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化學是醫(yī)學高職院校重要的基礎課程。單一的教學方法存在較大弊端,因此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醫(yī)學高職院校生物化學課程中的應用。通過分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備的條件和優(yōu)勢,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策略和應注意的問題,以期獲得更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醫(yī)學高職院校;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程,主要介紹生物體的化學組成、它們的分子結構與功能、各物質代謝與調節(jié)及其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從而在分子水平闡明生命的本質。醫(yī)學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生物化學課程后能夠掌握各類生物大分子在生物體內的代謝和調節(jié)方式,從而能解釋物質代謝規(guī)律與生命活動的關系以及物質代謝與疾病的關系。生物化學課程很重要,但卻是醫(yī)學院校學生公認的學習難度較大的課程。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好這門課程一直是教師們努力探索的課題。近年來,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S(CaseBasedStudy)、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等教學方法均被嘗試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改革。但由于每個學校生源不同,條件各異,領導對于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不同。因此,這些教學方法雖然理論上具有許多的優(yōu)點,但在許多學校也僅僅停留在學科教師做做課題而已,等課題結束,又回到傳統的教學模式上,無法得到大范圍的推廣。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智能終端訪問互聯網。這不僅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1]。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本文結合醫(yī)學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談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生物化學課程中的應用。
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備的條件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移動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已成為大學生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微信、QQ、郵件、論壇成為學子們常用的聯系方式和社交平臺。智慧校園建設也如火如荼地在各高校中進行。學習不再僅局限于教室這一特定的空間,也不再局限于45min的課堂,而是拓展到了更寬廣的領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移動學習應運而生(線上教學)。另一方面,以網絡為平臺的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建設也在各高校中進行,題庫、素材庫、課件庫和案例庫等資源在網上均可以搜索獲得。近年來大力推廣的MOOCS也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拱了保障。
2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yōu)勢
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的突出特點是具有良好的組織性,有利于教師系統地傳授生物化學知識,但也有明顯的弊端,表現在授課教師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僅僅是被動地囫圇吞棗式地接受知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诨ヂ摼W的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共享的海量的教學資源,在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課件材料、教學視頻和習題資料等教學資源時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線上教學更加開放和自由,但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則差異性極大,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參與線上教學。以MOOCS為例,很多學生會注冊MOOCS課程,但真正完成整門課程任務的比例不高,學習者的持續(xù)性不強,退學率高[2]。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一方面讓學生由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檎n堂的主人,教師由“課堂的主演”翻轉為“課堂的導演”,能將傳統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優(yōu)勢與線上網絡化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課堂效率大大提高[3]。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學極大地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能夠將學生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同時,混合式教學使師生間的交流更加順暢。教師可以在線與學生交流討論,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及時給予解答[4]。網絡第二課堂行之有效地拓展了課堂教學,強化了師生之間的實時有效的溝通。這對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具有顯著的作用。
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3.1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做好課前預熱
在課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在已建立的微信或QQ群組上提前給學生布置相關的預習作業(yè)。比如,糖代謝章節(jié)是生物化學課程中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物質代謝的章節(jié),由于代謝途徑很多,包括無氧氧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原合成與分解、糖異生等,各代謝途徑相互區(qū)別又互有聯系。傳統的教學方法由教師講授為主。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教師講完后,很大一部分學生腦袋里就像一團漿糊,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因此,在課前,可以讓學生思考:無氧氧化和有氧氧化有何區(qū)別這兩個代謝途徑有何聯系,正常人一天中血糖濃度的波動情況以及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原因等問題。學生帶著問題搜索相關的網絡教學資源,觀看相關教學視頻,閱讀教師預先上傳到教學平臺上的電子教案、教學課件等。學生分組討論相關的問題,教師參與在線討論,主要是對討論的方向進行適當地引導或者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學生在課前就對所學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達到課前預熱的目的,而這種方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
3.2線上線下混合提高課堂效率
