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管理會計的方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缺乏一套嚴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論。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種相關科學諸如行為科學、理論、信息經濟學等的研究成果相繼引入管理會計,拓寬了管理會計領域,修正了管理會計某些不合理的假設??墒?相關科學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統(tǒng),只是對管理會計的某些假設進行個別的修正。許多只是處于定性的分析階段,缺乏實際應用價值。在實務中,決策者往往無法準確計量信息的成本和價值,從而無法進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2)管理會計的方法在實務中的運用具有較大的局限性。由于傳統(tǒng)管理會計的理論是依據特定的經濟環(huán)境而建立起來的,它所確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設在變化著的現實經濟生活中有許多并不能成立,人們很難運用這些理論和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投資決策分析中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問題,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國家的復利制計算利息,而我國則普遍應用單利制計算利息。此外,追求高深莫測的理論與數學模型,有的將一些本來比較簡單的方法加以復雜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3)缺乏職業(yè)化的管理會計師隊伍。在我國企業(yè),管理會計的任務和職能基本上由財務部門和成本核算部門承擔,沒有專門機構和專業(yè)人員承擔其任務和履行其職責,無管理會計師專業(yè)隊伍,全國也無此類技術資格考試。由于企業(yè)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會計循環(huán)上,只考慮會計實務是否符合會計慣例,而不去考慮是否有利于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致使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發(fā)展不平衡,從而制約了它的推廣和運用。
二、管理會計的變革方向
(1)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采用實證研究方法,要理論聯系實際。管理會計能否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推廣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及時地將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進行歸納、總結、整理、推廣,形成示范效應。及時總結我國開展管理會計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成果,以全面推進企業(yè)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內容上重新整合。在我國,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是兩門并行的學科。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割裂開來,管理會計的定位就很難。可以將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合并成一門成本管理會計,其研究的對象是成本的核算、規(guī)劃和控制,研究的內容是原有成本會計的內容加上管理會計中與成本管理相關的內容,如成本性態(tài)分析、變動成本法、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標準成本、責任成本等內容。
(3)調整拓展管理會計內容,大力發(fā)展戰(zhàn)略管理會計。將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教材中內容重復交叉的部分進行適當刪減,將應用性較強的作業(yè)成本法等內容納入管理會計,突出管理會計的特點。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我國應加緊進行戰(zhàn)略管理會計理論與應用研究,將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轉移到戰(zhàn)略總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轉移到成本計劃上;使業(yè)績評價緊緊圍繞企業(yè)價值最大化及員工價值最大化目標,體現企業(yè)的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兼顧,實現企業(yè)的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有機結合;將物力資本向知識資本轉化,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識資本,將提供的會計信息與知識資本結合起來。
(4)努力提高企業(yè)決策者和會計人員的素質。企業(yè)經營決策者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企業(yè)中的普遍應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業(yè)領導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并把懂管理會計作為企業(yè)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領導隊伍還不夠,企業(yè)還要有精明強干的管理會計專業(yè)人員,進而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業(yè)務素質,這樣能使管理會計在企業(yè)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方式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現有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方式的思考
