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頸椎術后康復訓練

頸椎術后康復訓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頸椎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頸椎術后康復訓練

頸椎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1篇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189-01

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是最具有破壞性的損傷之一。隨著工業(yè)、交通和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頸脊髓損傷的病例日趨增多。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為首選術式[1]。由于頸椎手術屬于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或有可能造成嚴重殘疾后果的重大手術[2]。因此,配合醫(yī)生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和嚴密的術后護理,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病人達到最佳的康復,是我們護士共同的目標。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開展此手術22例,現就頸脊髓損傷前路手術護理體會綜述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齡18-65歲,平均41.5歲;損傷原因:車禍傷14例,高處墜落傷7例,重物壓傷1例。損傷類型:單純骨折10例,暴裂骨折7例,骨折脫位5例。高位截癱8例,不全癱14例。新鮮損傷20例,陳舊性損傷2例。

2、護理

2、1 術前一般護理

2.1.1、 心理護理 頸椎手術由于部位險要,手術難度大,甚至引起癱瘓及死亡,故病人往往容易產生恐懼及疑慮心理[2]。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耐心疏導。手術具體方案確定后,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方法及步驟,講解術前、術中和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并讓同類手術成功患者進行講述,堅定手術成功的信心。

2.1.2、 牽引的護理 牽引可使移位的椎體復位,緩解神經根壓迫。但在牽引復位過程中,有可能骨折造成脊髓再損傷而加重原發(fā)傷,要加強巡視,及時發(fā)現及時處理。牽引時應先采用輕度屈曲位牽引,然后調整到中立位,復位后再改為過伸位。牽引弓松動的螺絲要及時旋緊,防止造成顱鉗尖滑出致牽引失敗。及時調整床頭牽引架,保持牽引力在中軸線上,以確保有效牽引。牽引孔處用75%酒精Bid點滴,視出血與否更換牽引孔紗布,防止感染。對于骨折無移位的病人,臥床休息,使頸部呈中立位或10°-15°略屈位加以固定,防止頸部過,同時在頸部兩側放置沙袋,限制頸部左右轉動,以免加重脊髓損傷[2]。

2.2 術后一般護理 :術后護理對病人的康復非常重要。應重點觀察以下幾點:

①:術畢搬運病人時要求保持頸部中立位,由專人保護頭部,使頭頸與軀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頸部扭曲或過伸,防止植骨塊脫落;術后臥床于頸旁放置沙袋,這樣既能固定頸椎,又利于觀察傷口滲血,并避免頸圍壓迫傷口敷料而影響呼吸;

②觀察引流液:嚴密觀察引流液、傷口出血情況等,若出血較多,敷料全部浸濕,需及時更換,以利于引流。仔細觀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狀并記錄。如引流量過多,顏色鮮紅,應注意有無活動性出血。若引流量過少,應注意有無引流不暢,謹防傷口積血過多,形成血腫.

③預防頸深部血腫:一般血腫多發(fā)生于術后24小時以內,多為凝血功能不良,術中止血不徹底所致[4]。注意傾聽患者主訴,經常詢問患者有無憋氣、呼吸困難癥狀。如患者頸部明顯增粗,進行性呼吸困難,考慮有血腫可能。一旦發(fā)生血腫壓迫,即應拆開頸部縫線,消除血腫,必要時氣管切開;

④四肢感覺及運動的觀察:麻藥過后,時觸摸患者的四肢,觀察四肢感覺及運動功能,多數患者術后脊髓壓迫癥狀有不同程度的緩解,但也有個別患者術后與術前比較,雙肢感覺、運動有所減退,這多與術后脊髓水腫所致??伸o脈點滴地塞米松10mg加甘露醇250ml每天1次,一般靜滴3天,以減輕脊髓水腫。若癥狀逐漸加重,要考慮為術后硬膜外血腫壓迫脊髓,應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以免脊髓受壓時間過長引起不可逆損害。