在課前充分預熱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已有一定的認識,可以對師生間的角色進行翻轉,采取請學生分組講解知識點的方式,每一個小組講解一部分內容。其他小組的學生和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要求發(fā)言的學生解答。對學生講解得不到位或課堂討論沒有涉及而學生需要掌握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適當補充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另外,還可以開發(fā)或者借助網絡上現成的一些與生物化學課程內容相關的小游戲。在講解完某一知識點后,可以讓學生點擊鏈接進入相應小游戲,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強化相應知識點的學習。例如,在學習DNA的結構中DNA堿基互補配對規(guī)則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在線體驗4399小游戲網站中的“DNA實驗室”的游戲(http:///flash/3628_2.htm),通過控制鼠標讓A和T配對,G和C配對。通過游戲,學生們牢牢掌握了堿基的互補配對方式。線上線下混合的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3.3線上線下混合做好復習鞏固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個很大的缺陷在于:學生和教師之間交流太少,教師上完課書本合上就走了。由于師生接觸的時間少,教師對于課堂內容學生掌握了多少,有沒有什么疑問以及課下是否復習這些問題知之甚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對于課堂上還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學生不僅可以在課間或課前當面請教師答疑,而且還可以在課后通過多次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上與學生討論或給教師留言請教教師。每節(jié)課后,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平臺上設置相應的測試題,學生通過登錄自己的賬號完成在線測試。教師可以在平臺上瀏覽學生完成測試的情況,包括是否按時完成以及測試的正確率如何等。為了引起學生對于在線測試的重視,教師可以將題庫中的部分代表性的題目放在每節(jié)課課后的測試模塊中,讓學生可以反復練習舉一反三。
3.4線上線下混合促進拓展延伸
由于生物化學知識更新速度快,教材上的知識常常有滯后的現象,教師需要了解學科的最新進展并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查閱與生物化學相關的網站,對某一專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tài)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比如在糖代謝章節(jié),藥學專業(yè)會安排降血糖的藥物這一內容,編入教材的許多內容已經在臨床上沒有使用了,而一些最新的藥物卻沒有體現。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拓展知識面。國內許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建起了生物化學網站。這些網站上有許多學科發(fā)展的信息。一些網站上有許多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或者一些最熱門的科學新聞,比如ScienceDaily網站。醫(yī)學生們還可以多關注丁香園、好醫(yī)生網、生物谷等網站。另外,可以指導學生使用數據庫進行專題學習。除了萬方、知網等中文數據庫外,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NC⁃BI、BioMedNet等站點直接查詢使用MEDLINE等英文數據庫。該網站可以免費提供文章標題、作者、出處、摘要等關鍵信息。
4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其一,醫(yī)學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學生的學習任務普遍較為繁重。有些學生在應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不夠自覺,教師布置的線上作業(yè)沒能保質保量完成,對于一些在線測試甚至請別人代為應付完成。因此教師應重視過程性評價,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饋,比如隨堂提問、小測等均能對學生自覺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其二,線上的網絡信息資源內容豐富,在各個領域均有涉及而且增長速度很快,但各種信息表現形式不一、質量良莠不齊。有些信息經過精細加工,讀后讓人獲益良多。有些信息則是粗制濫造,很容易給學生造成誤導。由于大量高質量信息與低質量信息混雜在一起,學生在常常在大量冗余、粗糙甚至虛假偽劣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為了避免學生由于茫然無序地搜索甄別信息的優(yōu)劣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在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同時,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與生物化學課程相關的網站、常用的數據庫以及搜索引擎。這便于學生更有效地利用網絡上有價值的信息。
5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醫(yī)學高職院校生物化學教學中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這一教學方式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網絡資源和網絡教學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的教育教學資源,可以極大增加教學信息量,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效率,收獲更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倪志華,楊麗坤,張晗,等.互聯網+背景下的生物化學實驗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86-87.
[2]汪基德,馮瑩瑩,汪瀅.MOOC熱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2014,(9):104-111.
[3]李鋒,朱蕙霞,賈惠,等.獨立學院醫(yī)學生物化學混合式教學探索[J].江蘇科技信息,2016,(30):37-38,50.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
1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網絡已經走進了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人們高度依賴的一種生活環(huán)境。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認知方式。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人們可以很方便地獲取知識,特別是“慕課”的出現,使各種專業(yè)優(yōu)秀的學習資源可以從網上獲取,打破了信息的壁壘[1]。在互聯網海量的信息中,人們可以多途徑、多角度地獲取知識,使得現在的年輕人習慣了碎片化的知識學習。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課堂教學面臨許多新的挑戰(zhàn)?;诨ヂ摼W的線下課堂學習+線上網絡學習是目前比較熱門的一種混合學習模式。它將教學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以適應時代對教學的要求。
2混合教學模式
