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太空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碑斏裰凼柵教靻T王亞平從距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太空中傳來熟悉的問候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報告廳里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作為太空授課的“地面課堂”,330多位師生在這里親身經歷與“神十”航天員的天地連線。
在天宮一號實驗艙里,指令長聶海勝當起了“助教”,負責配合“主講”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要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再用手持攝像機保持長時間穩(wěn)定拍攝,才能把精彩圖像傳回地面課堂。這別開生面的一堂課時時爆發(fā)出驚呼聲和掌聲,讓師生們興奮不已。
“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中,我們個個都像武林高手,在生活中你們都是怎樣測量物體的重量呢?”在聶海勝演示失重環(huán)境下的“懸空打坐”“大力神功”后,主講教師王亞平開始了第一個演示實驗——太空中如何稱重。啟發(fā)式提問引來地球上的教室里學生高高舉起手臂。
“在家時我用電子秤測量體重,測量大物體時可以用曹沖稱象的辦法測量物體質量?!薄胺Q重的方法有三種:中藥房里用桿秤,買菜時用托盤秤,在實驗室用彈簧測力計?!睂W生們的回答不僅讓太空中的老師頻頻點頭,也讓現場迸發(fā)出熱烈掌聲。
在全國數千萬名師生的注目下,王老師給大家演示了小球在太空中的單擺運動和圓周運動、高速旋轉的陀螺旋轉、神奇的水膜試驗、液體表面張力能使水膜變“魔法水球”,這些都讓學生們覺得分外神奇。
13歲的人大附中學生徐海博幸運地在課程中獲得了提問機會,他關心的是太空中的上下方位問題。王亞平在指令長聶海勝的幫助下表演了一套“雜技”動作,分別進行了懸空橫臥和倒立,并解釋,“航天員在太空中無所謂上和下的方位區(qū)別。不過,為了便于工作生活,航天員們?yōu)樘鞂m一號人為定義了上和下,把朝向地球的一側定義為下,并專門在‘下方’鋪設了地板?!?/p>
徐海博對這樣的回答方式非常滿意。他表示,為自己能親身參加中國第一次、世界第二次太空公開授課并提問感到自豪。有志于從事科研工作的他更關注王老師講述的失重環(huán)境為人類造福的例子。在失重環(huán)境下,人們能夠獲取結構更加均勻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導體晶體,有利于開展材料學基礎性研究,優(yōu)化和改進地面生產工藝。失重條件下冷原子鐘的頻率穩(wěn)定度會大大提高,可以應用于高精度的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這些都讓他增添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
王老師的講解風趣也讓課堂笑聲不斷。“如果詩仙李白在天宮里生活,大概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為,失重環(huán)境下水不可能飛流直下?!薄巴瑢W們,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p>
史家小學四年級的邱甜獲得了最后一個提問機會,她一連串問出:“您在天上看到的窗外景色與地面有什么不同?星星會閃爍嗎?能看到UFO嗎?”
王亞平微笑著一一作答:“透過舷窗,我們可以看到美麗的地球,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是我們沒有看到過UFO。由于我們處在大氣層外,沒有大氣的阻擋和干擾,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但是不會閃爍。同樣,由于沒有大氣對光的散射作用,我們看到的太空不是藍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另外,我要告訴你一件奇妙的事情,我們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為我們每90分鐘繞地球轉一圈?!?/p>
邱甜說,她還沒有開始學物理,但通過這堂課她對失重、牛頓第二定律、水的張力等有了難忘的記憶,她也特別喜歡“漂亮、聰明的王老師”,由此萌生了去當航天員的理想,如果不能實現她也愿意做個傳播知識的老師。
同學們的問題還有很多,“航天員老師,你們在天上的生活用水是從地面上帶到天宮一號去的嗎?可以循環(huán)使用嗎?”“您能看到太空垃圾嗎?天宮一號是否有應對太空垃圾的防護措施?”“請問你們在太空中采取哪些措施對抗失重對人體的不利影響?”航天員們一一作答,不僅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更開啟了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之門。
下一堂太空授課,我希望……
這次的太空授課,是不是激發(fā)了同學們對太空的莫大興趣?如果還有下一次,你想問宇航員老師什么問題呢?聽聽別的“科學粉絲”的提問吧?你也可以想想,如果有機會的話,什么是你最想知道的!