2.3 加強呼吸道管理:頸椎前路手術由于術中牽拉氣管、食管引起咽手術刺激脊髓可使脊髓水腫或神經根水腫,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樞性呼吸困難[4]。術后用地塞米松5mg,慶大霉素8萬5,а-糜蛋白酶1支,加入0.9%生理鹽水20ml霧化吸入,每天2次以減輕呼吸道水腫、炎癥、稀釋痰液,利于咳出。鼓勵病人咳嗽、咯痰,但要協助病人保持頸部中立位。病人體弱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時可用電動吸痰。吸痰要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防止損傷氣管內膜,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對于頸椎骨折脊髓損傷所致的神經性呼吸肌麻痹而出現的呼吸困難,則應及早行氣管切開。如果患者痰量多且粘稠,咳嗽無力,鼻導管吸痰效果差,痰液阻塞呼吸道,患者呼吸困難、口唇發(fā)紺,應立即氣管切開,及時有效地吸痰,并提高氧流量為5L/分,維持血氧飽度在95%以上。

2.4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 :頸部結構復雜,加上骨塊植入,決定了頸椎手術風險大,并發(fā)癥多。有較常見的并發(fā)癥:①植骨塊脫落。頸椎前路手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植骨塊碎裂、前移、脫落。多發(fā)生在手術初期,一般在術后5-7天,可能與植骨的形狀,頸椎旋轉,術后外固定不牢等有關。因此,除了術中要注意骨槽與植骨塊的比例及形狀外,更重要的是術后護理人員嚴格限制病人頸部屈伸及旋轉活動。術后頸部制動,翻身時頭頸、軀干保持在同一水平。側臥時枕高應為肩的高度,頸部位于中立位,不可傾斜、過伸或過屈,以免植骨脫落給患者造成不應有的痛苦。②神經損傷。喉返神經損傷分為永久性損傷和暫時性損傷。其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憋氣和傷側聲帶運動麻痹。喉上神經損傷則表現為病人進食流質及飲水時易發(fā)生嗆咳,吃干食物尚好。若術后患者飲水嗆咳、聲音嘶啞,多提示有兩種神經損傷可能。術后當日,因術中對喉部的機械刺激和仰臥的不適,也有部分病人表現出輕度聲音嘶啞、嗆咳、呼吸困難等癥狀,應同神經損傷癥狀相鑒別,以指導病人的飲食。護理人員應重視和加強病人飲食管理,術后以半流質為主,慢慢吞咽,以防嗆咳、窒息[2];③腦脊液漏。腦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術中損傷硬脊膜所致。腦脊液漏的鑒別方法,即將+滴引流液滴于紗布上,若血跡周圍有一圈淡紅色圓暈即為腦脊液。護理措施:腦脊液漏確診后,囑病人取仰臥位,盡可能不講話、不咳嗽,一般+周后可愈合。降低顱內壓,局部適當加壓,封閉漏口,增加營養(yǎng)補充,防治電解質紊亂。同時注意加大抗生素的用量,預防蛛網膜下腔感染。

2.5 康復訓練:早期的功能康復訓練對于促進代謝,維持和增強體力,預防并發(fā)癥,改善或代償肢體,增強患者信心,早日達到生活自理和職業(yè)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加帶鎖鋼板內固定術可有效防止單純植骨融合術所造成的各種并發(fā)癥,內固定提供頸椎的即刻穩(wěn)定性。因此護理時要鼓勵患者克服心理障礙,盡早進行主動鍛煉,減少術后并發(fā)癥[1]。術后當日即可進行癱瘓平面以下肢體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動運動,每天4-5次,并保持肢體功能位,避免內、外翻,防止關節(jié)僵直和廢用性萎縮。術后2-3天開始肢體和關節(jié)的活動,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為輔,但需要限制頸部活動,保持頸椎穩(wěn)定。隨著病情好轉,在護士指導下進行主動握拳,手指伸屈,腕、肘關節(jié)活動或使用吊環(huán),下肢作股肌收縮、舒張,踝關節(jié)背屈、跖屈、足趾伸屈,腿上抬、內施、外展等活動。后期康復訓練,主要是日常生活動作訓練,訓練根據對象特點具體考慮。一般拆線后就可開始逐漸下床行走,可先半臥位2-3天,再坐位2-3天,然后扶床站立。如截癱不嚴重者,扶雙拐行走后可到康復科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做康復訓練,更有利于盡快恢復肢體運動功能。術后戴頸圈3個月,直到植骨塊融合[4]。

3. 出院指導

出院前1-2天,開始對病人及其家屬做好出院指導。①1個月內戴頸圍或石膏頸圍保護頭頸部,避免頸部屈伸和旋轉活動;②若頸部出現劇烈疼痛和吞咽難,有梗塞感,可能為植骨塊移位或脫落,應即時回醫(yī)院復查;③術后3個月,經拍X線片示植骨椎間隙已完全融合后,可進行頸部功能鍛煉,開始時做頸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動,然后再做頸部旋轉活動。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若出現頸部不適時暫時停[4]。

