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兒童教育故事

兒童教育故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教育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兒童教育故事

兒童教育故事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少年兒童古箏教學 基礎訓練 教學方法 審美教育

古箏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最早稱之為“秦箏”。據(jù)考證,箏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廣泛流傳,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自秦漢以來,古箏從我國西北地區(qū)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并與當?shù)貞蚯⒄f唱和民間音樂相融匯,形成了各種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流派,有河南箏、山東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內(nèi)蒙箏六個派系,現(xiàn)在簡稱南北派(下面流派可按南北兩大方面分,而現(xiàn)代箏的派別主要分南北兩派,大多為長江以南、長江以北),其箏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古箏之所以被奉為“群聲之主,眾樂之師”,就是因其好聽易學,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多年來,在眾多箏家名流的共同努力下,出現(xiàn)了“華夏正聲揚四海,古樂新韻播五洲”的可喜局面,使中國箏既立于世界民族藝術之林,又為祖國的文化藝術在世界爭得榮譽,逐步形成古箏“國際化”的趨向。而當今古箏因其音色優(yōu)美,又易于上手,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的青睞,使古箏藝術的發(fā)展日益繁榮。隨著古箏學習隊伍的不斷擴大,古箏藝術的教學和表演有了更高的要求。伴隨著人們對古箏的偏愛,以及它的廣泛普及,古箏教學如何適應時代需要的問題,已迫切地擺在我們的面前。為此,我就幾年來自己在古箏教學中的實踐,淺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嚴格規(guī)范的基礎訓練

有些人學箏感到越學越有意思,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愛學。即便遇到點困難,也愈發(fā)興奮。而有些人學箏一開始感到很有意思,可越學越感到難,越學越?jīng)]興趣,越學越不愛學,以至于半途而廢。為什么會這樣?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

打好基礎,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比如剛開始學琴的時候,就應該嚴格要求規(guī)范的彈奏姿勢。學彈古箏的姿勢,一般采用坐式,特殊場合采用站式。古代采用過盤式、跪式。由于流派的不同,箏的放置位置、箏架、琴凳也不同。有的用琴桌式箏架,有的用類似人字形的箏架,還有的就放在腿上演奏。一般來說琴桌式箏架比較穩(wěn)固、牢靠,琴桌的面板有助于古箏彈奏的共鳴,以便于發(fā)音;琴桌的高低以適合放腿為宜,坐的高低位置,應以方便演奏為原則。如坐的位置過高,上身容易前傾;坐的位置過低,身體雙手容易緊張;人字形箏架比較方便攜帶。演奏者坐的姿勢應該是:兩腿自然分開,上身端正,兩臂和雙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飽滿,態(tài)度自然。在演奏時既不要駝背,更不要過分挺胸;既不要拘緊,又不要松垮,切忌搖頭晃腦、腳找拍子等壞毛病。正確的演奏姿勢是:右腳蹬在固定箏架的踏板上,頭部略俯視,雙手按樂曲開頭的指法自然伸出,做好彈奏準備。

學箏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的人學箏,一個星期就能學一首曲子,隔著許多曲子蹭蹭往上跳,再甩掉一些不學的,幾年就把古箏學完了,這不好。在學箏過程中要學好一首再去學另一首,而不要學得絆絆磕磕就換下一首學。要高標準、嚴要求,有曲不驚人誓不休的精神,不要過多追求別人的夸獎表揚,而要追求不斷的批評指正。在學箏上要有長遠一點的目標,做到天長日久、時時勤奮,而不要希望幾分鐘熱血,一朝一夕就可以學好彈箏。對于學箏,不但要有興趣,更要有意志,興趣只解決愛學問題,意志則能解決學好的問題。不要圖虛榮,要求收獲,虛榮只解決表面問題,收獲才解決長久性問題。彈箏練曲不要聽而不聞,而要聽出什么來,多思考、多琢磨,多在樂曲情感意境表現(xiàn)上下功夫,精益求精。

