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

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

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管理風格 管理者行為

中圖分類號:F42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2-0118-01

1、引 言:

遵循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反思多年來特別是煉油廠近五年來的工作實踐,從中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無論是就整個煉油廠還是就一個車間乃至一個班組來說,其管理風格對我們的生產(chǎn)管理、安全環(huán)保、節(jié)能減排和科學發(fā)展,對我們能不能把事情干對、干成、干的又好又快產(chǎn)生著根本性的重大影響。所以古人云“謀事在人”、“事在人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這里所講的管理風格,是指在管理者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長期引導下,通過工作理念、制度規(guī)范、輿論氛圍、道德慣例等等所構成的管理硬件和環(huán)境軟件。實質上,它反映了我們對工作職責、業(yè)務特點、運作變化動態(tài)等等煉油生產(chǎn)管理本質的認識和掌握水平,標志著我們作為管理者應當擁有的領導一個廠、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科學發(fā)展的內在素質和能力。

多年來,我們得益于逐步形成了一種符合全廠科學發(fā)展需要的管理風格,或者說是在廣大員工支持參與下不斷磨合修煉成熟的管理者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使我們的生產(chǎn)管理和各項工作不斷有新進展。時間經(jīng)驗教訓和科學發(fā)展觀啟示我們,要堅持和豐富下面這些構成煉油廠管理風格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2、內容:

一、 堅持把盯著現(xiàn)場、摸清底數(shù)、掌握齊全準確的第一性

資料擺進管理者上崗的頭一件大事要事。這是我們管理實踐過程中已然鋪開但尚需深化的工作模式。

煉油廠黨政班子成員,多年來始終堅持天天下現(xiàn)場進裝置、看運行狀態(tài)、查操作行為。因為煉油的實踐告訴我們,重視生產(chǎn)現(xiàn)場,發(fā)展基于現(xiàn)場,風險來自現(xiàn)場、以人為本體現(xiàn)在現(xiàn)場。管理者只有全面掌握現(xiàn)場情況,才可做決定、發(fā)指令。現(xiàn)場不清留給我們永生抹不掉的傷痛,1027、303等事故帶來的教訓使得我們把緊盯現(xiàn)場作為管理者的第一要務,以此來檢驗是否是一個合格管理者的起碼條件我們要求基層車間必須 清楚現(xiàn)場所有的變化情況,早做準備、早期預防。

由于兩級領導把精力都用在現(xiàn)場所以幾年來煉油生產(chǎn)比較穩(wěn)定,節(jié)能減排效果明顯,各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全廠各級管理者也逐漸形成了一種管理風格牢牢地盯住現(xiàn)場。

二、始終堅持遵從和凸顯制度規(guī)范、機制政策的基礎性作用,追求管理全程的運作穩(wěn)健、客觀長效、引向力強。這是我們逐步成型但需持續(xù)改進的層次布局和管理流程。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認識差異、利益差異、基礎素質千差萬別的情況下,有一種東西可以使人的行為趨向一致,其他手段只有在這個前提具備了才能發(fā)揮作用,這就是機制的力量。當然,匹配其他手段,是科學管理有別于傳統(tǒng)管理的標識。

近幾年,我們煉油廠逐步完善了管理機制。在班子建設上實行滾動式考核,適時調整干部。在人才培養(yǎng)選拔上,把班長崗位作為管理者的必由之路,用實績來驗證復合型人才,使優(yōu)秀員工脫穎而出。滿足了管理的需求。同時向廣大員工昭示了一個用人之道。勤懇務實顧大局,有謀善斷講誠信成為大家追求上進的方向和目標。形成了科學的導向。由于新機制的逐步健全,各項制度的規(guī)范性性呈現(xiàn)出來,只有按章辦事才可成就人的抱負,成為大家的共識,使得兩級班子建設、班組長的選拔任用,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扎實穩(wěn)妥。

三、始終堅持結合工作實際貫徹上級精神、借鑒先進經(jīng)驗,把觀念、思路和措施創(chuàng)新實實在在地作用于具體管理的關鍵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上,并正在打出“組合拳”,促使管理的勞動更加表現(xiàn)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管理才能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但作為二級單位,基層工作的特點應當使其管理創(chuàng)新?lián)碛凶约旱膬热莺吞卣鳌?/p>

煉油廠班子在工作實踐中始終堅持不折不撓的貫徹落實公司精神。始終注重學習各兄弟單位先進經(jīng)驗。同時有一條至關重要的原則。就是把握方向、轉變思路、改變方法,一切以煉油廠的實際出發(fā),一切具有煉油廠的特色。

針對設備老化這一現(xiàn)狀,我們設立了員工特別敬業(yè)獎,鼓勵那些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突發(fā)的 設備隱患的員工;同時提出發(fā)現(xiàn)漏點越小越有價值越應重獎的觀念;在員工培訓上,堅持越優(yōu)秀越加強培養(yǎng)的信念;在評價車間班組工作業(yè)績上,實行整體考核,團隊評價的方法;在提升員工素質方面采取重點培養(yǎng)擇優(yōu)選拔的策略,組建班組長聯(lián)合會用來培養(yǎng)、識別可塑人才等等。

同時及時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管理創(chuàng)新與技術創(chuàng)新相得益彰。結果十分喜人。

四、堅持直面現(xiàn)實矛盾,管得嚴、真心愛,這是我們體現(xiàn)和諧、以人為本抓管理尤其是隊伍建設上較有收獲的工作套路。

利益驅動是社會學和經(jīng)濟學基本定理。我們因為視他為俗物而回避??茖W發(fā)展觀強調,要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要關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xiàn)實的、最緊迫的利益問題。使管理風格更有人情味,更感人人性化。

維護好發(fā)展好管理層和被管理層、單位與單位、團隊與個人之間的共同利益,是我們強化三基工作的基本依據(jù)。

長期以來,我們過多的強調是服從、聽話。一切以企業(yè)利益出發(fā)等單方面的滿足觀,忽視了這種共同利益的存在。事實上,和諧的社會經(jīng)濟基礎是因為共同利益的存在。沒有共同利益而一廂情愿的事情是無法實施的。

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范文第2篇

【摘要題】理論縱橫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W.Hegel,1770~1831)指出,“哲學認識本質”[1]。哲學歷來是人們認識自然、社會和思維現(xiàn)象本質的思想武器。圖書館現(xiàn)象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對圖書館現(xiàn)象本質的把握自然也離不開哲學思維。為了認識和把握圖書館現(xiàn)象的本質,我國圖書館學研究者們也進行了長期的圖書館哲學研究,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圖書館哲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期,形成了一股持續(xù)的“圖書館哲學研究熱”。本文就是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狀況的綜合述評。

1關于圖書館哲學研究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是誰在什么時間第一個提出“圖書館哲學”這一命題,這是一個很難考證的問題。張廣欽認為,“圖書館哲學”這一提法至遲在1934年就出現(xiàn),其根據(jù)是丹頓(J.PeriamDanton)于1934年就著有《呼喚圖書館哲學》一文[2]。據(jù)臺灣胡述兆先生在《印度圖書館學之父——阮岡納贊》一文介紹,阮岡納贊于20世紀30年代就著有《圖書館分類哲學》一文[3]。據(jù)臺灣沈寶環(huán)教授《在“圖書館哲學”的竹籬外徘徊》一文介紹,英國的包得菲(A.Broadfield)于1949年著有《圖書館哲學》(APhilosophyofLibrarianship)一書[4]。這說明,圖書館哲學研究至少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

