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金屬鈉的冶煉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金屬 冶煉 熱分解 熱還原 電解
引入:教師展示圖片,生活中常見的尤其是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得到的金屬制品.
讓學生了解金屬的用途廣泛,人類離不開金屬.
師:人類需要的大多是金屬的單質或者合金.那么,自然界有沒有為人類提供現成的金屬呢?
生:沒有.金屬大多以化合態(tài)存在于各種礦石中.
師:張家口市周邊有哪些礦物?
學生討論.
教師提供數據,證明張家口市礦產資源豐富,但是探明總儲量1.35億噸包括蔡家營礦區(qū)在內的有色金屬礦產還沒有真正形成上規(guī)模的開發(fā)利用.那么,如何才能把金屬礦物轉變?yōu)榻饘賳钨|,實現點石成金,從而為張家口市國民經濟發(fā)展貢獻力量呢?
學生交流討論,達成共識:化學方法是實現由金屬礦物得到金屬單質的唯一方法,而且一定是利用還原反應.
師:用什么手段或者方法實現這個過程,是我們本節(jié)課將要探究的主要內容.
創(chuàng)設情境:在宣化,有一個大型企業(yè)宣鋼,作為宣化、張家口乃至整個河北省的支柱性產業(yè),為張家口國民經濟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如果你是宣鋼的一名技術人員,面對一堆鐵礦石,你該怎么做?
生:用氫氣、一氧化碳、炭還原氧化鐵.
師:用什么方法好呢?
學生討論.
教師展示煉鐵圖片,播放現代鋼鐵廠的煉鐵錄像.
探究活動:學生從接觸面積,反應速率,節(jié)約能源,鐵的純度、能量等多種角度討論了用一氧化碳比較好.
過渡:常見的還原劑除了氫氣、一氧化碳外,還有什么?過渡到鋁熱反應.
實驗改進:鋁熱反應(粉筆頭實驗).
教師播放錄像:戶外進行的鋁熱反應,可以洞穿四塊鋼板.
學生描述現象,分析鋁熱反應的應用,其一冶煉某些高熔點金屬,其二用于野外焊接鐵軌,但是成本較高,因此不適用于工業(yè)煉鐵.
總結:金屬冶煉的實質和熱還原法.
師:在2500年前,人類開始使用金屬鐵,但早在6000~7000年前,人類就進入了銅器時代,掌握了銅的冶煉.那么,除了鐵、銅,生活中使用非常普遍的金屬還有鋁.然而,追溯到19世紀,鋁業(yè)像今天這樣普遍嗎?介紹歷史典故:鋁的歷史.引出問題:同樣是兩種常見金屬,但是它們的命運卻不同.鐵在數千年前就已經普及使用,而鋁卻在百年前依舊價比黃金,這是因為鋁在地球上的含量比黃金還少嗎?
生:不是.
師: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既然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那么,19世紀的鋁為什么如此昂貴,又是什么原因使現在鋁的價格大大降低,走進尋常百姓家的呢?
生:鋁的冶煉困難.
師:鋁太活潑,一般的還原劑很難還原.怎么冶煉呢?
學生討論.有學生提出,用鈉或者鉀來還原,但很快被其他組同學否定了,鈉鉀很貴,不合適,同學又陷入迷惑.教師引導學生考慮,冶煉鋁其實就是發(fā)生還原反應,實質是得電子,那么轉移電子最直接強有力的手段就是通電,學生恍然大悟.根據已有知識點,電解氯化鈉、氯化鉀可得到金屬鈉、鉀,類似的電解氧化鋁應該能得到鋁.教師應對學生的分析給予充分肯定,并給學生提供一個信息:氧化鋁是一種高硬度的化合物, 熔點2054℃.學生很快發(fā)現問題,熔點太高,勢必消耗能量太多,還是不行.這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不電解氯化鋁呢?課堂氣氛再一次進入,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又否定了氯化鋁.
教師介紹:1886年,美國化學家霍爾(23歲)在氧化鋁中添加了冰晶石(Na3AlF6),使氧化鋁熔融溫度降低,從而減少了冶煉過程中的能量消耗,才使鋁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回顧:汞和銀的冶煉方法――熱分解法.金和鉑用一句詩“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來概括為物理方法提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習觀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主動進行知識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復習中主動建構知識,即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積累自己陌生的知識點,并聯系比較相關的知識點,使知識網絡化,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的化學“高考背囊”。
化學“高考背囊”按照考點,分為阿伏伽德羅常數、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元素化合物、化學實驗、化學工藝流程、有機化學、物質結構與性質幾部分,每個考點學生將自己平時錯的知識點或典型例題摘錄下來,并附加解題注意點或詳細的解析過程,特別易錯部分用不同顏色筆做好標記,提醒自己注意,同時還要寫出自己(或記錄老師所講)總結歸納的相關知識及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別。在此過程中,學生要每周自查并做好標記:已熟練掌握的畫“√”,還未掌握的畫“×”,不理解的畫“?”,不理解的內容一定要再請教同學或老師,直到真正弄懂。具體做法如下:
1.考點:阿伏伽德羅常數
2.考點:有機化學
【知識點】:鹵代烴中檢驗鹵元素:先與氫氧化鈉溶液共熱,再加過量稀硝酸,然后再加入硝酸銀溶液,若有 色沉淀,則含有 元素?!韭撓蹬c比較】檢驗淀粉水解產物:向水解液中加入氫氧化鈉中和至堿性,然后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有銀鏡產生。
3.考點:元素化合物
關鍵詞:化學教學設計;智慧;文本解讀
文章編號:1005C6629(2017)3C0012C05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問題提出
化學課堂教學中很多遺憾或者缺失的出現,源于教師對知識本體缺少科學理性的解讀,對文本缺少深層理解。而許多成功的教學實例,都是因為教師對學科內容有著深入、獨到的解讀,對學科的知識發(fā)展有著深入的理解,對學科知識如何轉化為學生的認知有著恰當的把握,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有著深層次追問?;瘜W教學的目標不僅是掌握知識,更應指向科學本質和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指向有條理的懷疑品質的形成,指向有價值的批判意識的形成,因此,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形成“科學之精神和獨立之思想”,即追求邏輯的自洽和尋求可重復的經驗證據。所以,有必要對化學教師備課中智慧的文本解讀進行探討。
2 文本解讀的問題
大量案例表明,化學教師備課中的文本解讀存在著如下四種主要問題。
(1)原點意識缺乏。很多教師不是先閱讀教材文本,不是先查閱各種版本教材的不同建構,不是先閱讀課標,而是先閱讀各種參考資料,先下載大量的PPT課件,然后再進行整合、拼湊。這樣做導致兩個后果:一是教者的主體邏輯思路被“綁架”,因為采集眾多優(yōu)秀觀點導致教學主線混雜;二是新鮮的情境素材眾多,難以割舍,最終進行疊加。比如:關于“鋁的冶煉”的教學,有化學史線路、制備線路、應用線路等,加之情境素材豐富,若不進行取舍,教者就很難突出重點。