現今比較成熟的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方式從其立足的角度來講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實際發(fā)生的人力資源成本作為計量依據的計量方式;一種是以人力資源所體現的價值為計量計算依據的計量方式。前者最具有代表性的計量方式是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后者最具有代表性的計量方式是人力資源價值會計。這兩種計量方式各有立足點,是由兩種不同的思路所構建的。但是其目的都是想對人力資源進行計量,從這點上來講兩種計量方式就都產生了偏頗。這兩種方式的偏頗所產生的原因是不同的: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是將人力資源會計納入財務會計進行研究的,它揭示了人力資源的成本。對于這一點的正確性是毫無疑問的,其表面問題是出現在它將企業(yè)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支出分為資本化計量和費用化計量方面,這種做法是為了納入到財務報表之中,在財務報表中將人力資源的價值進行體現,對利益相關方告知企業(yè)的人力資源存量的狀況。拋開利益相關方面是否相信這樣的財務報表的問題,其本質問題是在于這種計量方式是否能夠體現人力資源的價值。筆者認為這種計量方式是不可能體現人力資源價值的。原因在于人力資源的價值表現方式是通過勞動,而勞動本身并不代表人力資源的價值,更進一步的人力資源的價值并不取決于人力資源所獲得報酬和相關的費用。所以,以這種方式來對人力資源價值來進行計量是不可行的。
人力資源價值會計是將人力資源會計納入管理會計進行研究的,它是為了準確的計算計量人力資源的價值。它的初衷和立足點都沒有問題,但是缺陷是幾種現有的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式都存在很多問題。在這里舉三個例子:
1.將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融入到人力資源會計中的當期實現價值法。這種方法是利用企業(yè)三年的資本投入、勞動投入和產出數據,計算出人力資源貢獻率,再計算出人當期實現的價值。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陷存在于生產函數本身,它僅僅考慮了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這兩種生產要素,自身的局限性不言而喻,并且不能概括當今商業(yè)模式眾多的企業(yè)。
2.將企業(yè)員工的可能獲得的所有工資折現來反應員工的人力資源價值的報酬折現法。這種方法有一個假定前提,即員工的工資一定,且一直為企業(yè)服務。但現實是中這種情況幾乎不存在。即使存在上述的理想情況,這種方法也依然存在缺陷,員工的工資絕對不是其價值的體現,所以通過工資折現的方法來確定員工的人力資源價值的意義并不大。
3.將企業(yè)未來收益中屬于人力資源投入的部分作為人力資源價值的經濟價值法。這種方法就是將企業(yè)預計的未來凈收益進行折現,然后乘以人力資源投資和全部企業(yè)資產的比值來計算人力資源的價值。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點有兩點;一是企業(yè)未來收益有不確定性,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人力資源價值就有待商榷;二是人力資源投入成本與全部企業(yè)資產的比值與人力資源的價值沒有根本的聯系,人力資源投入的多少與其價值體現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比值滯后性不確定。
雖然人力資源成本會計與人力資源價值會計都存在著不足,但是卻都有不同的可取之處。對于面向管理的人力資源會計計量都有幫助。下面所提出的計量方式都借鑒到了二者。
二、面向管理的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方式的探究
事實上,人力資源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資本”,雖然較傳統(tǒng)的物力資本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實質上企業(yè)的所有的利得的產生根源都是人力資源,即人力資本這種特殊的資本。早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就已經得到了論述,物力資本是不可能產生剩余價值的,剩余價值的源泉在于勞動者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勞動。當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到達一定程度時,物力資本作為生產中的核心要素的地位就會被人力資本所替代。企業(yè)的根本目的是以盈利為目的,保持資本的保值增值是必須的。同物力資本一樣,企業(yè)的人力資本也需要投入,也會相應的產生產出。所以說在管理中人力資本在企業(yè)的運營中,與物力資本一樣,都會產生成本和收益。那么,面向管理的人力資源會計體系構建也要從成本和收益兩方面來著手進行。
從成本和收益兩方面來計量,就需要執(zhí)行兩個完整的系統(tǒng)—成本計量和價值計算。
1.成本計量系統(tǒng)
簡單的來說,成本計量系統(tǒng)就是對人力資源的相關成本進行計量的系統(tǒng)。在這里就需要應用到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將企業(yè)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所有支出進行計量,計量中需要幾個問題:匯總整體支出與明晰個體支出,明確劃分哪些支出與人力資源的投入有關,對人力資投資方式的多樣性要有考量,各別情況下即使人力資源已經脫離了企業(yè)也需要企業(yè)持續(xù)支出。另一方面,為了價值計算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成本計量系統(tǒng)中還應該包含一個附屬系統(tǒng),即人力資源非貨幣化的詳細信息總庫,里面涉及到人力資源的性格特點、員工印象、績效考核情況等等非貨幣化信息。這個附屬系統(tǒng)會在價值計算系統(tǒng)中發(fā)揮作用。
2.價值計算系統(tǒng)