二、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在古箏教學上,不要局限在考級給定的每級十首曲目上,而要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調(diào)整、補充,把整體學習上的時間放寬加長一些,多學些曲子,把基礎打好。即使是初級曲目的曲子,真要彈得非常好,說句實在話,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有的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上采取每個級別里選學一兩首后,就采用較大幅度的跨進式教學,導致基本功很不扎實,以致越往中、高級曲目學,越感到吃力,同時也養(yǎng)成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缺少認認真真的精神,貪多求快,不講效果質(zhì)量,出現(xiàn)學多少、忘多少,僅剩幾首也是絆絆磕磕的難堪局面。其實初級階段不只是讓學生學會幾首考試晉級曲,還應同時把相關的知識加以灌輸,讓他們多知道一些、多學一些,知道如何去學、如何去練,練到什么程度算好,從小就有一種嚴格的標準,而不是降低標準,放松要求,而是提高心靈的境界、藝術的境界,把基礎打好,把基本功練好,即使在這上面多花點精力、多用點時間也要做,只有這樣才能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有發(fā)展。

對于學習古箏的專業(yè)學生來說,真正走上舞臺展示自己,并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在上課中,要不斷加強表演藝術的訓練,在相當熟練的程度下加強對演奏作品的領悟力、表現(xiàn)力和感知能力訓練。經(jīng)常帶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演出、觀摩交流及一些器樂比賽,以增強學生學箏的興趣和自信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在多年的教學中,深深體會到老師、家長、學生的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老師不能呆板得教,要不斷摸索好的教學方法;家長不可以認為孩子交給老師,自己就一身輕。對孩子,家長的督促和鼓勵是不可少的。至于孩子,一定要認真學習樂理知識,掌握各種演奏技巧,堅持不懈的練習,這樣才能在古箏藝術的學習中不斷進步、提高。

三、注重學生的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也就是美育,是以鮮明生動的形象作為手段,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得以全面的發(fā)展。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功能,而少年兒童的古箏彈奏訓練作為音樂教育的一個分支,對于想象力、記憶力、意志力、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授孩子彈奏古箏,不僅是通過訓練手指的技能來促進腦部的發(fā)育,掌握有關音樂知識和古箏彈奏技巧,形成良好的音準概念、節(jié)奏感、讀譜習慣,而且是在古箏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與興趣,提高孩子對音樂美的感悟能力,從而提高其模仿能力、音樂記憶能力、創(chuàng)造美與表達美的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所以,在進行彈奏技巧的訓練的時候,更應該注重審美教育,做到寓審美教育于技能教學之中,通過平時的古箏訓練,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從而對其心靈的健康成長、個性的發(fā)展完善、智慧的啟迪開發(fā)產(chǎn)生有益的促進作用。

兒童教育故事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孤殘兒童 家庭補償教育 兒童福利機構 家庭寄養(yǎng)模式

人類社會化最基本、最早的單位是家庭。兒童在入學前,家庭是他們接觸外部世界的主要環(huán)境,家長是兒童最早的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子女起著重要的示范和指導作用,家長會有意或無意地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社會的文化規(guī)范、知識等向子女傳遞。雖然其他因素如政治、經(jīng)濟、文化也影響著個人的社會化發(fā)展,但這些因素無不滲透到家庭這個基本的社會單元當中,即便是成年人在走向社會后家庭仍然會影響其言行。相比正常兒童,殘疾兒童由于身體上的缺陷,往往需要長期的康復訓練和醫(yī)學干預支持,并且更容易因殘疾產(chǎn)生行為偏差和情緒問題,因此家庭的關懷對于殘疾兒童的正常成長起到了更為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在我國,棄嬰數(shù)量卻在逐年增長,20世紀80年代末對全國兒童福利院收養(yǎng)的孤兒與棄兒的數(shù)量統(tǒng)計結果為5000―6000人,到本世紀初則已經(jīng)達到了約5萬人,人數(shù)幾乎增加了10倍。被遺棄的孤兒大多數(shù)為殘疾或患有各種先天疾病的殘疾兒童,這些原本應生活在家庭中的殘疾孩子,由于一些社會因素脫離了家庭環(huán)境,繼而由兒童福利機構作為家庭的替代形式為兒童提供照料。雖然政府扶持和一些慈善機構的捐贈可保證孤殘兒童基本的生活需要,但這種替代模式畢竟與家庭環(huán)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往往無法滿足兒童成長中的情感需求,長期生活在福利機構中的孤殘兒童往往會出現(xiàn)性格孤僻、缺乏上進心、社會適應能力差等方面的問題。針對“沒有家的殘疾兒童”進行各種替代性的家庭教育是促進孤殘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重要的組成部分。