(2)自我建構缺失。備課時由于大量地閱讀包括教學參考書在內的相關資料,各種結論、各種優(yōu)秀教學設計、各種經典素材充塞自己的頭腦,卻沒有自己的體驗,更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的認識和見解。如關于“Fe2+與Fe3+的轉化”的教學,教師往往處理成Fe2+轉化為Fe3+、Fe3+轉化為Fe2+和實際應用等,自我建構主線的意識欠缺,生硬割裂知識的內在聯系。事實上,只要存在Fe2+,一般都存在Fe3+,因而,分版塊處理的方式就不符合實際情況。因而,Fe2+、Fe3+的轉化教學可解讀為:“控制轉化”、“轉化應用”等教學線路,教者智慧地選擇其中之一或者整合兩種教學思路的方式。“控制轉化”就是沿著“亞鐵鹽和治療貧血的試劑”的保存這條線路,因而設計出:檢測是否變質、變質程度(定量)、怎樣防止變質、如果變質怎樣轉化等過程?!稗D化應用”就是Fe2+轉化為Fe3+的實驗室應用(高錳酸鉀滴定)、工業(yè)應用(重鉻酸根離子除去),Fe3+轉化為Fe2+的實驗室應用(配制亞鐵鹽溶液)、工業(yè)應用(印刷電路板工業(yè))等。
(3)理性質疑缺少。由于熱衷于尋找所謂新的教學方法,尋找新的教學媒體,尋找“爭奇斗艷”的教學情境,尋找“令人目眩”的互聯網應用,時間花在資料搜集上的多,花在教學形式上的多,花在設計練習上的多,而花在理性質疑上的少,教師缺少有條理的質疑和有價值的批判,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少,即使有問題,也是讓學生成為“應聲蟲”居多。
(4)價值引領缺位。一旦形成了對教材文本的固化認識,就很難改變,不僅不能超越自己,對其他不同的觀點也常常排斥。遇到有新的說法,都不愿接受。有的教師滿足于對教材知識內容有技巧的傳授,有的教師陶醉于對解題規(guī)律的精巧歸納,有的教師迷戀高效率的達成,對任何教材內容都采取“大卸八塊”的做法,極少思考引領學生“為何學”、“何學之”、“學何為”。有鑒于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文本的智慧解讀。
3 智慧的文本解讀的要素
智慧的文本解讀要處理好三個要素:一是為何學,即為什么要學習此內容,知識本體價值何在,這個內容學習后應使學生形成怎樣的價值觀。在化學教學中,很多看似“無價值”的課題,其實蘊含著價值觀層面的內容。如:初中化學“保護水資源”,很多教師在處理這節(jié)課的時候,常常采用的是讀讀、議議、背背、練練,對文本解讀限于淺層表述,僅限于應付考試,沒有上升到“為什么要保護”、“怎么保護”、“如此易得的水,為什么是資源”,正是缺少“邏輯推演和思辨”,教師和學生并未建立起“水資源的寶貴”意識?!氨Wo水資源”這節(jié)課可以進行如下“思辨式”設計,一是地球是“水球”,為什么還說“缺水”,總結出結構性缺水和可利用淡水的稀缺;二是怎么解決缺水呢?可從節(jié)約(滴灌技術等)、儲存(水窖、水庫等)、循環(huán)(中水、海水淡化等)等手段解決缺水;三是水能夠循環(huán)利用,為什么還要節(jié)水呢?水在生物體內的循環(huán)、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等都說明水“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是否值得“保護和珍惜”呢?引發(fā)學生思考廢水處理對能源的消耗,被污染的水要能夠再次變成可使用的水資源,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這種能量的消耗又必須從自然界索取,這樣形成“惡性循環(huán)”,假想地球上的水資源全部被污染了,地球生命生存的每一滴水都要通過消耗大量能源才能獲得,那將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二是何學之,即采用怎樣的方法學習。德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過:一個優(yōu)秀的建筑師和一個蹩腳的建筑師的區(qū)別在于,蹩腳的建筑師屈從于每一種誘惑,而優(yōu)秀的建筑師則予以抵制。如果將建筑師換成教師,同樣切中要害。我們更多地屈從于某種誘惑,這種誘惑無非是顯性的“功利、高效”等要素。教師選擇教法,跟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有很大關系,更多教師在選擇教法時被非學科的東西左右,如“如何在短時間掌握”“如何在短時間內高效達成”“如何取得較好的應試成果”。在教學中怎樣組織好“學”是關鍵,組織好“學”的抓手是邏輯線路,即著重處理好知識主線、問題引線、活動穿線、認知接線。如在初中化學“水的凈化”教學設計中,內容組織的宏觀邏輯體系可安排為:解決生存用水的方法(沉降、過濾)、有色有異味的天然水轉化為飲用水(吸附)、硬度較大水的轉化(軟化)、海水轉化為飲用水(蒸餾等)、大規(guī)模飲用水的解決(自來水生產);問題線設計為:貝爾(野外求生)采用布包過濾獲得飲用水、貝爾利用燒灼樹枝獲得木炭制作過濾裝置(吸附)、貝爾在荒島上如何利用海水制得淡水;活幼櫓的邏輯線路設計為:過濾裝置的設計及操作、水凈化器的制作、軟硬水的鑒別、自來水廠水處理的流程討論。
三是學何為,即學習了相關內容和技能后的作用以及價值。這個環(huán)節(jié)往往被忽視,維特根斯坦曾經說過:不停地問“為什么”的人,就像站在一幢建筑物前讀導游手冊的游客一樣,忙于閱讀這個房子的建造歷史,以至于妨礙了他們看見這幢建筑物。過于注重細節(jié)的考量,而忽視了整體的把握,這是教學設計另一類遺憾。以“水的凈化”為例,如果僅限于凈化方法的學習,不是關鍵,而應該上升到對凈化方法的合理選擇、凈化方法的深層思考。例如,不同要求的水,所采用的凈化方法是不一樣的,電子級的水,凈度要達到99.9999%甚至更高要求;不同地區(qū)的水源,所采用的凈化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等等。再者,水的凈化,是人們處理物質的手段,要從降低能耗的高度思考問題,要從產品的最終應用方向去思考問題。
4 文本解讀的三個階段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黃厚江老師說:語文教師的文本閱讀需要經歷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缺失其中任一環(huán)節(jié)都會導致對文本的曲解、偏解,甚至誤解[1]。同樣,在化學教學中,文本的解讀也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4.1 第一階段:陌生解讀
在全新的解讀中感受文本,形成新鮮的體驗,獲得對文本的直接認識,積累教學的“本我”資源。陌生化,本是西方文藝理論的一個概念,現在常常被借用來表達閱讀的一種狀態(tài)。陌生解讀就是把解讀對象(哪怕是教過多次)當作全新的文本對待,把曾經有過的體驗和認識擱置起來,使主體和對象之間形成一種距離,用新鮮的觸覺感受文本。
一是指不帶任何現成的結論進行解讀。例如:在執(zhí)教初中化學“構成物質的微?!边@節(jié)課時,教師在處理過程中,基本沿襲了“三特點”處理法,即:微粒具有“?。ê苄。?、動(運動)、隙(有間隙)”的特點,因而,在教學設計中,將這三個方面分為三個獨立板塊進行探究設計,這種割裂式處理,導致對每個設計的實驗進行某一個性質的解讀?!案咤i酸鉀溶解于水”的實驗,僅解讀為微粒很?。粌蓚€小燒杯中存放濃氨水和酚酞,再倒扣一只大燒杯罩住兩個小燒杯,酚酞變紅,僅解讀為微粒運動;無水乙醇與水混合體積變小、壓縮注射器中的空氣,僅解讀為有間隙。其實,高錳酸鉀溶于水,微粒(離子)小、運動特征、間隙等都能夠通過現象證據進行合理的推理。高錳酸鉀微粒的運動證據:開始時,高錳酸鉀固體周圍變紫紅色,過一會兒,燒杯內的水都變紫紅,這不是說明微粒在運動嗎?這難道不能說明水分子也在運動嗎?高錳酸鉀微粒有間隙的證據:高錳酸鉀固體消失,紫紅色溶液形成,很明顯,固體的體積很小,溶液的體積要大得多,說明了高錳酸鉀微粒之間有間隙,才能夠讓水分子與高錳酸鉀的微粒融為一體,從另一角度看,水分子之間也應該有間隙,才會給高錳酸鉀溶解提供了可能。由此看來,教師不帶任何結論進行思辨性解讀,對培養(yǎng)學生基于證據的推理和有價值的質疑是有益的。
