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課改下課文略讀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其實,在信息時代,略讀更能迅速、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就應用程度而言,略讀比精讀更為廣泛。遵循葉老的論斷和基于應用程度的現狀,我們對略讀課文教學規(guī)范進行了淺顯的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閱讀教學;略讀;精讀
【Abstract】Theintensivereadingisthefoundationwhichslightlyreadandslightlyreadisintensivereadingofcomplement,allofthemisreadingthemostbasicmethod,haverespectivelydissimilarityoffunction,slightlyreadwithintensivereadingsimilarimportance.Infact,atinformationages,slightlyreadmoreanabilitytobequickandconvenientlyobtainagreatdealofinformation.Applicationdegreebutspeech,slightlyreadthanintensivereadingmoreextensive.Theoldtheoryoffollowtheleafbreakandaccordingtoapplicationdegreeofpresentcondition,wetherightnessslightlyreadtextteaching''''snormtocarryonplainofthinkingandinvestigate.
【Keywords】Readingteaching;Slightlyread;Intensivereading
如果把教師的教學行為比作廚師的烹調手藝的話,那么,精讀課文就好比廚師手下一道道精細、精美的食品,色香味俱全。而略讀課文就好比廚師手下不太起眼的粗糧制成品,雖制作粗樸,卻保持了天然本色。葉圣陶曾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薄叭绻蛔⒁庥诰x,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薄熬x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fā)點,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發(fā)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比~老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其實,在信息時代,略讀更能迅速、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就應用程度而言,略讀比精讀更為廣泛。遵循葉老的論斷和基于應用程度的現狀,我們對略讀課文教學規(guī)范進行了淺顯的思考與探索。
那么,如何有效開展略讀課文的教學呢?筆者認為,首先需要教師帶著新的眼光設計教學,進行“精”處理。下面通過自己對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下的一篇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幾點體會。
1.依托提示語,突顯教學重點
受教學時間的影響,我們知道略讀課文的課時多數是一課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能快速抓準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從而使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形成一個小系統(tǒng)的教學整體,形成教學合力,更好地發(fā)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在每一課略讀課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啟下的提示語,例如《七月的天山》一課前是這樣寫的:
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無比,引人入勝。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
這段提示語生動活潑,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延續(xù)了本組課文的主題性,同時還明確提出了閱讀要求。但是,通常提示語中的閱讀要求是帶有隱性的,需要教師去挖掘。上面這段提示語,我們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提煉:
1.1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這是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整體感知,了解作者寫了天山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點,同時在這個感知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天山的美景,抒發(fā)對自然美景的贊嘆。
1.2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這句話則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夠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品味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積累文中豐富的語言。
像這樣依托提示語,我們可以迅速、準確地把握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有利于我們合理地設計教學,有效地開展略讀課文的教學。
2.結合精讀課文,注重內外遷移
略讀課文作為精讀課文的延伸,我們在設計教學時不但要注重外在學法上的遷移、運用、鞏固、總結,同時也注重人文內涵上的遷移延伸,做到瞻前顧后、內外融合。
《七月的天山》之前有兩篇精讀課文,分別是《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兩篇課文都是寫景的佳作,運用了許多的修辭方法,其中比喻、想象、排比,其中排比是這一組課文重點要求學生了解的表達方法。針對這點,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塊面讓學生去充分品讀:
師:讀了課文,我想天山的雪水,蔥郁的原始森林,還有那五彩繽紛的野花肯定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你覺得作者
哪些句子寫得特別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先把它們劃下來,好好讀一讀,再想一想作者是怎么來寫的?
生1: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彩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我覺得這一句寫得真美,作者把藍天、雪峰、云彩融入了一幅優(yōu)美的畫。
生2: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讀著這一句,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比喻真是生動形象,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和千萬朵盛開的白蓮,那景象即壯觀又美麗。
……
整個過程通過讓學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讀,讓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再一次鞏固,積累和提高。
走遍祖國的千山萬水,抒發(fā)對壯麗山河的贊美是本組課文的人文內涵?!豆鹆稚剿分凶髡哂谩爸坌斜滩ㄉ希嗽诋嬛杏巍钡脑娋鋪碣澝拦鹆值纳剿廊绠?,《七月的天山》結尾處,作者巧妙地用反問句,來贊美七月的天山美景勝似春光。在設計教學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體會,還可以仿照作者不同的方法,來贊美家鄉(xiāng)的風景名勝,或者自己曾經領略過的風景。這里既對主題進行了總結和提升,又溝通了課內和課外,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3.立足文本特點,點亮思維火花
葉圣陶曾經說過:“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fā)點,既熟習了例子,又定了出發(fā)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毙麓缶V也明確提出:略讀課文的教學在內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方法上要更加放手。由此可見,略讀課文應該是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舞臺,略讀課文的教學設計應該體現教師是如何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習得的學習方法付諸實踐運用的。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類文章作者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就是移步換景,初步學習這種方法也是本單元習作要求學生達到的。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針對這一特點,設計了兩個有梯度的問題,通過讓學生自讀自悟來拓展思維能力。
師:同學們,課文先后寫了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你覺得這三處景物能不能調換先后的順序來寫?為什么?(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移步換景時的連接語)
師:找出課文中提示你不能調換順序的句子,你有什么發(fā)現嗎?(引導學生了解連接語一般都放在一段話的前面,而且富有變化)
當然一篇好的文本,它的語言和思維訓練點肯定不只一處。在設計時,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當然也不能特立獨行和精讀課文、本組訓練重點風馬牛不相及。在品味、積累作者語言的同時,我們也要適時地設計,去點亮學生思維的火花,以更開放的形式讓學生獨立自由地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講得十分深刻——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我想,我們略讀教學的課堂更應該是學生積極思考的天地。
以上三點是自己通過教學實踐后粗淺的所得。還是葉老的話“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蔽覀儜摪选奥宰x”提升到一個應有的高度,略讀課文的教學設計,我們應該進行“精”處理,不能一略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