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課題研究現(xiàn)狀綜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誤區(qū)一:我有必要搞研究嗎?我只是做實際工作的人,學校怎么布置我就怎么做,用不著費神去思考、去研究。
教育情境的不可復制性——教師勞動的探究性。實踐證明越是經驗層面的,越不能推廣。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是教師職責所在,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路徑。
曾教授指出:反思性教學可以分兩種,一是日常反思性教學,只是零散、斷續(xù)、表面、個體的。二是課題引領的反思性教學,它是系統(tǒng)、持續(xù)、深入、公開的。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
思考:曾教授一語點中我們的心結,的確在我們看出,科研是專家的工作,離我們很遙遠,日常的瑣事占據(jù)了我們幾乎所有的時間,哪里精力再去搞課題研究?經曾教授的點撥,我認識到做課題研究實際是對教學工作的反思,而且是深層次的、有思考的反思,它對教學工作的指導意義很大。
誤區(qū)二:我也能搞研究嗎?研究多神秘呀!“作文”我都寫不下來,還能研究嗎?
課題研究不神秘!
做控制性的實驗,調查是做研究,做日常觀察也是做研究。
做旨創(chuàng)立或驗證理論的書齋工研究是做研究,做旨在解決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方向問題的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是做研究,做旨在解決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問題的校本小課題也是做研究。寫專著、學術論文是做研究,寫教育小隨筆、教學案例也是做研究。
思考:曾教授的講解揭開了課題的神秘面紗,原來課題研究并不神秘。雖然我們與專家的課題研究相差甚遠,但我們做與我們的教學相關的問題研究卻是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就是我們身邊的事,就是我們課堂教學、管理中的問題,記錄我們的觀察、進行思考,逐漸改進做法,這可能就是切入我們實際的研究吧。相信這也是最有效的研究。
誤區(qū)三:職稱科研??蒲惺锹毞Q的“敲門磚”,一旦門敲開了,“磚”也就不需要了。而且教師做科研只要立上項就可以,不用真做,也不用結題。
教育科研的功利化傾向嚴重。
科學研究需要求真的欲望,執(zhí)著的追求和心無旁騖的心境,其“求真取向”與世俗的“逐利本性”在本質上是沖突的。
思考:課題研究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功利性太強。因為課題研究需要研究經費,學校不可能太多。課題負責人往往是學校的行政干部,而進行研究工作卻是負責的人員和一線的教師。課題負責人和課題成員在評優(yōu)樹先中的份量相差又十萬八千里,這是一定程度上也損傷了教師的積極性。
誤區(qū)四:中小學做課題會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嗎?課題研究費時費力,分散教師的精力,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研究的意義:
1、課題研究是學校發(fā)展的重要一翼。
課題研究是學校形成辦學特色的重要途徑。(辦學特色:統(tǒng)攝性、科學性、校本化)
課題研究是探尋課堂教學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
課題是各類中小學評估的重要指標。
2、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
“教師角色”:由“甘于奉獻的蠟燭”到“需要不斷充電的長明燈”
教師專業(yè)成長是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基礎。
學生第二,教師第一。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三種路徑:
理智取向:強調通過學科知識和教育知識的學習而獲得專業(yè)發(fā)展。
客觀知識——個人化理論——教育實踐智慧
反思——實踐取向:強調通過反思性實踐,在理解體悟中獲得專業(yè)發(fā)展。
生態(tài)取向:強調通過構建一種合作的教師文化而促進專業(yè)發(fā)展。
3、課題研究能賦予教師職業(yè)以旺盛的生命力
教師勞動:瑣碎性、重復性、單調性——嚴重的職業(yè)倦怠
課題研究: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性、系統(tǒng)性——旺盛的生命活力
歌德:最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何處,而是你將走向何方。
思考:關注課題研究過程是提高課題研究實效性的關鍵,教師進行課題研究也是專業(yè)成長的必由之路。
二、如何設計研究
曾教授指出:不同級別的課題在設計上稍有差別,但基本都包括:課題名稱、課題的緣起、研究現(xiàn)狀綜述、研究的基本思路與主要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階段、研究條件分析、研究成果的呈現(xiàn)方式等內容。曾教授根據(jù)在審題在方課題申報書的經驗,選擇課題申報的問題重要講了三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提出一個好的研究問題,意味著研究已經完成了一半了。所以首先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要注重實踐反思,具有問題意識和問題眼光,關注教育熱點問題。再者要善于表述問題,忌用疑問句和陳述句,字數(shù)不要太多,表述方式要恰當。曾教授結合例子給我們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二)研究現(xiàn)狀綜述,也叫文獻綜述。
