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文物日常維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畫作表面有多處顏料的空白缺失,這是由于時間的流逝所留下來的缺失磨損,這兩幅畫曾被修復,但修復工作者卻并未對缺失顏料處進行修復補色,這是為什么呢?
也許很多觀眾并未看出來,兩幅畫都進行過整體的基底層顏料層加固,很好地對原作進行了預防性的保護修復措施,于是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地方的顏料層剝落了,整體的人物形象都在,缺失的部分都是小塊面且非主要部位,也可以說缺失的部分對視覺效果并無太大影響。兩幅畫的四周可以明顯地看出有白邊流出,這就是整體加固后所留下的痕跡,也是為了保護畫面整體所做的保護措施。
從作品畫面的實際效果,我們可以看出并體會到“預防性保護修復”的含義,其中也包括了“最少干預”這一修復的核心理念。
較中國書畫藝術品的裝裱修復來看,我們的油畫修復起步較晚,是完全依賴仰仗西方的技術引進、科學理念。雖畫材基底不同,但是從繪畫大體系的觀念來看,某些宗旨還是大同小異的。
針對中國書畫作品的重裱風,古代書畫裝裱藝術家多次指出:“書畫不是殘破到一定程度就不必重裱,而重裱將有害無益?!?/p>
同樣在油畫的修復方面,在五六十乃至七十年代,興起過加襯里的熱潮,但如今我們盡可能地嘗試避免使用襯里,因為它總是存在損壞原來的畫布的可能性,也會使得表面看起來晦暗或變深,在更多的時候,對一張沒加過襯里的畫作進行二次修復時,相比加過襯里的要容易得多。
由此可見,油畫的修復也是基于上述理論的,在預防性保護性修復時,若畫布沒有破洞、裂痕,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必采取整托畫布的修復措施,因為重托的過度修復,會造成很多破壞,修復工作不應造成作品的永久性改變。
1.預防性保護修復強調“整體性”
預防性保護修復區(qū)別于商業(yè)性修復,不是那種“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是從根本上解決病根——從油畫出現(xiàn)病癥的根源上采取有效方法,有著一套完整的科學修復步驟。預防性保護修復是博物館收藏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指基于博物館整體理念的修復方式,以最少干預為宗旨,材料遵循可逆性,使用比原作材料相對弱的修復材料為佳。
2. 修復應從材料的“多樣性”入手
多樣性修復的選擇,是指每一個修復師所應該具備并且去運用的方法,從每一幅修復作品前期的檢驗,到制定的修復技術方案,都應該使用材料設備多樣性的這一特性,任何一種單一的方法都很難做到修復的全面性。
而在對修復材料選擇上,又是重中之重,修復師大多數(shù)不是缺乏技能,往往是缺乏系統(tǒng)的材料知識,每一位修復師都有自己的“藥房”,每個修復師都有自己的試劑配方,材料的多樣性也就此體現(xiàn)出來了,材料學的運用,材料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個修復過程所用的材料,相互之間的兼容性都需要經過實踐和時間的驗證。
修復用的材料要盡可能配合并遵循原畫材料的體系,譬如一名修復師如果在古代繪畫作品中使用了現(xiàn)代新型的黏合劑,那作為一名文物保護者,首先他就犯了破壞文物本身構造的大忌,這種只是單純地為了得到后期的視覺效果的方法,是不提倡采用的。因為修復的定義更多的應該是保存,而不是去破壞它的原貌。對一幅畫作,修復師都應該去了解它本來使用的是哪些材料,確定之后,修復工作就在離這個材料體系最接近處尋找獲得,并盡可能地使用相同或接近的材料加以修復,同時又必須符合修復材料的可逆性這一原則。
3. 修復要考慮到“無形的”東西
油畫修復工作的質量,不可以用“保證一百年不變,不用再修”的說法來定性。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有機體包括油畫本身都會出現(xiàn)損耗,就算修復過也同樣會發(fā)生,所以針對時間、環(huán)境條件以及其他情況造成的破壞和惡化,認真保護是必要的,需要定期地對畫作進行檢查和修復保養(yǎng)工作。
時間和損耗,它們是成正比的,有機體在自然界中會逐漸變舊變老。由此過激過頭的修復,由于使用了某些材料,在當時甚至一段時間內會覺得效果很好,卻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讓時間和損耗成了正比,你會感到害怕嗎?例如達瑪樹脂光油,它遲早會隨時間的流逝,或潮濕等原因而毀敗,然而它是可以進行更換而對畫毫無傷害的。此消彼長,基于自然規(guī)律的修復理念和修復材料才能更加體現(xiàn)遵循修復的“可逆性”。
有經驗的修復專家說過:“一個‘好的修復者’就是這樣的一種人,他所做的是必須的和最低限度的,但又不是太少的?!?/p>
4. 日常維護工作的“必要性”
作為文物保護工作者,要遵守修復協(xié)會的職業(yè)操守,只要有可能,修復師應當自制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對自己修復的作品的保存做到心中有數(shù)。需要強調的是,藝術品的日常維護比過激過頭的修復更安全可靠。不是說修復過了,就可以百年無憂,因為包括環(huán)境變化、人為破壞和修復本身及修復材料的變化因素,都會在大自然的變化中隨著時間流逝而消亡殆盡,所以說相應的再修復工作和日常維護工作都是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的。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文物保護和消防安全法律法規(guī),認真落實“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通過文物部門和公安機關密切配合,強化消防安全監(jiān)管,進一步督促文物單位嚴格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增強責任主體意識和防控火災的能力,有效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發(fā)生,確保國家文化遺產安全。