為什么將其稱之為價值計算系統(tǒng)而不是計量呢?因為通過上文的分析,人力資源的價值的體現方式有很多種,體現的時間也是不確定的,所以說人力資源不可能直接計量,只能依靠計算來獲得?,F有的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式中,當期實現價值法與經濟價值法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人力資源價值計算思想,就是貢獻率的這種思維,但是在價值計算系統(tǒng)中貢獻率并不是用于計算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本之間的比值的。建立價值計算系統(tǒng)的難點在于計算,筆者提出的這種計算方法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企業(yè)所有的剩余價值完全是由人力資源帶來的,人力資源是企業(yè)收益的唯一源泉,不否認企業(yè)需要物力資產,但是單一只有物力資產的企業(yè)時無法運轉的,嚴格的來講“無人”企業(yè)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人力資本是企業(yè)的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物力資本的作用僅在于價值轉移功能。這種觀點能夠在《資本論》中找到依據的。需要注意的是剩余價值不等同與企業(yè)的收入,企業(yè)的收入中存在著物力資本的轉化貢獻,而價值計算系統(tǒng)并不是將剩余價值分配給人力資源,而是將收入進行分配。收入中的貢獻由三方面構成:人力資本貢獻、物力資本轉化貢獻和其他特殊貢獻。其他特殊貢獻一般是指企業(yè)的壟斷地位。物力資本轉化的貢獻可以通過財務會計來獲取,而壟斷地位所可能帶來的超額利潤需要適當的調整。既然確定了企業(yè)的收入都來自于人力資源,下面一步就是將這些收入價值分配給人力資源了。但是如何分配需要多種手段來確定,基于公司的運營管理模式不同這里舉一個例子:假設一個扁平化管理的制造企業(yè),會有多個相對獨立的部門來執(zhí)行不同的工作。如果產品的質量功能等方面處于市場中的平均水平,但是企業(yè)的銷售額卻高于市場平均水平,那么一定是企業(yè)的營銷部門作出了更多的貢獻。這里只是簡單的談到了部門之間的人力資源群體化的分配,至于更加細致人力資源個體化分配就需要成本計量系統(tǒng)匯總的附屬系統(tǒng)了,通過人力資源的一些非貨幣化的信息來確定個體之間的分配。不可否認,這種分配方法絕對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的,但隨著操作部門對公司人力資源的熟悉而不斷的修正。在這里需要補充一個特殊情況,在企業(yè)還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如何將人力資源的價值進行分配呢?一般情況下企業(yè)在創(chuàng)立的初期都是處于沒有收入的階段,這時人力資源的價值是無法分配的,人力資源的價值應記為零。當企業(yè)在持續(xù)經營中出現了虧損時,要考慮到企業(yè)是否有收入,只要有收入就必然存在人力資源的貢獻,這是不應該拘泥于企業(yè)是否盈利,收入中人力資源的貢獻,應該計算人力資源的貢獻價值,并將價值分配到人力資源中去。
在有了人力資源的成本信息,也有了人力資源的價值信息后。對于人力資源的投入效益就很清晰了。而且以面向管理的人力資源會計作為企業(yè)人力資源系統(tǒng)作為基礎,還會衍生出很多與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有關的功能,來幫助企業(yè)進行人力資源相關的決策。
1“翻轉課堂” 教學理念的優(yōu)勢
“翻轉課堂”顛倒了教學過程,使教學理念、教學參與者角色、教學環(huán)境空間及教學資源的形式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教師由傳統(tǒng)課堂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的引導者、學習資源的創(chuàng)建者,而學生則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R的主動構建者,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真正主角。在今天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中,管理會計系統(tǒng)的應用程度與企業(yè)價值創(chuàng)造關系密切,因為管理會計有助于形成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團隊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彌補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識的組合,它是企業(yè)獨具的,蘊含于企業(yè)內質的,支撐企業(yè)過去、現在和未來競爭優(yōu)勢。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由于授課老師機械地講授知識、教學手段的單一,加之每個會計教學班學生人數眾多等現實原因,管理會計教學廣度深度都極其有限,導致學習效果不佳甚至出現反感情緒等問題,基于以上實際情況,筆者認為管理會計教學可以借鑒采用“翻轉課堂”模式來提升教學質量,豐富教學手段,以培養(yǎng)出具有相當職業(yè)判斷能力和發(fā)展?jié)撃艿母咚焦芾頃嬋瞬拧?/p>
2“翻轉課堂”下管理會計教學改革實施的具體設想
2.1教學內容的重新安排整合
根據“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和管理會計學課程的學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并制作相關視頻資源。而管理會計學課程恰恰內容模塊化明顯,適合對微視頻的內容進行劃分??梢园凑諏嶋H工作項目將知識點進行分類教學,在講解每個知識點時既有理論教學又有操作示范,以增強教學的實踐性?;诖耍蓪⒔虒W內容劃分為3個大模塊,設計14個工作任務(見表1),分解成120多個知識點,應按照知識點來制作視頻。每個視頻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盡量介紹一個知識點,最后,每個視頻結尾都布置相應的精選習題,供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并將在后續(xù)的實際課堂教學上講評。將錄制相應的操作視頻、課程講解PPT、企業(yè)調研提綱、配音文件等全部放到開放式的網絡學習平臺上,構成管理會計學課程的微課程。實施“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后,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和職業(yè)能力。