1.兒童福利機構與家庭環(huán)境的差異

1.1兒童福利機構中的工作人員

由于兒童福利機構中的工作人員本身是福利機構的受雇者,而不是父母親職角色,也并不期待今后能得到多少回報,并且1位工作人員往往需要照顧5名以上孤殘兒童,因此,對兒童的行為、感情等需求重視較少,僅僅以照顧孤殘兒童的生活起居為主要工作內(nèi)容。另外,一些孤殘兒童自身受到家庭和社會的不良風氣影響,帶有許多不良行為習慣,使工作人員在教育方面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從而對這樣的兒童產(chǎn)生厭惡情緒,導致批評多、表揚少,冷漠多、關注少。

1.2兒童福利機構封閉的環(huán)境

孤殘兒童沒有親人朋友,入院以后往往沒有機會與外界往來,其學習、生活、社交等僅僅限于福利院的范圍之內(nèi),交往的范圍往往是院內(nèi)兒童,沒有更多的社會角色可以模仿,客觀上給許多孤殘兒童造成了心理的壓力與人格的欠缺。父母角色缺位,缺少親職教育,使得孤殘兒童在個體認同方面發(fā)生困擾,缺少了正常人格模式和行為模式的塑造與培養(yǎng)。

在福利院中保育員和老師是孤殘兒童進行積極社會活動培養(yǎng)最主要的引導者,因而需要注意關心、傾聽、鼓勵每一位孤殘兒童,讓孩子們能在一個愉快、信任的環(huán)境下,享受集體環(huán)境帶來的愉,從而增強積極的社會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自我意識和概念。比如兒童福利院集體生活的環(huán)境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和強化孩子助人的意識和習慣,這種對孤殘兒童的正向引導,會使孩子有受到重視、成就感、歸屬感等體驗,這些也是成人社會體驗的雛形。兒童福利院可以通過日常生活角色扮演游戲方法,讓孤殘兒童體驗各種不同角色的情感,通過這種真實體驗別人的內(nèi)心狀態(tài)來了解別人的觀點和情感意識,學會考慮別人的利益和心理狀態(tài)。

2.家庭寄養(yǎng)模式的提出

在我國,家庭寄養(yǎng)模式是指由政府出資,在孤殘兒童的監(jiān)護權不予變更的前提下,由兒童福利機構為孤殘兒童選擇一個合適的家庭,由家庭為孤殘兒童提供所需的生活照料和服務,被寄養(yǎng)的孤殘兒童戶籍仍然在原來的兒童福利機構,被寄養(yǎng)的孤殘兒童仍然享受政府給予的生活費、醫(yī)療費和教育費,使孤殘兒童能夠在寄養(yǎng)家庭得到家庭的充分關愛和照顧。家庭寄養(yǎng)作為一種替代性養(yǎng)護模式,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如2001年尚曉援在研究家庭寄養(yǎng)時,分析了“廣德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等。2002年王素英則從地域角度出發(fā),將我國的家庭寄養(yǎng)分為城市模式、農(nóng)村模式、城鄉(xiāng)交界模式和院舍模式。這些研究都以實際中存在的模式為依據(jù),通過對比分析,找出各自的特點。

與兒童福利機構的集體生活相比,家庭寄養(yǎng)模式主要區(qū)別在于讓孤殘兒童可以在正常的家庭環(huán)境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疼愛。這種模式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2.1可以使被寄養(yǎng)兒童與寄養(yǎng)父母之間產(chǎn)生心理上的依戀關系。英國精神病學家約翰?鮑爾貝心理依戀理論認為,兒童在3周歲內(nèi)是形成與父母之間依戀關系的最佳時期,人的正常的心理依戀關系是其3周歲以前在與母親的親密接觸中形成的。與母親長時間的身體接觸,使兒童得到生理及心理上的快樂,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展成兒童安全的心理依戀。這種依賴關系的適當發(fā)展,可以影響個人今后信賴他人的程度和自我信任程度,并且能夠與同伴、朋友、家人和后代建立起健康的依戀關系,進而影響一個人今后與他人的互相信任程度。