二、時間安排
××*年*月××日--××年××月××日
三、檢查范圍
本次檢查的文物單位包括: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重點是古建筑、近現(xiàn)代代表性建筑、石窟寺),博物館、紀念館等文物收藏單位,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現(xiàn)場等。
四、檢查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公安部《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
《國家文物局突發(fā)事件應急工作管理辦法》;
國家旅游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宗教事務局、國家文物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全國宗教旅游場所燃香活動的意見》。
五、檢查內容
(一)消防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崗位職責情況
1、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機構或者管理使用單位,博物館、紀念館等文物收藏單位,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現(xiàn)場是否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機構,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落實消防安全管理人;
2、距離當?shù)毓蚕狸犦^遠,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大型古建筑群是否建立專職或兼職消防隊伍;
3、是否明確崗位職責,層層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簽訂責任書。
(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檔案建立情況
1、是否建立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教育、培訓;
防火巡查、檢查;
消防(控制室)值班;
消防設施、器材維護;
火災隱患整改;
用火、用電安全管理;
專職和兼職消防隊的管理;
火災應急預案演練;
燃氣和電氣設備的檢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靜電);
消防安全工作考評和獎懲等。
2、是否按規(guī)定建立消防檔案,消防檔案是否完整、規(guī)范。
(三)消防設施設備及其使用情況
1、是否按相關要求安裝火災報警和滅火設施、設備;
2、是否按相關要求配備消防器材;
3、消防安全標志的設置和完好、有效情況;
4、消防水源、消火栓等設施建設和使用情況;
5、是否設立必要的消防通道;
6、消防設施設備是否進行日常維護保養(yǎng),確保完好有效;
7、消防控制室值班和設施運行情況。
8、職工對消防知識的掌握,對消防設施、設備、器材的操作使用情況。
(四)消防安全預案的制定和演練情況
1、消防安全預案是否科學、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2、是否定期組織消防演練。
(五)消防安全檢查和火災隱患整改情況
1、日常防火巡查、定期防火檢查和抽查情況;
2、對火災隱患是否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限期整改。
3、文物保護單位是否被用于生產、經營或者娛樂場所;
4、古建筑之間或毗連古建筑是否存在私搭亂建情況;
5、古建筑保護范圍內是否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柴草、木料等可燃物品。
(六)用火用電管理情況
1、是否按規(guī)定規(guī)范文物保護單位內旅游、宗教活動等用火、用電以及工程施工、生活用火用電行為;
2、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寺廟宮觀是否按相關規(guī)定和要求,規(guī)范燃香活動。
3、古建筑內電氣線路、設備安裝敷設是否規(guī)范,是否定期檢測。
(七)其他文物單位消防安全工作情況。
六、組織實施
消防安全檢查主要采取各文物單位自查自改、地方各級文物行政部門與公安機關聯(lián)合檢查、國家文物局與公安部重點抽查的形式組織實施。
(一)自查自改
由各文物單位對本單位消防安全狀況進行全面自查,分析查找消防安全隱患,針對消防安全隱患,認真組織進行整改,并及時將自查及整改情況報當?shù)匚奈镄姓鞴懿块T。
在文物單位消防安全集中檢查期間各文物單位要至少開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組織進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練。消防安全自查、消防安全演練和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要做好書面記錄備查。
