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古詩創(chuàng)新教學論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12(A)—0059—01
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一直沿用的教法是字字落實,句句死扣,機械地按照教學參考講解,甚至有教師要求學生死背注釋。如此,學生學起來苦不堪言,認為文言文深不可測,枯燥乏味。這種照本宣科或強差人意,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容器的做法,不利于對學生興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提高中學的古詩文教學質量,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有如下點滴體會。
一、朗讀背誦
這是語文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基本方法,古人用此法培養(yǎng)了許多文學大師和國學大師。在古代詩文教學中,朗讀背誦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中學階段有不少作品聲情并茂、文質兼美,教師以講代讀,學生重在朗讀,直接感受作品,把學生引入課文意境熏陶他們,激發(fā)他們。而且朗讀到一定程度,背誦就水到渠成,鑒賞也就易如反掌。
教師在古代詩文的教學中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反復朗讀,使學生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還可以適當組織古詩文誦讀比賽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情動人
白居易《與元九書》中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钡蛭氖闱閼鎿醋匀?,絕非矯揉造作。因為“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保ā肚f子·漁父》)因此,一個真正的教師應與作者合二為一,向學生敞開心扉,樂于傾吐由衷真情,若“為賦新詞強說愁”,只能敗壞文章的韻味和學生的胃口,毫無價值可言。
劉勰說過:“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而入情。”因此,用教師之情去打動學生之情,再去體驗文章之情,確能激發(fā)學生情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授《詩經·關雎》,教師完全可以以親身經歷,敞開心扉與同學們交流,讓同學們真正體會人類至真至善、長久不衰的情感。
三、涵詠品味
所謂涵詠品味,就是通過誦讀作品,進入文章所表現(xiàn)的境界,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認真地玩味、體會文章所表現(xiàn)的方方面面,從而達到加深理解和獲得審美愉悅的目的。涵詠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品味語言。教材中的古詩文都是精品,值得學生仔細咀嚼、品嘗。如崔顥《黃鶴樓》中,“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兩個“空”字先寫黃鶴樓后寫白云,使得黃鶴樓與白云相互照應,突出了“空”的意境。鶴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思接千載。這怎不能讓人生發(fā)歲月悠悠、世事茫茫的無限感慨呢?
2.形象欣賞。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只有抓住形象去分析才能讓學生準確地領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作者運用景物描寫創(chuàng)造了一個十分典型的環(huán)境,通過環(huán)境的描寫,讓人清晰地看到一個獨自牽著長途跋涉而又羸弱不堪的瘦馬,步履艱難行走在西風勁吹的古道上的旅人形象。
3.深刻體會思想感情。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說過:“被感染支配的人最能使人們相信他們的感情是真實的,因為人們都是具有同樣的天然傾向,唯有最真的生氣或憂愁的人,才能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憂郁。”在古詩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至關重要。如李清照《一剪梅》描寫了荷花凋謝、大雁南飛的深秋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獨居閨中時對季節(jié)變化的敏銳感受,由此可體會到作者抒發(fā)了對夫妻別離、青春逝去的焦慮不安和思念親人的情感。
4.激活想象,再現(xiàn)情境。葉圣陶先生說:“文字是一道橋梁,一邊站著讀者,一邊站著作者,通過這段橋梁,讀者能和作者見面?!彼鶑娬{的是學古詩文中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深深受到感染。
四、遷移運用
學習古詩文的最終目的在于學會遷移,靈活運用。教師的職責是帶學生入門,讓學生自己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所以,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把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和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運用到其他詩文的閱讀和賞析中去,運用到作文的寫作中去,如學習了《孔雀東南飛》就可以聯(lián)想到《木蘭辭》《詩經·關雎》等。又如學生寫作文想到人要心靈澄明,就要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的知識時,可想到朱熹《觀山有感》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