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學習環(huán)境構建上,采用Web技術建立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讓學生除了課堂學習以外,還擁有另一個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自主學習。在教學理念上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通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簡單被動的填鴨式學習,而是主動個性化的深度學習。混合式教學既是線上線下不同教學形式的混合,也是多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的混合[2]。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網絡智慧學習環(huán)境相結合,既有傳統課堂教學的嚴謹性,又有網絡學習的多樣性、靈活性,將二者有機結合,優(yōu)化教學模式,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
3大學計算機基礎混合教學模式設計
3.1教學背景分析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通識課程,內容主要有計算機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信息編碼、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計算機網絡基礎等,其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計算思維和應用操作能力,為將來的專業(yè)學習打下基礎。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各章內容相對獨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抓不住重點,會在茫茫的知識點里找不到方向;(2)學生人數眾多,理論課一般都是大班授課,常常是一個教師要面對上百名學生,而且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也參差不齊;(3)學生的專業(yè)背景不同,不同專業(yè)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理工類專業(yè)需要學生了解與程序設計相關的基礎知識,管理類專業(yè)需要學生掌握更多的office軟件應用。因此,教師在設計混合式教學方案時,一定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課堂教學計劃和網絡學習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進行相應調整。
3.2教學活動設計
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輔助教學系統也相對成熟,為實現混合式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2]。混合式教學活動設計主要是根據學生情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哪些適合課堂教學,哪些適合網絡自主學習,具體方法如下:(1)知識單元模塊化為了實現線上線下的學習要求,以及適應學生碎片化學習的特點,需要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劃分成不同的教學模塊,每個模塊圍繞一個核心知識點展開教學[4]。例如,把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劃分為“計算機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信息編碼”、“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計算機網絡基礎”五個模塊。每個模塊都有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在每個模塊教學結束以后,進行網上在線測試,以便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2)課堂教學設計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全校性的基礎課程,一般都是大班授課,課時數有限。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主,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被動地聽;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因此,混合式學習的課堂教學不能再進行填鴨式教學,而是教學內容精講,講重點、難點,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引導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比如,將知識點按課時數劃分為小單元,每節(jié)課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單元的核心內容,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課后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平臺補充相關知識學習。(3)網絡自主學習設計借助校園網的在線教育綜合平臺、雨課堂等網絡平臺,構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網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在網絡學習平臺上,教師上傳教學資料、教學視頻,布置課后作業(yè)以及單元在線測試等,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中,按照要求閱讀相關資料,按時完成并提交作業(yè),知識單元學習結束以后完成單元測試。同時,在網絡學習平臺上開設信息交流空間,讓師生進行課程討論,教師可以根據當前學習內容結合實際應用提出話題,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話題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軟件,實現與學生的即時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
3.3教學評價設計
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律性,能自覺地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如何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加入考評機制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比如,設計討論話題,根據參與討論的活躍度,記錄學生的平時成績;設計綜合應用型實驗項目,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給予展示。這些教學過程中的評估,不但能促進學生學習,讓學生學習更有積極性,也能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诰€下課堂學習和線上網絡學習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包含了許多學習環(huán)節(jié)。因此,混合式教學的學習評估,除了期末考試以外,平時成績應包括:考勤、課后作業(yè)、單元測試、課程討論、綜合實驗項目、網上學習活躍程度等內容?!岸嘣痹u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客觀地考核學生的平時學習成績,也促使學生更加注重平時學習[5]。
統計學論文2300字(一):統計學方法的發(fā)展及其在大數據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現階段,統計學方法在我國企業(yè)管理中有廣泛應用。本文嘗試對統計學方法的誕生以及發(fā)展情況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同時還對統計學方法在現今大數據時代的應用情況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統計學方法發(fā)展大數據應用
對于統計學方法來說,誕生的最初只是為了進行單純的計數以及描述,隨著統計學方法的不斷發(fā)展,其所涉及到的內容更加多樣化。在統計學家以及各個領域專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統計學方法正在不斷的進步以及完善,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發(fā)揮出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在現階段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之下,對統計學進行深入探究是非常重要的,會對今后多個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一、統計學基本發(fā)展探析