注意區(qū)分問題研究現(xiàn)狀綜述和問題現(xiàn)狀綜述的區(qū)別。文獻綜述的寫法,一是包括說明文獻檢索的方法,(包括檢索主題詞、檢索的時間范圍、檢索使用的主要數(shù)據(jù)庫及檢索結果等)二是分類列舉若干最具挖根生的相關研究并一一作點評,三是對已有相關研究進行概括,闡明已有研究的特點,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已達成總識,以及現(xiàn)有研究存在的問題。接著曾教授以具體的事例進行了說明。
文獻檢索
計算機檢索的兩種方法
在線檢索:google baidu等
教育專業(yè)網站:如人教網、新思考、教育在線、中國教師教育網、山東教師網等
光盤檢索:
人大報刊資料全文數(shù)據(jù)庫
中國(CNKI)學術文獻總庫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
1、界定核心概念
給出明確的定義
給出可操作的定義
概念界定的方式:抽象定義、操作定義(活動方式、測評方式:量化、質性)
2、分解問題
界定核心概念,給出明確的自我定義,給出可操作的定義。
思考:曾教授選取的三個方面正是我們在進行課題申報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比如問題研究現(xiàn)狀綜述和研究問題綜述,在曾教授的分析中我們清晰明了,然而在以前的綜述中真的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差別,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的混淆。
三、如何開展研究
1、自下而上,校本生成,普遍認同
2、研究的主要方式是“行動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有課堂觀察。
行動研究的產生背景
“行動”與“研究”長期相互分離
教師即研究者。
什么是教育行動研究
“行動者的研究”:研究的主要主體是教育教學實踐者的參與者、實施者,而不是校外研究機構中的專業(yè)研究人員。
“為了行動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對行動的研究”:反思是行動研究的本質特征和基本方式
“在行動中研究”: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同時推進,相伴相隨,但并非合二為一。
研究過程:意在求“真”行動過程意在求“善”
研究過程區(qū)別于行動過程的特點:系統(tǒng)性、合作性、公開性
行動研究的一般程序
凱米斯程序:計劃——行動——觀察——總結
改后程序:
問題——計劃——行動——觀察”——反思
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研討)——初步計劃——第一次行動——觀察監(jiān)控——評價反思——發(fā)現(xiàn)新問題——修改后的計劃——第二次行動
3、勤于反思,提高反思水平
反思的方式:頭腦中想一想; 動手寫一寫寫(教學反思或研究日記);開口談一談(與專家、同事合作討論)
反思的四種水平
描述性反思:我做了哪些事,是怎么做得?對教育過程的簡單復述。
技術性反思:存在什么問題?怎樣做更好?
理念性反思:為什么這樣做更好?
倫理性反思:這樣的行為和結果合乎倫理要求嗎?
四、如何呈現(xiàn)成果
研究報告加支撐材料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 課題研究 基本思路 研究過程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9-0080-03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但由于過去教師的學習和培訓局限于傳統(tǒng)學科的教學與管理,新課改后的許多過程實施都需要教師擁有課題研究與指導的能力,特別是對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要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才能指導好學生的課題。所以學習成為當今教師的必備要求,在信息爆炸時代,教師成長的定律是“今日停止成長,明日就將停止教學”。因此不斷學習是每個教師的立身之本。世界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教師的身份已經不再是傳授知識的角色,而是從事引導交流的對象,成為學生創(chuàng)新的模范。這也正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要具備的身份要求。教師本身應該成為一名教育的專家,所以其研究的能力直接決定教師能否成為教育專家,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我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總結了一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形成此文,希望對處于探索階段的教師有所幫助。
一個課題從提出到結題一般經歷以下過程:
一、思考并提出課題
學生思維活躍,經常有好的想法,這是課題提出的基礎,但如果好的想法不能轉換為研究課題,那也就只能是想想而已。比如英語詞匯的記憶方法哪種更好?重復周期幾天效率最高?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很少有教師能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指導;由學生自己摸索顯然沒有明確的指導效果好,所以好的想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二、檢索并確定課題
想法轉化為課題必須具備三個要素:有價值性、有可行性、有創(chuàng)新性??赏ㄟ^將想法的面擴大或縮小找到適合這三要素的課題,實際指導過程中盡量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進行總結,使轉化的想法具備這三要素。
要通過檢索與想法相關的關鍵詞,看是否有人對該想法做過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是否已有研究成果,成果是否已解決了你的想法中的問題,這是將想法轉化為課題的有效方法。如果已經解決了你的想法中的困惑,那就將解決的辦法記錄下來,在實際中去運用。檢索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新的想法,再檢索。直到檢索完所有的文獻均不能完全解決想法中的問題,則此想法就可作為研究的課題。此過程類似畫餅,不斷檢索的過程是一圈圈擴大餅的過程,直到找不出可擴充的時候,這時可在餅的找一缺口,即未解決的疑惑,就是要研究的課題。
