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書法文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被人們頌揚備至,他酷愛書法文化,對王羲之的書法文化名品《蘭亭序》更是愛不釋手,親自寫下了《晉書•王羲之傳贊》。李世民在統(tǒng)一天下之后,要求書法文化能夠承前啟后,又能服務朝綱,凸顯出唐王朝的審美理想及格調。李世民所欣賞的書法文化具有平正溫潤、文雅清和、骨力剛勁等特點,在王羲之的書法文化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因此,深得李世民的贊賞,甚至不惜以帝王之尊來推崇,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初唐時期書法文化的美學思想的根本是經(jīng)世致用,因此,這一時期以志氣平和為特點的楷書特別興盛。此外,這一時期的書法文化美學思想還融入了偏于陽剛的“中和”之美,繼承了漢代書法文化所追求的“勢”“力”以及魏晉書法文化所注重的“骨”,形成了此時基本的審美范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
1.歐陽詢。意法并重是歐陽詢的書法文化理論追求,歐陽詢可以說將楷書技法的難度發(fā)揮到了頂峰,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稱為“初唐四家”。歐陽詢通過總結別人的書法文化,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書法文化的“八訣”,如,橫若千里之陣云,豎如萬歲之枯藤……,他的書法文化作品集中體現(xiàn)了統(tǒng)一風格———險勁。歐陽詢以嚴謹工整、平正峭勁、氣勢奔放、氣韻生動等書法文化特點,將楷書的書法文化推向程式化、規(guī)范化模式,由此也在書法文化史上確定了自己的重要地位。從歐陽詢諸多令人矚目的書法文化作品和書法文化理論中,可以看出他涉及最多的還是具體用筆和結字的方法。他的用筆講求穩(wěn)健流暢,用筆方整,揮灑自如,筆力剛勁;間架結構則要求四面亭勻,八邊具備。在用墨方面,歐陽詢提出了“墨淡則傷神,絕濃必滯筆鋒”的觀點,可以看出,“沖和之美”的儒家美學思想已經(jīng)滲透于其審美思想之中。
2.李世民。對書法文化藝術盡善盡美的追求,從李世民對王羲之書法文化的推崇中得到深刻的體現(xiàn)。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書法文化家。他極力倡導王書,朝野上下對王書的學習成為一種風氣,李世民的書法文化作品中不乏傳世精品,其書法文化理論著作也贏得了極高的評價。李世民認為王羲之的書法文化神氣沖和,不激不厲,優(yōu)美無比,他對王書倍加推崇,稱之“詳察古今,研精篆素”。李世民認為,王書表現(xiàn)出了一種創(chuàng)新,這從某種意義上與開國之君勵精圖治、繼往開來的精神相融合。不可否認,這也是它對王書贊賞的因素之一。李世民認為,書法文化創(chuàng)作如同戰(zhàn)爭,必須有指揮,就是書法文化中所指的“心”。李世民“以陣喻心”的說法,更加強調“骨力”的作用,他所追求的書法文化形態(tài)體現(xiàn)了筋骨勁鍵、筆墨溫潤的特點。
3.虞世南。他所追求的書法文化美是“沖和之美”,楷體風格具有內柔外剛、蕭散灑落、圓潤遒勁之美,在書法文化創(chuàng)作中,注重對書意的理解,在他看來那些模擬性的作品不能稱之為書法文化,只有領悟書意的書法文化,才是書之妙道。此外,虞世南的書法文化中還美融入了儒道的“太沖“”太和”之氣。
4.孫過庭。其書法文化美學思想是情動形言,強調書法文化是人本性的流露,是由情而發(fā),是書法文化家表現(xiàn)自己精神世界的物質形式,不論哪種字體,哪種表現(xiàn)形式,都是字如其人,蘊涵了書法文化家的性情和修養(yǎng)。孫過庭推崇不激不厲、文質彬彬的書法文化美學思想,這一點繼承了李世民的觀點,把王羲之推為典范。對于書法文化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以及書者與作品的關系,他提出了了具有重大影響的“五乖五合”之說,論述了創(chuàng)作中的五個方面的問題。孫過庭的《書譜》,對此時的書法文化美學作出了較為全面的總結,從中也看到了盛唐浪漫主義書風的曙光。
