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講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很多幼兒對故事都很感興趣,在故事當中,他們不僅能夠?qū)W習到知識,還能提高認知道理的能力,并且對幼兒以后的語言能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幼兒園中,開設了講故事的課程,而且幼兒回到家里后,很多父母也會給幼兒講故事,可很多時候家長及教師都忽略了幼兒講故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僅處于聽的狀態(tài),或者不能完全地參與到講故事中來。
一、幼兒講故事準備工作
1.故事選材。故事的題材及種類是很多的,可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適合幼兒聽,這就需要家長及幼兒教師做好故事的選材工作,盡量選擇對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有利的故事進行講述,并且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所進行故事選材也是不一樣的,像2-3歲的幼兒應該選擇愛憎分明、主題明朗、人物單一及情節(jié)簡單的故事來講,5-6歲的幼兒就應該選擇情節(jié)復雜及曲折故事來講,要是給小幼兒講復雜故事通常會聽不懂,大幼兒講簡單故事是會沒有吸引力的,因此,一定要選擇適合幼兒的故事題材來講,從而引起幼兒的興趣及吸引力。
2.故事教具準備。給幼兒講故事的活動中,要適當?shù)剡\用一些教具,像木偶、掛圖、圖畫書及幻燈等,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輔助幼兒進行故事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印象及記憶力。
二、幼兒講故事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
1.身體語言的加入。當幼兒教師或者家長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其身體語言是必不可少的,這是由于幼兒的思維主要以形象為主,其認識也大多為感性認識,因此,當借助表情、手勢、眼神及動作等身體語言進行故事意思表達的時候,能夠更好地輔助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以增強幼兒的印象,還會給孩子一種親切的感覺,如給幼兒講述《小兔子乖乖》這個故事的時候,幼兒教師講到大灰狼的時候,可以把雙手舉起做大灰狼要抓兔子的模樣,而講到兔媽媽敲門的時候,可以用甜美的聲音邊唱邊做敲門的動作,而講到大灰狼學兔媽媽敲門的時候,可以先夾著嗓子邊唱邊敲門,在敲門和唱的變化上,以及表情上的變化,這樣能夠讓幼兒進行區(qū)分,并讓幼兒對幼兒教師更感到親切,而且通過這樣的方法給幼兒講故事,會增加幼兒對幼兒教師及故事的歡迎程度,給他們帶來比較深刻的印象及記憶。
2.講故事中,培養(yǎng)幼兒學會傾聽。讓幼兒注意傾聽,是進行幼兒口語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可以說,幼兒進行詞匯、語音及語法規(guī)則的學習,均是通過傾聽進行感知的,幼兒說的前提是聽,據(jù)研究表明,幼兒對于聽懂的話要遠遠比會說的話多,對幼兒將故事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聽,并且還要聽得準,這樣才能夠準確模仿,且進一步掌握及提高語言水平。要讓幼兒明白,當幼兒教師進行集體講話,對他講話或者其他同伴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都要安靜地聽,對幼兒有禮貌地聽取別人講話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幼兒明白中途不能插嘴,如果有問題,要等待別人講完話再進行補充。像在某次講故事比賽中,一個叫李欣怡的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王涵韜等幾個小朋友插嘴講小話,在給予體香之后,這幾個小朋友認真聽了,可不久之后,又開始講話了。當王涵韜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李欣怡小朋友也開始插嘴,當提醒她的時候,她卻說:他不聽我講故事,我也不聽他講。她這一舉動盡管有些消極,可是也比較有道理的,這也告訴我們,無論是幼兒和大人,還是幼兒和幼兒之間均需要相互尊重的。
3.講故事時,讓幼兒開口。幼兒在講故事中,不僅要學會傾聽,還應該讓幼兒開口講話,僅有開口講話才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等,因此,當講完某個故事時,可以圍繞著這個故事來提出問題,像我們所熟知的《孔融讓梨》的故事,當故事講完后,可以問幼兒:“孔融把大梨給了誰?孔融吃了個怎樣的梨?…”,通過這些問題能夠輔助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回憶,在鍛煉了幼兒思維力的同時,還能讓幼兒開口,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力。而且當幼兒對教師講的故事具有了一定記憶及理解后,才能夠試著自己進行講述,如果有忘的地方,應給予提示,讓幼兒能夠繼續(xù)往下講,從而鼓勵幼兒講故事的興趣及積極性,長期下來,幼兒講故事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4.要運用多種形式給幼兒講故事。在講故事的時候,不要固定在一種形式上,幼兒本身就是活潑好動些,更喜歡新鮮事物及形式方法,如果長久地固定在一種形式上,很容易就讓幼兒對講故事方式產(chǎn)生厭煩情緒,甚至會導致幼兒不再喜歡講故事,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多種形式來講故事,可以運用小組講、一起講、角色扮演、故事比賽及看圖講故事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像一起講述這種形式,教師講述一句或者一段,然后讓幼兒進行重復,就跟學習詩歌一樣,盡管有些消極,可句子與句子間是相互聯(lián)系及完整的,這樣掌握起來也是比較簡單的。像看圖講故事中,教師可以讓每個幼兒都有一幅圖,這樣可讓每個幼兒均有講故事的機會,并且能夠看著圖畫,說出圖上是誰,正在干什么,結(jié)果怎么樣等,同時,教師可以依據(jù)不同幼兒進行不同指導及評議,從而給予要求。讓幼兒在多種講故事形式中,感到講故事的樂趣。
