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圍手術期術后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圍手術期;護理策略;婦科手術;腹脹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9-0094-02
婦科手術是治療婦科疾病的一種常規(guī)治療手段,多數患者出現腹脹的常見原因為手術中腸管受到激惹使腸蠕動減弱,而使腸腔內積氣過多所致,而腹脹為婦科患者腹部手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需在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預防。通常在手術后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術后恢復效果一般,而采取綜合護理模式的患者恢復效果較好[1],我院現針對此類現象對婦科手術后的患者分別采取基礎護理模式及綜合護理模式,對比兩種不同護理模式下患者腹脹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在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擇期行婦科手術的患者(急診者除外),排除既往有神經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患者,均經家庭隨訪,隨訪時間為3個月,無脫落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為行子宮平滑肌瘤切除術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對照組患者為行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采用蛛網膜下腔麻醉,對照組選取的50例患者,年齡36~64歲,平均(48.3±5.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為(3.2±1.1)年,文化程度:小學以下8人,初中21人,高中14人,大專及大專以上7人。觀察組選取的50例患者,年齡40~61歲,平均年齡為(46.3±6.2)歲,病程1~6年之間,平均病程(3.7±1.4)年,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0人,初中22人,高中9人,大專及大專以上9人。兩組患者在手術種類、麻醉方式、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術后恢復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上采取綜合護理模式,其主要護理過程如下:①根據患者地方飲食習慣,制定個性化的食譜以滿足患者所需的營養(yǎng)。②手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方式及步驟并幫助患者解答有關手術相關的問題,增強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保持情緒穩(wěn)定。③術后耐心細致地指導并協助患者下床活動,向患者介紹下床活動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④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可對患者行足底熱敷,用溫度適中的熱毛巾將患者雙足包裹,注意毛巾溫度不宜過熱、過涼,每天1~2次至排氣。⑤根據患者不同的需要,可對患者貼心護理,包括空氣加濕、室內播放舒緩音樂等,降低患者的緊張情緒。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式后的不同時間內排氣的情況及兩組患者的術后腹脹程度,其中包括重度腹脹、中度腹脹、輕度腹脹、無腹脹[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5.0軟件分析,等級資料的差異性檢驗采取秩和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模式下的排氣情況
觀察組患者在術后48~72 h內排氣的人數較對照組高2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模式下的術后腹脹程度
對照組患者無腹脹的人數較觀察組少36.00%,P
3討論
婦科手術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腹脹、排氣困難、泌尿系感染、傷口感染及裂開等,而術后腹脹和排氣困難是出現在手術后的最常見癥狀,嚴重時可影響患者正常的生理指標,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根據相關資料顯示[4],導致術后腹脹的常見原因包括以下幾點:物對腸管的抑制作用;手術的操作直接刺激腸管及腸系膜可抑制胃腸道的正常功能,使腸管蠕動速度和頻率減弱;術后電解質紊亂等,均可影響到患者的腸道功能而造成腹脹[5]。女性患者對疼痛較敏感,術后緊張呼、吸頻率的增加和術后咽入大量氣體,導致腸黏膜因吸收氣體不暢而使腹脹加重,而行婦科手術的患者往往因懼怕疼痛而減少活動時間,延長恢復進程[6,7]。
研究表明,術后排氣是評估患者身體恢復的重要指標,排氣過晚會造成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其中包括休息狀態(tài)欠佳、患者精神緊張、營養(yǎng)失調、傷口延遲愈合等,此類并發(fā)癥均可影響手術成功率[8,9]。我院現通過加強原有的基本護理模式,對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所得臨床效果較顯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術后48~72 h內排氣的人數較對照組高。表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完善護理措施是改善患者排氣不暢的必要手段。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輕度腹脹的人數較觀察組多。且經過圍術期的綜合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婦科術后發(fā)生腹脹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發(fā)生腹脹的概率。此結果表明,在基礎護理模式下的患者易產生輕度腹脹,且更易給患者帶來身心上的痛苦[10-20]。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護理模式護理婦科手術后的患者,可使患者腸蠕動恢復時間縮短,幫助患者早期進食,維持體內所需營養(yǎng),縮短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敏,呂麗華,徐慶娜,等. 剖宮產術后腹脹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0):940 - 41.
[2] 王雪雪. 預防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24):266-267.