在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起源于何時,也是一個較難考證的問題。蔣永福認為,20世紀30年代杜定友等人的圖書館學思想中就包含有較明顯的哲學思考的痕跡[5]。不過,從現(xiàn)在能查到的文獻資料看,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還沒有人明確提出“圖書館哲學”這一術語或提法。在我國大陸,1990年蔣永福在《黑龍江圖書館》發(fā)表《試論三種哲學形態(tài)的圖書館》一文[6],其副標題是“圖書館哲學思考之一”,這可能是在大陸圖書館界最早提出“圖書館哲學”(libraryphilosophy)一詞的文獻。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個鼎盛期,在這一時期里,較早對圖書館現(xiàn)象作哲學思考的人有劉迅、劉烈、陳一陽、莊義遜等人。劉迅于1982年著有《論圖書館學情報學理論的共同基礎——關于波普爾世界3理論的思考》一文[7];劉烈于1985年著有《論圖書館學的范疇體系》一文[8],陳一陽于1985年著有《關于圖書館學的哲學思考》一文[9],于1988年著有《關于圖書館學的范疇體系》一文[10];莊義遜于1985年著有《圖書館學的哲學研究述評》一文[11]。另外,卿家康、詹新文于1987年譯有J·H·謝拉的《圖書館哲學》一文[12]。在這一時期,臺灣的圖書館哲學研究也蓬勃發(fā)展,高錦雪教授于1985年就著有《圖書館哲學之研究》一書。令人遺憾的是,在上述研究者中,除高錦雪外,其余研究者無一是以圖書館哲學為自己主要研究領域的,因此他們的上述著文也都是“偶發(fā)之作”,其研究廣度和深度都很有限,而且他們各自的圖書館哲學研究也都未能繼續(xù)下去。

到了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的圖書館哲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這一時期的研究者主要有蔣永福、何長青、呂斌、周文駿、周慶山、胡先媛、張廣欽、劉君、馬恒通、李明華、鄭全太、王梅等。在這一時期,臺灣的圖書館哲學研究持續(xù)呈活躍狀態(tài),沈寶環(huán)、賴鼎銘、高錦雪、梁君卿、盧荷生等著名學者的研究已達到了較專深的境界,其中,賴鼎銘教授的《圖書館學的哲學》(1993年印行)一書可謂是視角極其獨特的,不可多得的名著[13]。在大陸,蔣永福和鄭全太是以圖書館哲學為主要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兩人的研究成果也最豐,而其余的研究者們似乎仍屬于“偶爾一發(fā)”之列。值得一提的是,蔣永福先生從1990年起致力于圖書館哲學研究,一直持續(xù)至今,是目前我國大陸圖書館哲學研究領域持續(xù)研究時間最長、研究成果最多的研究者,是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應該說他為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

從上述可知,我國的圖書館哲學研究,其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的正式起步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圖書館哲學”一詞正式見諸有關文獻。20世紀90年代是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的發(fā)展時期,較之80年代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研究隊伍逐漸壯大起來,研究成果也達到了一定的數(shù)量,由此奠定了圖書館哲學研究在我國圖書館學領域中的顯著地位。

2關于“圖書館哲學”的概念及其內涵

何長青認為,“圖書館哲學是運用哲學研究圖書館現(xiàn)象領域的一般(或本質)規(guī)律的科學,是指導圖書館學應用研究和圖書館實踐的基礎理論和思想方法論”[14]。

張廣欽認為,“圖書館哲學是在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層面上展開評論的理性之學”,“圖書館哲學并不是很高深的玄學,而是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者對待‘圖書館’的態(tài)度、理論表現(xiàn)形式”[15]。

周文駿指出,“圖書館哲學是關于圖書館本質規(guī)律和方法論的學科。它一方面是圖書館實踐和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總結、提煉和升華,另一方面也是哲學原理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所以可將其視為介于哲學和圖書館學之間的一個學科或者一個層次”[16]。

黃宗忠認為,圖書館哲學也就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圖書館哲學和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在本質上是一回事[17]。

周慶山認為,圖書館哲學就是圖書館學理論基礎。他在《關于圖書館哲學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是一種比圖書館學大而又能指導圖書館學的理論,事實上這里指的便是圖書館哲學”[18]。

呂斌和李國秋認為,“圖書館哲學”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圖書館事業(yè)的宗旨和目標,第二層含義是指圖書館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問題,第三層含義是指圖書館和圖書館學涉及到的哲學問題[19]。

蔣永福認為,圖書館哲學就是圖書館人深思圖書館現(xiàn)象時獲得的一種思維深處的感悟與理解[20]。他在《圖書館哲學是什么》一文中又指出,“圖書館哲學就是專門揭示和解釋圖書館現(xiàn)象本質的部門哲學”,“圖書館哲學是一種高屋建瓴式地把握圖書館現(xiàn)象本質的綜合思維方式”,“所謂圖書館哲學,就是對圖書館現(xiàn)象的哲學關懷。這種哲學關懷,體現(xiàn)為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21]。

胡先嬡在《圖書館學理論基礎研究述評》一文中指出,“圖書館哲學是把哲學的根本原理應用于圖書館學,研究圖書館活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它既要受到哲學的雨露浸潤,又要取得圖書館實踐的支撐,它處于哲學和思想學的中間層,研究的是圖書館活動及這一社會現(xiàn)象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探求的是圖書館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并將哲學思想體現(xiàn)在圖書館學研究中”[22]。

李明華指出,“圖書館哲學是對圖書館實踐、對圖書館的認識,對圖書館精神與圖書館文化的高度提煉與升華,研究圖書館哲學實際上是對圖書館實踐活動和圖書館學理論成果作出高度的抽象和系統(tǒng)的概括”[23]。

劉君、易長蕓認為,“圖書館哲學是以圖書館和圖書館學提出的各種哲學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的學科”[24]。

鄭全太和孫淑文在《圖書館哲學和圖書館學的關系研究》一文中指出,“圖書館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圖書館價值觀和圖書館學方法論”[25]。鄭全太和石友榮在《試論作為實踐哲學的圖書館哲學》一文中又指出,“圖書館哲學是關于流變不息的圖書館實踐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理解、感悟和詮釋”[26]。

另外,馬恒通還專門著文論述了“圖書館學哲學”(philosophyoflibraryscience)問題。他指出,“圖書館學哲學是運用哲學研究圖書館學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是指導圖書館學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和方法論”[27]。劉君和易長蕓認為,“與圖書館哲學相反,‘圖書館學的哲學’強調的是哲學理論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c圖書館哲學不同,圖書館學的哲學的出發(fā)點是哲學,落腳點是圖書館和圖書館學”[28]。

由上述可知,目前人們對“圖書館哲學”概念的內涵的認識還很不一致。這說明圖書館哲學研究目前尚處于“前科學”階段,還很不成熟。不過,從上述諸說法中我們還是能夠梳理出一些異中之同的看法:(1)圖書館哲學是對圖書館現(xiàn)象進行哲學思維的產(chǎn)物;(2)圖書館哲學研究探討的是圖書館理論與實踐中的本質問題,或者說,圖書館哲學是人們對圖書館現(xiàn)象的深層理解、感悟和詮釋;(3)圖書館哲學是一種理論思維方式,是一種價值觀和方法論。

