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孩子的教育問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范文第1篇

在現(xiàn)代婚姻觀發(fā)生巨變的環(huán)境下,家庭離婚率的飆升使單親家庭的數(shù)目日漸增多,單親子女增多,這就給未來的教育敲響了警鐘――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必須重視起來!如何通過教育,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使他們健康成長,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那么,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首先要通過家訪對單親家庭孩子家庭了解,對其心理特征進行認真研究分析。通過教學實踐,研究分析,單親家庭學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內向自卑。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各方面發(fā)育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家庭結構的巨變,導致家庭經濟的改變,再加上父愛或母愛的缺失導致孩子自卑而缺乏自信。

2.抑郁冷漠。單親對孩子的創(chuàng)傷會伴隨孩子很長時間,在這期間孩子心靈也會受到極大傷害,經常表現(xiàn)出悶悶不樂、情緒低沉,往往見到別的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心里就非常難受。在學校,他們不敢談論自己的父母,封閉自己,不愿和同學、老師交流,長時間就會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產生冷漠、反感、敵對的心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3.充滿憎恨。很父母離異后,就會再婚,對孩子的關心會越來越少,有的甚至直接將孩子置之不顧,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沒有人愛、沒人關心,也不會去關心別人,久而久之就對父母、甚至對同學老師充滿憎恨。

4.放任、暴躁易怒。有些單親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缺少關愛,有的單親父母在物質上會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這樣長期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天,自由、散漫、放任、不受管教,自然到學校對老師的教育也是置之不理,自己約束能力差,此外,由于自己郁悶的心情無處渲泄,于是表現(xiàn)為性情暴躁,遇事易沖動、好斗,所以會出現(xiàn)打架、斗毆等行欏

5.嫉妒仇視。因為家庭結構的不完整,他們嫉妒同學談自己的父母,談自己溫暖的家。嫉妒會使他們產生一種十分強烈的仇視心態(tài)。他們排斥周圍的人,甚至仇視周圍的人,因為在家庭中缺少愛,所以孩子心中就缺少愛,再加上與周圍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評或好言相勸,看成是惡意的舉動,他們輕則置之不理,重則伺機報復機,經常做一些惡作劇去報復,有的甚至以對他人的戲弄或毆打為樂。

心理學家分析,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感到孤獨、憂慮、失望,往往情緒低落,心情浮躁,性格孤僻,情緒不穩(wěn)。這種心態(tài)如果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出現(xiàn)問題,嚴重影響孩子的情感、心理和品德的發(fā)展。

那么,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根據(jù)具體的家庭情況幫助孩子形成積極情緒和健康的人格,筆者認為以下方法可以一試:

1.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從孩子入學起,就著手建立單親家庭的學生檔案,去家訪,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進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蹤,并詳細的記錄。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有心理咨詢室,可以帶著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經常進行學習輔導,在生活上給予關照,在行為上進行矯正,定期與家長聯(lián)系,及時掌握單親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會上的情況。家庭的教育方法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所有代課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須先當好孩子、家長的“知音”,單親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細心地觀察、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這些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注意掌握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融洽點、疏忽點,架起老師、學生與家長三方面之間溝通的橋梁,達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賴的目的。

在我教的學生中,有個叫娟娟(化名)的單親家庭女孩,她個性孤僻,脾氣壞,經常與同學為一些小事鬧得不可開交,隔三差五與同學吵架。后經家訪、談心,她對同學的態(tài)度大有好轉,處事也好很多,并被推選為小組長。而在家里與父親新交的女朋友關系不好,她認為那個女人會奪走父親對自己全部的愛,導致女方提出讓她父親在孩子與愛人之間做出選擇的條件,這使其父親非常痛苦,甚至到了分手的地步,我了解了這情況,找孩子談話,教育孩子從對父親的愛,家庭生活各種負擔方面去著想,告訴她,她不能陪伴父親一輩子,當父親年老時,他會很孤獨。終使孩子接納了父親的女朋友。

2.讓單親家庭孩子融入班集體,消除抑郁的心情。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因而,作為代課老師,其一,要在課堂上多提問、多關注他們,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班級的各種活動,多關心他們的生活,讓他們覺得同學、老師都很關心他們,盡可能淡化他們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差別,避免讓他們感到難堪和不安。其二,教師自身觀念要改變,心態(tài)要豁達,尊重單親家庭孩子的人格、生活方式,不能歧視、嘲笑單親孩子。其三,要多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引導他們多為班集體做好事,幫助他們在班集體中樹立良好形象,使同學們樂意親近他們。其四,要適時和家長溝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從而采取有效教育措施。

孩子的教育問題范文第2篇

一、“家長投入”在兒童早期發(fā)展階段的內涵“家長投入”指家長投入兒童的教育。雖然心理學理論和傳統(tǒng)智慧一直將家庭視為影響兒童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但對家長投入的實證研究則是近30多年才出現(xiàn)的。在早期研究中,家長投入僅被視為“家長對學校教育所做的貢獻”,如參加家長會、在教室做志愿者等。之后,家長在家中對兒童教育領域所做的貢獻也被納入考量范圍,如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監(jiān)督子女作業(yè)等。隨著研究的深入,各類有效的家長投入方式不斷被發(fā)現(xiàn),已有的家長投入指標不斷被擴展。1995年,愛普斯頓(Epstein)提出了廣為學界接受的家長投入內涵,即在家庭、學校、社區(qū)聯(lián)盟下的六類活動,包括發(fā)生在學校的投入行為———志愿者和參與學校決策;發(fā)生在家中的投入行為———養(yǎng)育、支持兒童學習;發(fā)生在合作維度的投入行為———與學校的交流、參與社區(qū)活動。從此,對家長投入的理解從單維度、單向性轉向了多維度、雙向性。[2] 由于愛普斯頓的分類是依據(jù)對中小學樣本的研究,樊圖佐(Fantuzzo)及其同事對低收入家庭幼兒樣本進行了研究,其結果表明愛普斯頓歸納出的六類投入行為同樣適用于描述家長對兒童早期教育所做的貢獻。[3]家長投入在早期兒童發(fā)展階段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在家庭、學校、社區(qū)合作的情境下,家長對早期兒童教育所做的一切貢獻。這些貢獻包括了愛普斯頓歸納出的六類活動,但又不局限于此。考慮到早期教育不同于中小學教育,要有效地反映幼兒發(fā)展階段保教融合、教育生活化的特點,對幼兒期家長投入就應持更加開放的研究態(tài)度,將發(fā)生在所有情境下的“家長投入”都納入考察范圍,才能體現(xiàn)出家長對幼兒教育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二、低收入家長投入對其子女發(fā)展的積極意義