太空是怎么培養(yǎng)出蔬菜的?
靜電會產生引力,在失重情況下,還會產生引力嗎?
從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樣的?
水的蒸發(fā),在失重的情況下和地球上的有什么不一樣?
磁鐵在太空中還會相互吸引嗎?
航天員每天看16次日出,生物鐘會亂嗎?
低重力情況下,一些化學反應會變快,在無重力情況下,化學合成會出現什么狀況?
眾說紛紜:夢想真的照進了現實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物理教師宓奇:“同學們見到這些現象的時候非常興奮,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充分展示,這次課堂的內容也可以進入到我們以后的課堂中,讓同學們更加了解基礎物理原理。”
北京十二中錢學森航天試驗班高一學生宋欣珂:“平時我對物理就很感興趣,希望以后能夠投身科研。航天員展示的失重狀態(tài)下的水球實驗非常精彩,我打算去查閱一些水的表面張力的相關資料。同時,航天員們科學研究的執(zhí)著精神也很令我敬佩,要向他們學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中初一學生張凝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球實驗,場面真好看啊,但好多原理我還沒想明白。我覺得太空挺神奇的,地球上做不到的在那里都能實現。我的夢想就是去太空看看?!?/p>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北垣小學五年級學生郭龍舟:“太空里的事情都太奇妙了,宇航員們在失重的情況下,可以輕易做到很多生活中難以想象的動作,他們還能空翻呢,等我長大也要上去體驗一下?!?/p>
貴州貴陽市實驗二中校長余紅:“這堂‘太空課’盡管只有短短幾十分鐘,不能完全滿足孩子們對太空的好奇和遐想,卻展現了天地間的神奇,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了‘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種子,這些種子必將生根發(fā)芽,引領他們不斷追尋無限的‘科學夢’?!?/p>
等待22年,全球第一次太空授課
我國是第二個實現太空授課的國家,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展太空授課的國家。說到世界上第一次太空授課,其背后是一個十分悲壯的故事和長達22年的堅持。
早在1985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想,并且為此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個是麥考利夫,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升空時,麥考利夫與飛船一同殞夢地球上空——那次,飛船“挑戰(zhàn)者”號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并未放棄這個上天授課夢,為此她又準備了22年。終于,在2007年,她跟隨“奮進號”飛入太空,肩負著航天員、教師和麥考利夫的繼承者三重身份,彌補了這一遺憾,太空中55歲的摩根給孩子上了25分鐘的太空課。
通過視頻互動教學,摩根擺弄著乒乓球和水滴,并同其他機組成員向孩子們描述了關于太空的生活,充滿了喜怒哀樂。成百上千的少年擠滿美國愛達荷州的發(fā)現中心,這里距摩根成為宇航員之前教書的小學不到100英里。
一個孩子問太空訓練的情況如何。在回答時,摩根及其身邊的兩位同事裝作訓練的樣子。另一位少年想看看太空中喝飲料的情景,摩根他們用吸管插上飲料袋,擠壓出一些泡泡,吞下紅色飲料,但泡泡四處漂浮。
之后,12歲的佩根問:太空看星星是什么樣子?回答是:星星一直穩(wěn)定發(fā)光,不會閃爍,因為太空沒有大氣干擾光線。當被問及有關教師和宇航員雙重角色的問題時,摩根表示,“宇航員與教師實際上是同一職業(yè),我們都需要不斷探索、發(fā)現和傳授。作為一名教師,最得意的是能和孩子們一起相處,而作為一名宇航員,最美好的則是能在太空中與大家分享這一切。教師和宇航員都是令人十分愉快的工作。”
暢想太空:我的月球之旅
我坐著時光機來到了1000年后,哇!3013年真是不同凡響。街道上到處是懸浮汽車,每個人都忙碌著。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一張海報。上面寫著月球之旅。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此時不去,更待何時!