對世界統計學的發(fā)展情況進行分析,會發(fā)現,其與科學界的發(fā)展趨勢較為類似,隨著統計學的不斷完善,也開始與其他科學進行融合發(fā)展。對統計學進行總結,可以發(fā)現,其主要具備兩個基本結合趨勢,即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以及與計算機學結合的趨勢。對于統計學來說,其與經濟學結合發(fā)展我國有廣泛的應用,并且產生了經濟統計這一專業(yè);而統計學與教育的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對于這些分支學科來說,其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是實質性學科的分支。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運算能力不斷提升,這也使得大規(guī)模的統計調查工作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不僅保證了數據計算的準確性,同時也保證了計算的高效性。因此,在進行統計學技術研究發(fā)展的過程中,與計算機技術的深入結合應用是重要發(fā)展途徑。通過對計算機軟件的有效應用可以使統計計算過程中一些疑難的部分得到有效解決,同時也使得統計計算的展開更加方便。從現階段我國經濟類統計專業(yè)的教育情況來看,一方面在對統計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另一方面在對學生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包裝能力進行提升。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今后統計學的發(fā)展過程中,勢必不能離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在今后統計學相關專業(yè)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計算機程序設計以及利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升,使得在展開統計工作的時候可以通過統計模型的編程來實現。
二、統計學方法在大數據中的應用趨勢
(一)統計學方法及相關領域的動態(tài)分析
目前,國內外對統計學都有較為廣泛的應用,主要應用在教育行業(yè)、生產制造行業(yè)以及企業(yè)管理當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根據CNKI數據庫中統計方法、機器學習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在機器學習領域的論文數量從2013年以后一直呈現出持續(xù)增長的勢頭,并且在2016年超過了統計方法領域的論文數量。由此可以說明,我國在機器學習領域的發(fā)展速度正現出穩(wěn)定提升的趨勢,反映了我國在大數據領域研究方面越來越深入,所應用的研究方法也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從總體上來看國內在統計學方法研究過程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并且其所面臨的拐點與國家上的統計學發(fā)展拐點基本保持一致,大概都是在2013年開始對大數據以及將其學習等方面有了深入的探究,并且開始逐漸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而機器學習方法的論文數量都是在2016年開始超過統計方法的論文數量。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出其差異性也很明顯,國內在統計方面研究的論文以及在機器學習方法方面研究的論文與國際相比較尚且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并且這種差距呈現出了持續(xù)性的特點,這也使得我國在這兩個領域方面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二)統計學方法及相關領域研究方向分析
經過對CNKI數據庫中的統計方法以及大數據領域期刊論文分布情況進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統計方法領域中出現頻次最高的是“統計分析”以及“數理統計”、“人工智能”;在大數據領域出現頻次較高的是“云計算”、“圖書館”以及“物聯網”等關鍵詞。通過上述關鍵詞來看,其所涉及到的內容都是反映當前我國統計以及大數據技術所研究的重點以及熱點,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在統計與大數據領域方向的研究存在著一定的重合。在進行的數據研究的時候,需要應用到統計學方法,同時統計學方法在利用的時候往往也需要與大數據進行結合。
(三)統計學方法的發(fā)展展望
有數據的地方勢必就會涉及到統計學。從17世紀開始,國勢學派以及算數學派的爭論到今天大數據計算、計算機技術的相互作用,使得統計學的內容正在不斷完善,并且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得傳統的統計學發(fā)展方向發(fā)生了一定轉變,開始從小樣本的統計推斷分析走向大數據量的挖掘分析,從而使其所掌控的數據量不斷提升。在未來統計學方法發(fā)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將統計學與新的數據思維相結合,從而產生一種新型的、應用范圍更廣的大數據算法。從現階段我國大數據方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情況來看,其與國際研究在深度以及廣度上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這也恰恰說明了我國在大數據統計學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F階段,國內的大數據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信息化產業(yè)上,與其他行業(yè)的融合發(fā)展趨勢尚且不明顯,這也使得信息服務以及數據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受到了一定影響。在今后統計學發(fā)展的過程中,其研究熱點勢必會從數據分析以及數據發(fā)掘向算法方向轉移,這樣也使得大數據技術與統計學方法二者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統計學方法在今后發(fā)展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實際需求,積極適應時代變化,現階段大數據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并且大數據技術在我國有廣泛應用,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將大數據與統計方法進行結合可以使統計學方法的作用得到更好的體現,也使得統計學方法不斷的進步以及拓展,在大時代背景之下,其功能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現。
統計學畢業(yè)論文范文模板(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論文
[摘要]為提升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水平,針對傳統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局限,分析和實踐基于線上網絡教學+線下面授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和方法。實踐表明,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與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豐富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形式與內容,促進生物統計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生物統計學;實踐
[作者簡介]嚴明(1981—),女,重慶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生物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20)25-0273-02[收稿日期]2020-03-18