(一)家長投入能夠緩沖貧困對兒童的消極影響早期生活貧困會給兒童的認知、語言、行為發(fā)展帶來消極影響,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高水平投入則可以有效緩沖貧困對于兒童發(fā)展的這一消極影響。[4]來自芝加哥兒童家長中心項目的追蹤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該項目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促進家長投入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瑞諾德(Reynolds)等研究者從1983年起持續(xù)跟蹤調查參與該項目的1539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發(fā)現(xiàn)這個具有高度家長投入的兒童家長中心項目對兒童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效果,而且這種積極成效一直持續(xù)到成年期。這些積極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適應、高中畢業(yè)率、犯罪率、就業(yè)率、大學入學率等諸多方面。此外,在控制了其他預測變量(包括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學校的貢獻、學校質量等)后,對芝加哥兒童家長中心項目的縱向研究還專門考察了“家長投入”因素的獨立貢獻。該研究通過教師評級來測量學校情境下的家長投入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每一年家長投入水平的變化給兒童發(fā)展結果所帶來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每發(fā)生一年的家長投入變化會使兒童的高中畢業(yè)率增加16%,而且高、低兩種家長投入水平的不同累積至第4年的時間水平時,會使兒童的高中畢業(yè)率產生48%的差異。家長對子女受教育水平的期望與子女高中畢業(yè)率也存在顯著相關,家長投入水平每發(fā)生一年的變化(從預期子女高中畢業(yè)提升到大學畢業(yè)),將使子女的高中畢業(yè)率增加9%,而這種對子女受教育程度期望的不同累積至第4年的時間水平時,會使兒童的高中畢業(yè)率產生36%的差異。這一結果說明了家長投入的長期效益。[5]由于參與該項目的兒童均來自低收入家庭(主要來自美國非裔家庭),因此可以斷定高水平的家長投入在減緩貧困對于兒童的消極影響方面具有相當顯著的作用。

(二)家長投入可以促進兒童的學業(yè)成功“家長投入”是一項可以促進兒童學業(yè)成就的策略,[6]家長投入對兒童小學和中學階段的學業(yè)表現(xiàn)有著重要的影響。發(fā)生在學校中的家長投入行為與兒童更高的閱讀和數(shù)學成績相關,發(fā)生在家中的家長投入行為與兒童更高的閱讀、數(shù)學、寫作成績相關,家長對于兒童學習的信念和期望與兒童對自己能力的信念強相關。[7]與此同時,研究者還將研究范疇拓展到了早期教育階段,如樊圖佐考察了包含“家長投入”因素在內的早期干預項目,發(fā)現(xiàn)“家長投入促成了兒童更高的學業(yè)能力和適應行為”。[8]此外,幼兒期家長投入對小學、中學時期的“家長投入”狀況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家長越是愿意投入學前教育項目,就越有可能投入子女長大后的學校教育。[9]因此,考慮到幼兒期家長投入對中小學家長投入的重要影響,關注幼兒期家長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三)家長投入有助于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態(tài)環(huán)境家長投入對貧困家庭有著重要意義,它不僅可以促進兒童在學業(yè)上的成功,還有助于家長效能感的提升,促進整個家庭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改善。家長通過與教師、學校、社區(qū)建立合作關系,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和支持,并通過這種合作得到情感上的援助。在投入子女教育的過程中,家長產生了參與感、成功感以及希望與信心,這些對于家長個人的發(fā)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有研究證明,家長投入提前開端項目與隨后增加的家長就業(yè)率相關聯(lián),家長投入不僅成功地幫助他們提高了與子女互動和教育子女的技能,還提升了其自身的自我知覺;[10]家長在更多地投入到子女教育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立。[11]可以說,促進家長投入兒童教育,有助于賦權給低收入家長,提升其效能感和自立感,進而改善兒童發(fā)展的家庭環(huán)境。

三、低收入家長投入遇到的挑戰(zhàn)促進家長投入是干預經濟處境不利兒童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早期項目取得長期效果的必備因素之一。但讓低收入家長真正有效地投入到子女教育中來,會面臨諸多挑戰(zhàn)和阻礙。有些阻礙是可以由教師協(xié)同家長一起來克服的,有些則超越了教育機構、教育部門的權限和能力,需要政府和整個社會的支持與保障才能予以解決。

(一)低收入家長投入方式、特點與教師預期不一致教師對于家長投入信念與行為的知覺對兒童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教師知覺到家長對子女教育的積極態(tài)度和信念時,兒童會表現(xiàn)出更少的行為問題、更高的語言和數(shù)學能力。[12]雖然產生這一結論的內在機制還不清楚,但很多研究者做出的假設是,當教師感受到家長對教育的高投入和期待時,會對兒童產生更多的積極教育行為。然而,多數(shù)教師對于低收入家長的投入是缺乏信心的。依照傳統(tǒng)的家長投入指標(指導孩子課業(yè)、與教師溝通、參與學校事務等),低收入家長的投入可能是不足的,如這類家長經常由于沒有時間而無法出席家長會、參與學校志愿者活動等,教師因此普遍認為這些家長不關心子女教育。根據(jù)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的調查,這種學校和家庭之間預期的不一致,最早在幼兒園階段就會出現(xiàn)。隨著有關“家長投入”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越發(fā)意識到“家長投入”是一個植根于經濟文化情境中的概念。不同文化、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家庭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支持兒童教育,家長投入子女教育的方式存在很大差異,[13]而且相同的家長投入方式對不同的兒童群體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果。[14]因此,就低收入家長而言,教師一方面需要識別他們在家中或其他情境中直接或間接支持兒童教育的行為,不誤讀、不忽略低收入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期待和付出;另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家長理解和掌握如何投入兒童的教育才是富有成效的。這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挑戰(zhàn),也是促進低收入家長投入兒童教育的關鍵。

