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幣匯率因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增長、貿易順差的逐年擴大,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本文首先闡述了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包括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國際收支、利率、通貨膨脹率等,并分析了它們之間的相關性,然后運用多元回歸方法對這些影響因素與人民幣匯率的相關性加以驗證分析。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相關性;國際收支;貨膨脹率;多元回歸
一、引言
在開放經(jīng)濟中,匯率是一種最重要的資源配置價格。匯率的失衡或錯估,不僅破壞了經(jīng)濟的外部均衡,對于國內宏觀經(jīng)濟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的經(jīng)濟增長會帶來一系列不利影響。然而2003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壓力一再顯現(xiàn)。幣值的高估將有損于投資;若幣值低估將有損于經(jīng)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各個因素的相關性有較深的認識,無疑對匯率水平的制定有重要的意義。筆者擬結合實證研究對此加以闡述。
二、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一)我國的經(jīng)濟狀況與人民幣匯率
匯率可簡單地理解為外匯的價格,即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也就是說匯率就是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它反映的是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自上世紀4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chǎn)以及世界主要貨幣實行浮動匯率以來,由于各國經(jīng)濟實力的發(fā)展不一,有些國家的貨幣出現(xiàn)持續(xù)貶值,有些國家則大幅增值。最典型的是美元的貶值,日元匯率的走高。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美國則相對削弱。經(jīng)濟實力是決定匯率的根本原因。近幾年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但整體緩步上揚,其根本原因是我國經(jīng)濟實力的逐漸增強。而衡量國家經(jīng)濟實力的主要指標GDP與人民幣匯率有很大的相關性。
我國GDP的水平逐年增加,表明我國國民的收入水平逐漸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需求則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對人民幣的需求,從而導致了人民幣匯率的緩步上揚。此外,我國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就相應提高,這也使人民幣在長期內保持堅挺。
(二)人民幣流通狀況與人民幣匯率
衡量人民幣流通狀況的主要指標是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往往使紙幣貶值,物價上漲,抑制了出口,刺激了進口,若導致國際收支出現(xiàn)逆差,將使本幣匯率下跌。但通貨膨脹的影響往往具有時滯性。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匯率是一個取決于兩國相對價格的名義變量。當本國的價格水平相對上升時,本幣購買力下降,即本幣貶值,則匯率就下跌;反之,匯率上升。絕對購買力平價可用公式表示為:S=p/p*(2.2.1)
S為匯率,以本幣表示的單位外幣(如現(xiàn)在的匯率為1:7.8,則S=7.8),即直接標價法。P和P*分別表示本國和外國的綜合物價水平。
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匯率之變化應該等于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差除以外國的物價指數(shù)。如果用p$和p表示美國和中國t0到t1期的通貨膨脹率,S0和S1表示t0和t1期匯率,則相對購買力可用公式表示為:
(S1-S0)/S0=(л-$$)/(1+$$)(2.2.2)
相對購買力平價的要旨是,匯率變動是由中美兩國之間相對通貨膨脹率決定的。如果中國通脹率大于美國通脹率,則人民幣應該貶值,反之則人民幣應該升值。從長遠來看,生產(chǎn)者價格指數(shù)和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呈現(xiàn)類似的通貨膨脹率。以下采用1996年至2005年的中美居民價格指數(shù),通過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分別以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4年為基期計算出相應的通貨膨脹率和匯率。
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第一,人民幣名義匯率長期內高于人民幣購買力平價匯率,這與1998年我國出現(xiàn)了通貨緊縮有一定的關系。
第二,隨著年份與基期的差距越大,所計算的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名義匯率的偏離越大。通過購買力平價理論計算匯率,基期的選擇比較重要。如果選擇以基期較接近的年份,得出的匯率與名義匯率是比較接近的,說明匯率的變化跟物價指數(shù)的變化是緊密聯(lián)系的。
第三,1999年以后我國是處于輕微的通貨膨脹,根據(jù)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在連續(xù)的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匯率應該持續(xù)走低。但是我國的人民幣名義匯率卻持續(xù)升高。這說明了中國人民銀行在制定人民幣匯率時沒有很好地聯(lián)系國內通貨膨脹的水平,沒有很好地聯(lián)系國內外的物價水平的變化。但是,通過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修改,相信在長期內人民銀行所制定的匯率是符合國內外經(jīng)濟發(fā)展要求的。
(三)利率差異與人民幣匯率
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高于周邊的國家,將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增加,使本幣需求上升,可能會導致本幣匯率上揚。利率平價理論的提出者凱恩斯認為:匯率變動與兩國相對利差有關,投資者根據(jù)兩國利差大小以及對未來匯率的預期進行投資選擇,以期獲取收益或避免風險。利率平價表達式為:
(F-S)/S=i-i*(2.3.1)
S是將本幣換成外幣的匯率,F(xiàn)是將外幣換成本幣的匯率。i是本國利率,i*是外國利率。
(2.3.1)式反映了匯率與兩國利差的相互關系:當本國利率相對外國利率上升時,兩國利差增大,匯率下跌;反之,匯率上升,即F與i-i*成正比。通過對表6中F和利差進行一元線形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兩者的相關性不高,相關系數(shù)為-0.45064。分析的結果顯示F與i-i*成反比,即我國的匯率變動與中美之間的利差正相關。這與利率平價理論是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利率水平是由人民銀行制定的。但是我國加入WTO后的五年來,對外資銀行的逐漸開放,利率的市場化水平也將逐步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匯率水平就可以較好地反映利差的變動。
(四)國際收支與人民幣匯率
如果國際收支出現(xiàn)逆差,對外債務增加,引起外匯需求增加而可能導致外匯匯率上升和本幣匯率下降。順差意味著對外債權增加,本幣需求增加,可能促使本幣匯率上升。近幾年來我國國際收支一直呈現(xiàn)順差,支撐了人民幣匯率走高。
(五)人民銀行的干預與人民幣匯率
1994年我國實行匯率并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從1994年至今,我國匯率雖雙向波動,但緩步上揚。1994年人民幣并軌時,匯率為:1:8.7。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發(fā)生后,人民幣沒有貶值,仍然保持穩(wěn)定,1美元兌換8.2757元人民幣。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說明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是成功的。人民銀行的匯率制度和人民銀行對匯率的干預只能在短期內對匯率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銀行業(yè)的對外開放,中國經(jīng)濟將融入世界經(jīng)濟,實現(xiàn)人民幣全面的自由兌換并走向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在這個進程中,實現(xiàn)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具有關鍵意義。
三、人民幣匯率與各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變量的確定
在前面各點中,分別分析了GDP、通貨膨脹率、中美利差、國際收支和人民銀行的政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此我們構建了以下的模型:
Y=X1+X2+X3+X4+U(3.1.1)
Y表示人民幣的名義匯率,X1、X2、X3和X4分別表示我國GDP的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中美利差和進出口差額的增長率。由于政策的影響是難以定量分析的,所以采用U表示影響人民幣匯率的不確定的因素。
(二)定量分析
本文采用了1996年至2005年的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數(shù)據(jù)來源為《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對3.1.1式進行回歸分析得出3.2.1式:
Y=8.259474+0.1836X1-0.30832X2-0.0975X3-0.02024X4(3.2.1)
可以看出:
(1)GDP增長率與人民幣名義匯率的關系:兩者反相關,即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增長,人民幣匯率反而下跌。這點是不符合匯率的正確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這主要原因是我國匯率制度不健全,導致匯率的水平不能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相適應。
(2)通貨膨脹率與人民幣名義匯率正相關。一般情況下,通貨膨脹率越高,貨幣應當貶值。但我國卻相反。通貨膨脹率每增加1%,匯率卻提高0.30832%。產(chǎn)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1994年以來我國實行匯率并軌,人民幣值低估,匯率升高的壓力大于通貨膨脹增加的壓力。
(3)利差和匯率的關系跟前面的分析結果比較接近,只是相關系數(shù)上的差異,這主要原因是多元回歸分析跟一元回歸分析在自變量的數(shù)量不同。
(4)進出口差額的增長率與人民幣匯率成正比,即順差每增加1%,人民幣匯率就提高0.02024%。我國十年來對外貿易的持續(xù)順差,特別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在國際壓力的影響下,在匯率決定理論的作用下,人民幣的持續(xù)走高是必然的趨勢。
四、結論
通過構造模型對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GDP的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與人民幣匯率有較強的相關性。而利差和進出口差額的增長率影響較弱。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對外貿易的擴大,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利差和國際收支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將會增強。本文深化了對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的相關性的認識,希望為匯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純威.人民幣名義匯率超穩(wěn)定研究[M].北京:經(jīng)濟管理出版社,2005.117-149
2.章和杰.人民幣一籃子貨幣匯率制度中權重的建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41-50
3.任兆章,寧忠忠.購買力平價理論與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實證分析[J].南方金融,2003(12)
4.劉向華.關于人民幣匯率的實證研究[J].經(jīng)濟評論,2000(1)
5.楊帆對人民幣匯率的幾點看法[J].中國統(tǒng)計,2000(9)
6.王軍青.利率平價機制與人民幣匯率[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00(6)
7.沈國兵.美中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關系:實證分析[J],當代財經(jīng),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