2.2有利于促進孤殘兒童的正常社會化發(fā)展。孤殘兒童家庭寄養(yǎng)除了滿足孤殘兒童生理發(fā)展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滿足孤殘兒童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讓這部分兒童正常參與社會活動,將來能夠獨立走向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社會。

3.如何正確開展家庭寄養(yǎng)模式

家庭寄養(yǎng)模式由于有以上諸多優(yōu)勢,可作為為孤殘兒童提供良好特殊教育的積極模式之一。兒童福利機構在為孤殘兒童選擇合適寄養(yǎng)家庭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3.1寄養(yǎng)動機

通過對180個寄養(yǎng)媽媽的調(diào)查,丹東等于1987年得出結論:兩個寄養(yǎng)動機與高質(zhì)量寄養(yǎng)行為有較高依從性:不能生育的寄養(yǎng)家庭有養(yǎng)護孩子的欲望,以及由于寄養(yǎng)家庭過去的經(jīng)歷對于孤殘兒童的認同。另外,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及我國計劃生育等政策,很多家庭的父母很早就進入了空巢期,很多寄養(yǎng)家庭中的父母退休在家,家庭負擔相對于過去減少了很多,這就使得這部分家庭擁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而且親生子女已成年,居住在外,失去了子孫滿堂的樂趣。因此,空巢期孤獨感促使他們希望通過其他親子活動來填補,這就使得這部分家庭需要一種生活的樂趣,家庭寄養(yǎng)就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被寄養(yǎng)的孤殘兒童雖然身體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仍然存在孩子可愛天真的一面,這部分孤殘兒童正好可以給空巢家庭帶來樂趣。

3.2寄養(yǎng)家庭的個性化特征

一般來說無子女或年長夫婦(如45―55歲)是更合適的人選,而家庭和事業(yè)不穩(wěn)定的年輕家庭不太合適作為寄養(yǎng)父母。此外,成功的寄養(yǎng)與寄養(yǎng)父母的熱情、成熟和個人的控制力是息息相關的,但寄養(yǎng)父母的教育水平與寄養(yǎng)安置的成功并未體現(xiàn)較大的依從關系。

3.3強調(diào)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家庭寄養(yǎng)模式的作用

孤殘兒童在入托、就學、康復、技能培訓、行為糾正、心理補償?shù)确矫娌皇莾H僅依靠寄養(yǎng)家庭就能解決的,因此需要寄養(yǎng)地兒童福利機構、政府、社區(qū)及各領域的專家廣泛深入?yún)⑴c家庭寄養(yǎng)模式的服務、協(xié)調(diào)、監(jiān)督,從而形成機構、家庭、教育、衛(wèi)生、社區(qū)共同支持的綜合體系,確保家庭寄養(yǎng)模式的高效和規(guī)范。

在經(jīng)濟上,政府及福利機構要保證寄養(yǎng)家庭得到與其付出相適應的合理回報,以解除寄養(yǎng)家庭的后顧之憂,使他們有能力并愿意繼續(xù)寄養(yǎng)或收養(yǎng)這些孤殘兒童。另外,福利機構要有良好渠道開展對寄養(yǎng)家長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寄養(yǎng)家長一方面要了解孤殘兒童的心理狀況及行為分析,了解如何讓孤殘兒童適應家庭環(huán)境,滿足心理、生理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要掌握康復訓練的知識,積極配合家庭康復訓練計劃的制訂及實施,從而增強孤殘兒童的康復效果。寄養(yǎng)家不但需要有更多的愛心,而且要了解孤殘兒童、掌握教育和引導孤殘的技巧。

孤殘兒童是社會最弱小、最困難的群體之一,孤殘兒童的福利和保障也是兒童福利最基本的內(nèi)容之一。過去我們主要強調(diào)對孤殘兒童生活的照料,而忽略了他們因家庭缺失造成的情感缺失。對孤殘兒童進行各種家庭補償教育將有助于他們感情的慰藉,形成健全的社會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張世峰.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孤殘兒童養(yǎng)育模式.社會福利,2007,(7).