二是不帶任何現成框架進行文本解讀。教師在處理元素化合物教學內容時,常常希望通過簡約、易記的方式讓學生獲得對物質性質的整體認知。殊不知,這種帶有現成框架的處理方式,使得學生的分析觀察品質和自我表達受到約束。如在“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將金屬鈉與水的反應總結為“浮熔游響紅”,諧音是“芙蓉又想紅”。這種處理看似簡潔高效,讓學生短時間內掌握了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典型實驗現象。但是,這種解讀具有人文味,缺失科學味;具有易記憶的特點,缺失對物質整體性質的描述和感知,更可能缺失實驗中典型細節(jié)的理解。金屬鈉在水中的反應,有學生經過仔細觀察,作了如下的描述:金屬鈉在水面熔成一個光亮的小球,并四處游動,發(fā)出咝咝的聲響,所到之處,劃下一道道紅色的軌跡,時而伴有少許煙霧,在最后時刻,還能看到黃色火光,有時還能聽到爆鳴之聲。這樣的解讀與5個字對比,哪一個更有思維張力?實驗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細節(jié)開始,要從觀察品質開始,要從打破現成框架開始。
三是以學生的視角而不是以教師的視角進行解讀。教師視角的解讀,本身有知識積淀、知識遷移和既有經驗等諸多因素,這些對于學習多個學科的學生來講,有些問題的理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站在學生的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解讀,是教師的基本功,這種“換位”有時就是教學智慧。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中,若不站在學生視角,追求“一步到位”,將氧化劑和還原劑辨識、單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氧化還原規(guī)律、配平與計算、信息型氧化還原反應書寫等“一鍋煮”,必將使學生陷入無法接受的境地,到頭來,吃力不討好,更傷害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甚至對化學產生恐懼。研究表明,高中生學習化學的三個分化點:一是物質的量及計算的學習,二是離子反應的學習,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有經驗的教師常常將氧化還原反應處理成三個發(fā)展階段:一定數量的氧化還原反應積累后(一般在學習了堿金屬后),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辨識階段;較復雜氧化還原反應積累后(一般在鐵銅、鹵族、氧族、氮族等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后),氧化性、還原性強弱辨識,并利用強弱序推測氧化還原反應能否發(fā)生,進而認識氧化還原的內在規(guī)律;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學習后,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中蘊含的能量轉換,認識到氧化還原的兩個半反應“拆分”的價值,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發(fā)生時,“電子轉移”被合理利用的價值,認識到利用電能實現一些“非自發(fā)”氧化還原反應的價值,從而理解工業(yè)上制備較活潑的金屬、獲得氧化性較強的物質。
4.2 第二階段:立體解讀
立體解讀,就是從不同維度、不同層面觀照文本,獲得對文本的全息解讀,處理好文本閱讀中多重意義之間的辯證關系。
在化學文本的解讀中,一般應從三個維度進行思考。一是知識內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fā)展,即人類的認知順序。一般說來,就是化學史角度。如對于原子結構的認識、金屬鋁獲取的認識、元素周期表的完善等。二是學生認知的序,即學生已經有怎樣的認識水平,可能有怎樣的模糊認識,現階段發(fā)展怎樣的認識,未來發(fā)展應該奠定怎樣的基礎等。三是知識本體結構化的序。
重視課堂的邏輯結構,一般用到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比思維,這是一種橫向的遷移思維。美國學者約翰?波拉克(John Pollack)在《創(chuàng)新的本能》一書中說:人類的進步總是由類比本能激發(fā)的,研究表明,重大突破的發(fā)現者一般都是通過類比,瞥見可能發(fā)生的情況,追求下一步創(chuàng)新[2]。最有說服力的類比有5條標準,其中第一條就是“用熟悉的事物解釋不熟悉的事物”。在學習金屬鈉時,學生自然聯想到金屬鎂、金屬鐵,因而,作出與氧氣、酸溶液等反應的類比;在學氧化硫時,類比二氧化碳;在學習化學平衡時,類比到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破壞、再平衡),社會學平衡(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變革),心理學平衡,電磁學(楞次定律);在學習元素周期律時,類比自然界的季節(jié)變化等。另一種是推演思維,即演繹、歸納和批判的思維方式。在學習“離子反應”時,常常采用這個邏輯建構方式。教者可提出“為什么試劑不同,現象卻很一致”,Na2SO4溶液[K2SO4、(NH4)2SO4等]與BaCl2溶液[Ba(NO3)2、Ba(OH)2等]進行的9種組合,實驗現象如此一致,讓學生產生本質是什么的聯想,這是一種歸納思維的運用;對于“H++OH-=H2O”這樣的一個離子反應,你可能找到的試劑組合,這是采用演繹思維的方式;“對于H2SO4溶液和Ba(OH)2溶液的反應,能否用H++OH-=H2O表示”,像這樣的例子,就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引入。
4.3 第三階段:智慧解讀
智慧解讀,即借助個性化的解讀方式,獲得對文本新穎、獨特的理解,為高品位、高質量的教學提供可能。所謂智慧解讀,并不是一個嚴謹的科學術語,而是一種文學性、形象化的表達,是指在解讀中不能簡單地接受他人的解讀結論,不停留于自己以前的解讀,不依循通常的解讀途徑,而能夠從新的角度、新的途徑,個性化地解讀文本。當然,這種解讀的新穎、獨特和個性化也只是相對的。
