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校體育課程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注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
體育課程應注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應遵循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規(guī)律,滿足學生需要,根據(jù)學生情況因材施教,符合學生發(fā)展的自然成長規(guī)律,也要培養(yǎng)學生適應學校教育及外部社會環(huán)境,設計、開發(fā)和實施可以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教學課程。體育課程的職責就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對學生進行生理、心理和社會教育。
2.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
終身體育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應運而生的。當前,人們對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有了新的認識,認為其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質量越來越好的前提和基礎。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是全面的知識,還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通過運動來調節(jié)人們的精神,增強人們的身體體質,豐富社會生活,不僅是個人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從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發(fā)展的目標來看,體育課程設計與實踐的實現(xiàn),是促使普通高校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1.大學體育課程改革需轉變觀念
體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增強體質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目標,但不是唯一的目標。自我價值的肯定和體育觀念的更新客觀反映了人們對體育活動認識的進步。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就是要求我們在完善自身的同時,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活動。
2.大學體育課程改革要體現(xiàn)人文與科學的結合
人文精神是指人們在各種各樣的認識和實踐中所反映出的對人類生命的存在意義和價值理念,反映了以人為中心、尋求人的自由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茖W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技術科學的總和??茖W重視理性思考,追求真理、規(guī)律和知識。人文精神是基于人的基礎上,追求感情、信仰和價值觀的。體育課程本身積累了豐富的人文精神,體育科學和技術是體育課程教學的強大動力,課程也是在文化和教育基礎上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體育教育的功能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整體。大學體育課程的改革為體育人文觀念提供了正確的方向,為體育科學的發(fā)展賦予了廣闊的空間,要求我們找到它們的交集點,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三、體現(xiàn)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
現(xiàn)代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主體能力的教育活動。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注重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四、結語
1.1研究對象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散打專修的教師及10級、11級的38位散打專修學生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及訪談法等方法進行研究。
2結果與分析
2.1散打專修課程教師基本狀況分析
調查統(tǒng)計顯示(見表1),延安大學體育學院有2位教師從事散打專修課程教學,一共所帶學生為38人,人均學生人數(shù)為19人,總體上看超出了專修課要求的15人的學生人數(shù)。且延安大學教師所帶學生人數(shù)多少不一,有的人數(shù)較為合理,有的人數(shù)過多(見表1),人數(shù)過多的年級,管理和教學方面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管理不能及時涉及到每位學生,容易導致學生懶散,學習專業(yè)課程不積極的狀態(tài)。從學歷和職稱上看,2為教師均具備碩士學位且都是副高級職稱,具備較高的學歷水平和職稱,完全有能力勝任散打專修課程的教學。
2.2延安大學散打專修課程學生基本情況調查與分析
2.2.1延安大學學生散打基本功調查與分析
表2散打專修學生基本功狀況統(tǒng)計一覽表(%)具有散打扎實的基本功是學習好散打專修課程的開端。表2的統(tǒng)計顯示,94.6%學生都沒有接受過散打課程的學習,也沒有散打基本功,只有5.4%的學生以前接觸過散打,有一定的基礎,沒有學生具有扎實穩(wěn)定的散打基本功,這嚴重影響了延安大學散打專修課開展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延安大學體育學院學生大多數(shù)為陜西籍學生,陜西省內統(tǒng)招體育類學生體育高招未設專項技能的考核,因此,大多數(shù)學習散打專修課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基本都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了解和訓練。
2.2.2延安大學學生對散打專修課程
認知情況調查學生學習散打專修課程認知情況直接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通過對學生散打課程認知情況的調查(見表3),只有18.9%的學生非常喜歡散打專修課程,65%的學生喜歡程度一般,16.1%的學生不喜歡散打。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散打運動的基本功,對散打課程了解太少,加之在選擇專修課程是由于沒能選到自己心儀的課程,但又無其他課程可練,沒辦法只得選擇散打專修課程,因此對散打課程不感興趣的學生比例較多。
2.2.3延安大學學生學習散打動機調查分析
學習一項事物的動機將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學習散打專修課程也不例外。調查統(tǒng)計顯示(見表4),延安大學散打專修課學生學習散打的動機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強身健體,防身占64.8%,愛好散打占18.9%,無其他課程可選8.2%。由此可見,學習散打專修課程主要動機,是想通過專項學習來提高自己身體能力,從而達到防身的效果,這也是三大運動自身的魅力所在。
2.3開設散打專修課程的環(huán)境分析
2.3.1開設散打專修課程場地分析
散打專修課程教學場地的好壞是上好散打專修課程的前提與保障。通過對延安大學學習散打專修課程的10級、11級學生和從事散打專修課程教學的教師的調查了解,目前延安大學散打專修課程學習場地是鋪設有泡沫墊子,場地大小約長、寬各8米,面積大約為64平方米,平均每人為2平方米到3平方米,條件能夠基本滿足目前教學需求,但由于學校室內場館較少,有的項目如健美操、藝術體操、跆拳道等項目也都在室內場館進行教學,除了上課時場地能基本滿足外,平時訓練場地的不足影響了散打專修課程的發(fā)展。