參考文獻

[1] 金敏華,蔣美琴*頸椎前路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圍手術期的 護理[J],現代護理,2001,((7)2:1-2

[2]俞霞,易琦*頸前路手術治療頸椎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河北醫(yī)學,2002,8(10):937-938

頸椎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2篇

【關鍵詞】頸椎病;圍手術期護理;康復指導

【中圖分類號】R47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8-0239-01

頸椎病指以頸椎間盤退行性變?yōu)椴±砘A,進一步發(fā)展可引起椎體、椎間關節(jié)及周圍韌帶發(fā)生變性、增生、鈣化,最后導致相鄰脊髓神經、血管受到刺激壓迫,出現一系列臨床體征。常見于50歲以上人群,對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者常采取手術治療。由于頸椎病手術部位特殊,手術難度大,術后易出現并發(fā)癥,因此護理要求高,工作難度大。 現將我科對38例頸椎病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8月行手術治療頸椎病3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齡38~69歲,頸前路術式26例,頸后路術式7例,頸前后路聯合術式5例。

2 臨床護理

2.1 術前準備

2.1.1 心理護理 由于頸椎病患者病程長,均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損傷癥狀,同時頸椎病手術部位特殊,風險大,術后易出現高位截癱等嚴重并發(fā)癥,患者普遍存在高度精神緊張及恐懼感。因此術前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的必要性及圍手術期治療、護理、康復配合的重要性,介紹同類手術成功的例子,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迎接手術。

2.1.2 術前適應行為訓練

(1)氣管推移訓練:頸前路術中需牽拉氣管暴露術野,易引起氣管損傷、水腫,故前路手術患者術前應行氣管推移訓練[1]。方法:用四指將氣管推向手術切口的對側,每天3~4次,每次5~10分鐘。注意勿用力過猛,避免造成咽喉水腫及頸部皮膚破損。

(2)手術訓練:頸前路手術練習仰臥位:患者肩部墊一軟枕,頭頸充分后仰,每天2~3次,每次30~60分鐘。頸后路手術練習俯臥位: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墊一軟枕,雙上肢放于身體兩側,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

(3)呼吸功能訓練:指導患者深呼吸,用力深吸氣后再緩慢呼出,增加肺的通氣功能。指導患者有效咳嗽,以利術后痰液排出。吸煙者入院后戒煙,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4) 排便訓練:指導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尿儲留和便秘。

(5)床上移動軀體訓練:選擇合適的頸托,教會使用方法,指導床上更換、下床方法。

2.2 術后護理

2.2.1 護理:術后嚴格限制頸部活動,頸兩側置沙袋,保持頸部中立位,可防止出血和植骨塊滑出[2],切勿隨意搬動、扭曲,以防植骨滑出壓迫氣管引起窒息。搬動病人時,要保持頭、頸、軀干同一水平線翻身。側臥時頸部墊枕與肩高一致。

2.2.2 呼吸道護理:頸前路手術因長時間牽拉氣管、食管造成喉頭水腫,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必須保持呼吸道通暢,喉頭水腫通常在36h~48h達高峰[3],床旁備氣切包、吸痰、吸氧用物。密切觀察頸部腫脹、傷口滲血、引流液情況,如患者頸部腫脹明顯、傷口滲血滲液多、引流管引流不暢。并伴有呼吸困難、紫紺、煩躁等癥狀時,應高度警惕血腫壓迫氣管,及時通知并配合醫(yī)生做好處理。術后行霧化吸入,促進痰液排出,避免肺部感染。

2.2.3 監(jiān)護及觀察:術后行心電監(jiān)測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高位頸椎手術后,注意有無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呼吸功能不穩(wěn)定的情況。麻醉清醒后動態(tài)評估四肢感覺運動、大小便功能,與術前相比較。 如有雙下肢感覺運動進行性減退,應警惕脊髓損傷可能。觀察患者有無出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聲音嘶啞的表現,警惕喉返神經、喉上神經損傷的可能。

