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自由落體運動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沒有分清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區(qū)別
本次大賽中,一些選手沒有很好弄清楚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區(qū)別,往往只考慮自己怎么教,沒有考慮怎樣讓學生學,缺乏師生間互動過程的設計、缺乏學法指導的內容,所以沒能走出編寫教案的框架。
教學設計是把學生作為主體,設計的范圍可以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也可以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運用最多的一個層次。片段教學的設計內容應控制在解決幾個問題的范圍之內。
教案是教師經過備課,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也是教師自己用的教學內容文本,還可以作為考察一個教師備課的依據之一。所以,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層次是不完全對等的。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有明顯區(qū)別:教案是是教材意圖和教師意圖的體現,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的依據,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常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學設計是從學生出發(fā),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為依據,教師既要設計教,更要設計學,如何讓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二、對片段教學的重點難點把握不準
片段教學設計只是針對教材中某個章節(jié)內容的一部分來進行設計的,其對應的重點和難點與完整的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有所區(qū)別的,所以不能絕對照搬教學大綱或教參中所列的某章節(jié)的重難點。例如物理必修1中《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節(jié)的教學重點是:1.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并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是:1.理解并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2.照相機曝光時間的估算。
但是如果片段教學所指的范圍僅限于概念和規(guī)律的探究,則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就不能列為重點。又如,倘若不用照相機做為教具,教學難點就不是照相機曝光的時間問題了,所以片段教學設計既要考慮系統性和連續(xù)性,又要根據具體指定的片段和所采用的媒體來設計并分析其教學的重點難點。
三、缺乏用圖表法和流程圖表達設計方案的習慣
從本次參評的教學設計來看,采用圖表法和流程圖的比較少。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從表面上是老師怕麻煩,想省時間,實際上是一些教師對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被研究對象等缺乏系統的研究,所以無法上升到用圖表法和流程圖來歸納展示。
其實,合理使用邏輯性設計的表格和流程圖,教學過程條理性好,有利于引導學生用表格的方式歸納知識、學習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復雜思維的過程中進行綜合歸納的能力。
教學流程圖便于展現教師的教學思路以及設計意圖,同時也便于更改補充。如能充分利用流程圖,把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以流程圖為載體,進行合理化的教學設計,能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加強過程與方法教學。
此外,板書、板畫能力有待提高
隨著電腦和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很多老師越來越重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而對板書和板畫卻日益疏遠起來,有的青年教師更是漠視了板書、板畫,認為板書、板畫已經落后于社會,應該退出課堂,電子課件可以完全替代板書板畫了!
本次大賽,許多選手們展現了個人高超的課件制作水平,但現場手工的板書、板畫能力有待提高。本人作為省、市兩級的評委,親眼目睹了一些青年教師現場的板書、板畫能力比較差,如:字跡潦草、書寫不工整、筆畫次序顛倒、板書不講格式,把小寫的“1、2、3”序號放在大寫的“一、二、三”前面;一些板書缺乏總體設計,未能突出課堂的中心思想;繪圖缺乏科學思想,甚至出現科學性錯誤,作物理學力的圖示時,箭頭畫得不規(guī)范或畫錯的大有人在!
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物理實驗興趣有效
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學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
在新課程標準的物理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加強科學探究.《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專門
列入一項--科學探究及物理實驗能力要求,列表說明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所以大大加強了實驗在物理
教學中的地位,同時也明確體現:觀察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
、明確的認識,這是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的必要的基礎.觀察和實驗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培養(yǎng)實
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引起學生興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在這種新形式下,我們應該做好哪一
些才能保證實驗的有效教學的進行呢?