3關于圖書館哲學的性質、任務和意義

關于圖書館哲學的性質,何長青認為,“圖書館哲學既是這些范疇的一門具體應用哲學或部門哲學學科,又是圖書館學的基礎理論學科”[29]。張廣欽認為,“圖書館哲學并不是哲學的分支學科,而是具有濃烈圖書館學個性特征的圖書館學分支學科的內容,是研究圖書館學高級理論形態(tài)的圖書館學研究方向”[30]。蔣永福指出,“圖書館哲學就是專門揭示和解釋圖書館現(xiàn)象本質的部門哲學”,“圖書館哲學實質上就是人們對圖書館現(xiàn)象所進行的反思性關懷,因而也可稱之為圖書館科學的‘元理論’,……(它)試圖從整體上把握圖書館現(xiàn)象的本質,而一般不涉及或不直接描述圖書館現(xiàn)象中的個別環(huán)節(jié)或過程,具有明顯的理論性、抽象性和思辯性”[31]。鄭全太認為,圖書館哲學屬于具體的經(jīng)驗科學,屬于圖書館理論思維科學[32];圖書館哲學是一種精神科學,它在本質上具有實踐哲學的性質[33];圖書館哲學是一種人文科學,所以它不可能達到自然科學理論那樣的客觀性、確定性和可驗證性[34]。王梅和李蕓在《論圖書館哲學的人文內涵》一文中批評當前的圖書館哲學研究缺乏人文內涵,指出:“圖書館哲學,首先我們肯定一點的是,它是人學,圖書館學與哲學的關系本質上的聯(lián)系,是人文的相通,那么,圖書館哲學就不應該在人文的竹籬外徘徊”[35]。其實,蔣永福早在1991年就批評過圖書館理論與實踐中缺乏人性的問題,并呼吁圖書館理論與實踐中的人性的復歸[36]。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目前人們對圖書館哲學性質的認識還有一些分歧,如圖書館哲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還是兩者皆是?再如,有的學者認為圖書館哲學是一種經(jīng)驗科學、應用科學、實踐哲學,而有的學者又認為圖書館哲學是理論科學、思辯科學,這兩種看法相矛盾嗎?等等。這些問題只能在以后的研究中予以澄清。

關于圖書館哲學的任務或目的,張廣欽認為,“圖書館哲學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樹立人文主義的圖書館學精神”[37]。蔣永福認為,“‘我是誰’,亦即圖書館現(xiàn)象的本質是什么?這是圖書館哲學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38]。周慶山也指出,“透過圖書館具體機構認識圖書館現(xiàn)象的本質,這正是圖書館哲學追求的目標”[39]。鄭全太從“圖書館哲學在本質上是實踐哲學”這一立論角度認為,圖書館哲學“所要解決的是來自圖書館實踐中的有關什么是圖書館、圖書館的價值,什么是圖書館精神的問題”[40],“圖書館哲學作為實踐哲學是以圖書館智慧(或稱圖書館精神)為知識目標的”[41]。劉君和易長蕓從哲學的功能推斷圖書館哲學的任務“就是通過圖書館學與哲學的結合,充分發(fā)揮兩門學科優(yōu)勢,通過對圖書館問題的哲學研究,揭示出對圖書館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認識”[42]。周文駿教授也指出,“圖書館事業(yè)建設中的種種問題,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guī)律沒有正確地把握。而這種正確把握正是圖書館哲學的任務”[43]??梢?,人們對圖書館哲學的任務或目的的看法較為一致,即圖書館哲學追尋的是圖書館現(xiàn)象中的本質問題。

關于圖書館哲學的意義,周慶山指出,“圖書館哲學是一種科學精神、職業(yè)理想和學術境界,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圖書館員忽視理念和思想而偏倚于實務和技術,是與他們對圖書館認識上的機構化、實體化及操作具體化有一定關系的。這正是圖書館哲學對于他們的重要意義所在,即它可以讓圖書館員充分意識到其工作的意義、目標、原則、合理性和整體價值取向”[44]。張廣欽指出,圖書館哲學研究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有助于提高圖書館學的學科地位,增強圖書館學理論的解釋力;二是有助于增強圖書館人的理論觀念[45]。鄭全太和石友榮認為,圖書館哲學的功能價值在于用“圖書館智慧”指導圖書館實踐,他們指出,“圖書館哲學并不是提供可操作性的技能和方法,從而在圖書館實踐中直接應用,它要擺脫具體的事實和眼前的功利,與現(xiàn)實隔開一段距離,從而能夠超越現(xiàn)實,以敏銳的理性的眼光去洞察、透視圖書館實踐,對圖書館實踐進行哲學的判斷,以它的理性的洞察力和規(guī)定性,形成對圖書館實踐及其與人生實踐、社會實踐的關系的圖書館智慧,真正地用智慧參與到圖書館實踐中去”[46]??梢钥闯觯壳叭藗儗D書館哲學的意義的認識大同小異,可以概括為:圖書館哲學是觀察圖書館現(xiàn)象的智慧之學,它能夠為人們提供觀察圖書館現(xiàn)象的理論視野、價值觀和方法論,能夠為圖書館實踐提供哲學指導。

4關于圖書館哲學的范疇體系和內容結構

4.1關于圖書館哲學的范疇體系

作為一種哲學層次的理論思維,圖書館哲學必須指導圖書館學建立自己的邏輯范疇體系。建立一種理論的邏輯范疇體系,主要是確定該理論的邏輯起點、邏輯中介和邏輯終點。劉烈以“圖書館”為圖書館學的邏輯起點,并循著“圖書館——圖書館的矛盾——圖書館的規(guī)律”這樣的邏輯順序闡述了圖書館學的范疇體系[47]。陳一陽認為,圖書館在本質上是“固化信息中心”,于是他以“固化信息”為邏輯起點,演繹出圖書館學的10個基本范疇,依次是“固化信息”、“存儲”、“分類”、“目錄”、“資料”、“情報”、“檢索”、“讀者”、“圖書館員”、“圖書館”[48]。何長青則以“文獻”為圖書館學的邏輯起點,認為“文獻”是圖書館現(xiàn)象領域最簡單、最抽象的元素形式,它包含著圖書館現(xiàn)象領域中的一切“矛盾胚芽”[49]。蔣永福一開始也認為“文獻”是圖書館學的邏輯起點[50],后來他經(jīng)過進一步的深思熟慮,改變了自己的這一觀點,他根據(jù)“文獻的實質是客觀知識的載體”這一論斷,認為“客觀知識是圖書館學的邏輯起點,知識組織是圖書館學的邏輯中介,人是圖書館學的邏輯終點”[51]。從現(xiàn)在能查到的文獻資料看,蔣永??梢哉f是在我國圖書館學界第一個完整地提出圖書館學的邏輯起點、邏輯中介和邏輯終點的學者。因為在這之前人們討論的范圍局限在邏輯起點問題上,而基本沒有涉及邏輯中介和邏輯終點問題。而且,他的“客觀知識論”觀點正符合當前圖書情報學“知識化”的趨勢。相反,目前主張“圖書館論”和“文獻論”的人似乎越來越少。

