日該報再發(fā)文章《竇唯否認罵李亞鵬虛偽》。這些報道和文章,對竇唯與兩任妻子、王菲的現(xiàn)任丈夫李亞鵬、搖滾歌手丁武之間的感情、利益糾葛進行了細致煽情的描寫,甚至說了那么多的尖刻和侮辱人格的話。這樣的新聞,無論是記者還是編輯,都失去了一顆“客觀的心”,我們都沒有采用,只是在發(fā)生了竇唯燒汽車事件之后,作為新聞鏈接出現(xiàn),讓讀者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竇唯燒汽車的新聞,也并不單單報道竇唯如何言行粗魯,如何打砸報社,如何點燃汽車,而是從竇唯的角度、網(wǎng)友的反映、媒體的反映等多角度編輯反映這一則新聞事實,讓讀者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竇唯的行為。
人文的心
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精神,貫穿人文理念,娛樂新聞的主要報道對象是公眾人物。由于公眾人物的言行舉止與公共利益息息相關,明星作為一個受關注的對象,他的行為已經(jīng)不是個人行為,而可能會產(chǎn)生較大的社會影響。所以,明星的行為無論多么隱私,在涉及公民的知情權時應該退讓。但這并不意味著“公眾人物’沒有隱私權,“公眾人物”的私生活都可以肆意報道。如果失去隱私,那人和玻璃缸里的金魚又有什么區(qū)別?將心比心,有些新聞編輯有時應該把自己放在明星的角度去想一想,不能為了轟動而失去人文關懷,明星也是人。比如去年媒體對王菲生孩子的“貼身關注”,客觀上讓一個六甲在身的孕婦寢食不寧、分娩地難定,這樣的知情權消蝕了媒體應該有的道義和人文關懷,也誤解和辱沒了受眾的合理興趣。讀者都有好奇心,有對信息的需求,但它可能是高尚的,也可能是低俗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對于不合理的“窺私心理”,編輯不應該予以滿足。
“人文的心”還應該表現(xiàn)在娛評的寫作上,娛樂新聞配發(fā)評論,是最近幾年一些市民報紙的亮點,但是娛樂評論不能有個人的義氣和偏見,不能為了迎合某些具有怪癖的人的興趣而失去人文關懷。評論可以有詼諧,有諷刺,但是要與人為善。
喜劇明星與政協(xié)委員符號的組合,產(chǎn)生了很強的喜劇效果,網(wǎng)民們歡樂地用記憶中的周氏搞笑片惡搞著“政協(xié)委員周星馳”。
人們并非歧視看低喜劇明星,更不是覺得政治是嚴肅的,搞笑的周星馳的參政議政就將政治娛樂化了——政治本就是眾人之事,并非一定就得板著面孔;而且每個人都有參政議政權,演藝明星作為一個群體和階層也應該有表達自身訴求的途徑;當然,也不是嘲諷喜劇演員沒有參政議政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既有的政協(xié)委員遴選機制,還沒有成功地制造過一個真正的“明星政協(xié)委員”,一場娛樂八卦之后,政協(xié)委員還是政協(xié)委員,明星還是明星?!懊餍钦f(xié)委員”只是媒體炒作的一種作料,沒有在中國人的政治生活中真正留下過議政成果和政治佳話。
媒體已經(jīng)炒作過無數(shù)明星政協(xié)委員了,從鞏俐到張藝謀,從黃宏到劉翔,一個個奧運冠軍,一個個相聲演員、著名主持人、著名歌唱家,哪一個真正在議政廳中留下身影了?哪一個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有價值的提案建議了?哪一個曾以優(yōu)美的議政姿態(tài)贏得過輿論的關注了?人們對明星政協(xié)委員的記憶,都是大會堂的合影,會外的花絮,與議政無關的笑料,或是各種請假和缺席記錄,各種讓人鄙視的不履職不稱職。一個個名人明星都是政協(xié)的匆匆過客,他們在消費著政協(xié)這個招牌,忠實地履行著“打醬油”的角色。他們以后可以在自己的履歷上留下“某屆政協(xié)委員”的符號給自己鍍個金,而他們沒有給政協(xié)留下什么,沒有給民眾留下有價值的議政遺產(chǎn)。
明星中杰出者不在少數(shù),有參政議政能力者多如牛毛,想要參政者難以進入,無意者卻被“逼”參政。明星一次次被娛樂化的兩會報道惡搞,可以一笑而過,繼續(xù)當他們的明星;可政協(xié)被惡搞了,受損的卻是難以修復的公信力。
搞笑的周星馳并不一定缺乏參政議政能力,但我們有沒有問過他,他愿不愿意投身公共事務,有沒有參政意愿?愿不愿意將時間精力花在參政議政上?