生物統計學是生物醫(yī)學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掌握實驗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并學會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然而,生物統計學涉及到大量基礎理論,單純通過教師講解,學生理解度較低,學習效果不佳。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改革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是生物統計學教學亟待解決的難題。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一種基于線上網絡教學+線下面授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可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的缺點,又可克服學生完全在線學習缺乏監(jiān)管、學習效果不佳的困難。本文嘗試將混合式教學方法運用到生物統計學教學中,以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實現教學目標,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概念及內涵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授課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向學生提供教學視頻和課件等教學資源,并設置作業(yè)、調查等互動模塊,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并通過平臺與教師交流。在線下課堂,教師根據學生在線學習的情況,對疑難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學難點。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學的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靈活安排學習時間,通過學習在線資料提出問題,并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還可幫助教師動態(tài)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生成客觀的過程性評價材料,并豐富課程的教學形式,拓寬教學路徑,因此正逐漸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大趨勢。
二、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困境
1.教學時長受限。目前,本校生物統計學面向生物醫(yī)學工程和醫(yī)學信息工程專業(yè)開設,每學期共32個課時。由于教學內容抽象,而且學生要通過大量實踐才能掌握統計學原理在生物研究中的應用,因此,教學難度高,課堂教學時間很難滿足教學需求。
2.教與學不同步。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以課堂為主,教師按照教學安排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對學生需求重視不足;學生缺乏主動反饋的意識,教師很難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教與學處于不同步狀態(tài)。
上述困境對如何拓展教學時間,完成課程教學并指導學生學以致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究
1.構建線上教學平臺,實現課前線上自主學習。授課教師首先以超星泛雅平臺和學習通APP為依托構建線上教學平臺。教師在平臺上將課程每章的重難點列示出來,搭建課程框架體系,并上傳包括課件和教師根據課程知識體系錄制的教學視頻等資料。教學視頻時長控制在15分鐘以內,并保證精煉、易懂,讓學生不會因視頻過長而放棄觀看,提高學習時效。同時,在教學平臺提供視頻配套的課件資料,方便學生下載并配套觀看。教師還在平臺設置了視頻彈幕問答和闖關式章節(jié)測試,學生通過答題和測試后才能進入后續(xù)章節(jié)的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線上教學平臺還可以為理論教學提供良好的拓展實踐平臺。教師可以在線上平臺提供實驗設計及實驗數據分析的實例供學生練習,實現對課時壓縮的有效彌補。學生普遍反映網絡教學平臺十分有利于自主學習,尤其是遇到知識難點時,學生可以通過反復線上觀看教學視頻來幫助理解,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此外,線上教學平臺可以通過視頻回放次數、測試完成程度等數據統計幫助教師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既方便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態(tài),分析存在的問題,也為線下課堂教學提供依據,在后續(xù)教學中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供依據。
2.線下檢測自主學習效果,實施針對性教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課堂教學的任務發(fā)生轉移。教師要集中精力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并針對重難點以及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進行答疑解惑和查漏補缺。在教學實踐中,為完成上述任務,在每個章節(jié)的線上學習完成后均安排答疑和小組討論,讓每位學生通過多種方式修正和完善遺漏或理解錯誤的知識點。全部授課結束后,授課教師向學生發(fā)放了關于教學效果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78.2%(18/23)的學生認為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可以把重要知識點學透,在課堂上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更有利于教學內容的掌握。
在線下教學中,教師還對教學場景進行了編排和優(yōu)化。教師提供具體的實驗案例,并以某一具體實驗案例(如抗癌藥物篩選)為背景貫穿整個課程教學始終,模擬真實實驗場景,讓學生從實驗參與者的角度設計實驗流程、整理實驗數據、統計分析和解讀呈現的全部流程。幫助學生實踐生物學研究提出假說—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基本流程,理解生物統計學對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指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應用和分析并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
3.課后回顧學習并提升。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師生的教學活動都還沒有結束。教師要對線上線下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整理總結,并將解決方案到網絡平臺,供學生回顧性學習。學生要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搜集學習資料進一步思考和鞏固。教師還要對學生課后學習情況進行挖掘,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單獨輔導和監(jiān)管,幫助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跟隨教師的科研工作,完成真正的動手實踐,實現素質提升。最終通過師生配合,完成對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4.教學考核。由于教學形式發(fā)生變化,課程的教學考核模式也要隨之做出調整和改變。在實踐中,教師改變傳統的期末考核模式,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記錄,實現全過程考核。考試成績包含網絡平臺學習考核(25%)、線下課堂表現(25%)和期末閉卷考試(50%)三部分。其中網絡平臺學習考核由系統根據學習時間、頻率以及測試情況生成;課堂表現根據學生聽課及參與討論情況,綜合學生互評和教師考核給分。上述考核方式,降低了期末考試在總成績中的比重,更加側重于學生的平時學習積累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可避免學生“突擊考試”的僥幸心理,促進學生向平時主動學習轉變,更符合現代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080-02
