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管理的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工程管理概念;工程管理特點;具體措施
Abstract: as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unceasingly thorough,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has increased, in its management of the good effect of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ject the efficiency of organization and worker quality safety. In order to avoid bad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have serious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tinuously maturity and perfec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cept; Project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K82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建設行業(yè)及項目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對工程項目而言,工程管理肩負著計劃職能、組織職能、控制職能及協調職能,關系著組織設計、組織行為及調整是否合理,關系著組織關系協調及配合關系協調的問題。面對當前工程管理效率低、組織不合理等缺陷,有必要進一步分析與論述工程管理的概念、工程管理的特點和工程管理的具體措施,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以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一、工程管理概念
工程管理是指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用系統(tǒng)工程的觀點、理論和方法對工程建設項目生命周期內的所有工作進行設計、規(guī)劃及約束,達到保證工程質量、縮短工期、實現經濟效益的生產經營目標。由此可見,工程管理并不是單純的學術問題,更關乎著工程建設項目實施的具體問題,以及實現工程管理“質量、進度、成本”三大管理與控制目標的和諧問題。
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和工程成本三大目標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既存在著矛盾又存在著統(tǒng)一。要想有效提高施工企業(yè)經濟效益,必須合理確定三大目標,找到三大目標之間的平衡點,才能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的經營管理目標。為了促進三大目標和諧發(fā)展,應當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一)工程項目計劃管理
大型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是紛繁復雜的,瞬息萬變的,沒有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完整的工作計劃難以保證所有工作有制可循、滿足工程項目施工和業(yè)主的要求。計劃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全面收集與工程項目相關的資料和數據,經過科學分析和評價后制定一份連貫的、一致的計劃書。并保證計劃書具有高度的可行性、機動性,以便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施工現場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內容,確保計劃目標的實現。
(二)確定工程管理各階段的任務及目標
為了保證工程項目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應當將工程項目實施的所有工作細化,并確定每個細化工程的任何及目標。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各項任務及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評價,及時糾正和改進工作中不良行為,保證工程項目整體目標的實現。
(三)管理和控制工程進度
工程進度作為工程項目管理三大目標之一,其管理工作從項目建設書批準之日就應當抓緊運行。工作人員應當充分分析和考慮各項施工活動之間的依賴關系,確認各項建設活動所學時間,然后制定工程進度計劃,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情況變化作出適當調整。倘若遇得大型建設項目,工程進度控制決不能僅僅控制承包商的施工進度,應當對建設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盡享控制。比如,材料采購、機械設備租賃等。
(四)管理與控制工程成本
無論發(fā)包商還是承包商,經濟效益都是其經營管理的主要目標。因此,對工程項目建設資金進行管理與控制是其關鍵環(huán)節(jié)和必要內容,也是將成本投入控制在預算范圍之內的有效措施。在工程項目成立后,相關人員應當結合工程量、定額套用及單位單價等內容計算得出工程所需的直接建設資金,加上其他間接資金匯總工程的總成本,然后編制科學的概預算,提高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在工程施工階段更要合理控制與管理工程的建設資金,進行限額投入,避免造成資金浪費或追加成本投入等不良情況發(fā)生。比如,通過有效控制設計變更減少承包商索賠等。
(五)管理與控制工程質量
質量問題一直都是工程管理的關鍵內容。如果工程質量不能得到可靠保證,導致出現較為嚴重的質量問題,不僅影響施工企業(yè)的形象,也會嚴重降低經濟效益,以及造成其他嚴重后果。因此,在項目工程整個生命周期內,都必須采取合理的、有效措施減少影響工程質量因素的發(fā)生。比如,制定質量控制技術書。
(六)其他管理
除了以上工程管理內容,人力資源、材料采購管理等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相關人員在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做好工程進度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和工程質量管理,還要做好人力資源、材料采購等管理內容。
二、工程管理特點
(一)每個工程建設項目都具有特點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驟
由于工程建設項目大多以單件形式存在,具有一次性和單件性等特征,決定了每個工程項目都具有獨特的經營管理目標。為了有效實現各個項目特點特點目標的實現,必須對其采取針對性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驟。所以說,每個工程建設項目都具有特定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驟。
(二)應以項目經理為中心運行相關管理工作
由于工程建設項目經營與管理具有較大的風險和責任,為了有效降低工程風險和提高管理效率,應以項目經理為中心,從人力、技術、設備、材料、資金等方面入手做好計劃管理、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相關工作。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當授予項目經理絕對的權利,使其能夠及時處理臨時出現的情況,有效解決各種問題。
(三)現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應用較為普遍
高速發(fā)展與進步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工程管理提供了技術水平高的、有效的管理工具,推動了它的應用及普及。比如,決策技術、網絡計劃技術等現代化管理手段在工程項目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也為工程圓滿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證。另一方面,現代項目大多是涉及多學科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依靠現代化管理手段。這也是現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在工程管理中應用較為普遍的原因之一。
(四)工程管理具有動態(tài)控制特點
實際上,工程項目實施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為了保證工程建設項目目標的實現,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采用動態(tài)管理與控制的方法,階段性地考察實際情況與計劃目標的差異。針對問題采取有效糾正措施,使項目實施逐步向最終結果逼近。因此,工程管理具有動態(tài)控制的特點。
三、工程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工程項目管理體制
為了強化工程管理效果與作用,應當在施工企業(yè)內部實行三級管理體系,即集團—公司—項目經理管理責任制。集團負責監(jiān)督執(zhí)行程序,并對其進行檢查與指導;公司負責對工程實施成果進行檢查與評價;項目經理負責工程的巨頭實施工作。當三級領導機構實現密切配合時,工程管理工作才會取得較好的成果。
(二)建立并健全工程管理制度
大型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通常是復雜的、工作量巨大的,項目實施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預料之外的情況,沒有一個健全的管理工作制度很難保證工程項目的正常實施。所以,應當建立并不斷深化經營決策管理制、隸屬公司負責制、項目經理責任制、責任追究制度等。
四、結束語
工程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具有開拓性的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證項目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無論是發(fā)包商還是承包商,作為一種經濟組織都以追求最優(yōu)化經濟效益為最終目標。因此,工程管理工作應當圍繞這一生產經營目標展開和運行。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針對不同工程建設項目采取不同的工程管理程序與方式,確保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馬敬讓. 我國工程管理現狀之淺談[J]. 河南建材,2009,(06) .
[2] 車東進,張秋月. 淺談工程管理中的三大目標控制[J]. 中國科技信息, 2010,(03) .
[3] 林魏明. 淺談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徑[J]. 廣東建材, 2011,(06) .