(二)低收入家長投入教育的動機與信念有待提高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收入、婚姻狀況、家庭地位等相關指標對于預測家長是否投入兒童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這些變量不能解釋家長是否決定投入兒童的教育。胡威—迪普綏(Hoover-Dempsey)等人提出的家長投入過程模型,被認為是解釋家長投入的“最佳猜想”,該模型由家長角色建構和家長教育效能感兩方面因素組成。家長角色建構,指家長對于自己應當在兒童教育中承擔什么責任以及采取何種行為等方面所持的信念。[15]家長在子女教育中構建的自我角色與其投入活動直接相關:家長越堅信自己應當投入到兒童教育中,特別是堅信自己應該和學校合作,共同為孩子的發(fā)展負責,就越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投入行為。不少研究發(fā)現(xiàn),低收入階層家長的投入角色則相對被動。這一類家長更傾向于將教師視為專家,認為教師比自己擁有更多的兒童教育知識、能做出更好的判斷;多數(shù)低收入家長由于自己接受教育的年限較短,對教育系統(tǒng)了解不夠,認為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學校的責任。[16]他們通常不覺得自己有權或有責介入子女的學校教育,雖然這并不意味著這類家長不關心兒童的教育。家長是否決定投入子女教育,還部分地取決于他們對自己有多大能力影響孩子學業(yè)成績的主觀感知和評價,即在幫助兒童學業(yè)成功方面的效能感。[17]教育效能感高的家長會積極地投入到兒童教育中,在遇到困難時也會堅持;效能感相對較弱的家長對自己幫助子女獲得成功的期待較低,遇到困難時更難以堅持。一項研究調查了家長對教育效能感的自我評價,認為“我對于子女學業(yè)成功沒有什么幫助”的低收入家長為44.7%,中產階級家長為11.7%,高收入家長僅占4.4%,這種差異只有15.1%可以由收入來解釋。[18]如同成功家長的成功會擴展到生活的其他領域一樣,低收入家長的生活挫敗感也有可能對其投入兒童教育產生消極影響。家長角色和家長投入效能感不僅是由家長自我建構而來,同時也是社會建構的結果。這也就是說,教育工作者可以積極介入并努力改善家長投入的動機,幫助家長提高對于兒童發(fā)展的科學認知,鼓勵并提升家長的投入信念,為家長成功體驗創(chuàng)造機會。

(三)低收入家長投入子女教育的機會和資源缺乏家長投入行為會受到其對兒童、教師或學校需要狀況的感知的影響。[19]一般而言,當家長感到自己的投入是被兒童、學校需要時,他們的投入行為會增加;反之,當家長感到自己的投入行為受到忽略或排斥時,他們的投入行為會相應減少。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是否邀請家長投入與教師對于家長效能感的感知相關。多數(shù)教師對低收入家長的投入效能缺乏信心,他們會傾向于將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受教育水平高的家長作為課程資源,低收入家長則被自然地排除在外。按照布迪厄的文化資本論,學校標準不是價值中立的,而是負載了精英階層的社會、文化體驗的。具體到“家長投入”方面,就是學校對于家長投入的要求通常與低收入家庭的價值觀和經驗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而導致低收入家長的投入機會較少。家長對投入資源的知覺,主要指家長對投入所需的知識、技能、時間和精力的感知。當家長感知到自己具有教育投入所需要的某些資源時,就會選擇投入;知覺到缺乏所需資源時,就可能產生無助、自責、憤怒的情緒,甚至回避或拒絕投入。一般情況下,低收入家長往往缺乏資源,工作時間長且缺乏彈性,從學校以外獲取各類養(yǎng)育支持和資源也相對較少。因此,不少低收入家長在子女教育中會有無能為力之感。這種投入資源上的缺乏已經不是完全可以由學校解決的問題,而需要政府投入或開辦專門的項目,包括強調綜合的家庭服務和加強家庭與社區(qū)合作的早期項目,以及獨立的家庭支持干預項目等。以美國為例,“支持家長投入服務”已經擴展至了州辦學前項目、根據(jù)《中小學教育法》一號條款為低收入學區(qū)設置的投入項目。專門性的家庭支持項目也在不斷增加,如均等開端(Even Start)、更早提前開端(Early Head Start)、家庭資源中心(Family Resources Centers)、家長作為教師(Parents as Teachers)、家訪和家長教育項目等。政府通過這些項目鼓勵和支持低收入家長提高其對子女教育的投入。

四、支持低收入家庭投入兒童教育的有效策略如前文所述,低收入家長投入對于兒童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那么低收入家長投入是否可行,如何促進其投入行為的發(fā)生,美國最大的早期兒童項目———提前開端(Head Start)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的有益經驗。提前開端項目主要服務于收入低于聯(lián)邦貧困線的家庭。40多年來,該項目實現(xiàn)了與低收入家庭真正、有效的合作,成功地促成了低收入家長的高水平投入。

(一)超越“不足模式”,將低收入家長作為支持兒童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對于“處境不利群體”的研究取向可劃分為“不足模式”(Deficit Model)和“力量模式”(Strength-Based Model)兩種基本類型?!安蛔隳J健庇址Q為“病理學模式”,指用主流的框架和尺度,衡量、診斷處境不利群體的不足與缺失。在這種視野下得出的結論、制定出的政策常帶有家長作風。在“不足模式”視野下,低收入家長因缺乏能力而難以投入兒童教育。與“不足模式”不同,“力量模式”放下了對低收入家長“缺失”的先見和“診斷”的權力,嘗試發(fā)現(xiàn)處境不利群體的力量、長處、需要,并通過提供外部支持來促進其自立,最終實現(xiàn)賦權給處境不利群體。在“力量模式”視野下,低收入家長有抱負也有能力投入到兒童教育中,研究者應探尋其可能的投入方式和策略,進而為家長提供支持。提前開端項目正是基于“力量模式”創(chuàng)建的。該項目發(fā)軔于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向貧困宣戰(zhàn)運動”,這場賦權給窮人的運動的最大特色就是讓窮人在各類項目的規(guī)劃、實施中掌握話語權、決策權,而非被動地接受政府或主流群體設計好的項目。作為這場貧困之戰(zhàn)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前開端項目在創(chuàng)辦初始就確立了“家長最大可行度地參與到項目中”的硬性要求。這些收入低于聯(lián)邦貧困線的家長們一直被提前開端項目視為最重要的資源和寶貴的財富,參與提前開端項目的運作、規(guī)劃、管理與評估。以2004年度為例,全國提前開端項目機構中27%的員工是或曾經是提前開端項目的家長,并有超過89萬的家長在該項目中做志愿者。每個提前開端機構的政策幾乎都是在不同層級的家長委員會的參與下制定的,甚至新員工的招募都需要通過家長委員會的面試和考核。有研究發(fā)現(xiàn),常規(guī)的教育機構一般都會認為低收入家庭沒有什么可以貢獻給兒童教育的,因此很少將其看作是一種資源。[20]提前開端項目的實踐則表明,無論家庭收入和家長受教育水平如何,所有的家長都有支持子女學習的能力。一位提前開端機構的負責人在接受筆者訪談時提到,很多提前開端項目的家長在剛參加項目時,視自己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是無能為力的。但提前開端項目始終堅持著“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這一理念,并利用各種方式喚醒家長的這種意識,支持家長參與到教育中來。當項目實施一兩年時,多數(shù)家長開始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當和學校合作支持孩子的教育,并主動地與學校溝通,為兒童和家庭積極尋求相關服務,對項目提出自己的建議等。我國學者張燕教授主持的服務農民工子女的四環(huán)游戲小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結論:“隨著活動的開展,家長對游戲小組的認同和參與程度加大,我們把媽媽老師作為一個非正規(guī)教育中的一個制度。事實表明,家長作為第一任教師,是具有教育經驗和能力的?!盵21]用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低收入家長,將其作為支持兒童教育的寶貴資源,是支持低收入家庭投入的起點。

