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國戲劇藝術代表人物的對比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國的現(xiàn)代戲劇史上,曹禺和夏衍的劇作都獨樹一幟。他們都選擇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路線,但二者又有著不同的藝術個性,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曹禺是生活戲劇化,夏衍則是戲劇生活化。曹禺的戲劇取材于城市,從正面表現(xiàn)出重大的時代主題;夏衍取材于社會底層,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掘人物的性格悲劇。曹禺劇作的主題傾向復雜的、多重的;夏衍的劇作主題則比較單一。
關鍵詞:戲劇;曹禺;夏衍;取材;主題
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話劇進入了成熟的階段,出現(xiàn)了不少大師級的劇作家。在中國的現(xiàn)代戲劇史上,曹禺和夏衍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曹禺的第一部劇作《雷雨》,標志著中國現(xiàn)代話劇走向了成熟,夏衍的《上海屋檐下》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代話劇的另一種獨特形式。雖然曹禺和夏衍都是走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路線,但二者有不同的藝術風格,曹禺是生活戲劇化,夏衍則是戲劇生活化。曹禺選擇了最熟悉的城市題材,從正面表現(xiàn)出重大的時代主題,對他戲劇主題的理解是多重的。曹禺把戲寫得更像戲,而夏衍則不同,他的戲更像生活。他的題材多源于社會底層,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掘人物的性格悲劇,對夏衍劇作主題的理解則相對單一。他們都以自己的戲劇才能,為中國現(xiàn)代戲劇的發(fā)展成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劇作魅力至今在中國的戲劇史上閃耀著獨特的光彩。
一、取材:大社會和小市民
曹禺出生大家庭,小時接受過古典文學的熏陶,出入過戲園,對戲劇有著一定的興趣。曹禺經歷過家庭的破敗,體會過生活的變遷,社會的動蕩。他一生幾乎都身在城市之中,很少接觸到農村。因此,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他選擇了最熟悉的城市題材,從正面表現(xiàn)出重大的時代主題。在他的諸多作品中,《雷雨》是通過描寫周魯兩家的糾葛,從而表現(xiàn)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日出》則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都市生活為背景,以陳白露這個上層社會的交際花為中心點,描寫了上層與下層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物,反映了上層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批判了這個糜爛的黑暗社會;《北京人》里曹禺以自己熟悉的舊封建地主家庭題材為基礎,刻畫了一幅中國封建家族走向滅亡的歷史過程。
夏衍出生在沒落的封建地主家庭,3歲時家道衰落,年幼時也常隨母觀戲,受到戲劇陶冶,然而“因為從小吃過苦,親身經歷過農村破產的悲劇,也飽受過有錢人的欺侮和奚落,因此,對舊社會制度存在不滿和反抗,可以說在少年時代就在心里扎下了根子”。[1]所以夏衍的題材多源于社會底層,而選擇的人物皆是小市民或小知識分子。夏衍并不注重表現(xiàn)重大的時代主題,而是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掘人物的性格悲劇,從而突出自己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閱讀夏衍的作品,仿佛是在欣賞一幅幅清新淡麗的日常生活畫面,而在這濃郁的生活氣息中卻讓你體會生活的種種滋味。《上海屋檐下》、《一年間》、《心防》、《愁城記》、《法西斯細菌》等無處不讓你沉浸于普通知識分子和小市民的平常人生中。
曹禺的戲劇將現(xiàn)實生活場面經過加工剪輯,主題鮮明;而夏衍的戲劇則將現(xiàn)實生活如實展現(xiàn),平靜如水,委婉含蓄。曹禺選擇生活中的小場景不乏真實性,但經過多重的戲劇沖突,把生活變得似乎全是巧合,技巧性濃厚。《雷雨》中四鳳在周家做使女,本是尋常事,而30年前魯侍萍也在周家做使女,這不可不說是巧合,而正是這個巧合推進了劇本戲劇性的發(fā)展。
夏衍戲劇也表現(xiàn)矛盾沖突,但他在選擇生活場景組合時,往往避開直接沖突,使戲劇淡化,展現(xiàn)生活化?!渡虾N蓍芟隆废胱層^眾感受小市民的生活悲慘處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反抗?jié)撡|,從小人物生活反映大的社會變革的到來。為此他選擇了同一屋檐下的五戶人,描寫了他們一天的喜怒悲哀,構成了一幅都市下層人民生活的生活情景圖。這使得整部作品戲劇沖突淡化,更多地展現(xiàn)司空見慣的感情糾葛和人事糾紛,全無大起大落的矛盾沖突,但是又隱隱含著對社會變革的暗示。
二、主題:多重性和單一性