4.2關于圖書館哲學的內容結構

周文駿教授在1996年指出,“我國至今還沒有建成圖書館哲學的內容體系”[52]。正因如此,目前關于圖書館哲學的內容結構的討論分歧也最大。臺灣的高錦雪在《圖書館哲學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圖書館哲學之研究,應自圖書館史與圖書館思想史雙方面著手”,她對自己著作的內容體系作了如下安排[53]:“圖書館的本質與功能之哲學觀”、“圖書館教育之哲學觀”、“圖書館選擇之哲學觀”、“分類與建筑之哲學觀”、“參考服務之哲學觀”。何長青設計的圖書館哲學研究內容包括三方面[54]:(1)圖書館規(guī)律。包括圖書館現(xiàn)象的社會本質及功能、圖書館現(xiàn)象的內在運行機制及其矛盾關系。(2)圖書館認識規(guī)律。包括圖書館認識方法,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與圖書館實踐發(fā)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的繼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變革的矛盾運動。(3)圖書館指導規(guī)律。即研究指導圖書館實踐的各種辯證法問題。呂斌和李國秋則從圖書館哲學的本體論、圖書館哲學的認識論和圖書館哲學的方法論三方面展開了他們的研究內容[55]。張廣欽根據(jù)圖書館學理論主要涉及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理論和圖書館各項業(yè)務工作理論,認為圖書館哲學的內容體系可劃分為圖書館學哲學、圖書館事業(yè)哲學和圖書館業(yè)務哲學3個方面[56]。關于圖書館學哲學的研究內容,馬恒通認為主要包括三方面[57]:圖書館學發(fā)展規(guī)律、圖書館學研究規(guī)律和圖書館學的理論價值觀。從以上關于圖書館哲學內容的界定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圖書館哲學的研究內容如何界定問題持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所以,如何科學界定圖書館哲學的研究內容及其體系,將是今后圖書館哲學研究首先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不過,在圖書館哲學研究內容及其體系整體確定之前(這將是一個漫長過程),對圖書館哲學的某些局部或個別問題進行哲學意義上的研究是極其必要的。其實,一些學者早就做了這方面努力,如鄭全太著有《略論圖書館評價的哲學范疇》、《圖書館學研究體系的哲學探析》等文[58~59],武三琳、金高尚著有《關于圖書館引入管理心理學的哲學思考》一文[60],李明杰著有《關于圖書館學方法論的哲學思考》一文[61],陳思玲著有《哲學范疇的圖書館價值論》一文[62],劉君君、周進良著有《關于讀者管理的哲學思考》一文[63],等等。

5關于圖書館哲學的幾個關系范疇

5.1關于哲學與圖書館哲學

圖書館哲學固然是哲學與圖書館學結合的產(chǎn)物。把圖書館哲學視為哲學體系中的一個部門哲學或專業(yè)哲學,應該說是無可置疑的事情。但有的人只把圖書館哲學視為哲學原理、方法在圖書館學中的移植和應用,從而稱圖書館哲學只是一種應用哲學,則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識。這里,他們沒有認識到部門哲學、專業(yè)哲學和應用哲學的區(qū)別。部門哲學、專業(yè)哲學是對某一部門或專業(yè)領域問題進行哲學思維而產(chǎn)生的一種哲學門類,而應用哲學則是哲學原理、方法在某一領域中應用而產(chǎn)生的一種哲學門類??梢?,部門哲學、專業(yè)哲學和應用哲學是依據(jù)不同分類標準產(chǎn)生的哲學門類。圖書館哲學既是人們對圖書館現(xiàn)象進行哲學思維而產(chǎn)生的哲學門類,又是哲學原理和方法在圖書館學領域中應用而產(chǎn)生的哲學門類。所以圖書館哲學既是一種部門哲學或專業(yè)哲學,又是一種應用哲學。

5.2關于“圖書館哲學”與“圖書館學哲學”

“圖書館哲學”和“圖書館學哲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都是哲學與圖書館學結合的產(chǎn)物。哲學和圖書館學的結合有兩個方向:一是“哲學圖書館學”,即哲學原理和方法在圖書館學中的應用;二是“圖書館學哲學”,即對圖書館現(xiàn)象進行哲學思維。前一個方向形成的是“圖書館學哲學”,后一個方向形成的是“圖書館哲學”。也就是說,圖書館學哲學是以“圖書館學”(理論)為對象,而圖書館哲學則以“圖書館現(xiàn)象”為對象。而所謂“圖書館現(xiàn)象”又可包含實踐和理論兩個維度,所以廣義的“圖書館哲學”可包含“圖書館學哲學”。狹義的“圖書館哲學”是指抽掉“圖書館學哲學”內容的剩余部分內容。目前,在理論界存在混淆或不區(qū)分“圖書館哲學”和“圖書館學哲學”的現(xiàn)象,應引起注意。本文在上面介紹了圖書館學哲學的研究情況,就是從廣義的“圖書館哲學”角度考慮的。

5.3關于圖書館哲學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

有的人認為圖書館哲學就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兩者在涵義上是相同的。從兩者的產(chǎn)生時間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肯定先于圖書館哲學研究,如果兩者在涵義上相同,那么圖書館哲學研究就可說成是一種重復的或多余的研究。顯然,現(xiàn)在的事實不是這樣。我們知道,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屬于理論圖書館學范疇,而理論圖書館學和應用圖書館學的研究成果都是圖書館哲學的“研究資料”。也就是說,圖書館哲學的研究范圍要比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寬泛,層次也高于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圖書館學基礎理論是對圖書館實踐的一般性理論概括和總結,而圖書館哲學是對圖書館實踐和理論兩個維度進行哲學意義上的抽象和批判的產(chǎn)物。

5.4關于圖書館哲學與圖書館學理論基礎

有的人認為圖書館哲學就是圖書館學理論基礎。這種判斷恐怕很難被大多數(shù)人們所認同。到目前為止,關于圖書館學理論基礎問題眾說紛紜,遠沒有達成共識。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那就是,能夠成為圖書館學理論基礎的理論肯定是圖書館學之外的某一種或某幾種理論(如波普爾的“世界3”理論)。因此,如果把圖書館哲學當做圖書館學理論基礎,就等于把圖書館哲學認定為圖書館學之外的一種理論。顯然,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圖書館哲學當做圖書館學之外的一種理論。那么,圖書館哲學與圖書館學理論基礎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目前很難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磥磉@一問題也是以后圖書館哲學研究首先且必須回答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著;賀麟等譯.哲學史講演錄(一).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15,30,37,45,56張廣欽.試論圖書館的哲學內涵.圖書情報工作,2000(5)

3胡述兆.印度圖書館學之父——阮岡納贊.臺灣:圖書與資訊學刊,1996(8)

4沈寶環(huán).在“圖書館哲學”的竹籬外徘徊.圖書館論壇,1996(1)

5,21,31,38,51蔣永福.圖書館哲學是什么.圖書情報工作,2001(10)

6蔣永福.試論三種哲學形態(tài)的圖書館——圖書館哲學思考之一.黑龍江圖書館,1990(1)

7劉迅.論圖書館學情報學理論的共同基礎——關于波普爾世界3理論的思考.情報科學,1982(1)

8,47劉烈.論圖書館學的范疇體系.四川圖書館學報,1995(1)

9陳一陽.關于圖書館學的哲學思考.廣東社會科學,1985(2)

10,48陳一陽.關于圖書館學的范疇體系.廣東圖書館學刊,1988(1)

11莊義遜.圖書館學的哲學研究述評.見:吳慰慈,邵巍.圖書館學概論教學參考文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12[美]J·H·謝拉著;卿家康,詹新文譯.圖書館哲學.大學圖書館通訊,1987(4)