我立刻報了名,開始我的月球之旅。我坐上超光速飛船向月球進發(fā),一下子便來到了20.44萬千米高空中,這時候電腦發(fā)出警告,離月球還有18萬千米。一瞬間便來到了月球。
月球上什么時候蓋起了賓館?賓館的招牌上刻著五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廣寒宮賓館”,我想,這八成是嫦娥仙子開的賓館吧!我走進去一看,有一個人影向這邊奔跑,她身穿彩衣,披著白紗,手里抱著一只玉兔,美極了!“Hello!歡迎光臨!”我說了一句:“謝謝!”我走進賓館找了個空座位坐下,叫了幾盤這兒最出名的酒菜。不一會兒,一桌巧奪天工的酒菜便上桌了。每道菜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就是不知味道如何。我懷著試一試的心理嘗了嘗,哇!這兒的菜不光中看,吃起來更是讓人叫絕。不知是哪位神仙做的萊,我讓嫦娥仙子把這兒的名廚請來。這不是灶神嗎?怎么當起廚師了?這時天外來了個旅行團,他們個個都怪模怪樣,天哪!我居然看見了外星人!天庭什么時候也開始了外交關系?牛郎織女正騎著牛兒向這兒奔來,你一定很奇怪他們倆怎么能在一起呢?其實王母娘娘早已下令能讓眾仙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可讓豬八戒和吳剛大有可乘之機,他倆不分晝夜地為嫦娥做義務勞動,希望討得嫦娥的歡心。齊天大圣駕著筋斗云來了,瞧!他拿著今年他代言廣告的手提電腦正在會網友。宙斯和他的妻子赫拉、兒子赫耳墨斯開著勞斯萊斯在天街閑游。許仙、白素貞也在這兒吃飯。法海來了,不用擔心,他們現在可是朋友了。
一說教材
從遠古的鉆木取火到今天的電子打火;從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的夢想到神舟六號的展翅翱翔;從40年代龐大的計算機到今天的掌上電腦;從基因工程“讓人活到一千歲”的夢想,到轉基因技術“讓老鼠長出人的耳朵”的奇觀……日新月異的科技不斷改變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短蔗t(yī)院》意在讓大家一起感受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暢想越來越精彩的未來生活。
第21課《太空醫(yī)院》是根據王亞法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文章反映了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將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那啟智的題材、優(yōu)美的文字,令人不忍釋卷。文章用富有童趣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寫,寓豐富的科學知識于大膽的想象中,向我們描述了“我”在太空醫(yī)院神奇的經歷。雖說是一部科幻作品,但作者采用第一人稱敘述,生動細膩地描寫了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把太空醫(yī)院的“神奇”娓娓道來,因而神秘的科學知識不顯得深奧,相反變枯燥單調的介紹為生動活潑的敘述,特別適合兒童閱讀。同時,本文讓我們感受到高新科技正在走向我們的生活,也使我們在思維方式的改變上產生啟迪。
二說教學目標
認識并掌握文本中的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默讀課文重點段落。通過學習課文的內容,品析詞句,抓住太空醫(yī)院的神奇,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感受。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學習本課,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三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文章的要點,了解太空醫(yī)院的特點,感受其“神奇”,體會作者第一次來到太空醫(yī)院的心情和感受,增進學生對現代科技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科學奧秘的欲望,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設計理念
學生進入高年級學習后,教師的教學應更加注意整體性,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體驗,感悟。