20世紀30年代,“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左聯(lián)”的成立等沖擊著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曹禺和夏衍身處時代當中,他們的創(chuàng)作一定程度上都在探索國家的前途和出路。曹禺從《雷雨》的家庭悲劇走向了《日出》的社會悲劇,又走上了《原野》的農民悲劇。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曹禺被抗戰(zhàn)熱情所激發(fā),直接寫出了表現(xiàn)抗戰(zhàn)題材的《蛻變》。從曹禺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始終同現(xiàn)實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同人民共呼吸,追隨革命,同時代一起前進的作家”[2]。而夏衍雖然對歷史劇《賽金花》、《秋瑾傳》的創(chuàng)作形式感到厭煩,但不可否認這兩部戲劇深刻反映出了當時社會政治的昏庸無能,殘酷的黑暗現(xiàn)實,而從他自稱為“我寫的第一個劇本”《上海屋檐下》開始,他以另一種新鮮獨特的風格吸引著人們的注意,但它表達的主題依然是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強烈關注,表達出了對國家命運充滿著新的希望。
他們在對待藝術與政治上既相同又相異。在曹禺在《編劇術》指出:“一切劇本全都有著宣傳性,不單是抗戰(zhàn)性”,“抗戰(zhàn)劇既是戲,自然也不能脫離控制一般戲劇的法則”[3],即按戲劇規(guī)律的要求發(fā)揮戲劇的宣傳作用。在抗戰(zhàn)時期,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作家應該發(fā)揮文學的作用,更好地為抗戰(zhàn)服務。夏衍認為“藝術即使作為一種宣傳工具,也有它的特殊作用;不但內容上要反映出時代的步伐,人民的愿望,而且形式上也要求完美,要求有更大的藝術感染力”,[4]作為一個革命者,他說:“我學寫戲,完全是‘票友性質’,主要是為了宣傳,和在那種政治環(huán)境下表達一點自己對政治的看法”[5]。曹禺更能辯證地理解宣傳與文藝的關系,因此沒有陷入左翼時期重政治而其輕文藝的境地,沒有片面強調文藝的政治宣傳作用。夏衍則更偏重于政治宣傳大于文藝,把藝術看作是革命的宣傳筒,不過在《賽金花》、《秋瑾傳》之后,從《上海屋檐下》開始,他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注意到戲劇的文藝作用,應該從生活中去表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問題。超級秘書網(wǎng)
曹禺的劇作的主題呈現(xiàn)復雜化、多重性,夏衍的劇作主題的理解則比較單一。
曹禺《雷雨》一出來,就引起了評論界的不少爭議,李健吾、華忱之、宋劍華、王衛(wèi)平等批評學者都認為《雷雨》有強烈的命運觀。劉西渭說《雷雨》這出長劇處處讓人們“感到一個命運觀念,但這種觀念不體現(xiàn)為一種天意,而是‘藏在人物錯綜的社會關系和人物錯綜的心理作用’,即決定和推動全劇的是人物間的社會關系和人物本身的性格”[6]。郭沫若、錢谷融等學者則認為《雷雨》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力作,是反抗封建家庭制度的壓迫,“《雷雨》帶給人們的不是‘詩樣的情懷’、神秘的象征和宿命的觀點,而是點燃了人們對封建資產階級罪惡的憤怒火焰,激起人們渴望在一場大雨中摧毀舊社會,沖洗出新世界”[7]?!度粘觥芬差H有爭議,有人認為他具有神秘的色彩,雖然有過激烈的抗爭,但是最后依然陷入命運的悲劇漩渦;有人則認為這是一部反映當代農民抗爭的悲劇,雖然仇虎最后死去,但至少在戲劇中表現(xiàn)出了農民的覺醒和反抗。
夏衍的劇作主題的理解相對單一。他的戲劇是一幅人民成長覺醒斗爭的歷史畫面,在他的劇作中,結尾總是光明的,從人民的覺醒去表現(xiàn)出對中國抗戰(zhàn)的必勝信念。從《上海屋檐下》中的匡復一個曾經有過高昂的革命激情的青年被折磨成一個失去了抱負的頹廢中年人,而后又在孩子們的歌聲中毅然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到《芳草天涯》中的孟小云從自己的戀愛小圈子中跳出來參加了革命斗爭,我們都可以看出夏衍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夏衍的現(xiàn)實主義主題是一步步在深化的,《芳草天涯》表現(xiàn)出了他卓越的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文英.《夏衍戲劇創(chuàng)作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1.
[2][3]孫慶升.《曹禺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25.59-60.
[4]王文英.《夏衍戲劇創(chuàng)作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7.
[5]夏衍《談〈上海屋檐下〉的創(chuàng)作》[A].會林、紹武編《夏衍戲劇研究資料》(上)[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20.
[6][7]曹萬生.《中國現(xiàn)代漢語文學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