二、盛唐代書法文化美學思想:狂逸恣情,情懷壯美
盛唐是大唐帝國的黃金時代,“開元盛世”的局面,讓社會的物質和精神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這一時期,美學思潮彰顯了自由、豪放、典雅、包容等特點,表現(xiàn)在書法文化上非實用性的狂草,似乎飽蘸了這個時代的浪漫主義審美色彩,迅速興起,書法文化美學上充滿了對逸氣縱橫的壯美情懷的追求,這在張懷瓘的書法文化理論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xiàn)。
1.無形之象,無聲之音張懷瓘之書論無論數(shù)量及哲理性都是罕有人及的,他的美學體系堪稱博大精深。其美學思想體系中貫穿始終的是“意象”,他在對自己的草書進行探討時,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就是:“探彼意象,入此規(guī)?!?。意象最早起源于《易•系辭》,首次將“意”“象”共用于文論的是南北朝的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劉勰。張懷瓘所說的“意象”包括“意”和“象”兩個方面,他認為書法文化美的“意”是高深玄妙的,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非世智所能詮釋。書法文化之意必須要傳遞才能賦予作品之中,那么,就只有以“象”為載體來表現(xiàn)。張懷瓘在《六體書論》中提出:“臣聞形見曰象,書者法象也?!薄皶叻ㄏ蟆敝傅氖窃跁ㄎ幕瘎?chuàng)作中,要善于效法和運用自然之象,將其精神、氣勢等融會貫通于書法文化,凡是那些具有極高藝術造詣的書法文化作品,無不是借助“象”來表現(xiàn)字勢與體勢,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他認為,書法文化不是再現(xiàn)現(xiàn)實之象,是在創(chuàng)造意識和宇宙意識的啟發(fā)下,獲得現(xiàn)實之象的意味。意象之美令人回味無窮,遐思不盡。
2.風神骨氣,陽剛之美張懷瓘對風神骨氣的審美價值情有獨鐘,尤其是對“風神”倍加關注。風神是書法文化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風韻、胸懷、修養(yǎng)、才華等。書法文化藝術的欣賞,要著眼于作品中書法文化家的學識、氣質、道德、情感等精神境界。張懷瓘認為書法文化是一種滿懷激情的創(chuàng)造,是全力以赴的投入,書法文化家的作品應該是自己的精神與字體神采、志趣的融合。他認為神采是一種生命本質的自由表現(xiàn),大自然中的花鳥草蟲、飛禽走獸都是各具神采的,書法文化家的藝術神采與其天性具有直接的關系,其成就首先要依靠天分,其次才是鍥而不舍的練習功夫。他要求,書法文化的學習者首先要對自己的稟賦有準確的把握,然后再結合實際制定學習的目標。在張懷瓘的書法文化理論中,風神的內核是書者的個性修養(yǎng)。張懷瓘推崇具有陽剛之美書法文化,他認為草書表現(xiàn)充滿著活力感、節(jié)奏感的壯美,十分欣賞王獻之書法文化中所蘊含的動態(tài)美,橫溢而出的逸氣,噴涌奔瀉的活力,具有扣人心弦的陽剛之美。這種美不露筋骨,率意、率性,自由,他書法文化理論獨到、精深,形成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意象理論為宋代的“尚意”,拉響了序曲。
三、中晚代唐書法文化美學思想:崇尚法度,遍尋禪意
中晚唐時期,隨著儒學的興盛,書法文化領域的美學思想也隨著發(fā)生了變化,尚法之風逐步形成,替代了曾經(jīng)在盛唐風行的書法文化美學思想,自然、抒情、性靈等書法文化美學思想也寂然沉默。在此,對顏真卿、韓愈兩位代表人物及晚唐五代禪境的追求,作如下分析論述。
1.顏真卿。強調法度美是顏真卿書法文化美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在中唐時期,經(jīng)世致用的儒學得到了特別的重視,受之影響在書法文化領域內尚法之風也逐步形成。以韓愈、顏真卿為代表的藝術家,追求的是一種雄強豪放的精神氣概,并用法度將其固定下來。顏真卿的書論中對“筋骨”與“雄媚”的聯(lián)系著墨最多,他認為剛勁有力的點畫為結構的字體,書品雄闊媚好,在此觀點的指導下,“顏體”逐漸展示出了清新端莊、氣宇不凡、豐腴秀麗之美,顏真卿的書法文化技藝理論,大多能夠將自己所感悟到的書法文化意象聯(lián)系起來,并寓技法于意象之中。