三、撰寫研究計劃
課題確定后,為了設計合理適當?shù)难芯坑媱?,保證有始有終就尤其重要。指導學生設計計劃要包含四要素:任務、責任人、起止時間和達到要求。
其中任務設計包括文獻搜集過程、現(xiàn)狀調查過程、實驗論證過程和總結交流過程。
文獻收集過程作為研究課題的依據(jù),是研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常的文獻收集以文獻綜述的形式提供,綜述的目的是確定該課題的歷史研究現(xiàn)狀,從而確定本課題的研究角度和課題的名稱、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發(fā)展方向。
現(xiàn)狀調查過程則需要采用調查法(訪談法和問卷法)和觀察法(自然觀察法)了解課題的最新研究現(xiàn)狀,可以作為后續(xù)研究的依據(jù)。
實驗論證過程則是通過設計實驗對現(xiàn)狀問題進行實驗論證,以求客觀正確結果。所以研究計劃設計中應采用的方法必須有所選擇。
總結與交流過程是課題推出成果必須經歷的過程,重點要在調查和實驗論證數(shù)據(jù)上進行詳細分析,得出研究結論;交流則可以拓展思路,找出不足,反饋信息,找出并修正研究過程中的問題,達到完善研究的目的。
研究過程的時間安排以時間順序為主線,計劃中要明確各個過程達到的目的,并詳細說明提交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使計劃有的放矢。其中文獻收集與整理過程必須提交文獻綜述,調查過程則要提交各種調查報告,實驗過程則要提交實驗報告。所有提交的內容均可以作為過程記錄列于結題報告中。
研究結果和結論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就體現(xiàn)在提交的過程記錄中,記錄越全越細就越有說服力。
四、撰寫研究過程子計劃
研究計劃實施按任務順序進行,其中每個任務因繁簡的不同可能需要制訂子計劃,子計劃也可稱方案。比如調查過程需要設計調查方案;實驗過程實施前要設計實驗方案。每個子方案的設計都同研究計劃一樣以保證任務實施做到有的放矢。每個子計劃的實施就是研究過程的實施體現(xiàn)。
子計劃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最重要的是方案必須明確詳細,考慮周全,以下為各種研究方法預設方案指導,指導學生嚴格按要求設計:
1.問卷調查方案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問卷設計:設計負責人、上交問卷時間、設計問題;
(2)問卷印制:負責人、印數(shù)、版面設計;
(3)問卷發(fā)放:負責人、發(fā)放時間、發(fā)放對象、安全與交通;
(4)問卷回收:負責人、回收時間、無效問卷處理;
(5)問卷統(tǒng)計:負責人、完成統(tǒng)計時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撰寫調查報告;
2.訪談方案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被訪談者:調查負責人、被訪者基本情況(有針對性或特征明顯);
(2)訪談者:小結討論決定,要求口才好,形象好,反應快;
(3)訪談問題:針對被訪談者設計問題,負責人、完成時間;
(4)預約安排:負責人、訪談硬件準備、預約時間;
(5)訪談實施:負責人、準備充分;
(6)訪談小結:負責人、訪談報告;
3.觀察方案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觀察人員:負責觀察并記錄相關現(xiàn)象的細節(jié);
(2)觀察對象:具有被觀察特征的人或事;
(3)觀察時間:分段或有規(guī)律地安排的時間;
(4)觀察現(xiàn)象:特別的觀察內容與現(xiàn)象,要根據(jù)預先設計好的內容進行有目的地觀察;
(5)觀察設備:依觀察的內容和現(xiàn)象選定的特定儀器或工具。
4.實驗方案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實驗假設的設定:預告設定實驗得到的結果,以便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檢驗實驗現(xiàn)象與預設結果是否一致;
(2)分析實驗變量:影響實驗的因素有許多,關鍵因素要分析清楚,并設計控制方法和手段,使實驗的結果確系自變量的原因而非其它因素的影響,使結果具有客觀性和權威性;
(3)實驗步驟:
①實驗對象的準備:前期測試和選定;
②實驗環(huán)境準備:確保非關鍵因素不致影響實驗結果;
③實驗過程記錄:通過改變自變量,記錄結果或現(xiàn)象;
④統(tǒng)計分析實驗結果: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合理結果和結論。
(4)撰寫實驗分析報告。
五、計劃的實施
嚴格按制訂的計劃實施研究是保證研究過程落實到位的前提,有的計劃與實施過程雖然會有不同,但要盡量與計劃保持一致。特別是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有條不紊地實施計劃。
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合作意識:高中學生的課題研究活動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程學習,因此合作是進行課題研究的必備條件,在指導學生時要重點強調合作意識,培養(yǎng)團結精神,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避免學生出現(xiàn)各自為陣的行為,使任務不能共同參與,影響整個研究進度。
2.作好過程記錄:詳細的過程記錄是研究落實的有效保障,也是研究過程最好的佐證;過程記錄包括討論提綱、會議記錄、各種調查數(sh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訪談記錄、準備過程描述、設備清單、往來單據(jù)、過程照片和視頻等可作為過程記錄的佐證附件保存在過程記錄中。