【關鍵詞】OBE;導游實務;課程考核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最初來源于加拿大職業(yè)教育,目前在北美及英語系國家實施并取得較好成果[1]。OBE理念在中文語境下可以理解為“產出導向”或“成果導向”教育模式,其強調以教學成果為核心,采取遞進式教學的教育理念[2]。我國高等學校教育部門正在大規(guī)模開展的專業(yè)認證,其認證標準的核心內涵就是:建構“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并持續(xù)改進!而“產出導向”則聚焦于“W習成果”,實現“學習成果”的關鍵在于課程的建設。本文在《導游實務》課程考核方式與課程達成度評價上提出一些看法:
一、應當細化考核內容、明確評分標準,科學、合理考核學習成果
在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考核方式(作業(yè)、案例分析、實踐實訓、調研報告、考試等)中,應當既有定性的考核(如集體完成的調研報告),也有定量的考核(如作業(yè)、案列分析等),最關鍵的是,考核內容必須細化,評分標準必須明確,才能科學、合理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以下針對作業(yè)、案例分析、集體調研報告分別進行細化分析:
1.作業(yè):應當針對課程知識點和能力點,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各種作業(yè)的題型,訓練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本文對《導游實務》課程的作業(yè)提出如下評分標準:首先對于不同的考核內容分占不同的權重---作業(yè)完成進度權重0.1、基本概念掌握權重0.3、解決問題方案的正確性權重0.4、是否能夠提出解決方案權重0.2。
在作業(yè)完成進度考核內容中,按以下四種方式打分:提前完成-90-100分、按時完成-75-89分、延遲完成-60-75分、補交-60分以下;在基本概念掌握程度考核內容中,同樣按四種方式打分:80%以上概念清晰-90-100分、60%以上概念清晰-75-89分、40%以上概念清晰-60-75分、40%以下概念清晰-60分以下;解決問題方案的正確性中,方案能夠解決80%以上的問題-90-100分、方案能夠解決60%以上的問題-75-89分、方案能夠解決40%以上的問題-60-75分、不能夠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60分以下;在是否能夠提出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的考核內容中,能夠基于不同原理提出多種不同解決方案,且比較有效-90-100分、只能提出一種解決方案,比較有效-75-89分、能夠提出一種或多種解決方案,但有效性不足-60-75分、不能提出解決方案-60分以下。
2.案例分析:應當圍繞課程學習目標,設計案例分析問題,以系統(tǒng)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師生交流。本文對《導游實務》課程的案例分析提出以下評分標準:與作業(yè)一樣,對于不同的考核項目分占不同的權重---資料查閱情況(權重0.2)、參與團隊討論情況(權重0.2)、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情況(權重0.4)、表達能力(權重0.2)。
在資料查閱情況考核內容中,按以下四種方式打分:查閱內容涉及80%以上知識點-90-100分、查閱內容涉及60%以上知識點-75-89分、查閱內容涉及40%以上知識點-60-75分、查閱內容涉及40%以下知識點-60分以下;參與團隊討論情況:每次都參加-90-100分、參加2/3以上-75-89分、參加1/3以上-60-75分、參加1/3以下-60分以下;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情況:能運用80%以上的知識點-90-100分、能運用60%以上的知識點-75-89分、能運用40%以上的知識點-60-75分、能運用40%以下的知識點-60分以下;表達能力:思路清晰,口齒清楚,能夠清晰表達個人觀點-90-100分、能夠表達個人觀點,但缺乏表達技巧和條理-75-89分、表述不清晰,缺乏條理-60-75分、不能表達個人觀點-60分以下。
3.集體完成的調研報告--學生團隊精神的定性評價,對于學生團隊精神的評價,本文首先提出定性評價及其對應的等級評價:很好-A、滿意-B、有待改進-C、不滿意-D。
然后提出對于集體完成的調研報告學生表現的考核內容---與其他班級的成員合作開展工作、勝任團隊成員的角色與責任、獨立完成團隊分派的工作、傾聽團隊其他成員的意見。
最后對于學生的具體表現分別進行評分:在與其他班級的成員合作開展工作方面,能積極主動開展合作-很好-A、能經常開展合作-滿意-B、能開展合作,但很少-有待改進-C、拒絕合作-不滿意-D;勝任團隊成員的角色與責任方面,能承擔角色的所有任務并主動幫助他人-很好-A、能執(zhí)行角色任務-滿意-B、執(zhí)行的角色與分派的角色不一致-有待改進-C、不能執(zhí)行團隊分派的角色-不滿意-D;獨立完成團隊分派的工作方面,獨立工作,無需提醒-很好-A、稍加提醒,即能獨立開展工作-滿意-B、需要提醒才能開展工作-有待改進-C、總是依賴別人開展工作-不滿意-D;傾聽團隊其他成員的意見方面,堅持傾聽并適當回應他人的問題-很好-A、多數時間在傾聽-滿意-B、大部分時間個人在講,很少允許別人發(fā)言-有待改進-C、個人滔滔不絕不允許別人講話-不滿意-D。
二、進行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推動課程持續(xù)改進
基于OBE理念的《導游實務》課程考核體系構建完成之后,需要對課程不間斷進行跟蹤評價,發(fā)現問題后進行糾偏,以保證學習成果的達成,達到持續(xù)改進的目的。所以所謂課程達成度評價,就是利用本課程的各類考核資料,對課程目標達成情況進行逐條評價。
進行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必須做到:
1.有明確的質量標準。即如前述,必須圍繞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習成果指標點的達成,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包括: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評分標準。
2.取得有統(tǒng)計意義的足夠樣本。根據本課程學生數量的多少,抽取具有統(tǒng)計意義(作業(yè)、案例分析、實踐實訓、調研報告、考試等)的足夠樣本數量,要求樣本中的各個檔次成績的數量比例基本均等(建議樣本數不低于總數的50%)。
3.有合理的評價依據。在對某門課程開始評價之前,由學校教務處指定專人(外系教師)對該課程的評價依據,即教學大綱、課件、考核結果(作業(yè)、案例分析、實踐實訓、調研報告、考試等)的合理性進行確認。
4.采取合理的評價方法。根據樣本提供的定性(等級)或定量(分數)考核數據,采用合理的方法對課程分目標和總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關鍵詞:精細化城市管理*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的哲學家老子在《道德經》中就說過“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而今,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的推進,城市市容逐漸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成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成為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大事,如何從小事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堅持不懈,全面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就成為擺在每一個城市管理工作者面前急需認真系統(tǒng)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城市管理精細化產生的時代背景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管理是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隨著城市化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各個方面和廣大市民對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需求趨于人性化。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共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交往、自尊和實現自我價值。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需求是豐富多樣的,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并且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發(fā)展和自身地位的提高,越來越關注人性需求的多樣性。這就要求城市管理以人為本,以人的需求為出發(fā)點,提供良好的更精細的服務產品。