明星可以當政協(xié)委員,政協(xié)委員也可以成為明星,關鍵是我們的制度能不能使兩個角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兩種角色在參政議政上融為一體。
策劃,使《河南日報》在與都市報的“奧斯卡”競爭中脫穎而出,打了一場有備而來的漂亮仗。
作為這次策劃的參與者,回顧“奧斯卡”報道經(jīng)歷,感覺有以下幾點值得總結。
一、強烈的策劃意識是做好娛樂報道的關鍵。娛樂新聞報道具有一般新聞共有的突發(fā)性、時效性等特質,其中“共同被關注”尤其是娛樂新聞有別于其他社會類新聞的一個重要特征。所謂“共同被關注”是指由于娛樂新聞的主體(事或人)往往是全國甚至全球共同關注的對象,同時由于娛樂公眾人物本身往往具有希望被媒體和社會關注的主觀意愿,所以導致娛樂新聞往往“無國界”、“無獨家”,一旦發(fā)生就會被各大媒體同時關注。同時由于娛樂事件極其繁多,所以各個媒體由于害怕漏報新聞而疲于奔命對“共同被關注”的人事進行報道,以至于諸多媒體又會不知不覺地同時被拖入對瑣碎的娛樂“小”新聞的報道中,結果當真正需要重點報道的事件發(fā)生時,媒體的反應反而比較慌張,所以面對海量娛樂信息而做到心中有數(shù),是娛樂新聞工作者應該具有的素質。
這次《河南日報》奧斯卡系列報道之所以做得從容不迫,而不是臨陣磨槍,與該版強烈的策劃意識密不可分。早在第7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開始前一個月,《河南日報》娛樂版的全體工作人員就開始為報道做了大量的前期資料準備,對提名影片有了非常詳細的了解??紤]到奧斯卡特有的文化背景、政治背景,該版站在黨報和大娛樂的視角,確定了“公正、全面、趣味、深度”的報道原則,為本屆奧斯卡報道定下了一個大的基調。正是有了這個“主心骨”,《河南日報》娛樂版在以后的奧斯卡報道中不僅很好地把握住了對事件報道的節(jié)奏,更在獲獎名單與預計發(fā)生很大偏差的時候,及時對美國政治和文化作出了客觀的分析和評論。當奧斯卡頒獎結果公布后,省會鄭州的其他媒體對事件本身進行整版報道時,《河南日報》則以兩篇評論、一個大整版的規(guī)模對本屆奧斯卡進行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報道,顯示了一份政經(jīng)大報的風范。
二、策劃是娛樂新聞“卓爾不群”的“利器”。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化娛樂在人們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娛樂化”成為一種全球的趨勢,各個媒體也加大了對娛樂新聞的報道和關注。但由于娛樂新聞本身的特性,我們看到的娛樂新聞往往比較碎、比較短,難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有分量的重頭稿件。加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使用使娛樂信息幾乎成為共享,所以媒體間娛樂報道“千人一面”的同質化傾向越來越明顯――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這意味著眾多媒體的共同努力卻要因為內容相似、形式相似而相互影響,最終被海量信息淹沒于無形――這對媒體是資源的浪費,也是對娛樂新聞工作者辛勤勞動的浪費。
要想避免這樣的局面,一個媒體必須要有獨特的東西以便讓自己因為個性而突出,獨家報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獨家報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娛樂新聞報道更多面對的是眾多媒體對一個新聞事件“一哄而上”的集體發(fā)掘,接著又是浮光掠影的“眾口一詞”的報道。如何對一件受到眾多媒體關注的娛樂事件進行“獨特”的報道,以使自己卓爾不群,這恐怕是娛樂新聞從業(yè)者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河南日報娛樂新聞版對奧斯卡的報道策劃正是基于此的一次有益的嘗試,實踐證明,策劃是讓娛樂新聞“卓爾不群”的“利器”。