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賦予高等教育新的內涵和要求。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和教學模式也將隨之發(fā)生變革。面對信息化浪潮給教育提供的機遇和挑戰(zhàn),許多國家政府都提出了相應對策。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分別提出了用信息化技術促進高效、靈活的教學及課程改革等命題,并進行了探索。以信息化技術為主要載體的慕課(MOOCs)出現,開啟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時代,并迅速席卷大部分國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MOOCs是近兩年快速興起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它的迅猛發(fā)展正影響全球教育的格局,也將影響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事業(yè),它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創(chuàng)新,同時也為當前教育管理和運行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戰(zhàn)。在此背景下,職業(yè)教育信息化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優(yōu)勢互補既可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以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和趨勢。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具有豐富的學習資源、便捷的協同交流、友好的互動等獨特優(yōu)勢。它通過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E-Learning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了時空限制,使“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成為現實,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有所提高,使課堂有更多的時間開展探究研究和項目協作,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構建在線課程,解決傳統教學中諸如課堂學時有限、內容拓展不夠、自主學習缺乏、師生之?g缺少交流等問題,并可以實踐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注重教學過程的監(jiān)督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因此,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充分利用了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互補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通過不同學習方式與不同學習技術的綜合運用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實踐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值得嘗試、推廣的教學新模式。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現狀
網絡輔助教學自2000年興起以來,已經發(fā)展為MOOCs、翻轉課堂等熱點模式,互聯網及新媒體已廣泛地被應用于課堂當中,網絡環(huán)境下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教學改革的主流。近年來各大院校都在努力推進混合式教學改革,一些院校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院校往往對信息化硬件設施投入較多,相適應的信息化資源建設和應用卻相對滯后,缺乏統一的信息化規(guī)劃和管理,限制了信息共享與信息整合;教師難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對混合式教學的了解不夠深入,而學校也缺乏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政策,使混合式教學在教師層面的應用難以有效推進;與院校層面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相配套的相關人力資源與培訓體系、政策與支持保障機制以及研究與發(fā)展政策等一系列管理策略尚未健全,不能有效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因此,當前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管理體系的構建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
二、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的管理體系
通過頂層設計和系統推進,構建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的管理體系,鼓勵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網絡在線教學優(yōu)勢,強化課堂互動,探索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以此保障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序運行,從而更好地推進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高職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通過邊實踐、邊總結、邊完善,重構適應混合式教學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體系
混合式教學改革是一場以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為表征,反映時代精神的教育革命,它絕不是用一種教學技術去更換另一種教學技術,而是包括教育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思想以及教學管理制度在內的全方位變革。當教學組織機構、規(guī)范體系、內在激勵機制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混合式教學改革才不會流于形式,半途而廢,才會持續(xù)深入??梢?,教學制度重建既是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外在保障,又是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通過立項建設混合式課程并試點實施的實踐,探索建立有效協調教學管理、信息管理、學生管理、系部管理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推進組織機構,逐步構建線上、線下課程建設規(guī)范,混合式教學課程實施管理規(guī)定,混合式教學課程評價標準,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師教學評價標準與激勵機制,學生學習成效評價標準,以及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管理規(guī)定等系列制度,以保障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職業(yè)院校能順利地整體推進,突出“互聯網+”技術對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優(yōu)勢。
(二)通過混合課程教學的要素分析,開發(fā)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文件模板及標準