二是供求的市場化。改革開放30年以來,社會供求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對滿足多樣性的精細需求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同時市場化激發(fā)了個性化、多樣性的需求。市場化為精細化服務既提供了動力,又提供了基礎。
三是管理的法制化。市場經濟就是契約經濟,要有規(guī)則和法制保障,沒有規(guī)則和法制就會失去秩序,造成“市場失靈”,從而無法使精細化服務得到保障。法制化在實體意義上保障了市場交易的公開、公正、公平,同時法律嚴密的程序也促進了各項事務運作的精細化。
四是技術的信息化。信息化是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的主要代表。信息化不僅為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基礎,也為社會關系的調整、管理方式的改進和服務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變革的平臺。
五是空間的城市化。城市化發(fā)展對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與鄉(xiāng)村的區(qū)別之一:城市的社會與經濟關系分工細致、專業(yè)化程度較高,有非常細致的供求關系;同時,由于建筑空間和人口密度的加大,環(huán)境問題對社會經濟影響也較敏感,道路河道等公共空間面臨比鄉(xiāng)村更多的訴求。所以隨著城市化空間的拓展與水平的提高對精細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總之,人性化、市場化、法制化、信息化、城市化五個方面的發(fā)展促使城市管理進入了“精細化時代”。
二、城市管理精細化的概念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它是源于發(fā)達國家(日本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企業(yè)管理理念,它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規(guī)管理的基礎上,并將常規(guī)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
具體到城市管理工作,精細化就是管理理念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的精細化、管理內容的精細化。所謂管理理念的精細化就是要轉換管理理念,變“城市衛(wèi)士”為“城市管家”,建立“大城管”理念;所謂管理模式的精細化,就是要實現適用法律的精細化和分工的專業(yè)化;所謂管理內容的精細化,就是城市管理的范圍要廣、程度要深、質量要高。
應該說,管理學要求的精細化和城市管理要求的精細化外延雖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內涵還是一致的:就是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它要求每一個管理者都要到位、盡職;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結,每天都要對當天的情況進行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處理;要求每一個步驟都要精心,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精細,做到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態(tài)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結果。
三、盛澤、*城市管理的現狀
隨著2001年8月*市城市管理局的正式成立,*的城市管理工作進入規(guī)范化管理的新階段。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指導下,*市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局和所屬的執(zhí)法(大)隊也相繼成立,城市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環(huán)境不斷美化,先后獲得了“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城市環(huán)境綜合整治優(yōu)秀城市、國家健康城市創(chuàng)建試點市、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江蘇省首批文明城市”稱號,2005年10月又通過“國家園林城市”的驗收。2006創(chuàng)建國家生態(tài)城市、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的工作全面展開。2007年11月下屬盛澤執(zhí)法大隊順利通過省級規(guī)范化隊伍建設考核驗收。盛澤大隊下屬四個中隊又同時獲得蘇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隊伍基層執(zhí)法中隊規(guī)范化建設達標中隊”的稱號。2008年8月,盛澤鎮(zhèn)中心大道和同里鎮(zhèn)中川路分別被命名為蘇州市示范路。一個既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又有現代氣息特色的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肯定成績同時,我們也應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城市管理工作滯后于城市化進程;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不夠高,信息技術的運用還不普遍;市容環(huán)境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隊伍形象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努力。
四、開展精細化城市管理建設的意義
城市管理精細化是時展的必然趨勢,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關鍵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精細化有利于完善管理機制。從城市管理精細化的概念來看,它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內容三方面,它要求形成一個“大城管”的理念,建立一個專業(yè)化的分工,實現管理的廣、深、高。這必然會促使管理機制的不斷轉變,整合政府、社會、市場和市民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促進城市管理分工專業(yè)化;實現城市管理向社區(qū)、街道的延伸。
二是精細化有利于塑造城管形象。長期以來,城市管理隊伍始終不能得到社會各方面的廣泛認同。這一方面是由于社會對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管理知識缺乏了解,缺少必要的城市管理意識;另一方面,也與城市管理隊伍工作的不徹底,不細致有一定的管理。而精細化將有利于改變這種狀況,用服務的精細化、管理的精細化和執(zhí)法的精細化,實現“服務經濟、服務城市、服務市民”的城管宗旨,塑造“以勤管城、以法管城、以理管城、以情管城、以廉管城”的城管形象。
三是精細化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管理效能的提高是實行精細化管理的根本目的?!凹毠?jié)決定成敗”,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求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狠下功夫,把經常性的工作當成精品來抓,不再以單純的美化、亮化為目標,而要實現城市管理的精品化,用一流的管理,抓精細的過程,創(chuàng)精品的結果,這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根本出路。
五、如何開展精細化城市管理工作
正如前文所述,*的城市管理工作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并正朝著精細化城市管理的目標大踏步的前進,但筆者認為要真正實現精細化還需要從精細化的概念出發(fā),實現理念、模式和內容的共同精細化。
(一)管理理念的精細化。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行動?!彼悸放c出路的關系是源與流的關系。源之不遠,流之不長;源之不豐,流之不活。思路對出路起著多方面的決定作用。對城市管理而言,管理理念就是思路,管理理念的好壞決定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壞。因此,我們必須以最先進的思想武裝管理隊伍,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建設和諧城管。一是要轉變工作思路,變“城市衛(wèi)士”為“城市管家”,樹立為人民服務,為城市服務,為社會服務,為經濟服務的理念;二是要實現執(zhí)法方式的四大轉變:從突擊式、被動式、保障迎檢式管理向制度化、常態(tài)化管理轉變;從主干道管理向次干道、街巷管理轉變;從問題成堆后管理向初期預防、預先介入管理模式轉變;從粗放式管理向責任制、精細化、數字化管理轉變;三是要樹立“大城管”的管理理念。城市管理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許多部門通力協作,共同努力。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大城管”的理念,從全局來考慮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二)管理模式的精細化。