3.嚴格過程控制:實施研究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難免出現(xiàn)意外,俗話說計劃不如變化,所以實施的過程中出現(xiàn)波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為波折而對研究失去興趣和動力。特別是在研究的初期,總是沒有太多的成效,覺得離理想的效果還有太長的距離,從而忽視正在進行的過程。其實我們進行研究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在豐富我們研究的成果。成果是什么?就是研究的過程,對過程的控制就是對研究細節(jié)的把握。當研究的過程不斷豐富時,成果自然就會顯現(xiàn),好大喜功往往出不了真實的成果,也不會有深入的研究。
六、交流與展示
有時我們的眼睛會欺騙我們,因為我們對自己研究的課題及過程非常的熟悉,總覺得這一些過程都不重要,沒有什么新奇的主意和想法,更談不上有一定影響的成果,所以覺得沒有什么好交流的,也就沒有了成功的體驗,久而久之就對研究失去了興趣。
其實你所熟悉的東西并不一定別人也熟悉,或者別人也做過,即使別人做過,但由于時間、地點、對象等都多少有一些不同,對其他人也會有借鑒的作用。所以交流與展示其實對課題研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展示是豐富課題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
一般指導學生進行總結交流時采用三步:討論交流與展示方案、撰寫發(fā)言報告和收集資料、現(xiàn)場交流與展示。
1.討論方案:方案制訂包括后續(xù)的發(fā)言報告的撰寫、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現(xiàn)場發(fā)言人確定、發(fā)言過程記錄等內容,要有明確的任務分工,時間安排及要求,使后續(xù)的活動能落到實處。
2.發(fā)言報告:包括兩部分,一是已經完成的工作和成果,二是有待提高的方面和疑問;前者是課題研究過程的小結,按時間順序描述任務實施的情況和結果,后者是心得與體會,通過交流過程可以吸取經驗和教訓,也是提高研究水平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收集與整理的資料可作為發(fā)言報告的佐證,需要詳細準確,有實物和照片的最好,說服力更強,同時提醒同學們注意保存過程記錄,是研究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
3.現(xiàn)場交流與展示:最出彩的部分就是現(xiàn)場,因此發(fā)言的同學要求有一定的口才和勇氣,同組的同學也要有團結和合作的精神,在適當?shù)臅r候可以進行補充發(fā)言,使交流與展示達到體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團結與合作并相互幫助的目的。
綜上所述,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是一門非常專業(yè)的活動,對學生的成長意義從長遠看大于傳統(tǒng)學科的教育作用,只要指導教師有一定的愛心和耐心、放低身段,置身其中,不但可以與學生達成和諧的師生關系,還可以提高認識,從學生那里獲取活躍思維的火花,對學生和教師都是有益的。
文獻參考:
[1] 時俊卿,課題研究方法的選擇[J].北京教育學院期刊,2010,(4).
關鍵詞:精品課題;設計;實施;提煉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5-0070-04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誤區(qū)及其對策研究”(課題批準號:D/2011/02/608)的階段成果,作者為課題主持人。
收稿日期:2014-03-02
作者簡介:吳志健,宜興市新建小學(江蘇宜興,214253)教科室主任,無錫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帶頭人。
精品課題建設是學校課題研究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是學校課題管理的重要抓手。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提出了精心設計、精細實施、精致提煉三大方面九項指標,為學校精品課題建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由此,筆者提出打造精品課題的“六字”工作思路:懂、細、新、實、得、文。本文結合宜興市新建小學的省規(guī)劃課題“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誤區(qū)及其對策研究”(下文簡稱“‘教學誤區(qū)’課題”),談談實踐與思考。
一、精心設計:懂與細
如果說“設計”是畫課題的“眼睛”,那么“精心設計”就是“擦亮眸子”。這好比一位姑娘,眸子明亮,才更美。不過,這美,需要你懂,需要你欣賞。因此,筆者提出精心設計需要做到“懂”與“細”。
(一)方案設計,力求可懂
研究方案的設計,關鍵是使每一位課題組成員能夠理解方案,能夠明白該如何做、如何反思。一般需要關注以下三點:
1.界定核心概念,不僅找出與其它相關概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而且注重在生成性思維視域下的再界定。
光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課題組成員不一定能理解。如果能找到他們比較熟悉的相關概念,理清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就能使他們準確把握核心概念的內涵。這些聯(lián)系與區(qū)別,既要重視專家的觀點,也要關注自己的校本化解讀。
如果說在課題申報、開題論證兩個階段,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是一種預成性設計的話,那么在研究過程中,尤其是中期評估后,對課題核心概念進行再界定就是一種生成性設計了,而且這種設計顯得非常必要。預成性界定強調的是專家視野里的理性演繹,一般性認識占主導。而生成性界定強調的是課題組成員在實踐操作上的理性概括,校本性認識(特殊性認識)占主導。也就是要注重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地對核心概念進行再解讀,以形成新的認識。
2.設計研究內容,著眼與學校實際的結合點。