(二)聯(lián)合檢查
由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與公安機關聯(lián)合組成文物單位消防安全檢查組,對本行政區(qū)域內文物單位實施聯(lián)合檢查。對重大文物火災隱患和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的重大問題向當?shù)卣畧蟾婊蛲▓?,并作為文物消防安全隱患整改重點督辦單位進行跟蹤督辦。
(三)匯總上報
檢查工作結束后,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與公安機關對本轄區(qū)內文物單位消防安全檢查工作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形成檢查報告,并于2011年3月15日前分別以書面形式報國家文物局和公安部。
省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要對本轄區(qū)內被公安機關確定為重大火災隱患單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博物館進行統(tǒng)計,填寫《文物系統(tǒng)重大火災隱患單位統(tǒng)計表》(見附件),隨檢查報告一并報國家文物局。
(四)重點抽查
國家文物局與公安部聯(lián)合組成檢查組,適時對全國各地文物單位消防安全大檢查工作落實情況和重點文物單位消防安全防范情況進行抽查,并將對各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
七、工作要求
(一)切實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預防和減少文物單位火災事故發(fā)生,確保國家文化遺產安全,是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和公安機關的重要職責。各地要充分認識當前做好文物單位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成立文物單位消防安全聯(lián)合檢查工作機構,制定詳細、周密、具體的檢查工作計劃和措施,切實做到責任到人,檢查到位,務求實效。
(二)加大整改力度、確保取得實效
通過本次檢查要切實摸清文物單位消防安全的底數(shù),督促文物單位嚴格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成立消防安全組織,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建立健全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對發(fā)現(xiàn)的火災隱患,要研究制定科學的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堅決依法督促整改,切實提高文物單位的火災防范能力,有效遏制火災事故的發(fā)生。
近日,中國商人黃怒波花千萬回購7根圓明園石柱一事被炒得沸沸揚揚,各方眾說紛紜。圓明園流失文物再次戳到了人們的痛處,也順理成章地成為爭論的焦點。
“國寶該回家了”,這便是自稱為“詩人”的黃怒波回購國寶的所有理由。
兩年前的一次偶然機會,黃怒波了解到挪威卑爾根科德博物館收藏了圓明園的流失石柱。他當即向該館闡述了圓明園對于中國人的特殊意義,并由此開始了推動“國寶回家”的努力。
通過黃怒波的牽線搭橋,只用了短短四個月,科德博物館便和北京大學簽定了合作協(xié)議,7根流失石柱也將于今年9月回到祖國,收藏在北京大學的博物館中。此外,黃怒波還將為科德博物館提供160萬美元的經費,用于日常維護和科學研究。
本想“默默奉獻”,卻不料被外國媒體曝光。由此引發(fā)了一場軒然大波,也把黃怒波推到了風口浪尖。
為何不藏于圓明園而是北大?為何不回購其他中國文物,而是選擇圓明園的石柱?一些專業(yè)人士認為黃怒波此舉有炒作之嫌,旨在利用圓明園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做文章。面對四處飛來的質疑聲,黃怒波感到很委屈,也很失望:“我一個民企,拿著血汗錢,叫他們歸還到中國,不管怎么樣,應該是支持的吧。”
或許對專家們來說,早已是斷壁殘垣的圓明園才是那些流失文物真正的“家”;或許對于成千上萬流失于海外的圓明園文物來說,這幾根石柱著實不足掛齒。但這些原本位于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筑群、保存相對完好的石柱能夠回到祖國便已是國民之幸事。
盡管承受著非議,黃怒波并不后悔自己為“國寶回家”所付諸的心力:“中國人正在把曾經不忍觸摸的歷史敏感記憶,轉化為不可阻擋的前行洪流,在人類文明史上為自己寫下新的注腳。在這個洪流中,飄零海外、歷經劫難的國寶,也該回家了?!?/p>
若要提及回歸祖國的圓明園文物,或許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世紀之交由中國保利毅然拍下的牛首、猴首和虎首,澳門企業(yè)家何鴻親自出馬購回的豬首和馬首,法國皮諾家族無償歸還的鼠首和兔首――這些銅首的歸國歷程,無一不復雜曲折,其間涉及到政治、經濟、外交,伴隨著輿論的壓力和道德的譴責,甚至還背負著中國百年歷史的沉重包袱。
獸首如此,圓明園其他流失文物亦然。在香港蘇富比2010年的秋拍中,曾藏于圓明園的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被香港著名收藏家張永珍以2.53億港元的天價拍得;同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香港大亨劉鑾雄以1.29億港元將流失于海外的圓明園舊藏清雍正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留在了中國。