首先,在實驗教學中,我們遵循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
根據高中生剛開始學物理、學生分組實驗做得少、學生實驗素養(yǎng)低的特點,我們就采取全方位指導的策
略,即從頭到尾的全過程指導。實踐說明,這樣有效。
一.教師在實驗前做好充分備課是實驗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師應把實驗教案從物理課時教案中分離出來,在實驗教案中,教師應該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
題等備寫出來。教師還應該在實驗案中備寫出"實驗探究目的、實驗探究猜想、實驗探究設計(其中分為
實驗器材、實驗原理圖、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探究數據統計表設計、實驗討論或論證、實驗結
論等六大環(huán)節(jié)"。并且,不是寫在紙面上,而且都要親自預做實驗,做到心中有數,先行實現"探究"。
二.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實驗時如何抓住實驗探究的六環(huán)節(jié)是實驗有效教學的關鍵
在實驗探究過程中要指導學生:(1)在這個實驗中可能要測量哪些物理量?(2)用什么儀器來測量這
些物理量?(3)用什么方法來測量這些物理量?(4)如何進行該實驗?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5)對所做的實驗進行評價,還有什么問題?如何改進等?(6)最后得出實驗結論。
三.教師在平時的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應指導學生實驗時做好"觀察、操作、記錄、分析討論、整理"等環(huán)
節(jié),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這是實驗有效教學的要求。
所謂"觀察",即通過眼、耳、鼻、皮膚等感官感知的過程。如選擇測量工具時,我們一定要看清它的量
程、最小刻度值、儀器是否完好無損等。實驗中,數據的讀取角度、現象的記錄、線路的連接等,幾乎
每一實驗的全過程,都離不開觀察。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一定要仔細觀察,防止馬馬虎虎、差不
多就行。
操作是學生實際動手參與實踐的具體過程。每一種儀器,都有它的使用規(guī)則和要求,在實驗中,規(guī)范操
作,正確地讀數和記錄數據,同時,也應注重實驗的事實,而不能任意取實驗數據,有意迎合實驗的真
實結果,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再次對于實驗數據的記錄,還應該指導學生自己制作實驗數據表格,使學生很容易從數據中總結規(guī)律等
。
最后環(huán)節(jié)是實驗后器材的歸類和整理,很多的學生不重視,認為與考試無關,其實這是一個不可缺少和
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能培養(yǎng)學生愛護儀器和有始有終規(guī)范操作的良好習慣。
其次,在教學中,深深體會到學生怕學物理,教師難教物理,因此搞好物理教學,教師面臨了一種挑戰(zhàn)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方面。
楊振寧博士說過:"成功的真正秘決是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發(fā)生了興趣,學生就會想學、愛學、才能
學好物理。接下來談幾點利用實驗培養(yǎng)興趣的體會。
1.改進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促進有效教學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guī)律前營造出活生
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倍深,于是也激發(fā)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
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演示實驗。在"平拋運動"這一節(jié),講到如何分解平拋運動時,課本上的實驗
裝置實驗室沒有配備,為了增加教學的形象性和真實性,找來了兩個乒乓球,用兩只手各拿一球在同一
高度同時做平拋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結果聽到兩個球同時落地的聲音。說明兩個球落地時間相同,即
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運動與自由落體運動是相同的,就避免了書上得來終覺淺的灌輸式教學,演示實
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開始活躍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
2.加強學生動手做小實驗的能力,加深學生印象,促進有效教學
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會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更大的興趣。課堂上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不再單
純把學生當成被動的不變的教育對象,而把他們看成是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著的主體。提高課堂效率
就要充分挖掘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課堂上要
適當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操作,通過自己的頭腦,圍繞所學知識多思考,多提問題,大膽質疑、思
考和探究。在講《離心現象》這一節(jié)時,讓學生自己做人造墨水旋風,通過改變旋轉速度,發(fā)現墨水的
狀態(tài)不同。學生對此充滿興趣,在實驗過程中提出墨水相對不動和墨水旋風現象的原因,在教師的指導
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都動手做實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在體驗中學習學生
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回答和思考問題也變得積極了,整個教學過程比較輕松,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
效果。
在新課程體系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地位將越來越突出,物理實驗教學的面目也將隨之出現新的面貌
。作為新形勢下的物理教師,我們只有不斷發(fā)展,不斷探索,不斷學習,處處以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
最高目標,才可能將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所需要的適用人才。
[關鍵詞]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新一輪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全新的課程理念。如何實現課堂教育素質化,如何強化學生主體意識,促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學會學習”變得十分重要,《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在實際教學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地、有效地學習,本文從高中物理教學方面,談幾點關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體會。
一、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一種“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方式,它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去獲取新知識和增強自己學習能力的一種過程。物理科的“自主學習”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及物理學科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發(fā)現、學會探索、學會創(chuàng)新。所以教師應在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變教學為導學,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知識傳授、忽略能力培養(yǎng);只注重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做法,確立一種全新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