首先,在解讀文本時要有新視角,從而獲得對文本內涵的新理解。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在研究有氣體參加和生成的反應中,總是喜歡關注“如何形成密閉體系”,來進行實驗探究和設計,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手段和最終認同缺少學理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文本解讀,應該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研究化學反應前后質量變化,應該選擇哪些反應研究,采用的是“數學歸納法”的思想,也是人類研究自然界規(guī)律的常規(guī)思路;二是選擇了某個反應以后,必須考慮體系問題,因為如果敞口,必須考慮外界空氣對這個反應是否有影響,引導學生建立起化學反應研究體系的重要性,為今后能量變化研究埋下伏筆;三是要引導學生分析需要哪些數據進行推理舉證,這是質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意義:定量測定的價值所在。17世紀,定性化學蓬勃發(fā)展,定量研究直到18世紀中葉,天平這個工具應用于科學研究,這才使得化學反應前后質量變化的研究取得重大進步,拉瓦錫也因此被稱之為“定量化學之父”。質量守恒定律的文本解讀,一般引導學生思考需要選擇五類反應進行實驗的價值,即:只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只有氣體生成的反應、無氣體參加和生成的反應、溶液中有沉淀生成的反應、有氣體參加且有氣體生成的反應等,這才是完全角度的“數學歸納法”思想,如果能夠得到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結論,就可以推導出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
其次,要善于發(fā)現文本的新問題。對于波義耳加熱金屬的實驗,教材中為強調對比,將波義耳和拉瓦錫的實驗用簡圖[3](如圖1)進行對比,突出“震撼效果”。資料顯示,波義耳并不是做了汞的加熱實驗,汞在敞口容器中加熱也是不可取的,大量的汞蒸發(fā),最終得到“汞灰”的質量比汞質量大的可能性也不大。波義耳反對法國人讓?萊(Jean Rey,1575~1645)的實驗結論,讓?萊認為:金屬加熱質量增加,增重源自“空氣吸收原理”。波義耳于1673年發(fā)表《使火與火焰固定并且可稱的新實驗》(New Experiments to Make Fire and Flame Stable and Ponderable)及《玻璃的透隙對于火焰可稱量部分的發(fā)現》(A Discovery of the Perviousness of Glass to the Ponderable Parts Flame)2篇論文[4]。波義耳在敞口玻璃器皿中煅燒的金屬選擇了銅、錫等,為防止氣體膨脹導致器皿爆裂,他在器皿口未加封閉之前加熱片刻,待盡可能多的空氣被趕出以后,再封口加熱。在“燃素說”的理論背景下,波義耳認為金屬焙燒增重是由于燃燒時產生的“火粒子”(或火素)穿過玻璃后被金屬吸收所致[5]。波義耳的結論是錯誤的,但是不應該因這個結論而“小看波義耳”,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提出這個結論是一種必然,因此,波義耳是被“誤讀”的,他與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絕不是“失之交臂”的簡單問題,而是理論框架突破和實驗手段的雙重問題。這種誤讀,導致了學生對波義耳對化學學科重大貢獻的錯誤理解,甚至誤解為波義耳的貢獻要遠比拉瓦錫和道爾頓小得多,其實,這三位都是化學史上“教父級”的人物。
最后,要善于發(fā)現文本的新意義。每一個科學定律的發(fā)現,都是在很多科學家、很多次的反復實驗中取得進步,最后能夠突破或者發(fā)現這個定律,往往需要運氣、敏銳和頓悟。在質量守恒定律發(fā)現的100年歷史中,從1673年波義耳的金屬加熱實驗,到1756年的羅蒙諾索夫的鉛屑、銅屑和鐵屑等混合金屬加熱實驗,以及拉瓦錫在1772~1777的5年間,多次若干實驗反復驗證,直到1789年才以嚴謹的表述發(fā)表。后來,1908年德國化學家朗道爾特(Landolt)及1912年英國化學家曼萊(Manley)做了精確度極高的實驗,所用的容器和反應物質量為1000g左右,反應前后質量之差小于0.0001g,質量的變化小于千萬分之一,此時人們才基本上認同這個定律。從這個意義上看,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應保持發(fā)現的眼光,挖掘新的意義,這個意義就在于:科學定律的發(fā)現,不是一次實驗就能舉證,即使有證據,在推理過程中也必須經歷來自權威、世俗以及學術的挑戰(zhàn),這也S就是知識本體的價值之所在。
文本解讀需要積淀和智慧,文本解讀需要發(fā)現的眼睛、專業(yè)的視角和前瞻的眼界。作為化學教師,每一次的文本解讀都要有“脫胎換骨”的勇氣、審慎明辨的思考、換位和高位的視域。唯如此,文本智慧解讀了,課堂教學就活了。
參考文獻:
[1] http:///20151125/n428071016. shtml.
[2][美] 約翰?波拉克著.青立花,胡紅玲,陸小虹譯.創(chuàng)新的本能――類比思維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6:113.
[3]王祖浩,王磊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上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現代教學認為,課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及注重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上,那么,如何把現代教學的觀點、理論及措施傳授給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心理得到有效升華?愉快教學作為一種積極的教學原則,受到也應當受到廣大教育者的普遍重視。近年來,我對如何“發(fā)揮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愉悅功能,實施素質教育”這一課題做了初步探索,感慨頗深。
一、師生關系融洽是愉快教育的前提
馬卡連柯曾說:“我確信,我們的教育目的并不是僅僅在于培養(yǎng)能夠有效地來參加國家建設的那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公民,我們還要把我們所教育的人變成幸福的人?!比朔遣菽荆炷軣o情?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愛的火焰在燃燒,熾熱的情感在升華,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授,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其中蘊含著來自師生雙方的極其豐富復雜的情感因素。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他們有著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充滿尊重、關心和期待,以一顆愛心去包容學生,積極的情感回報,當這種情感達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情感的遷移,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促進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愉快教育的保證
“施教之法,重在啟導?!卑l(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教師的教學指導,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導”的關鍵。
1.巧妙質疑,激發(fā)興趣