像黃怒波一樣,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憑借著自己的財力和膽識去回購流失于海外的中國文物,或私人收藏,或捐獻國家,只為將國寶留在中國。而圓明園仿佛充滿了某種魔力,牢牢地吸引著他們,明知不應該買,卻無奈滿腔的愛國之心和濃濃的圓明園情結。于是乎,掛著圓明園標簽的流失文物越拍越貴,“拿中國人的東西賣給中國人再賺一次中國人的錢”的稀奇事便再也不稀奇。
今天的圓明園早已從奢靡繁華的皇宮之地變成了滿是斷壁殘垣的廢墟。百年前的英法強盜奪走了所有寶貝,留下的,只有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抹不掉的圓明園情結。這種情結關乎屈辱壓迫、關乎獨立振興、關乎中國百年來的浮沉,也漸漸地關乎國家形象、民族面子。
于是,每當傳出有圓明園流失即將拍賣時,便是舉國上下不得安寧之日:國家政府嚴厲譴責,社會輿論道德控訴,商人大亨躍躍欲試,專家學者論證分析,人民大眾四處議論,媒體記者煽風點火。似乎只要有圓明園這點“火星”,便能引燃國民強烈而又敏感的神經??梢舱浅鲇谶@種圓明園情結,那些流失于海外的圓明園舊藏也由“國恥”變成了“國寶”,外國人也再次發(fā)了中國人的“國難財”。
可話又說回來,國人又何嘗不知其理?但形勢比人強。在圓明園被焚毀150周年罹難紀念日舉行的“圓明園回歸文物展”上,85件珍貴石刻文物都來自北京地區(qū),無一是流失海外的文物。追回流失海外文物,特別是追討從圓明園流失的價值連城的文物,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關鍵詞】博物館;營銷策略;現(xiàn)狀;缺陷
中圖分類號:G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85-01
一、博物館市場現(xiàn)狀
很多人認為博物館是一個儲藏文物的場所,與自己的生活學習沒有太大關系,這使得博物館處于一種比較尷尬的地位。大多數(shù)人來博物館只是簡單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既沒有享受到很好的服務,也沒有對博物館有充分認識,因此很少有“回頭客”。但是,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博物館是一個熱門旅游景點,每天都會有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我們應該借鑒國外博物館的成功營銷經驗,改變國內博物館的現(xiàn)狀。
二、博物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問題
博物館作為典型的文化機構,擔負著教育人民的責任,但是,很多博物館對自身的社會定位比較模糊,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上海的博物館就曾在經營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例如,上海大多數(shù)的博物館歸政府管理,博物館的管理機制仍采用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博物館的資金來源也由政府提供,因而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在思想上沒有危機感,工作上也缺乏使命感,經常出現(xiàn)工作不積極、待客冷漠、不重視宣傳等消極現(xiàn)象。由于對文物的保護措施不到位,造成了文物破損現(xiàn)象嚴重,無法對游客產生吸引力。博物館的管理層很少有營銷意識,這也是博物館發(fā)展受限的一個重要原因。傳統(tǒng)的管理體制嚴重束縛了博物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工作效率明顯下降。
新時代下的博物館為了謀求更長久的發(fā)展,就必須轉變原有的思想,在市場競爭中轉變經營模式、培養(yǎng)服務意識,積極開擴更大的市場,準確進行市場定位和宣傳。上海的一些博物館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積極進行改革,制定了新的營銷策略。
三、博物館的營銷策略
(一)轉變服務理念。原有的博物館社會功能是保管、維護、展覽文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這種觀念已經落后。目前新型博物館的工作重心應該是宣傳文化與教育、服務公眾。為了不被社會拋棄,博物館工作人員要及時轉變觀念,并且將服務對象從“物”變化成“人”。如今社會提倡以人為本,為了響應社會號召,上海市博物館提高服務水平,對工作人員實施嚴格全面的培訓計劃,在工作時及時與觀眾溝通,力爭做到向每位觀眾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這使得它成為一個極受歡迎的旅游景點。
(二)加大宣傳力度。博物館作為帶有一定公益性的社會文化組織,其文化屬于大眾文化,它的社會教育作用不容忽視。但是,在這個網(wǎng)絡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博物館很容易被社會忽視,大眾逐漸對它失去興趣,久而久之淡出人們的視野。作為博物館的管理人員,此時就會產生一定的危機感,為了讓更多的人注意這個地方,上海市博物館加大了宣傳力度,開展多元化發(fā)展,運用網(wǎng)絡平臺宣鞴菽諢疃,定期舉辦主題展覽,吸引感興趣的人們前來參觀。同時,還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重視博物館文化產品的宣傳和營銷。文化產品可分為有形和無形兩部分,基于建筑和文物的紀念品屬于有形產品;文化活動和各種體驗、服務活動屬于無形文化產品,充分利用這種擴大自身的影響并融入社會潮流。另外,引進現(xiàn)代化設備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關注,采用高科技向人們全方位展示文化的內涵與歷史,吸引了眾多觀眾到來,提高博物館的核心競爭力。