我在講解《自由落體》這一節(jié)時,一改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方法,把學生全部帶到實驗室里去,然后把全班分成12個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推導出“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勻變速運動,而我在旁邊只作引導,經檢驗此種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效果。
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自主學習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的,要想使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必須首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眾所周知,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都是由于他們本人對于這一事業(yè)的鐘愛而成為“家”的。其實“鐘愛”就是需要,有需要就能發(fā)動學生學習的動機,有了動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應首先考慮調動學生的需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我們可以使用“創(chuàng)設情景,設置疑問”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這堂課的開始,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大屏幕投影儀上播放月亮繞地球慢慢旋轉的動畫時,提出“月亮為什么總在天上,不飛走呢?”“因為有一只看不見的叫萬有引力的手把它拉著。”“那為什么不掉下來呢?”在我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充滿了好奇心,學習動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發(fā)。
轉貼于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精神
應試教育過分強調教師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單面灌輸,學生被動學習,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知識結構和思想容易出現雷同,缺少個性,因而遠不能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探究精神,特別是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學生在學習中有了探究精神,他們便有了學習的鑰匙,思維就長了翅膀,自主學習就會得到充分發(fā)揮。
例如在教學過程,有時候我會故意將某一個知識點講錯,然后假裝不知道,過了一段時間如果有學生發(fā)現了這個問題,就借這個機會對他提出口頭表揚,鼓勵大家在科學上要有懷疑和批判精神。
四、善于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fā)揮**,與學生平等相處,善于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促使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斷提升。比如上習題課時,我會布置相關習題讓學生到講臺上來講解,這些到臺上來的學生每人必須有一份親自備好的教案,學生在備課和講課過程中,力爭尋求多種解題方法及最佳講解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五、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2014年9月19日省教育廳公布《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試點方案》,標志著浙江省正式進入新一輪的課改。新高考方案的實行推進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與以往不同的是普通高中將全面實行走班制和一生一表,這對學校的硬件、軟件要求較高。依據學生的選考科目分班、分層教學,這種個性化的教學需求,使得教材不再是獨一無二的教學資源,而僅僅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所能借助的工具或手段。因此,物理教師在原始教材的基礎上,應該對教材進行個性化的二次?_發(fā),才有可能緩解教學實踐與教學材料之間的矛盾,使教材符合當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1 問題提出
對于高中物理教師來說,面對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手持著并不“完美”的教材,教師就必須合理地對物理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在課堂操作過程中,教師要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得教材內容更具體、更形象。學生學習起來更主動,各方面能力也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提高,也有利于積極情感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能更好地滿足物理新課程理念。那么,教師該如何發(fā)揮教材的最大作用?
教材有一次開發(fā),也有二次開發(fā)。學生上課時所用的教材是編寫者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編制的教材,把這個編制的過程可以稱為一次開發(fā)。而所謂教材的二次開發(fā),是指在首次開發(fā)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教材,可以對教材結構進行調整,也可以對某一章節(jié)內容進行調整,還能對教科書后的習題進行取舍修改,甚至還能補充一些相關內容。為了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授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評估他們所能達到的更高水平,根據學生的當前狀態(tài)來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期望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 教材二次開發(fā)的策略
教材二次開發(fā)的策略,可以理解為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它是教材二次開發(fā)時經常遵循的指南。好的策略有利于教師設計出高質量的教案。筆者以設計原則為根本并結合課堂教學實踐的體驗,認為教材二次開發(fā)的策略有以下幾條。
2.1 利用演示實驗進行教材二次開發(fā)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去了解未知。偉大的科學發(fā)現都是誕生于仔細的觀察之中。
物理課很多時間都用在習題的解答上,如果將新課教學也變成習題教學的話,學生心理會產生厭煩情緒。如在“超重和失重”這一內容上,教材是直接給出一個例題,旨在解答例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壓力比重力大(?。缓罂偨Y提出超(失)重現象。如圖1所示,假如設計一個趣味實驗:一個水瓶從一定高度釋放,會發(fā)現在下降過程當中并沒有水漏出來,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們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著實驗現象的同時,心里帶著疑慮:明明瓶子是漏的啊,怎么水沒有滴出來?此時,在學生們渴求知道原因的狀態(tài)下,教師稍一點撥,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會覺得越來越有趣。
在課堂上,除了教材中編入的一些演示實驗,教師還能增加一些趣味性更濃、效果更好的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人說,做實驗麻煩,我們完全可以用講述或者播放視頻的方法替代。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新課程改革明確告訴我們:知識不是教學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傳授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探究過程。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或者學生們的演示配合操作,才能真正讓他們的思維動起來。
2.2 用生活實例進行教材二次開發(fā)
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脫離了生活,會變得索然無味。而物理就是源于生活,脫離了生活的物理就像無源之水,最終是會枯竭的。所以,在二次開發(fā)物理教材時,要多挖掘生活實例。手邊的事物、周圍熟悉的場景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最終實現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期望。
例如:教材中有關靜摩擦力的定義中“具有相對運動趨勢”這句話,如何去理解呢?運動趨勢是看不見的,如何讓學生用眼睛觀察這抽象的“相對運動趨勢”呢?