2.韓愈。韓愈是一位大文學家,雖然他不是書法文化家,卻以特有的藝術敏感,對當年張旭的創(chuàng)作草書的情景,給予熱情的描述,表達了自己書法文化的美學思想理論。書藝情表可以說是韓愈的書法文化美學思想。韓愈站在儒家積極入世的立場指出,書法文化蘊含和表現(xiàn)的是一種情感,動乎于心,發(fā)之于書。與張懷瓘所強調的書法文化表現(xiàn)情感的觀點不同,韓愈所說的情感是一種強烈的、一觸即發(fā)的情感,在其內心是一種“不平則鳴”的心態(tài)。他認為,書法文化家只有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韓愈所倡導的書法文化理論,在當時只能是非主流的狀態(tài),因為,當時浪漫主義難以取代對法度之美的推崇。
3.禪境的追求,晚唐五代法美學思想。晚唐時期,佛教興盛,隨著禪宗思想的發(fā)展,一大批禪僧書法文化家出現(xiàn)。禪宗認為,世界萬物,佛我僧俗,都是我心的幻化,要達到佛我合一的境界,需要心悟。對于書法文化創(chuàng)作,自己的心悟也是至關重要的。在禪僧書家看來,書法文化理論不是言傳身教的,需要在心悟中獲得靈感,他們主張書法文化要能“通”“變”,他們在書法文化上所追求的禪境,主要表現(xiàn)為超塵脫俗,自然清新。另外,晚唐書法文化審美還體現(xiàn)出對“逸”之美的追求,“逸”作為一種超凡脫俗的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境界,被書僧運用到身法之中,表現(xiàn)出一種超脫,一種韻致。
四、結語
一、書法瓷款準確地記載制瓷歷史,反映不同時代的藝術水平
景德鎮(zhèn)是聞名世界的瓷都,制瓷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有關史料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保ň暗骆?zhèn)在唐朝之前稱新平鎮(zhèn),唐至宋景德元年稱昌南鎮(zhèn)),制瓷歷史悠久。陶瓷書法款識是陶瓷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書法瓷款不同于一般文字記載,書法瓷款是非常講究的,是陶瓷藝術表現(xiàn)的一部分。種類之多,大致上可分六類款識:(一)紀年款(二)堂名款(三)人名款(四)吉語款(五)花樣款(六)寄托款。這里以紀年款為例,紀年款就是用不同方法標示瓷器燒造年代的一種款識。景德鎮(zhèn)歷史上曾稱新平鎮(zhèn)、昌南鎮(zhèn),到了宋代,制瓷技術成熟,規(guī)模與質量都有很大發(fā)展與提高。一種青中顯白,白中透青的青白釉瓷脫穎而出,成為昌南鎮(zhèn)瓷獨有特色,據(jù)《浮梁縣志》記載:宋真宗遣官制瓷貢于京,即應官府之需命陶工書“建年景德于器底”。這批貢瓷運至京城,真宗皇帝命以后進御瓷器,底書“景德鎮(zhèn)制”四個字。宋皇帝把景德年號御賜景德鎮(zhèn),從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起,昌南鎮(zhèn)易名為景德鎮(zhèn),這就是由書法瓷款引起的歷史事件,從此景德鎮(zhèn)開始了新的歷史篇章。
二、詩書畫印融于一器,濃化了陶瓷作品的書卷氣
隨著時展,一批陶瓷藝術家,致力于釉上彩繪的研究探索,把中國畫韻致與陶瓷裝飾工藝特色和諧地結合起來,表現(xiàn)出濃厚的繪畫功度和嫻熟的筆料技巧。還有題款和印記,表現(xiàn)了深思熟慮的構思,作品表達作者的感情?!霸娭杏挟?,畫中有詩,書詩結合”是現(xiàn)代陶瓷裝飾典型形式,如《珠山八友》之一田鶴仙在八寸平盤所作《粉彩•紅梅寒香》,畫面是:盤面的左下方畫一支主梅干分枝曲折向上,虬曲譽勁,滿樹紅梅濃淡相生,一派盎然生機,筆力剛柔相濟。盤中用黑料書寫了豎式長題詩:“已愛梅花更愛奇,冰霜為骨玉為肌,直天上神仙侶,不要人間俗子詩。”充滿了詩情畫意。還用朱色畫了印記,詩書畫印融于一器,畫上題有詩文,對畫的主題加以引伸,給人以遐想沉思,也是豐富了作品美的內涵,整體效果之好,顯示出作品的綜合藝術水平,諸如此類,枚不勝舉。這樣一批陶瓷藝術家作品以詩文書法相韻,生動雅致,形成富有民族特色陶瓷作品。
