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倫理學中和諧校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和諧校園的建構中,每個人都是價值主體,絕對不可化約為別人或社會的工具。個人的自由個性在任何社會都應該具有不可超越的價值,應該得到最廣泛的尊重。大學校園是和諧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諧社會培養(yǎng)輸送高素質(zhì)人才的基地,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構建和諧校園務必尊重學生個體的主體意識,重視學生自由個性全面而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倫理學;和諧;校園;個性;公正
和諧校園的內(nèi)涵。和諧總是就一定的系統(tǒng)或共同體而言,至少有兩個以上的事物共存于某一系統(tǒng)之中,才有可能存在彼此之間的秩序,也才談的上和諧問題。和諧的構成成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在絕對統(tǒng)一的一元化整體中,和諧沒有存在的余地。那種試圖使系統(tǒng)或共同體成為一個絕對統(tǒng)一的一元化整體努力,只會從根本上消解和諧的根基。構成和諧的主體或因素不僅是多元的,而且彼此之間是各不相同的,存在著差異性。和諧不是清一色,而是基于差異性的多樣性,正因為如此,和諧是美的。清一色的事物也可能構成一種秩序,但那種秩序可能是整齊,而不可能是和諧。和諧是基于差異性、多樣性并尊重個性構建的秩序。無差異就無多樣,無多樣則無和諧。和諧的對立面不僅是無序,而且是整齊劃一。
如果把不和諧的原因歸咎于個性差異導致的紛爭,那么就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消滅了個性差異,和諧才變得可能。同理,構建和諧校園是不是真的應該犧牲作為和諧校園主體的學生個人的差異或有差異的學生個體呢?
1和諧校園是有個性的校園
倫理學從來就強調(diào)必須尊重人的個性、人格。在倫理學看來,人是這樣一種存在:一方面他是社會的,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即使在社會中,他也從來不想與他人的世界重合,永遠有一種偏離他人、與他人保持距離、要求獨立自主的傾向。這種偏離他人、要求獨立的傾向就是倫理學所說的人的自由個性。人性不是一架機器,不能按照一個模型鑄造出來。每個人的角色都必須自己去自由創(chuàng)造,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地自己自由地造就自己的過程。
有個性地生存是一種很高的生存境界,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中處于關鍵地位。高等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人的個性特色。個性特色主要是指個人所具有的那種不可替代的區(qū)別于其他人的特性。每一個人客觀上都有個性特色,因而每一個人彼此不同,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但是,無論是傳統(tǒng)教育還是現(xiàn)代教育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抹殺學生的個性特征,用某種統(tǒng)一的教育模式將學生變成像工廠生產(chǎn)的機器一樣的標準產(chǎn)品。于是,學校就成了生產(chǎn)標準學生的工廠。學校的這種標準化生產(chǎn)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可以提高教育產(chǎn)量,但是學生的個性被忽視、被湮沒了。后現(xiàn)代社會要使社會成員成為具有不可替代的個性充分發(fā)展的人,就必須改變過去的教育忽視特色教育的缺陷,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征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把培養(yǎng)人的個性特征作為教育的主要職責之一,這是未來社會教育的一大特色。
在和諧校園的建構中,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價值主體,都有一個特殊的世界,絕對不可化約為別人或社會的工具。個人的自由個性在任何群體或組織中都應該具有不可超越的價值,應該得到最廣泛的尊重。建構和諧校園必須首先發(fā)展每個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和自主權。不同的學生個體分享著不同的生命,沒有任何人可以為了別的什么目的而被犧牲。只有學生個體才是學校的最終目的。