[2]王素英.加快發(fā)展的孤殘兒童福利事業(yè).社會福利,2002,(1).

兒童教育故事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G448、R74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6729(2007)05-00301-01

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1]。本研究探究中國父母和教師在使用DSM-IV評估兒童ADHD時的一致性。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從北京、哈爾濱、開封、汕尾、石家莊、蕭山六個城市選取17所小學,在每所學校的每個班由班主任依據(jù)學生名單隨機挑選6名左右本班兒童,排除明顯精神障礙和智力落后者,共計1268名被試,其中一年級207人,二年級231人,三年級210人,四年級202人,五年級211人,六年級184人,23人未填年級,男生596人,女生628人,44人遺漏性別信息;年齡6-14歲,平均10±2歲。發(fā)放問卷1268份,回收有效問卷1224份。

1.2 工具及施測

采用美國精神障礙評估手冊第四版(DSM-IV)[1]。DSM-IV將ADHD的癥狀劃分為兩個維度:注意缺陷(inattention)和多動沖動(hyperactivity/impulsivity)。每個維度有9個項目,符合其中6項可確診。ADHD有三種類型:注意缺陷型、多動沖動型和混合型。評分者為班主任和家長,他們在完成DSM問卷之前均需閱讀一個簡單的文字指導說明,以便正確地完成DSM問卷。班主任對所在班級的兒童運用DSM-IV進行ADHD的評估,將同樣的一份DSM-IV問卷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帶回家讓父母填好并帶回學校。

1.3 統(tǒng)計方法 描述性分析、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教師與家長對兒童ADHD評估的一致性

家長的ADHD檢出率(4.7%,57/1224)低于教師的檢出率(9.0%,110/1224)(χ2=50.78,P=0.000)。在57名被家長診斷為ADHD的兒童中,有64.9%(37名)的兒童也被教師確診;在教師確診的110名兒童中,僅有18.2%(20名)的兒童被家長確診;家長和教師均診斷為ADHD的數(shù)量為20人,家長和教師均診斷為正常兒童的數(shù)量為1077人,總體一致性比率為89.6%( (20+1077)/1224 )。

2.2 教師與家長對注意缺陷維度評估的一致性

家長評定的注意缺陷檢出率為4.3%(53/1224)低于教師的檢出率9.0%(110/1224,χ2=43.20,P=0.000)。在53名被家長診斷為注意缺陷的兒童中,有34%(18名)的兒童也被教師確診,在教師確診的110名兒童中,僅有16.4%(18名)的兒童被家長確診。家長和教師均診斷為注意缺陷的數(shù)量為18人,家長和教師均診斷為正常兒童的數(shù)量為1079人,總體一致性比率為89.6%( (18+1079)/1224 ),與對ADHD的診斷沒有明顯差異。

2.3教師與家長對多動沖動維度評估的一致性

家長評定的多動沖動檢出率為1.7%(21/1224)低于教師的檢出率3.5%(43/1224,χ2=73.20,P=0.005)。在21名被家長診斷為多動沖動的兒童中,僅有38.1%(8名)的兒童也被教師診斷為多動沖動,在教師確診的43名兒童中,僅有18.6%(8名)的兒童被家長確診。家長和教師均診斷為多動沖動的數(shù)量為8人,家長和教師均診斷為正常兒童的數(shù)量為1168人,總體一致性比率為95.9%( (8+1168)/1224 )。與注意缺陷相比,多動沖動的檢出率明顯要低(教師評估:χ2=43.78,P=0.000;家長評估:χ2=20.63,P=0.000)。

3 討論

本文顯示教師對于ADHD及其注意缺陷障礙和多動沖動障礙兩個維度評估的檢出率均高于家長(2∶1)。教師和家長對注意缺陷障礙的檢出率均高于多動沖動障礙,說明盡管注意缺陷不像多動沖動癥狀容易觀察,但是家長和教師都認識到了注意缺陷癥狀的重要性。對于正常兒童ADHD癥狀的評定,家長和教師的評定結果非常一致,但對于ADHD兒童的評定,教師對于家長評定的ADHD認可程度和家長對于教師評定ADHD的認可程度均非常低。

參考文獻

兒童教育故事范文第4篇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18題;共77分)

1.