三、字表意達,畫龍點睛,突出畫面主題
在景德鎮(zhèn)陶瓷市場中,無論是日用瓷還是陳設瓷,甚至部分顏色釉的陶瓷產(chǎn)品,都有書法的印跡。在陶瓷裝飾中,無論是青花釉下彩,還是釉上粉彩,都離不開書法,不論是花鳥、山水畫,還是飛禽走獸,人物畫,書法詞語成為畫面主題詞。例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先生所設計創(chuàng)作繪制的作品《紫歸牡懷》瓷板畫,是1997年祖國時,江西省人民政府作為禮品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作品畫面布局非凡,五彩繽紛盛開的牡丹花,中間盛開著鮮艷的紫荊花,牡丹花是國花,紫荊花是香港區(qū)花,紫歸牡懷,諧音是子歸母懷,象征著祖國,這幅作品具有深刻寓意和卓越的藝術價值。
在各類陶瓷裝飾中,根據(jù)需要,書寫各種不同語詞,例如:吉祥如意、萬紫千紅、國色天香、山清水秀、怡人清香、百年好合等等。這些詞語有的是點明畫面的主題,有的是與畫面相神韻的。瓷器上的書法并非簡單視覺藝術,書法文字又是文學藝術的載體,有其獨特的內涵和寓意,蘊涵著書畫家的精神世界和審美的追求。
四、書法在陶瓷上獨展風采
陶瓷裝飾中書法成了不可缺少的工藝,瓷器有吉語佳句,表達人們的某種心愿、希望,反映了每一時代的精神寄托,從字數(shù)看,有一字至多字不等,如:
一字:福、祿、壽、貴、善、雅、喜、雙、寧、富等。二字:福祿、德壽、慈福、富貴、平安、安康、福壽等。
三字:出行順、家平安、雙鴛鴦、勤有功、精于勤,儉養(yǎng)德、謙受益等。
傳承經(jīng)典 以書載道 尊重為本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遺存,蘊涵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華夏兒女必須傳承的歷史財富之一。為此。教育部曾先后出臺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寫字教學指導綱要(試用)》、《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等一系列加強書法教育的文件,反復強調在中小學開展寫字教學的重要意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tài)度、審美趣味養(yǎng)成的過程”。
同時,昌盛園小學緊緊圍繞“以尊重教育為核心,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建設”這一規(guī)劃課題,通過“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落實四個尊重;在校本教材建設中圍繞四個尊重;在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上體現(xiàn)四個尊重:在主體實踐活動中感悟四個尊重”,精心培育尊重合作的學校文化,全力打造尊重教育的品牌特色。
為此,昌盛園小學自2007年暑期新一年級開始,大膽進行了軟硬筆書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5年的探索,我們切身地感受到:開展書法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字技能,而且更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修養(yǎng)學生心性、磨煉學生意志、培養(yǎng)高尚人格,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熱愛。真正實現(xiàn)尊重人的發(fā)展、對中國傳統(tǒng)書法經(jīng)典的傳承,并以書法而承載為人做學之道。
研究實踐 助力教師 營造氛圍
昌盛園小學在“尊重教育”辦學特色基礎上,以書法教育為載體,經(jīng)歷了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由特色項目的選擇孕育到組織發(fā)展一系列的階段。整體提高了學生的書法興趣和水平,提高了整體教師的書法技能。經(jīng)過5年實踐。學校書法教育已具有獨特的、較穩(wěn)定的、帶有整體性的個性風格,初步形成了學校的校本特色。主要做法是:
借助外力,培訓師資。根據(jù)《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寫字教學的整體水平”的建議,學校積極進行校內外資源的整合。2007年校外一畫工作室“書法興趣班”在學校開設,上課教師均是“專業(yè)書法教師”。每班每周2課時,每課時40分鐘。校外專業(yè)書法班的開設,補充了校內師資匱乏的現(xiàn)實狀況,為學校、老師、學生打開了一條通向“書法教育”的便捷通道。作為學?!皩懽终n程”開發(fā)最大的困難就是專業(yè)書法教師師資的缺乏,每天專業(yè)教師的書法課不就是對老師很好的培訓嗎?所以學校決定讓語文教師進入“書法興趣班”聽課——練字——學法。“專業(yè)的師資培訓”使語文教師不僅學到專業(yè)技巧,更提升了語文教師的練字興趣和書寫水平。
通力共研,抓好整合。隨著語文教師專業(yè)書法技能的提高,語文教師在自己的“寫字教學”課上開始進行實驗。這樣“校內外”語文教學與書法教學相結合形成了強有力的合力,通過多項整合,極大促進了學生書寫能力的提升。集中表現(xiàn)在:一是授課內容整合。為了讓“語文教學與書法教學”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每個年級的語文實驗教師根據(jù)語文課本一類生字內容與“書法興趣班”授課教師進行協(xié)商,羅列出語文課本上的“重點筆畫”、“重點部首”、“難寫生字”。語文寫字教學與書法興趣班根據(jù)進度同步授課,使教學內容互補:二是教學方法整合?!皶ㄅd趣班”教師的特點是專業(yè)性強。一手好字令人心儀向往,能清楚明白地告訴學生怎樣把字寫漂亮。但是怎樣組織教學、評價學生卻是弱項。而語文教師是專職教師,在組織教學、評價學生等課堂教學方法上最擅長。因此書法興趣班上出現(xiàn)的問題語文教師在“寫字教學”中可以進行再指導,語義“寫字教學”課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再請教書法教師進行再指導。這樣,語文老師與書法教師及時溝通交流,互相傳授方法,達到了互促共進的目的,不僅提高了書法教師的課堂效果,更增強了學生的書寫水平和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指導書寫水平;三是指導方法整合:語文教師與書法教師經(jīng)過不斷地研究磨合,在教學中總結出了寫好漢字的六字跟隨法。即看、想、寫、比、改、記;四是學習交流整合。學校不僅關注平時的及時教研,更關注階段性的總結交流,每個學期學校都要召開“識字與寫字”實驗交流會:聽課互評,即由校外書法教師評價校內實驗教師參與培訓的情況:校內實驗教師評價校外書法教師的授課情況:互動交流,即由實驗教師談參與實驗的收獲與困惑,請經(jīng)驗豐富成績顯著的教師進行“經(jīng)驗介紹”,資深專業(yè)書法教師進行深度培訓;評比展示,即學校每學期對評選出的獲獎作品進行表彰獎勵,在學校展板中進行展示,并組織學生和老師參觀各個實驗年級的作業(yè)展覽。各實驗班還在本班教室展示欄內定期進行學生作品展示。這些常規(guī)措施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練字的積極性。五年多來。校內外多樣有效的整合。達到了多贏實驗效果。
環(huán)境渲染,文化滋養(yǎng)。校園的一切設施都是為校園的主體——學生服務的。典雅、優(yōu)美的學校環(huán)境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美的情操,同時也展示著學校的整體形象和精神面貌。因此,為了凸現(xiàn)學校對民族文化的尊重,彰顯書法育人特色,學校的樓梯間、走廊內、教室里,隨處可見學生書法創(chuàng)作的成果。獨具創(chuàng)意的書法教室、常換常新的書法長廊,是孩子們留戀駐足的場所。濃濃的墨香彌漫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古老的文化潛移默化地浸潤著孩子們的心靈。
生命花開 以書煥彩 碩果秋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jīng)過5年的實驗,學校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行走的“語文教學與書法教學”相結合的書法教育之道,形成了系統(tǒng)的書法教學課程,構建了《昌盛園小學書寫漢字六字訣模式》,學生參加市級書法大賽屢獲佳績,學校被授予市級“最佳組織獎”等光榮稱號。