課堂成為教師點評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平臺。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盡量使學習資源在短小精悍的基礎上兼具趣味性和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準備引導學生自學的課前“自主學習任務清單”,除了有助于學生較好地完成自學任務之外,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并形成學生合理、科學的學習方法,長期下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2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設計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學方式由過去的“課堂教學”拓展為“課堂下”和“課堂上”。在“課堂下”,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與要求在網絡學習平臺上觀看教學視頻,關注自己遇到的疑問、難點并記錄下自己想法與觀點,這些疑問、難點甚至是自己的領悟程度與見解可以通過課程微信、QQ學習群等方式與教師交流。然后,在視頻學習的基礎上,大學生完成視頻最后布置的針對性練習。在“課堂上”,教師先集中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與疑惑,然后通過課堂提問或小測試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管理會計學不應被看成是各種計算方法的堆砌,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管理行為,即是在競爭戰(zhàn)略指導下的一體化管理行為。因此,其教學內容應側重于各種計算方法的內在聯系,體現“管理導向型”的思路(見下圖)。
翻轉課堂下的管理會計教學模式
2.3課堂上融入相應的小組案例討論形式
案例是基于經驗和經濟管理現實的,在翻轉課堂教學中開展一些小組案例分析與討論,不僅可以活躍學習氣氛,開闊視野,而且這種情景下知識與能力一旦掌握之后很難遺忘。所以管理會計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是否能充分發(fā)揮其效能,建立案例庫至關重要。案例的設計與選擇應當注意:一是時效性,案例應來自于企業(yè)管理會計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管理行為,從而使教學緊密結合實際;二是啟發(fā)性,使學生在通過解決當前企業(yè)實際管理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其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小組案例討論,讓學生知道在什么情景下應該運用何種理論及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避免小組成員盲目聽從“優(yōu)生”,缺乏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們在組織中如何去溝通交流的能力,潛移默化中提升其職業(yè)素養(yǎng)。
2.4進行小班化教學
40~70人的教學班是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會計班級設置,還往往是合班上課,大班化教學面臨諸多問題,比如互動時間有限、“入腦率”低、難以因材施教等問題。國外研究表明,教師在課堂中關注的覆蓋范圍一般不超過25名學生,超過25人,教師就會顧此失彼,超過越多,情況越嚴重。目前美國大學的班級人數一般少于20人,德國、加拿大與英國班級規(guī)模與美國相似,一般為20~25人。小班化教學會發(fā)生如下變化:
一是教學活動在空間、時間上會得到重組;二是教師與學生的活動強度、密度、效度等以及互動關系會得到增加與增強。三是教學的方式、內容、技術、評價會發(fā)生全新變化,利于推動教育理念的進步,因此若實施20~25人的小班教學則效果應為最佳。
2.5考核方式的多元安排
考核方式是對學生能力的客觀評價,應該既符合社會的要求,又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效果評價形式――閉卷標準化考試是以能給出標準答案的客觀題、計算分析題為主,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和公式模型的掌握情況,以識記內容為主,評判的標準單一,這種考查方式忽略了管理會計需要借助于大量的計算數據,依賴于財務學、統(tǒng)計學、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判斷,才能發(fā)揮其預測、規(guī)劃、決策、控制及評價職能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劇了大學生的應試心態(tài),弱化了對學生職業(yè)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為了從多角度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獲取知識的體驗,學生決策分析能力的提高等多個方面,考核體系應是基于能力的評價體系(見表2)。
[論文摘要]本文從介紹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現狀入手,剖析影響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的因素,最后對其在我國今后的發(fā)展作了進一步的思考。
我國會計界對財務會計,尤其是對財務準則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以及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與研究,但是卻缺乏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