我們可以利用身邊常用的物品:塑料瓶,筷子,一把米(如圖2)。把筷子插入大米,輕輕地就可以用筷子把裝滿大米的瓶子拎起來。瓶子相對筷子有下滑的趨勢,所以就能夠根據狀態(tài)分析出靜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學中還可以用橡皮和刻度尺來做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用繩子和鋼珠來演示圓周運動;用水和玻璃觀察光的色散……。通過多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生活中的常見實例,讓學生切身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兩者密切相關。而且選用教材上沒有出現的器材來實驗,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2.3 利用探究欲望進行教材二次開發(fā)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記憶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二次開發(fā)教材應圍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可以通過發(fā)現問題―設計方法―探索問題這一流程來完成學習。在此學習的過程中,課堂的主體為學生,教師起到輔助的作用。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中《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節(jié)的教學。“自由落體運動”現象是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種運動。學生有這樣的一種生活經驗――重的物體應該下落得更快。要消除這一誤區(qū),筆者根據這部分教學內容對原教材上的演示實驗進行改進,設計了如下的探究實驗。
感知規(guī)律:小實驗――取大小相同的紙片和硬幣,在相同的高度同時釋放,請學生觀察現象。
生1:硬幣下落得快。
生2:硬幣做直線運動,紙片做曲線運動。
師:觀察得非常仔細,那為什么硬幣下落得快呢?
生:(幾乎異口同聲、充滿自信地回答)因為硬幣比紙片重。
師:真的是這樣嗎?有不同意見的嗎?
探究:初始條件――實驗對象均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如表1所示。
實驗結論:下落快慢與物體的輕重無關,似乎跟形狀有關。同學們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自己的觀點嗎?
最后,通過真空管進行演示實驗,抽成真空的玻璃管內放著重量、體積、形狀毫無規(guī)律的羽毛、硬幣、小鐵塊等,實驗發(fā)現這些物體都是同時落地的。
通過上述這些探究性小實驗,幫助同學們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為學生以后在處理問題上提供幫助。這樣對教材的處理,突破了常規(guī)的上課模式,把教材的演示實驗修改設計成了探究實驗,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通過感知―探究―發(fā)現矛盾―探究―解決,能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可看出本教材開發(fā)設計的有效性
2.4 利用題目變式進行教材二次開發(fā)
變式就是指不改變事物的本質屬性,通過分析事物所處的環(huán)境或者分析事物對其他可能產生的影響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面去改變事物的其他屬性,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質屬性的過程。物理這門學科要求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高,且基本上每一節(jié)物理課都避免不了解題。
要達到高效率的教學,就要對這些習題進行挑選、補充和整合。下面通過“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為例,從教材“問題與練習”中一個比較簡單的物理情境出發(fā),通過改變一些條件進行設問,來鍛煉學生的全面性思維和多角度思維。
如圖3所示,水平地面上質量M=3 kg的物塊,在大小F=16 N、方向與水平方向成θ=37°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若木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取g=10 m/s2 ,sin37°=0.6,cos37°=0.799。求:拉力F作用2 s時物體的速度大???
將這道題巧妙地變化相關條件來設計問題,可以將幾乎所有的動力學知識融貫起來:
變式1:如果拉力F作用2 s后撤去,物體還能滑行多遠?