課程與教學論的學者提出了課程教學的七要素:一是學習目的,強調數字化時代所需的信息化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以及虛擬空間中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塑造。二是學生,真正成為數字化時代的學習者,從被動的信息受體、接受者和被支配者變?yōu)橹鲃又渥约旱男袨?、方法、偏好,甚至參與學習內容的構建。三是學習內容,從形式上體現為多種媒體的呈現方式,在知識結構上,從固定的、以課程大綱為準繩的結構化知識變成包含靜態(tài)結構化和動態(tài)非結構化的各類知識。四是學習方法,混合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方法從“聽講+練習”變?yōu)榫€上線下相結合的多種模式。五是教師,從主講教師到專業(yè)化的教學團隊,同時還可引入在線的E-Tutor和E-Expert,教師資源得到豐富和拓展。六是學習環(huán)境,從傳統教室、實驗室、實習/實踐場地和工作場所,延伸到學習者完全可以自己掌握的網上學習環(huán)境、虛擬仿真實驗室、虛擬實習/實訓基地和基于物聯網工作場景等技術支撐的線上環(huán)境。七是學習反饋,借助大數據的線上評價方法,除了學習成績外,還可以實現學生滿意度、學生學業(yè)成就、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形成學生學習檔案袋和學習分析,從而促進教與學的及時改進。
通過以上七要素的分析,開發(fā)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文件模板及標準。
(三)教師培訓和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設計
針對教師的培訓,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技術服務于教學的意識。教師要改變自己的動機、信念、態(tài)度和價值觀,才能發(fā)展新的技能。要使教師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和知識、技能、能力的全方位發(fā)展。
二是技術運用的技能,這是進行網上教學的技術基礎。
三是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的能力與經驗,這是取得混合教學效果的關鍵。
(四)在調研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在線課程開發(fā)、翻轉課堂實施、系部管理推進”組成的基本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現代職教課程線上、線下兩部分的特點,構建了涵蓋開發(fā)、實施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體系,分別構建指標體系。課程開發(fā)環(huán)節(jié)主要觀測其課程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情況,包括教學視頻形式、內容、質量,以及在線測試、在線作業(yè)、在線討論、學習筆記等教學活動設計及其對面對面教學的支撐度等。課程實施環(huán)節(jié)又分在線實施、面對面實施兩個方面。在線實施主要觀測其在線教學活動的完成率;面對面實施主要觀測教學活動的設計(細化分析),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實戰(zhàn)項目的成果、分組情況、課堂氛圍等。
關鍵詞:農林高校;應用型;混合式方法;教學改革
測量學課程是應用型本科農林高校許多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和核心課程,授課對象主要為林學、園林、園林工程與管理、園藝、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等專業(yè)方向的學生。課程的主要內容為測量基本原理、儀器操作以及測量方法,現代社會發(fā)展前沿技術手段介紹,課程內容較多,且實踐性較強[1]。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保證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順利達成,在結合其他院校該課程的開設情況和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后,信陽農林學院課程教學團隊本著培養(yǎng)具備“測、算、繪”綜合專業(yè)技能人才的教學目標,按照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依托智慧樹在線開放教育平臺,進行了教學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測量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參與度,打破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團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探索,在建設校級在線開放精品課程的基礎上,以智慧樹在線教育平臺為依托,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連續(xù)2年學生評教滿意度在95%以上,同行評議被評為教學效果優(yōu)秀,具體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課程線上資源包括教學文檔、教學視頻、教學文本等。教學視頻時間為5~10min,內容為一個或幾個知識點的講解,輔助教學文檔進行學習。針對本課程實踐性較強的特點,輔以視頻演示多媒體形式,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本課程2019年立項以來,使用對象為園林專業(yè)2018級和2019級學生。學生通過課程網絡平臺或知到APP,隨時進行學習、討論和測試,增強直觀、形象教學。課程應用中,充分利用教學信息化,設置簽到、搶答、在線答疑、隨機點名等教學活動,打造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的教學課堂。還利用課程網絡平臺進行了在線練習、小組協作、作業(yè)評改、互動討論、在線測試等活動,實現了對學生的評價和監(jiān)測,及時反饋學習信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2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內容安排與具體實施
2.1課程教學內容
課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為實現“以教為中心———以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總目標,以提升教學效果為目的。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活動,把教學內容分為3個部分。①理論基礎:主要內容為園林測量學的基礎知識。②實踐能力:主要內容為常用測量儀器的構造和操作使用方法。③項目應用:以實際項目“信陽農林學院教學區(qū)1︰800地形圖測繪”為驅動,掌握園林測量學大比例尺測圖的技術能力和放樣基本方法。據該課程特點,主要采用PBL教學模式,通過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具體實施過程為如圖2。教學方法上,強化“學生本位”,采用參與式、項目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
2.2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實施過程
①線上過程:采用智慧樹在線教育平臺,教師通過線上學習任務、在線指導、后臺監(jiān)控去掌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組間互評的模式,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方法和思維,啟發(fā)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②線下過程:結合工程實踐,融入課程思政。根據專業(yè)實踐性和應用性都較強的特點,設計工程案例,將知識點應用在案例中,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以項目帶動教學、以項目檢驗教學,充分體現出“測、算、繪”的課程教學目標。融入課程思政內容,突出項目實踐過程中嚴謹專注的職業(yè)道德。③線上線下結合:利用教學信息化,打造開放、共享的課堂。設置簽到、搶答、投屏、選人、投票等教學活動,打造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的教學課堂,實現從單一的知識獲取到全程參與的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
2.3課程成績評定