化學是一門初中應用性較強的實驗科學,科學家為之奮斗的故事不勝枚舉。根據教材實際巧妙設計實驗質疑、實驗應用質疑、科普故事質疑等提綱,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學習“鈉”一節(jié)時,就要觀察鈉與水的反應,當學生看到一系列實驗現象后,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抓住時機,及時投影,并提出問題:(1)金屬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而且熔成光亮小球?(2)小球為什么會在水面上不停地四處游動,還會發(fā)出“嘶嘶”的聲音?(3)滴人酚酞溶液后“水”又為什么變紅?此時,學生腦子里充滿了好奇,從而驅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去探究知識。
2.語言要生動、形象,富于感染力,具有啟發(fā)性
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如見其物”的感覺,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如講《鋁》時,我是這樣導人新課的:“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有人說鋁是20世紀的金屬,它確實當之無愧。然而你可知道僅僅在100年前,鋁是多么昂貴?門捷列夫因發(fā)現元素周期律的卓著成就而獲得了一個鋁制的獎杯,拿破侖在宮廷盛宴中一人獨享使用鋁制餐具的殊榮。幾十年后,鋁的身價暴跌,一下子涌入尋常百姓家,這一令人膛目的變化歸于一位年僅22歲的大學生霍爾。他因發(fā)明了電解法冶煉鋁的可行性工藝而受到贊譽,至今,霍爾的母校仍聳立著他的全身塑像,激勵著后人去奮斗探索。為什么鋁的藏量在金屬中首屈一指,而廣泛使用的時期卻姍姍來遲呢?這正是鋁的化學性質決定的。我們今天就討論使霍爾大傷腦筋的問題是什么?!边@段趣味性的語言引起了學生的極大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使學生了解了學習的內容和任務,從而自然地在教師設計的思路上開始了思維活動。
三、生動形象的化學實驗和電化教學的恰當使用是愉快教學的手段
化學實驗中各種生動、鮮明的變化現象,可以引起學生對化學直接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觀察實驗,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使化學變化重現出來,這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操作興趣,進而對化學實驗現象產生原因的探究,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性興趣和概括性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不斷發(fā)展和豐富的電教媒體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改進了教和學的活動方式,使教學信息傳遞更加生動活潑。學生或在提供的事實、過程中積極討論思維;或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受到陶冶、凈化。這樣,可使教學重點、難點易于突破,教學方法變得靈活多樣,教學環(huán)境輕松和諧,教學氣氛民主、活躍,教學目標便容易實現。例如,講授“電鍍”內容時,采用了“二個階段”教學法。第一,預習準備階段。提前發(fā)給學生實驗用品。第二,知識傳授階段。
把課前錄制好的演示實驗錄象帶適時插播,通過放大慢鏡頭、反復放等方法,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操作更加規(guī)范。加上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并寫出電鍍原理及條件,繪出裝置圖。然后,及時反饋,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整理,再通過投影展示重要知識點原理。敏感,參觀學習階段。播放電鍍廠鍍鋅車間錄像片段,這里學生情緒又高漲起來,于是,趁機設問:你們鍍的鋅與工人師傅的鋅有什么不同?指出電鍍工藝是十分復雜的問題,鍍層質量要受溶液酸堿度、電流密度、電壓高低、溫度高低、電鍍液的配制等方面的影響,并展望了今后電鍍工藝前景,使學生受到了勞動技術教育,從而內化升華,暗下決心為報效祖國而發(fā)奮學習。整堂課,學生一直處于愉快的積極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素質。
四、開展科技活動,展現創(chuàng)新能力
考
生
須
知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
2.本試卷共8頁,分為Ⅰ卷和Ⅱ卷。第Ⅰ卷為選擇題,25個小題(共50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分為必答題和選答題兩道大題(共50分)。
3.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Ⅰ卷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Ⅱ卷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
4.考試結束后,考生應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第Ⅰ卷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09年10月第十一屆全運會在山東召開,全運會火炬使用丙烷做燃料,丙烷屬于
A.無機物 B.有機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2.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硫是一種黃色晶體,易溶于水
B.鈉是一種銀白色金屬,熔點較高,硬度較大
C.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有毒氣體
D.二氧化氮是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
3.在研究有機歷程時,常用 做為示蹤原子。 的原子核內中子數是
A.8 B.18 C.10 D.28
4.下列物質中,屬于共價化合物的是
A.MgO B.KCl C.N2 D.H2O
5.下列物質中,屬于電解質的是
A.SO2 B.C2H5OH C.NaOH D.Fe
6.常溫下,下列溶液不能用鐵制容器盛裝的是
A.濃硫酸 B.濃硝酸 C.濃氫氧化鈉溶液 D.濃鹽酸
7.下列元素中,屬于第ⅠA族的是
A.氟 B.鉀 C.磷 D.鐵
8.下列物質不屬于合金的是
A.生鐵 B.金屬鋁 C.不銹鋼 D.青銅
9.關于CuSO4溶液和Fe(OH)3膠體描述正確的是
A.兩者都能產生丁達爾現象
B.兩者都不能產生丁達爾現象
C.CuSO4溶液不能產生丁達爾現象,Fe(OH)3膠體能產生丁達爾現象
D.CuSO4溶液能產生丁達爾現象,Fe(OH)3膠體不能產生丁達爾現象
10.下列物質中,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是
A.Al(OH)3 B.Fe(OH)3 C.SiO2 D.SO2
11.從化學試劑商店購買的某些試劑瓶上常貼有危險化學品的標志。盛裝氫氧化鈉固體的試劑瓶上所貼的危險化學品標志是
A B C D
12.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三氧化二鐵可用作紅色涂料