一、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20世紀初,伴隨著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而產生了管理會計。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和企業(yè)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會計得以在國外大中型企業(yè)中迅速的推廣與應用。管理會計是提供價值增值,為企業(yè)規(guī)劃設計、計量和管理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系統(tǒng)的持續(xù)改進過程,通過此過程指導管理行動、激勵行為、支持和創(chuàng)造達到組織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以及會計體制改革,會計學界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財務會計領域,造成了管理會計的理論相對滯后,并且其在實踐中也遇到了許多需要不斷改進的問題。
二、影響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的因素
(一)我國社會制度及管理體制的特殊性
我國目前仍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市場體系還很不完善。轉軌經濟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現為政府對于企業(yè)經營的過度干預①。政府對于企業(yè)的干預通常出于政治目的。正是這種特殊性造成了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環(huán)境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差異,但是目前我國的管理會計仍舊處于對外國理論的介紹與引入階段,所以使得一些先進的管理會計理念在我國“水土不服”。
(二)沒有形成規(guī)范、健全的管理會計基本理論體系
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是偏重于方法而忽略理論結構,偏重于具體問題的分析而忽略了整體性。但是理論體系作為任何學科的基礎,它的全面與系統(tǒng)是其獨立存在并推廣應用的關鍵。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于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并不注重體系的研究,而我國管理會計仍處于對西方理論的翻譯和介紹階段,并且和企業(yè)管理實踐相脫離。所以,我們重復別人的多、開創(chuàng)性少,專題研究多、理論體系研究少,使我們在管理會計研究上難有更大作為②。
(三)學術界缺乏興趣,實務界缺乏重視
近些年來,我國會計學界的主要研究領域都集中在財務會計方向,例如對環(huán)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還在圍繞量本利分析、預測、決策、績效評價、激勵機制而展開。同時,對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經驗缺乏系統(tǒng)的總結和理論的提升。雖然管理會計引入我國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但是迄今仍未在實務界得到全面的推廣與應用。這主要表現在:企業(yè)領導或財務負責人觀念陳舊,只重視事后的算帳、報帳工作,不重視管理會計③;企業(yè)會計人員掌握管理會計知識有限,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不了解管理會計,管理會計在我國沒有引起多數企業(yè)的重視④;管理會計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經營決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責任會計等在企業(yè)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但從總體來講,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yè)中應用有限⑤。
三、對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的思考
(一)加快建立管理會計協(xié)會
在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均早已設置了管理會計協(xié)會,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和建立管理會計科學并且提供一個管理會計的專業(yè)組織。
1.建立管理會計協(xié)會可以加強會計學術界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和體系的構架。同時,未來管理會計會向多學科、綜合性方向發(fā)展,管理會計學界可以依托協(xié)會進行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流活動。
2.管理會計協(xié)會的建立可以加強學術界與實務界之間的交流,從而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我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局面。學術界可對實務界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具體分析、深入調查研究,從而將西方管理會計理論與我國實際相結合,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實務界可以將在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與學術界相互溝通,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并可以將學術界的最新理論成果在幫助指導下迅速的投入生產實踐。
(二)加強管理會計教育
理論界要針對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與管理會計理論的最新發(fā)展編寫與之相適應的教材,經濟院校不僅要把管理會計作為專業(yè)主干課設置在會計學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中,還要在其他相關專業(yè)中開設這門課程,力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并掌握管理會計理論。只有讓企業(yè)領導對于管理會計具備一定的基本認識,使其意識到管理會計在企業(yè)未來生存發(fā)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們才會在今后的工作共關注管理會計在預測、決策、規(guī)劃、控制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才會真正的將管理會計理論應用于企業(yè)的自身實踐。