課程考核建立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考核。過程化考核一部分是利用課程在線平臺,學生參與觀看教學視頻、課上討論、作業(yè)等教學活動,進行量化得分。另一部分是線下項目實踐,注重學生的儀器操作、數據觀測和數據處理,根據實習過程和實習結果進行得分。課程最終考核為期末50%、線上20%、實踐30%。2.2.1體現“學生本位”。注重過程考核,激發(fā)學生學習內在動力。建立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注重實踐考核、過程考核,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性學習和體驗式學習。2.2.2增設“第二課堂”,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組建興趣小組,參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鼓勵學生參與研究、實踐,引導學生參加與課程相關的技能競賽,增強學生的競爭力。
3應用型農林高校“測量學”課程突出線下實踐技能培養(yǎng)教學改革思路
3.1凸顯林學、園林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特色
根據林學、園林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測量學”課程培養(yǎng)目標劃分。例如林學專業(yè)在“測量學”基礎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分論里面還要加強森林資源清查、森林資源普查、小班樣地劃分、林業(yè)用地規(guī)劃等方面的講解和實踐技能操作;例如園林專業(yè)應該注重園林小品、道路、廣場的規(guī)劃和施工放樣、植物種植設計施工放樣的實踐技能操作[2];例如數字化測圖知識的側重,林學專業(yè)學生傾向于CASS軟件的掌握運用,園林專業(yè)學生傾向于AutoCAD的功能運用,由于我國的數字測圖軟件基本都在AutoCAD上二次開發(fā)而來的,沒有深厚的AutoCAD基礎是很難掌握數字測圖軟件精髓的。所以,在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方面,要凸顯出不同特色[3]。
3.2由傳統授課模式向注重實踐技能量化考核轉變
課題組成員通過走訪北京林學大學、南京林業(yè)大學、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西南林業(yè)大學等4所國內林業(yè)高校發(fā)現,這些高校在理論授課和實驗教學、實習周的安排上各不相同。任課教師也普遍反映由于專業(yè)課程設置的課時是有限的,“測量學”的理論課時被一再壓縮,教學實際中學生對儀器的使用和實踐操作更感興趣。所以,任課教師也將傳統的理論授課改為講解理論與實踐操作同時進行,并對實踐操作進行技能考核,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有些高校還安排了實習周,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掌握,通過綜合實訓,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目標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
3.3以賽促教,協同提升師生教學相長
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技能大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職業(yè)鑒定指導中心、中國測繪學會測繪教育委員會等部門聯合主辦[4]。迄今已經舉辦四屆,邀請31所高校組織在校測繪工程專業(yè)本科生參加比賽。但是目前尚未有組織舉辦全國農林高校非測繪專業(yè)學生參與的類似這種高標準、高規(guī)格賽事活動。農林高校學習“測量學”課程的大學生們也希望有機會交流提高、切磋實踐技術。高等農林院校的“測量學”課程大部分屬于非測繪類專業(yè),隸屬于普通測量學范疇[5],與測繪類專業(yè)相比,精度方面要求沒有那么嚴格,但對于技能掌握方面卻是同等重要。因為在工作實踐中,牢固掌握測繪技能,對于林業(yè)資源的調查、林場的規(guī)劃、林地界線的劃分,園林工程的施工、測設、放樣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6]。所有施工項目開始之前,都要先進行外業(yè)踏查、測量、數據采集,進而才能進行內業(yè)的規(guī)劃設計。所以,“測量學”是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幾乎在農林院校的很多專業(yè)中都有開設。例如:涵蓋林學、園林、園藝、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旅游管理等專業(yè)。
4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成效及未來努力方向
通過課程改革,提升了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近兩學期的學生評教結果成績都在95分以上。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本課程被評為優(yōu)質課,學生對課程滿意度較高。一方面,課程改革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的能力。近兩年園林專業(yè)學生參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性項目人數明顯增多,提升了科研探索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經驗,發(fā)表教改文章多篇;在豫南高校大學生測繪技能大賽、河南省高等學校測繪類專業(yè)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信陽農林學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等活動中均取得優(yōu)異成績。教學相長,教師教學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學生學習熱情達到調動,教學改革成效明顯。通過一流課程建設,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wěn)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團隊。力爭自編特色教材、開發(fā)網絡課件,建成由文字教材、電子教材、網絡課件、試題庫、系列參考書和輔助教材等構成的立體化教材。在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考試模式等方面形成風格和特色。進一步完善課程相關的教學視頻、課件庫、習題庫、試題庫、實驗指導書、資料庫等課程基本資源,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進而做到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并達到學習目標。進一步探索適合課程實踐的教學方法,依據教學內容和課程類型的特點,注重課程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建立科學課程評價體制。以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綜合考核為目標,發(fā)揮考核的反饋功能。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課程的改革方向為建成“秉持學生為中心、過程可回溯,持續(xù)改進積極有效,具有推廣價值”的一流課程。在今后的教學中,及時將學術研究、科技發(fā)展前沿成果引入課程;教學方法體現先進性與互動性;課程實踐增加創(chuàng)新型、設計型內容,加大學生學習投入。
參考文獻:
[1]于坤,李秋實,武百超,等.基于OBE的非測繪專業(yè)測量學教學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8(10):223-224.
[2]趙玉玲,張兆江,張安兵,等.“互聯網+測繪”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畢業(yè)設計教學研究[J].測繪通報,2018(11):148-150.
[3]李黎,連達軍,陳國棟.利用教師科研項目培養(yǎng)測繪專業(yè)本科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測繪通報,2018(12):148-152.
[4]蔡劍紅,霍亮,朱凌.新工科理念下的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測繪通報,2019(02):147-152.
[5]張正勇,劉琳.高?!稖y量學》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