[3] 李華. 婦科腔鏡婦女術后腹脹的手法護理[J]. 中國醫(yī)療前沿,2007,2(21):119-120.
[4] 宋春輝,李桂,崔樹星,等. 中藥敷臍療法對經腹術后婦女胃腸功能恢復及T細胞亞群變化的影響[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10(1):5-6.
[5] 梁雪芳,劉春麗. 婦科腹部手術后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聚類研究[J]. 陜西中醫(yī),2008,29(3):259-260.
[6] 楊曉暉,楊曉玲,陳梅. 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婦女術后腹脹的效果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43-44.
[7] 陳青,鄒芝香. 中藥熱敷包預防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 中醫(yī)藥導報,2011,17(7):99-100.
[8] 李俊艷. 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 5(18) :184-185.
[9] 楊曉暉,楊曉玲,陳梅. 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腹脹的效果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 8(10) :43-44.
[10] Knut Magne Augestad, Conor P Delaney, Postoperative ileus:Impact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 ,16(17): 2067-2074.
[11] Liao CY, Tasi RS, Ding DC. Gynecological surgery caused vesicovaginal fistula managed by Latzko operation[J]. 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12,51(3):359-362.
[12] Wang B, He KH, Jiang MB, et al. Effect of prophylactic dexamethasone on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meta-analysis[J].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2011,21(3):397-402.
[13] Feng XM, Li J, Wu Y. Effect of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evaluated by bispectral index[J].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0,30(2):150-152.
[14] Barba E, Quiroga S, Accarino A, et al. Mechanisms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severe intestinal dysmotility: abdomino-thoracic response to gut retention[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3,25(6):e389-e394.
[15]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Discussion and Diagnosis)[J]. Acta Paediatr,2013,102(6):661-662.
[16]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Case Presentation[J]. Acta Paediatr,2013,102(6):562-563.
[17] Pinto JM, Cheung V, Zheng M, et al. Visual diagnosis: unremitting fever and right-sided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a 7-week-old girl[J]. Pediatr Rev,2012,33(12):e76-e79.
[18] Salgado BS, Monteiro L N, Grandi F, et al. What is your diagnosis? Ascites fluid from a dog with abdominal distension[J]. Vet Clin Pathol,2012,41(4):605-606.
[19] de Benedictis FM, Gatti S.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an infant[J]. Gastroenterology,2012,143(5):e4-e5.
關鍵詞:腹腔鏡;胃切除術后;膽囊結石;圍手術期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 patients after gastrectomy. Methods 32 gallston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fter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gastrectomy and the nursing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in their operation periods. Results 32 cases were cured and they were no abdominal hemorrhage and infection of incision. Two of the cases was bile leakage and then recovered after drainage. All of them were in hospital 3-10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y were regularly followed up and they recovered well. Conclusion For the postgastrectomy gallstone patients in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t can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before operation, make adequat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do close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during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ing the patients recovery.