管理模式指的是城市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管理體制、分工及適用法律等方面,它是承載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礎,是抓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實現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細化就必須首先做到管理模式的精細化。
一是理順管理體制。要理順上下級的關系,理清與相關單位的關系,實現職權明晰,責任到位。一方面,城市管理隊伍上下級隸屬關系較為模糊,往往到省一級就沒有獨立的部門,這需要通過機構改革進一步理順關系;另一方面,由于城管執(zhí)法的職權大多是從其它部門集中而來,且未真正劃轉清晰,有較多的交叉、重疊和沖突。解決這種沖突的最好辦法是變機構間問題為機構內部問題,協調處理好相互間的關系,確保城市管理工作運行的順暢。
二是實現專業(yè)化分工。組織內部的專業(yè)分工可以降低整個程序的復雜程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社會化大分工的根本原因。作為社會公共部門的城市管理隊伍也應適應這種趨勢,加強內部分工。特別是要實現管理與執(zhí)法的相對分離,做到職責清晰。從周邊城市來看,蘇州、張家港也都是如此,管理者固定于路段,執(zhí)法人員則負責一片,節(jié)約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執(zhí)法效率。
三是適用法律的精細化。法律是所有執(zhí)法隊伍的立隊根本和工作依據,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應該說城市管理工作在這方面還有很多欠缺之處。首先是法律依據亟待完善。雖然目前的管理隊伍往往要從事數百項行政執(zhí)法職能,但目前仍沒有一個完整的城管立法,連城管隊伍的性質也處于相對模糊的狀態(tài),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其次法律的適用還需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執(zhí)法程序方面。應該說,*在法律適用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出色的,實現了執(zhí)法案件的專人負責,網上審批,且數年來無一起行政復議或訴訟案件發(fā)生。但仍需進一步加強,要做到亮證執(zhí)法,規(guī)范執(zhí)法用語、執(zhí)法行為;最后,還要做好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嚴防處罰的歧親歧重。
(三)管理內容的精細化。
1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產生的背景
1.1傳統(tǒng)城市管理模式暴露出的弊端迫切需要用新的方法加以解決
我國傳統(tǒng)的城市管理模式經歷了幾十年的調整和變遷,但其弊端一直未能根除,主要體現在:
一是管理機構規(guī)模龐大、管理人員繁多、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二是管理空間劃分不明確。城市管理在總體上應統(tǒng)一,但具體工作應有明確分工。傳統(tǒng)城市管理模式缺乏統(tǒng)一調度,層次混亂,職責不清,面對不同的管理對象,或者是多龍治水,或者是無人問津互相扯皮的現象經常發(fā)生。
三是管理方式落后,過多地依賴突擊管理和運動式管理,結果經常造成管了又亂,亂了再管的局面,浪費了行政資源,降低了管理效果。
四是管理粗放,城市管理信息的獲取和處理均顯得被動和滯后,不能做到精確、高效、處理及時。
五是對城市管理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成效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及合理的、可操作性強的強化機制,對各職能部門的制約和監(jiān)督流于形式。
這些老大難問題依靠傳統(tǒng)方法已無法解決,需要尋求新的方法模式,而網格化就成為一種較好的選擇方式。
1.2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對現代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城市的發(fā)展與繁榮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從改革開放初到2004年,我國的城市化率由18%上升到42%,平均每年增加近1個百分點,內地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60個,其中人口50萬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已達94個。但是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城市規(guī)模膨脹、人口流動加速、城市地理復雜性提高、各類公共設施龐雜、設備專業(yè)化程度高、公共安全隱患增多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控制難度加大、管理問題激增。電話亭、信息亭、停車咪表、造型燈飾、景觀雕塑等新型市政設施大量涌現,私搭亂建、無照經營、施工擾民等事件層出不窮,這些新問題都對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傳統(tǒng)城市管理模式下落后的組織方式和工作方法,面對這些日益增多的城市問題只能是疲于應付,捉襟見肘。因此,改革城市管理模式,采用先進技術,創(chuàng)設新的管理方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滿足城市發(fā)展的需要。
1.3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為新模式產生奠定了技術基礎
一方面,信息化發(fā)展初見成效。2005年年底,我國政府網站達到11995個,部委、省級、地級和縣級政府網站的擁有率分別為96.1%、90.3%、94.9%和77.7%。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通,政府門戶網站日益成為政務公開的重要窗口??绮块T信息共享和業(yè)務協同穩(wěn)步推進。以“金盾”、“金稅”、“金審”、“金財”為代表的一批國家電子政務系統(tǒng)的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國土資源基礎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取得新進展。全國人口基礎信息庫已加載12.1億人口數據?;A傳輸網形成了以光纜為主要物理媒介,多種傳送技術共同構建的大容量、高帶寬、高質量的基礎網絡平臺。2005年全年新增光纜線路長度53萬km,總長度達到405萬km。另一方面,各地信息化建設方興未艾,天津市寬帶無線微波已覆蓋市區(qū),一批重大信息基礎功能平臺相繼投入使用。全市累計上網辦公項目350項;武漢市基礎信息網絡管線建設規(guī)模2.5萬km,建成了城市地理信息、國土資源信息等一批重要數據庫。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電子政務系統(tǒng)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為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奠定了技術基礎,使得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出現成為可能。
2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與特征
2.1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
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一個新興概念,人們對于它的認識不盡相同,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幾種:一種觀點認為,城市網格化管理是對資源的整合以及協同利用,它基于城市電子政務專網和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運用“3S”(RS、GIS、GPS)技術、地理編碼技術和移動信息技術,以數字城市技術為依托,將信息化技術、協同工作模式應用到城市管理中,建設網格化城市管理平臺,實現市、區(qū)、專業(yè)工作部門和網格監(jiān)督員四級聯動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資源共享系統(tǒng)。另一種觀點認為,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就是采用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結合的方式,應用、整合多項數字城市技術,研發(fā)“城管通”,創(chuàng)新信息實時采集傳輸的手段,創(chuàng)建城市管理監(jiān)督中心和指揮中心兩個軸心的管理體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從而實現精確、敏捷、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的城市管理模式。還有觀點認為,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為手段,綜合集成各種管理服務資源,在特定的社區(qū)網格內,及時發(fā)現并綜合解決各類問題,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和管理需要的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和機制。