奧斯卡無疑是全球娛樂大事件,特別是第7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由于華人導演李安和中國影星章子怡的參與而備受國人關注,可想而知到時候各家媒體的相關報道將會產(chǎn)生怎樣的“擁堵”。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慘烈的競爭,《河南日報》娛樂版提前介入,開辟了《走近奧斯卡》專欄,在頒獎典禮到來前5天,就以每天一個專欄的形式在娛樂新聞版相對固定的位置上,集中刊登有關奧斯卡的信息和圖片,使大量散亂的信息得以整合。為了增強專欄的“短、平、快”特點,專欄每天還刊載100多字的關鍵提示語,大大提高了新聞的“有用性”。專欄的開設不僅在娛樂版面上人為地制造了一個“興奮點”,還培養(yǎng)了讀者對該專欄的關注度和閱讀習慣,所以當?shù)?8屆奧斯卡頒獎結果公布,各大報紙媒體開始整版報道的時候,由于閱讀習慣使然,河南讀者不自覺地還是閱讀《河南日報》對奧斯卡的整版報道。
三、策劃的連續(xù)性更能生動呈現(xiàn)娛樂新聞事件的全過程。娛樂新聞的策劃不僅意味著對娛樂事件進行詳細而全面的反映,更應該是對事件發(fā)展的動態(tài)關注,有時還包括對即將發(fā)生的娛樂事件的預熱、全面報道和收尾報道?!逗幽先請蟆穵蕵钒鎸W斯卡的策劃報道正是這種動態(tài)策劃報道的有益嘗試。
事實上,去年《河南日報》娛樂版也對奧斯卡進行了整版報道,但報道僅限于對頒獎典禮的反映,至于頒獎典禮之前和之后的相關內容,要么因為篇幅有限,要么因為太過細碎而主動放棄,感覺是整個報道有些“應景”,總結原因就是缺乏對奧斯卡整個文化活動的動態(tài)展示,以至于推出的整版報道顯得突兀和單薄。
針對去年的遺憾,今年的奧斯卡報道提前介入,圍繞頒獎典禮將整個策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活動預熱(2月24日―3月6日)、集中報道(3月7日)、收尾總結(3月8日-3月10日)。在活動預熱期,著重對籌備工作、各方預測及一些輕松的花絮進行報道,以吸引讀者眼球,使讀者對最后的頒獎典禮產(chǎn)生很高的期望值;在集中報道期,用整版的篇幅對獲獎結果進行報道和評點,這也是整個策劃的中心和重頭戲;在收尾總結階段,廣泛收集各界人士對本屆奧斯卡的反應和評價,對其產(chǎn)生的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進行最后的盤點總結。由于《河南日報》娛樂版對整個動態(tài)過程心中有數(shù),所以很好地把握住了整個報道的節(jié)奏,真實、全面、生動、深刻地反映了本屆奧斯卡的全貌,為都市報樹立了娛樂權威的形象。
關鍵詞:英語娛樂新聞標題 文體特征 翻譯方法
新聞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尾組成。一個好標題既能給文章添輝增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能打動讀者并吸引讀者往下看。
1、英語娛樂新聞標題文體特征
1.1詞匯特征
縮略詞:縮略詞在各種新聞報道中相當常見,娛樂新聞當中也不例外,使用縮略詞大多是源于刊頭的篇幅極其有限。如在標題Pianist Lang Lang values UNICEF ambassador role中,UNICEF即為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的縮寫。
簡短小詞:報刊標題的刊頭空間非常寶貴,應當以最小的篇幅容納最大的信息量,因此英語新聞通過廣泛地使用簡短小詞來達此目的。如標題Danes fete fairy tale great Hans Christian Andersen,作者用fete代替celebrate,這樣無疑節(jié)省了空間。
外來詞:外來詞是新聞英語一個顯著特點,一些外來詞由于經(jīng)常使用己完全英語化,如 Kungfu。又如標題Foreign faces: Laowai TV stars tell all中的Laowai即指foreigner,如今也已廣為人知并應用于娛樂新聞的報道當中。
1.2語法特征
現(xiàn)在時態(tài):英語新聞標題廣泛地使用現(xiàn)在時以突出已發(fā)事件的現(xiàn)實感和新鮮感,拉近與閱讀對象的距離。如:Lady Gaga’s ‘meat dress’ goes to Rock Hall of Fame,又如標題:Angelina Jolie visits Syrian refugees in Turkey,以及標題 ‘Spider-Man’ is a freak show ― and not half bad。