結(jié)束語:
培養(yǎng)幼兒講故事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及理解力,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力、審美情趣及良好道德品質(zhì),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講故事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必要的,幼兒教師及家長應該讓故事陪伴幼兒的童年,并讓他們在故事中進行學習及成長。
參考文獻
[1]臧惠琴.故事教育:提升幼兒講故事能力[J]
根據(jù)天河區(qū)教育局的要求,幼兒園實施國學教育過程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
1.初步了解并欣賞《千字文》、《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并背誦一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
2.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誦讀《千字文》、《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
3.結(jié)合幼兒園的禮儀課題編排腳本劇,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認知及表達能力。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古詩文、蒙學教材、童話、寓言故事、成語典故、音樂作品、美術(shù)作品等。
這里我們主要談談幼兒園講故事學國學的教學方法。
一、搜集、改編故事,幫助孩子們理解經(jīng)典
有的時候,經(jīng)典里面的故事可能只是幾個字,或者只寫了一兩句對白,如果我們在講述的時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書中的對白,就顯得有些呆板,講故事很枯燥,而且文言對白,孩子們很難理解。
例如學習《三字經(jīng)》:“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笨梢愿木幰韵鹿适?,幫助孩子理解:
晉朝時,有個名叫周處的人。他是一個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沒了爹娘,在無人教導的情形下,周處的性情變得很殘暴,行為也十分野蠻。
周處喜歡欺負弱小,常常因為自己不高興,就把別人打得頭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見了他總是躲得遠遠的。
這幾天,村子里出現(xiàn)了一只兇惡的老虎(這里還可增加一些老虎作惡的描繪,適當加上老虎的叫聲),在山腳下的大湖里也出現(xiàn)了一只可怕的蛟龍,常常侵害村里的農(nóng)作物(還可增加蛟龍怎么侵害農(nóng)作物的描繪,并加上蛟龍的叫聲),甚至還把農(nóng)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覺得很害怕,把老虎、蛟龍及周處合稱“三害”,還說“三害”不除,村民將永無安寧之日。
周處聽說了村里來了這“三害”,好打架的個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給打死了,接著又到湖里抓蛟龍,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滅了蛟龍(這里還可加入周處怎么和蛟龍打了三天三夜的具體描繪)。
岸上的村民見周處一直沒有浮出水面,還以為他和蛟龍同歸于盡了(這里還可以增加一些曲折的搏斗場面描寫),于是,大家便在岸上慶祝除去了“三害”。
周處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很難過,便下決心改過自新(還可加上改過自新以后周處怎么做的,可根據(jù)本班孩子的表現(xiàn)加以改編,旨在讓本班孩子以此做榜樣。改編注意不要與故事脫節(jié)),最后他成為了村子里最受歡迎的人。
聽了這個故事,孩子們對“茍不教,性乃遷”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二、講故事的時候,在重要或者關(guān)鍵的地方要進行重復
幼兒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學習上,所以他們在聽故事的時候,聽著聽著就開小差了。另外他們的思維不可能像成人那樣轉(zhuǎn)得快,往往我們用我們的速度講述故事,他們卻不可能把故事的內(nèi)容全部聽懂。
所以我們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進行重復。孩子們喜歡這種重復,他們不會對這種重復感到厭煩,相反,他們在重復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記住了這部分內(nèi)容。幫助孩子更好地聽懂故事、理解故事,這就是重復的好處。
三、在講故事過程中適當?shù)靥釂柡屯nD