以上觀點所處角度和概括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基本認識上是一致的。本文認為,所謂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之上的,以單元網格管理為特征的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組織、流程的總稱。與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相關的幾個概念是:
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是指在城市管理中運用網格地圖的技術思想,以一萬平方米為基不單位,將所轄區(qū)域劃分成若干個網格狀單元,由城市管理監(jiān)督員對所分管的萬米單元實施全時段監(jiān)控,同時明確各級地域責任人為轄區(qū)城市管理責任人,從而對管理空間實現分層、分級、全區(qū)域管理的方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對象作為城市部件進行管理,運用地理編碼技術,將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標定位到萬米單元網格地圖上,通過網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對其進行分類管理的方法。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信息采集器是基于無線網絡,以手機為原型,為城市管理監(jiān)督員對現場信息進行快速采集與傳送而研發(fā)的專用工具。
兩個軸心的城市管理體制:兩個軸心的城市管理體制是指通過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職能,建立城市管理監(jiān)控中心、評價中心(即城市管理監(jiān)督中心),同時建立指揮、調度、協調中心(即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形成城市管理體制中的兩個“軸心”,將監(jiān)督職能和管理職能分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
2.2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特征
與傳統(tǒng)城市管理模式相比,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獨具特征:有的學者認為,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6大特征:第一,該模式是整合管理資源的有效手段;第二,網格化管理的監(jiān)控、反饋和督辦功能;第三,可以避免城市管理中的死角和盲點;第四,事前預警性管理;第五,該模式是城市管理改革與管理現代化的一個方向;第六,有利于實現市民與政府的快速互動。也有學者認為,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5大特征:第一,由被動管理變?yōu)橹鲃庸芾?;第二,由粗放管理變?yōu)榫毠芾?;第三,變傳統(tǒng)管理為信息化管理;第四,變“小城管”為“大城管”;第五,變偏重管理為監(jiān)管并重。結合實踐考察和理論思考,本文認為,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體現在:
2.2.1數字化管理
與傳統(tǒng)城市管理模式不同,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聯系空前緊密,3S技術、海量數據存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中間件技術等共同奠定了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技術基礎,即便是處于模式最終端的“城管通”,也凝結了現代數字技術的結晶。在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框架內,科學技術與現代管理理念有機地合為一體,實現了工具理性與社會理性的高度統(tǒng)一,并最終共同為管理實踐服務。
2.2.2閉環(huán)式管理
傳統(tǒng)城市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效果經常是力度很大,結果很差,其原因之一是管理系統(tǒng)內信息的單向傳遞,政令頻出,但忽視了結果控制,最典型的是一陣風似的運動式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在控制論上屬于典型的開環(huán)控制(OpenLoopControl)。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了監(jiān)管分離的兩極城市管理體制,監(jiān)督中心既負責信號輸入,也負責評價結果,對整個管理系統(tǒng)起到全面控制功能,同時,社會公眾的意見構成了監(jiān)督評價體系的一部分,各個城市管理部門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監(jiān)督,管理系統(tǒng)實現了閉環(huán)控制。
2.2.3精細化管理
精細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過管理的細化和深化,明確各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控制點,建立合理、高效、不斷優(yōu)化的業(yè)務流程。精細管理是現代管理的發(fā)展方向和本質要求,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正是一種精細化的管理。例如,北京市東城區(qū)將所有城市部件分為6大類56種168339個,每個部件小到井蓋、路燈、郵筒、果皮箱、行道樹,大到停車場、工地、立交橋、電話亭、公廁,全都有自己的身份代碼,每個監(jiān)督員對自己管理區(qū)域內的城市部件的數量、位置、所屬社區(qū)、管理部門都能脫口而出,新模式下問題處理時間已精確到秒。這充分說明,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擺脫了傳統(tǒng)城市管理粗放、滯后的缺點,向精細化方向不斷發(fā)展。
2.2.4動態(tài)化管理
傳統(tǒng)城市管理模式在信息獲取上基本處于靜止、被動的狀態(tài),往往是在一類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帶來惡劣影響之后,城市管理工作才跟上來,因此也就有了所謂的“突擊式管理”、“運動式管理”。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有網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作為技術支撐,實現了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動態(tài)監(jiān)控。單元網格內一旦某一城市部件出現問題,會在第一時間被發(fā)現,第一時間被解決,第一時間被反饋,第一時間被檢驗。城市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實現了準確、及時的動態(tài)化管理。
3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構成
結合各地目前的實踐情況來看,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構成包括幾點:
3.1管理方法
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之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應用了與傳統(tǒng)模式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3.1.1運用單元網格管理法
“網格”是指為實現精確、敏捷管理而劃分的基本管理單元。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在城市管理中運用網格地圖的技術以大體相當于1萬m[2]的面積為一個獨立的管理單元,各個單元互相連接,形成不規(guī)則邊界線的網格管理區(qū)域;對網格中的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管理資源、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共享;由城市管理監(jiān)督員對所分管的網格實施全時段監(jiān)控,同時明確各級地域責任人為該轄區(qū)城市管理責任人,從而在縱向上實現對管理空間的分層、分級、全區(qū)域管理。北京市東城區(qū)在實行單元網格管理過程中,根據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區(qū)劃現狀,在大比例尺地圖上按照現狀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對象整體性等原則,把全區(qū)25.38km[2]的范圍劃分為1652個網格單元,從而在空間層次上形成4個遞進的、逐漸細化的管理層面,每個層面都有明確的城市管理責任人。第一個層面是指東城區(qū)整個區(qū)域,城市管理的責任人是區(qū)政府;第二個層面是10個街道,責任人是街道辦事處;第三個層面是137個社區(qū)、責任人是社區(qū)居委會;第四個層面是網格單元、責任人是駐地單位和門前三包負責人。