孩子的教育問題范文第3篇

在第一種環(huán)境下生活的孩子存在的問題,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解決。方法是:父母要反省自己,要改變以前對孩子放任不管的做法,多關心一些孩子,多給孩子一些溫暖,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對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進步要給以肯定和表揚,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幫助孩子化解,多鼓勵孩子,加強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這里要強調的是,父母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效果才能顯現(xiàn)出來。在第二種環(huán)境下生活的孩子存在的問題,比第一種要麻煩一些。

首先,單親父母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看問題、想問題、說話和做事盡量保證不偏激,用正常的心態(tài)學習、工作和享受生活,盡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愛的環(huán)境,讓孩子扭曲的心靈得到舒展。同時要積極主動配合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加強對孩子的心理疏導,改變孩子的性格。在第三種環(huán)境下生活的孩子存在的問題,是最難解決的一種。因為這些孩子的優(yōu)越感太強,他們對任何事情都不肖一顧,加上溺愛的人太多,教育的意見難以統(tǒng)一。所以,要取得對這些孩子的教育效果,首先要統(tǒng)一所有溺愛孩子大人的思想,然后采用特除的教育方法。這種特除的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孩子優(yōu)越感強的基礎上的,利用極大的反差刺激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就像夢醒一樣回歸自我,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前幾年在中央二臺看到過一個節(jié)目,說的是四川的一對夫婦,改革開放后,響應黨的號召,下海經商,經過多年的努力拼搏,事業(yè)有成,擁有多家企業(yè),資產過億,提前走上了富裕的道路,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這對先富起來的夫婦,家有三個子女,從小由保姆照顧,保姆包做了這三個孩子該做的一切事情。這三個孩子成了家里游手好閑的三個小皇帝。由于他們生長的環(huán)境優(yōu)越,正確的引導教育又沒有及時跟上,所以,逐漸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最終成了連父母都管不了的“問題孩子”。老大喜歡在課堂上睡覺,覺得在課堂上睡覺是一種享受;老二喜歡新環(huán)境,過不了多久就要換一所學校,周邊的學校已經全換過來了;老三喜歡惹事兒,在學校里從來沒有安寧過,學習成績可想而知。對這三個孩子的教育,讓這對父母勞盡心神,頭疼不已。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們做了一個極端的決定:對家里的家產將來的處理寫了一份協(xié)議書,讓三個孩子在上面簽了字。協(xié)議書上的大體內容是:這些億萬家產將來不會留給三個孩子一分錢,全部捐給社會的慈善機構。

然后,把這三個孩子從家里趕了出去,并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想上學,父母可以幫他們出學費和生活費。如果不想上學,那就只能靠自己努力在社會上謀求生存,父母不會再給他們一分錢。不到半年,這三個孩子都紛紛托人告訴他父母要求上學,后來這三個孩子都很有出息,個個大學畢業(yè),生活的都很好,也非常感謝他們的父母。這個案例的特點是:讓孩子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生活體驗。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種突然之間產生如此巨大的落差變化,對人的心理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刺激作用,這種刺激作用會讓人立刻清醒,知道自己該怎么做。有一句俗語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個生活在“地獄”的人,都在想著法子向“天堂”奮斗,希望有朝一日實現(xiàn)夢想,生活在“天堂”。更何況一個一直生活在“天堂”里的人,突然之間跌入“地獄”,他們更急切、更渴望回到“天堂”去,回到原來的生活中,一刻也不想在“地獄”停留。只要讓他們能重新回到“天堂”,回到原來的生活,他們從內心愿意徹底改變自己原來的一切不良習慣。凡是心理正常的人,都會是這種感受、這種反應、這種選擇。這就是案例中三個孩子選擇要上學,最后變得很優(yōu)秀,在心理上的根本原因。再例如:蘭州市某中學有一個孩子,家里的經濟條件不錯,從小全家人溺愛,喜歡吃喝玩樂,不愛學習,成天逃課,謊話連篇,拿著父母給的錢亂揮霍。由于花父母給的錢不心疼、大方,身邊圍了一群不愛學習的伙伴,學習成績一塌糊涂,全年級倒數(shù)幾名。父母實在沒辦法,在筆者的指導下,也采用了這種特除的家庭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具體做法是:停了孩子的上學,停了給孩子的零花錢,讓孩子去了一個磚瓦廠去打工,做的是從磚瓦窯內向外搬磚的體力活。并告訴孩子:你既然不愛上學,那你就別上學了,回來幫家里干活,自己掙錢養(yǎng)活自己,我們不想再白養(yǎng)你了。剛開始這孩子一聽說不讓他上學了,還很高興。結果,干了不到四十天,已經累得的受不了了,掙的錢還不到父母平時給的三分之一。由于這段時間的零花錢和生活費完全要靠自己掙,所以,經濟來源有限。正因為這樣,原來圍在他身邊那些所謂的朋友,紛紛都都離他而去,也不再理他,有的還欺負他。這讓他接受不了,內心也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并深刻的認識到,以前自己的那些優(yōu)越感,都是父母給的,自己和一般的同學沒有啥差別,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再加上,干活太辛苦,又掙不到錢,他不想這樣生活一輩子,下決心要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就哭著要去上學,并向父母保證,只要讓他上學,他一定好好努力,不再逃學。后來父母答應了孩子的要求,想辦法讓孩子重新走進了課堂。