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在較長時間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開始游離。講故事當中在適當?shù)臅r候要設置提問,有時候還要賣賣關(guān)子,停頓一下,故意吊吊小朋友的胃口,給孩子一點思考空間,對孩子理解故事有幫助,還可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所以我們在講述比較長的故事的時候不要一口氣講完,在講故事中不斷調(diào)整孩子的情緒,不斷調(diào)整孩子的注意力,不斷調(diào)整孩子的興趣,孩子才會專心聽老師講故事。另外,在故事的開始和結(jié)束部分要有特殊的語言來提示小朋友故事開始了或者結(jié)束了,引領小朋友的情緒從開始到結(jié)束有一個完整的起始過程。
四、有些傳統(tǒng)故事已經(jīng)有配圖故事,看圖講故事,效果也很好
【關(guān)鍵詞】手偶;故事講述水平;講述數(shù)量;講述內(nèi)容;講述過程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4)03-0012-05
幼兒故事講述活動有促進幼兒各方面發(fā)展的獨特功能,“如同其他游戲一樣,能鍛煉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想象力”?!?〕進一步來講,幼兒的故事講述水平可反映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社會生活的認知及其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等能力。幼兒的故事講述能力是在聽講故事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2〕而成人講述故事的方式對幼兒的故事講述水平有較大的影響。實踐中,幼兒園教師往往借助圖畫或玩偶等為幼兒講述故事。這兩種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生動性,但由于其表現(xiàn)形式都是靜止的,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F(xiàn)在,有很多教師開始借助手偶玩具為幼兒講述故事。手偶形態(tài)逼真,并可以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做出各種生動的表情和動作,在故事講述中適當運用手偶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圖片或玩偶等靜態(tài)道具的不足,更有助于促進幼兒形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有效提高其故事講述水平。為深入分析手偶對提高幼兒故事講述水平的積極作用,本研究采用實驗法,對手偶在幼兒故事講述中的作用及其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
一、研究設計
(一)被試選取
本研究選取杭州市某幼兒園32名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是一個包括前測與后測的準實驗研究,所以實驗組與控制組并不是隨機選擇的。實驗前,研究者通過觀察以及與帶班教師的交流,選取了水平相當?shù)?2名幼兒作為被試。為保證控制組和實驗組故事講述整體水平相當,研究人員通過前測,了解了每個被試的故事講述水平,再據(jù)此進行小組分配,實驗組和控制組各16名,每組男、女幼兒各8名。
(二)實驗材料
1.故事
根據(jù)大班幼兒的故事講述水平,研究者選擇故事《小熊請客》為實驗材料。該故事情節(jié)生動,人物形象豐滿,語言富有童趣,且有豐富的動作表現(xiàn),非常適合大班幼兒講述。
2.手偶
研究者選擇了與故事角色形象相對應的手偶,包括:小熊、狐貍、小貓咪、小狗、小公雞。
(三)研究方法
1.前測和后測
研究者首先實施了等組前后測實驗。對被試實施前測,旨在了解每個被試的故事講述水平,按水平相當原則劃分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后,分別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了后測。實驗組的后測是這樣進行的:研究者先運用語言與手偶相結(jié)合的方式講述故事,然后請幼兒一邊操作手偶,一邊復述剛才研究者講的故事,研究者對有關(guān)情況加以記錄;控制組的后測是這樣進行的:研究者不使用手偶,直接用語言講述故事,然后請幼兒復述故事,研究者對有關(guān)情況加以記錄。通過對比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自變量不同的情況下獲得的數(shù)據(jù),探究手偶使用對于幼兒故事講述水平的影響。
2.定義變量
(1)自變量: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是否使用手偶”。
(2)因變量:幼兒故事講述水平的得分,具體包括講述數(shù)量、講述內(nèi)容與講述過程三個維度。
3.研究假設
(1)整體差異: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是否使用手偶會導致大班幼兒故事講述水平在整體上的差異。
(2)具體差異:
a.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是否使用手偶會導致大班幼兒故事講述中講述數(shù)量的差異。
b.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是否使用手偶會導致大班幼兒故事講述中講述內(nèi)容的差異。
c.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是否使用手偶會導致大班幼兒故事講述中講述過程的差異。
4.實驗步驟
在實驗過程中,1名研究人員先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為兩組被試講述故事,8名測試人員則對兩組被試的故事講述水平進行前后測。實驗過程采用錄音記錄和現(xiàn)場記錄相結(jié)合的方式,其中,對被試的非言語動作也加以記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研究者為實驗組幼兒講述故事《小熊請客》(20分鐘左右)。研究者一邊講述一邊操作手偶,即用手偶做出各種動作和表情。