2.3.2開設散打專修課程器材分析
學習散打專修課程身體訓練時至關重要的,身體訓練主要有力量的訓練、速度的訓練、耐力的訓練靈敏和協(xié)調的訓練等等;進行這些關鍵的訓練就需要良好的器械、器材,例如力量訓練器材杠鈴、啞鈴等。通過調查得知,延安大學散打專修課程所提供的器材只有簡單的護具,其中包括每人一套護具、一只手靶,一只腳靶。這樣以來訓練就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于學習散打專修課程的學生來說就很難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效的提高,因而也會影響到學生對技術技能的掌握。對教師來說,在某種程度上面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這種狀況也嚴重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和開拓意識,對學生學習散打專修課程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從事散打專修教學的師資水平良好,專修也技能過硬,但人員配比不夠合理,散打是兩個人的對抗項目,兩位教師配合授課效果直觀,學生學習快。3.1.2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較差,從事體育項目時間并不長,學習散打需要身體素質及多方面的能力。3.1.3散打是需要多加練習和器械輔助進行練習的項目,場地和器材的缺少嚴重影響散打專修課程的發(fā)展。
3.2建議
3.2.1建議
為從事散打專修課程教學的老師配備一名從事散打專業(yè)的本院研究生作為助理,進行搭檔,有利于直觀教學,還能提高研究生的水平。
3.2.2建議
在學習散打技術的同時要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練就扎實的基礎才能學習到更高、更好的技術,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建議面對基礎普遍薄弱的情況,教師要從基礎抓起,練好基本功,凸顯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態(tài)度不夠良好,建議教師嚴格要求學生,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2.3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有效性
一、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
新課程改革給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教師的教育觀念發(fā)生了轉變。教師的教育不再停留在教教材上,而是向用教材轉變。教師根據(jù)教學的具體情況與學生的特點,靈活地使用教材,注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這正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xiàn)。其次,“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化,這也是新課程改革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1]。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致力于自主、互動、探究的教學方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逐漸養(yǎng)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此外,課堂氣氛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幾乎聽不到學生質疑的聲音,課堂氣氛沉悶。而新課程改革之后,課堂教學氣氛民主、和諧、平等,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爭論不休,這樣整個課堂是互動的,氣氛是活躍的。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①教師怠于教學。一般來說,語文教師從走上教學崗位到退休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時間,而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具有穩(wěn)定性。因此,在教師的個人教學生涯中,語文教學內容很少改變。雖然教學對象有所不同,但是教師仍然不可避免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②學生疲于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厭學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學手段陳舊、單調,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落后,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學習效果不盡人意,遠遠沒有理科學習那種立竿見影的效果。③師生之間缺少互動與交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成才。然而學生對此無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時,師生之間容易出現(xiàn)溝通障礙,嚴重者會導致師生之間相互敵視。④教學效果不理想?!敖虒W效果不理想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的體現(xiàn),也是教師怠于教學、學生疲于學習、師生缺少互動直接導致的結果,形成惡性循環(huán)。”[2]因此,必須采取適當?shù)牟呗蕴岣叱踔姓Z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備課
《禮記?中庸》中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備好了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不備課,一定上不好課。因此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首先,教師要精心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好重難點,然后再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如詩歌閱讀教學不能過多采用講授法,說明文閱讀教學不宜過多運用朗讀法。同時有效備課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選好切入點。同時要求教師廣泛閱讀、積累相關資料,只有這樣才能為教材作適當?shù)难a充與拓展,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在《生物入侵者》的備課過程中,必須收集大量的生物入侵者方面的資料,如西歐當?shù)氐奈r被北美病蝦侵襲著;南美水葫蘆使昆明滇池的面積大大減少;深圳西南海面上的“植物殺手”正在迅速蔓延等。這樣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入侵者”這一概念,可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二)營造和諧氣氛