非謂語動詞:英語中的非謂語動詞包括不定式、動名詞和分詞。英語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使新聞工作者在傳達訊息時可以有多種選擇。如標題A Dinner to remember,又如Building new sustainability和Five ways to spend a happy Spring Festival。
介詞短語:除了使用非謂語動詞之外,英語娛樂新聞標題大量地使用介詞短語,如標題:007 movies in Retrospect和標題Partners in music。
1.3修辭特征
娛樂新聞標題中還經(jīng)常多種修辭手法,雙關和借代是英語娛樂新聞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修辭手法。
雙關:雙關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種修辭方式。如標題:Nobody but Wonder Girls,眾所周知韓國少女組合Wonder Girls以一首《nobody》紅透韓國乃至整個亞洲,該標題運用雙關的修辭手法既表達出了歌曲nobody是由組合Wonder Girls演唱,又表達出了Wonder Girls這個組合在當時的韓國樂壇乃至亞洲樂壇受到的矚目是無人能及的。
借代:借代是指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如標題:Wizard series ends,該作者用Wizard代指電影《哈利?波特》,這樣使得題目更加簡明和形象。
2、英語娛樂新聞標題的翻譯方法
直譯法:當英語的表達方式與漢語完全或者基本相同時,可以采用直譯。例如:Five ways to spend a happy Spring Festival,譯者將其直譯為:五大攻略玩轉春節(jié)。該譯文基于中英雙語中的表達方式基本一致,這樣翻譯可以準確達意,又沒有破壞標題風格。
意譯法:當直譯不能準確的概括新聞的內容或者凸顯作者的意圖或者不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時,意譯法無疑是最優(yōu)的選擇。如標題:Partners in music,譯者將其翻譯為:“不走尋常路:《忐忑》歌者龔琳娜的走紅史”,該譯文點名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作者的意圖。又如標題:Ready to serve,文章講述的是時下最為流行的在網(wǎng)上購買年貨的事情,但若只將這三個單詞翻譯出來,會使得中國讀者不知所云,因此譯者將其進行意譯為:今年的年夜飯,你“網(wǎng)購”了嗎?如此一來文章的大概內容就一目了然了。再如:Use insider knowledge,譯者將其翻譯為:我的兼職我做主!該譯文即豐富了標題內容又生動形象。
增詞法:英語新聞標題中對于新聞的一些背景信息或是新聞要素有時并不交代,但漢語新聞標題卻恰恰相反,因此這就需要運用增詞法對一些信息進行增補。如標題:The ‘bad boy’ is back,譯者根據(jù)文章的內容進行增詞,其譯文為:陳冠希專訪:壞小子歸來。又如標題: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譯者根據(jù)新聞內容,添加了該新聞的主要人物的名字,將標題譯為:梁洛施李澤楷:與愛何干?
3、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了解了英語娛樂新聞一些文體特征,它要求語言要簡練,無累贅質感,并且要新穎有趣。也就是說,想要譯出好的英語娛樂新聞標題,除了需要透徹地理解原文內涵,領悟其妙處外,還要把握其文體特征,靈活地運用各種翻譯方法,這樣才能翻譯出質量更高的譯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助于加深英語學習愛好者對英語娛樂新聞的理解,并對英語娛樂新聞的翻譯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Bagnall, N. Newspaper language. Oxford: Focal Press, 1993.
[2]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3]廖樹霞.英語新聞標題及其翻譯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 2010(8).