Key words:Laparoscopy; Gastrectomy; Gallstone; Peri-operation period nursing
胃切除術后會導致膽囊結石發(fā)病率增加,其發(fā)病率為14.5%~22.1%。高出正常人群10%[1]。其發(fā)病機制與術中迷走神經損傷、術后膽囊收縮素釋放下降、術后體重快速下降等有關。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點,現已成為治療膽囊結石的首選術式。精心的圍手術期護理是患者痊愈的關鍵。我院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胃切除術后膽囊結石患者32例,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有胃切除病史的LC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齡35~74(45±6)歲,其中全胃切除4例,遠端胃大部切除畢Ⅰ式吻合[2]12例,畢Ⅱ式吻合8例,胃部分切除8例。胃疾病的分類:胃癌16例,胃潰瘍伴嚴重并發(fā)癥12例,胃惡性間質A4例。LC術原因:單純膽囊炎和并膽囊結石20例,膽囊息肉伴膽結石8例,膽囊結石伴膽總管結石4例。全組距前次胃部手術時間間隔為11個月~5年,平均(36±10)個月。20例既往胃惡性腫瘤術后患者,術前完善輔助檢查,以排除腫瘤無復發(fā)轉移。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LC,手術時間35~65min(45±7)min。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者4例先行ERCP下取膽總管結石,成功后行LC。
1.3護理
1.3.1術前護理
1.3.1.1心理護理 由于本組患者病情較復雜、兩次手術間隔短、多數體質虛弱,故多心存顧慮、甚至悲觀的情緒。通過耐心講解開導、應用多媒體或術后患者現身說法,使其減輕顧慮、增強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3.1.2營養(yǎng)狀況的評估 胃切除術后容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可使LC術后并發(fā)癥增加。本組有24例術前體質量減輕35g/L[3],評估為營養(yǎng)不良者。術前給予低脂高蛋白p高熱量p富合維生素p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其中有8例輔以腸外營養(yǎng),經過5~10d,營養(yǎng)不良糾正后,行LC。
1.3.1.3皮膚準備 按上腹部手術范圍備皮。但需用棉簽蘸松節(jié)油徹底清除臍內的積垢,再用碘伏消毒。因LC第一戳口靠近臍緣,若臍部消毒不徹底易發(fā)生感染。
1.3.2術中護理
1.3.2.1術中體溫控制 有研究顯示[4],低體溫是獨立的切口感染的風險因子。手術室溫度一般保持在25℃左右,濕度保持在60%~70%。術中注意加溫輸入的液體和血液,使用電子液體加溫儀將輸出端的液體加溫至30℃~35℃,不能超過37℃,以免破壞血液成分[5]。
1.3.2.2術中監(jiān)測 術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患者在術中的液體出入量和出血情況,準備應對中轉開腹現象的發(fā)生。
1.3.3術后護理
1.3.3.1 LC后的基礎護理 給予吸氧,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詢問和分析患者所述的不適,觀察創(chuàng)口敷料情況、患者面色及精神狀況等等。警惕發(fā)生LC后最兇險的并發(fā)癥-腹腔內出血。
1.3.3.2惡心、嘔吐的護理。若發(fā)生嘔吐,立即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的嘔吐物,防止發(fā)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本組有12例術后出現嘔吐,程度輕微的2例休息后好轉。10例肌注胃復安10mg后,隨即緩解。
1.3.3.3引流管的護理 確保引流通暢,觀察記錄引流液的性質和量。本組中,護士發(fā)現2例患者引流管內流出約15ml黃綠色液體,及時報告給醫(yī)生,后經確認為膽瘺。
2 結果
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術后無出血及切口感染,2例膽漏,經引流后痊愈。住院時間3~10(5±2)d。
3 討論
由于胃切除術后腹腔內多有不同程度的粘連,這無疑會加重LC中的損傷,同時也增加了LC后腹腔內出血和膽瘺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護士通過觀察患者的一般狀況、詢問患者的不適、監(jiān)測生命體征,檢查創(chuàng)口敷料和引流管情況,??梢栽诘谝粫r間發(fā)現患者出現的并發(fā)癥。本文出現的2例膽瘺者,是護士首先發(fā)現,及時協助患者取半臥位,使膽汁充分引流;更嚴格無菌更換引流袋等操作;延長患者禁食水的時間,以減少膽汁分泌;后經醫(yī)護人員共同采取一系列相應措施,避免了因為膽汁在腹腔內擴散而引起更嚴重的并發(fā)癥。
本組患者術后都給予持續(xù)吸氧6h,4L/min.有研究表明[6],提高吸氧流量能降低Lc后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率。LC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為53%~72%[7]。本組發(fā)生率為37.5%(12/32),較文獻報道的低,可能與給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有關。LC后應該常規(guī)給予吸氧,腹腔內殘留CO2溶解導致的酸性環(huán)境在很長時間都對腹膜和膈肌有刺激作用,引起惡心、嘔吐,吸氧能加速CO2的排出[8]。
參考文獻:
[1]Kodama I,Yoshida C,Kofuji K,et al.Gallstones and galldballer disorder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J].IntSurg,1996,81:36-39.
[2]張建中,主編. 外科學[M]. 第2版. 西安: 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11:315-317.
[3]付歡英,楊芳,朱玲,等.胃癌患者新輔助放化療后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6A):44-46.
[4]Flores Maldonado A,Medina Escobedo CE,Rius Rodriguez NM,et al.Mild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and the risk of wound infection[J].Arch Med Res,2001,32:227-231.
[5]程秀卿.術后患者術中低體溫的相關有上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7(35B):29-30.
[6]征桂榮.不同吸氧流量對改善LC術后胃腸道反應的效果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6:1273.