第二步:60分鐘以后,分別由2名測試人員對實驗組的1名幼兒進行測試。測試人員先使用語言簡單導入:“小朋友,還記得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嗎?請你帶上手偶,把故事再講一遍給我聽好嗎?”隨后,測試人員讓幼兒自己戴上手偶,簡單試玩之后,要求幼兒開始講述故事。在幼兒講述過程中測試人員不作任何干預。
第三步:研究者為控制組幼兒講述故事《小熊請客》(20分鐘左右)。講述的語氣、語調(diào)和語速等與實驗組一致,但不使用手偶。
第四步:60分鐘之后,分別由2名測試人員對控制組的1名幼兒進行測試。測試人員先使用語言簡單導入:“小朋友,還記得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嗎?請你再講一遍給我聽好嗎?”隨后,幼兒開始講述故事。在幼兒講述過程中測試人員不作任何干預。
(四)研究工具
E.Polkinghorne認為,敘事是以故事形式來表達的一種結(jié)構(gòu)性圖式?!?〕敘事能力通常指的是一種脫離語境進行有組織表述的語言能力。由此可見,故事講述能力也可以說是敘事能力,因此對故事講述水平的評定可以借鑒敘事能力的評定體系。黃娟娟等人曾于2000年運用相關(guān)量表對上海市8所幼兒園169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過調(diào)查研究。參考其使用的量表,〔4〕并接受有關(guān)專家的建議,研究者擬制了《幼兒故事講述水平的測評量表》。研究者將幼兒故事講述水平分為故事復述水平與故事編構(gòu)水平兩類。故事復述是指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講述出來。故事編構(gòu)是指幼兒在沒有外界幫助的前提下,充分借助自己的想象進行構(gòu)思,并運用語言創(chuàng)編出完整的故事。本研究對象為大班幼兒,他們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在故事講述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在聽完故事后一般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本身,再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比較完整地把故事內(nèi)容重新講述出來,而不只是簡單的復述??梢娺@是一個復述和編構(gòu)結(jié)合的講述過程,是幼兒故事講述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為進一步分析幼兒故事講述水平的結(jié)構(gòu),研究者試著將幼兒故事講述水平劃分為講述數(shù)量、講述內(nèi)容和講述過程三個維度,它們的測評內(nèi)容和標準及其分值詳見表1。
本研究通過試測,并由教師評定后確定了幼兒故事講述水平的“高水平”組和“低水平”組。為檢驗量表的效度,研究者又使用本量表分別對“高水平”組和“低水平”組進行了試測,并對所獲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p
二、數(shù)據(jù)分析
(一)故事講述水平的整體對比分析
刪除2名被試的無效數(shù)據(jù),實驗最后獲得30名被試的測評數(shù)據(jù)。對因變量“幼兒故事講述水平”進行的整體方差分析顯示,不同方式下的幼兒故事講述水平在整體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
(二)故事講述水平各維度的對比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實驗組幼兒三個維度的得分均比控制組高。其中,是否使用手偶對幼兒故事講述內(nèi)容和講述過程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見表3)。
1.講述數(shù)量
從圖2可以看出,故事講述中是否使用手偶對幼兒故事講述時間和講述字數(shù)的影響總體上差異并不是很大,但實驗組幼兒的故事講述水平總體上略高于控制組。此外,圖中曲線的首端和末端差異比較明顯,實驗組明顯高于控制組,由此可見,手偶的使用對故事講述水平較低和水平較高的幼兒影響都較大。
2.講述內(nèi)容
實驗組幼兒講述內(nèi)容的得分整體上高于控制組幼兒,且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從具體的測評內(nèi)容來看,不同內(nèi)容之間的差異大小不同。首先,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故事講述中使用的詞匯量基本相同;其次,是否使用手偶對幼兒故事講述中角色形象描述和人物動作描述的影響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對人物對話描述的影響則無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故事講述中是否使用手偶對于幼兒角色形象和人物動作描述的影響較大,其中,對角色形象描述的影響最為突出。
3.講述過程
實驗組幼兒故事講述過程的得分整體略高于控制組幼兒,但差異不明顯。從獲得不同分值的幼兒人數(shù)來看,控制組中處于低分區(qū)域的幼兒略多,處于中高分區(qū)域的幼兒人數(shù)略少(見圖3),但總體差異不明顯。這說明,手偶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幼兒故事講述中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但效果不明顯。
三、啟示
(一)手偶的使用對幼兒故事講述具有重要作用