(三)尋求多方面合作。博物館的資金來源雖然由政府提供,但是每年的經費有限,為了謀求博物館更好發(fā)展,博物館的管理人員還應該尋求多方面合作,為博物館創(chuàng)造更多經濟利益并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作用,讓大眾認可博物館的存在價值。
上海是一座比較發(fā)達的城市,文化教育水平較高,因而文化產業(yè)發(fā)達。博物館可以與眾多高校和文化公司合作,安排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習,并與企業(yè)開展相關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的文化內涵,引進更多資金用于博物館的日常維護和改革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趙新.淺論新時期科技博物館營銷是時代的需要[J].科技通報,2016(01).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遺產;保護作用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tài)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huán)境受到嚴重威脅,許多文化遺產正在逐步消亡或失傳。因此,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刻不容緩。
一、博物館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責任和作用
博物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收藏研究,保護和展示等多種手段,加強對社會生活中珍惜物品的收藏和對有紀念意義的遺物、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大力發(fā)展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搶救工作,有利于延續(xù)城市文脈,為城市文化增添新的活力。
(一)博物館對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和保護作用
1.對古建筑和近代建筑的使用保護
根據(jù)調查,全世界有35000個博物館,一半的博物館是使用古建筑改建的博物館。中國有2000個博物館,約1000個新的建筑物。這是說,在中國其他的1000多個博物館是通過古建筑改建的。即使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大多數(shù)博物館在建設初期,無論是古代的建筑還是現(xiàn)代的建筑都可以作為博物館的業(yè)務活動。
2.對歷史紀念性、革命紀念性建筑和名人故居的使用保護
歷史紀念館、革命紀念館等建筑或名人故居等性質的博物館都屬于國家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博物館、紀念館被創(chuàng)建時,其所有活動的開展往往已經策劃好。因此,這些博物館、紀念館還承擔建設和保護文物的雙重任務。當它建設完成后,原有的文物,展品也將在建好的博物館、紀念館中展示,因此這些建筑的博物館,紀念館仍然具有維護的職責。使用建筑遺產博物館,承擔日常維護和定期維修任務。因此,館內有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和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的雙重任務。
3.對古文化遺址的保護
對于古文化遺址的保護,是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這往往也屬于博物館的管理范圍。但是這些是從保護文物的博物館,以保護不可移動文物的擴展,如半坡遺址博物館,南京明代城墻博物館。博物館對文化遺產保護的作用,還表現(xiàn)在對其他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和管理上。有時因工作需要,博物館接受上級部門的委托,在一特定時期,對所在行政區(qū)域內的不可移動文物代行管理。從而為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方面的事例是舉不勝舉的。博物館對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同樣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二)博物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提出,較之以前的博物館,現(xiàn)代博物館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征集、收藏、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成了現(xiàn)代博物館的主要任務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與人們的生活和生存密切相關的文化,是活的文化。