B.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三氧化硫
C.實驗室收集氨氣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
D.氫氧化鈉溶液保存在具有玻璃塞的玻璃試劑瓶中
13.下列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中,表示氯離子的是
14.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乙烯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苯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乙醇可以和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
D.乙酸可以與乙醇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酯化反應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工業(yè)上常用電解法冶煉單質鐵
B.晶體硅可用于制造光導纖維
C.氯氣可以用于制造漂白粉
D.甲烷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
16.下列物質水解的最終產物不含葡萄糖的是
A.蛋白質 B.淀粉 C.蔗糖 D.纖維素
17.下列電子式中正確的是
A. B. C. D.
18.下列有關物質分離或提純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②用加熱的方法除去碳酸氫鈉固體中的少量碳酸鈉
③用溶解、過濾的方法分離氯化鈉和沙子 ④用蒸餾的方法將自來水制成蒸餾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已知2SO2(g)+O2(g) 2SO3(g)(正反應放熱)。若在500℃和催化劑的作用下,該反應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若降低溫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B.使用催化劑是為了加快反應速率
C.在上述條件下,SO2能完全轉化為SO3
D.達到平衡時,SO2和SO3的濃度一定相等
20.右圖為原電池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鋅片是正極
B.銅片上發(fā)生的反應為:Cu-2e- == Cu2+
C.電子由鋅片通過導線流向銅片
D.該裝置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21.下列反應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A.在光照條件下甲烷和氯氣的反應
B.乙醇和酸性重鉻酸鉀溶液的反應
C.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應
D.在鎳作催化劑、加熱的條件下苯和氫氣的反應
22.下列反應中,是吸熱反應的是
A.鋁片與稀硫酸反應 B.乙醇在空氣中燃燒
C.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D.Ba(OH)2•8H2O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
23.下列實驗操作或事故處理正確的是
A.金屬Na著火,立即用水撲滅
B.實驗結束后,用嘴吹滅酒精燈
C.皮膚上不慎沾上濃NaOH溶液,立即用鹽酸沖洗
D.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攪拌
2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設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為6.02×1023)
A.MgCl2 的摩爾質量為95 g
B.常溫常壓下,1 mol CO2的質量是44 g
C.標準狀況下,1 mol H2O所占的體積約為22.4 L
D.100 mL 1mol/L的稀硫酸中含有H+ 的數目約為6.02×1022
25.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Fe 和鹽酸反應: Fe + 2H+=Fe2++H2
B.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CO + 2 H+ CO2 + H2O
C.FeCl2溶液與Cl2的反應:Fe2+ + Cl2 = Fe3+ + 2Cl—
D.Cl2與H2O反應:Cl2 + H2O = 2H+ + Cl— +ClO—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0分)
一、必答題(共30分)
1.(3分)在Cu+ 4 HNO3(濃)= Cu(NO3)2 + 2NO2 + 2 H2O的反應中,
作為氧化劑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發(fā)生了氧化反應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若反應中生成了 1 mol NO2,則需消耗 mol濃HNO3。
2.(3分)在①CH2=CH2 、②淀粉、 ③CH3COOH三種有機物中,可以作為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是 (填序號,下同),可作為食醋主要成分的是 ,能與碘水反應顯藍色的是 。
3.(4分)現有下列四種物質:①NH4Cl、②Cl2、③FeCl3、④NO。其中,能夠與氫氧化鈣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的是 (填序號,下同),遇到KSCN溶液能變紅的是 ,易與空氣中氧氣反應的是 ,通常狀況下呈黃綠色的是 。
4.(4分)鈉、鐵兩種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回答:
(1)把一塊金屬鈉放在坩堝中加熱,產物為 (填化學式,下同),該產物可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 。
(2)鈉能與冷水發(fā)生劇烈反應,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
(3)向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5.(8分)實驗室需要配制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 把稱量好的固體NaOH放入小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為加速溶解,可用
(填儀器名稱)攪拌;
② 把①所得溶液 后,小心轉入 (填儀器名稱)中;
③ 繼續(xù)加蒸餾水至液面距刻度線1—2 cm處,改用 (填儀器名稱)
小心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點與刻度線相切;
④ 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滌的液體都要小心轉入容量瓶,并輕輕搖勻;
⑤ 將容量瓶塞緊,充分搖勻。
⑥ 計算需要NaOH固體的質量: g
請回答:
(1)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填序號)。