1.手偶的可動性對幼兒語言思維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手偶的可動性具有引導幼兒進行語言思維的積極作用。故事講述中,講述的數(shù)量、內(nèi)容和過程是幼兒語言思維水平的具體體現(xiàn)。陳鶴琴認為,玩固然重要,玩具更重要,說明材料與幼兒活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guān)系。手偶的可動性可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事實上,幼兒在玩手偶的過程中,自然地就會出現(xiàn)語言表達。其次,手偶配合故事講述時,增加了信息總量。單純的語言講述傳達的主要是語言信息,而手偶表現(xiàn)出的豐富的動作、表情既豐富了所要傳達的信息,還可能引發(fā)幼兒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提高幼兒語言思維的信息總量。
2.手偶的形象性對幼兒角色形象描述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從實驗結(jié)果看,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講述內(nèi)容”這個維度上的差異最為明顯,尤其是對角色形象的描述,實驗組的得分遠遠高于控制組。這里可能的原因是,手偶的形象比較直觀,有助于幼兒對角色形象展開語言描述。皮亞杰認為,3~7歲的幼兒正處于具象思維的認知發(fā)展階段,邏輯思維能力尚不強,記憶力主要呈現(xiàn)出形象化、碎片化等特點。故事中的角色形象一般是從多方面進行塑造的,包括人物的身材、相貌、服飾、表情等,而以具象思維為主的大班幼兒一般很難對特定的角色形象進行全面的描述。而外形與故事中角色形象一致的手偶,不僅有助于幼兒通過直接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為其進行角色形象描述提供了直觀的視覺形象支持,同時,形象化的手偶還有喚起幼兒相關(guān)記憶的作用,進而啟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二)正確使用手偶,有效輔助幼兒進行故事講述
1.故事應適合用手偶表演
如果要運用手偶進行故事講述,那么所選擇的故事應具有一定的表演性。首先,故事應具有典型的肢體動作,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手偶的獨特優(yōu)勢。對于小、中班幼兒而言,可多選擇那些情節(jié)簡單、有重復性動作的故事。如《拔蘿卜》的故事中,雖然人物角色較多,但故事情節(jié)主要是圍繞“拔”這個動作展開的,所以比較適合小、中班幼兒使用手偶進行講述。為大班幼兒選擇的則可以是那些人物肢體語言比較豐富的故事,如本研究選擇的《小熊請客》這個故事。其次,故事的對話要簡明。一般來講,幼兒在講述故事時,語言與動作是相互配合的。如果語言過于繁復,手偶的配合就會比較困難,難以與故事情節(jié)融為一體,很可能會淪落為一個可有可無的裝飾物,這不僅不利于發(fā)揮手偶的作用,同時還可能會影響幼兒對故事情趣和意境的理解。
2.故事講述過程中應注意手偶和講述者之間的主次切換
運用手偶進行故事講述時,講述者和手偶是共同演繹故事情節(jié)的,為幫助幼兒獲得最佳的視聽享受,手偶和講述者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應有主次之分。手偶和講述者可以通過空間位置、聲音大小以及手偶的肢體變化頻率與幅度等來分清主次。如當以講述者為主時,幼兒主要關(guān)注的應是講述者的面部表情,講述者的聲音可適當放大,手偶可以放在講述者的胸前,手偶的動作幅度宜小,且頻率宜慢;當以手偶為主時,講述者可以把手偶放在自己的面部前方,讓幼兒主要關(guān)注手偶的表演。這時手偶的動作幅度可適當加大,頻率也可適當加快,而講述者的聲音可相應減小,弱化為類似背景音樂或解說詞??傊鶕?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講述者和手偶的主次關(guān)系可以相互轉(zhuǎn)換。
3.應重視教師的示范作用
教師的示范可激發(fā)幼兒使用手偶的興趣,教師應從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需要強調(diào)的是,手偶只有在操作的狀態(tài)下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達到吸引幼兒關(guān)注、激發(fā)幼兒模仿的目的。其次,手偶可表達一定的情感和含義,因此手偶的操作有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要想讓幼兒會用手偶,教師的示范必不可少。
(三)科學設計手偶
1.宜選取兒童熟悉的人物形象設計手偶
對角色形象的熟悉和理解是幼兒喜歡手偶、操作手偶的前提。幼兒只有對某一手偶形象及其故事比較熟悉,他們才可能產(chǎn)生模仿的興趣。幾乎所有的幼兒對不熟悉的手偶形象都沒有興趣。研究者對小、中、大班幼兒的觀察和訪談發(fā)現(xiàn),知道小品演員小沈陽的幼兒很少,所以他們對小沈陽的手偶形象不太感興趣,拿起后很快就放下。相反,幼兒拿到熟悉的手偶時,就會展開即時性的模仿行為。如看到孫悟空、豬八戒等手偶時,幼兒就開始操作手偶,模仿起孫悟空打妖精、豬八戒吃西瓜等動作。因此,設計手偶形象,一定要基于對幼兒喜好的深入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幼兒喜愛的手偶,手偶也才能在幼兒故事講述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作用。
2.手偶的結(jié)構(gòu)與大小應符合人體工學
成人和幼兒的手掌大小及比例不同,手偶的設計應根據(jù)使用對象的不同來進行。研究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市場上的手偶主要是為成人設計的,幼兒操作起來大多不順手,也難以感受到手偶的趣味性,自然會降低幼兒操作手偶的興趣。因此,手偶設計要將適合幼兒的和適合成人的區(qū)分開來,以滿足幼兒和成人不同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恩寵.兒童心理與教育漫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27-36.