“心理學家羅杰斯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與‘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人的潛能。”[3]由此可知,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威尼斯的商人》一文是戲劇的題材,而“話劇是說的藝術”[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請不同的學生分角色朗讀,扮演夏洛克、安東尼奧、鮑西亞等人,體會不同的人物關系與戲劇沖突。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引發(fā)了對真善美的思考。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多說鼓勵的話、給予贊賞的眼神。這樣課堂氛圍越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越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越好。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倘若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恰當、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對生活經(jīng)驗的思考。如《老王》中的主人公老王離學生生活的年代久遠,在學習該課文時,學生會感到有隔閡,難以理解。教師可以考慮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稍O計問題:老王的生活狀況很差,如果老王的家是你的家,你會讓外人知道嗎?有人問你,你會怎樣回答?有的學生回答:“是的,這是我的家。”另一位學生反駁:“老王應該不是這樣回答的,他十分自卑,他不想讓外人知道自己的落魄,在他眼里他沒有家,只有安身之所?!薄趯W生的激烈討論中,同學們走進了老王的生活,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樣,他們對身邊平凡的小人物也不再僅僅是同情,而是對社會、人生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獲得了深層次的體驗,實現(xiàn)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小組合作學習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采用。學生來到學校,與同齡的伙伴一起學習,共同探討,公平競爭,共同進步,這是其它學習方式無可比擬的,這種學習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教《論語》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有的學生表演,有的學生朗讀。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可以嘗試一個學生朗讀,另兩個學生擁抱來加深理解。當然,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建立小組合作競爭,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與過去的一張嘴、一根粉筆、一張黑板的教學模式不同,它集聲音、圖片、視頻于一體,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把抽象、枯燥的知識生動、形象化,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處于好奇、探索等心理凸顯的時期,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集中、可提高學習興趣,這就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都德的《最后一課》,由于國家背景和時代背景,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述,學生很難理解母語對于一個國家與民族的巨大影響力。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制作成PPT放映出來,打破了時代與國家的界限,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得到明顯提高。
四、結語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是一項長期的過程。本文只是膚淺的嘗試。它不僅需要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還需要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更需要借助現(xiàn)代教學技術。作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不懈的追求。通過不斷探索,相信學生一定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實現(xiàn)更有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袁吉春.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三綱五?!盵J].學校管理,2012(04).
[2]郭迎春.淺議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科教導刊,2013(06).
論文摘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健康狀況以及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如何更好地在高等學校開展體育工作,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體育中來并形成終身體育觀念,是擺在體育工作者面前巫需解決的問題。但縱觀近幾年國內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宏觀層面,而對于具體的課程實施則甚少涉及。針對現(xiàn)狀,本文作者從高校傳統(tǒng)體育課程入手,運用調查法,文缺法,數(shù)理統(tǒng)計的研究方法,對山東省部分在校大學生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了這些高校實施公共體育教學的現(xiàn)實情況。最后本文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了一些建議。
0.前言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了學生未來健康狀況以及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如何更好地在高校開展體育工作,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體育中來并形成終身體育觀念以適應未來生活、學習、工作的挑戰(zhàn),是擺在體育工作者面前函需解決的問題。但縱觀近幾年國內的健康教育研究,大多停留在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宏觀層面,而對于具體的課程實施甚少涉及。研究高校體育課程的現(xiàn)狀,對于改變現(xiàn)實的學校體育教育中的種種問題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在分析問卷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對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策略。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研究主要對象為山東省高校部分在校大學生。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法。
1.2.1.1問卷調查法,隨機發(fā)放142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07份,(男生721人,女生686人)回收率為98%。
1.2.1.2訪談法。分別對各所被調查學校的分管校長,體育教師。