變式2:如果拉力作用2 s后撤去,?^續(xù)滑行0.6 m后滑上一個傾角為37°的斜面,并繼續(xù)上滑0.2 m,求木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變式3:上面的變式中可以求物體滑動到最高點的時間。
通過從一個簡單的運動過程,不斷改變條件,加入一些其他因素,逐步增加題目難度,能夠有效鍛煉學生思維的全面性。教材上編寫的習題中,有很多具有這樣變式的潛力。
一,選擇生動的影像,創(chuàng)設有趣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有興趣學習物理。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定律,以及許多復雜的物理過程都可以用圖、文、聲、像并茂的多感官綜合刺激,使這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象形象、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生動豐富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配音等更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電荷知識的時候,由于電荷很小,我們無法肉眼直觀,那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其放大化卡通化,以動畫的形式呈現它們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又如我們在講富蘭克林接引雷電下九天的故事時,僅憑老師一張嘴講,可能有點干癟,但是如果用視頻呈現就不一樣了,學生會不自覺的被生動的畫面感染,欣然領會故事的內涵,自然而然地學得一種探究自然與科學的精神,同時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盡管多媒體教學可以使一些沉悶的物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但是我們不能將畫面弄得太花哨,聲音高低、類別也要得當,不然就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偏離主題。例如在講圓周運動的時候,可以播放一些圓周運動的圖片:過山車在圓軌道上跑、自行車輪在轉動、地球繞太陽轉等等,把多余的背景去掉,噪雜的聲音也去掉。這樣學生就會關注圓周運動本身,而不會去看其他熱鬧。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還原逼真的物理現象及過程,解決常規(guī)課不能解決的難點。
在物理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現實困難,例如我們在講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節(jié)內容時,要探究物體下落快慢的原因,實驗器材需要一片羽毛,一個木塞,一個小鐵球,還要一根真空管,可我們學校的抽氣機壞了,無法將管抽成真空。那我們這時就利用網絡、電腦等給學生做一個仿真實驗,很逼真地再現了實驗過程,讓學生看得真切明白,老師講起來也連貫成理,幫助了學生理解,幫助了這堂課順利完成。又如在做平拋實驗時,由于人為應因素太大,導致實驗結果與事實偏差太大,這樣很容易誤導學生。那我們也用仿真實驗來呈現,精確地控制變量,從而得到與事實相符的準確的規(guī)律。
但如果現實生活有原材,最好還是用活生生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更能讓學生理解接受,還不用花很多時間去設計課件、查找選擇合適的資料。例如在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時,可以讓學生用手拍自己或桌子,還可以讓學生聯想上體育課排球的感受。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真切而深刻地體會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時產生的、同時變化的、同時消失的,性質相同,分別作用在對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力和探究精神。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容納、涵蓋很多內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很多教學任務。
這種優(yōu)勢在上習題課的時候尤為突出。例如用傳統的方法在黑板上抄一道題目要一、兩分鐘,很多物理圖還畫得不如電腦上準確完美。而用多媒體展示一道題目只要一、兩秒鐘,每一個物理圖形的點、面、角都能準確反映,學生理解不容易發(fā)上偏差。這樣我們用黑板講練習題一節(jié)課最多三道,而用多媒體講練習題至少要翻一番。
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如此短的時間內呈現如此廣闊的空間,學生們是否能夠接受消化。所以在用多媒體教學時內容不宜多,播放不宜快,非常重要的知識和方法老師要停留下來細講,還必須利用黑板書寫、標注。例如講向心加速度這一節(jié),內容本身就很多,要從它的定義講到它的方向,再講到它的大小的計算方法。那我們就利用多媒體播放幾張圖片,輔助理解其定義。它的方向據向心力和牛頓第二定律去理解,而由加速度定義式理解它的方向就讓學生課后去思考了。公式的推導也是選講,也把它省略好了。所以重點應是放在加速度大小的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應用上。這樣內容就少得多,學生也有練習時間了,老師再把重點在黑板上寫出或在多媒體課件上專門標注出來,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了。
四,采用多媒體教學時,老師寫粉筆字少了,師生都少吃粉筆灰了,清潔了教學環(huán)境,對身體健康有利。
許多人都知道老師也是塵肺病的高發(fā)人群,就是因為常年吸入粉筆灰導致的。所以在能使用更先進的教學手段時,就盡量少用落后的有害的方法。
但是采用多媒體教學時老師不要只當點播員,坐在電腦前動動鼠標、切換畫面,該強調的、該突出的還要用粉筆板書出來,這樣更能引起學生重視。還要走下講臺,留心學生反映,和學生多交流,這樣更利于師生互動,促進教與學和諧順利地進行。
五,通過多媒體的應用,拓展了教師備課的途徑,大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
過去老師們備課大多就是一本教科書加一本教案書,途徑是很單一的,知識面也狹窄。出試卷就查一些紙質材料,再用手和筆慢慢地刻成卷子,既辛苦又費時,效率低。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就明顯地改變了這些狀況。老師們可以從網絡上獲得大量的資料,如試題、教學課件、仿真實驗、教案學案以及各種教學思想、方法等;可以通過電腦備課、制作試卷;可以通過移動盤保存、轉移、再現這些資料......教學資源時時更新、源源不斷,還可以避免勞動的重復,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