經過這樣一次洗禮性的教育,這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學習特別刻苦,成績也越來越優(yōu)秀,2012年考入了國內一所重點大學。相信這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第四種情況下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是比較普遍的一種。初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時期,父母必須給以足夠的重視。首先教育方法上要改變,小學階段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適用中學階段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剛進入初一,正在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難免會遇到一些心理不適的感覺,或者遇到一些適應障礙,影響到了學習成績。這個時候本來孩子心理上就有些不安,再加上父母不理解,錯誤地認為孩子學習不夠努力,采用小學時期用的簡單教育方法,對孩子進行批評訓斥。這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也是孩子走向反面的關鍵原因之一。正確的教育方法應該是:當孩子在初一的適應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者成績下降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告訴孩子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后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并給以鼓勵。相信孩子會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新的學習生活,朝著既定的目標發(fā)展??傊?,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多種,具體用哪一種教育方法,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可死搬硬套。另外,每一個孩子的生長環(huán)境都不同,接受的教育也有差異。所以,產生問題的根源區(qū)別很大,既有的教育方法只能作為一種借鑒,不斷的探索才是根本。

作者:張?zhí)m周方敏桂單位:蘭州電力技術學院

孩子的教育問題范文第4篇

一、 海寧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的基本情況:

“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公交化運作方式, 打破原來的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二元分割的局面,發(fā)揮客運資源效益最大化,以達到城鄉(xiāng)公交相互銜接、資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協(xié)調發(fā)展過程。據(jù)調查了解,海寧的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建設,目前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尤其是“公車公營”的運行模式,更是全國的首創(chuàng)。一年來,海寧市已經投入改造資金3000多萬元,新添置空調中型客車130輛,開通公交線路30條,其中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線路20條,輻射全市147個行政村,城鄉(xiāng)公交通村率達到91.3%,預計2005年底,全市所有道路全部達到通車標準,力爭實現(xiàn)村村通公交,路路有公交。從調查問卷中,我們發(fā)現(xiàn)城鄉(xiāng)居民對實施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政策表示非常贊成,認為公交城鄉(xiāng)一體化給出行帶來方便,乘公交車進城明顯人數(shù)增多,能促進經濟發(fā)展,而且經濟實惠,是一項利國利民,使居民、經營者、社會多贏的好措施,為海寧經濟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詳見問卷調查匯總表)

二、實施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的主要效果:

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是對原有農村客運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的重大舉措, 海寧市“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的實施,為城鄉(xiāng)客運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主要表現(xiàn)在:

(一)理順了管理體制,實現(xiàn)城鄉(xiāng)資源共享。

由于歷史原因,城市公交由城建部門管理,客運班線由交通部門管理,一直是“兩張皮”。經過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建設,公交統(tǒng)一由交通行業(yè)管理,城市道路及站點向農村公交開放,大大方便了農民進城

(二)優(yōu)化了運營結構,實現(xiàn)“公車公營”。

海寧在城鄉(xiāng)公交的經營方式上完全吸取城市公交車優(yōu)點,實施“公車公營”。即全部收回原來的個人產權,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交由公司運營。并實行車輛循環(huán),旅客上車買票,途中設置站點,到站停靠的運營方式,徹底解決了農村客運市場出現(xiàn)的“三客”問題(拉客、騙客、甩客)問題。

(三)實行了區(qū)域經營,提高農村班車覆蓋率。

海寧公交車實行區(qū)域經營,經營企業(yè)可以靈活安排線路走向和車輛數(shù)量,合理安排班次,提高車輛使用率,降低運營成本;通過實行劃片經營,可以把熱線的經濟效益彌補冷線,解決客運矛盾,提高農村班車的覆蓋率。

(四)改革了公交票價制度,確保農民從中受益。

實行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有利于進行成本核算,大大降低了班車票價,城鄉(xiāng)公交一元錢的同票同價,深受廣大農民歡迎,真正讓老百姓感到實惠。

三、海寧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的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 農村客運集約化程度低

前幾年,受有路大家走,有車大家開的影響,導致了農村客運單車承包經營現(xiàn)象十分普遍。經營費用高,服務質量差,搶拉客源、超時間運行,惡性競爭,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制約了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規(guī)范健康發(fā)展,

(二)農村鄉(xiāng)鎮(zhèn)客運場站太少。

雖然海寧市日前的行政自然村通車率和道路覆蓋率都居全國前列,但大多數(shù)的鄉(xiāng)鎮(zhèn)沒有汽車客運站場,客遠站點太少,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客運需求。

(三)村級道路建設速度不快。

道路建設狀況是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基礎和前提,趨勢影響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的進程,海寧現(xiàn)在公路網(wǎng)密度達61KM,居全省前列,但提出的“等級公路通行政村的目標”還沒有實現(xiàn),尤其是村級公路建設速度還不快。

(四)農村客運使用的車型多,適用車型少。

現(xiàn)有農村客運的車型多、雜,但這些車型備有較大的空間裝貨的不多,有下置式行李倉的車也不多,與農民所期望的車型不一致。農民出行需隨身攜帶一定數(shù)量的農副產品,所以農民還是不得不選擇農用車、三輪車進城。

四、海寧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的改進措施

調查中,我們6個人都為海寧的公交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的取得的成效感到由衷的自豪,覺得海寧的經驗應該在全省乃至全國進行推廣,但是海寧公交自身也應該不斷改進和完善。改進措施大體可考慮:

(一)使路、站、車一體化、高效化。

在新建或改建通村公路時,應使路、站、車一體化。建路時,應該考慮設置旅客??空军c(最好是港灣式),同時推薦使用適合農村客運的經濟客車車型,把路、站能進行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建成,則更能避免重復建設,體現(xiàn)高效。

(二)合理調整客運線路。

要根據(jù)海寧農村的村鎮(zhèn)公路規(guī)模、人口密度、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 行政村公交的通車需要,合理調整客運線路。避免現(xiàn)在不同程度存在的棄冷線爭熱線和擠干線的做法,保證城鄉(xiāng)客運有序、健康發(fā)展。