研究內容的設計,不僅要注重課題內涵的挖掘,而且要注重與學校校情的結合。需要說明的是,研究的內容,需要自下而上進行梳理,更需要自上而下進行梳理,要找認識上的困惑、找實施上的難處、找形式上的結構、找內容上的聯(lián)系。
例如,我校在市教研室專家悉心指導下,對學校10年來的課題研究作了疏理,對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把“教學誤區(qū)”課題研究內容最終確定為: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誤區(qū)及其對策的文獻研究、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調查分析研究、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基于課堂教學誤區(qū)的對策研究。
3.規(guī)劃研究操作,強調明確、可行。
一般情況下,要根據(jù)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來規(guī)劃研究操作。問題是,研究操作的明確性與可行性難以把握。因此,除了有研究內容的分解、研究方法的具體化、操作建議的細化外,還要努力通過修改原研究操作,來表達清楚自己在不同的研究階段對課題的再認識。例如,我們共對“教學誤區(qū)”課題的總課題研究操作做了3次修改,形成四稿,對子課題研究操作各作了1次修改,各形成二稿。每次修改,基于兩點:一是專家的建議,二是2011年版課程標準。
需要指出的是,對研究操作的完善是局部細節(jié)的調整,不能隨意改變課題申報時確定的內容與目標,要嚴格按實施方案框架如期進行研究。
(二)計劃設計,力爭精細
研究計劃的制訂是課題研究的一般性要求,精品課題建設強調的是精細設計計劃。筆者認為,這里的“精細”,主要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一是階段性研究目標表述上的精當,二是研究時間安排上的精準,三是研究內容處理上的精辟,四是研究活動策劃上的精彩,五是研究措施規(guī)劃上的精練。如何做到以上“五精”呢?關鍵是要注重課題研究的進展與困難,注重實踐與反思,注重階段性小結。
例如,我校每學期都精心設計研究計劃表,有序安排研究內容、研究者、研究對象,做到“兩個不松”。一是程序不松動。制訂研究計劃嚴格按“擬訂―審核―確定”的程序進行:主持人擬出計劃的初稿,核心組成員審核后形成二稿,全體成員討論后形成三稿。二是關注點不松散。學期研究的關注點有本期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措施、主要研究活動以及預期成果,強調由目標生成內容,由內容確定措施,由措施形成活動,由活動產生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計劃的設計,也需要在動態(tài)中進行。在計劃的實施中,要及時合理地根據(jù)研究的實際情況,調整計劃中的研究路徑和研究著力點,提出自己的研究主張。研究路徑、著力點的調整,要以理論來梳理研究的實踐操作,不斷明晰課題內涵與實踐操作的關系。也就是要經常叩問:研究的走向是否合理?是否正確?有沒有完成既定研究任務?
二、精細實施:新與實
如果說“實施”是形成課題的身體,那么“精細實施”就是健身。只有身板結實,生命力才旺盛。因此筆者認為精細實施需要講究“新”與“實”。
(一)創(chuàng)新培訓形式,做到換位與分層
課題培訓是課題順利實施、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筆者認為,創(chuàng)新培訓形式,提高培訓實效,是精細實施的重要抓手,為此需要做到“換位”與“分層”。
換位,是指培訓者與被培訓者之間的角色對換。目的是使課題組成員能夠主動參與培訓。要整合各種資源,將參與者、文獻、場景、專業(yè)視點等整合在一起,讓大家在分享與交流中生成研究意識和研究觀念。我校的做法是,把培訓資料提前一周發(fā)給大家,讓大家?guī)е鴨栴}去閱讀,想想自己的做法,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到集中培訓時,主講教師簡要介紹一下培訓資料,補充一下研究背景,談談自己的思考與觀點。然后,大家討論,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分層,是指把全體課題組成員分成若干層進行培訓,目的是使培訓更具針對性。我校的做法是,把全體課題組成員分成三個層次進行培訓。第一層次,課題立項之前,針對課題核心組成員進行培訓。第二層次,課題立項之后,完成調查研究之前,針對課題組每個成員進行全員培訓,主講教師按計劃進行培訓,一學期三次左右。第三層次,課題進入專題研究之后,培訓按課題組進行,分為總課題組、語文課題組、數(shù)學課題組、英語課題組。每個組一學期針對一個專題培訓三次左右,并提供拓展性閱讀資料,找出相關案例。
(二)夯實過程管理,做到分解與原味
過程管理是課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過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課題的質量。在過程管理上,要關注研究目標的達成,要不斷完善研究的技術路線。
1.注重分解
要找出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研究目標統(tǒng)領研究內容,將研究的問題遵循邏輯結構進行合理分解,并將研究的責任落實到人。例如,我校確立了以學校行政人員為組長的三個子課題。一是“文獻研究”子課題,通過系統(tǒng)收集、梳理相關有效教學理論、教學誤區(qū)及對策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借鑒意義的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對文獻中一些課堂教學案例在有效教學觀照下進行重新審視、解讀,指出存在問題與對策。二是“調查研究”子課題,從我校實際出發(fā),通過對“誤區(qū)”與“對策”進行真實的調查,做出比較恰如其分的分析,提出發(fā)現(xiàn)“誤區(qū)”與“對策”的原則與方法。三是“專題研究”子課題,開展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誤區(qū)及其對策的校本化專題研究。同時,對“專題研究”子課題,進行再分解,建立了總課題組、語文課題組、數(shù)學課題組、英語課題組。