〔2〕高麗婭.學前班活動語言教育的存在及規(guī)律〔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7).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她的父母從中國古籍《詩經(jīng)?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中取出“呦呦”二字作為她的名字,冥冥中似乎確定了屠呦呦這輩子同青蒿素割舍不了的關(guān)系。她自己也說過,她的名字就是搞藥物研究的。屠呦呦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小時候就對中藥有了深刻印象,這促使她后來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屠呦呦在寧波效實中學讀高中時,這所百年老?!爸倚藕V敬”的校訓對她一生堅持科研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效實中學百余年來一直要求學生研究科學第一在盡心與忠心;第二在真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第三在專一,不見異思遷,作輟無常;第四在虛心,不驕人自滿。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學醫(yī)學院(現(xiàn)為北京大學醫(yī)學部)藥學系,所選專業(yè)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她覺得生藥專業(yè)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yī)藥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學4年期間,屠呦呦努力學習,取得了優(yōu)良的成績。在專業(yè)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學畢業(yè),分配到衛(wèi)生部直屬的中醫(yī)研究院(現(xiàn)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工作。從此,她埋頭從事生藥、炮制及化學等中藥研究,開始了她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yè)。當時,正值初創(chuàng)的中醫(yī)研究院工作條件差,設備簡陋,科研人員不足。當時廣大中醫(yī)藥工作者繼承發(fā)揚中醫(yī)藥學寶庫,積極發(fā)展中醫(yī)藥事業(yè)而奮斗的理想,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從事生藥學研究。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她對有效藥物半邊蓮進行了生藥學研究;后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復雜的中藥銀柴胡的生藥學研究。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藥志》。
屠呦呦雖身患結(jié)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堅持工作,無論到野外采集標本,還是在室內(nèi)進行實驗研究,她都積極主動完成。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xiàn),1958年,被評為衛(wèi)生部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1959年,屠呦呦參加衛(wèi)生部舉辦的“全國第三期西醫(yī)離職學習中醫(yī)班”,系統(tǒng)地學習了中醫(yī)藥知識。在2年半的學習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且參加過臨床學習。以后,屠呦呦參加了衛(wèi)生部下達的中藥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藥炮炙經(jīng)驗集成》一書的主要編著者之一。該書廣泛收集全國2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中藥炮制經(jīng)驗,對有關(guān)文獻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整理。1978年,該書獲衛(wèi)生部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大會成果獎。
通過一段時間的生藥和炮制研究,屠呦呦體會到,中藥研究還必須重視中藥內(nèi)含物質(zhì)與藥效之間的關(guān)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藥療效規(guī)律的必然途徑。屠呦呦和同志們經(jīng)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發(fā)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還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1979年,獲國家科委授予的發(fā)明獎。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華醫(y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yī)藥科技成果”之一。由于屠呦呦在科研工作的出色成績,1987年,世界文化理事會授予她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
