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魯迅面對愛情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魯迅新式愛情傷逝疑慮
論文摘要:婦女解放和新式愛情,是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五四”啟蒙運動倡導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秱拧返任谋境浞终故玖藢е履信魅斯珢矍楸瘎〉母鱾€方面的原因,表現(xiàn)了魯迅對于個性解放和新式愛情前景的深刻疑慮。這是他對現(xiàn)代文化和啟蒙運動疑慮的一個方面,也體現(xiàn)了魯迅對于自己和許廣平未來的種種擔憂。
婦女解放和新式愛情是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撐逅臄啟蒙運動倡導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然而,我們從魯迅創(chuàng)作的一些作品以及他和許廣平戀愛、同居的整個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極度的謹慎和低調(diào),就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這一現(xiàn)代性命題,從其在中國誕生之日起,魯迅就始終抱有深刻的疑慮。
1918年,胡適翻譯了《玩偶之家》,將易卜生主義介紹到中國,從此,娜拉成為年輕的知識女性崇拜的對象,成為撐逅臄時期婦女解放的象征。于是,有機會接觸到啟蒙思想的新女性紛紛掙脫舊家庭的鎖鏈,去追求自己的新生活和新式愛情。“按當時流行的理解,一個中國娜拉對自己的基本責任就是應該有愛的權(quán)利?!保?)
然而,魯迅很早就對這一現(xiàn)代性理念的虛妄性和烏托邦色彩表示了質(zhì)疑。
1920年,魯迅在《頭發(fā)的故事》里,就通過主人公N先生之口,明確指出了“新文化運動”所提倡的“婦女解放”和“新式愛情”不切實際的烏托邦色彩:“現(xiàn)在你們這些理想家,又在那里嚷什么女子剪發(fā)了,又要造出許多毫無所得而痛苦的人……改造么,武器在那里?工讀么,工廠在那里?仍然留起,嫁給人家作媳婦去:忘卻一切還是幸福,倘使伊記著些平等自由的話,便要苦痛一生世!”(2)
另外,《傷逝》的整個文本,以更為生動、直觀的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他對婦女解放和新式愛情的現(xiàn)實可行性及前瞻景觀的疑慮、絕望。《傷逝》是魯迅唯一的一篇愛情小說,寫的是二十世紀20年代接受了個性解放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的愛情。然而,小說中,主人公子君和涓生的愛情結(jié)局,卻完全是一個悲劇。造成子君和涓生愛情悲劇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魯迅在《傷逝》中,大致向我們展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傳統(tǒng)道德和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
子君和涓生,從相識、相愛到同居,從始至終都承受著巨大的道德和輿論壓力。20年代,是有一部分知識分子,接受了自由解放思想,可是,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在大部分中國人心中,還是根深蒂固的。青年男女的婚姻,一般都是聽父母之命,靠媒妁之言。所以,子君和涓生的來往,一開始就遭到父親的激烈反對;另外,來自于周圍人的反對和鄙視,也時時刻刻伴隨著他們。當他們在路上走的時候,會時時遇上譏笑、輕蔑的眼光,這些眼光常常令涓生不寒而栗。他們同居不久,就有幾個朋友勸涓生離開子君。這些不理解、譏笑和輕蔑,使他們的內(nèi)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二、經(jīng)濟壓力。
僅僅是精神上的壓力,也許還不足以把涓生和子君壓垮。更致命的,是隨之而來的經(jīng)濟壓力。當涓生和子君同居的消息,傳到涓生供職的機關,局長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tǒng),為了維護傳統(tǒng)道德,很快就把涓生解聘了。丟掉工作,對涓生和子君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生存,涓生偶爾往報社投點稿,或者艱難地翻譯點東西,可是,掙的那點錢,連最基本的生活也難以維持。最困難的時候,他們把子君養(yǎng)的幾只瘦得皮包骨頭的雞,都煮著吃了。
試想,如果兩個人連飯也吃不上,整天餓著肚子,還有心思談愛情嗎?所以,涓生最后不得不承認,對人來說,第一,便是生活。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經(jīng)濟上的壓力,也是導致他們愛情毀滅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愛情基礎的薄弱。
單單是輿論和經(jīng)濟壓力,也不一定必然就能將兩個相愛的人分開。在我們的周圍,患難夫妻比比皆是。比如,當代作家王蒙,1958年被打成右派后,到新疆勞動改造了16年,他的妻子帶著孩子陪了他16年。他們兩人承受的輿論和經(jīng)濟壓力,一點也不比涓生和子君小,可是感情非但沒有冷淡,反而更加默契。所以,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還有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他倆的愛情基礎,本身就比較薄弱。比如,倆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社會閱歷差距比較大。涓生大學畢業(yè),在政府部門工作,文化修養(yǎng)比較高,見多識廣,對許多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而子君呢,雖然也有點文化,可結(jié)婚以后,就不再看書了,完全變成一個家庭婦女,對社會所知甚少??梢韵胂?,他倆在一起,能有多少共同語言!小說中也有這樣的描寫:剛結(jié)婚的時候,他們倆人還經(jīng)常摲嘔扯酌艿亟惶笖,可幾個星期之后,二人之間的新鮮感沒有了,共同語言越來越少,隔膜卻越來越大。這時,涓生就有了一種危機感,他對子君說,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還勸子君讀一點書??勺泳齾s無動于衷,絲毫沒有覺察到二人之間潛在的感情危機。