這篇故事較長,所以在執(zhí)教過程中要找準切入點,層層深入感悟“神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抓住“神奇”這一中心詞,整體推進。本課教學之初,找體現“神奇”的地方,理清文章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太空醫(yī)院的神奇。這是第一條主線。緊接著,還是用“神奇”引出第二條主線:“我”第一次來到太空醫(yī)院的心情和感受。先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閱讀學習,再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感悟。
找準切入點后,就要抓住生長點,精讀品味體驗神奇。本文有大量傳神的語言,神態(tài),心理描寫,可算得上本課教學的“生長點”。抓住這些“生長點”,引導學生在讀,議的過程中與作者一起“懷疑”,一起“困惑”,一起“詫異”,一起“大吃一驚”,一起“驚嘆”,能夠自然而然的讓學生去體驗太空醫(yī)院的“神奇”,自然而然地激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更重要的是,在讀議的過程中,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得以提高。在課文的第二部分,緊扣“神奇”一詞,組織學生圍繞“說說太空醫(yī)院的神奇之處”這一中心問題進行閱讀探究。在學生閱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品析重點詞句中體會作者第一次來到太空醫(yī)院的心情和感受。通過反復朗讀,品味,感悟,獲得情感體驗,感受太空醫(yī)院的神奇之處,再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悟。讓學生帶著問題,抓住重點詞句去閱讀思考,去合作討論,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點。在執(zhí)教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讓學生感受太空醫(yī)院的神奇,科學技術的神奇。
教學的拓展順應興趣點,大膽想像,豐富“神奇”。想像是孩子的天性,閱讀想像性的文章也是孩子們的最愛,順應孩子的天性,引導學生在對太空醫(yī)院的神奇有所掌握之后,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想像生物電流控制作者吃飯,看書,看電視等情景。最后讓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結合科學依據進行交流討論:太空醫(yī)院的想法將來有可能實現嗎?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太空中永不停止的“單擺懸?!?/p>
先看看“單擺懸?!保篢型支架上,細繩拴著一顆小鋼球。這是物理課上常見的實驗裝置――單擺。王亞平把小球拉升到一定高度后放手,小球并沒有像在地面那樣往復擺動,而是懸停在了半空中。王亞平用手指輕推小球,小球開始繞著T型支架的軸心做圓周運動。
再說說原理:在地面上,被細繩牽著的小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向下運動,并且下落的
速度會越來越快,因此,小球向下的“沖力”就越來越大,當它下落到最低點的時候,小的
“沖力”就會大于地球引力。
由于被細線牽著,所以小球會在“沖力”慣性的作用下越過“最低點”,然后改變方向,向上爬升。在向上爬升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會越來越慢,向上的“沖力”也越來越小了,當小球向上的“沖力”小于地球對它的引力時,它就會掉頭向下沖。如此反復,小球形成了“左右擺動”的狀態(tài)。
為什么在太空中則出現迥然不同的現象呢?在太空中,地球對小球的引力已經消失,沒有引力向下“吸引”,又沒有其他方向的力量推動,所以小球就懸停不動了。當王亞平輕輕推小球時,小球就得到了一個推力,由于這個推力沒有其他阻力來干擾,所以“動能十足”,只輕輕一推,小球就會“拼命”地在細線的牽引下做圓周運動。
從理論上講,如果小球只受到王亞平的“推力”,沒有其他引力來“干擾”,小球就會在推力的作用下永遠旋轉下去。
太空中亂翻跟斗的陀螺定軸
接下來,王亞平老師又取出一個紅黃相間的陀螺懸放在空中,用手輕推陀螺頂部,陀螺就翻滾著飛向遠處。接著,她又取出另一個陀螺,這次先讓它旋轉起來,再用手輕輕一推,旋轉的陀螺就不再翻滾著飛走,而是保持著固定旋轉姿態(tài)向前飛。
這可和地面上的陀螺不一樣哦!在地面上,旋轉起來的陀螺有一個特性,就是它的旋轉軸能克服外力干擾,不會改變方向。其實,我們在玩具不倒翁中,就能看到陀螺的這個特性。但陀螺在地面上旋轉時,它的旋轉能量很快會被空氣阻力和摩擦力抵消掉,轉速會很快減慢下來,其在旋轉下才具有的“定軸性”很快就會消失,這就是陀螺在地面上旋轉一會兒就倒下來的原因。
在太空中,陀螺沒有了摩擦力和空氣阻力等力量干擾其旋轉,發(fā)動起來的陀螺可以永遠高速旋轉,有了這種長時間的高速旋轉,陀螺的“定軸性”就展現得特別明顯:無論王亞平給予什么方向上的推力“干擾”它,它都能保持原來的軸向旋轉,不會翻滾。另一個沒有旋轉起來的陀螺,因為沒有定軸,所以用手輕輕一碰,它就會前滾后翻,東倒西歪。
太空中的豎直水膜表面能掛中國結?