【關鍵詞】新聞 消費社會 娛樂化
新聞作為一種社會資源,講的是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故事,每天發(fā)生的故事有很多,單看那些滾動的字幕以每秒的速度在變換,就足以明白新聞事件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發(fā)生。正如麥克盧漢所說的,我們仿佛生活在“地球村”里:在這個電子技術塑造的時代里,人們可以快速的交流并在第一時間里得知發(fā)生的事情。無論我們生活在什么角落,都如同生活在同一個物理空間。傳播速度的提高促成了地球空間實質上的變小,而空間的越來越狹小又進一步保證了時間上的同步性。正如麥克盧漢所說:“時間停止了,空間消失了。我們生活的地球村里,事情在同步發(fā)生。”這些事情以新聞的信息形態(tài)傳播于各個角落。好像我們可以知道任何新聞,然而,叫我們說說發(fā)生在最近的具體的新聞時,我們卻一下子失去了時間的概念,因為了解過的新聞仿佛很遠,仿佛又很近。而與此同時,媒體還在接連不斷的告訴人們今天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在發(fā)生了什么,各種新聞內爆在媒體之中,媒體和社會內爆在大眾之中。
面對無休止的新聞報道,我們只要認真的聽下朋友的談話,愛人的密語,同學的問候,就會發(fā)現(xiàn),新聞原來已然成為我們娛樂的談資,而不再僅是溝通的信息。在傳者和受眾之間的界限慢慢模糊的情況下,似乎存在著這么一種微妙的現(xiàn)象:我們不再更多的跟熟悉的朋友或者同學甚至家人談論今天發(fā)生了什么新聞,或者今天有哪些新聞,而是更喜歡談論新聞附加上的特殊語境。
“切糕”事件,一起在平常日子里發(fā)生的不平常的事件,作為新聞被報道之后,人們驚呼的不是新聞事件本身的內容,而是對新聞事件賦予了更多的價值詮釋。2012年12月3日,湖南省岳陽市公安局岳陽公安警事了一則消息:“村民凌某在購買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時,因語言溝通不暢造成誤會,雙方口角導致肢體沖突引發(fā)群體毆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輕傷,損壞核桃仁糖果約16萬。加損壞的摩托車和受傷人員共計20萬?!睂υ撔侣剤蟮溃藗儾皇抢硇运伎夹侣劚旧淼膬热?,而是對新聞有種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同時,“切糕”也在一夜間成了流行詞匯。網(wǎng)絡流行語“高富帥”,變成了“糕富帥”;各種歌曲歌詞,只要能套用成“賣糕的”或者“切糕的”,全部被替換,如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被改成了《最炫切糕分》被廣為傳唱;在文化領域,也一樣不能難逃“劫難”,如“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切糕”。不僅如此,就連莫言在瑞典領獎時,肢體動作也被賦予了切糕式語境。
人們就是這樣一方面接受新聞,了解信息,另一方面網(wǎng)絡的便捷性使得他們可以對新聞的理解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架構,重新創(chuàng)作并加以傳播。而在這一過程中,創(chuàng)作的實質是在消費原始新聞,是通過某個片面或者某個代名消費新聞的過程。就如同“切糕”事件,只要與“切糕”有著一絲半縷的關系,都可以快速的傳播開來。
在消費社會里,鮑德里亞主張,我們的消費活動更多的是在符號層面上而不是物質層面上,也就是說,不僅要消費物質本身,更重要的還要消費物品的意義。然而,要成為消費對象,物品必須成為符號,也就是它的意義,來自于它和所有其他的符號――物之間,抽象而系統(tǒng)性的關系。①在“切糕事件”里,“切糕”已經(jīng)是消費意義上的新聞流通品,“切糕”成為新聞事件的所指符號,它所代表的意義被消費在各種領域。
如果“切糕事件”只是一個單方面的事件,還不足以解釋我們消費新聞的真實面目,那么對于“元芳體”或可表明我們是在消費新聞。本是一部電視劇,卻把一句經(jīng)常使用的臺詞轉化成了流行語,新聞首當其沖的給予報道,而后人們借用新聞報道來消費新聞。再看在“遼寧艦戰(zhàn)斗機順利起飛”的新聞中,人們并沒有對戰(zhàn)斗機順利起飛的意義有多大的理解,而只是對于戰(zhàn)斗機起飛時的指揮員的手勢有興趣,還被冠以了“走你”的封號,于是,人們爭先恐后地模仿,生產(chǎn)“走你”式的信息,再通過網(wǎng)絡媒介傳播,最后,所有的領域都要裸被調侃一番。還有央視的新聞調查“您幸福嗎”,自開始報道后,各種雷人語錄成了人們的談資,會議上、課堂上、食堂等,大家都會問上一句,“您幸福嗎”……以上的種種,足見人們不是在單純的傳播新聞,最初的新聞也成為一種符號被消費,從這符號消費中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經(jīng)常把新聞本身娛樂化,而這種娛樂化,不是傳者的本意,卻已經(jīng)充斥于人們的所有傳播和接收之中。