經(jīng)濟和輿論的雙重壓力,以及二人之間的感情危機,幾乎把子君和涓生推向了絕境。特別是離家出走后的子君,拋棄了賴以生存的舊家庭,被整個社會所唾棄、排斥。當她又失掉涓生的愛情之后,就變得一無所有。最后,被涓生遺棄的子君,終于在輕蔑、譏笑和冷眼中孤寂地死去。子君的遭遇,恰好印證了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一文中的預言:“娜拉或者也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厖還有一條,就是餓死……”(3)《傷逝》把啟蒙理想的不切實際和烏托邦色彩展示得淋漓盡致:一方面,被喚醒者如撟泳龜撲干鷶們,根本無法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抗衡;另一方面,在女性沒有任何政治地位、經(jīng)濟地位和話語權(quán)利的社會情境下,僅僅向她們許諾一幅“自由”、“愛情”的虛幻美景,無異于引飛蛾撲火,給她們帶來的不是解放,而是災難和毀滅。
可見魯迅對于個性解放和新式愛情前景的憂慮,是有著充分理由的。我們不能否認,魯迅的這篇小說,滲透著一定的功利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品的審美容量。但不管怎樣,《傷逝》對當時追求個性解放的青年來說,還是起到了警醒和啟示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傷逝》里顯然有魯迅的影子,或者說魯迅在塑造涓生這樣一個形象時,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自己為原型的。1925年,魯迅和許廣平基本確立了戀愛關系,可是,我們知道,他是有妻子的。魯迅是一個感情敏銳、思想深刻的人,他不可能不考慮,他和許廣平的愛情,將會遇到怎樣的壓力:比如,一向都很孝順的魯迅,該如何向母親交待,如何處理和前妻的關系,如何面對輿論的壓力等等;另外,他雖然很愛許廣平,但對他倆愛情的后果,也充滿憂慮。他經(jīng)常問自己,許許多多和他們一樣的青年,雖然擁有了自由和愛情,而在中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和傳統(tǒng)的文化習俗都沒有什么大的變化的情況下,他們的愛情和幸福能長久嗎?這些問題,經(jīng)常在魯迅的腦子里轉(zhuǎn)悠,揮之不去。在《傷逝》中,魯迅把涓生和子君的結(jié)局描寫得那么絕望,我們就可以想象,他的疑慮有多深,思緒有多悲觀了。
然而,魯迅這位新文化運動的干將,畢竟不是涓生。魯迅在和許廣平相愛時,就早已意識到,朱安這樣一個深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的人,是不會輕易離婚的。因為朱安曾說過,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同時,魯迅也絕不會讓朱安變成第二個“子君”。所以,魯迅在和許廣平同居后,并沒有強迫她離婚,而是還讓她和母親住在一起,并定期給他們寄去生活費。這樣安排,母親首先不會太反對,因為在當時,有點地位的人,娶個“小妾”,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其次,對朱安可能也更好一些,否則,朱安的結(jié)局,可能和子君一樣,不僅要自己艱難度日,還得在旁人的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對前妻的這種安排,是魯迅在那樣一個時代,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了。朱安生活得雖然不幸福,但畢竟避免了子君那樣毀滅的命運。再次,魯迅在不離婚的情況下,他和許廣平的關系,在封建衛(wèi)道士的眼中,也許就是討了個小老婆,這在當時司空見慣,不足為奇。而魯迅一旦離了婚,去找許廣平這樣一個新式女子,那樣,遭受的輿論壓力可能會更大。
另外,魯迅在處理他和許廣平的同居一事時,也十分謹慎和低調(diào)。1926年8月26日(農(nóng)歷7月19日),魯迅與許廣平一同乘車南下〔4〕。這次結(jié)伴南下,魯迅找了一些借口:他是應廈門大學之聘去教書,而許廣平是畢業(yè)回家。而且,他們已經(jīng)同居幾個月之后,魯迅在向朋友介紹許廣平時,依然只說是自己的助手。直到三年后的1929年,許廣平已經(jīng)懷孕五個月,才把她與魯迅的關系告訴姑母,并希望姑母轉(zhuǎn)告自己的父母。所以,魯迅作為封建階級的叛逆者和革命的斗士,在對待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問題上,也是十分冷靜,十分講究策略,而不像涓生和子君那樣赤膊上陣。
綜上所述,魯迅之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對個性解放和新式愛情前景的深刻憂慮,之所以對自己和許廣平的關系處理得如此謹慎和低調(diào),就是因為他充分了解傳統(tǒng)文化、道德和輿論的強大和殺傷力,充分預見到現(xiàn)代文化在中國生長和傳播的不易,也充分意識到思想啟蒙運動的艱難和任重道遠。
注釋:
(1)賈振勇.娜拉出走:現(xiàn)代性的女性神話——魯迅小說《傷逝》再詮釋[J].魯迅研究月刊,2001,(3).
(2)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3)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4)劉克敵.偉大而尷尬的“私奔”——魯迅與許廣平攜手南下前后[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