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課三步教學結(jié)構(gòu)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思想品德課中有一類“辨析型”課文,即通過討論、辨析來說明道理。一般是只擺出材料,提出問題,結(jié)論由學生自己討論得出。這多是針對學生容易出現(xiàn)誤解或模糊認識的某些問題,選擇特定材料,讓學生在討論、辨析中自己教育自己,澄清模糊認識,消除誤解。這樣也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一類“辨析型”課文,雖然數(shù)量很少,但在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自我教育,體現(xiàn)德育的針對性方面有十重要的意義,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由于“辨析型”課文內(nèi)容和形式的特殊性,教學起來頗難把握,因此有必要對“辨析型”課文教學結(jié)構(gòu)作一些探討。我們在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個三步教學結(jié)構(gòu),即將“辨析型”課文的課堂教學分解為“感知課文----辨析明理----鞏固認識”三個步驟來進行,每一步都有特定的目的和方法,現(xiàn)簡要介紹如下。
一、感知課文
這一步的目的是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明確課文所提出的問題,即解決一節(jié)課的材料和問題“是什么”的問題,為學生下一步的辨析明理打好基矗常用的感知課文的方法有:
1、指導閱讀法
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直接感知課文材料,教師只作必要的提示和指導。這種方法適用于高年級中比較淺顯的課文。如教第9冊第9課《真正的好朋友》,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只提示學生注意:(1)從哪兒可以看出王宇和丁杰是好朋友?(2)丁杰為什么為王宇的事發(fā)愁呢?引導學生充分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創(chuàng)設情景法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切實體會課文內(nèi)容,充分感知課文。這種方法適用于比較復雜的課文,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難以理解的課文。如教第5冊第7課《要勇敢,不蠻于》,&127;教師可利用幻燈、掛圖、錄音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127;小松逞能捅掉了馬蜂窩,引得馬蜂到處亂飛,小松急忙捂著腦袋跑,沒有被馬蜂蜇著;而小勇跑開后又跑回去,一邊用身體護著小剛,一邊脫下上衣,拼命抽打追來的馬蜂,結(jié)果,小勇的身上、臉上還是被蜇了好幾下,疼得他直掉眼淚。
使學生通過視(小松等的行為)、聽(小松等的對話以及馬蜂亂飛的“嗡嗡”的聲音),切身體驗課文所講的故事,充分感知課文。
3、講授法
指教師對課文作必要的講解。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帶抽象性的課文,如教第11冊第9課《<盲人摸象>&127;的啟示》,教師可簡要講述《盲人摸象》的寓言,然后由此引發(fā)到現(xiàn)實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127;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和理解。
二、辨析明理
這一步是在上一步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內(nèi)容追根究底,目的是對課文中所提出的問題作出解答。要通過討論、辨析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127;逐步解決學生頭腦中“為什么”的疑問,使學生明白道理。常用的辨析明理的方法有:
1、集中討論
就課文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使學生通過對不同發(fā)言的比較、歸納,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達到讓學生明理的目的。如教第8冊第7課《接受別人的意見要虛心》,在學生感知課文后,可讓學生討論:讀了這篇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再在學生自由發(fā)言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歸納、總結(jié),從而使學生懂得一個人的進步離不開別人的幫助,教育學生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2、分組討論
一般按4至6人力一組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以組為單位對課文所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形成各組意見,再在全班交流,逐步歸結(jié)為統(tǒng)一的認識,使學生明白事理。如教第9冊第7課《有事大家商量》,在學生感知課文后,可讓學生分組討論:讀了這封小隊長的來信,&127;你能看出他們的小隊在這件事上有什么問題嗎?假如你是知心姐姐,要對小隊長和隊員們說些什么呢?在各組統(tǒng)一認識后再在全班交流,逐步形成全班的統(tǒng)一認識。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民主生活的教育,通過分組討論和全班交流,使學生懂得集體的事應該由大家商量著辦,學會商量事情。
3、同座議論
指同座的兩位同學互相交流意見,以便于每位同學檢查和修正自己的看法。
這種方法多用于比較淺顯的問題。如教第10冊第2課《寬厚待人》,在學生感知課文后,可就課文末尾提出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對這個問題是怎樣看的呢?”
讓學生同座議論,互相檢查和修正自己的看法,達到自己教育自己、主動地明白道理的目的。
三、鞏固認識
這一步是在學生辨析明理的基礎上,及時鞏固學生的正確認識,不失時機地誘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觀點,指導和強化學生的道德行為,即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常用的鞏固認識的方法有:
1、演繹法
將學生明白的道理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之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促進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道理。如教第8地第7課《接受別人的意見要虛心》,在讓學生辨析明理后可讓學生舉例說說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有什么好處,不接受別人的意見有什么害處,進一步深化學生“接受別人的意見要虛心”的認識。
2、設置疑難法
設置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疑難問題,激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明白的道理來解決疑難,以鞏固學生的正確認識。如教第9冊第9課《真正的好朋友》,在學生辨析明理后,教師可給學生設置疑難;你和好朋友是怎樣互相幫助的?發(fā)現(xiàn)好朋友做了錯事,你是怎樣想,怎樣做的?被勵學生運用所明白的道理來克服疑難,從而深化和鞏固學生的認識。
3、指導實踐法
在學生明白道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也是對學生道德認識的鞏固。如教第9冊第7課《有事大家商量》,在學生辨析明理后,教師可給學生布置一項任務:最近學校號召各班都要建立圖書角,我們班的圖書角應該怎樣建?這件事情由誰來決定?怎么決定?
指導學生根據(jù)所明白的“集體中有事大家商量”的道理開展實踐活動,以鞏固學生的認識。
以上就是我們所講的“辨析型”課文的三步教學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