13賴鼎銘.圖書館學的哲學.臺北:文華出版社,1993

14,29,54何長青.圖書館哲學論綱.四川圖書館學報,1994(4)

16,43,52周文駿.編后——我們研究些什么?見:周文駿,倪波.圖書館學研究論文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

17黃宗忠.淺論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研究與發(fā)展趨勢.圖書館雜志,1999(1)

18,39,44周慶山.關于圖書館哲學的思考.圖書情報工作,1997(11)

19,55呂斌,李國秋.關于“圖書館哲學”的思考.圖書與情報,1997(1)

20蔣永福.圖書館哲學散思.圖書情報工作,1998(9)

22胡先嬡.圖書館學理論基礎研究述評.圖書館學研究,1998(2)

23李明華.大眾圖書館哲學探討.中國圖書館學報,1999,25(2)

24,28,42劉君,易長蕓.關于圖書館哲學兩個問題的探討.圖書情報工作,2000(7)

25,32鄭全太,孫淑文.圖書館哲學和圖書館學的關系.圖書情報工作,1998(9)

26,34,41,46鄭全太,石友榮.試論作為實踐哲學的圖書館哲學.圖書館,2001(5)

27,57馬恒通.圖書館學哲學論綱.大學圖書館學報,1998(4)

33,40鄭全太.圖書館哲學的實踐意識探析.圖書館建設,2000(5)

35王梅,李蕓.論圖書館哲學的人文內涵.圖書館建設,2001(4)

36蔣永福.圖書館學也是一種人學——圖書館哲學思考之三.黑龍江圖書館,1991(6)

49何長青.“文獻”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邏輯起點.圖書館雜志,1992(3)

50蔣永福.圖書館學的三個研究范疇——圖書館哲學思考之二.黑龍江圖書館,1990(6)

53高錦雪.圖書館哲學之研究.臺北:書棚出版社,1995

58鄭全太.略論圖書館評價的哲學范疇.圖書情報工作,1998(4)

59鄭全太.圖書館學研究體系的哲學探析.圖書館建設,1999(2)

60武三琳,金高尚.關于圖書館引入管理心理學的哲學思考.圖書情報工作,1997(11)

61李明杰.關于圖書館學方法論的哲學思考.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9(4)

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哲學;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原則

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是哲學的辯證本性和實踐品格的要求。只有扎根于社會實踐,傾聽實踐的呼聲,汲取實踐的智慧,接受實踐的檢驗,周而復始,才能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哲學研究的根據(jù)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唯物辯證法作為現(xiàn)實的哲學,要求對民族、國家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根本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局限于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從純粹概念出發(fā)去構建林林總總的哲學體系,不是哲學的出路。

一、的文本研究是哲學創(chuàng)新的基礎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最根本的理論特征。的具體結論和問題域是可以被超越的,但哲學作為科學的方法論在總體上是無法超越的,馬克思的思考方式不會過時。我們不但要研究馬克思究竟“說了些什么”,更要研究馬克思是“怎么說出來的”,研究馬克思面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反思方法,而不是拘泥于他的種種結論。因為時代已經(jīng)變遷,我們面臨著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不可能拘泥于馬克思所涉及的那些具體問題和具體語境。的基本問題仍然存在于現(xiàn)代社會的結構之中,的方法論依然蓬勃地活在現(xiàn)代社會里,是現(xiàn)代社會客觀存在的一支強勁的影響力和支配力,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藏于文本之中,因此,文本研究是哲學創(chuàng)新的基礎,我們要加強經(jīng)典文本的研究。經(jīng)典文本盡管不可能給我們直接提供針對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情境的理論,但它提供了蘊涵著馬克思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寶藏。脫離文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哲學的本真精神,就不能把握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要全面而透徹地解讀創(chuàng)始人的著作,把哲學的本真與其他人所理解的哲學區(qū)別開來,挖掘那些蘊涵在哲學經(jīng)典著作中極具價值卻未具體展開的論述,澄清以往甚至現(xiàn)在被誤讀的思想。展開馬克思文本研究需要做到:

(一)堅持歷史性原則。杜絕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

結合作者所處的具體歷史條件來理解文本對于把握文本的本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文本研究要求我們一定要努力貫徹歷史性原則。對于我們而言,要想真正按照歷史性原則研究馬克思文本,就要通曉馬克思文本所形成的歐洲資本主義的歷史。阿爾都塞提出,要真正歷史地進入到馬克思自身的問題與思想深處,回到馬克思當年思考與提出革命性理論的具體語境中去,研究馬克思如何從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唯心主義襁褓中掙脫出來、走向現(xiàn)實的科學的視野,必須承認真實歷史對意識形態(tài)本身的影響,而不能內在目的論式地研究馬克思。在研究中,要防止主觀地把自己的思想粘貼到馬克思身上。在理論研究的進程中,存在過和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粘貼現(xiàn)象”,使馬克思本人的思想受到極大的誤解和扭曲。只有堅持歷史性原則,盡力杜絕教條主義地理解馬克思文本,我們才能避免走進理論研究的死路,才可能真正歷史地理解馬克思的本真思想。

(二)采用“問題對話一視域融合”的解讀模式

伽達默爾指出:“我們可以這樣來規(guī)定處境概念,即它表現(xiàn)了一種限制視覺可能性的立足點。因此視域(Horizont)概念本質上就屬于處境概念……誰具有視域,誰就知道按照近和遠、大和小去正確評價這個視域內的一切東西的意義。因此,詮釋學處境的作用就意味著對于那些我們面對流傳物而向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一種正確的問題視域。”贏得“問題視域”是在更普遍性意義上理解文本的必要條件。在馬克思文本研究中,解釋者必須重視“問題視域”的存在,努力贏得問題視域,融匯自己的問題視域和所要理解的文本的問題視域,實現(xiàn)與馬克思文本的對話,詮釋出文本的鮮活意義,開拓理論有效應用于社會實踐的領域。顯然,“問題對話——視域融合”解讀模式比起極具針對性、指向性的帶著某一或某些具體問題的文本解讀擁有較為寬廣的視界、較為宏大的問題容量和因此產(chǎn)生的較高的回答社會實踐提問的效率,這對于我們成功應對當前嶄新的社會主義實踐提出的問題與挑戰(zhàn)具有重要意義。

二、在嶄新的社會主義實踐的基礎上將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結合起來

有人認為傳統(tǒng)的文本和在當代已失去了理論價值,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割裂了與當代實踐有機統(tǒng)一的關系。背棄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放棄了的指導,使社會主義事業(yè)終歸瓦解。我們進行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所選擇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是以作為指導思想和精神支柱的,我們繼承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我國國情,建構了中國化的的新形態(tài),我們的事業(yè)才獲得成功。

哲學是一種科學世界觀和生成性思維,其基本精神是回歸現(xiàn)實生活,哲學的創(chuàng)新更要以回歸現(xiàn)實生活為依據(jù)。不斷地制造“新”名詞、“新”概念不是哲學的創(chuàng)新,只有在文本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中國現(xiàn)實、深刻反思中國問題才是哲學創(chuàng)新的根本出路。我們應當從正在研究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出發(fā),對經(jīng)典文本進行新的挖掘、新的研究、新的闡釋和新的運用。離開了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對經(jīng)典文本進行孤立的抽象的研究、解釋,并把自己的詮釋說成“真正的”、“正宗的”,這不是真正的所倡導的作風。

