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角的度量數(shù)學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角度計算中的進位制問題、互余與互補的概念;難點是互余與互補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熟練掌握角的度量的相關知識可以為進一步研究相交線、平行線打下基礎.
1.度、分、秒的互換:如果一個角比1°還小,那么怎樣度量它的大???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們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記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記作1''''''''.即1°=60'''',1''''=60''''''''.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進制的,這和計量時間的時、分、秒是一樣的.例如:∠α的度數(shù)是32度48分51秒.記作∠α=32°48''''51''''''''.除法過程中,要注意度、分、秒是六十進制的,要把度的余數(shù)乘以60化為分,繼續(xù)除得精確到分,把分的余數(shù)乘以60化為秒,繼續(xù)除得精確到秒的近似值.
2.若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這兩個角叫做互為余角,若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這兩個角叫做互為補角.理解這兩個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1)必須具備兩個角;(2)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定值:互余兩角的和是,互補兩角的和是;(3)與兩個角的位置無關,只考慮兩角間的數(shù)量關系.
3.結合小學已經(jīng)學過的概念,說明小于平角的角可以按照大小分成三類.分類的思想對于科學研究比較重要.要按照某種特征進行分類,例如按照大小、按照輕重,等等.分類要不重不漏.就是說,在把一群事物分類時,要使其中的每一事物都歸入某一類,不能無類可歸(不漏),并且只歸入某一類,不能既歸入這一類,又歸入另一類或另幾類(不重).這里只是初步滲透分類的思想,以后還要遇到分類,如三角形的分類.
三、教法建議
1.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中,對分類的數(shù)學思想加強了要求,由于分類的思想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因此,可以簡單進行小結,使得學生能夠加深認識.使學生自己能對一些事物進行分類.
2.在角的內容中,對角的進位制要加以重視,因為這是與十進制不同的進制,以后由于不同的需要還會遇到不同的進制,在這里講清楚后,以后再遇到,就會感到自然了.同時對于60這個數(shù)的特點進行分析,使學生對角的一些運算能很靈活.
3.角的單位中的大、小單位的互化比課本的要求要高,應該盡可能的掌握.
4.本節(jié)在對學生活動的安排上,時間可多一些,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情況酌情安排.在安排學生自己出題時,應多加鼓勵,盡量用學生自己出的題.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互為余角、互為補角的定義.
2.掌握有關補角和余角的性質.
3.應用以上知識點解決有關計算和簡單推理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例3的講解,培養(yǎng)學生用代數(shù)方法解幾何問題的思路.
2.通過有關余角、補角性質的推導,初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互余、互補角性質的推導,說明事物之間具有普遍的聯(lián)系性.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互余、互補的演示,使學全體會幾何圖形的動態(tài)美,通過性質的推導,使學生初步領略幾何邏輯推理的嚴密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引導發(fā)現(xiàn)、嘗試指導相結合.
2.學生學法: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動腦,與主動發(fā)現(xiàn)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互為余角、互為補角的角的概念及有關余角、補角的性質.
(二)難點
有關余角和有關補角性質的推導.
(三)疑點
互余、互補的兩個角圖形的位置關系.
(四)解決辦法
對重點、難點,應巧妙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通過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對疑點,由學生思考并討論,互相敘述“為什么”并相互糾正,同時,由教師進行邏輯點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