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本土文化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我國高師音樂教育一方面存在著“他者中心”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與本民族傳統(tǒng)、教育與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聯(lián)系。當代音樂教育必須確立以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為基礎,放眼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的教育體系。
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世界各國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了一場歷史上影響最廣泛、最深刻的世界性教育改革運動。其動機是為了構建能夠適應21世紀全球競爭力和本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動態(tài)的教育體系。綜觀當今我國音樂教育改革的成果及動向,多元主義音樂觀與本土文化意識的覺醒已經(jīng)成為改革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已逐漸認識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本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因此,如何接受世界音樂的存在事實,如何使教育立足本土文化根本,適應新世紀國家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需要,這是中國高師音樂教育面臨著的挑戰(zhàn)。①
一、我國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建立在技術基礎上的音樂教育
西方傳統(tǒng)哲學是以近代自然科學和理性主義哲學為基礎發(fā)展而成的,其弊端是排斥人文關懷,格外重視技巧。正如劉承華認為的“西方音樂的發(fā)展就首先是在技巧的革新中完成的,從古典到浪漫,再到現(xiàn)代主義種種流派,也是愈到后來愈重技巧變化?!雹诙@種音樂教育體系對我國的音樂教育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究其原因,除了歷史演進的客觀性,另一個關鍵的因素是高師音樂教育界文化自覺意識還不夠強,在藝術觀念上普遍存在著的“他者中心”價值觀。持這樣藝術觀的人們,沒有認識到音樂作為一種特定文化的產(chǎn)物與作為一種技巧標準化的科學產(chǎn)品不是一回事。固然,在音樂活動中技術觀念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將其當成唯一的評價標準,則有可能導致對音樂本質以及對音樂教育價值的扭曲。音樂的本質是特定生命形態(tài)與生命方式的產(chǎn)物,技術作為音樂學習不可回避的重要內容,并非相互溝通、傳承文化的工具和藝術評價的唯一標準。然而,當代高師音樂教育并沒有對此作深刻反思,大多數(shù)院校音樂系科依然簡單地把對技術的學習作為教育水平的重要評判標準。對此,我們只要從高師鋼琴課、聲樂課的教學現(xiàn)狀便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2.缺乏以中華為母語的、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觀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在《世界各文化的音樂策略》中指出:“世界各文化的音樂,不論從個體或是從整體來看,都應該在廣義的音樂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任何音樂教育體系都應該接受由多元音樂文化形成的世界存在的事實,以及對其學習和理解的價值?!钡覈囊魳方逃^念仍然存在著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方面高師音樂教育仍然保留一些西歐藝術音樂的傳統(tǒng),對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在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課程體系。另一方面,建國以來雖然有過多次關于民族音樂的討論③,但由于缺乏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認識音樂教育觀念,長期以來我國一些音樂教育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與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聯(lián)系,一味地重視對技術的學習,導致多元主義音樂教育在我國高師音樂教育領域發(fā)展緩慢。
二、高師音樂教育改革對策
1.高師音樂教育應以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為基礎
如上文所述,當代學校音樂教育內容不僅要面向世界,更要確立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本土回歸意識。只有引進文化視角,才能真正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傳統(tǒng)作為音樂教育資源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信息時代資源觀念的轉變,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對本民族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叭蚨嘣幕窬值男纬桑枰髅褡搴偷貐^(qū)不同水平上的多樣性,多樣性是在全球水平上整合的一個持久的先決條件?!雹茉谶@樣的歷史背景下,如何突出西方強勢音樂文化的包圍圈,構建以中華母語文化為主體的音樂教育體系,是擺在高師音樂教學改革面前的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首先建議高師音樂系科設立民族音樂專業(yè)。