3.1.2運用城市部件管理法
該方法是指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對象作為城市部件進行管理,運用地理編碼技術,將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標定位到萬米單元網格地圖上,通過信息平臺進行分類管理。在勘測和定位標圖的基礎上,按照不同功能,將全部城市部件分類建立數據庫。對每個部件加以編碼,標注在相應的單元網格圖中。這些編碼相當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證”,部件的名稱、現狀、歸屬部門和準確位置等信息都可以通過其編碼在信息平臺中查到。上海市盧灣區(qū)把區(qū)內所有的城市管理對象,包括市政基礎設施、城市公用事業(yè)、房產、城市環(huán)境、城市園林綠化、城市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城市建筑等等都作為城市部件進行管理。盧灣區(qū)請專業(yè)部門對城市部件進行了勘探普查、定位標圖,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分為5大類84種,建立了多個數據庫。其中公用設施類有46種,道路交通類有22種,環(huán)衛(wèi)環(huán)保類有6種,園林綠化類有9種,其他設施1種。將每個部件都賦予12位的代碼,標注在相應的萬米單元網格圖中,相當于它的“身份證”。只要輸入任意一個代碼,都可以通過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在監(jiān)督中心和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它的名稱、現狀、歸屬部門和準確位置的信息。
3.2信息采集工具的廣泛應用
信息采集工具廣泛應用是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證及時發(fā)現問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北京市海淀區(qū)將視訊采集技術作為發(fā)現問題的重要工具——安裝在某一單元格內的攝像設備采集的信息可實時傳送到視頻監(jiān)控中心,從而實現對管理對象的實時監(jiān)控。城市管理監(jiān)督員普遍采用的信息采集器是專為快速采集與傳遞現場信息而研發(fā)的專用工具。該工具以手機為原型,裝有網格化地圖,具備接打電話、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圖片采集、表單填寫、位置定位、錄音上報、地圖瀏覽、單鍵撥號、數據同步等10項主要功能。被形象地稱為“城管通”監(jiān)督員可以通過“城管通”,對城市部件、事件發(fā)生的問題進行拍照、錄音,并將有關信息發(fā)往城市管理監(jiān)督中心;也可以通過“城管通”接受監(jiān)督中心的指令,對有關城市部件問題的處理情況進行核查,實現了信息的實時傳輸。熱線電話、互聯網等渠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3.3組織設計
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組織體制方面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建立兩個軸心,實現監(jiān)管分離。其中一個軸心是指“監(jiān)督軸心”,“監(jiān)督軸心”的職責是發(fā)現問題、傳遞問題信息,并對問題解決情況做出評價;另一個軸心是指“調度軸心”,“調度軸心”的職責是接收監(jiān)督軸心傳遞的問題信息,繼而通過指揮調度解決問題。具體做法上,不同地區(qū)略有差異。北京市東城區(qū)通過對各部門城市管理職能的整合,分別建立了城市管理監(jiān)督中心和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前者即“監(jiān)督軸心”,后者即“調度軸心”。監(jiān)督中心下設3個中隊轄10個分隊,每個分隊負責一個街道的管理范圍。招聘了400多名城市管理監(jiān)督員,每個監(jiān)督員負責巡查大約12個網格單元,18萬m[2]和1400個城市部件。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是在市政管理委員會基礎上建立的,負責指揮、調度、協調與城市管理工作有關的27個專業(yè)部門和10個街道辦事處的有關單位。兩者在空間安排、人員配置上都是截然分開的;北京市海淀區(qū)根據自身特點采取了視頻指揮調度中心、城市管理監(jiān)督指揮中心、行政事務呼叫中心“三心合一”的組織設計,通過空間合并和功能整合、實現了“監(jiān)管分離”的同時降低了轉換成本。
3.4管理流程
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實現了管理流程再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反饋控制系統(tǒng)(見圖1)。
新的管理流程在各地區(qū)實行情況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概括為6個環(huán)節(jié),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務派遣、任務處理、處理反饋、核實結案和綜合評價。具體程序是:每個單元網格內的監(jiān)督員、視訊采集設備、責任單位(個人)等作為收集信息的主體,將發(fā)現的問題通過一定渠道向監(jiān)督中心報告。同時監(jiān)督中心也可以通過熱線電話、特別服務電話以及網站等渠道了解社會公眾和媒體反映的有關問題。監(jiān)督中心得到這些信息后,立即進行甄別、立案,并將相關案卷批轉到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的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根據問題歸屬,立即派遣相關的專業(yè)部門到現場進行處理,如果是市屬部件發(fā)生問題,指揮中心則協調市級部門進行處理;專業(yè)人員處理完畢后,通過專業(yè)部門向指揮中心報告處理結果;由指揮中心將處理結果反饋給監(jiān)督中心;監(jiān)督中心收到反饋結果后,立即派出監(jiān)督員進行現場核查,處理結果和現場核查兩方面的信息一致后給予結案。同時,在處理過程中,信息平臺可以自動生成有關數據資料,作為考核評價有關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據。
3.5監(jiān)督評價
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依托信息平臺,建立了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的監(jiān)督評價新體系。所謂內部評價,就是按照設計的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根據信息平臺自動記錄的有關數據資料實時生成評價結果。所謂外部評價,就是對信息平臺記錄數據不能反映的指標,由有關人員按照要求征求市民和相關方面的意見,進行主觀評價。評價對象包括城市管理監(jiān)督員、專業(yè)管理部門、監(jiān)督中心、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以及區(qū)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qū)居委會、駐地單位和門前三包負責人等四級責任主體。各項評價指標均以五級計分法進行測評,并通過不同的顏色顯示在相應的網格圖中,在監(jiān)督中心和指揮中心的電子屏幕上實時公布。
4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關鍵技術
4.13S技術
3S即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遙感(RS)三項技術的縮寫。地理信息系統(tǒng)是一種采集、存儲、管理、分析、顯示與應用地理信息的計算機系統(tǒng),是分析與處理海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通過對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的應用可以做到對城市部件管理的“一目了然”,實現了圖文一體化的協同工作環(huán)境。全球定位系統(tǒng)是一種以空間為基礎的導航系統(tǒng),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地為海上、陸地、空中和空間的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時間信息。遙感是一種利用物體反射或輻射電磁波的固有特性,通過觀測電磁波識別物體及物體存在環(huán)境條件的技術。遙感能及時提供準確、綜合和大范圍內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的各種資源與環(huán)境數據,利用航空遙感技術,可以獲得城市遙感圖像信息,實現城市管理信息可視化。
4.2分布式數據庫及分布式計算技術