文本研究的對象是文本的理論,但研究的指向卻是現(xiàn)實的實踐。文本研究的問題非常廣泛,哪些問題需要密切關注、迫切說明是由時代的主題、社會實踐和人民群眾的需要決定的。我們主張在研究當代現(xiàn)實特別是當代中國實踐的新問題中,通過對嶄新實踐的科學概括和現(xiàn)當代科學成就的提煉,實現(xiàn)哲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哲學只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時代特征和時代精神,對時代的重大問題提出自己的主張,凝煉出富于建設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才能在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研究的互動中成功地發(fā)展自身。

同一文本、同一理論,由于研究視野和視角的變換,解讀者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可能大不一樣。哲學理論的深刻內涵往往會通過研究視野和視角的變換與調整而得到進一步的揭示。而研究視野和視角的調整和切換,主要依據(jù)是對現(xiàn)實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哲學的創(chuàng)新,不僅要關注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而且應該胸懷世界,充分考慮到當代世界的變化、當代科學技術的新發(fā)展以及國外哲學和西方研究成果和提出的新問題,促進哲學與其他哲學和文化的溝通與交流,吸納人類新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進一步推進我們的研究。

三、尋求文本研究與現(xiàn)實研究的互動與平衡

學界有兩種代表性的關于加強哲學研究的主張:其一,主張加強對經(jīng)典文本的研究,回到馬克思,重新理解馬克思;其二,主張面向當代社會實踐,加強對現(xiàn)實問題的研究。凸現(xiàn)哲學的當代性。這兩種主張都是形而上學地理解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把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分別看成純文本的學理探討和無根的現(xiàn)實關切,背離了兩方面研究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辯證關系。簡單地“回到馬克思”,導致研究被限定在文本之中,容易誘發(fā)新的本本主義,喪失哲學應有的現(xiàn)實精神。只有準確而深刻地把握住哲學的本真精神,并立足于我國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變化實際,才能對現(xiàn)存的眾多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對哲學作出符合時代要求、體現(xiàn)中國社會變化的理論成果來,從而實現(xiàn)哲學的創(chuàng)新。因此,保持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之間合理的互動,尋求二者之間平衡點,把“回到馬克思”與“回到現(xiàn)實中來”結合起來,是推進哲學研究創(chuàng)新的正確途徑。

四、哲學創(chuàng)新需要注意的原則

(一)堅持哲學的開放性

哲學的開放性是針對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哲學的各形態(tài)之間、哲學與西方哲學的關系說的。堅持哲學的開放性就必須走出哲學,又返回哲學,進而發(fā)展哲學。的發(fā)展不僅應當以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實踐為基礎,而且應當在與自由主義理論的對立與互動中發(fā)展。之所以能與自由主義實現(xiàn)對立與互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任何意識形態(tài),除了它具有的維護特定的階級與利益集團的辯護功能(價值—信仰層面)以外,它還具有知識的功能(認知一解釋層面)與實施(目標一策略層面)的功能,從而同時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

(二)強化哲學的現(xiàn)實品質

哲學研究克服危機、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就是恢復哲學與現(xiàn)實的本真關系。哲學研究不能脫離現(xiàn)實,不應逃避政治。哲學研究不要成為那種徘徊于概念和范疇問的純邏輯推演式的學問,也不能淪為那種對現(xiàn)實生活世界漠不關心的、踏上純粹思想自我構造道路的文字游戲。必須突破那種對學術的純形式主義理解,特別是要掃除將學術與政治、學術與現(xiàn)實對立的陋識,注重從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特別是從全球化和中國現(xiàn)代化的實踐中獲取真正的資源,才能實現(xiàn)哲學創(chuàng)新。脫離無產(chǎn)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實踐,“思想的閃電”偏離“人民園地”,哲學就不可能永葆其生命的活力。真正的哲學不是游離于現(xiàn)實之外的遐想,它是在思維中被把握住的它的時代,哲學研究則是時代的使命和工作。哲學對于現(xiàn)實是一種要投入更要超越的關系,假如我們能夠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新問題作出有力的回答,并對實踐予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我們的哲學就一定能走出窘境。

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哲學;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原則

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是哲學的辯證本性和實踐品格的要求。只有扎根于社會實踐,傾聽實踐的呼聲,汲取實踐的智慧,接受實踐的檢驗,周而復始,才能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哲學研究的根據(jù)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唯物辯證法作為現(xiàn)實的哲學,要求對民族、國家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根本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局限于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從純粹概念出發(fā)去構建林林總總的哲學體系,不是哲學的出路。

一、的文本研究是哲學創(chuàng)新的基礎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最根本的理論特征。的具體結論和問題域是可以被超越的,但哲學作為科學的方法論在總體上是無法超越的,馬克思的思考方式不會過時。我們不但要研究馬克思究竟“說了些什么”,更要研究馬克思是“怎么說出來的”,研究馬克思面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反思方法,而不是拘泥于他的種種結論。因為時代已經(jīng)變遷,我們面臨著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不可能拘泥于馬克思所涉及的那些具體問題和具體語境。的基本問題仍然存在于現(xiàn)代社會的結構之中,的方法論依然蓬勃地活在現(xiàn)代社會里,是現(xiàn)代社會客觀存在的一支強勁的影響力和支配力,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藏于文本之中,因此,文本研究是哲學創(chuàng)新的基礎,我們要加強經(jīng)典文本的研究。經(jīng)典文本盡管不可能給我們直接提供針對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情境的理論,但它提供了蘊涵著馬克思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寶藏。脫離文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哲學的本真精神,就不能把握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要全面而透徹地解讀創(chuàng)始人的著作,把哲學的本真與其他人所理解的哲學區(qū)別開來,挖掘那些蘊涵在哲學經(jīng)典著作中極具價值卻未具體展開的論述,澄清以往甚至現(xiàn)在被誤讀的思想。展開馬克思文本研究需要做到:

(一)堅持歷史性原則。杜絕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

結合作者所處的具體歷史條件來理解文本對于把握文本的本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文本研究要求我們一定要努力貫徹歷史性原則。對于我們而言,要想真正按照歷史性原則研究馬克思文本,就要通曉馬克思文本所形成的歐洲資本主義的歷史。阿爾都塞提出,要真正歷史地進入到馬克思自身的問題與思想深處,回到馬克思當年思考與提出革命性理論的具體語境中去,研究馬克思如何從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唯心主義襁褓中掙脫出來、走向現(xiàn)實的科學的視野,必須承認真實歷史對意識形態(tài)本身的影響,而不能內在目的論式地研究馬克思。在研究中,要防止主觀地把自己的思想粘貼到馬克思身上。在理論研究的進程中,存在過和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粘貼現(xiàn)象”,使馬克思本人的思想受到極大的誤解和扭曲。只有堅持歷史性原則,盡力杜絕教條主義地理解馬克思文本,我們才能避免走進理論研究的死路,才可能真正歷史地理解馬克思的本真思想。