物化的成果可觀可覽,但我們覺得,通過五年書法教育,我們更豐碩的成果是:在書法教育中,深化了師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強化了尊重教育的辦學特色:在書法實踐中,磨煉了孩子們的心志,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良好習慣,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起航 期冀未來 墨香校園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藝術。歷經(jīng)三千多年蒼??傄圆煌娘L貌反映出時代的精神,表現(xiàn)出永保青春的強大的生命力。面臨浩如煙海的書法文化,群星璀璨的傳統(tǒng)書法藝術寶庫,如何科學銜接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與流行之間的關系,這是書法文化發(fā)展急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數(shù)千年書法藝術的偉大生命力,在其根植于中華民族智慧,根植于中華文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根植于中華民族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根植于中華民族文明進步的沃土,所以傳承的本質,應從中華文化尋根與發(fā)展中尋找答案。
當中華文明還處在襁褓中時,作為萌芽狀態(tài)的書法藝術便誕生在華夏母親的搖籃里。古老中華在文明進化之初期,由結繩記事的蒙昧時期到倉吉造字文化文明的轉化,即根植了書法藝術驚人的智慧與靈根。據(jù)唐代張懷王灌《書斷》記載:倉吉 “博采眾美,合而為字”,倉吉獨具慧眼拮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這叫作“依類象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歸納為六種,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圖畫一樣再現(xiàn)自然,記載自然,傳替自然信息,這種象形之美,就是中華書法藝術的美的萌芽和靈根,是先人書法美的偉大創(chuàng)造。
《 漢文字是書法藝術的載體之本源,象形與會意是傳統(tǒng)書法的藝術本源,漢文字以象形、會意為特色,在爾后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變化萬象,起源于象形意義的中國初期古文字,“形無定體,筆無定畫”,至小篆經(jīng)省改,才出現(xiàn)形體方整、筆畫圓勻的定型化書體,但仍保留形象痕跡。經(jīng)過漢代隸書的變化以后,漢字由繁復的象形文字,趨向于符號化、抽象化、簡筆化,但它的象形性質依然存在,又如魯迅所說:“將形象改得簡單,遠離了現(xiàn)實。篆字圓折,還有圖畫的余痕,從隸到現(xiàn)代的楷書,和象形就天差地遠。不過那基礎并未改變,天差地遠之后,就成為不象形的象形字?!保ā堕T外文談》).可見中國書法藝術源于無法,變而有法。創(chuàng)新是結于有,起于無,又承于有,變于無。但萬變不離其綜,象形與會意的藝術本源沒有變,漢文字的載體本源沒有變。這是其他語言文字所不能比擬的?!跋笮巍被颉安幌笮蔚南笮巍?,是漢字最基本的特點,也是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內容和規(guī)律。
那么如何對待書法藝術繼承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呢?筆者認為:傳承和創(chuàng)新是書法藝術發(fā)展歷史過程不可分割的鏈條,繼承首先是對先人書法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與成果的繼承。