2.注重原味
有的課題明明是文獻研究,卻做成了案例研究;有的課題是調查研究,卻沒有調查研究的過程。這樣的課題有什么用呢?原味,是指“是什么研究,像什么研究”,更是指“是什么過程,像什么過程”。因此,筆者認為沒有原味,那就不能稱為精品課題,“原味”是“精細實施”的重要基礎。
例如,我?!敖虒W誤區(qū)”課題的文獻研究,按五大步來實施。一是提出研究假設。二是規(guī)劃研究設計。三是搜集文獻60篇。四是整理文獻,匯編23篇,共計9萬多字。五是進行文獻綜述,共計1萬多字。我們努力讓文獻綜述反映出我們收集文獻的數(shù)量及質量,表達出我們分析文獻的視角及結果。鑒于這項工作的關鍵是文獻整理和文獻綜述,我們進行了兩次研討活動:一是開展了文獻綜述研討活動,著眼于綜述怎么寫;二是開展了文獻分析研討活動,著眼于文獻怎么分析。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在完成文獻綜述后,沒有終止文獻研究,而是繼續(xù)收集了幾十篇文獻進行再研究,努力通過文獻再研究來完善自己的研究主張與思路。
又如,我?!敖虒W誤區(qū)”課題的調查研究,定位在三個方面。一是確定調查對象,設計調查工具。二是收集數(shù)據(jù)。三是分析數(shù)據(jù),寫出報告。我們想讓調查報告能夠反映調查對象、工具、結果,能夠說明我們的思考與做法。為此,我們先后設計了教師問卷、學生訪談記錄表、教師訪談記錄表、座談記錄表等,開展了問卷設計研討活動,寫出了現(xiàn)狀調查報告。一些建議被學校采納。為了更好地設計問卷,我們開展了問卷設計研討活動,讓大家共同獻計獻策。
再如,我校“教學誤區(qū)”課題的專題研究,使用行動研究法,按照行動研究的一般步驟“計劃―行動―小結”來展開。在開展專題研究前,我們重新詮釋了核心概念“教學誤區(qū)”、“對策”,構建了專題研究范式(如下圖)。
從說出誤區(qū)現(xiàn)象、分析誤區(qū)原因,到嘗試破解誤區(qū)、去除誤區(qū),再到重新研讀、賞識誤區(qū)及對策,引領大家研究與實踐。
為了扎實開展研究,我們規(guī)定一學期設總課題組層面專題1個,設語文、數(shù)學、英語課題組層面專題各1個。同時,積極鼓勵有興趣、有余力的教師開展個人專項專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專題研究中,既重視思辨,更重視實證,關注實踐操作行為里的創(chuàng)新成分,關注研究結論與證據(jù)、案例的內在聯(lián)系,強調研究結論的意義。我們一邊研究,一邊進一步豐富、完善核心概念,在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性概念的基礎上,調整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
三、精致提煉:得與文
對于課題研究成果的提煉來講,文(指論文,更指理性認識)固然重要,得(指感受,是一種感性認識)也不可忽視。一般情況下,教師們參加一次課題研究活動,不可能沒有一點感觸,不可能沒有一點收獲,也就是存在所謂“得”現(xiàn)象,問題是如何讓“得”成為“文”。
“得”與“文”,要從實踐背景、內涵解讀、實施策略、理論基礎等方面去構造,要緊緊圍繞兩點去展開(一是怎么做的,二是為什么這樣做),要把自己的認識與做法說清楚,要堅信自己的解讀、自己的操作,走出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封閉世界。
為此,可以舉行校內研討、校際交流等活動,夯實“得”的基礎。對于“得”,可以構建三個平臺,努力使之成為“文”。一是“強化”平臺。通過兩個層次的交流(集體交流、個別交流)來進一步明晰“得”。二是“提升”平臺。通過提供相關文獻來找出“得”的理論依據(jù)。三是“實踐”平臺。通過自己課堂的再次實踐來豐富“得”。
其次,同伴互動,做實提煉過程,力爭發(fā)表高品位論文。例如,我校搞了個“相約星期四”活動。周期為兩個月,參與人員是部分課題研究骨干。周四,我們分兩批到小會議室進行活動,上午第一節(jié)課語文骨干聚到一起,下午第一節(jié)課,數(shù)學、英語骨干聚在一起。一般是,第一周,結合課題分發(fā)學習資料;第二周,談自己的實踐與想法以及寫作提綱;第三至第五周,討論論文初稿;第六至第八周,修改論文,形成終稿。
最后,適時舉辦征文活動,營造提煉氛圍。我校舉辦了校級“心手相諧”杯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要求結合課題寫論文,并選擇優(yōu)秀論文刊登在???。至今,課題組成員在省級(含)以上正規(guī)教育雜志上發(fā)表與課題高度相關的論文13篇。
總之,我們要按照課題假設系統(tǒng)規(guī)劃研究成果,每期列出需完成的論文選題,做好階段性成果的物化工作,強調研究成果與研究內容、核心概念的相關性,努力提高成果表達的專業(yè)化水平。
Fine Quality Project with “Six Chinese Characters”
WU Zhi-jian
(Xinjian Primary School, Yixing 214253, China)
關鍵詞:課題設計論證;基本結構;申請評審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21-0005-03
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設計論證是課題申報與立項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課題申請?評審書》中最主要的內容。課題設計論證是否科學合理、具有價值和創(chuàng)新之處,直接關系到申報的課題能否成功立項。
一、課題設計論證的撰寫
課題設計論證的內容一般包括課題名稱、課題研究的背景、課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國內外同類研究現(xiàn)狀評述、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課題研究的目標、基本內容、思路與方法、課題研究階段、課題研究的基礎、完成課題研究的保證條件、參考文獻等,每項內容的撰寫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課題名稱