【關鍵詞】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 圍手術期護理; 康復訓練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是小兒比較常見的畸形之一,以后脫位多見,出生時即存在,女多于男,約6:1,左側比右側多一倍,雙側者較少。主要由于髖臼、股骨頭、關節(jié)囊、韌帶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fā)育不良或異常,導致關節(jié)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此外,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髖關節(jié)過度屈曲,也可導致本病,另外遺傳因素也較明顯。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兒外科收治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患兒20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兒外科收治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患兒20例,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齡1歲半~3歲。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在全麻下行手術復位并配合術后康復訓練。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向患兒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使其認識到盡早手術的重要性,消除其緊張心理,以獲得積極的配合,接受治療,并做好相應的術前指導。
2.1.2 術前準備
2.1.2.1 飲食護理 所有患兒均給予高蛋白、多維生素、高熱量飲食,以增強體質,利于術后恢復。
2.1.2.2 做好術前準備 患兒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后須做好術前準備,包括術前一日備皮、剪指甲、做皮試,術前6小時禁飲食。
2.1.2.3 患兒進入手術室后,病房還要準備好監(jiān)護設施如監(jiān)護儀、氧氣、吸痰器等。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⑴注意生命體征,測T、P、R、BP至平穩(wěn)。⑵注意石膏的護理,觀察趾端血運情況(皮膚溫度、顏色、感覺、活動度、毛細血管搏動征等。⑶大小便的護理:多飲水,防止泌尿系感染;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⑷注意刀口滲血情況。⑸皮膚的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特別是患兒趾端的清潔,便于觀察肢端循環(huán)。定時協助患兒更換,每日翻身3~4次,保持床單清潔干燥,保護患兒骨突處及受壓部位,石膏邊緣應整齊和光滑,內墊要超出石膏邊緣。
2.2.2 術后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3天,防止感染。
2.2.3 康復訓練指導 ⑴患兒術后行髖人字石膏固定后攝X線片檢查,觀察手術效果,一周后戴石膏出院,指導家長置患兒舒適,給予被動活動石膏外遠端關節(jié),主要為足趾背伸、趾屈活動。⑵患側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先健側后患側。⑶術后2個月門診隨訪,如X線顯示髖關節(jié)復位恢復良好,可去除石膏在床上活動 ,練習屈髖、屈膝以及髖關節(jié)背伸,禁止患肢內收和內旋。⑷手術后3個月及4個月左右再次門診復查,如X線顯示髖關節(jié)復位恢復良好,患兒可下床活動,做下蹲動作,練習髖膝的屈曲活動,每次30分鐘,每天2-4次,但忌跑、跳。⑸對于髖關節(jié)切開復位加有股骨短縮者,2個月后去除石膏,可床上活動,3個月后門診復查,如恢復良好,可下床活動。
3 結果 20例患兒均手術成功出院,術后隨訪半年,患兒均完全康復,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膿胸支氣管胸膜瘺是肺切除術后嚴重并發(fā)癥之一,目前結核性毀損肺、抗藥性結核病肺切除術后的支氣管胸膜瘺發(fā)生率可達5%~10%[1]。術后多表現為體溫異常、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加重、咳膿痰、血痰,胸腔引流管持續(xù)排出大量氣體[2]。一旦發(fā)生,患側胸腔迅速感染,早期行胸腔閉式術,部分患者可自愈,對于瘺口較大,感染較重,出現限局性膿氣胸的患者,多難以自愈,臨床多采用胸廓成形術來治療。通過萎陷療法達到消滅膿腔的目的。2005~2011年收治肺切除術后膿胸支氣管胸膜瘺患者7例,均施行胸廓成形術,在術前及術后進行了完善的護理,所有病例均順利康復出院,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7例,包括全肺切除3例,肺葉切除4例;男5例,女2例,年齡22~59歲,術前均有咳嗽,咳膿痰,患側臥位加重,膿血痰2例,術前均根據化膿菌藥敏給予抗炎治療及抗結核治療,全組術前均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糾正貧血或低蛋白血癥,待全身情況改善,結核中毒癥狀消失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胸廓成形術治療,術后通過完善的圍手術期護理,均痊愈出院。