(二)采用“問題對話一視域融合”的解讀模式

伽達默爾指出:“我們可以這樣來規(guī)定處境概念,即它表現(xiàn)了一種限制視覺可能性的立足點。因此視域(Horizont)概念本質上就屬于處境概念……誰具有視域,誰就知道按照近和遠、大和小去正確評價這個視域內的一切東西的意義。因此,詮釋學處境的作用就意味著對于那些我們面對流傳物而向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一種正確的問題視域。”贏得“問題視域”是在更普遍性意義上理解文本的必要條件。在馬克思文本研究中,解釋者必須重視“問題視域”的存在,努力贏得問題視域,融匯自己的問題視域和所要理解的文本的問題視域,實現(xiàn)與馬克思文本的對話,詮釋出文本的鮮活意義,開拓理論有效應用于社會實踐的領域。顯然,“問題對話——視域融合”解讀模式比起極具針對性、指向性的帶著某一或某些具體問題的文本解讀擁有較為寬廣的視界、較為宏大的問題容量和因此產(chǎn)生的較高的回答社會實踐提問的效率,這對于我們成功應對當前嶄新的社會主義實踐提出的問題與挑戰(zhàn)具有重要意義。

二、在嶄新的社會主義實踐的基礎上將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結合起來

有人認為傳統(tǒng)的文本和在當代已失去了理論價值,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割裂了與當代實踐有機統(tǒng)一的關系。背棄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放棄了的指導,使社會主義事業(yè)終歸瓦解。我們進行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所選擇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是以作為指導思想和精神支柱的,我們繼承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我國國情,建構了中國化的的新形態(tài),我們的事業(yè)才獲得成功。

哲學是一種科學世界觀和生成性思維,其基本精神是回歸現(xiàn)實生活,哲學的創(chuàng)新更要以回歸現(xiàn)實生活為依據(jù)。不斷地制造“新”名詞、“新”概念不是哲學的創(chuàng)新,只有在文本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中國現(xiàn)實、深刻反思中國問題才是哲學創(chuàng)新的根本出路。我們應當從正在研究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出發(fā),對經(jīng)典文本進行新的挖掘、新的研究、新的闡釋和新的運用。離開了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對經(jīng)典文本進行孤立的抽象的研究、解釋,并把自己的詮釋說成“真正的”、“正宗的”,這不是真正的所倡導的作風。

文本研究的對象是文本的理論,但研究的指向卻是現(xiàn)實的實踐。文本研究的問題非常廣泛,哪些問題需要密切關注、迫切說明是由時代的主題、社會實踐和人民群眾的需要決定的。我們主張在研究當代現(xiàn)實特別是當代中國實踐的新問題中,通過對嶄新實踐的科學概括和現(xiàn)當代科學成就的提煉,實現(xiàn)哲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哲學只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時代特征和時代精神,對時代的重大問題提出自己的主張,凝煉出富于建設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才能在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研究的互動中成功地發(fā)展自身。

同一文本、同一理論,由于研究視野和視角的變換,解讀者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可能大不一樣。哲學理論的深刻內涵往往會通過研究視野和視角的變換與調整而得到進一步的揭示。而研究視野和視角的調整和切換,主要依據(jù)是對現(xiàn)實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哲學的創(chuàng)新,不僅要關注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而且應該胸懷世界,充分考慮到當代世界的變化、當代科學技術的新發(fā)展以及國外哲學和西方研究成果和提出的新問題,促進哲學與其他哲學和文化的溝通與交流,吸納人類新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進一步推進我們的研究。

三、尋求文本研究與現(xiàn)實研究的互動與平衡

學界有兩種代表性的關于加強哲學研究的主張:其一,主張加強對經(jīng)典文本的研究,回到馬克思,重新理解馬克思;其二,主張面向當代社會實踐,加強對現(xiàn)實問題的研究。凸現(xiàn)哲學的當代性。這兩種主張都是形而上學地理解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把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分別看成純文本的學理探討和無根的現(xiàn)實關切,背離了兩方面研究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辯證關系。簡單地“回到馬克思”,導致研究被限定在文本之中,容易誘發(fā)新的本本主義,喪失哲學應有的現(xiàn)實精神。只有準確而深刻地把握住哲學的本真精神,并立足于我國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變化實際,才能對現(xiàn)存的眾多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對哲學作出符合時代要求、體現(xiàn)中國社會變化的理論成果來,從而實現(xiàn)哲學的創(chuàng)新。因此,保持文本研究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之間合理的互動,尋求二者之間平衡點,把“回到馬克思”與“回到現(xiàn)實中來”結合起來,是推進哲學研究創(chuàng)新的正確途徑。

四、哲學創(chuàng)新需要注意的原則

(一)堅持哲學的開放性

哲學的開放性是針對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哲學的各形態(tài)之間、哲學與西方哲學的關系說的。堅持哲學的開放性就必須走出哲學,又返回哲學,進而發(fā)展哲學。的發(fā)展不僅應當以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實踐為基礎,而且應當在與自由主義理論的對立與互動中發(fā)展。之所以能與自由主義實現(xiàn)對立與互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任何意識形態(tài),除了它具有的維護特定的階級與利益集團的辯護功能(價值—信仰層面)以外,它還具有知識的功能(認知一解釋層面)與實施(目標一策略層面)的功能,從而同時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

(二)強化哲學的現(xiàn)實品質

哲學研究克服危機、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就是恢復哲學與現(xiàn)實的本真關系。哲學研究不能脫離現(xiàn)實,不應逃避政治。哲學研究不要成為那種徘徊于概念和范疇問的純邏輯推演式的學問,也不能淪為那種對現(xiàn)實生活世界漠不關心的、踏上純粹思想自我構造道路的文字游戲。必須突破那種對學術的純形式主義理解,特別是要掃除將學術與政治、學術與現(xiàn)實對立的陋識,注重從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特別是從全球化和中國現(xiàn)代化的實踐中獲取真正的資源,才能實現(xiàn)哲學創(chuàng)新。脫離無產(chǎn)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實踐,“思想的閃電”偏離“人民園地”,哲學就不可能永葆其生命的活力。真正的哲學不是游離于現(xiàn)實之外的遐想,它是在思維中被把握住的它的時代,哲學研究則是時代的使命和工作。哲學對于現(xiàn)實是一種要投入更要超越的關系,假如我們能夠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新問題作出有力的回答,并對實踐予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我們的哲學就一定能走出窘境。

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哲學;變革;唯物主義;實踐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5-0038-02

19世紀40年代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和哲學的誕生,標志著人類哲學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哲學到底在哪些方面實現(xiàn)了根本變革?這些變革的意義又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對于我們全面認識哲學有著重要意義。

一、哲學的根本變革

在整個哲學史和認識論上的深刻變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在哲學的研究內容上,哲學使唯物論和辯證法以及唯物主義自然觀和社會歷史觀之間由分離走向了統(tǒng)一。哲學并不是對以往舊唯物主義和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主義辯證法的簡單相加與堆砌。它是在對以往哲學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做出了具有思維方式轉變的根本性創(chuàng)新。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曾經(jīng)說過:“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盵1]16這里馬克思明確地指出了舊唯物主義的缺陷,從而能夠將辯證的觀點融入舊唯物主義,實現(xiàn)唯物論與辯證法二者的結合。但同時也指出“在它那里,辯證法是倒立著的。必須把它倒過來,以便發(fā)現(xiàn)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盵2]218從馬克思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在肯定黑格爾辯證法的同時又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在這里我們應該知道,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不僅實現(xiàn)了辯證法的唯物主義改造,更在于發(fā)現(xiàn)了存在于黑格爾辯證法思想中,能夠用于剖析和透視社會結構與整個歷史的唯物主義的哲學視角,這對馬克思哲學的其他方面的變革也有重要意義。馬克思的哲學不但使哲學在理論發(fā)展上達到了質的飛躍;而且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這種統(tǒng)一立足于實踐和現(xiàn)實生活,從而使他的哲學能與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而指導實踐活動的展開和發(fā)展。