(三)完善公車公營體制。

對原有的農村客運個體經營戶逐步進行公司化改造, 實行公車公營。盡可能地使公交車安裝統(tǒng)一樣式的線路標志牌,實行統(tǒng)一站點,統(tǒng)一票價,統(tǒng)一車型、顏色和標志,統(tǒng)一結算,統(tǒng)一著裝, 提高城鄉(xiāng)公交的經營水平和服務質量

(四)加大公路建設的資金投入。

我市還應該加大對縣鄉(xiāng)公路建設的資金投入,尤其是鼓勵、補助鄉(xiāng)鎮(zhèn)或村級組織甚至于個人投資建設村級公路,從根本上解決目前還存在的道路不通,網(wǎng)絡不全的問題,為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創(chuàng)造基礎條件。

孩子的教育問題范文第5篇

關鍵詞:年輕父母;覺察力;家庭教育;檢視

事物都有自己的表現(xiàn)形式和發(fā)生發(fā)展的軌跡,它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都有一定的跡象可循,人們可以因此對事物進行精準的了解和判斷。對事物進行了解和判斷的能力就是覺察力。所謂覺察力,就是洞悉徹悟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方向的高度預見性的一種本領和能力,是能夠以小見大、以心見性、見微知著、敏捷獨到的一種超前的感悟能力。[1]具有較強覺察力的人,能運用心理、思維的力量去了解事物,解開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力,即父母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問題的能力,包括對家庭教育的狀況、存在的問題和產生原因等都能有所發(fā)現(xiàn)和認識,并洞察影響家庭教育的諸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明察家庭教育的成效。

一、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失察的后果分析

家庭教育問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局部到整體,是一個漸變過程,不是突變的過程。家庭教育問題出現(xiàn)的最初階段,很容易被年輕父母忽略,使得家庭教育問題日積月累,越發(fā)嚴重,以至于有的問題積重難返。對家庭家庭問題的失察,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并且影響深遠。多重家庭教育問題互相牽扯和糾纏,嚴重影響問題的解決。

(一)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失察,造成錯失家庭教育良機,影響深遠

父母應該對家庭教育的狀況有所監(jiān)控和覺察。但很多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后知后覺,家庭教育失當而不自知,導致家庭教育問題無法得到及時妥善的解決。很多家庭教育問題是隨著孩子的學業(yè)問題或者品性問題而暴露,也有的家庭教育問題等到孩子成年才被覺察,因而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yǎng)人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教育影響相對于教育行為,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因家庭教育不當產生的問題,會在孩子進入青春期與大學階段呈集中爆發(fā)狀態(tài),有的會延后到下一代擇偶、組建新家庭時才會有所表現(xiàn)。這使得眾多家長往往不能對孩子的成長問題做家庭教育方面的歸因,不能回溯家庭教育問題,而將此歸因于外部條件的變化。比如,他們認為“孩子進入青春期,產生叛逆”,“孩子進入大學,生活環(huán)境條件變化,不能適應”,“年輕人進入婚戀期,一時不知道如何相處”等等。實際上,其中很多的問題都源自家庭教育失當,造成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因而產生各種各樣的適應問題。

(二)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失察,造成家教問題積重難返,影響深刻

家庭教育問題與原因之間不是簡單的一對一的關系,而是多樣的具有因果關系的元素糾纏的結果。比如,年幼的孩子喂養(yǎng)困難,不愿意好好吃飯。究其原因,有孩子自身先天或者后天的消化能力問題,但也可能是年輕父母喂養(yǎng)方法不當,沒有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造成孩子脾胃失和并影響到食欲。其間還可能夾雜著年輕父母對孩子不良養(yǎng)育態(tài)度的影響:父母或者馬虎忽略,或者遷就溺愛,影響了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此外,家庭情感關系不良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也可能造成孩子食欲不佳。反過來,孩子的喂養(yǎng)困難問題,會引起年輕父母的焦慮情緒,父母雙方可能推諉責任并互相指責,導致家庭沖突增多,家庭情感氛圍不良,進而引發(fā)新的家庭糾紛和沖突,再一次影響孩子的喂養(yǎng)。影響家庭教育的多樣因素的糾纏與牽扯,產生的影響不是1+1=2而是1+12。如果長期對家庭教育問題失察,導致若干家庭教育問題糾纏在一起,最后分不清孰因孰果,那么處理此類問題就會非常棘手。所以,年輕家長對家庭教育問題不自知,就會貽誤對孩子的最佳教育引導時機。如果不能對家庭教育問題保持清晰的認識,及時檢視家庭教育情況,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存在的問題就會成為家庭教育的隱患,成為影響孩子成長的隱患,導致外部因素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發(fā)出家庭和孩子新的問題。

二、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失察的原因分析

教育素養(yǎng)是指父母為了合格地擔當家庭教育實施者的角色,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當具備的特殊品質,包括教育知識、教育觀念與教育能力。[2]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失察,受到家庭教育本身特點的影響,也和年輕父母自身的素養(yǎng)及行為方式有密切關系。

(一)家庭教育的特點影響了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

1.家庭教育即時性、隨機性和零散性特點,使得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容易出現(xiàn)“掛一漏萬”的現(xiàn)象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有目的、有意識的、系統(tǒng)的教育過程,而是伴隨在日常生活當中隨機、即時、零散地進行的,需要家長敏銳地捕捉教育的信息與契機。雖然新時期的年輕家長都很重視家庭教育,很關注孩子的成長,但對于何時是教育的契機、用何種方式教育效果最佳,年輕父母很難把握好。而家庭教育的規(guī)范很少有明文規(guī)定,年輕的父母本身對家庭教育要求并不明晰,要在實踐中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的規(guī)范甚至要等到孩子“違規(guī)”之后才被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可能“處處是教育、時時是契機”,但年輕父母卻常常忽略機會,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機,或者因為采用不當?shù)慕逃绞蕉a生事與愿違的結果,變成“坐失良機”。此外,年輕父母因娛樂生活豐富、工作繁忙、家庭教育經驗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也容易忽略家庭教育的契機,忽略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2.影響家庭教育成效的因素是動態(tài)的、多元的,年輕父母很難整體把握家庭教育系統(tǒng)不少年輕父母的“父母角色”意識不夠,對家庭教育不重視,因而忽略對家庭教育問題的關注。更多年輕父母是重視家庭教育的,但對家庭教育問題也未必能很好地把握。家庭教育成效是受多元、動態(tài)因素的綜合影響。家庭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家庭中的人員結構、社會經濟地位、家庭成員的情感關系以及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等等,都深深影響著家庭教育成效。另外,這些因素作用的發(fā)揮,還取決于孩子的特點。孩子用自己的氣質特征、性格特點、智商才能甚至是外貌特征等,與這些外部的影響因素進行對話交流,從而影響著家庭中各種因素作用的發(fā)揮。年輕父母對于影響家庭教育的諸多因素缺乏完整的認識,難以整體把握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難以發(fā)現(xiàn)諸因素之間復雜的關聯(lián),因而容易對家庭教育問題失察。