1.2.2文獻法。在圖書館查閱了大量關于中學學校體育的資料,以及在各學校查閱了在校生的體育課成績以及素質達標成績。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分析其結果。本研究利用Microsoft Excel以及SPSS11.5 for window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健康第一”已經(jīng)成為各所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的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的差異與不同需求,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這一指導思想的理念顯示了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社會能力的整體健康水平提高為目標,強調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體育課程教學實施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健康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從事體育的過程中體驗快樂。
2.2教學模式現(xiàn)階段,社會各界對高校的改革有著極高的期望,山東省各所高校也有不同形式的探索,有些學校已經(jīng)逐步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上課方式。如有些學校在2006新學年將實行一種全新的課程組織形式,即從新生人學即開始上選項體育課,打開行政班的界限,實行一、二年級必修公共體育課選項的方式,三、四年級開設選修體育課的方式(原則上一年選擇一項課程,個別素質全面的學生可以一年選擇兩項)。一年級選項課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質等實際狀況,在進行分班,摸底,體能測試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選項需求進行分班分項教學。二年級選修課依據(jù)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大的學習發(fā)展空間,體現(xiàn)統(tǒng)一要求與區(qū)別對待的教學原則,三年級開設選修課,主要以提高能力、培養(yǎng)體育興趣、建立終身體育意識和培養(yǎng)健身習慣為主。部分學校也開設了保健與康復體育課。該課程主要針對傷、病、殘、體弱、特殊體型(過胖過瘦)等學生開設。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組織康復、保健體育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以太極拳、太極劍、基本素質、球類運動、康復保健知識以及物理康復治療等內容為主。這一系列的嘗試,使得體育課程設置更加科學化,更加人性化。 2.3教學項目選擇在體育課的選擇項目上,各所高校都呈現(xiàn)了項目多樣化、娛樂性的現(xiàn)狀,學生更關注一些娛樂性強,易于開展的項目。如體育舞蹈、武術搏擊、球類項目等。這就要求學校在選擇教學內容上應注意以人為本,淡化競技體育,注重健身性的體育健康項目和競技項目的搭配,選擇那些難度不大、易于開展,能延續(xù)到成年期進行的具有較高鍛煉價值的教材,避免竟技體育教學內容的低層次重復,降低難度,改變規(guī)則,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使學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感興趣的、有特長的終身體育項目。
2.4考核考核是課程建設的向導,考試的內容、方法、形式對教學過程起著指導作用。通過訪談了解到,各高校對于學生的體育課考核,逐步步人綜合的軌道,一般考試內容包括各專項綜合技術、戰(zhàn)術、專項身體素質,占總成績80%;理論知識,占總成績10%;課堂表現(xiàn)(包括學生參與意識、學習態(tài)度、人際關系、進取精神、提高幅度、考勤),占總成績10%。但是這種考試的內容、形式不能夠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過程評價納人最后的成績,并且在占總成績80%的專項綜合技術、戰(zhàn)術、專項身體素質的考核內容忽略了個體的差異。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山東省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觀為目標。
3.1.2教學模式實施了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組織形式。從而使學生明確目標,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體育健康需求,促進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增強了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教學效果良好。
3.1.3山東省高校在教學內容上,選擇學生喜愛,易于掌握的項目,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了快樂。
3.1.4體育健康課程評價標準和方法較科學客觀,且易于操作,能對學生的三維健康觀進行較全面的評價。
3.2建議
3.2.1體育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定位摒棄注重技術的教學思想,強調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模式。結合本院校的實際情況,把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自始至終貫穿于體育教學實施的全過程中,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增進健康,以應對激烈的社會競爭。
3.2.2以學生為本,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強調一個“活”字,讓學生廣泛參與,在參與中增長智慧和創(chuàng)新能力。
【論文關鍵詞】:普通高校;整體設計模式;課程結構
【論文摘要】采用文獻資料和問卷調查法通過對黑龍江省幾所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整體構思.結合健康體育、終身體育、快樂體育制訂一種既適合東北特點又結合本校的具體實際的一種深受師生歡迎體育課整體設計。
0引言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教學理論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基本上沒有脫離凱洛夫體育教育的理論框架。8O年代初,日本和歐美的體育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進人了我國,但從整體的現(xiàn)狀來說,體育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等方法的變化并不明顯,就公共體育課教學的整體模式來說仍存在許多弊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共體育的教學目的,任務,模式等也都發(fā)生了變化.探索論證和設計新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當前高等院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熱點,重點和新深題。因此公共體育改革如何結合自身的基礎,適應新形勢,使體育真正深人實質,如何結合健康體育、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的需要要求,將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落實到體育的教學中,已勢在必行。筆者通過對黑龍江省12所高等院校公共體育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整體構思,試圖創(chuàng)造一種既適合東北特點又結合本校的體育設施,一種深受師生歡迎的整體設計。
1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1.1研究的對象
以12所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師和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以這幾所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開展的體育課作為研究對象,參考美國、德國的體育教學模式及其特點進行研究.