分布式數據庫是由相互關聯的數據庫組成的系統(tǒng),它是物理上分散在若干臺互相連接著的計算機上,而邏輯上完整統(tǒng)一的數據庫。它的物理數據庫在地理位置上分布在多個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的計算機網絡中,對于每一用戶來說,他所看到的是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模式。分布式數據庫的設計需要用到分布式計算技術。從概念上講,分布式計算是一種計算方法,在這種算法中,組成應用程序的不同組件和對象位于已連接到網絡上的不同計算機上。用于城市管理的數據位于不同地區(qū)、不同部門的系統(tǒng)或者數據庫中,因此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tǒng)需要用分布式計算技術來構建異構的分布式數據庫。
4.3網格及網格計算技術
互聯網把各地的計算機連接起來,網格則把各種信息資源連接起來。而網格計算則是把計算機和信息資源都連接起來。在網格計算中,資源是分布的,資源及其提供者也是分布的。在城市的網格化管理中,各種計算資源和信息資源異構分布在不同地區(qū)和不同部門,網格和網格計算技術對信息處理一體化、信息資源共享與協同工作將起到重要作用。
4.4構件與構件庫技術
構件是被用來構造軟件可復用的軟件組成成分,可被用來構造其他軟件,它可以是被封裝的對象類、類樹、功能模塊、軟件構架、分析件、設計模式等。應用構件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軟件開發(fā)的質量和效率。構件庫是把一組功能和結構有聯系的一組構件組織在一起形成的有機的系統(tǒng),可以對組件進行查詢、管理、編輯等,類似于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tǒng)有許多結構和功能差異很大的子系統(tǒng),需要用到不同的數據庫和軟件系統(tǒng),因此在系統(tǒng)開發(fā)過程中構件和構件庫技術的使用將大大提高系統(tǒng)的開發(fā)效率。
4.5中間件技術
中間件是位子平臺(硬件和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之間的通用服務,這些服務具有標準的程序接口和協議。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和硬件平臺,它們可以符合接口和協議規(guī)范的多種實現,具有易集成、易移植、高可靠、易使用等特點,可分為數據庫中間件、遠程過程調用中間件、面向消息中間件、基于對象請求中間件和事務處理中間件。中間件技術能夠將分布式的、多層的應用系統(tǒng)集成為一個高效的整體,使其更高效、靈活地運轉。
4.6地理編碼技術
地理編碼是基于空間定位技術的一種編碼方法,它提供了一種把描述成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轉換成可以被用于系統(tǒng)的地理坐標的方式。在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tǒng)中用到許多不同部門和類型的數據,地理編碼技術對于這些信息資源的集成和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4.7移動GIS(MGIS)技術
移動GIS系統(tǒng)主要由移動通信、地理信息系統(tǒng)、空間定位信息服務(LocationBasedService,簡稱LBS)和移動終端四個部分組成。移動GIS作為一種服務系統(tǒng),當用戶與現實世界的一個模型交互時,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這個模型會動態(tài)地向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務??梢?,移動GIS具有以下特點:(1)移動性;(2)動態(tài)(實時)性;(3)強大的應用服務支持;(4)對位置信息的依賴性;(5)移動終端的多樣性。在城市網格化管理中,指揮中心利用移動GIS技術可以隨時了解網格管理員的位置信息及工作路線,網格管理員則通過PDA手機可以自動獲取自己所處位置周圍的基礎地理信息。
5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作用和意義
5.1明顯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北京市東城區(qū)自2004年10月24日系統(tǒng)投入運行以來,政府系統(tǒng)本身對城市管理問題的發(fā)現率達到90%以上,而過去只有30%左右;任務派遣準確率達到98%;問題處理率為90.09%,問題平均處理時間為12.1小時,而過去要1周左右;結案率為89.78%,平均每周處理問題360件左右,而過去每年只能處理五六百件,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上海市長寧區(qū)網格化城市管理系統(tǒng)自2006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行以來,三個月內有效立案16391件,按時處置結案16249件,處置完成率為99.1%。上海市城建熱線平臺針對盧灣區(qū)的公眾投訴量明顯下降,2005年11月重復投訴率為零,盧灣區(qū)內各條城建熱線的投訴量也同比下降50%左右。武漢市網格化城市管理系統(tǒng)2005年10月18日建成投入試運行,截至2006年4月13日,立案13210件,結案率達80%以上,日均處理事件100余件。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了高效、精確。
5.2有效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
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之上,一方面,數字化的信息傳送方式使得管理成本有效降低,同時,信息傳遞的快速準確使得各類損害、危險能夠在第一時間被發(fā)現、解決、從而降低各類城市部件的維護成本;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使得組織人員的集約化分工配置成為可能,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某一區(qū)域內不同類別的設施、事件,需要不同專業(yè)部門分別派人監(jiān)督,而在新模式下這些工作可以完全交給一名監(jiān)督員來完成。專業(yè)部門不再承擔發(fā)現問題、捕獲信息的責任,徹底從“監(jiān)督”工作中解放了出來,降低了人員消耗。北京市東城區(qū)的經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由于城市管理監(jiān)督員對萬米單元進行不間斷巡視,各專業(yè)部門的巡查人員相應減少了10%左右,各類費用明顯降低;由于問題定位精確、人員分工明確,各專業(yè)部門的部件、事件處理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城市部件破壞、損傷發(fā)現及時,城市部件維修、重置費用等也大大降低。測算結果表明,今后5年內,新模式的運行可以使東城區(qū)每年節(jié)約城市管理資金4400萬元左右,而該區(qū)為實施新模式投入的建設資金不到2000萬元。
5.3有助于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
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tǒng)城市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和技術障礙。信息收集傳遞的及時準確使城市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條不紊,走出了過去“群眾運動式管理”、“突擊式管理”的尷尬境地;與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相適應的新型組織結構和人員分工方式解決了職責交叉、推諉扯皮、多頭管理等問題,提高了管理主體的活力和效率;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動下的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使得城市管理由過去的粗放、被動、分散向高效、敏捷、系統(tǒng)轉變,進一步強化了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做出了有益探索。
5.4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民主化水平
現代行政管理理論認為,民主是實現政府“善治”的重要基礎。傳統(tǒng)城市管理模式的一大缺陷是公眾意見表達渠道不通暢,造成管理者的行為失準,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損害了公眾利益。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一大特點是溝通渠道的雙向性,通過“監(jiān)督軸心”的紐帶作用,實現了市民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加速了信息傳遞,密切了政群關系。市民的問題能夠及時傳達給管理者,方便了管理者及時采取措施對癥下藥,同時,市民評價被列為管理者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提高了管理者的主動性和市民參與管理、協助管理的積極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饋控制系統(tǒng),增強了管理的有效性。