(二)年輕父母自身的特點造成了他們對家庭教育問題的失察

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力還受制于他們自身的特點,他們的認知、情緒、個性等方面的特點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對家庭教育問題覺察的客觀性、全面性和深刻性。1.年輕父母的個性特征造成了他們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不細致家庭教育問題往往是“于細微處見精神”,需要年輕父母對問題能明察秋毫并防微杜漸。但不同個性的家長,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力有較大的差異。比如,情緒型性格的年輕父母,處理事情習慣“大大咧咧”且容易被情緒左右,對孩子的照管和教育情緒化嚴重,常常出現(xiàn)粗枝大葉不細心的毛病,對細節(jié)的敏感度和關注度不夠,遇事急躁不冷靜,他們容易忽略孩子和家庭生活中的很多問題。而理智型性格的年輕父母,又可能出現(xiàn)過度關注,過度敏感,導致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不客觀。2.年輕父母覺察能力不足導致他們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不全面“見識”即看見并認識。所謂“有見識”,就是個體看見并且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它是覺察力的基礎?!笆率铝粜慕詫W問”,人們可以通過對所掌握的信息進行分析思考,得出對事物的認知和行為決策。掌握的信息越全面,認知分析就可能越客觀越深入。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越專心越用心,得到的有效信息就越多。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能力,會直接影響他們對家庭教育過程中相關信息的掌握。雖然信息無處不在,但是年輕父母家庭教育臨床經驗不足,在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過程中,容易忽略與孩子成長有關的信息,比較容易捕捉到的是能引起他們情緒體驗的內容,而情緒體驗中覺察的信息卻未必客觀。比如,孩子牙牙學語,符合年輕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期待,就會引起他們的興奮,他們因“牙牙學語”這個事件而出現(xiàn)“暈輪效應”,產生認知偏差。3.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認識不足導致他們對問題的覺察不深入覺察不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用腦子想?!靶屑乙怀鍪志椭袥]有”,所謂行家,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很高的人,相關的知識背景是覺察敏感度的基礎。年輕父母如果沒有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理論,對家庭教育問題覺察力不足,對問題的了解不具體,就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或者關注問題的表象而忽略現(xiàn)象之下的隱性問題,尤其是對內在問題的覺察不足。比如,孩子與伙伴關系不良而情緒低落,父母容易覺察到孩子人際交往狀況,看到孩子缺乏交往主動性和交往技巧,卻不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在體驗,無法關照到孩子內心安全感不足,或者是不夠自信而不能很自然地和同伴交往因而回避交往。如果年輕父母忽略孩子的內心體驗,就會使得問題的解決走上歧路,甚至會加深對孩子的傷害。比如,上例中的父母,忽視孩子的內心體驗,強行催促孩子去與同伴交往,會引起孩子更深的恐慌和更嚴重的退縮性行為,會給孩子脆弱的心靈造成新的更深的傷害。年輕父母家庭教育實踐經驗不足,對家庭教育問題可能產生的影響認識不夠,對孩子早期表現(xiàn)出的問題重視不夠,就越發(fā)不能很好地覺察家庭教育問題。

三、用“多元檢視”方式提升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力

學者的研究表明,“教師教育智慧在其核心表現(xiàn)上與覺察力密切相關。”[3]提升父母的教育智慧的核心也在于提升其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力。除了要從觀念上幫助他們,使他們重視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更重要的是要從方法上幫助他們,使他們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能力得到提升。學習多元檢視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傾向和層次去覺察家庭教育問題,找到更多的家庭教育問題關注點,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年輕家長提升對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力。

(一)從多角度檢視家庭教育問題的影響因素

家庭教育的成效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家庭教育的問題也是如此。覺察家庭教育問題,就要重視檢視與問題相關的諸多元素,包括家庭居所、家庭收入、家庭的社會階層、家庭人員構成等客觀因素,也包括父母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成長經歷等主觀因素。年輕家長要特別注意對影響家庭教育的主觀因素的檢視和覺察,如自己的成長經歷、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等。前者會影響后者的方向,后者會影響對前者的審視深度。年輕家長檢視家庭教育最主要的視點有:1.對新生家庭與原生家庭關系的檢視新生家庭和原生家庭是一組相對的概念。每個新生家庭都來自原生家庭,并成為下一組新生家庭的原生家庭。因此,家庭教育不是零起點,原生家庭中的家庭教育觀念和行為會深深地影響到新生家庭。年輕家長要盡量與原生家庭保持健康的關系:所謂健康關系,就是看到關聯(lián),又能調整問題所在。年輕父母對自己所在新生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容易出現(xiàn)“當局者迷”的困惑,反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則會產生“旁觀者清”的效果,對自己的家庭教育問題的覺察會更客觀更全面。而且,自己作為當事人,容易檢視到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的成效,從而可以對新生家庭的教育方案作出適當?shù)恼{整。對原生家庭的檢視,重點要檢視原生家庭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家庭親密度、對孩子的期待及其促進策略等,并注意把新生家庭與原生家庭進行比照,既不能完全推翻原生家庭的教養(yǎng)模式,也不能不加分析地進行全盤復制和吸收。年輕父母在對原生家庭的理性檢視基礎上實施新生家庭教育,使得新生家庭教育有較高的起點,可以幫助新生家庭對家庭教育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落進原生家庭問題的窠臼中。2.對自己“父母角色”的全面檢視年輕父母在社會生活中身兼多種角色,他們作為一個“社會人”或者是“職業(yè)人”的角色成長比較受關注,但其“父母角色”的成長常常被忽略。年輕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執(zhí)行者,需要對自己的“家長”這一角色及其成長狀況進行認真和長期的檢視。(1)對履行父母角色職責的檢視年輕父母是否把握好自己的“父母角色”職責,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年輕父母要對父母角色的多元定位加以檢視:做為監(jiān)護人,父母是孩子成長資源的提供者,使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條件得到基本的保障,而不要讓孩子流離失所。作為監(jiān)護人,父母還要保障孩子的心理安全,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父母同時是孩子的成長伙伴和顧問,對孩子的成長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既不能放任孩子不管,也不能越俎代庖剝奪孩子自主學習和成長的機會。(2)對父母角色成長狀況的檢視“陪孩子一起成長”是當下父母成長的重要方式。缺乏完整家長教育學程的年輕父母們,大多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腳步,在實踐中摸索著成長的。他們的教育智慧和能力,需要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得到擴充與提升。父母要檢視自己的教養(yǎng)行為,對教養(yǎng)有效性進行檢視,同時也要檢視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效率。最主要的檢視途徑是對教養(yǎng)成效進行檢視,通過了解孩子積極的正向的變化情況來檢視父母學習和教養(yǎng)成效。(3)對父母與孩子的情感關系健康狀況的檢視良好親子關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礎。保持良好親子關系的家庭,即使孩子出現(xiàn)階段性的成長問題,也是比較容易解決的。親子關系是檢視教養(yǎng)成效的重要指征之一。常見的親子關系問題是親子關系疏離、親子關系過度依賴、親子關系沖突等。孩子的個性不同,所處的年齡階段不同,對父母的需求不同,良好親子關系的格式也會有所不同。良好的親子關系表現(xiàn)為依戀不依賴,理性不冷漠。父母需要很好地回應并引導孩子,使親子之間和而不同,保持一種有彈性的融洽關系。