1.2研究的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體育類權威刊物,以及國內大學體育學院學報,論文期刊網(wǎng),就其中刊載的有關,教學改革、體育深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合等相關論文作綜述性分析。
1.2.2問卷調查法
依據(jù)本課題所需要研究信息,主要針對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場地設施,學生的基本狀況、師資力量、體質測試、體育的興趣、鍛煉時間、鍛煉方法等問題設計的問卷,并對幾所院校的1200人發(fā)放了問卷,問卷函蓋了一至四年級的需要學生.其中,對教師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96份,有效問卷95份有效率為98.7%,對學生發(fā)放問卷1200份,回收1187份,有效問卷1180份,有效率為99.1%。
2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2.1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結果與分析
從12所體育高等院校的調查結果來看,共有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在大一時開設普修課,多以球類滑冰為主,第二學期開設武術,傳統(tǒng)體育和田徑,三、四學期開設專選課;二是從大一時就根據(jù)學生的選擇開設專選課,選課內容多數(shù)是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結合一些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到大二是不允許重復選項,到冬季一律開設冰上課,碩士研究生開設一年的體育課,內容是根據(jù)學生的意愿統(tǒng)選擇;三是普修課從大一上到大二內容統(tǒng)一多以田徑、球類為主,目標明確必修課.三、四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研一開設健身體育課。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黑龍江省普通院校公體的形式以第三種據(jù)多占所調查的50%,它的優(yōu)點是體育課函蓋整個大學的學習期間,為健康工作5O年,快樂生活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形式上看也比較靈活,第三種形式最小,所占的比例為8.7%,這種形式繼續(xù)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然比較強化,但對增強體質,掌握三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三種形式占所調查的20%占次席這種形式突出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在學生所喜歡的體育項目中去從事運動既有興趣又有樂趣,在快樂中掌握一些體育的知識和方法,為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提供了條件.第一種形式占所調查的16.7%,它是從第三種形式演變過來的這種形式既兼顧增強體質、三基教學又可根據(jù)學生的選擇靈活的去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2.2黑龍江省普通院校公共體育教學形式的結果與分析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所遵循凱洛夫體育教育理論的框架.上世紀80年代初,雖然引進了不少國外的體育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其中以日本的為多)但從整體上說,體育教育理論、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并不明顯,仍存在許多弊端.下面就是我們設計了一個新型的公共體育課的整體構思,即一、二年級開設選修課,三、四年級以體育俱樂部形式開設體育課,研究生開設保健體育科目,內容包括運動科學保健和運動實踐三部分,一般要求學生在1—2級完成規(guī)定學分的必修保健體育課,同時把早操、課外活動列人體育考核的內容之一,形成課內外一體化,我們把這一設想與前面的四種一同以問卷的形式向學生做了調查。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廣大學生都非常喜歡第5種教學形式該形式問卷調查中占66。2%,因為這種教學形式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極積性和主動性,在學生自主選擇的項目中去從事體育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教學思想主張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和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并通過對運動樂趣的體驗逐步形成學生終身參加體育實踐的志向和習慣.另外它與以往體育課程只把體育課教學列入課程范圍,課外體育活動被視為體育課的延伸和發(fā)展的看法不同,它是以整體的觀點,將課內,課外教學活動統(tǒng)一于同一課程范圍,并將選修課與體育俱樂部兩種不同性質和特點的體育課程有機結合起來的新的課程思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達到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身心,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第三種教學形式只占2.3%說明多數(shù)學生不太喜歡普修課,它的教學內容不是符合所有的學生,就教學內容來說普修課仍然主要以球類、田徑、武術等主要內容來安排教學活動而大部分學生在從小學到高中的體育課教學中連續(xù)地接觸這些內容,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降低了學生對體育教學在整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2.3黑龍江省普通院校選修體育教學內容的結果與分析