2.3 康復訓練:術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避免肌肉萎縮和靜脈血栓

2.3.1 被動鍛煉:術后早期進行四肢肌肉按摩.從下向上進行四肢關節(jié)屈伸活動,避免關節(jié)僵硬。

2.3.2 主動鍛煉

(1)術后第一天即可視病情進行四肢關節(jié)和肌肉鍛煉及擴胸運動,雙手握力及手指屈伸訓練。

(2)術后拔除引流管后視病情佩戴頸托下床活動,先取半臥位,適應后逐步坐起、站立、行走。

2.4 出院指導

(1)術后佩戴頸托2~3個月[4],6個月內不得負重。

(2)糾正不良的坐、站、行走、工作的姿勢,避免頸肌疲勞。睡眠時枕頭高度適宜。避免肩頸部受涼、外傷。

(3)加強頸部及四肢肌肉鍛煉,增強脊柱穩(wěn)定性,預防肌肉萎縮。

(4)術后每月定期復查,X線提示植骨椎間隙融合后可考慮取下頸托。

3 結果

本組38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無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隨訪3~12個月,除一例未到3個月自行取下頸托導致植骨脫落外,脊髓壓迫癥狀均有緩解。

4 討論

頸椎手術風險大,術后并發(fā)癥多,做好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指導對患者術后恢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術前有效溝通消除心理陰影、積極完善術前訓練是手術成功的基礎:術后細致觀察、精心護理、功能鍛煉指導是手術療效的保證;做好出院指導及跟蹤隨訪是避免并發(fā)癥的關鍵。因此護士要認真完成每一項護理措施,才能取得滿意效果,確保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陳淑賢,曾小芳,李曉蓮,等.肌萎縮型頸椎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8):74-75

[2] 趙瑛.頸椎病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的護理干預[J].臨床護理雜志,2005,4(1):19

頸椎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3篇

關鍵詞:頸椎病;臨床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康復指導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73-02

頸椎病是一種骨科常見病。長期的慢性勞損會引起椎間盤變性、減弱,椎間盤骨質增生,關節(jié)紊亂,韌帶鈣化等一系列病理變化,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椎動脈受壓,繼而出現頭暈、惡心、視覺障礙、嘔吐等一系列功能的臨床疾病。發(fā)病群體一般常見于40-60歲的中老年人。傳統(tǒng)治療方法見效慢,而手術方法是治療頸椎病最直接的方法。手術治療頸椎病需要切除突出的椎間盤,以解除對脊髓、神經根及對椎動脈的壓迫。但病須三分治、七分養(yǎng)。由于術后病情復雜,也是各種并發(fā)癥的高發(fā)期,在這一階段,如何做出科學、合理的術后護理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1 頸椎病術后的臨床護理

手術治療只是處理完成病情的一小部分,護理也是一大學問,它關系到手術的鞏固和完善。

1.1 的護理:術后返回病房后,應在護理人員陪伴下專人保護頭頸部。在搬送的過程中,一般為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轉、過伸或過屈,有石膏患者,應讓患者睡在石膏床上搬送,有顱骨牽引者,應維持牽引狀態(tài)搬送。[1]頸下墊一薄枕,頸肩兩側用沙袋固定。佩戴頸托應松緊適宜,并指導家屬定時檢查頸托邊緣及枕部皮膚有無異常情況,定時給頭頸部做簡單的按摩。術后要保持正確的臥位姿勢,可選擇去枕平臥,也可選擇矮枕,避免傷口受到擠壓而導致血流不暢。術后頸椎病患者要在護理人員協助下,每2小時翻身一次,保持頭、頸、脊柱在同一平面呈軸線翻轉,動作要舒緩均勻,以維持頸部相對穩(wěn)定。

1.2 體征監(jiān)測:要準備好各種急救器材,如換藥包、氣管切開包、靜脈切開包、血壓計、吸痰器、急救車等物品,以備應急之用。每隔一小時觀察病人的血壓、脈搏、呼吸情況,觀察患者體溫的變化,若高于39度,要警惕是否出現術后感染及其他并發(fā)癥。同時,要及時監(jiān)測血象的變化,測量紅細胞、白細胞指數,詢問病人有無眩暈、惡心或癥狀加重等臨床表現,傾聽患者主訴自身感受。如果發(fā)現頸部增粗、呼吸急促等問題,要考慮可能是頸部血腫所致,要積極安排重新手術進行緊急處理。