1996年,求是科技獎的一個獎項的頒獎詞這樣寫道:“中藥是中國醫(yī)學的寶庫,70年代中,在國家統(tǒng)一組織下,開展大協(xié)作,尋找新的抗瘧藥物。大量科技人員對多種中草藥進行了節(jié)選,尋找其結(jié)構(gòu),進行人工合成和改性,終于找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并實現(xiàn)了規(guī)模生產(chǎn),成為當今世界最好的抗瘧藥物。為了表彰科技人員的功績,求是基金會授予屠呦呦等十人求是集體成就獎?!?/p>
作為青蒿素研究項目的代表人物,屠呦呦于2011年9月獲得拉斯克臨床醫(y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fā)現(xiàn)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p>
得了這個僅次于諾貝爾獎的拉斯克獎,屠呦呦說:“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實實做學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課題做好,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想別的。我這把年紀了,身體又不太好,從來沒有想過去國外,更沒想到要得什么獎?!?/p>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揭曉,85歲的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同85歲的美國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80歲的日本科學家聰大村一起獲獎。這3位老科學家的年齡加起來等于250歲。哈哈,好一個二百五!
瘧疾是與結(jié)核病、艾滋病并稱的全球最嚴重傳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稱。青蒿素能迅速消滅人體內(nèi)瘧原蟲,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對腦瘧等惡性瘧疾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青蒿素類藥物可口服,可通過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甚至可制成栓劑,使用簡單便捷。
“中國神藥”給世界抗瘧疾事業(yè)帶來了曙光。世衛(wèi)組織聲明,坦桑尼亞、贊比亞等非洲國家近年來瘧疾死亡率顯著下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廣泛分發(fā)青蒿素復方藥物。
青蒿素在非洲已成為公認的“頭號抗瘧特效藥”,“中國青蒿素是非洲窮人的救命藥”。根據(jù)世衛(wèi)組織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約2.4億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聯(lián)合療法,約150萬人因該療法避免了瘧疾導致的死亡。
2015年10月8日,在中國科技界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的座談會上,屠呦呦說:“榮獲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是中國科學家全體的榮譽,也是我們國家的榮譽,是當年集體共同工作的同志們的榮譽。同時也標志著中醫(yī)藥研究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guān)注和認可。”
她強調(diào)“這一次諾貝爾獎也給我們一個新的激勵,就是我們這五千年的歷史是有自己的優(yōu)勢的,要古為今用?!?/p>
關(guān)鍵字:故事會;組織策略
G633.51
故事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幼兒都喜歡聽故事,因此,班級小小故事會就成為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鍛煉和提高幼兒語言傾聽和表達能力的小舞臺,。
通過對我園大班故事會活動的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故事會整體組織質(zhì)量不高。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虎頭蛇尾,流于形式。開始時,孩子們爭著講故事,但是講述水平不高,很快就出現(xiàn)說者有意、聽者無心的混亂場面。
(二)幼兒參與率低。能力強的幼兒經(jīng)常成為故事會的主角和最大受益者,而大多數(shù)表達能力一般或者膽小的幼兒常常淪為故事會的看客,故事會對這些孩子來說是學習時間的隱形浪費。
為什么我們的故事會質(zhì)量始終處于較低的水平層次,經(jīng)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一)故事會的組織缺乏計劃性。很多教師都將故事會安排在餐前、餐后、離園前等過渡時段,故事會成為消磨時間的工具,經(jīng)常是教師臨時起意,幼兒自發(fā)報名。講故事的內(nèi)容也是由幼兒臨時起意、自由發(fā)揮。
(二)故事會的開展缺乏教師的支持與引導。很多教師認為故事會就是讓幼兒講故事,其他小朋友聽故事,不管誰講,講得怎么樣,重在給幼兒講述的機會,只要及時肯定和鼓勵講故事的孩子就盡到了教師的責任,沒有對活動效果進行適時的反思和調(diào)整。
(三)故事會的組織形式單一,缺乏交流溝通,沒有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模式。
針對大班故事會活動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故事會活動組織策略的調(diào)整。