在這里,筆者所要闡述的消費新聞,是指人們對于新聞的一種態(tài)度,即把一些應知須知的新聞通過取樂的方式傳播于人際間,有別于往常我們討論的“娛樂新聞”和“新聞娛樂化”。這里所說的消費新聞或“娛樂”新聞,第一,這個娛樂是個動作,是指人們在對新聞的所形成的反應的結果;第二,娛樂新聞不僅存在于傳播者之中,也存在于接受者之中;第三,娛樂新聞這個行為存在于接受新聞后的再生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一直在接受新聞報道,然而,卻在一直以娛樂的態(tài)度面對新聞。新聞本身是嚴肅和持重的,人們未能把注意力放在對新聞內涵的挖掘,而是選擇調侃新聞,創(chuàng)造新聞,消費新聞。把新聞本身作為一種娛樂進行傳播,他們消費的同時,還得到了娛樂,不僅如此,還津津有味的生產(chǎn)和推廣新聞中的娛樂成分。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對于新聞的娛樂似乎也存在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的三點特征:一是內容上注重軟性新聞,而是挖掘硬新聞中的娛樂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強調吸引力。②有了這樣的認識,再回頭看從“切糕”到“走你”,再到“您幸福嗎”,這一系列的新聞事件中,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新聞娛樂了我們,我們也娛樂了新聞。
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者尼爾?波茲曼,在他的《娛樂至死》里指出,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體育、教育和商業(yè)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新聞也難免于此,我們對此也是孜孜不倦,甚至是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在信息時代,新聞本是為傳播信息,使公眾了解最新應知而未知的事實,然而,對于這些事實,我們是把關注聚焦在了娛樂上,難怪波茲曼會通過列舉電視機的三個用途(照亮書本的光源、電子布告牌、書架)來嘲笑那些利用電視機來提高文化修養(yǎng)的人。③與此同時,我們是否也該捫心自問,我們知道或是記住了多少新聞,有多少新聞把我們娛樂了,而又有多少時間我們娛樂了新聞?
我們知道,人的一生離不開娛樂。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人生最好有一種正當?shù)膴蕵罚词箾]有財富,也能擁有快樂?!雹艿?,娛樂不能離開了理性,對于新時代文化知識分子來講,新聞不能成了笑資,新聞本身也不是娛樂。如果僅是把新聞作為一種消費的形式,就有可能發(fā)生對新聞的傳播過程中的不理解。就比如那些一直在作弄“切糕”的舉措者,在一個不知道“切糕”事件的人來說,就會有很多疑惑,還會產(chǎn)生一種厭煩的情緒。如果本身“切糕”只是為了更加形象的宣傳“切糕”事件,那么,無疑這樣的消費新聞就有點差強人意了。有時候這樣的談論確實可以增添幾分樂趣,但是秉著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只是希望人們在娛樂生活中的新聞時,可以更加理性的思考新聞本身的內容所傳達信息的意義,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娛樂而消費新聞。
參考文獻
①石義斌:《單向度超真實內爆――批判視野中的當代西方傳播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②李良榮,《娛樂化本土化――美國新聞傳媒的兩大潮流》,《新聞記者》,2000(10)
③波茲曼 著,章艷 譯:《娛樂至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④李子堅:《紐約時報的風格》,長春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