對博物館來講,僅收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載體的文物還是不夠的。隨著全國各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有關這方面的博物館迅速涌現(xiàn)。以江蘇為例,近年建立的此類博物館有蘇州昆劇博物館、通沈壽(刺繡)藝術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揚州雕版印刷博物館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fā)展工作的深入,全國將有更多這樣的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博物館在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非物質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許多問題,現(xiàn)狀不容樂觀。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形勢更加嚴峻。總體而言,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機構不健全,經費不足;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的進度不一,水平質量參差不齊;國家名錄項目的保護措施不力,代表性傳承人尚未得到有效保護,珍貴實物資料流失嚴重。有些領導甚至是文化、文物部門的領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收集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認為“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文物部門的事,“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屬于我們的管理范疇。
(二)對農村的文化遺產保護不夠重視
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重城市而輕農村。在改革開放之初,經濟的發(fā)展和文化遺產的破壞呈正比,經濟發(fā)展越快,文化遺產遭到的破壞程度就越嚴重。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農村古遺址、古村落、歷史文化街區(qū)生存正在受到嚴重的威脅,目前的狀況是大量的古民居、祠堂被拆毀或任其自然坍塌,古建筑構件被盜賣,古村落、歷史街區(qū)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的甚至是毀滅性的破壞。這當然也有經濟方面的原因,但關鍵原因還是我們保護意識薄弱的緣故。
三、解決博物館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對策
(一)博物館要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
對博物館而言,平時比較注重對文化遺產本身的宣傳,而在遺產保護法規(guī)的宣傳方面做得不夠。博物館應加強文物保護、文物法規(guī)的宣傳。應進行分層次、有重點的全民文物保護教育。如在干部培訓班中可開設文保教育課,在學校中實施“文保教育書架”工程。舉辦文化遺產保護講座;引進或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展覽;組織討論和撰寫有關遺產保護研究文章等等。通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強化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二)要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
當前,要著重抓好歷史街區(qū)的整體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這是文化遺產中的兩塊“軟肋”,需要重點宣傳和保護。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產保護的主導,理應站在宣傳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前沿,切實加強博物館中文物藏品的保護,加強歷史街區(qū)、歷史建筑、遺址遺存的保護,尤其要做好本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有條件可以在館內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利用博物館的陣地,通過多種途徑如舉辦展覽或利用博物館多媒體等宣傳工具向觀眾宣傳文化遺產保護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以提升全民特別是青少年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潘守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博物館的當代責任》,《北京觀察》200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