(一)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故事會主題策劃。
我們根據(jù)不同的教育目標,將故事會主題分為復述類、創(chuàng)編類和表演類。復述類故事會,幼兒講述教學活動中的故事或者幼兒自己課外獲得的故事,主要鍛煉幼兒的記憶能力和表達能力,擴充其它幼兒的知識面;創(chuàng)編類故事會主要為了幫助幼兒擺脫思維定勢,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表演類故事會主要為了增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培養(yǎng)幼兒合作、交流、傾聽的能力。每一次故事會正式開始之前,教師會根據(jù)故事會主題引導幼兒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求家長協(xié)助孩子選擇一些篇幅短小、情節(jié)生動、有適當重點、結(jié)構(gòu)簡單、對話較多的故事,同時,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引導幼兒將“我要講的故事”畫在紙上,讓孩子在家中試講,然后再到故事會上表演。孩子們有了準備,就有了自信,愿意講故事的孩子多了,講故事的質(zhì)量明顯提高,故事的可聽性增強,聽故事的孩子也樂在其中,故事會的參與度得到提高。
(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幼兒參與故事會的興趣。
故事會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可以從物質(zhì)準備和情緒調(diào)動兩方面進行,積極為幼兒的講故事和聽故事活動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比如提供電視機和話筒道具,調(diào)動幼兒講故事的興趣。在以創(chuàng)編《小紅帽》為主題的故事會中,教師提供森林場景及人物標識,幫助孩子進入角色、產(chǎn)生情景語言。除了物質(zhì)準備,教師還格外注意用情景化語言和創(chuàng)設游戲化情景,幫助幼兒消除緊張情緒,通過動靜交替,消除疲勞感。如小朋友都想講故事,老師就組織擊鼓傳花或搶椅子的游戲決定講故事的小朋友,小朋友講完故事后,安排“小記者”采訪“聽眾”,小聽眾在聽完故事后進行投選票活動。
(三)集體展示和小組互助相輔相成。
為了促進每一位孩子的發(fā)展,我們將全班故事會和小組故事會相結(jié)合。請幼兒先在小組故事會中表演,再由小組成員推薦或由教師指定小組代表到班級故事會表演。小組化故事會讓每一位孩子都能獲得講故事的機會,小組化的環(huán)境可以降低能力弱、膽子小的孩子在集體面前講述故事的焦慮感,通過小組成員互助,達到了合作學習、以強帶弱,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凸顯故事會的雙主角。
為了讓故事會真正成為一個幼兒語言交流的盛會,不僅要讓孩子想講、敢講、喜歡講、有機會講,還要幫助“小聽眾”學會傾聽和理解,對講故事的小朋友做出積極的回應。為了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幼兒學會傾聽和點評。不僅講故事的小朋友是故事會的主角,也要讓聽故事的小朋友成為故事會的主角。在故事會開始前,我們通過幼兒集體討論,確定了聽故事的規(guī)則:“聽的時候不講話,聽得時候眼睛要看著講故事的小朋友,聽的時候不能玩玩具,聽完以后要鼓掌”等等。聽完故事后,我們通過小記者采訪的形式,請幼兒談談聽故事的感想。教師還會通過一些開放式問題,引導幼兒關(guān)注講故事活動,如“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某某小朋友的故事內(nèi)容?”、“你覺得他的故事什么地方最有意思?”、“你覺得他今天講故事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還要改進?”等等。通過對全體幼兒聽故事和評故事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了生生活雍褪ι互動頻率,讓故事會成為幼兒語言交流和提升的平臺。
(五)建立多元直觀的評價體系,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表達水平。
如果簡單讓幼兒用“好”和“不好”的標準評價講故事的幼兒,有時會打擊部分幼兒信心,對提高幼兒講述能力沒有多大幫助。為了讓幼兒對自我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找到努力的方向,教師從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表述能力和其他方面能力的需要出發(fā),和幼兒共同討論設計了多樣化的獎項,如大聲獎、表達清楚獎、語速合適獎、風趣獎、合作獎、最佳聽眾獎、進步之星、創(chuàng)造之星等多種獎項。教師將各種獎設計成具體形象的圖標,掛在黑板上,讓幼兒可以直觀的對照比較。通過評價活動,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在獲得成就感同時,也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隨著我園故事會活動組織策略大調(diào)整,故事會逐漸變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故事會真正成為了孩子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舞臺。
參考資料:
[1]《從理念到行為》 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編寫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精彩的故事會》孫建婷 張偉芳《幼兒教育》2006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