第二,哲學實現(xiàn)了哲學思維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實現(xiàn)了由理論哲學向實踐哲學的徹底轉變。自古希臘以來,在西方哲學界中占主流地位的便是一種過分崇尚理論,而貶低實踐活動,蔑視讓哲學回歸現(xiàn)實生活的理論傾向。近代哲學家只看到哲學是知識,而沒有看到哲學更應該被理解為人的實踐活動。哲學則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它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世界和實踐,不是把哲學看成是一種理論體系哲學,而是看成一種相對的、開放的屬于現(xiàn)實生活的實踐哲學體系。理論哲學的思路是認為僅僅在理論活動的圈子里就能構建出整個世界,而不需要經(jīng)過實踐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實踐哲學的思路則是認為理論活動盡管有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它仍然歸根于生活實踐的一個部分,它在構建整個世界時必然要立足于實踐活動之中,而不能超越實踐活動。這兩種思路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理論活動和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的關系是怎樣的。伴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理論哲學越來越表現(xiàn)出自己的局限性,它的思維方式的出發(fā)點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理論思維的主體是人,而人是存在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現(xiàn)實中的人不可能脫離實踐活動,所以當理論哲學在認為理論活動可以獨立于實踐活動時就是錯誤的。馬克思突破了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他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去理解哲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問題,認為哲學只有回到生活中,立足于實踐,進而用以改造實踐,才能發(fā)揮出它的作用。這種獨特的視角使哲學的面貌煥然一新,也使哲學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第三,哲學第一次將實踐的觀點引入了認識論,為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開辟了廣闊道路。在認識論領域中,圍繞著認識本身,即人們能否認識世界,以及如何能認識世界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各派哲學家們對此爭論不已。各派唯心主義者在哲學基本問題上顛倒了物質和精神的關系,他們把意識說成是世界的本原,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無論是認為感覺經(jīng)驗是認識的最終來源的主觀唯心主義,還是把概念說成是造物主的客觀唯心主義。它們都是以唯心主義為前提的先驗論,認為認識是意識的自我認識。這種前提性的錯誤導致它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論。舊唯物主義哲學堅持反映論,但是它們把這種反映看成是消極的、被動的照鏡子式的直觀地反映。而不了解實踐活動才是認識的真正來源,實踐活動本身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

哲學在對待認識的問題上,首先是以唯物主義作為自己理論的基本前提的,駁斥一切唯心主義的先驗論。在哲學看來,人的認識對世界的反映,必須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的特性有二個:其一是摹寫性,其二是創(chuàng)造性。但是認識的目的絕不可能是簡單地模仿,而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出新的東西。實踐對認識的作用表現(xiàn)在:實踐產(chǎn)生了認識的需要、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以及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對認識的這些作用賦予了實踐在認識活動中的偉大作用,也只有實踐才能充當認識過程中主客體之間的橋梁,從而使主客體之間達到統(tǒng)一的效果?!叭藨撛趯嵺`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盵1]55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具有歷史性和階段性,認識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受不斷變化的實踐來檢驗。所以認識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上又表現(xiàn)出它的相對性。實踐是永無止境的,認識的發(fā)展也不會有終點,所以不可能存在所謂的終極真理。哲學也絕不可能是那種終極真理,而只是為認識真理提供了正確的方法論原則而已。

二、哲學變革的意義

哲學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去詮釋對哲學的理解。它絕對不是對以往舊哲學的簡單延續(xù)與機械模仿,而是對傳統(tǒng)哲學的徹底變革。

一方面,哲學實現(xiàn)了唯物論和辯證法,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tǒng)一,為人們正確看待自然和社會的變化發(fā)展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結合,不僅對哲學基本問題有了正確的回答,還提供了在此基礎上關于整個世界的方法論原則。由于整個世界是相互聯(lián)系的,所以必須從這一前提出發(fā)樹立聯(lián)系的、全面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萬物都蘊藏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事物的發(fā)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些辯證法思想為我們實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chuàng)立使人們對歷史的演進過程有了規(guī)律性的認識,社會歷史不再是單個人和群體可以隨意操縱和擺布的僵硬局面,而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發(fā)展的。此外,馬克思還看到了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是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它是客觀的,不是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能選擇和決定的,不能被超越。這一觀點奠定了整個歷史發(fā)展的基石,徹底反駁了人可以主宰歷史的荒謬論斷。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創(chuàng)造者是人民群眾,而不是活動在歷史表面的英雄人物,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的作用,調動了最廣大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梢哉f,的歷史唯物主義為近代以及未來人類社會的走向都起到了引導作用,為人們把握歷史提供了方法論原則。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唯物史觀的正確性被一步步的現(xiàn)實社會所驗證。對我國而言,唯物主義歷史觀也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jù)和出發(fā)點,在新時期的今天,我國社會發(fā)展面臨諸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才能指導我們去研究這些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盡快實現(xiàn)我國的現(xiàn)代化。

另一方面,哲學吸納了實踐觀這個新元素,使哲學成為唯一能動的實踐哲學。人的實踐活動是指人作為主體見之于客體的有意識的能動物質活動,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形式,其中生產(chǎn)實踐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在生產(chǎn)實踐活動中,我們要處理的主要關系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人與自然的相處中,應該學會兼顧兩方的發(fā)展與和諧。如果過分地向自然界索取,那么只會適得其反,使環(huán)境惡化,從而制約人類的發(fā)展。只有樹立科學的實踐觀,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注重自然環(huán)境的承載力,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界的和諧。在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中主要體現(xiàn)的是如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階級利益關系,這是在保持社會的穩(wěn)定,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茖W實驗活動的開展則不僅有利于科學技術水平的向前推進,關系到生產(chǎn)和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從長遠來看,影響到對未知世界的開拓程度。在當代社會,哲學的實踐觀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成為無產(chǎn)階級在治理社會中的指導思想。它也應該成為全世界處理當今矛盾沖突的重要理論借鑒。當今社會,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利益沖突十分尖銳,各種不和諧的因素日益暴露,和平與發(fā)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歷程中,自我們黨執(zhí)政以來,始終以為指導,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樹立科學的實踐觀,從而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例如,我國根據(jù)當今世界的發(fā)展現(xiàn)狀而制定的科學發(fā)展觀就是在協(xié)調各方利益關系的基礎上確立的科學理論。它符合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順應世界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是我國三代領導集體思想的繼承與進一步發(fā)展,也是我國必須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要建立的未來和諧的理想社會必須要以此為指導。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花莲市| 无极县| 喜德县| 怀集县| 天台县| 怀远县| 安塞县| 石家庄市| 洞头县| 彭山县| 肥西县| 桃园县| 丹东市| 德阳市| 麻江县| 东港市| 同仁县| 高雄县| 东莞市| 夹江县| 金溪县| 茌平县| 靖安县| 蚌埠市| 阿瓦提县| 沙田区| 子长县| 连云港市| 东丰县| 平乡县| 西畴县| 息烽县| 安龙县| 顺义区| 华容县| 彰武县| 高台县| 福州市| 青河县| 孟州市|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