教育科研選題應把握價值性、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具體性和可行性原則。課題名稱的表述要完整,一般應包括三個部分,即研究的問題(內容)、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方法;表述用語要規(guī)范,使用學術性的語句,不能用大白話、比喻句,不能用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應研究具體問題,不能太大、太籠統(tǒng),要小題大做,不能大題小做,課題越大,研究越空;名稱要簡潔,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超過20個字,如: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自助口語交際訓練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課題研究的背景就是分析研究的理由,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問題,為什么要研究、解決這個問題。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分析研究的有關背景,如理論的、實踐的或政策的背景,說明根據(jù)什么、受什么啟發(fā)而搞這項研究;二是通過分析本地(校)本人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么要研究該課題,問題的針對性何在。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意義要以實踐應用的論述為主論證,分析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但作為中小學的研究,更應側重從微觀和實踐的角度分析,指出本?;蜃约涸趯嵺`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突出解決這些問題對教育教學、學生、學校的實際作用,從而體現(xiàn)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以發(fā)展理論的論述為輔論證,中小學科研也應當對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應用和發(fā)展發(fā)揮作用,因此研究者也應該從某種理論或理念的操作性不足的角度說明該研究的理論貢獻價值。這些都要寫具體,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四)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即文獻綜述
通過查閱資料、搜索發(fā)現(xiàn)國內外近似或同一課題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與趨勢。一是前人在此問題上究竟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結論;二是前人在哪些地方還做得不夠,留下了什么研究的空間;三是前人的研究對于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啟發(fā)。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有:把工作現(xiàn)狀、實踐現(xiàn)狀等同于研究現(xiàn)狀;因為資料占有不足,致使分析上出現(xiàn)偏差;既沒列出代表性的著作,分析也很簡單,針對性也不夠;羅列幾本書或幾篇文章、缺乏分析或者把所有的文章和書本都一一羅列上去。
(五)本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與同類研究相比較,本課題在理論上的突破和實踐中的價值??梢詮难芯恳暯?、研究范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去做。
(六)課題的界定
界定研究對象,根據(jù)自己的選題,確定研究對象。首先,一定要介紹清楚你的研究對象來源于哪些地區(qū);其次,這些研究對象是如何選取的;第三,你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哪個年齡段,哪個學歷層次等等;第四,你的研究對象大體需要多少人,基本分布等,也可根據(jù)研究的需要對研究對象分類。核心概念的界定,要對課題中的關鍵詞下操作性定義,尤其是要解釋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關概念的實際含義。核心概念不是泛泛的概念界定,目的是通過對核心概念的界定,使概念的內涵變得清晰、具體,有利于參與研究的人員統(tǒng)一認識,有利于課題研究的實施,也便于別人按照研究者規(guī)定的范圍來理解研究的結果以及評價該研究的合理性。
(七)研究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課題最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一要明確、具體解決什么問題,不能籠統(tǒng);二要最終不說或者少說過程;三是目標要緊扣課題, 具體明了、準確精練,而不要引申太多。
(八)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研究內容即研究目標的細化,通常是把課題提出的研究問題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個小問題,并加以列舉。
(九)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研究思路就是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的總體路線,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階段。
課題研究的方法很多,研究方法本無好壞之分,都有其特點和使用的條件、范圍,因此,必須的、最適宜所研究題目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同時要注意各種方法的搭配和綜合使用,這有利于從不同的視角,全面、立體、完整地分析問題的各個方面。一要根據(jù)課題研究的目的要求全面選擇,二要根據(jù)課題研究不同階段的不同任務,對應選擇。確定切合本課題實際的三四個研究方法即可,排列順序為最主要的方法在前,次要方法靠后。對研究方法的表述不是對方法概念的解釋,而是要介紹如何使用該研究方法,要結合研究過程具體化,做到研究過程與研究方法相對應。