再看看太空中的神奇水膜吧。王亞平老師把一個金屬圈插入飲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豎起來,金屬圈內就形成了一個豎直方向的水膜?;蝿咏饘偃?,水膜也沒有破裂;往水膜表面掛上一片畫有中國結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再說說其中的道理:液體表面存在一種表面張力――就是水面被向內拉緊的力量。“水面”被表面張力拉緊后的結果是什么呢?結果是,水面會變得和橡皮膜一樣結實。在地面上形成的水膜其實也是“橡皮膜”,只不過在地面上這種“橡皮膜”存在的時間特別短,所以等不到你掛上中國結,它就爆了。
為什么地面上的水膜存在的時間會很短呢?因為有地球引力的影響呀。因為存在重力,所以水膜上的水會很快沿著重力的吸引方向向下匯聚,水膜四周就會快速變薄,結果眨眼就薄到爆掉了。
我在電視上看了太空授課,地點是在太空中的天宮一號。宇航員是:王亞平、聶海勝、張曉光。主講是王亞平。
開始上課了,她講的都是什么原理,我根本也聽不懂。但是他們在太空上的動作很搞笑,可以翻跟斗什么的。做實驗的時候有陀螺,講的是定軸原理。陀螺在高速運轉時,軸心的方向不會發(fā)生改變。還有太空上的水,竟然可以做成一個水球。在太空里的東西是多么奇妙啊。
走向太空,走向神秘,也走向了與地面上不同的生活。我想,長大之后也要當宇航員,為祖國貢獻力量!
河北秦皇島青龍縣青龍第一實驗小學四年級:朱光照
中國科學院說,4月初,“實踐十號”太空探測器用返回式太空艙載著早期小鼠胚胎發(fā)射升空。太空艙搭載在“實踐十號”探測器上,并在太空軌道上運行數日,然后返回地球。高清圖像顯示,一些小鼠胚胎發(fā)育成了細胞球,稱作“胚囊”。這是胚胎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只有這個階段的胚胎才能植入子宮。讓小鼠胚胎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發(fā)育,這是人類聚居其他星球的漫漫長路中的重要一步。
太空機構實施了一系列實驗,把胚胎帶入太空,讓它們暴露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然后再運回地球植入代孕鼠體內。然而,此前試圖培育哺乳類動物胚胎的實驗都遇到了生物學因素的障礙而未獲成功。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航天局天文學家試圖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上培育小鼠胚胎。但是,微重力下的胚胎在細胞分裂初期就停止了發(fā)育,說明引力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團隊報告的突破性科研成果重點解決了困擾此前實驗的問題。這項實驗的主要研究人員、中國科學院教授段恩奎告訴《中國日報》:“人類可能還要走過很長一段路才能聚居太空。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解決在外太空環(huán)境下是否能夠像我們在地球上那樣生存和生育的問題?,F在,我們終于證明了生育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胚胎早期發(fā)育)在外太空是可以完成的?!?/p>
據報道,“實踐十號”探測器在一個大小與微波爐相當的獨立封閉箱內,搭載了6000多個小鼠胚胎,封閉箱內包含細胞培養(yǎng)液和營養(yǎng)成分。在發(fā)現胚胎成功發(fā)育之后,科研人員還將對這些胚胎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期發(fā)現在太空的短期逗留是否影響其細胞結構、功能和基因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