1.3 觀察切口變化:術后尤其要注意觀察患者頸部及其引流管的情況,觀察切口敷料滲血、切口腫脹等情況。若切口敷料滲血較多,要及時報告醫(yī)生給予更換。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暢通和清潔,避免逆行感染。手術后除觀察敷料滲血情況,還要注意其流量和顏色,當數量超過200ml時,要檢查是否出現活動性出血或腦脊漏液,并采取及時的應對措施。術后36小時,如果無異常情況發(fā)生,可拔出引流管。術后一周,視傷口恢復情況,考慮是否拆線。

2 頸椎病術后的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關乎于肌體的營養(yǎng)吸收、生命維持、代謝平衡、身體健康?,F代醫(yī)學講求內外齊攻。雙管齊下,針對頸椎病的膳食調養(yǎng),也有一套科學的方法。

術后患者要靜心臥床休息,6小時以后方可進食時進水,6小時后,先少量飲水,再食用流質、半流質等易于消化的食物。術后1-2周,應選擇清淡的湯類、奶類等流質物,配合一些軟的易于消化的蔬菜和水果。3周以后可以漸漸地食用一些肉類等高熱量、高蛋白類食物,多食用一些富含鈣、維生素C、維生素E、谷類、豆類的食物。注意補鈣、增加蛋白質。多吃一些溫熱類的食物,以利于病情的恢復。另外,要多吃一清熱通絡的水果和蔬菜,但要忌食油炸、辛辣、腥物。平日里對癥進行食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起到增強體質、緩解疼痛的作用。[2]

3 頸椎病術后的心理護理

術后要進行適時的臨床心理護理。術后病人力失效后,會出現頸部疼痛、頭暈、睡眠障礙、活動受限等一系列臨床癥狀,由此會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以病人為中心,針對患者的消極情緒,提供主動、熱情、周到、細致的全方位護理服務,給予心理安撫和關愛,疏導病人的焦慮感,耐心解釋,使病人對頸椎病術后的恢復過程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增強病人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同時與病人進行必要的心理溝通,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顧慮,并主動幫助病人渡過難關,使病人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另外,教育病人掌握康復保健知識,消除恐懼心理,解除心理陰影和壓力。

4 頸椎病術后的康復指導

科學的康復指導會讓患者了解更多的頸椎病知識,起到預防和減輕病癥的作用。

4.1 選擇合理的睡姿、枕頭、床墊,注意頸部保暖。指導病人出院后使用科學合理的睡姿,選擇合適的枕頭,高度以10-15cm為宜,這樣可使頸部的肌肉、椎間盤、韌帶等均處于自然放松的休息狀態(tài)。如果枕頭選擇過高或過低,則會破壞頸椎平衡,影響頸椎體局部組織的變化。床墊不宜過軟,否則會致使頸椎變形、勞損。睡姿最好采取仰臥位姿勢,側臥位次之,不可俯臥,因為俯臥位會使頭、頸一側極度扭轉,頸部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tài),容易引起頸部肌肉、關節(jié)等的勞損和退行性改變。翻身時不要讓頭頸部直接負壓,要讓身體和頭頸保持平衡,慢慢轉身。頸椎病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曖,切勿冷風直接刺激頸部,避免居住在陰冷、潮濕的環(huán)境中以致再次誘發(fā)頸椎病。

4.2 進行頸部康復訓練指導。每天堅持一些康復訓練,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狀態(tài)。堅持頸部按摩,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活血化瘀,要保證用力均勻,動作舒緩,從而有效地改善肌體的血液循環(huán),保持脈絡的通暢,調理肌肉、血管舒縮功能,使肌群和韌帶得以鍛煉,以緩解頸椎疲勞。防止癥狀的復發(fā)。

4.3 術后佩戴頸托,日常要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姿勢。術后最好佩戴頸托3個月,以限制頸部過度活動,防止頭部負重,也有利于消退水腫,保護頸椎,減少對神經根的摩損,這對術后病人尤為重要。要避免長時間看書、看電視、用電腦,防止頸部出現疲勞狀況。桌椅要保持適宜的高度,不要將頭部埋的過低,每伏案一小時就需要起身做一些慢速的拉伸、旋轉、回環(huán)等簡單動作,避免過分拉伸頭頸部、猛回頭、給頭頸部施壓重物。在生活中,每做一個動作,都有可能牽動于全身的神經和力量,所以,要注意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姿勢,避免一個方向用力過度,也要避免不良的生活姿勢給肌體造成各種壓力。正所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好的生活姿勢和習慣能讓人看起來精氣十足,反之,則容易疲倦、勞累。另外,要注意養(yǎng)成合理的作息時間,有規(guī)律地生活,勞逸結合。