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患者因第1次手術出現并發(fā)癥,心理打擊大,對治療喪失信心,身體未完全恢復,術前又可能出現的結核中毒癥狀,營養(yǎng)不良等病況,患者的情緒容易焦慮、敏感,甚至有自殺傾向。對這類患者的心理障礙應高度重視,加強與他們溝通,了解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心理狀況十分重要。對此,適時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講解手術和各種治療、護理的意義、方法、過程、如何配合、注意事項,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
術前營養(yǎng)支持:患者因病程較長,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又經過一次手術打擊,多數患者出現食欲不佳,營養(yǎng)不良,貧血或低蛋白血癥。我們進行飲食健康教育,鼓勵患者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適當給予輸血、血漿或人血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術前呼吸道護理:術前至少戒煙2周,保持口腔衛(wèi)生,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術后肺不張、肺部感染發(fā)生的可能。配合醫(yī)師根據痰菌培養(yǎng)結果,對必要使用廣譜抗生素者施以相對應的藥物使用教育和完善護理。加強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時更換引流瓶,控制呼吸道感染。
呼吸功能鍛煉:由于胸廓成形術后要有7周左右嚴格加壓包扎[3],對肺功能及循環(huán)功能影響較大,術前1周予胸帶加壓包扎胸部,使患者初步適應。訓練患者進行有效咳嗽、排痰,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必要時使用呼吸功能鍛煉器,以增加肺通氣容量,改善低氧血癥。
術前準備:術前1天備皮,抽血做血交叉。術前晚灌腸,禁食,術晨留置導尿?;颊咝g后需在外科術后監(jiān)護室觀察3天,術后胸腔引流管流置時間較長,起床活動不便,因此術前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排便、排尿,有助于患者適應術后習慣改變。
術后護理
及引流管的護理:①患者平臥至完全清醒和血壓平穩(wěn)后6小時改取半臥位以利于胸腔引流管引流。②術后前3小時詳細記錄每小時胸腔引流液的量、顏色及性狀。③定時擠壓胸腔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血凝塊堵塞管腔掩蓋出血情況。④如出現每小時引流液超過100ml,應及時報告醫(yī)師。⑤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每天檢查引流管連接有無漏氣。⑥定期更換引流瓶以保證胸腔引流管內的密封無菌環(huán)境。
生命體征的護理:患者術后要求嚴格加壓包扎,限制患者呼吸,心臟負荷加重,易出現呼吸、循環(huán)功能衰竭。術后應專人護理,呼吸、脈搏、血壓,每15~30分鐘監(jiān)測1次,麻醉清醒后,每30分鐘監(jiān)測1次,平穩(wěn)后可逐漸延長,胸廓成形術創(chuàng)傷較一般開胸手術大,導致術后滲血量較多。如發(fā)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匯報醫(yī)師給予處理。
呼吸道護理:術后1~2天內給予面罩霧化加壓吸氧,氧流量4~6L/分,注意觀察患者呼吸頻率,節(jié)律,有無氣促、反常呼吸等表現,因患者術前均有反復咳嗽、咳痰等感染癥狀,術后給予化痰藥霧化吸入3~5次/日,每次15~20分鐘,可稀釋痰液并協助患者咳嗽,排痰,對術后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的患者,給予纖支鏡吸痰,預防呼吸道感染。
疼痛護理:胸廓成形術創(chuàng)傷面較大,且術后要嚴格加壓包扎,故術后患者疼痛較劇烈。因此,患者術后不愿做深呼吸及咳嗽、咳痰,盡早采用舒芬太尼微量泵靜脈維持鎮(zhèn)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必要時可予哌替啶肌注止痛。同時做好心理疏導,避免因心理因素而導致疼痛加重。
胸部包扎護理:胸廓成形術后胸部加壓包扎是關系到手術的成敗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包扎過緊,局部皮膚出現缺血壞死,術后上肢回流受阻出現水腫等。包扎過松,容易出現反常呼吸危及生命,胸內殘腔無法消滅,手術容易失敗。所以要隨時觀察胸部加壓包扎的松緊度,協助醫(yī)生進行調整。
飲食護理:術后6小時完全清醒后可先給予少量溫開水,無嗆咳后可進少量流食,不宜過多,防止嘔吐后造成吸入性肺炎,以后遵醫(yī)囑。
康復訓練:因胸廓成形術后疼痛較劇,加上加壓包扎,患者手術側上肢活動部分受限,在鎮(zhèn)痛的基礎上鼓勵患者術后第2天進行抬肩、抬臂、手達對側肩部、舉手過頭或拉床帶活動,可預防術側肩關節(jié)強直,有利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栓形成。身體條件允許盡早下床活動,有效避免了深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討 論
因長期結核治療,藥物對機體損害重,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差,且患側胸腔多伴有混合感染,為治療增添了許多困難。而且患者以往受過一次手術打擊,擔心手術再次失敗,心理負擔加重,情緒容易出現焦慮、敏感,甚至有拒絕治療或自殺傾向。手術治療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理質量。我們重點進行術前的心理護理、術前的營養(yǎng)支持、呼吸功能鍛煉及術后疼痛的對癥處理、胸部加壓包扎護理,這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是保證手術成功,術后康復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唐神結,高文.臨床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62.