(1分)根據(jù)課文《小兒垂釣》內(nèi)容填空

蓬頭稚子學垂綸,________。

2.

(6分)按拼音寫漢字。

méng

měi

miào

róu

mǎn

shí

ché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3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把能搭配的詞語用線連起來。

蓬頭________

莓苔

側坐

________

借問

路人

________

稚子

4.

(10分)默寫古詩

池上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小兒垂釣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

(2分)多音字組詞。

應yīng________

yìng________

6.

(2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路人________遙招手,怕得________不應人。

7.

(5分)按要求寫句子。

用“側坐”寫一句話。

8.

(3分)擬人句大擂臺。

例:風把我的手巾吹到地上。風把我的手帕扔到地上。

①雪花在天空中飄著。???________

②小鳥在樹上叫著。??________

③小花展開了花瓣。?________

9.

(2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成語大比拼。

驚天________

小兒________

10.

(5分)讀古詩兩首《小兒垂釣》,說說小孩是怎么做著釣魚呢?

11.

(5分)讀課文《小兒垂釣》,解釋加橫線的詞語。

①蓬頭

②稚子?學

③垂綸

12.

(3分)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蓬頭________

稚子________

垂綸________

13.

(5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解釋詞語“蓬頭”的意思。

14.

(3分)讀拼音,寫詞語。

péng

tǒu

zhì

chuí

lú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

(5分)用下列詞語“路人”造句

16.

(8分)比一比,再組詞

稚________

側________

遙________

艇________

雅________

測________

搖________

挺________

17.

(4分)默寫《小兒垂釣》這首古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8.

(5分)讀詩文《暮江吟》,翻譯詩句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

二、閱讀理解題

(共4題;共21分)

19.

(5分)讀課文古詩兩首《小兒垂釣》,說說“綸”是什么意思?

20.

(5分)讀古詩兩首《小兒垂釣》,文中“莓苔”是什么意思?

21.

(5分)讀古詩兩首《小兒垂釣》,說說小孩在哪釣魚呢?

22.

(6分)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1)“棄而還走”中“還”的意思是:________?。

(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18題;共7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閱讀理解題

(共4題;共21分)

19-1、

20-1、

21-1、

兒童教育故事范文第5篇

關鍵詞:符號學;必要性;空間形態(tài)

“符號學”與室內(nèi)設計貌似沒有直接關系,可實際上是息息相關的。

“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中說:‘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诋a(chǎn)品涉及領域,則應該是沒有設計師,只有用戶――即以用戶為中心是設計師的職責。因此,只有明確‘為誰而設計’,真正從用戶出發(fā),理解用戶對于產(chǎn)品各種屬性符號感知和使用的真實情況,才能把握符號學創(chuàng)新設計的方向?!痹絹碓蕉嗟娜嗽谠u價他們使用的商品(產(chǎn)品,環(huán)境,服務等)時都會習慣性地點評到“這個設計如何如何”,仿佛一夜之間人人都成了設計批評家。只有真正站在用戶角度考慮的設計,才能被用戶認可,才會成為成功的設計。

一、兒童教育空間設計的必要性

當家長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會從多方面考慮。而當前學前兒童教育空間設計的發(fā)展幾乎停滯不前,具備最基礎的使用功能,并能做到干凈整潔,貌似就能滿足使用者。事實上,孩子、家長以及老師,對現(xiàn)有的學前兒童教育空間設計并不滿意。家長對于孩子成長的急切關注,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對學前兒童教育空間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符號學在兒童教育空間中的應用

依據(jù)設計符號學的坐標軸,縱向坐標系譜軸、橫向坐標毗鄰軸對空間環(huán)境語言進行建構。在這個坐標中,我們將系譜軸:教育機構識別和空間風格,作為學前兒童教育空間設計語言的語境;橫向坐標毗鄰軸:形體、色彩、材質(zhì)、空間、光影等,用作教育空間塑造的語匯;并結合設計語言中的語法規(guī)則,對符號學導入學前兒童教育空間設計進行系統(tǒng)性的路徑探索。