參考文獻

頸椎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討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對38例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前進行心理護理,顱骨牽引和肺功能訓練,術后重點進行呼吸道管理,保持良好的,手術切口護理并預防并發(fā)癥及康復指導。結果:38例皆安全渡過圍手術期,促進早日康復。

【關鍵詞 】頸椎骨折 脊髓損傷 護理

頸椎骨折伴脊髓損傷是最嚴重的頸部外傷之一,早期死亡率高。傷情常較嚴重而復雜,往往給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創(chuàng)傷,甚至終身殘疾。手術是治療頸椎骨折和并脊髓損傷常用的方法。由于頸椎手術危險性較大,因此,圍手術期的護理尤為重要。2007年―2010年,我科對38例頸椎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42歲。完全性癱瘓8例,不完全性癱瘓30例,均由頭部撞傷致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經手術治療和精心的護理后,30例不完全性癱瘓患者四肢肌力均恢復明顯,8例完全性癱瘓患者效果較差,無一例發(fā)生感染。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良好的心態(tài)是保證手術成功的基礎。術前向患者介紹手術效果顯著的案例,讓同類術后病友現身說法,從而解除病人的顧慮,增強病人自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

2.1.2術前訓練

2.1.2.1氣管推移訓練。指導病人或家屬用2-4指指端順氣管側彎將氣管從術側向非手術側推移,偏離頸部中線2厘米,以不憋氣為宜,每次10-20min,然后逐漸增加到30-40min,每天6-8次,通常訓練3-5天。氣管訓練的質量直接影響患者術中配合和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為術中牽拉氣管可導致患者咳嗽等不良反應,影響手術進展,且術后可發(fā)生局部腫脹或反應性喉頭水腫[1]。

2.1.2.2肺活量鍛煉。①深呼吸:吸氣時雙肩放松,氣體由鼻吸入,然后屏住2s左右,呼氣時用口慢慢呼出。②腹式呼吸:鼻吸氣時腹部徐徐膨隆,稍憋氣后縮唇慢呼氣,每回5次。③有效咳嗽:先深吸氣,然后連續(xù)小聲咳嗽,將痰液咳至支氣管口,然后用力咳嗽將痰排出。④吹氣球:鼓勵患者一次性將氣球吹得盡可能大,放松5―10s重復練習,每次10―15s,每日3次。⑤胸壁擴張運動:雙手分別置于腋下第六肋,吸氣時手感胸部擴張。

2.2術后護理

2.2.1?;颊呷フ砥脚P,頸托外固定制動,保持頸中立位,術后第二天間斷性半坐臥位,側臥位時注意將頭墊高,使其與脊柱保持同一水平。變換時采用軸線翻身,協助患者每2小時翻身一次,使頭、頸、軀干在同一水平線轉動。

2.2.2注意生命體征,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予心電監(jiān)護,特別注意呼吸變化,鼓勵病人自行咳出氣道分泌物,確保呼吸道通暢并指導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頸椎前路術后出現呼吸困難多為頸深部血腫壓迫所致,術后備氣管切開包發(fā)現問題可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不伴有頸部腫脹的呼吸困難多為喉頭水腫引起,與術中牽拉及氣管插管刺激有關[2]。本組未發(fā)生以上情況。

2.2.3飲食護理。術后早期一般應限制飲食,給予流質飲食,進食時注意防止嗆咳,術后一周可過渡為正常飲食,給予高能量食物,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為防止便秘,可指導多吃香蕉、蜂蜜、豆芽等。

2.2.4嚴密觀察神經系統(tǒng)變化。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四肢肌力、感覺、運動變化,如原有神經壓迫癥狀逐漸加重,應及時通知醫(yī)生。本組除一例神經功能未恢復,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未發(fā)生神經壓迫癥狀逐漸加重的表現。

2.2.5有效引流。術后應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有效引流,注意引流液的顏色、流量、性質的變化,引流管合理放置,防止不慎拔出或扭曲、受壓。一般術后引流液多為暗紅色,量不超過100ml,若顏色變成鮮紅色可考慮是否存在血管滲漏、破裂。若為水樣液體滲出,應考慮是否存在腦積液外漏,引流期間應保持傷口周圍清潔干燥,是否出現血腫。