總之,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化以及經濟的發(fā)展,管理會計必然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理論和方法必將得到完善。通過廣大會計人員和教學、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⑥,相信未來管理會計在我國一定會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注釋
①Roland,G,TransitionandEconomics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0
②潘飛等:《論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在我國的發(fā)展和展望》,《上海會計》,1999年11期。
③孟凡利等:《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問題與應有的改進》,《會計研究》,1997年第4期。
④暨南大學會計系管理會計課題組:《中國管理會計透視與展望》,《會計研究》,1995年第11期。
⑤何建平:《管理會計在企業(yè)中的運用透視》,《會計研究》,1997年6期。
⑥原國家經委副主任袁寶華于1983年1月召開的“學習外國管理經驗的座談會”上提出的學習外國管理經驗的16字方針。見1983年1月22日的《經濟參改》。
參考文獻
[1]潘飛,文東華?!秾嵶C管理會計研究現狀及中國未來的研究方向》,《會計研究》,2006年02期
[2]余緒纓?!豆芾頃媽W科建設的方向及其相關理論的新認識》,《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年02期
[3]潘飛,徐健兒,張麗萍?!墩摴芾頃嬂碚擉w系在我國的發(fā)展和展望》,《上海會計》,1999年11期
[4]孟焰?!睹嫦?1世紀的中國管理會計》,《會計研究》,1999年10期。
[5]王建勝,朝來東。《知識經濟下管理會計的應用和發(fā)展》,《北方經濟報》,2007年8月2日23版
關鍵詞:管理會計;推廣應用;途徑
中圖分類號:F23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2-0093-02
理論上,管理會計所具有的解釋過去、控制現在、規(guī)劃未來的完美職能以及其精確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獨特的分析視覺,使之受到廣大理論研究者的推崇和青睞。然而,從目前中國管理會計在企業(yè)中的運用現狀來看,雖然20世紀90年代以后,邯鋼“模擬市場,成本否決”目標成本管理制度的成功推行表明管理會計在中國企業(yè)的應用有所突破,但此等應用與西方企業(yè)的應用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異;進入21世紀,中國部分企業(yè)開始應用西方國家流行的作業(yè)成本法、經濟增加值、平衡記分卡、標桿管理、準時制、作業(yè)預算、EVA評價體系等先進的管理會計方法,并對一些方法進行了本土化改良,但應用比例和效果明顯低于西方國家。造成管理會計在中國企業(yè)中推廣應用困難的原因很多,撇開企業(yè)管理者和員工的態(tài)度與能力、管理會計的法規(guī)及標準的難以確定以及管理會計的應用環(huán)境等原因不說,但有一點,目前理論界和實務界已基本達成共識,那就是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嚴重背離。楊雄勝教授在1999年管理會計與應用研究會上曾經尖銳地指出中國管理會計的研究現狀:第一,探討一些所謂的基本理論,給人以隔靴搔癢的感覺;第二,介紹一些所謂的前沿,使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第三,羅列出一些具體問題,找一些原則性的建議;第四,沉迷于數量分析技術,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假定下,構造一個貌若天仙,但不食人間煙火的模型。這說明目前中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jié)已成為制約管理會計在企業(yè)推廣應用的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數量分析技術向實用性、可操作性方向發(fā)展
理論界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已有幾十年,但研究成果用于實際的卻很少。管理會計因其采用了區(qū)別于傳統(tǒng)財務會計方法的基于計量經濟學的定量分析技術而受到理論界的普遍好評,然而,當把這些理論和定量分析技術應用于實踐時,卻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也就是說,被理論研究者津津樂道的優(yōu)于財務會計的數量分析技術,如凈現值法、內部報酬率法、回歸分析法、線性規(guī)劃法等,雖然其科學性和精確性早已不容置疑,但實踐中要用這些方法卻因數據的難于收集或手工計算的麻煩而變得非常不現實。如何使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更加適應當前企業(yè)環(huán)境的要求呢?筆者認為,管理會計的數量分析技術向實用性、可操作性方向發(fā)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這方面,西方學者管理會計的研究過程很值得我們借鑒。英美等國不僅有財務會計師協(xié)會,而且有管理會計師協(xié)會,其成員由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專家共同組成,研究比較容易深入到企業(yè)當中去,帶有相當強的實際針對性,又使企業(yè)能夠很快地應用到管理會計研究成果。而中國的學術界研究人員卻很難深入到企業(yè)中調查研究,對企業(yè)千變萬化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只是熱衷于紙上談兵,去建構一些抽象的、缺乏實驗基礎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數學模型,研究成果不是為解決企業(yè)實際問題,而是為“研究”而研究,結果導致研究成果與企業(yè)的實際情況有相當大的差距,缺乏實用價值。其實,大量抽象數學模型的運用反而增加了管理會計方法的復雜性,削弱了管理會計的可理解性。由于管理會計不是純經濟學,而是一門實踐性和靈活性較強的應用學科,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問題,我們應當提倡“實地研究”的方法,深入企業(yè)去實地觀察了解其管理系統(tǒng)的運作,弄清楚管理會計的分析技術應用于企業(yè)實際管理系統(tǒng)有哪些障礙,進一步對其進行改進,增強其操作性。