(二)從不同傾向檢視家庭教育問題

家庭教育問題的表現(xiàn)從其傾向性可以分為外顯和內隱兩個維度。外顯的家庭教育問題可視可感可檢測,比較容易被發(fā)現(xiàn)。青春期階段家庭教育問題暴增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青春期階段家庭教育問題通過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和行為反應得以顯示,父母因此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問題。但青少年青春期階段暴露的家庭教育問題,并不是在青春期的時候才生成的,而是過往問題累積之后的集中爆發(fā),在此之前問題常常以內隱的方式存在,但父母沒有發(fā)現(xiàn)或者未加關注。不同傾向的家庭教育問題產生影響的深遠程度不同,不了解內隱的深層次的家庭教育問題,家庭教育往往就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對癥下藥。1、外顯家庭教育問題的檢視所謂外顯家庭教育問題,就是家庭教育過程中,可感可測的教育問題。比如,孩子平時不能主動和別的小朋友交往,不愿意與小伙伴分享玩具等。通過孩子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外顯行為反應,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社會性發(fā)展不良的問題。父母對自身在家庭教育中表現(xiàn)出來的言語與情緒反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的。比如,父母對于自己情緒失控而怒斥孩子的行為,常常會有懊悔之情,就是檢視自己的教育行為后的反應。雖然多數(shù)父母沒有經歷專門的家教理論學習,沒能很好地掌握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相關理論知識,但通過對自己幾個孩子的對比或者和別的同齡孩子的對比,父母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的問題,并可以在專家指導之下或者是自己有意識地加以調整。當然,如果用別人的孩子做參照,就要有意識地防止“別人家小孩”的現(xiàn)象發(fā)生,要對自己的家教問題做客觀的評斷。2、內隱家庭教育問題的檢視內隱家庭教育問題是指沒有通過可感可測的外顯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家庭教育問題和當下還沒有表現(xiàn)出現(xiàn)來的家庭教育問題。年輕父母要特別用心去檢視內隱的家教問題。(1)檢視父母的教育觀念“觀念決定行為”,父母內隱的教育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家庭教育行為。在可以檢測的家庭教育問題行為背后,一般都有需要反思和調整的內隱的家庭教育觀念問題。比如,父母一味的強調孩子的課業(yè)學習,為孩子選報各類課外學習輔導班,與父母的教育價值觀密切相關。受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tǒng)觀念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新的謬論誤導,父母的教育價值觀帶有強烈的功利性,并體現(xiàn)在他們家庭教育行為選擇上。(2)檢視父母自身的行為示范“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言傳與身教有效配合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皨寢屜茨_”這一則公益廣告,對言傳身教做了很好的詮釋。而家庭教育問題中的很多問題,都與父母忽視行為示范有關系。比如,孩子挑食偏食,常常都源于父母飲食習慣的影響。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中言傳的內容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會注意給孩子積極的正向引導。但是,也要注意自身行為示范,發(fā)揮身教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自覺地用行動給孩子以積極影響。(3)檢視家庭教養(yǎng)范式的適切性檢視父母教養(yǎng)范式的適切性,就是檢視其合理性和有效性?!靶雍喜缓夏_,腳知道”。與孩子的個性和成長需求契合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產生積極的正向影響,反之亦然。檢視家庭教育范式的適切性,要檢視家長的家庭教育動機、教育目標,檢視日常生活中親子雙方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反應等。如果消極的劣性的情感體驗多,就要對家庭教育多加注意,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4)檢視家庭功能的狀況對家庭功能的檢視,是對家庭教育問題的深度檢視。家庭是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家庭教育問題往往是系統(tǒng)性的問題,對家庭教育問題的深度檢視,需要基于家庭系統(tǒng)理論的思想基礎之上。家庭中的關系結構、家庭對問題反應的靈活性、家庭成員交往質量和家庭親密度等因素,綜合地反應家庭的功能狀況。

潞西市| 株洲市| 洪湖市| 桐梓县| 高碑店市| 招远市| 靖边县| 玉树县| 东乡| 偃师市| 共和县| 姜堰市| 沐川县| 乐清市| 凤冈县| 原阳县| 南皮县| 灵宝市| 呼和浩特市| 淅川县| 岢岚县| 大冶市| 平邑县| 阿克| 齐河县| 揭东县| 平武县| 河池市| 湟中县| 潞西市| 江华| 蒲江县| 汾阳市| 昌图县| 泗洪县| 芦溪县| 百色市| 双柏县| 团风县| 察雅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