1.風格語境

在學前兒童教育空間設計過程中,根據(jù)學前兒童教育空間的規(guī)模、類型,設定一種風格語境。學前兒童教育空間設計過程中使用的空間形態(tài)、導視系統(tǒng)、陳設與界面、色彩、材質(zhì)、家具及裝飾等,無不是通過符號在給使用者傳達恰當和準確的信息,使人能夠通過它們判斷學前兒童教育空間環(huán)境的線索,甚至可以引導人的行為?!耙匀藶楸?、以孩子為中心”的主題風格、環(huán)境需求共同組成了學前兒童教育形象的立體設計。是對學前兒童教育空間內(nèi)涵最簡潔、最有效的展示,增進了家長對機構的了解和信任,也縮短了家長與孩子和老師的心理距離。

2.空間語匯

室內(nèi)設計的詞匯是指室內(nèi)環(huán)境的各種基本形式要素,它不是某種具體的物質(zhì)實體,而是對物質(zhì)實體在形式上概括和抽象的一種符號。本文中歸納的空間詞匯包括:導視符號、空間形態(tài)符號、陳設與界面符號及綠化生態(tài)符號。

(1)導視符號

學前兒童教育空間,視覺識別系統(tǒng)也就是導視系統(tǒng),它有著引導、說明、指示等功能,也是營造風格、塑造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前兒童教育空間布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前兒童教育空間環(huán)境引導標識系統(tǒng)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①色彩導視符號

②文字及圖形導視符號

③無障礙導視符號

(2)空間形態(tài)符號

形體是形態(tài)構成的組成部分,是形態(tài)特征塑造的客體,也是藝術設計符號信息的重要載體,是一系列視覺傳達的符號。學前兒童教育空間的形體要素就是設計者與用戶之間信息傳遞的基本素材。學前兒童教育空間中形體的價值并不在于它的形式或結構本身,而在于其外在形式所表現(xiàn)出的內(nèi)在意義,即營造的教育空間氛圍或氣場。

(3)陳設與界面

學前兒童教育空間陳設作為傳達信息的載體,它更加強化了教育空間的場所感,豐富了教育空間的意義。陳設符號的語義信息(如:功能語義、象征意義等)是通過邏輯的推理和認知來實現(xiàn)的,審美信息則是符號的情感、情趣,人們接受它呈現(xiàn)的直覺。

(4)綠化生態(tài)符號

綠色植物的符號語義為生命的象征。國外有人提出“綠視率”理論,認為綠色在人的視野中占到25%左右時,人的心理感受最為舒適,而且它對環(huán)境有著凈化改良作用,所以應盡可能地將更多的自然元素引到孩子身邊。

把視覺語言看作使用者與環(huán)境之間進行交流的媒介之一,那么,符號思維對其探索形式的創(chuàng)作和傳遞問題具有直接的啟示作用。設計符號學在室內(nèi)設計中的導入,為我們豐富創(chuàng)作語言,提高設計質(zhì)量和注釋作品的意義等方面提供了一個進一步探索的全新視角,也是當今室內(nèi)環(huán)境設計中一種不可忽視的開拓設計理念和思路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凌浩.符號學產(chǎn)品設計方法.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2]胡飛.藝術設計符號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許亮.室內(nèi)環(huán)境設計.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满洲里市| 澳门| 肥城市| 察雅县| 轮台县| 凤冈县| 中西区| 垫江县| 洮南市| 怀集县| 元阳县| 甘洛县| 万州区| 温宿县| 桓台县| 华阴市| 韩城市| 全南县| 赣州市| 陵水| 水富县| 岳西县| 潞城市| 襄汾县| 浮梁县| 五大连池市| 济源市| 双牌县| 石家庄市| 临潭县| 陆良县| 辽阳县| 友谊县| 南涧| 隆林| 安龙县| 资源县| 常州市| 界首市| 康平县| 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