根據(jù)區(qū)域文化不同情況和特點開設地方民歌、地方戲曲、地方樂器等課程,保證區(qū)域音樂文化的教育和傳承,使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地方音樂,達到傳承地方音樂文化的目標。其次,高師要設立民族民間音樂研究機構,收集、整理和研究本區(qū)域的地方音樂、曲藝,并按照高師音樂教育的要求系統(tǒng)地編寫教材,將其作為地域性的音樂教學內容在教學中不斷完善。通過這個研究平臺,不僅對于挖掘民族音樂的人文價值極為有利,而且能夠促進農(nóng)村音樂教學鄉(xiāng)土教材的開發(fā)。而對于一方音樂文化的傳承其現(xiàn)實意義和教育價值更是毋庸置疑。再次,要注意培養(yǎng)一支能夠熟悉、了解和熱愛民族音樂的師資隊伍——民族音樂的“活性文本”,他們應該具有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觀念、良好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yǎng),能夠嫻熟地運用和豐富充實教材的能力。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使高校有一批了解和教授本土音樂的師資力量,同時也使得所培養(yǎng)的學生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活性文本”。另外,教師也要注意溝通課堂內外的聯(lián)系,開辟各種渠道,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音樂教育資源,通過課外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到民間采風,向民間學習。利用鄉(xiāng)村禮儀、廟會、時令節(jié)日、迎神賽會組織學生參加民間藝術活動,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民間音樂的體驗和文化認同感。如此,通過高師音樂教育這座鏈接專業(yè)音樂教育與普通音樂教育的橋梁,我們不僅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民間音樂聽眾群,而且能給我們的中小學儲備足量的民族音樂師資。
2.確立多元文化教育觀念,培養(yǎng)多重音樂能力
多元主義文化觀已經(jīng)成為世界現(xiàn)代普通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由于歷史和文化觀念的原因,音樂教育領域在這方面依然有些步履緩慢。(轉第59頁)(接第60頁)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教育還只停留在一個狹隘和落后的階段中,我們的音樂教育既沒有捕捉到中華文化的靈魂,也沒有滲入全球文化的信息。我們只是因循著國內一些音樂學院的教育模式,一味地讓學生學習歐洲的藝術音樂?!雹輰Υ耍魳啡祟悓W家蘇潘指出:音樂教育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克服和糾正“歐洲中心論”的思想觀點,強調音樂教育學應當是活動于全宇宙的思維與特殊文化的思維之間的這樣一種充滿了張力的學科范疇。他認為,通過一種立體的、多角度的音樂學習,使學生獲得一種較為全面的、深層的對音樂文化的理解。筆者認為,作為21世紀的一名音樂工作者,必須具備長遠的眼光和文化意識,否則難以適應這個信息多變的時代,也不符合國家崛起的全球環(huán)境。為此,我們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建立世界多元音樂文化課程體系。如“世界音樂”“后現(xiàn)代課程觀”“全球化與后現(xiàn)代教育學”等課程。這些課程滲透了工業(yè)化以來對教育受工具理性支配的錯誤理念的批判精神,同時給學生展示了歐洲藝術音樂以外的其他民族藝術,比如非洲音樂、亞洲音樂、南亞音樂等,既開闊了學生的藝術視野,也加強了學生對世界音樂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建立國家間的文化理解和民族間的溝通意識。②建立起面向國際性的音樂曲庫。反映某個民族文化的音響資料必須搜集到處于原生態(tài)的音響或畫面,這能最真實地顯現(xiàn)一個民族文化的真實風格和個性。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工程的內容應該包括不同音樂流派的典型曲目,從本土的、民間的到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階層的音樂。③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多重音樂能力。在音樂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教授學生接觸多種音樂風格。要擺脫過去那種一味地對某一作品、某一作曲家進行的純技術性的分析和訓練的教學方法,盡一切努力把作品的闡釋引入到文化的語境當中去。如將作曲家的思想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民俗、政治、經(jīng)濟等因素聯(lián)系起來認識和理解。比如印度尼西亞加美蘭音樂,我們除了要了解印尼的歷史和民族特性以外,還要找到它的音樂文化和其他文化的關系。又如加美蘭音樂中使用的銅鑼、中國弦樂、笛子與中國音樂文化、音樂文化傳播的關系等。教學要達到這樣的水平的確不易,但至少我們的教師要努力去嘗試,如果我們承認音樂是各種文化的載體,如果我們把音樂當作一種人類現(xiàn)象去理解,我們就必須在傳統(tǒng)認識與挑戰(zhàn)之間做出選擇,使我們在不同音樂文化的思維中,在各民族具體的文化特征及其獨具的屬性之中獲得對文化的一種理解。只要我們做到這樣的層面,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注釋:
①郭聲健.當代音樂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若干特征.人民音樂,2003年第1期.
②劉承華.中國音樂的人文闡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第10期.
③謝嘉幸.任重道遠的跨世紀的音樂教育工程.人民音樂,1996年第5期.
④李世鵬.困境中的商洛戲劇——對商洛戲劇文化生存現(xiàn)狀的思考.商洛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3期.
⑤李世鵬.普遍的、特殊的、多元的音樂教育——由貝內特·雷默“茅盾同體觀”引發(fā)的思考.商洛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