數(shù)千年書法藝術的偉大生命力,在其根植于中華民族智慧,根植于中華文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根植于中華民族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根植于中華民族文明進步的沃土,所以傳承的本質,應從中華文化尋根與發(fā)展中尋找答案。
當中華文明還處在襁褓中時,作為萌芽狀態(tài)的書法藝術便誕生在華夏母親的搖籃里。古老中華在文明進化之初期,由結繩記事的蒙昧時期到倉吉造字文化文明的轉化,即根植了書法藝術驚人的智慧與靈根。據(jù)唐代張懷王灌《書斷》記載:倉吉“博采眾美,合而為字”,倉吉獨具慧眼拮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這叫作“依類象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歸納為六種,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圖畫一樣再現(xiàn)自然,記載自然,傳替自然信息,這種象形之美,就是中華書法藝術的美的萌芽和靈根,是先人書法美的偉大創(chuàng)造。
《漢文字是書法藝術的載體之本源,象形與會意是傳統(tǒng)書法的藝術本源,漢文字以象形、會意為特色,在爾后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變化萬象,起源于象形意義的中國初期古文字,“形無定體,筆無定畫”,至小篆經(jīng)省改,才出現(xiàn)形體方整、筆畫圓勻的定型化書體,但仍保留形象痕跡。經(jīng)過漢代隸書的變化以后,漢字由繁復的象形文字,趨向于符號化、抽象化、簡筆化,但它的象形性質依然存在,又如魯迅所說:“將形象改得簡單,遠離了現(xiàn)實。篆字圓折,還有圖畫的余痕,從隸到現(xiàn)代的楷書,和象形就天差地遠。不過那基礎并未改變,天差地遠之后,就成為不象形的象形字?!保ā堕T外文談》).可見中國書法藝術源于無法,變而有法。創(chuàng)新是結于有,起于無,又承于有,變于無。但萬變不離其綜,象形與會意的藝術本源沒有變,漢文字的載體本源沒有變。這是其他語言文字所不能比擬的?!跋笮巍被颉安幌笮蔚南笮巍?,是漢字最基本的特點,也是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內容和規(guī)律。
那么如何對待書法藝術繼承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呢?筆者認為:傳承和創(chuàng)新是書法藝術發(fā)展歷史過程不可分割的鏈條,繼承首先是對先人書法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與成果的繼承。
提倡尊崇優(yōu)秀傳統(tǒng),必須解決繼承什么?如何繼承?筆者認為繼承書法藝術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首先必須繼承先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成果,這些是先賢書法藝術智慧的結晶。只求復寫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唯美主義”或脫離優(yōu)秀傳統(tǒng)“創(chuàng)新”的“流行主義”對發(fā)展書法藝術都是偏頗的、畸形的、是不可取的,先賢探索的書法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和創(chuàng)新成果是傳統(tǒng)書法的靈魂。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傳統(tǒng),優(yōu)秀傳統(tǒng)是創(chuàng)新的結晶,創(chuàng)新是傳統(tǒng)的發(fā)展。只有深刻認識傳統(tǒng)書法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才切身感受到創(chuàng)新才是揭示傳統(tǒng)書法藝術經(jīng)久不衰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