2.2.6功能鍛煉?;颊咧w功能的恢復,必須通過自主鍛煉才能獲得,任何治療者無法代替自主鍛煉[3]。向患者講解正確的康復訓練方法,使患者積極主動對癱瘓的肌肉和關節(jié)進行鍛煉,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縮,促進機能恢復。上肢運動包括握拳、伸屈運動;下肢運動包括直腿抬高、伸屈運動。運動部位從手指、足趾等小關節(jié)到髖、肩、肘、膝等大關節(jié)逐漸進行,循序漸進。高位截癱患者應盡可能訓練生活自理能力。本組不完全性癱瘓患者經有效功能鍛煉,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效恢復。

3 小結

頸椎骨折伴脊髓損傷手術治療難度大,圍手術期護理比較復雜。經采用科學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本組均獲得不同程度的恢復,未發(fā)生護理并發(fā)癥,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說明認真細致的、科學的圍手術期護理及觀察,對患者的早日康復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陶海莉,陳江寧,黃心英.脊髓型頸椎病自鎖鋼板內固定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1,16(12):728.

[2] 王進華,劉蘭分,裴蕾蕾.頸椎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雜志,2004,21(10):51.

頸椎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31

頸椎前路減壓手術是頸椎前路減壓植骨鈦鋼板內固定術,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對提高患者肢體感覺、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預防并發(fā)癥,加速患者康復有重要意義?,F介紹如下。

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病程長,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多采取手術治療,患者對手術治療情況缺乏了解,產生焦慮和恐懼心理。故采取以下措施:①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情、治療方法及手術必要性、預后情況及注意事項。②與患者家屬溝通,得到家庭成員支持,使患者得到心里安慰,提高戰(zhàn)勝疾病信心。③帶領患者看望已行手術處于康復期的患者,咨詢手術治療效果、康復情況,克服患者對手術的畏懼心理。

生活護理:①一般知識: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保持病房清潔、整齊、安靜、通風,術前處置盡量集中進行,避免打擾患者休息。②飲食護理:術前應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對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可采取鼻飼或通過靜脈途徑補充營養(yǎng),從而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增強手術耐受力。

術前訓練:⑴氣管、食管推移訓練:具體方法為保持患者舒適,一般患者仰臥,枕頭墊于肩下,頭后仰,使其頸部肌肉放松,操作者站在患者左側,用拇指或2~4指在頸外皮下插入右側胸鎖乳突肌內側緣的內臟鞘和血管神經鞘間,先左右搖擺氣管,然后將氣管、食管持續(xù)向左側牽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協助牽拉,超過中線,時間10~20分/次,3~4次/日;也可患者自己用右手拇指外的手指在頸外皮下插入右側胸鎖乳突肌內側緣的內臟鞘和血管神經鞘間將氣管從右側推向左側,推移力度以感到輕度氣憋為宜,要求氣管超過中線[1]。⑵手勢語言訓練:由于手術切口近咽喉部位,術后因傷口疼痛而影響語言的溝通,因此術前給予一定的手勢訓練,可在術后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及需求,以利于減輕其痛苦及醫(yī)患溝通。⑶訓練:為了有利于手術進行,滿足術后要求,術前需要練習仰臥位,肩部墊枕,使頸部呈后伸拉并制動,以堅持約2~3小時為宜,側臥位時枕與肩寬同高,使頸部與軀干保持一直線。教會患者翻身的方法,翻身時要注意保持頭頸部與軀干同時運動,以避免術后因臥位不適應而造成頸部過屈或過伸,造成植骨塊的破碎及脫落等。⑷呼吸功能訓練:①指導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囑患者進行深呼吸,在呼氣末咳嗽重復數次。②勸導吸煙的患者及陪護家屬戒煙,囑患者多飲水。③練習用力吸氣后再緩慢吐出,以增加潮氣量,減少肺泡無效腔。⑸生活習慣訓練:①指導患者訓練在床上大小便。②訓練床上進食,預防術后床上進食時出現的嗆咳現象。

術前常規(guī)準備:①術前1天常規(guī)皮膚準備,需植骨者供骨區(qū)也應做好相應的皮膚準備。②術前晚8時及術日晨7時給予清潔灌腸。③術晨測量生命體。④遵醫(yī)囑準時給予術前用藥。⑤手術前囑患者排凈尿液,根據手術需要,留置尿管并妥善固定,床邊備吸氧、吸痰、氣管切開包等裝置。