關鍵詞:喉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喉癌按癌腫所在部位可分成三個不同類型:聲門上型。聲門型和聲門下型。喉癌可分為:I期、II期、III期、IV期。喉癌近年來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男性較女性多見。喉癌的發(fā)生與吸煙、酗酒、長期吸入有害物質及狀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目前對喉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手術創(chuàng)傷大、容易引起并發(fā)癥,且患者暫時不能發(fā)聲給患者身心帶來巨大的壓力。急需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手術成功率。本文重點對喉癌的圍手術期護理進行綜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共收治喉癌患者21例行手術治療。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齡39~81歲,平均年齡62歲,喉癌發(fā)病率男女比例為7∶1,其中行部分喉切除術18例,全喉切除術3例。
1.2方法
1.2.1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喉癌的發(fā)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趨勢,發(fā)病率約占全身腫瘤的1~5%,在耳鼻喉科領域中僅次于鼻咽癌和鼻腔,鼻竇癌,居第3位。好發(fā)年齡為50~70歲。男性較女性多見。我國東北地區(qū)為喉癌高發(fā)區(qū)。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喉癌的發(fā)生與吸煙、酗酒、長期吸入有害物質及狀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
1.2.2喉癌的健康評估 健康評估其目的在于識別患者的護理需要、臨床問題或護診斷,作為選擇護理干預方案的基礎,以及評價治療和護理的效果[1]。
1.2.2.1常用癌癥的評估量表 常用評估量表QLQ-52由52項指標構成,反映了癌癥患者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及環(huán)境、精神支柱和滿意度6個方面評價我國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1.2.2.2喉癌的頸部檢查 喉癌的頸部檢查包括對喉體外形和頸淋巴結的檢查。對頸淋巴結觸診,應按頸部淋巴結的分布規(guī)律,從上到下,從前向后逐步檢查,弄清腫大淋巴結的部位及大小。
1.2.2.3癌的影像學檢查 ①X線檢查:X線喉側位片及喉頭正位體層片可以明確病變的大體部位、大小、形狀及軟骨、氣管或頸椎前軟組織變化情況;②CT、MRI檢查:明確腫瘤生長范圍和有無喉外侵犯,以及頸淋巴結轉移情況。頸部超聲:輔助確定頸部淋巴結的數量、位置、性質。PET-CT 是目前對實體腫瘤病變性質和范圍判斷準確率最高的影像學檢查,但價格昂貴;③超聲波斷層掃描:用于頸部腫大的淋巴結的查出、定部位及與周圍組織關系和術后放療后隨訪檢查的一種方法。它具有無損害、方便、準確、費用低及可以反復進行等優(yōu)點。
1.2.3喉癌的治療
1.2.3.1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治療喉癌的主要手段,手術原則是首先徹底切除腫瘤,其次盡可能保留或者重建喉的發(fā)聲、呼吸功能。喉部分切除術:適用于早、中期和部分晚期喉癌。全喉切除術適用于臨床上不適宜保留喉結構的部分中晚期喉癌、原發(fā)的聲門下喉癌、復發(fā)的喉癌、下咽癌。
1.2.3.2放射治療 有多種放射源,方法有普通放射治療、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調強放射治療等,適用于:聲帶癌,單側且聲帶活動正常。病變小于1cm的聲門上癌。全身情況差,不適合手術者。病變范圍較廣,達到下咽者,可行術前放射治療,術后放射治療:通常在手術切口愈合后進行,放射治療劑量根據具體情況而定[2]。
2 喉癌的圍手術期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準備 護理人員要認真查閱資料,充分估計術前、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熟練掌握圍手術期護理,估計技巧與內容,應用整體護理模式,結合病情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而實施各項護理?;颊咝g前8h禁食,6h禁水,術前2h放置鼻飼管,留置導尿管。術前30min肌內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魯米那鈉0.1g,立芷雪2Ku。手術前1d做好頸部及口腔準備。晚上注意患者睡眠情況,適當給予鎮(zhèn)靜、安眠藥,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