就黑龍江省來說,最早開設體育選修的學校有二十幾年的歷史了,當時所開設的項目無非就是足、籃、排、武術、田徑.后來隨關社會的發(fā)展,更多的體育項目逐漸走人大學校園,為大學的體育選修課注人了活力,但從調查結果看出很多陌生的項目在學校開展的并不好,有的脫離了本校的實際、有的不知如何開展,有的所報人數(shù)甚少,各別的學校為了充數(shù)開了不具備開課條件的課,結果事與愿違。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健美操、足、籃、排、乒乓球、羽毛球是開展的非常普及的項目,這其中足、籃、排是開展的比較早的項目,而在較早的項目中武術和田徑落到了次席,說明這兩個項目的趣味性不如足籃排,而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深受同學們歡迎,說明這三個項目已深深的被中國民族文化所包容,輪滑在調查中依據(jù)4位,是因為它的技術特點與滑冰近似學生愛屋及烏,很自然的對它產(chǎn)生了興趣.處在后幾位的有的是因為該項目競技性太強,與學生的自身基礎、身體素質和個人能力有關,有的是項目很好,趣味性也很強,但缺少該項目的教師,如蹴球集娛樂與競技于一身,場地簡單,設備低廉,易于普及又有深厚的文化低蘊,但是懂這個項目的教師太少。
2.4普通高校俱樂部運動的分析
高校俱樂部是采取按運動項目設置的,它是對運動項目進行管理的方法.一般來說高校體育俱樂部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課外體育俱樂部、課內體育俱樂部和課內外結合的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俱樂部是比較早就形成的.它是以拓展學校體育功能,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習慣和行為為主要目標,它主要以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出現(xiàn),一直被各大學普遍采用,表現(xiàn)出較強的生命力;課內體育俱樂部是近幾年來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點,它以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依托,廣泛的借鑒國外的一些模式,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而形成;課內外結合的俱樂部是伴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提出的,它是以終身教育的思想為指導,課內外一體化的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成立俱樂部的大學逐年增加,有的隸屬公共部,有的隸屬學工部,有的隸屬團委,但發(fā)揮的作用是相同的,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高校體育俱樂部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涵,打破了傳統(tǒng)的相對落后的教學模式,使整個高校的體育教學具有連續(xù)性和整體性,把體育課堂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的拓展了高校體育教育的空間;第二,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視學生為體育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的選擇,認為教學活動的過程就是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的過程這種方式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使學生的個性可以在行為中展示出來.可以極大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第三,高校體育俱樂部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待于進一步地加強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
2.5與日本東京大學教學的對比分析
東京大學是日本高等教育的龍頭,設有法學、文學、理農,經(jīng)濟,藥教育教養(yǎng)等十學部(院)共有教職員各約4000人,學生24000人,東京大學的保健體育課由東京大學生命環(huán)境系下屬的身體運動科學研究室負責,該研究室目前共有22名教師和2名教務人員,開設各1年的身體運動和健康科學講義必修課程以及運動實技必修課,其中面向一年級學生的運動計劃設計和人體的基本運動主要講授體力測定的基本方法利進行體力測定實習,類似于我國的學生體質健康評價,第二學期的呼吸循環(huán)與健康有關的生理學知識,這些科目稱為“共通授業(yè)”,為一年級學生的必選科目,面向二年級學生開設運動實技科目,學生可以根據(jù)身體的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2006年東大冬季學期的運動實技科目有13個運動項目,兩個綜合課程(體能訓練,在方傳統(tǒng)體育)。除此之外,作為學生活動課程的體育會或俱樂部是日本東大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大的在校生,研究生、畢業(yè)生和教職員都可以加人運動會.會員有權參加各種項目講習會和其他運動會組織的活動,場地設施的使用,運動器材的租用等.目前東大運動會共有48個正式注冊的運動部,而我們的整體構思是一、二年級開設選修課,開設選修課為學生提供2O左右個運動項目,其中民族項目不少于四項,因為我們的基礎體育教育不如發(fā)達國家,必須從體育興趣愛好的角度去開發(fā)學生的體育潛能,另外,我們必須結合我們本省的實際情況,如場地設施不能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需要,我們就在冬春之交和秋冬之交去完成1O學時的理論課,主要講授運動處方的制訂,人體的基本運動,專項的規(guī)則,才判方法和技戰(zhàn)術,在三、四年級以俱樂部的形式開設體育課,俱樂部以體育部牽頭,由教務處來注冊。每個俱樂部必須有l(wèi)一2名體育教師做指導,每年有2—4學分,學生的成績,主要根據(jù)出勤率,學習態(tài)度,運動的體會努力和進步程度進行綜合評價,有時也包括技能評定,每個俱樂部每年要有內部比賽二、三次,專題講座1—2次,每周的下午都有活動.研究生開設保健體育科目,內容有運動科學保健和實踐,在實踐課中我們選擇了10項左右的運動項目供學生選擇,主要以本地開設的比較普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在保健方面主要講授民族傳統(tǒng)養(yǎng)生內容,從而更具有地方特色,突出了民族體育在普通高校中應有的地位。
3結論與建議
(1)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沒有跟上教育改革的大潮有的教學模式已不受學生歡。
(2)有的學校也進行改革的試嘗但沒有與本校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項目的設計上求多,求新求異,脫離北方特點。
(3)公共體育課的整體設計即考慮了東北的特點突出了能力培養(yǎng),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