一、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的過程與特征
進入新加坡的城市展覽館首先看到的是概念規(guī)劃。與城市和土地利用規(guī)劃不同,概念規(guī)劃是一個戰(zhàn)略性的土地利用和交通規(guī)劃,用于指導新加坡未來40-50年的發(fā)展。受制于國土面積,概念規(guī)劃主要用于平衡土地用途的需求,并且每隔十年審查一次,確保有足夠的土地滿足長期人口和經濟增長的需要,為國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環(huán)境。
概念規(guī)劃并非法定規(guī)劃,主要用于表達城市發(fā)展的愿景,是城市發(fā)展的長遠戰(zhàn)略。由于概念規(guī)劃要考慮所有的土地需求,因此由國家發(fā)展部屬下的概念規(guī)劃審查委員會和市區(qū)重建局負責,共涉及40多個政府部門。第一個概念規(guī)劃制定于1971年,為全國的新市鎮(zhèn)、交通設施等打下了厚實的基礎。此后,概念規(guī)劃審查委員會于1991年、2001年、2011年對概念規(guī)劃進行了審查和修訂,主要是調整人口增長、人才需求和土地需求等內容。每一次的審查和修訂概念規(guī)劃,概念規(guī)劃審查委員會都會提出一個戰(zhàn)略愿景。比如,1991年概念規(guī)劃的愿景是“創(chuàng)建一個平衡工作和娛樂,文化和商業(yè)的海島城市”;2001年概念規(guī)劃的愿景是“在21世紀建立一個蓬勃發(fā)展的世界級城市”;2011年概念規(guī)劃的愿景是“到2030年提供維持高品質的生活環(huán)境”。
基于概念規(guī)劃,總體規(guī)劃則用于頒布的法定文本,以確保城市發(fā)展愿景的實現,這是城市發(fā)展的法定依據。1990年以后,發(fā)展指導規(guī)劃通過采取滾動修訂總體規(guī)劃的方式,從而取代了全國性的總體規(guī)劃修訂方式。其具w做法是在概念規(guī)劃的指導下,分批編制55個分區(qū)的發(fā)展指導規(guī)劃和局部替換、滾動修訂總體規(guī)劃。法定規(guī)劃制定的周期被縮短,以此形成動態(tài)更新機制。
二、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的機制保障
新加坡城市建設管理的最大特點是完全法制化,這是治國方略最重要的抓手。
完全法制化主要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實現:
第一,全面的城市管理立法體系。新加坡政府對城市的建筑物、廣告牌、園林綠化等城市管理硬環(huán)境的方方面面都有嚴格具體的規(guī)定,“無事不立法”使執(zhí)法人員的每項工作都有法可依。
第二,嚴格的城市管理執(zhí)法體系。新加坡政府的相關法規(guī)對規(guī)定的內容、制定的辦法以及懲罰都進行了詳細具體的規(guī)定,其特點是統(tǒng)一標準、減少自由裁量權。罰款制度 “嚴”字當頭,同時也內化為國民的內在素質。據新加坡學者顧清揚教授介紹,在新加坡的城市管理執(zhí)法中通過“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將行為改變、強化與嚴格執(zhí)法相結合。比如,第一次交通超速收到的大多是“鑒于以往良好表現的警示而非直接罰款”,目的是起到較好的警示作用(新加坡的執(zhí)法機構隸屬內政部的警察部隊,大部分執(zhí)法權集中在警察部隊)。
由于城市建設管理涉及部門眾多,部門之間的協調非常重要。在一些重要的領域,新加坡形成了由政府部門、委員會和行業(yè)組成的協調體系。比如對于公共交通問題,主要由土地交通署統(tǒng)籌規(guī)劃和運行,維護土地、交通的基礎設施和系統(tǒng)。組建獨立的公共交通管理委員會,負責批準、監(jiān)管公交服務和票價。SMRT和SBS兩家公司通過行業(yè)協會TRANSITLINK,將規(guī)劃和方案報送委員會和土地交通署審批。而當涉及多部門需要協調解決問題時,新加坡政府還會通過相互兼職、輪崗、建立常設的聯席委員會,以及設立統(tǒng)籌部長等措施,協調部門之間的關系。
新加坡的公共管理體系中還有一種獨特類型的主體,即法定機構。法定機構具有相應的開發(fā)和經營職能,是個自收自支、半官方的法定實體,目前共有64個,由各部委負責管轄,負責履行專門的職能。比如,在城市日常管理的事務中,市政理事會成立之初是作為法定機構的性質出現,與國家發(fā)展部下屬的公園及康樂局和環(huán)境與水資源部下屬的國家環(huán)境局共同負責,三方同為法定機構。市政理事會是城市管理的主體,負責城市管理中絕大多數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于市政理事會地位的重要性,已直接劃歸新加坡國家發(fā)展部的一部分而不再是法定機構。市政理事會主要負責公共環(huán)境日常清潔、園林保養(yǎng)、日常與周期性維修工程、社區(qū)改進計劃、中期翻新計劃、建筑物日常管理、定期維修服務等等。
市政理事會、社區(qū)發(fā)展理事會、基層組織(主要包括公民咨詢委員會、民眾俱樂部管理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從屬于人民協會),共同構成了城市社區(qū)治理的3P模式。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實踐,社區(qū)發(fā)展理事會、基層組織已成為政府社區(qū)管理和服務的重要合作伙伴。
以上簡要介紹了新加坡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下文以新加坡政府部門選擇的一處垃圾處理廠為例,簡要介紹一下其在規(guī)劃和管理方面的做法。
新建或改擴建垃圾處理廠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城市規(guī)劃管理中的一個突出問題,這是因為垃圾處理的重要性及其設施可能面臨的“鄰避”效應。新加坡建設垃圾焚燒廠已有34年的歷史,其核心經驗是合理規(guī)劃、整體協作,嚴格監(jiān)管、社會互動。
三、空間上提前進行綜合規(guī)劃
在城市規(guī)劃方面,新加坡政府部門的主導思想是盡可能將工業(yè)園區(qū)與居民區(qū)分離,提前為垃圾處理廠“選址”,即安置在工業(yè)園區(qū),減小對公眾的影響,保障居民區(qū)的安全。新加坡大士南垃圾焚化廠高級經理黃華榮介紹,新加坡對垃圾焚燒廠的規(guī)劃早,提前好多年告訴公眾建焚燒廠的位置,這就給了公眾一定的時間去消化預期。同時,注重做好綜合利用規(guī)劃工作,規(guī)劃時就將垃圾處理、能源利用、開發(fā)旅游景觀等因素通盤進行考慮。比如,在垃圾填埋場周邊種植樹木,將垃圾填埋小島發(fā)展成為生態(tài)旅游島等等。新加坡的濱海灣超級樹公園,地下焚燒垃圾,利用焚燒產生的生物質能,地上進行景觀裝飾。新加坡的垃圾焚燒廠還擔負發(fā)電職能。
新加坡政府直接參與垃圾處理廠的管理。新加坡的國有垃圾焚化廠和垃圾填埋場隸屬于國家環(huán)境局的政府機構,所有工作人員都是政府公務員,所有投資都來自政府財政,沒有稅收,所有利潤也均上繳財政。政府參與和嚴格的管理還直接體現在充分的信息公開。新加坡政府為垃圾處理廠制定了處理垃圾的遵循標準,提供先進技術,確保有機物充分燃燒,不會產生異味。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監(jiān)管方面,環(huán)保部門和各垃圾處理廠建有聯網系統(tǒng),實時進行監(jiān)視,水質檢測安排專業(yè)實驗室進行,檢測報告對公眾開放(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對國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環(huán)保教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公眾登記申請參觀垃圾填埋場)。
全過程的社會參與機制主要體現在產業(yè)鏈條上的全程參與。新加坡自2001年垃圾收集開始全面私有化后,垃圾分類工作主要由全國近400家持有政府頒發(fā)的許可證的垃圾收集商和回收商來完成(預計到2030年,新加坡可實現70%的垃圾回收)。
四、配套建立補償機制
由于建設垃圾處理廠或多或少地會對生活環(huán)境帶來一定影響,因此新加坡政府會適當調整受到相關項目影響的地區(qū)的房價,同時會在風險項目周邊建設綠地、兒童樂園、養(yǎng)老公寓、醫(yī)療等公共設施以改善周邊環(huán)境,疏解鄰避效應造成的心理影響,甚至制造出新的地產熱點。新加坡建設垃圾處理廠的成功經驗不僅有效解決了國土面積小、垃圾處理難的困境,而且營造了很多生態(tài)景觀,吸引了大量外來游客,同時也使得后續(xù)項目順利推進。
綜上,筆者認為,新加坡的城市建設管理有很多良好、有益的經驗可資借鑒。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注重頂層、整體設計;注重動態(tài)調整規(guī)劃;嚴格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加強政府部門的有效溝通和組織保障;加強政府部門和國民之間的參與溝通。
參考文獻
[1]陳啟寧.借鑒新加坡的經驗,促進我國城市規(guī)劃管理的制度創(chuàng)新[J].城市規(guī)劃,1998,05:14-17+59.
[2]曲A林,翁桂蘭,柴彥威.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鑒意義[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4,06:61-64.
[3]李鑫.新加坡社區(qū)管理服務“3P模式”研究及其啟示[J].求索,2015,08:19-23.
[4]南方日報記者.“花園城市”新加坡的垃圾是這樣燒掉的[N]. 南方日報,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