二、建構以實踐為導向的管理會計理論方法體系
盡管管理會計作為現代會計學科中的分支已經得到學術界的認可,但無論中西方,迄今都尚未形成主線清晰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當前西方管理會計的研究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出現了戰(zhàn)略管理會計、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環(huán)境管理會計、資本成本管理會計、質量成本管理會計等等,新內容層出不窮,學科內容包羅萬象,但也間接導致管理會計學科體系缺乏系統(tǒng)性和主線不清;中國目前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也缺乏嚴謹的結構,沒有一條主線,給人以拼湊之感,而且還與財務管理的界限模糊;研究工作也主要停留在對西方現代管理會計方法的翻譯和介紹上,雖然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已經開展,但結合中國國情的理論體系建設成果還很少,即使有,也難適應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和實踐的需要。因此,中國急需建構以實踐為導向的管理會計理論方法體系。這就要求理論研究者立足中,國企業(yè)的實踐和本土化問題,創(chuàng)造出有實用價值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方法;而不是走“拿來主義”的路線,去介紹一些令人眼花繚亂卻又無關中國企業(yè)“痛癢”的所謂前沿。其實,每一次管理會計的變革,都是以企業(yè)實際經營管理需求作為動因的,如標準成本制度的出現是基于制造企業(yè)對科學管理的渴求,財務會計“事后核算”帶來的被動局面促使管理層采用預算控制,現代企業(yè)的關系導致企業(y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永遠存在著利益沖突,責任會計可以提供相對滿意的協(xié)調和解決途徑。解決好管理會計的導向問題是科學構建其理論框架的前提,管理會計的發(fā)展方向,永遠應該是實務界急需解決的問題。中國管理會計應定位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密切結合中國企業(yè)的實際情況,不追求高深莫測的理論和空中樓閣式的數字模型。而是力求建立起便于廣大財務管理人員理解運用和操作的理論方法體系。
三、解決管理會計數據采集難題。掃清管理會計應用的技術障礙
傳統(tǒng)管理會計所依賴的信息主要來源于財務會計系統(tǒng),但由于財務會計信息高度綜合的特性,無法滿足管理會計對信息來源多元化、個性化的要求,從而使得利用管理會計工具給企業(yè)經營決策提供的信息在有用性、相關性方面大打折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為適應企業(yè)經營管理變革的需求,管理會計就涌現出一大批創(chuàng)新工具和方法,如作業(yè)成本計算法、作業(yè)預算、價值鏈會計、EVA評價體系和平衡記分卡等,但是,創(chuàng)新管理會計工具在企業(yè)實踐中的應用卻很緩慢,就技術層面的原因而言,企業(yè)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統(tǒng)平臺,特別是在基礎數據的采集和數據倉庫的建立上缺乏技術保障是問題的主要癥結。所以,如果要提高管理會計在企業(yè)實踐中的應用進程,就必須突破收集基礎信息數據的技術障礙。
四、重視系統(tǒng)地歸納總結管理會計實踐中已有的
成功經驗
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實踐為導向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就應將管理會計在中國企業(yè)實踐中應用過的成功經驗加以科學、系統(tǒng)地歸納和總結。其實,中國企業(yè)在管理實踐中,曾經自發(fā)地應用了許多管理會計的方法,如20世紀50年代的廠部、車間、班組三級核算和20世紀60年代開展的廠內計劃價格,資金歸口管理;20世紀70年代大慶油田的內部核算;20世紀80年代吉林省開展的廠內銀行,首鋼的包、保、核;20世紀90年代邯鄲鋼鐵集團推行的“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等,都是中國應用管理會計的成功案例,但是理論界對這些管理會計實踐中已有的成功經驗卻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和歸納總結,沒有將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更談不上有效的普及和推廣。因此,學術界應與實務界密切配合與協(xié)調,結合中國企業(yè)自身情況開展典型案例的創(chuàng)新研究,總結管理會計實踐中已有的創(chuàng)新成果和寶貴經驗,這是構建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的有效途徑。
五、加強本土化研究
當前,理論界雖然已積極投身于以計量經濟學為主要手段的實證管理會計研究中,切實有效地開展了管理會計典型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本土化研究仍然不足,使得利用管理會計方法得出結論的解釋力大受影響。因此,如何借鑒國外實證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消化、吸收其研究成果并針對中國企業(yè)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實用性改進,已成為中國管理會計研究領域的新課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框架,也要求我們加強管理會計的本土化研究。本土化研究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實現:一是將國外管理會計的最新研究成果轉化為適應中國企業(yè)實踐的本土化管理會計成果;二是不斷總結中國企業(yè)管理會計實踐中的各種創(chuàng)新和寶貴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能形成實用有效的管理會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