術后護理

護理:患者術后返回病房應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動,免枕平臥于硬板床上,頸部制動,用沙袋固定于頸部兩側,預防頸部過度移動,肩下墊一薄枕,使下頜抬起,防止頸前受壓;側臥位時注意將頸部墊起與脊柱保持同一水平,避免頸部屈伸、扭曲。變換時,由2~3名護士協助,采用“軸型滾動式”翻身法。

生命體征觀察:回病房后立即心電監(jiān)護,持續(xù)吸氧2~3L/分,并觀察呼吸頻率及心律、血壓的變化,注意觀察有無睡眠性窒息,尤其夜間要警惕呼吸停止或昏睡發(fā)生,睡眠過深時應喚醒。

呼吸道護理:術后患者自感吞咽困難,無力不敢咳嗽,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注意觀察呼吸頻率、節(jié)律及強弱,若出現呼吸困難、張口呼吸、紫紺等癥狀,應考慮有頸部血腫形成,行氣管切開或手術準備,以防窒息。

切口護理:觀察切口有無活動性出血,頸部有無腫脹及傷口引流情況,如術后24小時內更換2次敷料仍有滲血,提示可能有活動出血,及時給予處理,少量出血以切口沙袋壓迫止血,大量出血需行手術止血,以防形成血腫壓迫氣管。觀察切口有無感染跡象,除按時更換切口敷料外,每4小時測量體溫1次,觀察體溫變化,如有術后高熱或術后1周無其他原因的低熱或高熱,都應疑為感染所致給予處理。

飲食護理:一般術后8小時即可進食水,術后第2天給冷流質飲食,冷飲可減少喉頭水腫和充血,進食少者可靜脈補充營養(yǎng),逐漸改為半流質飲食、普食,進食后觀察有無腹脹。

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護理:①植骨塊脫落:頸椎前路手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植骨塊碎裂、前移、脫落,多發(fā)生在術后5~7天,翻身或搬動患者時必須使頭、頸和軀體在同一水平,避免頸部屈曲。預防感冒,以防咳嗽或打噴嚏導致的頸部急劇改變而引起的置骨塊脫落。術后2~3天即可戴頸托下床,多節(jié)植骨內固定適當延長起床時間,一般5~7天[2]。②腦脊液瘺:切口敷料有大量無色或淺紅色液滲出,術后引流多而且清亮著,提示有腦脊液瘺,應采取頸部制動和切口局部適度加壓,取頭低腳高位,加強抗炎治療,預防感染。③預防壓瘡、肺部及泌尿系感染:術后需臥床>3周,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壓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血栓性靜脈炎等并發(fā)癥。勤觀察、勤按摩、定時更換。

康復功能鍛煉: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進行四肢肌肉的舒縮活動,第2天行雙下肢屈曲、直腿抬高運動。對上肢運動受損的患者,指導其使用握力圈鍛煉上肢肌力,指導家屬與其進行握手、掰手腕等對抗性肌力訓練,或對指、握拳的訓練。

出院康復指導:①繼續(xù)頸托保護3個月,避免頸部屈伸和旋轉活動。②在頸托的保護下,繼續(xù)加強四肢主動功能鍛煉及精細動作鍛煉,如寫字、穿針等。③術后3個月拍X線片復查,如示植骨椎間隙已完全融合,即可進行頸部功能鍛煉,開始做頸部屈伸,左右旋轉活動要循序漸進,若出現不適應暫時停止。④應加強營養(yǎng),飲食上應多進高營養(yǎng)、高鈣食物促進骨質生長。

頸椎前路植骨融合術已被廣泛用于頸椎骨折脫位、脊髓型頸椎病的治療中,因此做好該類患者圍術期的綜合護理,不僅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而且可使患者及其家屬更加明確手術及術后康復訓練的意義對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原平市| 罗定市| 郯城县| 郸城县| 南投县| 宁城县| 秭归县| 尤溪县| 梅河口市| 新田县| 略阳县| 利津县| 永春县| 长治市| 融水| 榆中县| 红桥区| 甘肃省| 广东省| 聊城市| 闽侯县| 土默特左旗| 婺源县| 山西省| 绥阳县| 宁乡县| 普陀区| 天津市| 富顺县| 茶陵县| 鄂托克前旗| 石泉县| 竹山县| 张家界市| 长葛市| 柳林县| 天长市| 江城| 海伦市| 九寨沟县|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