(2)取出50 mL配制好的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3)若將燒杯中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時不慎撒到容量瓶外,其它操作均正確,則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質的實際濃度比所要求濃度 (填“偏大”、“偏小”)
6.(8分)W、X、Y、Z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四種短周期元素(稀有氣體除外)。 其中只有Y為金屬元素,Y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最內層電子數多1。X、Z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且Z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最內層電子數之和是其核外電子總數的一半。W的原子質子數比X少1。
請回答:
(1)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W、X兩種元素中,非金屬性的是 (填化學式,下同),X、Z兩種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中最穩(wěn)定的是 。
(2)Y單質可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0.75 mol銅單質與足量W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稀溶液發(fā)生反應,生成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為 。
(4)X、Y、Z三種元素組成一種常見化合物甲,其中Z處于其化合價。在實驗室中,檢驗甲中陰離子的操作方法和實驗現象為:取少量甲的溶液于試管中, ,則證明甲中有該陰離子。
二、選答題(共20分。請在以下三個模塊試題中任選一個模塊試題作答,若選答了多個模塊的試題,以所答第一模塊的的試題成績評分)
《化學與生活》模塊試題
1.(4分)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無機鹽)和水合稱六大營養(yǎng)素,食物烹調時還使用一些調味劑。張華家今晚菜譜為:米飯、紅燒肉、西紅柿炒雞蛋、糖醋魚。(主要配料:糖、醋、鹽)
食譜中調味劑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該食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供蛋白質類營養(yǎng)素, 西紅柿富含具有抗壞血病功能的物質,該物質屬于六大營養(yǎng)素中的____________。
2.(8分)環(huán)境和材料是現在社會中兩大關注的問題,請回答:
(1)室內空氣污染物主要包括CO、CO2、HCHO(甲醛)、C6H6(苯)等,在這四種污染物中,由建筑和裝修產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酸雨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為排放的 (填字母,下同)轉化而成的。
A.SO2B.NO2C.CO2D.CO
(3)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汞(Hg)、鎘(Cd) B.N、P的化合物
C.石油泄漏 D.工廠排放酸、堿、鹽
(4)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廢塑料制品 B.廢鋁制易拉罐
B.廢舊電池 D.生活垃圾
(5)為了治理汽車尾氣的污染問題,可以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一個“催化轉換器”(用鉑、鈀合金作催化劑)。它的特點是使CO與NO反應,生成CO2和N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6)合金是被廣泛應用的金屬材料,下列有關合金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合金的熔點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屬高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屬低
C.組成合金的元素種類相同,合金的性能就一定相同
D.合金與各成分金屬相比,具有許多優(yōu)良的物理、化學或機械性能
(7)塑料、合成橡膠和 是常說的三大合成材料。
(8)下列條件下鐵釘最容易生銹的是
A.浸泡在植物油中 B.浸泡在海水中
C.置于干燥的空氣中 D.浸泡在蒸餾水中
3.(8分)化學提高了人們生存的質量,生活質量的提高又促進了化學發(fā)展。
(1)檸檬中富含鉀、鈉、鈣、檸檬酸等,屬于 性食品(填“酸性”或“堿性”);
(2)阿司匹林是人們熟知的治感冒藥,具有解熱鎮(zhèn)痛作用。但長期大量使用會出現不良反應,如水楊酸反應。若出現水楊酸反應,應立即停藥,并靜脈滴注 溶液。
(3)服用補鐵(含Fe2+ )劑時,醫(yī)生常建議同時服用維生素C,這是因為維生素C具有 (填“氧化”或“還原”)性。欲探究該性質,可選擇的試劑是 (填序號)。
① 碘水、淀粉 ② KI溶液 ③ 酸性KMnO4溶液
(4)某品牌抗酸藥的主要成分有糖衣、碳酸鎂、氫氧化鋁、淀粉。
寫出該抗酸藥發(fā)揮功效時的離子方程式:
、 。
《有機化學基礎》模塊試題
1.(4分)(1)請用系統(tǒng)命名法命名有機化合物。
。
(2)請寫出3-甲基-1-戊烯的結構簡式 。
(3)在下列有機物①CH3CH3、②CH2=CH2、③CH3CH2CCH、④CH3CCCH3、⑤C2H6、⑥CH3CH=CH2中,互為同系物的是 (填序號,下同),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 。
2.(8分)胡椒酚是植物揮發(fā)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結構簡式為:
請回答:
(1)胡椒酚的分子式為____。
(2)其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
(3)它不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 (填序號)。
① 消去反應 ② 取代反應 ③ 加成反應 ④氧化反應
(4)1 mol 胡椒酚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理論上最多消耗 mol H2。
3.(8分)化合物A是一種酯,它的分子式為C4H8O2,有下圖轉化關系。試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名稱是 。
(2)B的結構簡式是 。
(3)在圖中①~④的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有 。
(4)寫出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5)寫出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化學反應原理》模塊試題