(十)課題研究階段
基本上包括研究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成果形成和結題階段。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要達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時間,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guī)定。
(十一)課題研究的基礎
即已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著作等);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課題;科研成果的社會影響和評價。
(十二)完成課題研究的保證條件
包括組織保證、制度保證、經費保證、技術保證,即課題組人員的學術背景和人員結構(職務、專業(yè)、年齡),研究時間、經費、設備、資料等條件。
(十三)參考文獻
課題研究具有相當程度的學術性,正規(guī)的設計論證要求列出參考文獻或參考書目。主要參考文獻,一般限填20項以內。要做到文獻資料具有權威性,標注規(guī)范完整,從而反映出真實的科學依據(jù),體現(xiàn)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也是為了指明引用資料出處,便于檢索。
課題設計論證應對以上內容進行全面闡述,不可遺漏某一部分。
二、《課題申請?評審書》的填寫
教育科研《課題申請?評審書》的填寫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格式要規(guī)范,行文要恰當
這是嚴謹治學的外在表現(xiàn)。在填寫《課題申請?評審書》時,字體、字號要一致,擺布要均勻,大段的文字要注意行間距適當。評審書中多為表格,要注意頁面設置,切忌跨行斷列。課題負責人及其單位要簽章,承諾信譽保證。
(二)正確理解填寫項目的專業(yè)內涵
課題類別中的青年專項課題,對課題組成員的年齡有明確限制。學科分類,中小學一線教師申報的課題往往屬于基礎教育,比如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更偏重于基礎教育,而不是專門的德育研究。研究類型,往往取決于申請人單位的屬性,中小學一線教師一般適合做應用研究,而研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多傾向于基礎研究和綜合研究。預期成果必須提供研究報告。
(三)課題組成員的組成
一般研究周期在兩年左右的課題,課題組成員以5~10人為宜。這些成員的組成可分為三類:一是有權之士,為課題的研究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質支持;二是有識之士,對課題的研究內容有獨到見解,是學術研究的領導者;三是有志之士,他們是課題研究的執(zhí)行實踐者,從資料的搜集到成果的整理,不辭勞苦,甘于奉獻。
(四)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近年來取得的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及承擔的研究課題
這既表明課題申報的研究基礎和學術能力,也能彰顯課題組承擔課題的實力,因此所呈現(xiàn)的內容既要全面充分,又不能牽強附會。
(五)階段性成果
研究周期較長的課題,應該分別有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結果以什么形式呈現(xiàn),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專著、教材、教具和教學儀器、教學軟件(包括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影像資料(含課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學具、學生作品等。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呈現(xiàn)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立項之初就要做到分工清楚、職責分明,每項研究任務落實到人。
(六)課題經費保障說明
選題的詳略,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作者所表述的基本結論。對文獻資料的分析評論,也能看出作者所表述的基本方向。而開題報告就是對這兩方面進行邏輯推理,并清晰的展現(xiàn)。
一般來說,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yè)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為了廣大學生更好的寫作,江蘇工業(yè)學院出臺以下規(guī)定,內容包括:
(1)課題來源、開題依據(jù)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以及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2)文獻綜述。在閱讀規(guī)定文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獻占40%以上)的基礎上,著重闡述該研究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同時介紹查閱文獻的范圍以及查閱方式、手段。
(3)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學術構思、研究方法、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解決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
(4)擬采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估計課題工作量和所需經費,研究工作進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