2.1.2術前檢查 對喉癌患者做好常規(guī)血、尿、肝腎功能、胸部透視、心電圖檢查,應注意有無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果全身或局部出現不正常情況,均應查明原因,并給予適當治療,待機體恢復正常后方可安排手術,使患者以最佳生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治療。
2.1.3心理護理 當患者被確診為喉癌后,心理壓力與精神負擔很大。患者常出現焦慮、抑郁、恐懼、悲觀情緒,易怒悲傷、哭泣、吃不下、睡不著、血壓升高,對手術治療表現諸多疑慮[3]。此時,護士應與患者多溝通、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五心的關愛,輕柔準確的操作,使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消除種種不良心理,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使患者在心理上受到的創(chuàng)傷至最低,在社會上受到的影響降至最少,盡快回歸社會。
2.2術中護理 巡回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反應,及時發(fā)現患者的不適,或意外情況,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中嚴密止血,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確?;颊甙踩f無一失。由于麻醉導致機體保護性防護機制減弱,手術中易導致體溫偏低。因此,巡回護士應在術中持續(xù)監(jiān)測溫度變化,及時做好各項保暖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舒適與安全。
2.3術后護理
2.3.1護理 是指個體在臥位時所處的狀態(tài),患者的與疾病有密切的聯系,不同的疾病可使患者采取不同的,而且對某些疾病的診斷也很重要[4]。患者術后回到病房后,應去枕平臥8h,頭偏向一側,以利分泌物流出。全麻未清醒者,按全麻術后護理常規(guī)護理;患者完全清醒后,指導其取頭高位或半坐臥位,以利血液回流,防止術區(qū)腫脹、淤血。
2.3.2生命體征監(jiān)測 患者術后回病房護士應首先觀察氣道是否通暢,避免扭轉頸部。氣管套管系帶應松緊適度,松緊以固定帶與皮膚間能伸進一指為宜。
2.3.3氣管造瘺口護理 喉癌術后形成的氣管造瘺口,易引起肺部感染、氣道內出血及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因此,對吸氣進行加溫、加濕非常重要。術后患者的呼吸完全通過氣管套管進行,必須保持氣管套管的暢通和傷口周圍氣管套管下紗布墊的清潔。氣管造瘺口覆蓋雙層紗布簾,可增強保濕效果,使干燥的空氣濕化,并可防止未經除塵的空氣直接吸入肺部[5]。
2.3.4切口護理 預防感染關鍵是做好氣管切開護理中的無菌操作,因患者術后免疫功能低下、傷口出血、套管內分泌物較多引起,敷料污染時要及時更換,在開口紗布墊上滴敏感抗生素,以預防和治療感染,以免影響切口愈合。
2.3.5鼻飼護理 應注意飲食的質量,它直接影響傷口的愈合和全身的康復,勿食生、冷、硬、熱、辛辣刺激的食品。
2.3.6肺部感染護理 患者氣管切開后呼吸道失去咽喉的保護作用,因而容易發(fā)生肺部感染。定時清洗、消毒內套管,4次;/d霧化吸入,3次/d,以稀釋痰液;鼓勵其盡量自行將呼吸道分泌物咳出, 以利預防肺部感染。
3 結果
行喉癌手術患者21例,手術成功20例,手術成功率95%。術后高燒1例,屬于肺部感染,經術后積極治療護理痊愈。術后并發(fā)咽瘺1例,轉院治療。
4 結論
手術是治療喉癌的主要手段,而做好圍手術期護理:術前,術中和術后護理,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重要措施。它能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呂探云,主編.健康評估[M].第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2]高月平,陳畫華,李愛軍,等.喉癌患者術后放療存在的護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9,11(20):80-81.
[3]劉秀金,江淑賢,劉雪蓮. 喉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體會[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08:1289-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