1.(4分)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① Fe2O3(s)+3CO(g)=== 2Fe(s)+3CO2(g) H =-25kJ/mol
② 3Fe2O3(s)+CO(g)=== 2Fe3O4(s)+CO2(g) H == -47kJ/mol
③ Fe3O4(s)+CO(g)=== 3FeO(s)+CO2(g) H == +19kJ/mol
請回答:
(1)上述反應中屬于放熱的反應是 (填序號),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填序號);
(2)消耗含有160g Fe2O3的鐵礦石,可生成 mol鐵,產生的熱量為 kJ;
(3)試寫出CO(g)還原FeO(s)得到Fe(s)和CO2(g)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
2. (8分)科技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
(1)近年來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細菌燃料電池,它是利用細菌將有機物轉化為氫氣,氫氣進入以磷酸為電解質的燃料電池發(fā)電。電池負極的反應為 。
(2)關節(jié)炎的病因是在關節(jié)的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鈉晶體,主要反應可表示為:Ur- + Na+ NaUr(s);第一次關節(jié)炎的發(fā)作往往在冬季,說明正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3)鹽堿地(含較多NaCl、Na2CO3)不利于植物生長,通過施加適量石膏可以降低土壤的堿性。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鹽堿地產生堿性的理由 和石膏降低其堿性的理由 。
(4)防止鐵生銹的化學方法或措施是 。
3.(8分)
(1)如果一個化學反應在5min內,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濃度由6mol/L減少到2mol/L,則該反應在5min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
(2)H2O2可分解為H2O和O2,請?zhí)岢鰞煞N可加快該反應速率的方法 、 。
(3)某同學進行如下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通過實驗測出,反應前后①燒杯中的溫度升高,②燒杯中的溫度降低。由此判斷Ba(OH)2•8H2O跟NH4Cl的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試寫出①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201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會考(新課程)
化學模擬試卷答題卷
第Ⅰ卷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0分)
一、必答題(共30分)
1.(3分) , , 。
2.(3分) , , 。
3.(4分) , , , 。
4.(4分)
(1) , 。
(2) 。
(3) 。
5.(8分)
① ;
② , ;
③ ;
⑥ 。
(1)
(2) 。
(3) 。
6.(8分)
(1) , , 。
(2) 。
(3) 。
(4) 。
二、選答題(共20分。請在以下三個模塊試題中任選一個模塊試題作答,若選答了多個模塊的試題,以所答第一模塊的的試題成績評分)
《化學與生活》模塊試題
1.(4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
(4) 。
(5) 。
(6) 。
(7) 。
(8) 。
3.(8分)
(1) 。
(2) 。
(3) , 。
(4)
、 。
《有機化學基礎》模塊試題
1.(4分)
(1) 。
(2)
。
(3) , 。
2.(8分)
(1) 。
(2) 。
(3) 。
(4) 。
3.(8分)
(1) 。
(2) 。
(3) 。
(4) 。
(5) 。
《化學反應原理》模塊試題
1.(4分)(1) , ;
(2) , ;
(3)
。
2. (8分)(1) 。
(2) 。
(3) , 。
(4) 。
3.(8分) (1) 。
(2) 、 。
(3) , 。
201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會考(新課程)
化學模擬試卷參考答案
第Ⅰ卷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2345678910111213
BDADCDBBCADAC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BCACDBCADDBA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0分)
一、必答題(共30分)
1.(3分)HNO3,Cu,4 (各1分)
2.(3分)①,③,② (各1分)
3.(4分)①,③,④,② (各1分)
4.(4分)(1)Na2O2,O2 (2)Na + H2O = NaOH + H2(3)Fe3+ + Fe = Fe2+
(各1分)
5.(8分)①玻璃棒 ②冷卻到室溫, 100mL容量瓶
③膠頭滴管 ⑥ 4
(1)⑥①②④③⑤ (2)1 mol/L (3)偏小 (各1分)
6.(8分)(1)第三周期 第IVA族, O, H2O (各1分)
(2)2Al + 2OH-+2H2O ===2 AlO2- +3 H2 (2分)
(3)11.2 L (1分)
(4)滴加稀鹽酸和氯化鋇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2分)
二、選答題(共20分)
說明:考生可任選其中一個模塊的試題作答,若選答了多個模塊的試題,以所答第一模塊的試題成績評分。
《化學與生活》模塊試題
1.(4分)糖、醋(鹽),能,維生素 (各1分)
2.(8分)(1)HCHO 、C6H6 (2)A、B (3)B (4)A
(5)2 CO + 2 NO 催化劑 2 CO2 + N2 (6)D
(7)合成纖維 (8)B (各1分)
3.(8分)(1)堿性(1分) (2)NaHCO3 (1分) (3)還原,①③(各1分)
(4)MgCO3 + 2H+ = Mg2+ + H2O + CO2 Al(OH)3 + 3H+ = Al3+ + 3H2O (各2分)
《有機化學基礎》模塊試題
1.(4分)(1) 2—甲基丁烷 (2)
(3)②⑥ ③④(每空全對給1分,見錯不給分)
2.(8分)(1)C9H10O (2)羥基 (3)① (4)4 (各2分)
3.(8分) (1)乙酸乙酯 (1分)
(2) CH3COOH (1分)
(3)①②(2分,填對一個給1分,見錯不給分)
(4)
(2分,條件不對,可逆符號寫錯不給分)
(5)2CH3CHO+O2 2CH3COOH(2分,方程式合理均給分)
《化學反應原理》模塊試題
1.(4分)(1) ①② , ③ ;
(2) 2 , 25 ;
(3) FeO(s) + CO(g) == Fe(s) + CO2(g) H == -11kJ/mol 。
2. (8分)(1) H2 - 2e- === 2H+ 。
(2) 放熱 。
(3) CO32- + H2O HCO3- + OH- , Ca2+ + CO32- === CaCO3 。
(4) 只要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
3. 3.(8分)
(1) 0.8mol/(L•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