但是也有人認為,和諧校園的構建一定要以犧牲學生個人自由為代價。其實不然,校園和諧與個人自由并不是對立的。事實恰恰相反,只有用心保護學生自由的學校才可能是一個和諧的學校。可以設想,如果連個人的自由都不能得到根本保證,這樣的校園有何和諧可言?一個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應該能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和絕對的人格。一個學校只有以學生為本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個人留下開放多元的空間,讓個人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自由角色,為每個個體充分而自由的發(fā)展提供最佳條件,這個學校才稱得上是和諧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不僅充滿個性和自由的生活應該是和諧校園的固有特性,而且只有和諧的校園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成為有個性有自由的人,才能真正留下最大的空間激發(fā)大學生去追求和創(chuàng)造有個性的生活。由此可見,個人自由的實現(xiàn)與個性的培育應該成為和諧校園的標尺,成為和諧校園的最高追求,和諧校園應該是個性的校園。2和諧校園是公正的校園
“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自由發(fā)展的條件?!弊杂傻纳煺钩潭日闪砍錾鐣v史的前進步伐。任何一種進步都是把人的自由還給人自己。因此一個和諧的社會如果不給個人留下自由的空間是絕對不會真正和諧的。問題在于:當人們一味強調(diào)個人獨立、個人自由、個人幸福的時候,必然犧牲他人的權利,造成彼此傷害,并使社會陷入無序和不公。顯然,如果允許個人自由但對于個人的自由不做出邊際約束也是絕對不正義的。究竟是犧牲個人的自由以達到社會的公正還是以社會公正為邊界來謀求個人的自由權利?這成了建構和諧校園不可繞開的又一倫理話題。
歷史上幾乎所有思想家都把自由看作是有規(guī)則的、有邊界的、理性的自由。在理性的指導下,每個人尋求他自己的自由,不僅不會導致對別人的損害,而且對別人也最為有益。任何人都有追求自由、個性的權利,因此,沒有任何人有權限制、剝奪和責難別人的自由。馬克思深刻指出:“自由就是從事一切對別人沒有害處的活動的權利?!蔽覀儾坏貌辉谝笪覀冏约河凶杂傻耐瑫r也允許他人有自由,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和諧校園時,不要把發(fā)展自由個性僅僅當成個別人的特權,而應該是人人追求的目標,唯其如此,才是公正的校園。追求校園公正盡管無需取消自由,也無意無限制地忽略任何個人的任何權利和價值,但卻需要對人們的自由做出適當?shù)南拗?,進行邊際約束。主張構建公正的校園不是對自由的否定,而是對把自由作為某些人的特權的否定,而是要求自由對所有人公平開放。公正的校園強調(diào),校園里的所有個人在人格尊嚴上應該得到同等對待和在權利享有上應該得到公平分配。如果沒有公正,校園就不可能有普遍的自由和發(fā)展,當然個人的自由也就不可能存在,“人是目的”也容易變成一句空話。其實,和諧校園的基本目標,從積極的方面說,就是通過改革發(fā)展推動校園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的全面進步,并使校園人民乃至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分享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帶來的豐碩成果,促進全體社會成員實現(xiàn)富強、和諧與幸福,實現(xiàn)全面自由的發(fā)展;從消極的方面說,就是緩解校園社會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克服校園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公。
構建公正的校園,就是說,既要允許差異存在又要承認權利平等。不承認個性差異,就必然將千差萬別豐富多彩的人的世界抽象為一個蒼白的平均值。不堅持權利平等,就必然導致社會不公。從哲學的角度看權利平等就是人格平等。在人格上沒有一個人比另一個人多或少的問題。人作為人所具有的尊嚴在程度上是沒有差異的,全人類都平等地具有做人的尊嚴。絕對的平均主義理想看上去很均衡,實際上并不公正。因為它實質(zhì)上是以形式上的公正掩蓋著實質(zhì)上的不公正。和諧校園要求的不是結果上的平均而是起點上的平等,是在尊重主體人格和創(chuàng)造個性的前提下為人們參與競爭提供均等的機會,并鼓勵他們在自由競爭中發(fā)揮自由意志和創(chuàng)造才能。因此,構建和諧校園強調(diào)要給個人的自由劃出一個邊界恰是對于每個公民人格獨立與人格尊嚴的承認與尊重。這樣,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我們就既保護了每個個體自由的自我選擇的先天平等權力,又尊重了每個人之間平等的自由的競爭關系以及結果的不平等。在這里,個人的獨立自主不會妨礙校園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校園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也不會妨礙個人的獨立自主。
由此可見,和諧校園應是有個性的校園,應是公正的校園。
參考文獻
[1]密爾.論自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4]愛爾維修.自然的體系(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
[5]江暢.和諧與幸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余衛(wèi)東.戴茂堂[J]倫理學何以可能——一個人性論視角,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